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分为“软件开发(I6510)”和“图书批发、图书报刊零售(F5143、F5243)”;根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和“批发和零售业(F51、F52)”;根据《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分为“软件开发(I6510)”和“图书批发、图书报刊零售(F5143、F5243)”。

二、行业监管体制

公司所处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如下:

第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监督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第二,教育监督:教育部,行业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第三,出版监督:新闻出版广电局。

三、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

近年来,软件与信息技术类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如下:

1.2012年4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2012年4月,《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

3.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

(二)教育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近年来,教育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1.2014年11月,《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2014〕6号)。

2.2015年2月,《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技厅〔2015〕2号)。

3.2015年4月,《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

4.2015年9月,《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教技厅函〔2015〕76号)。

(三)图书出版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图书出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1.2008年2月,《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6号)。

2.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四、行业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在线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相比传统教育,在线教育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表现出如下优势:突破时空限制,碎片化学习,内容多样化。

(二)行业发展特点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在线教育市场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人民币,达到1,191.70亿元,未来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加大,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2.细分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线教育可以划分为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E-Learning五块细分领域。目前,高等学历教育约占在线教育整体市场规模的60%左右,在线教育细分市场发展极不平衡。

3.教育培训方式呈现多样化、创新化。目前在线教育行业中,主要有国内外高校的免费公开课模式、视频点播模式、在线直播模式、教育资源平台化模式和围绕课程学习的社交化模式等。

4.行业集中化加速。互联网教育本身是一个服务性质的“慢热型”行业,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积累海量用户。平台的推广需要大量用户作为支撑,用户的集结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可能导致用户和流量向少数大平台集中,更多的在线教育机构商业模式将难以维系,面临倒闭。

5.行业的区域性、季节性特征显现。在线教育行业的区域性显著,目前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多分布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约占整个行业企业数量的80%~85%。[1]结合新生入学季、行业入职测试等诉求因素,公司所处行业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

(三)行业主要产业链关系

从目前的产业链来看,在线教育服务所处的产业链已经比较完整,产业链的主体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线教育服务商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承接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对内容进行包装处理和系统集成并到对应平台上,并最终进入学习者的视线。

1.行业上游情况。在线教育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内容提供商,其主要提供传统教材、教学视频、学习资料等在内的教育资源。

2.行业自身环节。在线教育服务供应商主要包括技术及运营服务提供商和平台供应商,技术及运营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及整套解决方案。根据平台的不同,平台供应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B2C、C2C、B2B2C三种形式。

3.行业下游情况。在线教育的下游客户包括学校、政府、行业继续教育和企业用户等。下游客户在充分利用在线教育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C2C平台、社区等方式,成为广义的内容供应商,使得整个产业链出现一个可循环流动的情况。

(四)行业主要盈利模式

在线教育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容收费。对提供的课程和资料收费,主要是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原创内容。

2.增值服务。在线教育机构通过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就业咨询等服务收取费用。

3.软件一次性收费或包月。主要为移动终端的软件安装。

4.平台佣金。对进驻平台的教育机构收取佣金,进而允许教育机构在平台上提供课程和资料。

5.广告模式。向在网站上投放的广告收费,在线广告是网站比较普遍的盈利模式,网络教育网站也是如此。

五、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

(一)我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1.我国学龄人口数量庞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安信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人口数量达到13.5亿,其中,5~24岁的学龄人口约3.3亿,占人口总量的24.5%。

2.我国教育消费比重较大。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仅为3,849.08亿元,2013年已经突破3万亿,达到30,364.72亿元,教育经费稳步上升。

3.职业教育需求旺盛。据《2012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31.7%的职场白领表示因工作瓶颈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期望通过再学习充实自己,且每年在职业培训方面投入8000元以上的占比25%,投入5000~8000元的达31%。

4.我国网民规模巨大。据CNNIC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

5.行业发展空间较大。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报告估计,2015年中国的在线教育的总体产值为1,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速约20%。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总体规模约为10,000亿元,在线教育占据其中的12%,比例仍然较低。到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将超过1亿人,反映出在线教育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

随着在线教育创新形式的不断增长,产业格局正逐渐优化升级,市场规模短期内将实现平稳快速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998亿元,预计2015年突破千亿元规模,达到1,191.7亿元,之后保持近2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8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046.1亿元。

(三)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链将逐步整合,重构在线教育新生态。未来行业将向具有创新能力、全国市场扩张能力的企业集中,对行业进行并购整合,缺乏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终将面临被整合。据统计,[2]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9日,共有12家涉及在线教育领域并购的公司。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成了教育在线上、线下更多地结合。目前,在线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使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被教育者能享受到在线教育带来的便利和效率的提高。

3.在线教育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在线教育在一线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影响到二三线城市。即使在贫困的山区里,希望小学也配备了电脑,这正是在线教育公司的机会所在。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充分体现出国家对该行业发展的鼓励和支持,行业产业政策环境的持续向好,有利于在线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

