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的年度报告

财务的年度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的年度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的年度报告

财务的年度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年度报告

我国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据环保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物80%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成为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上市公司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比较规范、透明。本文以安徽省2008年5月前上市的54家公司为样本,分析其招股说明书及2003-2007年度报告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挖掘环境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以了解企业对环境问题的立场、态度和行动,为投资者投资决策过程中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可持续经营和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设计

(一)样本选取

研究样本取自1993年8月~2008年5月12日安徽省54家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见表1)。据环境保护部2008年6月为进一步细化环保核污染行业分类而制定的《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重污染行业包括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 、石化、制药、轻工、纺织和制革。以此为依据,安徽省54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沪市13家、深市16家)属于重污染企业。面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外部压力,安徽省上市公司在其信息披露文件中有没有反映环境信息、如何反映的以及反映程度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主要分析54家样本公司1993年8月~2008年5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共54份)及51家于2007年前上市的公司在2003年~2007年连续五年的年度报告(共222份)中公开披露的信息,采取统计相关数据、列出图表进行分析的研究手段,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揭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中样本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主要来自于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咨讯网(省略info.省略/)和金融界(省略/)。

二、安徽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一)招股说明书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1.按IPO年度分析:表1统计了样本公司从1993年8月~2008年5月公司IPO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数量。

数据来源:据1993~2008各样本公司IPO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统计所得。

上表中环境信息披露的时段特征如下:

大幅波动阶段:1993~1995年3年间,1994年披露比率为100%,1993年和1995年为0。

上升阶段:1995~1999年和2002~2007年。此间披露比率在50%~100%之间,呈显著上升趋势。

下降阶段:1999~2002年和2007~2008年。此间披露比率在33%~67%之间,但没有0披露现象。

2.按行业分析:从54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信息中,总结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数量特征及重污染企业中各行业的披露特征(见表2)。

样本公司1993~2008年IPO的重污染企业29家,披露比率90%,非重污染企业25家,披露比率48%。

不同污染程度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比率比较:1993~2008年29家重污染企业IPO时,有26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率达到90%;25家非重污染企业中有12家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48%。重污染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比率明显高于非重污染企业。

重污染样本公司不同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比率比较:在14类重污染行业招股说明书中,火电、化工行业披露比率分别为50%和71%,其他重污染行业披露比率均达到100%。多数重污染行业都披露了环境信息。

3.按内容分析:从各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总结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见表3),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分析其规范性及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各项内容披露比率:54家样本公司有34家在IPO时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环保风险/措施该项内容披露比率最高,达到63%。其后依次是环保核查33%,环保项目投资/收益28%,污染物处理量22%,环境管理体系认证9%,环保处罚4%,排污费2%。

内容披露所属项目:54家样本公司有29家在“风险因素及对策”项目中披露环境信息,此项目中的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54%。有18家在“募集资金运用” 项目中披露环境信息,此项目中的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33%。“发行人情况” 26% ,“经营业绩” 9% ,“公司发展规划” 7% ,“特别风险提示” 4%。

(二)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1.按年度分析:分析从2003年~2007年各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书中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数量(见表5),发掘披露环境信息的时段特征。

2003年安徽省共有上市公司36家,在各家披露的年度报告中,有11家提及环境信息,披露家数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30.6%,2004年的披露比率达到36.4%,2005年40%,2006年37%,2007年56.9%。可见:该比率随年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随时间的发展,披露环境信息的样本公司逐年增加。

2.按行业分析:分析2003年~2007年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总结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数量特征及重污染企业中各行业的披露特征。

重污染企业披露特征:2003年,安徽省有上市重污染企业17家,其中有11家在该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64.7%;2004年上市重污染企业总计23家,披露比率为65.2%;2005年年度报告中的披露比率为62.5%,2006年为52%,2007年达到75%(见表6.)。可见,考察期间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率大体呈上升趋势。

非重污染企业披露特征:2003年,安徽省有19家非重污染企业上市,披露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0;2004年上市非重污染企业达到21家,披露比率为4%;2005年年度报告中的披露比率为14%,2006年为19%,2007年达到30%。可见,考察期间非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率明显呈上升趋势。

