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学逻辑的角度出发,依托大数据提供的众多优势,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16-03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击着各行各业,一定程度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却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国内高校亟需变革教学培养模式、创新教学逻辑与教学实践方可培育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刚升本的本科院校,更是需要在教学方面实现积极的转型。

二、基本概念介绍

(一)大数据

大数据概念在近几年才刚刚提出便以飞快的速度席卷而来。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我们可将大数据理解为:运用全新的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处理手段,对高速增长和实时变化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决策、处理及优化后形成的庞大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正在多个领域充当颠覆者,即使颠覆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起源于平面设计。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这些形式均是通过人眼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特性的符号,即视觉符号,来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因此,我们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理解为:是设计者借助可视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视觉感官刺激来实现信息传播目的的各种方式的总称。经研究发现,如能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将试图宣教或传播给观众的影像辅助以文字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将会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三)创意课程

创意课程,主要是指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开设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其创意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在平面设计时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门课程。

(四)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是一种应用性的逻辑,所反映的是教学主体对于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思考后发现的一些客观规律,最终形成的是规律性的认识及某种固化的形式结果。由此可见,教学逻辑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根据不同的评判标准,我们可将教学逻辑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层次结构从宏观到微观来区分,教学逻辑可分为:课程的教学逻辑,学段的教学逻辑,单元的教学逻辑,课堂的教学逻辑;而从教学逻辑的结构上讲,又可分为: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子逻辑,同时又有逻辑的主线和副线之分;如果从形式上进行区分,教学逻辑则可以分为:强概括的逻辑,中概括的逻辑,弱概括的逻辑,这些内容将成为理念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逻辑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逻辑,不大重视学生创新设计理念的培养。例如,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堂上,如果老师要求“要讲究人物的五官比例,画面布局,线条不能乱等等”,然后提供“范例”,那么学生通常会交出一份和“范例”几乎无二的绘画作品。这令许多老师感到十分无奈,“真不知道该不该给学生提供‘范例’。如果不提供,学生就会抱怨不知道画什么好;而提供了‘范例’,班里的很多学生就会‘照抄’,个性化的绘画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仅仅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幕而已。经过总结发现,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见表1)。

四、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创新思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笔者通过互联网海量案例的分析调研,结合长期从事视觉传达教学经验,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程教学逻辑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如图1),具体展开如下。

(一)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人类一般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几个环节。而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一般是在经过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之后升华实现的。思维的形式,不外乎就是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这三种形式。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应当注意多给学生讲授一些有效的思维[1]方式,如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移植思维、分解思维、质疑思维等等;其次,可以补充一些实用的思维方式,如:增值思维、立体思维、极限思维、动态思维、超前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互动思维等;再次,应该倡导学生熟悉和探索各种创意思维的方式,如可借助大数据时代海量资讯和案例等各方面的有利l件,通过思维方式的培养开阔学生思路。

(二)增加创意思维案例的讲解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那么就意味着实践技能将日益被强调。因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背景发掘更多的案例,用数据案例去引导学生开发和锻炼创新思维。对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资源截取了若干优秀的创意设计(见表2)。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视觉传达专业创意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将技术的教学从课堂转移到课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更多更好的创意案例,摒弃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讲解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photoshop的课堂,老师通常情况下是带着学生做一个例子,在此过程中重点为学生讲解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

(三)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大数据时代,如果给出一个关键词,我们很容易引伸出大量的相关数据,也更容易获取数据、图片、文字和案例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也将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广告课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做个游戏,然后在黑板上写下“狗”这个单词。接着让大家轮流上来写下尽可能多的跟狗有关联的词,最后再让每个人选出几个关键词来编故事。很神奇的是无数狗粮的广告就出来了。这样发散思维比对着屏幕生硬的想狗粮广告要容易很多。这就是发现思维的力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的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力,你能想出多少种设计方案

2.多向思维,淡化标准答案。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3.打破常规,你能想出别人没想到的吗?