2.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动对教育产业及教育信息化投入的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09~2014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33.54万亿增长到63.65万亿元,年平均增速高达8.52%。高速平稳发展的国民经济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民间资本不断涌入。教育产业的广阔前景也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的涌入,投入规模逐年快速增长,传统民营教育机构、各类创业团队、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纷纷瞄准这一市场,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升温。

4.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带动对教育信息化产品的需求。近年来,网络建设发展迅速,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与普及应用,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网络、电脑、手机的普及,也使全面开展教育信息服务成为可能,为在线教育产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目前在线教育行业受到投资资金的热捧,受其传递的行业利好信号的影响,很多企业盲目进入教育信息化领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资金、教师和学校等教育资源以及最终用户进行抢夺,这将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在当前,行业处于初步整合阶段,过度竞争会使行业环境恶化。

2.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在线教育产品大多为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资源及大量的资金,但是产品内容比较容易被复制,而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得行业的研发动力不足,进一步导致行业发展畸形。

3.行业标准缺失。在线教育属于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因此相关行业规范难以及时到位,导致相关企业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消费者造成了较大的使用障碍,也给相关监管单位造成较大监管压力。

4.企业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缺乏。在线教育产业中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所以很难获得银行等的贷款支持。融资渠道的不足,制约了企业资金投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5.地域性特点较明显,不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进而教育水平发展也极为不均衡。

七、行业风险特征

(一)市场竞争风险

在线教育本身是一个服务性质的“慢热型”行业,不太可能短时间内积累海量用户。服务的推广需要大量用户作为支撑,用户的集结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可能导致用户和流量向少数大平台的集中化,更多的在线教育机构商业模式将难以维系面临倒闭。

(二)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在线教育产品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高,但产品内容复制简单,容易被盗版。

(三)研发风险

在线教育产业是一个规模巨大、高速发展的产业,因此快速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那些能快速、准确捕捉消费者需求,并创造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四)政策风险

长期来看,国家将会持续加大对在线教育行业的支持力度,相关政策必将逐步严格和完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政策的制定和推出涉及的范围广、利益主体众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其出台的时间和执行力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八、行业进入壁垒

(一)市场准入壁垒

经营与公司类似的业务需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电信和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等。获得相关资质所需的时间较长,认证壁垒较高,因而准入门槛较高。

(二)渠道壁垒

进入高校、职校教育市场及其他在线教育市场,需要有良好的渠道能力,如何搭建更高效全面的渠道覆盖潜在客户将至关重要。

(三)内容壁垒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展现出了较强稀缺性。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在优质教学内容的获取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因此在线教育行业有深厚的内容壁垒。

(四)技术壁垒

在线教育服务业具有将软件和互联网技术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交融性特点,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较快,因此对新进入者有较高的技术和研发壁垒,并且随着技术替代的加速,本行业的技术门槛将越来越高。

九、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在线教育企业众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线教育企业如下:

(一)学堂在线

学堂在线是由清华大学研发出的中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目前运行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超过500门课程。

(二)超星

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纸质资料的数字化以及制作电子出版物的公司之一。超星于2000年建成世界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目前藏书量达到260万种,并且每年以十万种左右的速度递增。

(三)智慧树

智慧树是一个服务学分课程的在线平台,隶属于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自主学习讨论、跨校大课堂直播互动、学分认证及学位支持,帮助政府、联盟、学校达成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四)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闭症 个别教育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31-02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有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等特征。个别教育是一种根据儿童的特殊需求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方案或课程,在进行显性课程时,也注意潜在的训练内容,针对学生的问题做较细致的指导。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效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1 个人信息

姓名:郭涛宇

性别:男

年龄:6岁

所在机构:绥化市初阳自闭症康复中心

所在班级:启智四班

残疾类别:自闭症

残疾程度:中度

其他残疾:无

个案为全托,个案父母不定时的来机构看孩子,但时间间隔较长。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和周日合班,但不上课。

1.2 生理神经状况

(1)视觉:视力正常,但因身患自闭症,在与人交往时和对方无目光交流。

(2)听觉:听力正常,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在与个案说话前,必须大声喊个案的名字,才能引起个案注意。

(3)智力:智力正常。

(4)四肢运动不协调,精细运动发展缓慢。

(5)主动言语少,模仿能力强。

1.3 现有发展水平

(1)言语表达。

言语理解:对老师或他人简单的指令,能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对于稍复杂的指令或话语,需要给与辅助,个案才能理解;语言表达:因主动语言少,个案语言表达存在严重的障碍,如有需要时仅能用1~2个词来表达需求,说话声小而无力。

(2)生活自理:个案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3)认知水平:有较好的视觉分辨、视觉反应和触觉反应能力,听觉反应能力较差。

