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校自五十年代初创办,一九五八年正式被江阴县命名云亭中学以来,一直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占地一直没有多大的扩展,至今仅有二万八千多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也不大,仅有一万六千多平方米,且各幢建筑都较陈旧,缺少现代化的气息,在这种办学条件普通、硬件不过“硬”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要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在软件上做文章,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做文章,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上做文章。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提升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提出了“校园数字化、教学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通过了“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无锡市实验教学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挖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既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应用,做到“硬、软件”两手抓,“配、管、用”一体化。下面从两个方面就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以“硬、软件”达标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注重投入,确保物质基础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版权所有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不断改善物质条件、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政府财政投入薄弱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积极谋求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个人捐资,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通过社会捐助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等几个一点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两个多媒体阶梯教室;四个标准化的网络教室,每个网络教室配备54台电脑,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网络接点布及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目前所有教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屏幕、音响、数字处理视频展示台等全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彻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三机一幕”,可以说,在传统课堂中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物质基础我校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安装了“国之源”教学资源库,应用了“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每年更新添置各种教学支撑软件,如“阳光校园”视频资源、“英语口语练习与评测”系统、“数字物理”实验、“出卷王”电子试题库、数字图书馆等等,走添购资源库软件与自我积累相结合的道路,使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断充实、丰富。近两年我校又通过学校补助三分之一、个人出资三分之二的形式,已经帮助120多位教师购买了笔记本,到今年年底,将帮助所有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到位。这样,借助电子办公平台,教师进行网络备课、共享网络资源的物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二)注重培训,确保师生素养到位。
硬件投入到位以后,还需要建立起一支能胜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队伍。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较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我们分别选送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无锡市电教馆、江阴市电教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还安排他们到我市重点中学听课学习,邀请市电教中心专家来校当面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及网络维护技术。与此同时,我校重视加强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无锡市统一组织的三个模块培训考试和校内的深化培训,抓好了全校专任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我校认真组织上好初、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并办好节假日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暑假网上读书活动、绿色网吧活动等,全面提高初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重规范,确保机制管理到位。
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达标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章可循。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管理职责》、《机房(多媒体教室)操作规程》、《机房(多媒体教室)安全工作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维护保养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上机操作登记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考核细则》。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专职人员、普通教师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规划设计学校近3—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2)学校教育技术室由校长室、教务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3)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务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室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的备课、上课、辅导进行检查评估。对机房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由此确保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二、以“课程整合”研究为抓手,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配”好、“管”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优化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02年10月,我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组,同时,《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2003年11月,本课题又被无锡市电教馆批准为无锡市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课题。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近三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研讨,选编教学设计集”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班级师生信息素养也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凸现管理功能1、课题分级网络管理为强化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施,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学科组教师"科研组织网络。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课题组组长,也是课题实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教科室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具体管理职能,一名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本课题实施。学科组教师专题实践探索。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运行。为加强课题科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研究学校成立三大课题工作组织,即课题研究专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协调小组和课题研究学科专题攻关小组。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学科课题科研实践小组,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小组协调下科研攻关。确立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整体、有分工有协作、有思想有操作的科研工作机制