4.跳跃思维。大胆质疑。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给出发散思维的培养思路如下图所示:

(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无限创意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丰沛、获取途径便捷,我们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把握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去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无限创意。

1.提供创新的沃土――构建宽松平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想象丰富;相反,学生思路阻塞,心灵闭塞,就无创意可言。如果一位老教授面带微笑授课,讲话幽默风趣,及时对学生鼓励和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

2.汇集创新的活泉――敢于质疑,拓宽视野。在创意课堂,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动脑筋小组[2]或团队,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意。让动脑筋小组在相同时间内对同一问题做创意方案,然后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首先让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接着由组内和组间对方案互相评议,要求只讲缺点不讲优点。而被评议的人员只能记下缺点,不能解释和申辩。随后设计方案的修改要遵循“没有提到的不动,提到的地方必须修改”的基本原则进行。如此几轮之后便能形成好几套设计方案。这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更具深度和成效,在课堂逻辑上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创意与视野。

五、创意课堂要注重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

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核心和亮点。我们除了要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在创意思想的培养方面狠下功夫。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设计专题理论讲授,既涉及平面设计常见领域,如招贴设计、字体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也包括平面设计专业领域,如多媒体课件画面设计专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所学设计知识将会在哪些方面产生效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但需注意的是,教师的审美观点和偏好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某位教师单独看完学生设计作业后,最好能由本教研室的其他教师辅助进行评判;如有机会,还可以找几名优秀的学生来发表观点,协助评判。其次,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安排风格不同的专题讲座,讲授诸如简约风格、传统文化风格等不同风格的源流、特点和设计关键,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分析并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此,笔者总结出实现教学逻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八点要求:(1)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才会生动;(2)把联系引入课堂,教材才会鲜活;(3)把观点引入课堂,思想才会碰撞;(4)把比较引入课堂,理解才会深刻;(5)把体验引入课堂,情感才会共鸣;(6)把方法引入课堂,能力才会落实;(7)把用心引入课堂,领悟才会生成;(8)把自由引入课堂,学习才会自觉。

六、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人才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随着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课堂教学中来[3]。只要能理清教学逻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就能让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逻辑的创新,可以有以下几点改进方向:(1)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解经典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创新思维。(2)大量运用各类平面设计创意思维案例以拓展学生思维。(3)注重并加强学生设计发散思维的训练。(4)充分利用课堂去激发学生创意。(5)关注并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增强互动。

总之,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必须加紧改革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时代特色与优势,通过现代化的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将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精英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向春宇.激发中职学生平面设计课堂创意思维的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4,(22):22.

[2]易娇.《平面设计》课程中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5):166.

[3]何婷.论数字化背景下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35.

收稿日期:2016-11-25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办学定位 课程群 双师型教师 基础课

[作者简介]陶宗晓(1982- ),男,河南滑县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河南 郑州 4511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20-02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名称由中国美术学院于1996年在国内首先使用,众多高校闻风而动,纷纷把原有专业名称进行更新。发展到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之花基本上开遍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同时,我国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大部分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都设置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扩招而提高,我国众多设计院系已经演变为质量低下的生产线,每年数十万的毕业生就是其产品,这些毕业生既无理论知识又没有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无法满足社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所以设计公司不愿意接纳刚毕业的学生。河南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对下辖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将停止其招生资格。可喜的是,近期国家把“艺术学”学科提升为单独的学科门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由原有的专业方向提升为二级学科。在学科调整的大环境下,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2010年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现以教学改革措施为例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新定位办学方向,制订配套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不同高校教学与科研之间比重的差异,我国将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或类别。一些高校在分层办学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办学层次低,就是办学水平低,以致互相攀比,都向研究型高校发展。其实,不同类型的高校仅是社会分工不同,因此衡量其办学水平的标准是不同的,并无孰高孰低之分。教学型高校在办学层次、学生素质、教学资源、办学条件、培养目标等方面和研究型高校存在客观的差别,这决定了教学型高校在学生培养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不能完全复制其他类型高校的办学经验和模式。在高等教育的竞争中,教学型高校要在高教界取得一席之地、获得发展,要认真考虑自身的定位和特点,握住专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只有办出特色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三本院校基本属于教学型高校,但三本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创建初期大都直接照搬研究型或教学型高校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由于生源和师资的不同,导致人才培养计划定位不准确,与一些老牌高校形成正面竞争,这其实是一种以卵击石的做法。2010年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展了办学情况“清仓查库”,彻底摸清了专业的教学现状和不足,发现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清的问题。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知名院校设计专业调研,根据生源情况、自身教育特点与定位、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预测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按照应用型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了与其他高校同类型专业形成错位层次,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外校专家来校考察、帮助发现薄弱环节,经过几易其稿,完成了比较完善的新版方案。