(4)肢体运动:大运动能力较好,精细运动相对比发展较差,平衡能力较差。

(5)社会交往:有与他人交往的意愿,但不会用语言表达,不能与对方目光对视。

2 个案研究方法

利用周末的时间,对个案的班主任进行访谈了解个案的情况,另外还对个案进行一个月的观察,收集并整理与个案相关的信息,对个案进行深入的了解。

3 研究过程及结果

3.1 机构领导对个别教育的需求与建议

在收集个案信息时,机构领给与了大力支持,机构领导希望此次个案研究可以取得明显效果,为推广个案研究方法起到示范作用。

3.2 机构班主任对个别教育的需求和建议

机构班主任希望个别教育能发展个案的语言表发能力,个案的主动语言增多,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需要时机构班主任会给与帮助。

3.3 个案对个别教育的需求

(1)自我认识。

(2)主动语言训练。

(3)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4)情感交往训练。

3.4 个别教育的一日活动表(见表1)

因个案周末不上课,所以设计一日活动,虽然是周六和周日两天,但课程内内容是一样的,在此称为一日活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日活动。

3.5 个别教育的实施

(1)自我意识训练。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识,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自闭儿童缺乏自我意识,并且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我满足的世界中,对外界的事情及变化漠不关心,要想改善个案的自我封闭状态,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就要加强个案的自我意识。在认知课上,问个案:你的鼻子在哪里?这是你的书吗?通过让个案对自己及他人的五官指认和物品的所属问题来训练个案的自我意识。我还会让个案帮助我取物品或将食物分给指定的同学,让个案理解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但他们之间是有关系的。

(2)主动言语训练。

语言是人沟通的工具,也是一种特殊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可以向他人传送很多信息。自闭症存在语言障碍,不仅是因为发声器官有障碍,他们根本不理解言语的真正含义,缺少语言的动机,因此不光教他们说话,更要教他们理解和正确运用语言。个案也存在此障碍,在认知课上,问个案:这个水果是什么?想吃吗?从生理需要入手对个案进行提问,鼓励个案说:这是××或我想吃××,若个案说出,就给予食物强化。在感统课上,问个案你想玩滑板吗?或者你想玩什么?个案说:想或不想,此时要引导他说:想玩滑板或者我想玩××,经训练个案就会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表扬他并满足他的要求。在主动语言训练的环节,要为个案创设情景,塑造个案主动说话,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进行,并注意使用强化。

(3)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生活离不开与人打交道。要想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缺乏主动语言,人际交往也就成为另一难题,其实儿童的交流从没出生就已存在。由于自闭症儿童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漠不关心,就失去了与人交流的动机,人际交往也就受到了阻碍。因此,在生活课上,要创设多种场景,让个案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掌握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主题超市购物,首先将超市购物流程进行任务分解,并分别配上分解图片以便个案理解,第一环节:讲解告诉个案:老师要去超市购物,你愿意帮我吗?如果他说:愿意。就说:可是怎么去超市购物?然后根据图片讲解超市购物的各步骤及所要准备的东西。第二环节:模拟演练当个案对购物流程基本掌握时,就在教室模拟一个小型超市,让个案独立进行购物,适当给与提示。第三环节:真实演练带个案去机构附近的超市,为了消除个案的恐惧心理,先陪同个案购物,顺利进行后再让个案独立进行购物,个案独立购物成功后给与强化。每周一个主题,让个案了解不同环境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因为“交往是寻求的需要,合作是解决困难的需要,交往合作是生存的需要”。

(4)情感交往训练。

个案存在严重的情感障碍,情绪常表现过分冷漠或激动,波动大,缺乏情感及情感交流,因此在音乐课上,选择舒缓的音乐或歌曲,缓解个案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控制情绪。同时,在音乐课上,放一些小动物的动画片,从而让个案了解这个动物,然后拿一个片中动物的玩偶,让个案抚摸玩偶并说:喜欢,不仅如此,还要指导个案关注他人的情绪变化,如小明跌倒哭了,我会告诉个案:小明摔疼了所以哭了,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几天后,个案摔倒了也哭着说:疼。可以看到这种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对个案的情感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5)具体实施及效果。

只周末时间进行训练,有的训练内容是所设计课程本身,有的训练内容则渗透到课程中。经三个月的训练,个案的自我意识有所增强,主动语言增多,有人际交往的意识,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6)反弹与原因分析。

在训练的过程中,个案经常会遗忘上周训练的内容,经提示能想起部分内容,主要是因为机构课程与我所训练的内容无相交的地方,所以产生了反弹现象。

4 建议

此个案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要想取得更大的效果还需更多人的努力,不仅是机构,更是家庭和社会,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而社会则是人生存的环境。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父母选择离婚甚至将孩子丢弃来逃避现实,社会的排斥等。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4.1 对家长的建议

作为特殊儿童的父母要接受现实,调整心态,多了解相关的知识及训练方法,用行动诠释爱,父母可以到机构陪孩子,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也有利于了解孩子的训练和学习情况等。

4.2 对机构的建议

康复机构应落实机构宗旨,确保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得到相应训练和康复,定期进行评估,因为详细的评估是训练的依据,再设计合适的教育计划,选择针对性强,有效性强的训练方法。机构不仅要训练特殊儿童,还要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因,还要懂得训练方法,将每天的训练内容告诉家长,白天老师教,回家家长练,无论是在机构还是在家里父母都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训练,助于家庭支持的建立。

4.3 对社会的建议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社会不仅要给与家庭和机构各方面支持,更要大力选宣传特殊教育事业,发挥社会的作用,提高社会对弱势全体的接纳度,特殊事业关系着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力。不断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使特殊儿童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文京.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重庆出版集团[M].重庆出版社,2008:135.