3.按内容分析:分析2003年~2007年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其规范性及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从披露内容看:

环境费用:从表7可知,排污费是各项环境费用中披露量最高的,2003年有6家样本公司披露了此项信息,2004年后此项内容披露量逐年增加。绿化费和环保费虽然披露量不高,但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环境投资: 2003~2006年各年披露环保工程的上市公司2~5家,2007年达到9家。2003年披露节能降耗的样本公司为5家,2007年达到16家。

环境管理: 2003年和2004年,样本公司中均没有披露环境体系认证内容,2005年有1家披露, 2006年和2007年没有披露。2003~2006年样本公司中披露环保风险的数量很少,为2~5家;2007年11家披露。

环境收入: 2003~2007年各年披露环保补贴的样本公司为1~3家。披露节能奖励的只有2007年的1家。2003~2007年各年披露废料出售的样本公司为1~3家。只有1家样本公司在2007年披露环保收入。

从内容所属项目看:

环境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变化势必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通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步骤,最终在企业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和揭示出来。环境管理控制系统的内容大多是非货币非财务的定性信息,一般只在财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加以披露和揭示。

环境费用中的排污费、绿化费、环保费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投资中的环保工程在董事会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都有披露,节能降耗的披露则更分散,在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项目中都有披露。环境管理中的环境体系认证和环保风险都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环境收入中的环保补贴、节能奖励、废料出售、环保收入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三、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徽省上市公司在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信息的越来越多,且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趋于多样化,但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环境信息披露是压力导向型,而非市场导向型

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法规时间具有相关性。证监会从1993年6月到1994年底陆续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第1-6号准则,是最早的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但没有明确涉及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此时安徽省IPO上市公司,1993年的2家都没有披露环境信息,其中包括重污染企业“皖能电力”(火电业);1997年1月7日的 “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中在“风险因素与对策”披露项目中的“行业风险”项下明确规定应披露“环保因素的限制”;此后IPO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比率都在50%~100%之间。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 《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及《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2003年以后上市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二)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以重污染企业为主

从招股说明书看,1993~2008年90%的重污染企业IPO时披露了环境信息;而非重污染企业披露比率为48%。从年度报告看,2003~2007年,安徽省上市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率分别为64.7%、65.2%、62.5%、52%和75%,总体呈上升趋势;此间非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率分别为0、4%、14%、19%和30%,总体也呈上升趋势,但数值明显低于重污染企业。

(三)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以非货币信息为主

由于没有统一披露内容和格式规范,缺少可以遵守的会计准则,在披露的内容上多数企业采取定性描述环境信息为主,如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环保风险”,属于非货币信息,信息的可比性、实用性较低环,内容过于简单。定量披露的只是“排污费”、“绿化费”等。并没有真正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环境投资以及环境费用等内容,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信息含量较低,降低了环境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

(四)没有重视环境审计的作用

环境审计是对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抑制、消除或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独立监督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2000)。企业环境审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环境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审计,二是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系统审计。而本文通过对安徽省54家样本公司的IPO招股说明书及年度报告研究后发现,其都没有出具环境审计意见。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与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

由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保法规的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出台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强制企业重视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信息,逐步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特别是由于年度报告对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分量,促使企业重视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二)建立规范环境会计核算与各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

安徽省上市公司对环境事务已愈益重视,自愿在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中披露公司的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披露内容简单且不规范。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则的缺失。建议政府部门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具体准则,指导企业将环境对财务影响在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中做出具体的披露,反映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以外部要求的形式促使公司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三)建立和完善环境审计,重视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

环境审计是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已颁布实施的审计规范和准则中,均没有对环境审计的具体规定。应尽快制定我国环境审计规范,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使环境审计的实务操作规范化,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建议政府完善企业环境审计法律依据。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用恰当的环境审计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注: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B100Z)

参考文献:

[1]李晚金,匡小兰,龚光明.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市20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3):47-51