二、根据培养定位,梳理课程群体系

课程群指教学计划中由若干课程组成的群组,他们具有相同的课程性质或类似的教学目标,是构架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单元。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群建设改革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师研究方向重新组合,不再受“教研室”编制关系限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课程整体上分为五大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设置1名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

1.专业基础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构成设计、图案设计、插画设计、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主要解决学生基础造型与分析事物的能力、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关电脑软件操作技能,同时把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提高了授课效果,缩短了讲授时长,能够移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

2.设计初步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图形创意、文字设计、标志设计、版面设计、pop设计、广告设计(I)、包装设计(I)等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设计门类的方法,尽早接触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品牌视觉设计、广告设计(II)、包装设计(II)、书籍设计、网页与用户界面设计、展示与陈列设计等课程。可以使学生在阶段内系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强化了专业方向性课程的核心地位,使学生在平面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出版物设计、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等方向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采取“单课独进”的方式,学生不注重前期课程的延续应用,所以本课群安排了广告设计(II)、包装设计(II),使学生在前期掌握的相关知识得到强化,同时凸显了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课程的核心地位。

4.实践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摄影、商业摄影、专业考察、卡通形象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能力拓展等课程。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和现有实验室和待建实验室结合起来,并把实际设计项目、社会招标项目、展览比赛引入课堂,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项目,积累实践经验,通过项目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5.专业选修课程群。此课程群分为3个课程组。传统美术类选修课程模块:油画、壁画、雕塑、中国书画;美术史论类选修课程模块:设计美学、中外美术简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相关设计选修课程模块:广告策划、公共设施设计、3DMAX设计与制作、影视剪辑、专业写作与评论、设计流程与管理。

课程群建设有效整合了全院教师资源,体现了“因材施教”,拓展了专业课程间的相互支持和渗透,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面,提高了就业能力。

三、更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由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基础课教师大多是绘画专业出身,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美术”至上的惯性,教师片面地理解设计学科的基础,训练手段陈旧,虽然课程名称表面加入“设计”二字,但教学内容和思路还是固守成规。教师过分注重训练学生的绘画写实基本功,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重情景再现轻想象力发挥,设计学科需要的理性分析物体结构与快速表现能力不足,学生所需要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理性设计观念受到削弱。我校的做法是撤销基础教研室,将教基础课的教师分到各个教研室,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教法,增加对设计理论的研究。设定新的教学目标,打破了全因素素描和写实色彩纯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强化“知识与技术齐头,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教育观念。开始从分析结构着眼,观察物体的构成因素、从物体的形态特征分析设计寓意的表达;从表面材质着眼,体验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从固有的色彩现象着眼,分析色彩的构成关系,引导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发挥想象力。同时把多媒体与动画手段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如把动画技术、3D手段植入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加明晰地感知透视、结构、明暗、色彩等绘画原理;把计算机软件技术引入构成课程教学,不再把时间花费在调色、涂色上,初试效果良好,极大地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使基础课真正起到了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基础”的作用。