教育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80后”幼儿教师;家长;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2-0006-07

【作者简介】乔卉(1964-),女,江苏江都人,南京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杨倩(1979-),女,湖北枝江人,南京市市级机关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园一线教师中8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23人,占一线教师总人数的62.2%。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园家长是独生子女的比例占到了30%-40%。因此,在幼儿园里常常会碰到“80后”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情况。“80后”思想敏锐,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但是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开展“80后”幼儿教师与家长合作教育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我园“80后”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合作教育中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我们就生活、工作、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育行为等方面对本园教师和家长做了调查,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和访谈。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受调查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1.1%,其中80前教师12人,80后教师18人;发放家长问卷186份,回收179份,回收率为96.2%,受调查的家长占幼儿家长总数的36.9%(以每个幼儿一位家长计算),其中80前家长105人,80后家长74人。这次家长问卷调查覆盖幼儿园每个班级,调查范围广泛,调查是真实可信的。

本次调查还采用了专题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针对幼儿教师家长工作中的问题,设计讨论提纲,由课题组成员进行访谈和记录,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访谈对象是本园的80后教师,一共访谈了18位,工龄为1年~7年,半数以上为小学一级教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l.教师观

由图1可见,教师回答自己在幼儿心目中是怎样形象的问题上,80后教师选择“伙伴形象”是所有选项中比值最多的,远多于80前教师。除了伙伴形象,其他选项比值都低于80前教师,说明80后教师比80前教师更明显倾向于扮演幼儿的伙伴角色。80前教师选择“妈妈形象”的有42.9%,是80前教师选项中最多的,说明他们更倾向于扮演幼儿的妈妈角色。无论是80后教师,还是80前教师,严师形象和权威形象的选项比值都低于25%(4个选项的平均值),说明目前多数教师在幼儿与教师的理想关系认识上都不认可严师形象和权威形象。

2.儿童观

教师在是否同意不喜欢睡午觉的幼儿进行安静的活动、是否要求全班向某位聪明听话的幼儿学习、是否允许幼儿适度哭泣来发泄情绪、集体活动是否允许幼儿可有不同坐姿等问题上,80后教师和80前教师各选项间比值的差异不明显。单从80后教师来看,选择肯定的比否定的多,从80前教师来看,选择肯定的比否定的少。由此可见,80后教师比80前教师相对而言有着略微宽松的儿童观,更为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

3.职业观

(1)教师在有关职业倦怠的问题上,80后教师和80前教师多数人是偶尔有职业倦怠,经常有职业倦怠者80后教师的比值要小于80前教师,从未有职业倦怠者80后教师的比值也要小于80前教师。从数据看出80后教师比80前教师有职业倦怠者的总体比值大,可能是80后教师受同龄人跳槽频繁的影响。而80后教师选择经常有职业倦怠者的比值明显小于80前教师,可能由于80后教师工龄短,对工作的新鲜感更易保持。其次,80后教师年轻有更多娱乐休闲时间,80前教师需更多精力管教自己的孩子,使得80前教师更容易出现经常性职业倦怠。

(2)在有关职业压力的问题上,由表1-1数据可知教育教学要求高是80后教师和80前教师职业压力的最主要原因,相比之下,80后教师由于工龄短,教育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而更担心领导不满意。

(3)在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上,由表1-2可见80后教师比80前教师在选择职业上有更大的主动权,80后教师更重视自己的喜好与职业的结合,一方面体现了80后教师更具有人本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教师,也说明了80后女教师比80前女教师对职业更为重视,选择偶然的比值明显减少,体现了80后女教师在职业观上更加自立自强。

(4)在对工作整体感受的问题上,80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80前教师更趋两极分化:工作顺利、得到领导认可的80后教师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工作不顺利、担心领导不满意的80后教师因为缺乏工作经验难以短期改变局面。80前教师比80后教师年长、成熟,已经度过了工作最初几年的“得意”或“失意”期,处于相对平稳的上升期,懂得怎样调整状态,因而无人选择不太开心。

(5)在周末加班可接受方式的问题上,由图5可见,80前教师更具有不计得失的敬业精神,或者说是80后教师更倾向从劳动法的角度反对无条件加班。80后教师和80前教师选择比值最多的都是物质奖励,尤其是80前教师高达75%,说明物质奖励比精神奖励更受欢迎。80后教师选择精神奖励的比值远大于80前教师,说明80后教师非常看重领导的精神奖励。

