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行为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模型; 行为学
Abstract:To summarize the making model method and the ethology index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animals. At present , the optimal making method is bondage in combination with swimming and suspension combination with swimming , which has better applicability and manipulability .
Key word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Making model; Ethology Index; Review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1988年正式命名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不少于6个月严重疲劳为特征,伴有头痛、睡眠障碍,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抑郁,肌肉骨关节疼痛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1]。1994年CDC将该标准进行了修订,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以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痒、肌肉痛、头痛、关节痛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是目前诊断CFS的通用标准。临床上CFS患者的物理和实验室检查通常无特异性表现,CFS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依然是个谜,因此通过实验的方法制备慢性疲劳动物模型,进行CFS的各种实验观察已经成为CFS研究的重要方法。现笔者对CFS动物实验造模的研究现状作以下综述。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单因素造模方法
CFS单因素造模主要侧重单纯的体力疲劳模型或心理应激模型,它们均能从某一方面模拟人类的疾病状态,如过度训练模型主要从运动能力方面,心理应激模型主要从免疫抑制等方面揭示应激产生的机制,而且单因素造模有较好的操作性和重复性。
1.1 强制游泳法 这种造模是目前CFS单因素造模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代表性的是强制冷水游泳法,具体方法是使小鼠每日在不同的时间在水温为(10±1)℃的冷水中游泳,每次游泳持续时间为6~10 min,造模持续时间共9 d[3]。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的慢性应激是导致或诱发慢性疲劳的重要因素。该方法据此制造了一个包括温度刺激(寒冷)、体力消耗(游泳)以及精神刺激(强制冷水游泳所致情绪刺激)在内的由多种应激因素所致的应激动物模型。它既模拟了中医有关疲劳的发病过程,也符合西医所认为的由慢性应激导致疲劳的理论。但聂晓莉等[4,5]则采用长时间强制游泳,造模方法为实验开始前3 d,每天每只大鼠学习游泳20 min,水温为(24±1)℃ ,随后连续进行5周实验,每天强制游泳2 h。该方法通过长时间游泳,造成躯体疲劳为主而精神疲劳涉及较少的动物模型。
1.2 慢性束缚慢性束缚是CFS单因素造模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利用大鼠喜钻洞的特性使动物钻进特制的可调节束缚筒内,并调节到其不产生强烈反抗的紧张程度,平架在木板上3 h,造模持续时间共14 d[6]。慢性束缚应激作为一种非损伤性刺激,与人类心身疾病的过程有相似性。长期反复的束缚主要是通过使动物的躯体活动受限,而使其产生挣扎、急躁、愤怒、抑郁、绝望等心理及行为变化,引起机体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躯体及精神疲劳的发生。
1.3 跑台训练跑台训练主要是造成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参与较少,现主要作为运动性疲劳的造模方法,但也可用于CFS的造模,具体方法是每周跑台5 d,前5周训练时速度分别为25,30,33,38,42 m/min,每天跑台20 min,第6周速度为45 m/min跑台25 min,第7周为48 m/min跑台25 min,第8周为48 m/min跑台30 min。所有跑台训练坡度为0[7] 。这种造模有一定的缺陷:并非所有的大鼠都能学会在跑台上跑步,还要采用声、光、电击等手段刺激大鼠跑步,易造成尾部和足部的机械性损伤,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造成个体间差异,影响结果。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多因素造模方法
CFS的病因病机不确定,单一因素很难说明CFS的发生,而多因素致病,多数患者发病与精神心理压力有关的观点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为了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情况相一致,应采用慢性多重复合应激的方法制造CFS模型。