2、课题过程管理(1)合作研讨制度:同一学科建立学科实验小组,协作进行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老师每月一次集中,交流研究心得与问题,相互帮助提高。(2)集中会课制度: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开课,展示各自创新课型,互相评点促进。(3)检查调研制度:教科室每学期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一次检查调研,检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成果与研究调整,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等等。(4)专家指导制度:多次请无锡电教馆、江阴电教中心、江阴教研室专家到校听课,请他们就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整合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5)培训提高制度: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相关经验介绍,二是给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科研基础能力。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周边市县学校的一些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6)表彰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多媒体技术;信息化;创新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越快的学习中,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运动体验。体育动画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体育动作的动画处理,来提升体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直观性。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了明显的交互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内容,通过制作体育课件等能够有效的实现人机之间的对话。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模拟动作演示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为控制模拟演示实验,能够有效的表现出体育技术动作中的结构要素与体育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
二、高校体育教学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手段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之间的整合,有效的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素养,以课堂为阵地,以自主学习与在职培训为保障,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通过备课来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果
备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前的有效准备,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因此,在使用现代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要加大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课堂,要求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技巧与方法。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时机、使用方式等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功能。
(三)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契合度
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只有将传统体育教学里面的精华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才能获得高效的课堂。而不是单纯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绝对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目的放矢的加以运用,该用的时候才用,不用的时候坚决不用,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功能。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实效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深入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时教师更好的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的目的。科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效果,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设计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组织管理,围绕高校体育教学的主题,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研发、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整合
一、高中数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贯通的教学理念最早源自欧洲,这种理念被不断设计与应用以后形成了“课程整合”的最初模式.这种模式不只是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不是单纯性的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融合与强化,而是将数学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地整合:将高中数学课程中涉及的教学资源与元素高度融合在一起,同时吸纳数学教学的方法、技巧、观点的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过程高度系统化,从而突显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教学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相融合的重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教学环境,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转换成教学资源传输给学生;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数学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能够较充分地诠释数学概念,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对知识要点进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较高地提高学习水平.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优化整合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中的重点部分是时展的必然,也是新型教学方法中的重c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全新的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我们将相应的整合原则整理如下:指导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的重点吸收群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的原则;以创新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掌握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基础学习工具并且服务教学全程的原则.相应的融合措施应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融合.
(一)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其辅助作用具有其他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作为顺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教育手段,它只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不是单纯地教授与传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在此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只能成为师生之间解决问题、发散学生思维的工具.如果教师不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严谨性与合理性,也会带来影响学生注意力的负面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二)有利于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思维
高中数学一直是教学难度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有着同样高的学习难度,存在较高的抽象性与思辨性.数学概念存在的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特点,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辩证思维难度.在新型高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数学思维进行逻辑清楚、效果直观地展示,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进步与拓展,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教学本质得到最佳的展示,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未来数学领域产生探索的兴趣与动力,同时可以推出拓展数学思维的手段.所以,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多元化与形象化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丰富而易于学生掌握的学习资源.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是使用效果较强的助学与助教工具.对当前教育体系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推进与改革有着重要作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认知