4.个性特征

在性格内外倾的问题上,80后教师性格外倾型的居多,内倾型较少,80前教师性格内外倾分布很平均,说明了80后教师比80前教师整体来说性格更外向、开朗。

5.家长工作

在家长工作态度方面,图7结果显示,80后教师家长工作态度主动的少于80前教师,也就是说,80后教师虽然外向型性格居多,但在家长工作中主动性不是很突出。(问卷11、19、20、30、31题)

(二)家长问卷结果与分析

1.教育观

(1)在回答“只要发挥特长,即使成就不大也会满意”的问题上,由表2-1所见,80后家长和80前家长90%以上都能赞同此观点,80后家长选择无所谓和否定的比值要略多于80前家长,选择肯定的比值略少于80前家长,说明80后家长比80前家长更期望孩子将来有成就。

(2)在关于开发孩子某方面潜能的问题上,由表2-2所见,选择有一定好处的都占大多数,80前家长认为没必要和认为绝对必要的一样多,而80后家长认为没必要的要多于认为绝对必要的,说明80后家长没有80前家长重视孩子某方面潜能的开发,可能是现代社会对情商更为重视的缘故,80后家长会认为开发孩子某方面潜能会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影响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3)在看待隔代教育的问题上,由表2-3数据可看出,80后家长选择不满意的比值多于80前家长,可能是由于80后家长持有较前卫的育儿观念,与父辈教育观念大有不同,产生分歧较多。80前家长遵守“晚辈必须听从长辈意见”的传统,与其父辈之间能就教育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育儿观念的一致性。

2.教育方法

在解决育儿问题途径的问题上,80后家长选择咨询专家的比80前家长少,选择咨询园长教师的略有增多,说明80后家长更愿意和园长教师交流并解决育儿问题。

3.具体教育行为

(1)在孩子缠着讲故事的问题上,由表2-4可见,80后家长选择商量明天讲的比值明显多于80前家长,选择讲个简单故事和选择不顾劳累坚持讲的都比80前家长少,说明80后家长在比较累的情况下不大会勉强自己给孩子讲故事,可能与80后家长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体谅父母有关。80后家长没有人选择责怪孩子,说明80后家长更加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尊重孩子。

(2)在对孩子要求严格方面80后家长与80前家长基本没有差别,大多数人对孩子的要求方面都比较宽松。

4.参加讲座、亲子活动和培训

(1)在参加讲座、亲子活动和培训的问题上,从表2-5数据上看,80后家长从未参加的比值比80前家长少,有时参加的比值比80前家长多,都参加的比值和80前基本一样,可见80后家长完全不重视专家讲座的减少了,有选择性参加讲座的增多了。

(2)在对讲座评价的问题上,由表2-6可见,80后家长对讲座的要求高于80前家长,理论性太强是讲座突出的缺点。

(3)在家长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方面,由图10可见,家长们对培养孩子优良品质、行为习惯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开发智力的需求,这也符合当今为孩子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生存基础的理念。80后家长选择促进亲子关系的明显多于80前家长,说明80后家长更重视亲子关系。80后家长选择家庭教育正确观念的少于80前家长,说明80后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正确观念有自己的看法。

(4)在回答是否喜欢参加园内教师组织的亲子活动问题上,大多数家长很喜欢园内组织的亲子活动,80后家长很喜欢和不太喜欢的比值都略大于80前家长,说明80后家长重视亲子活动,同时对亲子活动也有较高的要求。

5.家园沟通

(1)在更肯定谁的工作成绩问题上,由图12可见, 80后家长和80前家长的选择没有明显差异,他们选择两者一样的都在50%左右,选择年轻教师的比值都大于中年教师,说明年轻教师更受家长欢迎,可能是年轻教师更有朝气,更容易成为孩子的伙伴,和家长年龄相仿,沟通更容易。

(2)在和班上老师交流的次数上,80后家长选择很少交流的比值明显大于80前家长,可能是因为80后家长工作忙,较多人让老人接送孩子,自己很少有机会同老师当面交流。

(3)在和班上老师交流最多的话题方面,由图14可见,所有家长在与教师交流时谈论幼儿教育的话题远远多于其他方面的话题,其中80后家长更是如此,说明他们更希望从幼教专业人员处获得教育孩子的信息和有效方法。

6.教师观

在回答希望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角色的问题上,由图15可见,80后家长和80前家长对几个选项的排序都是伙伴形象、妈妈形象、权威形象和严师形象。 80后家长相比80前家长更不认可严师形象,且更偏向妈妈形象和伙伴形象,说明80后家长更希望教师和孩子的关系如同母子般亲近,伙伴般轻松。