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实践课程教学效果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双重技能的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还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和一定的设计管理和业务浅谈能力。双师型教师本来专属于职业教育,基于目前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次品”频出的现状,本科层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需求同样迫切,尤其是许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把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作为重心的三本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明确规定设计学学科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授予艺术学学位或工学学位,可见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得到了确认。因此,教师在开发学生多维发散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培育学生的理性工学意识。如果教师极少参与真实设计工程,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不懂印刷流程与工艺、施工材料或者没有与客户沟通的经验,就无法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有用的设计技能,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不切实际,无法服务于社会,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设计公司与学生都会对艺术设计教育产生失望情绪,设计公司不愿主动接纳应届毕业生。学校应该与设计、印刷机构通力合作,共建实践基地,采取措施督促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教研的同时积极参与设计方面的社会服务,抽调教师到设计单位挂职锻炼,把掌握的实战经验和其他教师共享并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让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应积极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使专业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都具有设计公司经历,或聘请社会上设计、印刷一线具有相应职称的设计、施工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教师将设计行业的规则、设计流程、工艺技术、成本控制等内容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践熟悉行业情况,锻炼工作能力,灵活运用设计知识。在教学中,将实训课题项目分解后,分别交给几个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由他们通过调研、讨论方案、分工协作进行设计。教师扮演“设计总监”的角色,对设计团队进行管理、指导,解决难点,变“教导”为“引导”,变“教学”为“导学”,让实践教学环节呈现出“有章可循”“有事可做”“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由于全国高校常年扩招,加之生源锐减,现在的学生考大学越来越容易,导致很多学生对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珍惜,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热情低下,尤其是三本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我校为扭转学生涣散的学习状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严格考勤制度,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学生逃课、迟到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其次,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把学生圈在教室”为“把学生吸引在教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能力拓展学分”,学生通过提交读书笔记、听讲座心得、各种资格证书及获奖证书才能完成规定的学分。另外,还设专项资金,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学生给予不菲的物质奖励。学生获奖不但证明了专业水平也获得了学分,还能获得学校颁发的奖金。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参加各级设计竞赛及展览的主动性。近三年来,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国际、全国、省级各类设计竞赛获奖八十余项,平均每3位学生中就有1位获得奖项,极大提高了专业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内涵在不停变化,由于生源的原因,目前全国高校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必须顺应社会的要求,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家长心中踏实。以上观点是笔者所在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专家的指正。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 UI界面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45

Abstract In the objective ang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hina University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this topic; the innovation influence the UI interface design of the Intern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UI interface desig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romotion body; the UI interface design curriculum teaching to summarize personal experienc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reform attempt.

Keywords internet; UI interface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UI界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专业相结合的新领域,专业院校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新的APP界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游戏视觉设计等新的课程,对传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培养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一定UI界面设计基础的创新型、综合型设计人才。现阶段,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始不断摸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之路。例如广州美术学院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开设了针对网络和移动平台的UI界面设计课程;江南大学对工业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进行创新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增设了UI界面设计课程;燕京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人才培养分为两个方向:新媒介艺术设计方向和品牌与传播设计方向,以此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1 UI界面设计的创新影响力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今手机互联网的三大主流系统:ios系统、Android系统、windows系统,都会相应进行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的设计推广。一种被称为UI界面设计的新的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开始在互联网中越来越多的提到。各种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数码产品,例如平板电脑、在线手游以及其它人机交互技术产品的盛行,都需要UI界面设计师这一新的职业对产品进行整体优化,因此UI界面设计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针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UI界面设计则主要是指GUI,GUI即“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也就是“图形用户界面”,是对屏幕产品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操作进行设计,是一种结合美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并且结合市场需求,强调人、机、环境三者合并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我们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推出的智能电子产品iPhone、iPad,三星公司的Galaxy系列手机、Galaxy Tab平板电脑,都赢得了巨大的受众群体,成为革命性科技产品的标杆。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体现在其优秀的软硬件产品设计上,美观且操作流畅的UI界面设计也是吸引众多消费者购买的原因。以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为例,App应用程序市场中有多达50万个不同种类的程序可供下载,每个程序都过ios系统规范化的设计,通过卓越的UI界面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而流畅的操作体验,是人机交互时代界面设计的优秀案例。国产品牌诸如小米、联想、华为以及近些年涌现的应用软件设计公司同样也在移动互联时代尝到了交互设计的甜头,积极拓展UI界面设计的业务,成立专业的UI设计部门。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优秀的UI界面设计是产品和企业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法宝。