2.1 力竭游泳加剥夺睡眠20 h具体方法为每日9:00,大鼠在水深50 cm、水温(25±1)℃的玻璃游泳池负重5%体质量行1次力竭游泳并记录力竭游泳时间(头部沉入水中10 s中不能浮出水面为力竭标准),后于13:00放入水深1.5 cm塑料盒(有铁丝网盖住,大鼠不能逃脱且可以自由进食饮水)内,给予足够的饮食[8]。研究结果发现睡眠剥夺后大鼠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抑制性,应激能力下降。还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9]在剥夺大鼠睡眠96 h后,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正常组,而且在恢复睡眠24 h或48 h均未恢复正常水平。睡眠不足是产生慢性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CFS的重要临床症状之一,因此以力竭游泳训练结合部分剥夺睡眠方法创建的慢性疲劳大鼠模型,与人类慢性疲劳的产生原因更加相近,更能够模拟人类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是研究慢性疲劳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平台。
2.2 束缚跑台法上午束缚,下午进行跑台训练,连续12 d。束缚每3天循序加量1次,时间分别为lh、1.5,2,2.5 h。跑台训练前3天为适应性训练,每天完成10 m/min×10 min的跑台运动,以后为力竭性训练,每天完成10m/min×10 min的运动后,加速至20 m/min×20 min,30 m/min×30 min,40 m/min×40 min,并依次不断递增跑速,直至大鼠力竭[10]。力竭判断标准:连续给大鼠施加声、光、机械刺激后,大鼠不能继续跑动,下跑台后伏地喘息,暂时无逃避反应。该方法是将束缚应激产生的心理或精神疲劳与跑台训练造成的躯体疲劳相结合,模拟人类CFS的发生发展,但采用声、光、电击等手段刺激大鼠跑步,易造成尾部和足部的机械性损伤,易影响实验结果。
2.3 悬吊游泳法上午悬吊,下午进行负重游泳,连续12 d。悬吊每3 d循序加量1次,时间分别为1,1.5,2,2.5h。游泳训练前3天适应性游泳30min,以后为力竭性训练,负重3%[10]。力竭标准:①游泳动作明显失调,不能再坚持。② 沉入水下10s不能回到水面。该方法以悬吊作为心理应激,游泳作为躯体应激,造成大鼠的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代谢障碍,与人类CFS发病有相似性,反映了CFS的多重应激机制,而且该方法重复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好,不失为多因素造模的有效常用方法。
2.4 冷水游泳加束缚应激将游泳和束缚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一般采用单日冷水游泳30 min,双日慢性束缚3 h,共21 d,水温为(21±1) ℃[11,12]。而唐纯志等[13]则设定冷水温度为12℃,每天游泳时间为7 min,束缚时间为每天3 min,造模持续时间为1个月。该造模方法考虑了其与CFS患者发病因素的相似性,造模过程中存在温度刺激、体力消耗、一定程度的精神刺激等多种应激因素,从躯体与心理双重角度模拟了CFS的发病,使模型更接近临床发病状态。但造模实验条件的不统一性会使造模方法的可重复性大打折扣,不利于进一步实验的开展。
2.5 负重游泳加夹尾刺激按造模动物体重的4%负重(铅皮)放入水深25 cm、水温(21±3)℃的游泳箱中作游泳训练,1次/d,每次以小鼠鼻部没入水中10 s不能抬起为力竭标准,每次训练以力竭为准;并每日予夹尾刺激4次,3 min/次,造模持续时间共6 d[14]。虽然夹尾实验能使老鼠产生挣扎、急躁、愤怒、抑郁、绝望等心理及行为变化,但易造成尾部的机械性损伤,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造成个体间差异,影响结果。
此外,还有进食时电刺激结合冷水游泳[15]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停药法和冷水游泳[16]等造模方法的报道,但应用并不广泛,不具代表性。
3 造模后的行为学观察指标
3.1 一般情况主要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体重,饮食,活动情况,步态,二便,以及爪、鼻唇、耳等的色泽和眯眼等。总结相关文献发现,不管采用何种造模方法,均可观察到造模后大鼠出现精神萎靡不振,体重减轻,饮食量和饮水量下降,嗜睡,四肢蜷卧,站立不稳,大便稀,皮肤松弛,体毛干枯无光泽,眯眼次数增加,逃避反应能力下降。
3.2 游泳姿势采用游泳作为刺激因素的动物造模后发现,实验前期大鼠蹬水频率快,直线运动较多,漂浮较少,游泳姿势协调。实验中期大鼠蹬水频率明显减少,漂浮较多,游泳姿势不协调,易溺水[4]。
3.3 学习记忆情况考察造模后动物的学习记忆情况常用的方法是水迷宫试验,用茶色有机玻璃制成,实验中水深为19cm,水温(28±1)℃ 。造模前1天,训练大鼠学习如何出离迷宫。实验[6]证明模型组出离水迷宫的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3.4 探究行为及情绪反应该项行为学指标主要通过旷场实验来恒定,旷场实验[6]是将大鼠放入开阔箱的正中格内,观察大鼠6 min的活动情况。测定指标包括:①正中央格停留时间;②方格间穿行次数(三爪以上跨入邻格的次数);③竖起或修饰次数(两前肢离地lcm以上的次数);④竖起或修饰时间(两前肢离地1 cm以上的时间) 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正中央格停留时间和修饰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而模型组大鼠的穿行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