(三)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1.对家长进行分类

从访谈的结果来看,80后教师对家长分类的表述大多数都提到了配合与不配合型,有些教师还根据家长的个性特点、对幼教重视程度等分类为漠不关心型、健谈型、温和型、敷衍了事型、要求苛刻型等等。可以看出,比较受80后教师欢迎的有健谈型、温和型等配合教师工作的家长,而漠不关心型、要求苛刻型等反映出了80后教师与之在沟通和合作上有待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访谈教师18人中有11人提到了漠不关心型、冷漠型、冷淡型或不冷不热型,也反映出漠不关心型的家长分布较广,是家长工作的一大难题。

2.对家长不配合、不合作的原因分析

80后教师对家长不配合、不合作的原因主要分析为:

(1)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重视。有的认为吃好睡好就行;有的不关注教师发的通知。例如:教师通知家长收集材料给幼儿上课使用而家长不准备。

(2)家长工作忙,不了解孩子,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交给老人,而老人与80后教师有代沟,更难以沟通。

(3)家长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教师过高要求,对教师的工作不了解。例如:有的家长认为每次上课都应该让他的孩子回答问题。

(4)家长认为自己很懂教育,对80后教师不尊重、不信任。

(5)家长性格内向,不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不够。

(6)家长对教师期望太高,希望教师什么都包办,家长什么都不用管。

(7)曾在某些幼儿教育问题上有过误会。

访谈的80后教师多数人提到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重视和教师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不够。除了教师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不够这一条,其他的原因基本都是从家长单方面讲的。

3.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难纠正的原因分析

80后教师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难改正的原因主要分析为:

(1)家长放任不管,教师告知,家长却不以为然。

(2)孩子的众多教养者要求不一致。

(3)孩子性格、先天气质各有不同。

(4)家长溺爱、娇惯孩子(尤其是老人)。

访谈的80后教师多数人提到了家长溺爱、娇惯孩子,说明家长溺爱、娇惯孩子是孩子不良行为习惯难以改正的主要原因。有两位80后教师提到是孩子性格、先天气质各有不同造成的,说明其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有一定认识,对该类型幼儿的教育应该采取适当的策略。

4.描述自己认为成功的家长工作案例

80后教师描述自己认为成功的家长工作案例可分为四类:

(1)通过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帮助幼儿纠正某些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孩子吃饭挑食或脾气暴躁,教师通过与家长多交流获得了支持。

(2)通过新的途径和策略让原本不太配合教师的家长变得配合了。例如:把工作忙没法当面交流的家长加入QQ聊天,让不太相信教师所反映孩子表现的家长来园观看后相信教师反映的情况,更加支持教师工作。

(3)教师关心幼儿的某件小事让家长感动,之后家长很感激信任教师。例如:教师及时打电话让家长给冬天较晚离园没带外套的孩子送外套,让家长更加信任老师,每次见面都主动打招呼。

(4)教师发现幼儿有身体发育缺陷(例如:口腔发育缺陷、多动症等)后告知家长,而家长不以为然。教师通过多次劝说和举例,让家长重视,使幼儿得到及时治疗,之后家长十分感激。

5.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讲述的是晨锻时一位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被教师安排在一边练习跳绳,别的孩子都在玩自选玩具,家长很生气。让80后教师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如果自己是那位教师会怎样应对。

80后教师的案例分析分为三类:

(1)明确表示反对单独练习,认为这样是让孩子脱离集体,会伤孩子自尊心。

(2)明确表示赞成单独练习,认为孩子不练习就跟不上其他孩子,还能培养上进心、任务意识。

(3)没有明确表示赞成还是反对单独练习。

访谈的80后教师有7位表示反对单独练习,6位表示赞成单独练习,5位没有明确表示赞成还是反对单独练习。在怎样应对家长的问题上,80后教师都表示应态度诚恳的向家长说明原因,建议幼儿在家练习,有两位教师提出可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陪那位幼儿练习跳绳,让他没有脱离集体的感觉。由此可见,在赞成或反对单独练习的问题上80后教师没有倾向哪一种观点,他们既看到了单独练习的优点(让幼儿迅速赶上其他幼儿),也看到了缺点(容易让家长误会,伤孩子自尊心)。

(四)问卷与访谈的综合分析

1. 80后教师具有年龄优势。在希望教师(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角色的问题上,80后教师、家长都把伙伴形象排到第一,80前教师把妈妈形象排到第一。而80后教师、家长都青睐伙伴形象,正好解释了为什么80后家长和80前家长都更愿意选择年轻教师做孩子的老师。从这一点上看,虽然80后教师在教育经验上略逊于80前教师,但年龄优势使他们更受家长的欢迎。