2 UI界面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推广方案探索

2.1 优化传统课程设计,融入UI界面设计的方法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重新构建、整合原有的传统课程体系,将UI界面设计巧妙地融入传统课程设计中。例如在传统的“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主干专业课程中,增加适应互联网发展需求的数字设计课程,以此延展和优化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例如在“标志设计”课程中,融入icon图标设计的内容,icon图标设计是UI界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加入先导性的课程,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整体界面的设计把控。Icon图标是指的界面图标,是狭义上的图标概念,是在特定媒介上的图标设计。界面图标分为软件图标、网页图标、手机端图标三个大的类别。便于用户在多次使用过程中的记忆,并形成习惯。icon图标设计的趋势大可分为拟物化设计和扁平化设计,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可以设置icon图标设计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拓展原有的标志设计课程思路,打破原有标志设计课程的二维局限,例如校园主题icon图标创作, 针对不同节日主题的icon图标创作等。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可以设置icon图标设计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拓展原有的标志设计课程思路,打破原有标志设计课程的二维局限。以下是在课堂上icon图标的专项练习成果(图1):八个校园主题icon图标创作(内容包含P教学楼,Q宿舍楼,R图书馆,S体育场,T食堂,U澡堂,V银行,W超市)。

2.2 将真实的UI项目引入课堂

把真实的UI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当中,借鉴UI设计公司的运作流程,建立针对UI界面设课程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在具体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设计团队,分别负责项目经理、客户经理、UI设计师、GUI设计师等不同成员职责,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进行立项、市场调研、头脑风暴、视觉设计方案制作等,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营造同UI设计公司或其它互联网设计公司对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UI设计师所必备的素质。

2.3 充分进行多学科交融

创建以视觉传达专业为核心,利用其它专业的资源,尽可能多的进行其它相关课程的多样化融合,例如开设“摄影基础”、“影视后期合成”、“展示设计”、“flas”等课程,不但能够加强视觉传达专业的基础知识,也能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设计思路,为有意向从事视觉传达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例如在当今数字媒体背景下非常热门的“电视节目包装设计”,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体应用能力。

2.4 提升传统文化艺术修养

在数字媒体时代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培养,将民族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将东方的和西方的、传统的和现代的、主流的和大众的等知识更加丰富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西方科学技术,而没有自我文化特色的艺术教育是失败的。为创建具有文化本源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建议在必修课设计史的基础上,开设“中国画基础”、“民俗学”、“版画”、“书法”、“陶艺”等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构建多元思维方式。

3 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总结

UI界面设计是一门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关联到设计艺术学、计算机技术、人机工程、心理学等众多学科,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学习能力、开阔的设计思维、熟练的软件操作、良好的视觉分析、全面的团队合作能力等,是一门要求较高的的新兴综合课程。要想开展好此类课程教学,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传统课程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摩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在摸索中不断进步。

(1)将UI界面设计在企业中所需要掌握的能力细化为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出新的相关课程体系,以便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使课程体系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UI界面设计大多数是针对屏幕的设计,对设计规范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要求,往往有好的创意却没有一定的规范约束。需要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课程中加强学习,例如CI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基础课,需要更加重视课程中基础规范的学习,也可以适当引入UI界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规范作为先导内容。

(3)借鉴一线城市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同时可以邀请水晶石、火星时代等数字媒体培训机构到学校中进行交流学习,开展短期workshop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架构和社会平台的无缝链接。

(4)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呈现的设计资源众多,涌现出大量的设计抄袭现象,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作业抄袭网上的作品草草了事,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加强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各类艺术展览、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加大对“艺术史”、“民俗学”等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

参考文献

[1] 李洪海.石爽.李霞.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发展纲要里已经明确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我国各大城市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也相继在当地推出优惠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近年来,不管是设计专业的相关院校还是人才培养数量都明显增加,使设计专业成为发展前景较好的热门专业.但其中也存在问题,创意产业的人数虽然占优势,但是大都集中在从事低端制作和加工,缺乏统筹全局的精英人士,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视觉传达专业借用视觉符号、传达媒介等途径来促进销售和展示的方式正好与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视觉经济不谋而和,因此我国市场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其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在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市场需求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平台的构建,并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发展提出合理的要求,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

1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的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思维训练的创新,而对于交叉学科的应用则相对欠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1创新基础环节薄弱

视觉传达设计在交叉学科的应用过程中对信息的更新速度要求很高,必须时刻关注专业前沿发展动态,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做到与时俱进.而其相关的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更新缓慢,不能及时反映学术前沿动态.这样学生只能接触有限范围内的知识体系,没有探求的欲望,也没有探求的条件,从而导致整个专业的发展只能是培养一些略懂专业知识理论的人才,而至于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不景气.