[2]李心合.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2(1):58-62

[3]汤亚莉,陈自力,刘星等.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158-15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环境审计的作用和责任[R],审计资料汇编,2000(2)

[5]李雪,杨智慧.对环境审计定义的再认识[J],审计研究,2004(2):26-30

财务的年度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税务信息 信息披露 文献综述

一、国外税务信息披露

国外对税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较早。1861年,美国颁布的税收法案便要求公开税务评估信息。自此,国外开始就是否公开税务信息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企业税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Larry Gene Pointer(1973)从会计角度研究了公司税收政策的相关披露问题,认为公司需要披露税收政策对财务的影响。为了披露更详细的所得税信息,作者举例说明了在利润表中如何披露所得税费用,以便第三方更容易获取公司的税务政策。Peter P.Weidenbruch JR.(2004)主要讨论了美国国税局在向税务信息需求者披露税务信息中扮演的角色,讨论税务信息是否应该披露,以及其披露所依据的原则和存在的困难。他提及私人税务信息披露之后带来的问题,但最终认为纳税人应该对税务系统有信心并加以理解。但在美国,从联邦税收管理的角度来看,各地方对披露与不披露仍有不一致的地方。Michael Mazerov(2007)指出美国的许多州早在2004年左右就采用综合报告(Combined Reporting)的形式进行税务信息披露,大多数公司由一个母公司和多个子公司组成,综合报告将母公司和多个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合并成一家,将全国范围内的利润都综合起来。这将更好的披露税务信息,使企业的避税政策变得无效。文章还讨论了许多公司的避税政策,解释了综合报告是怎么帮助社会形成一个公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环境。通过这些政策,减少了纳税申报信息的不当披露,减弱了相关的财务和声誉风险。

财务的年度报告范文第3篇

一、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阶段

目前,从我国网络发展现状和网络本身所处的环境和安全方面看,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对利用网络披露财务报告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愿阶段

这是网络财务报告发展的初期阶段,一些大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相对优势,增加或赢得投资、市场和顾客,自愿利用先进技术来为企业实施经营投资战略服务。利用网络来披露财务报告可以更好地与投资者、顾客等利益集团进行交流。本阶段的特征就是相对来说较少的企业采用网络技术来披露财务报告,在披露的形式、内容、技术运用等方面很不规范,可能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导。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

(二)引导阶段

在网络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和应用日益广泛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网络的巨大潜力而竞相采用网络来披露财务报告。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由于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或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企业利用网络披露财务报告是大势所趋,但实务操作很不规范,如不加以规范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于是便研究准则或制度对采用网络财务报告的企业行为进行规范,但不强制企业实施网络财务报告。在这个阶段,企业也可以自愿选择网络来披露财务报告。

(三)强制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企业与外界进行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披露财务报告方面也是如此。为了保证信息质量,维护信息用户的利益,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或证券监管机构对企业利用网络披露财务报告进行全面规范,而此时企业会被强制遵守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有关规定。在强制阶段,企业利用网络传递财务报告,能提高会计核算效率,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增加会计信息的种类和及时性,同时明显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和决策相关性。

二、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由于技术的改善和经济环境的改变,促使财务报告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向转变,向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自动化、信息内容的多样化转变。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表项目的改变

网络经济直接导致有关报表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性发生改变。企业的虚拟化使企业资产构成产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硬资产收缩,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商誉、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版权等)等软资产的比例迅速提升,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存货的金额比例大大降低,而无形资产的金额所占比例则不断增加。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可以预见无形资产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以有形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为核心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显然已经不适应越来越多的技术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传统财务报告的价值不断下降,变革势在必行。

目前,国际上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普遍遵循稳健性原则,除购买的专利和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可以入账外,对研究与开发费用采取全部费用化或有条件的部分费用化。与此同时,对无形资产按照何种成本入账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按历史成本入账,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对企业资产价值的偏离将非常严重,而按公允价值入账则涉及到公允价值的确定和数据的可靠性。