2. 80后教师和80后家长在教育观念和个性上有很多相似点。80后教师比80前教师有着更宽松的儿童观,更为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80后家长比80前家长更加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尊重孩子。80后家长对自己育儿水平自信的多于80前家长, 80后教师选择工作整体感受非常开心的多于80前教师。同属80后,80后教师和80后家长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满意无条件加班和专家讲座理论性太强。同样,他们在家园合作中也不会轻易附和别人的观点,80后家长比80前家长更活跃,对教师组织的亲子活动或家长会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 关于隔代教育,80后家长和80前家长大多数都选择有些不满意,从对80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老人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给家长工作带来困难。可见,家长和80后教师都对隔代教育容易产生的教育观念不一致有认识,而且80后教师特别关注到,由于老人溺爱孩子造成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难以纠正。

四、结论与建议

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思考,对“80后”幼儿教师与家长合作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80后教师应充分发挥优势,建立与家长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

80后教师有年龄优势,他们比80前教师有着更宽松的儿童观,更为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最适合做孩子的伙伴,且他们在教育观念和个性上与80后家长有很多相似之处,更有共同语言,因此更受家长和孩子欢迎。但是,由于80后教师经验不足,教育教学能力较弱、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家长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因而易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不尊重。因此,80后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多从自身找原因,虚心听取并接受家长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幼教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实力,加强实践,积累教育经验,更好地解答家长的育儿困惑,不断提高家长育儿能力,让家长认可自己的实力,提高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二)80后教师应发挥主动作用,提高家长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从访谈的结果看到,80后教师列举了很多条家长不配合的原因,怎样去争取这些家长的配合是家园共育必须面对的。同时,从家长工作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将心比心、真诚面对家长是获得家长支持的唯一方法。漠不关心型家长的态度能否转变取决于教师,一件能感动家长的小事因为你的主动而变得很容易。80后教师虽然外向型性格居多,但在家长工作中主动性不够突出,这与80前教师更具有不计得失的敬业精神是形成对比的。80后教师应将外向、开朗的个性充分运用到对家长的工作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主动、真诚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讲究交流技巧,多进行换位思考,客观评价学生,提高家长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三)80后教师应抓住机遇,开辟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新途径

随着80后家长的不断增多及家长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无论是80后教师,还是80前教师,都发现家长们似乎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们要求多提供机会和形式与教师交流,要求专家讲座更具实用和操作性,要求亲子活动更有教育意义、更有趣、更新颖等等。80后教师应抓住机遇,大胆尝试,根据时代特点寻找新的教育灵感和突破口,开辟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新途径,用新思路解决一个又一个合作教育的难题,以便和不断增多的80后家长获得更有效的沟通。

(四)80后教师应和家长相互学习,推进学习型幼儿园建设

从调查中发现80后教师和80后家长在家园合作中都不轻易附和别人的观点,因此,80后教师要合理地开发家长资源,改变过去教师单方作为专家来解答家长育儿难题的观念,通过“父母学习小组”“家长工作坊”“家园合作学习小组”等形式,和家长共同探讨育儿方面遇到的新问题,更新育儿观念,掌握育儿技巧,彼此从对方那里学习更多的有关儿童教育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幼儿园建设,促进教师、家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1-51.

[2] 刘小玉.“80”教师的特点及其培养初探[J].江西教育,2008,(2):24-25.

[3] 李生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1-224.

教育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一)构建教师和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模式

(二)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主动发展

(三)学生在其学习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二、研究内容

首先,通过优化人际关系,为师生主动发展创造适宜的人际环境;第二,优化师生抱负水平,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意识到群体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群体内个人目标的实现,使自己在确立工作和学习目标时,主动与群体目标结合起来;第三,改善师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并开展超越自我活动,推行合作性的活动化教育教学方式,加强以人(师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建设,让师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三、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对于与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相关的理论文献的梳理,以及对于实践调查是必要的。因此,采用了理论概括和文献研究以及调查的方法;在构成研究假设以及研究结果讨论中主要采用了理论抽象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各种研究措施与实践结合是研究者的反思和观察是主要方法;研究中对于学校在优化群体中的成功做法有助于课题实施。适当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四、课题研究主要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民主宽松的群体氛围

形成群体成员的合理组织与重组,开展集体活动和竞赛,改革学校管理,做到权力下放,责任到人,增进干群之间的相互了解,实行民主管理,接纳群众参与管理。

(二)探索校本教研,打造现代群体学习型校园

为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合作互助,发挥群体智慧,引进外智与以校为本相结合,改善教师心智模式,学以致用,加大教改力度,重“名师”培养,鼓励教师超越自我。

(三)探索“群体优化,主动发展”的德育活动模式

1 实施“自主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体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努力按照校训“参与、明理、求美、创新”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2 开展“社会实践”、“中队勤日周”、“自主十分钟”、“班干部轮换制”、“小博士论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机制。

(四)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1 研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2 研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初步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五、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完善了管理机制

第一,制定了教师在校一日生活规范,学生在校一日规范,用两规范约束人。严格常规管理,按考核方案办事,这为后绩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抓科研兴校,科研育师,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以实施符合校情的教育教学策略。着重抓了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有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运行机制和教学模式。

第三,以学校整体环境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对学校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建设形成和谐奋进的育人环境。