高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的规律性与整体性,其新知识的拓展是在原有数学基础认知结构上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数学认识体系在电子信息中的处理与展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与重复吸收,从而提高掌握新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多元化要素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尤其在图形计算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强大的功能,可以使教学难点的解析更加直观与简洁,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与组合中掌握数学要点,成为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的工具.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教学的融合与应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才能逐步完善.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观念性与倡导性.同时,教师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不断地对应用方法进行总结与创新,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教育术语,它是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知识与成果,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利用科学理论去研究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对教育技术进行改变、演化,它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全面地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实施,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调控、评价和管理,以达到教学的高效化。
1.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化教育起了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教育现代化的主阵地。在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衡量参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对全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对国家教育正产生着不小的影响。
2.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的形式
教育形式的变化,其实就是教育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正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去冲弛教育发展的结果。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它使远程教学成为交互性的教学新形式,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大大变革着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课堂中的应用使教学形式系统化、规范化,学生可以不用老师的教而去自学,这产生了高效的课堂,这些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3.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后,优化了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同步、远程、合作等学习方式变为现实,学生利用平台信息创造各种实用的科技产品;学习都可以随时随处寻找各种知识信息,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正逐步展开,这让学生处于中心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多面培养。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不用说,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计算机技术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中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素养,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传播手段和方法,让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着手重点打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大环境,让我们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更加硬朗。
三、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和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尤其在教学中,它不但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探究接受信息。在阅读方面,电子书刊的出现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它向我们展示了全新且更加高效的文字阅读检索方式。在电子刊物中,阅读对象变成了声音、图像和三维动画多种媒介,极大提高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在信息检索方面,只要输入准确的关键字,便可快速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在写作方面,以前老土的手写方式已显得落后,键盘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已成主流,图文并茂和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也变得更加流行,超文本的构思写作和电子资料库中的阅读写作已被高级用户所青睐。四、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中载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诚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呈现着它不朽的魅力。太多的新媒体和新手段在不断地应用于课堂教育,这些新手段和新媒体也正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方式带来不小的变革。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
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它准许我们的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和需要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路径,也为教师提供更加纷繁、更加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其次,在小组协作中充分利用媒体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习摆脱以书本和老师为中心的束缚,使学习呈现多样化,提高信息的表现力,进而使学习变得简单而有效。
四、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师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大部分具备高等知识水平的大学教师却没能紧跟时代步伐,仍固守一块黑板,钟情于一枝粉笔,劳累着一张嘴,或快或慢、或透彻或模糊地讲解着那些抽象的或现场感很强的知识、技能。目前,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大学已开始受到重视,但相比之下,人数是凤毛麟角,效果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然而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要求在提高,提速(提高教学效率)提素(提高学生素质、教师素质)刻不容缓。陈至立部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中强调:“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说,谁把握好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突破口,谁就能抢先占领教育改革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
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水平很不均衡,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到位。改革创新的意识淡漠或思维懒惰,墨守成规,对新领域不愿花费精力涉足,所以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退避三舍。有的教师故步自封,对新观念不采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表现出对现代教育技术不屑一顾、抵制的态度,认为作用不大,劳民伤财。
2、技能生疏。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于敬而远之,望而生畏。
3、教学软件缺乏。这也是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快速推广的瓶颈之一,导致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望洋兴叹、停滞不前。
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有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游刃有余,有的学科、教师很少使用,甚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5、教学任务重,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能。一般是学校促一促,教师走两步,培训多少学多少,比赛时用平时不用,软件能不开发则不开发。
为了解决以上制约高校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问题,促动高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措施。
一、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双管齐下: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高校教师在教育理论和专业素质方面水平比较高,领悟力强,潜力大,针对这些特点,对其培训应做到:注重引导,深度广度适宜,内容与时俱进、形式灵活多样、办法扎实有效。
首先,要通过理论培训的方式更新观念,使教师建构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观念是灵魂,对行动起指导作用。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还处于隔岸观火、不知所以然的状态。如果急于求成、只培训具体的使用硬件、制作软件的技能,那么教师制作的课件或在课堂上运用媒体等,缺乏教学设计的创意,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灵气荡然无存,对教学不仅无益还可能有害,致使教育技术不能沿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针对高校教师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集中起来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所有相关理论的现实,建议主要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范围、多媒体课件制作简介、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关键理论进行详细生动地讲解,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豁然开朗,以此为基础和引导,发挥高校教师的高学历、高层次优势,教师就可以边实践边自学,深刻领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这样的培训,路子对,方向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讲座应采用多媒体形式,结合实例,深入浅出,令教师耳目一新,学有榜样。理论培训既要宏观引导,在某些方面又要做到细致入微,比如将教案发给教师,供教师随时参考。如果有校园网,应将有关培训资料放到网上,同时提供有关教育技术网站,如中国教育技术、教育技术通讯等,教师如能经常光顾这些网站,将大受裨益,因为那里有诲人不倦的教师,有渊博海量的知识。