(二)报表体系结构的改变

现行的报表体系包括相互勾稽的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属于动态报表,前者依据权责发生制,后者依据收付实现制。根据这种思路,可以增加第四张报表,与资产负债表一起作为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仍按历史成本计价,而第四张报表反映公允价值下企业资产的增值、减值状况,笔者认为,此表可以命名为资产负债表―――副表。未来财务报告的信息量将进一步增加,由以披露过去的交易为主转向以披露昭示未来的信息为主,最典型的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和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和定性信息将大幅度增加:提高表外揭示质量,使之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详细分析列报和披露;由提供集合型、标准型会计信息向提供多元化信息转变,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不同选择。这必然要求对财务报表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调整,删除不适应的会计科目,增加或合并一些相关的会计科目,并将表外的相关科目纳入新的账户体系。

(三)加强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非财务信息是指与公司财务状况无直接关联,但与公司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大都不能量化描述,因此着重于定性分析,其揭示内容和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具体包括:(1)背景信息。主要披露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情况、市场动态、关联企业交易状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等;(2)前瞻性信息。主要提供公司发展前景规划、公司管理决策部门的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公司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效益的预测、公司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信息;(3)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括公司对员工的责任信息、公司对所在区域的责任信息和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信息。只有充分披露了这些非财务信息,才能提高网络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给需求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网络财务报告所引发的问题

在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向使用者传递财务报告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保证使用者在Internet上得到的财务报告是可靠的:如果使用者根据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传递的存在错误的财务报告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责任由谁来承担?也许企业并非有意篡改Internet上的财务报告,但是Internet上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电脑黑客侵入企业网站,篡改了财务报告,而企业未及时发现做出更正,使用者因此而遭受损失,责任又将由谁承担?Internet上财务报告是否也应进行审计?这里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二是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

(一)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目前企业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属于自愿披露的范围,目前的证券监管机构对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问题也还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完善的规范尚未形成,企业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与其他不需审计的财务信息不加区别地置于公司主页,如果不加提示,使用者很难对该信息是否已经经过审计获得清楚的认识,这无疑将影响使用者对这些财务信息的使用。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个较好的方案是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网上签证业务,同时要求企业对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财务信息是否经过审计给予使用者必要的提示。事实上,Intel公司在这一点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使用者浏览公司的年度报告并要离开时,将会出现一条特别提示,询问使用者是否确实离开,并提醒用户其选择的目标将不再属于年度报告的范围。这也就清楚地界定了网上年度报告的边界。这从技术上并不难做到。IASC在其《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研究报告中对此提出了专门的行为规范建议:“在企业网站上,遵循IAS的整套财务报表的边界线应可清楚地识别,以便让访问者在离开IAS财务报表区域时知晓;当用户从财务报告(含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有关经营和财务数据)达到撤离点(departure point)时,应该给予用户清楚的指示。”

(二)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

其实不仅是网络财务报告,其他的网络信息同样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可能更有代表性。这里的安全性问题包括上面所提出的黑客入侵,还包括企业恶意或过失造成信息不实,还包括网络技术因素引起的网络瘫痪、数据库无法使用以及电脑病毒所引发的系统崩溃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是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贮安全性、数据操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充分利用防火墙(Fire wall)、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技术措施。当然,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总是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要把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化,以保证系统的控制方案及安全政策不断随系统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四、我国网络财务报告发展的几点建议

由于客观的原因,包括制度建设、真实性、安全性等,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进步还存在好多障碍,在此,笔者给出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我国网络财务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第一,上市公司网站的建设,促使上市公司充分利用Inter?鄄net的覆盖面宽、信息提供量大以及信息提供及时的优势。

第二,会计制度制定者应尽快制定出有关网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形式的规章制度和网上信息披露的行为准则,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信息使用者使用网上信息的信心,从而提高网上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推动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

第三,积极投入开发XBRL(Extensiv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扩展企业报告语言。现在,国外的一些软件公司(如微软,SAP,Oracle)已将XBRL语言应用到他们的产品中去。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使网络财务报告最终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从而推进网络财务报告的更深层次的发展。