第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聘任制,评聘首席教师。

第五,开发社会上教育资源,树立大教育观,实现教育社会化。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请外教-办英才学校。

第六,反思原有经验不断推陈出新,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二)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与时展的脉搏共存,要求教师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如果漠视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拒绝学习,接受新东西,墨守陈规,安于现状,最终必将被淘汰出局。

(三)建立了学校民主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

我们强调建立教师与管理者人格上的平等。引导教师确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自己最大的才能。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强者,依靠每一位教师办好学校,在校内构建起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在学校大利益大荣誉的引领下,实小每一位教师的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和实小精神体现得非常充分,也为我校每年的教学质量一直保持领先的水平奠定了基础。

(四)科研引路,促进了教师主动发展

科研引路,课题激活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主动发展。我们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制定了教科研方案,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聘请区、市教科研专家到校做专题指导,形成了教科研工作的完整组织系统。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在2000年开始使用景山教材时,就着手进行了校本课程建设,从内容上,针对我校的校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确定开发了如下板块的校本课程,见表1,并逐渐形成了校本课程体系。

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获得很大提高。而且向其它学科进行辐射,并能利用、依靠其它学科的知识,回应教学重、难点问题,培养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又使其逐步向复合型教师转变。

(六)形成了有效的德育运行机制

在学生所有素质中,做人是根本,因而德育成为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在德育过程中体现教育效益。为了做好德育工作,本课题采取分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分层推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并逐渐内化为学生人格形成,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载体,从而构建学生人格的生成机制。

(七)学生主动发展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轻松、主动的进行学习。转变了以往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着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六、结论

本课题研究从实践的角度证实了研究假设,主要可以表述为以下结论:

(一)学校教育应该促进教育主体和谐发展

教育主体的和谐发展:一是教育主体件发展的平衡性。教育过程中不能以牺牲教师的发展来换取学生的发展,忽视教师的发展,难以使教师有幸福感。现代学校教育的主体应将教师纳入其中。二是教育主体个体发展的和谐性。从哲学角度看,学生素质发展可以概括为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只有二者平衡才能实现其和谐发展,教育只有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才可能实现他的本体价值和功能。

(二)宽松民主的群体氛围是实现群体优化的关键

“人际沟通一认同目标一参与活动一实现发展”是实施群体优化的基本逻辑。本研究效果在实践中的显现的机理在于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群体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实现人际沟通,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群体成员才能把集体目标作为个体目标,个人与集体的目标的一致性,引导群体成员形成合力,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将大家聚集到集体活动中来,为集体活动目标的实现献计献策,通过活动实现集体目标,同时各得其所的获得发展。

(三)合作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是群体优化的基本活动方式

在优化的群体中,学生获得了安全感,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师生个人的活动目标与群体目标融合起来,实现个人目标与完成群任务统一起来,群体内的竞争是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师生的挫败感。在和谐的群体氛围中,不仅学生间能够实现彼此优势互补,扬长补短,而且教师间能够形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异质”成员构成的群体。

(四)群体优化有助于校本课程开发

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也是重要的课程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开发校本课程单靠教师个人力量难以完成任务,必须有教师团队和学生配合的共同参与。教师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促进了自己专业化发展。

教育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二、研究的意义 幼儿生态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萌发幼儿的感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有位生态家曾经说过,生态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哲学。对幼儿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教育和给予幼儿一个基本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引导幼儿有一种生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他(她)将来走向社会处理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的宏观认识是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生态环境教育与幼儿和谐发展的研究》,通过让成人与幼儿共同融入自然生态环境,探索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理论建构与有效途径,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理论,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及研究目标指导思想主席曾经说过:“环境保护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衍,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理论基础及研究目标1.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理论。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热爱大自然是人的天性,人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的生活教育理论。3. 布朗芬?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与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理论 儿童生态学将儿童放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之中进行研究,认为儿童的行为及其状态与其背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逐步相互适应”。

研究目标:1.促进幼儿园生态环境创设;2. 探索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3.促进并引起社会对生态环境教育的关注,在人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过程中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根据相关节日设计生态环境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的行为习惯,学会珍惜、保护身边的自然资源。 2. 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制约性,了解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性,人类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 3. 创设美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萌发幼儿热爱、珍重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幼儿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获得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 设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学活动案例。5. 探索家园联系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

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针对参与者的行动开展研究,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及时反思、调整研究的进程,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优化与改良环境,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的具体方案,最终实现行动的优化。 2. 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进展情况,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撰写教育案例。3. 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师日常工作中开展生态环境的行动,进行经验总结并加以提升,上升到理论。

五、研究过程与成果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开展如下四方面的教育:

1. 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能够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类造福;既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要珍惜、保护自然资源。2. 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通过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运用游戏,操作,观察、感受,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综合主题教育与一日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把生态教育渗透其中。让幼儿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要保持生物种类与数量的相对稳定;学习防止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常识、技能。

一是采取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