1.2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要求在人才的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课程,而且还要求学生参与到相关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极具增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上都跟不上步伐,导致学校的校内实践教学受到影响.而在课外的实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也没有严格的实习结果检验机制,导致学生的实践活动很盲目,对工作的操作流程等不能进行深入了解.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到产学研的过程中去,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潜力.1.3学生缺乏自信和创新意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于人才的创新性要求很高,可以说创新是视传达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不能够发展.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创新性发展受到阻碍,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引导和启发,学生往往缺乏探索创新的自信,创新意识淡薄.

2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型平台的构建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探索过程中,要求打破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的界限,为现代艺术发展开辟新的途径.为此,学校应该多安排优秀教师和学生参与研讨会,从而进行行业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基本信息,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完善构建创新性平台.

2.1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学校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突出重点,明确培养目标,再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完整的课程体系.该专业的主攻方向主要是针对平面设计和影视动漫.在这方面学校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最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最核心的技能,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艺术素养,才能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才能够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在教学体系中,首先考察和写生,让学生先对设计的流程和现状有初步了解,掌握专业的研究动态.再通过反复的思维论证开阔学生视野.其次是进入实训阶段后,让学生参与实训过程并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训中得到巩固和升华.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拓展知识面,培养合作思维和创新思维,以比赛促进教学,促进改革.最后在毕业设计和实习方面.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再通过实习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实践生产环节,促进学生从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角色转变,以便尽快适应职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构建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作为产学研的综合基地,不仅要承担人才的培养,还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最后还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生产力.因此在培养方向上,学校要树立产学研培养目标,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和规律,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加强实训培养.设立二维动画室、三维动画室、微电影工作室、广告设计工作室和VI设计工作室.首先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其次就是与工作室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和教师参与有关项目或课题的研发与市场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他们的专业成就感.再次就是将企业文化与设计工作完美融合.从工作室的外在环境到内在的设计理念都要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以企业的要求标准来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改变其平时散漫的生活作风.最后就是工作室吸收的人员要广泛,不仅要包含本校的教师队伍,还要邀请企业的精英人士和外聘的专家,学生的参与也应该尽量全面,不仅要高年级学生参与实践,同时也引导低年级学生加入,活跃设计思维.

2.3构建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基地只是对学生进行的初步实践培训,但校内实践还是存在缺陷.校外企业不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内在的设计理念上,都要比校内的更加真实,也更能锻炼学生.因此构建稳定的、长期的质量高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还能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2.4优化教师结构

视觉传达设计要求创新性思维,教师作为课程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传达教学思维,必然要具备创新性思维,而不是只知道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刻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还要求具有创新性思维,在实践造作中能够不断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基于此,学校在引进教师人才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把握好硬性条件,严格把关;一方面要立足现实,积极从本校现有的青年教师中培养和挖掘人才,多开展教师的进修与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科骨干,建立一支高品质的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还要开展教师的产学研引导,注重引导教师将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人才的培养.最后学校可以多聘请专家和企业精英,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打造学校课堂办学特色.

3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教学平台要求

3.1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

国家教育部文件指出国家积极支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且提供经费支持.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不仅有利于开放教学资源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对于高级能人才的培养,终生学习平台和公共数据库的构建也有很大帮助.其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课程资源库、教学素材资源库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及素质拓展教育资源的建设等.