第四,做好人员支持工作。网络财务报告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领域的问题,更需要其他专业的支持。目前在我国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要适应网络会计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一大批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是信息时代保证网络会计成功快速发展的关键。面对全新的会计环境,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等都面临着新的角色转换。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才能真正为会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财务的年度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会;异常问题;财会监管;问题

随着近年来上市公司中财务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公司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坏,而且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国家腐败现象的升华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为公司的财会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企业得以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针对企业财会的现存问题进行改善,对财会监管问题进行加强管理,保障企业的财会信息真实性,推动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异常存在

在企业的财会异常表现形式方面,他的主要性能是辩别相应的财务欺骗,所以,他的概念出自财务的异常和相应的财务欺骗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上市公司的企业中,相应的财务异常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钩稽关系的存在,它主要是指,在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提供,与对应的会计科目之间的内容相违背,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而第二方面就是针对年度的变动异常问题,它的内容是指在不同的年度报告中,出现的数据出现了相应的异常,与企业得经营运作关系相违背,不符合。从而造成了企业的财会问题出现异常。从第三面来看,它主要是指行业的横向可比的情况异常,其中的标准是根据行业的可比特性进行的,在相应的财务报告显示中,数据的显示成绩,会比同行业的业绩高出很多的情况,就表示相应的企业出现了横向可比的异常情况。

二、监管机制的路径优化

(一)建立鼓励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公司来说,好的管理方式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针对相应的会计监管问题来说,优化相应的鼓励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相应的问题出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相应的鼓励机制,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合理配置相应的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将董事的监管职责进行独立,明确相应的监管程序法定职责和相应的内部会计的监管机构,设立相应的人员职责和权利,保证义务的正常执行,使得内部的会计监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设计相应的内部会计监管机构,切实落实管理机制。然后将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管机制完善,多方面的监管会使得监管权利受到一定的冲突,使得监管不足。在另一方面来看,还要注册相应的会计师协会,促进行业内的自律。最后还要完善相应的舆论媒体,促进会计监督的激励作用。通过媒体的公开性,将公司内的会计尽监管信息进行暴露,促进企业对自身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管的加强,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化的听证制度,促进会计监管机制的严谨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相应的会计监管客体进行激励机制的健全,由于相应的企业会计工作在执行中具有一定的监督性,在经营的过程中,经营者通常会进行主动的采集,来纰漏相应的会计报告,来缓解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利益冲突,从而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安全。为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降低相应的筹资成本,这种情况下,经营者通常会自愿的发送信号给资本主义市场,从而使信息进行完善和纰漏,在有效的契约下,要想达到降低和融资成本的目的,可以自愿参与纰漏经审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数据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优化客体机制

加强相应的监管机制,建立决策体制,将会计监管的主体的相应职责进行合理的安排,一方面要严格的制定相应的会计监管体制规则,将会计监管的体制效率进行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在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情况下,将监管体制和相应的客体进行协调的均衡发展。在相应的制度进行建立的过程当中,要将监管的信息进行公开,促进政治制定者之间的进行竞争,构建相应的听证制度,将核心市场主体进行公开选择,采用适合的投票机制进行投票,使跨级的监管制度变得公开透明,从而避免问题的发生。

(三)优化监管机制

促进上市公司的会计监质量,就要对相应的监管体制进行优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管链,完善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将上市公司的会计管理进行加强,完善相应的独立审计体制,建立相应的董事会,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诚信道德工作,强化会计共组人员得审核程度,从而防止问题的发生。

三、结语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应的问题出现要想被有效的解决,就应该加强相应的监管机制,促进企业的工作强化。完善相应的监管激励机制,客体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相应的评审团,规范员工的道德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审核程度,将管理机制进行公开公平的管理,从而促进会计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工作的高效进行,降低假冒伪劣和徇私作弊的问题发生。从而使上市公司进行良好的运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娟,何静.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会计监管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2,22:75-77.

[2]郑丹.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会计监管问题分析[J].中国商论,2016,36:96-97.