其次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网络信息查询、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都是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技术。培训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系统。除统一培训外,还要结合教师的具体应用实际,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如:在教师第一次使用视频展台、多媒体投影机时,教其如何用,在帮助教师作课件的同时为其讲解具体的制作技术,教师对相关技术掌握得快且牢。还要将各种技能培训材料发放给教师,随时参考。
当前要狠抓多媒体课件的培训、推广应用。可以从易学、上手快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软件Powerpoint培训入手,让教师先用起来。实践证明,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和高效性的多媒体课件。只要教学设计有创新,就不必管是用Powerpoint还是用Awthorware制作的。为了使培训卓有成效,应注意系统授课,认真出题,组织教师上机考试,要求教师自制课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必将取得可喜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中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会越来越多。
二、引导、支持、鼓励与考核、比赛、评优等措施并驾齐驱:营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的浓厚氛围
为了提高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广大教师将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理论、技能应用于教学、科研,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采取系列措施。
1、深入引导。通过“三深入”,即深入教师、深入学科、深入课堂等方式,把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深入教师,与教师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交流实践感受,交流存在困难,从教师当中发掘新思维、新方法,并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支持和鼓励。还可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如“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调查,据此了解教师对各种媒体使用情况的评价,了解教师在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方面的建议等。
深入学科,了解不同学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总结规律,加以推广。如餐旅等技能课、外语等语言学科,适于用VCD等视频素材,展示实践、现场、情节;“两课”等政史文理论课,适于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字为主,配合图片、视频、动画等,大容量地阐明理论;电子、计算机等学科,适于用Authorware、Flash等制作交互性强的模拟仿真课件,用于直观地展示抽象的原理或训练某种技能;家用电器等学科,适于用视频展台,展示真实结构等。总结了这些特点,可以为相关学科教师选择媒体提供指导,“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避免“一刀切”地要求教师都用哪一种媒体。
深入课堂,了解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提供改进建议。比如,通过听多媒体课堂教学,会发现: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成性、交互性、超联接性等传统教学手段没有的特性,对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确有裨益,但是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教师制作的课件中文字设置、使用音效不当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需要修改完善。教师在使用课件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上也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教育技术工作者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指导教师有的放矢地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2、技术扶持,帮助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但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宜驾驭,有时还会出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动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心,打退堂鼓。为此,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应将热情服务作为增加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信心的措施之一,给予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使教师由敢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到熟练运用到创新地运用。
3、政策鼓励,典型带路。学校要制定鼓励政策,如给予参加培训学习合格者颁发证书、计算继续教育学分;对在应用、研发中取得优秀成果者给予奖励,并与晋升、评聘挂钩。还可通过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活动。中青年教师,大都渴望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师可以很快成长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通过他们的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
4、通过技术考核、比赛评优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硬性”手段效果是显著的,它“逼迫”教师不得不学习、应用。单项技术考核成绩要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表中,作为评优、评聘依据。每学期要求教师至少上一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以课堂作为演练的舞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择优上公开评比课,以检验教师整和教育技术于实际教学中的水平。要求每位教师上交多媒体课件,促使教师向高难领域进军。
比赛评优,不仅可以激励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而且有利于提高水平,有良好的正面辐射作用。如,举办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可以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广泛运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是教师接受新理念、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学习新技术、提高现代化教学技能的过程。参加过课件比赛的教师普遍反映:参加比赛,自己在各方面提高很大,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的“高科技”,今后再做多媒体课件就容易多了。在准备过程中,教育技术部门应给予参赛教师经常性的个别帮助和集中指导。要在认真研究多媒体课件特点的基础上,拟定课件评比标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后,制定出操作性强的评比规则和评审标准。这种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浓厚高校教师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氛围,有利于培养教师们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三、硬件建设、软件建设齐头并进:提供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有利于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技术应用、研发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首先,建设先进适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目前,应重点建设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这是信息时代的高校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教学“武器”。关于硬件环境建设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现状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人育环境,应根据目前学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规模,配备相应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所需的硬件设施。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物尽其用,缺点是现代教育技术向深度、广度发展的速度慢,因为设施的数量和种类、档次有限,难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另一种是超前建设论,这种观点认为:环境育人,应根据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建设先进完备的硬件环境。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有利于促进教师去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缺点是可能利用率不高,造成近期浪费现象。实际上,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及教师的培训、学习、应用等应该是同步发展的,不能孤立地看待,要以系统设计、分步实施、跟上时代、适当超前、充分利用、提高效益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