3.2完善管理制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涉及的相关步骤有很多.诸如在课堂教学课程中就包括课程的设置、教学素材的收集等相关理论教授,还包括教学过程实践课程的训练.此外还有相关的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等环节.要想构建完整的教学实践平台,就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1)建立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做到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校要建立相关人员的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都按要求办事.此外还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奖惩制度,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完善教师的职业技能.对于相关的实习基地和课外实习环节也要严格把控.(2)建立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完善的教学环节.从教学的培养计划到教学的实践课程培训,都要严格体现教学的专业特点,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不仅要用心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对教学活动实行定期检查,严格监督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问题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以便于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3)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管理制度.在校内实践过程中,涉及到具体的实践设备供应,实践环节的操作问题.所以学校要建立完备的教学实验管理制度,一方面保证教学硬件设备的管理齐全,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管理,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对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把控,确保教师实践指导任务的完成,而不是流于形式.(4)建立完善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校外的实践活动更多的属于企业的责任,但学校对于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还是要做到全面掌控,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保障,以确保学生校外教学活动的完成.(5)构建合理的教学实践评估体系.由于教学实践活动在整个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评估体系对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要有相关专家的参与,还要有在一线工作的工作者参与,以保证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发挥教学实践评估体系对整个教学实践的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完成.

4结语

本文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解决高校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平台的构建,并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发展提出合理的要求,从而建立市场能力需求与高校教学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工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陶化冶,张鑫,高群.视觉传达理念下的高校教学网站设计研究[J].高教论坛,2010(07):26-29.

〔2〕文仕江.高职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2):25-28.

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多维度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旧无法真正适应我国市场,为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文章深入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该具备的新思路,力求以较为具体的措施促进高校相关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两方面的改革能够使高校为我国相关设计领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真正实现高效率的人才产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知识转换为能力,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其社会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承担着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双重任务,故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结合实践进行设计,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具体来说,高校可利用从企业获取的最新市场动态和人才市场需求,更新教学课程内容,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始终保持新鲜的活力。例如,对“图形创意”“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等内容的解读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市场。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学生的绘图能力有较强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利用现代技术,将传统的绘画与计算机作业结合,同时加入摄影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多项技能。例如,构图、光线等,可以将这些课程进行合并进行教学,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高校历来是科研的重要阵地,而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而言,无论是在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始终未能摆脱国外的影子,导致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始终无法真正取得长足发展。因此,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应将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进行落实,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要完善教学方案,建立特色化教学模式,优化骨干课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拥有稳固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参与其中,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开题并进行研究与探讨,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学校可以开办一系列科研竞赛,力求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科研热情,积极推进活泼的科研与教学氛围的形成。设计课程内容时,实行模块与重点相结合,紧抓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突出专业技术的培养。

三、丰富课程授课模式

以往的授课模式,多以书本的间接知识为主,大大影响了授课的效果。因此,可以增加网络、媒体以及相关新的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这些新媒介的运用,丰富授课模式,从而丰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视觉传达设计原本就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科,应利用好开放这个优势,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不断运用现代技术,其中包括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听觉媒体:如霓虹灯、广播、吆喝等;纸制品:如招贴、书刊、报纸、POP、手提袋、包装盒、宣传册、名片等;流动媒体:如服饰、车身、飞机、轮船、热气球、气球等;空间媒体:如路牌、店招、横幅等。利用好这些媒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授课的手段,能够改善其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创新精神萌芽,真正做到与时展同步。

四、设计多维度教学模式

多维度教学模式,也称阶梯式教学模式。阶梯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时间上的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程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课程的安排。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涉及范围广且专业课程较多,对初学者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最主要的还是理论教学,辅之一定的实践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应该多安排阅读课程,增强学生浏览量。而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因此,可以安排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科研项目,或者与企业对接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以巩固所学知识。空间阶梯的内涵是让学生的学习也变得阶梯化,通过自我学习、交流互动、师生探讨这一多维度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阶梯式教学模式以多维度的角度进行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能够对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适应发展,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促进发展,而固步自封和生搬硬套均无法取得成就,因此,要以新的面貌进行教学改革,适应发展要求,希望此研究能给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教育提供思路,促进该专业的发展。

作者:张子俨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