财务的年度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网络时代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系统的局限性,从系统内容上、系统所依据的会计原则和基本前提上以及系统运用上对其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系统;局限性

1财务报告信息系统内容上的局限性

11财务报告信息内容的新需求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资本市场也以空前的速度膨胀。资本市场的膨胀使更多的人参与经济决策,传统标准的财务报告遵循统一的模式,又给这些需要不同信息的人一方面带来信息超载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信息不足、无效问题。而会计信息和会计职业的生命力体现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被用户所理解并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财务报告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对现有财务报告信息在内容上进行扩充。在以财务报告信息、财富分配用途为主的前提下,我国财务报告模式仅将财务报告内容的重心放在硬性资产的要求上,即只对已发生的、金额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总括披露,对一些前瞻性的、不确定的、分布的非财务的信息由于不符合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而无法得以披露。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新经济、新事项不断出现,财务报告信息决策用途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希望能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的非财务的、前瞻性的、不确定的企业分布信息。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内容需求已从原有的注重硬性资产转向具有一定风险的、不确定的软性资产和有助于预测分析的新信息。

12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系统内容上局限性的表现现有财务报告系统内容上的局限性表现为信息披露上的单一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信息收集种类单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在货币计量这个假设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它只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主要为财务信息;而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由于不能用货币计量而无法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然而,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了解货币性信息,也需要掌握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单一的货币计量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得以全面的揭示,也就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广泛的信息需求。

122计量属性单一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仍然只限于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信息。即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按实际取得时的成本披露。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历史成本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就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以历史成本为唯一的计量原则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

123会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单一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提供的财务报告仍然只限于历史成本原则下总括的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企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外部关系人日益增多,他们都希望从企业财务报告中得到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并且不同的关系人由于各自的决策目的不同,对信息的内容要求也不同。他们不仅需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信息,更想企业能够提供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信息。而现有会计系统支持的网上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只能反映企业总括的信息,这使得一些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而影响了他们的决策。

2财务报告系统所依据的会计原则和基本前提的局限性

财务报告信息是在一定的基本假设前提下,遵守一定的会计原则,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加工后产生的。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如何,取决会计核算所遵守的会计原则和基本前提。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在决策有用性的原则下,现有的部分会计核算原则和基本前提正日益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历史成本原则的局限性在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会计信息要客观、真实,具有可验证性和反馈价值。可验证性是解决相关利益关系利益、冲突的最佳方法。财务报告的信息越可靠,越受到使用者的关注。在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下,人们关注的是企业过去生产的蛋糕有多大,因此,人们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资产的计量原则。历史成本模式下所生成的信息源于当时交易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这些信息从性质上看是“向后看”的,比较适用于企业过去财富的分配。在会计信息的决策时是“向前看”,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过去状况,而是未来如何;不是资产的过去价值,而是资产的现实价值或市场价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或现值更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实际情况。

22货币计量的局限性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是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点,然而,以货币计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货币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单位是建立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但现实货币在其运动中其价值量是经常变动的,这就不能不使财务报告的货币表述偏离企业实际进行的价值运动。二是财务报告以货币计量掩盖着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事实。如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的人才资源、企业的经营环境等,但这些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

23会计主体假设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实体。然而,基于网络的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会计主体范围。该组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需要,可以迅速地进行分合、重组,致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24会计分期假设的局限性会计分期假设定期(月、季、年)报告企业财务状况,为确定企业的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在信息的决策用途下,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应是在企业发生每一重大事项而可能改变企业的价值时所送达的有关信息。因此,他们希望能随时了解企业的有关信息,以便于他们随时做出决策。这样,他们对信息的及时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具有适时性。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和传输功能在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适时已成为可能,即只要需要,无需顾及和等待会计期末,点击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网络会计的及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断点。

3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运用上的局限性

31会计软件信息处理程序陈旧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信息处理程序的方法,仍然是按传统会计信息下的证帐表的帐务处理程序,简单的照搬了传统会计系统的许多固定格式的凭证、帐页、帐表,信息输出不及时。

32财务报告信息只能按期提供如我国现阶段在网上披露的信息也只限于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报告,对于企业平时的财务信息则不能得到披露,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随时都在进行着的。因此从时效性看,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