3.5 体力情况造模后大鼠的体力情况主要通过鼠尾悬挂实验及力竭游泳实验反映。鼠尾悬挂实验能反映大鼠的体力和情绪,挣扎次数既体现体力情况又反映大鼠渴望改变不适的愿望,静止时间可反映大鼠的绝望情绪。具体方法是将大鼠尾端1 cm的部位贴在一水平木板上(木板离地1 m,)使动物呈倒挂状,两侧用木板隔开动物视线,记录大鼠在6 min内的挣扎次数及其静止时间(大鼠挣扎一定时间后出现的间断性“不动”的“失望”状态的时间)。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悬尾后6 min内挣扎次数和不动时间均多于正常对照组[17]。力竭游泳实验:记录大鼠从入水至游泳力竭的时间(头部沉入水中10s不能浮出水面为止)。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是反映动物体力及衡量动物是否疲劳的经典指标。实验[6]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虽然诸多动物实验均采用以上行为学实验作为评价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躯体和心理疲劳状态的指标,但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评价CFS动物模型建模成功的统一标准。因此,结合上述一般情况和行为学指标制作出一套评定模型建造成功的量化标准势在必然。
4 讨论
综观目前CFS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单因素造模虽然简便易行,重复性相对较好,但只能从体力疲劳或心理疲劳单方面模拟人类疾病状态,却不能很好反映CFS机体的整体性。CF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与长期精神压力大、体力超负荷等多重应激密切相关。因此,更好的动物模型应结合心理和体力多重应激因素,并且能够在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等多个系统出现病理性反应。目前采用的复合应激因素造模主要是将游泳、跑台等运动导致的躯体疲劳和束缚、剥夺睡眠、悬吊、夹尾等刺激造成的精神或心理疲劳相结合模拟人类CFS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与CFS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相似。其中跑台训练易造成尾部和足部的机械性损伤,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造成个体间差异,影响结果。而且并非所有的大鼠都能学会在跑台上跑步,因此,在运动致疲劳的造模选择中,游泳造模更为可取。悬吊和束缚作为非损伤性刺激更接近于人的心理应激,能较好地模拟人类长期精神刺激所致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体力疲劳应激相同的前提下,悬吊和束缚两种方式从各观察指标来看并无显著性差异[10]。因此,悬吊游泳和束缚游泳两个动物模型用于CFS研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总的来说,CFS动物造模从单因素到多因素,越来越向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靠拢,为研究CFS的机理及评价抗疲劳药物的疗效提供一定的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造模方法形式多样,缺乏规范统一性;而具体到同一种造模方法,其实验条件也大相径庭;至于实验动物的选择也是缺乏一致性,如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大鼠和小鼠,也有少数用兔和猫;而最为重要的造模成功的标准也未见明确。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Holmes GP,Kaplan JE,Gantz Nm,et a1.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working case definition [J].Ann Intern Med,1988,108(3):387.
[2] Fukuda K,Strans SE,Hickie I,et a1.the Internation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tudy Group.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 [J].Ann Intern Med,1994,121:953.
[3] 石世德,周民伟,李建军,等.安可梦口服液对慢性疲劳模型动物行为和神经内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47.
[4] 聂晓莉,李晓勇,靳 文,等.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23,344.
[5] 聂晓莉,李晓勇,靳 文,等.慢性疲劳对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8,29(1):42.
[6] 王天芳,陈易新,季绍良,等.慢性束缚致慢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行为学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5):25.
[7] 谢镇良,朱梅菊.螺旋藻复方对疲劳大鼠血液形态学参数的影响[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118.
[8] 靳 文,李晓勇,赵晓山,等.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创建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07.
[9] D'Almeida V,Hipólide DC,Nobrega JN,et a1.Sleep deprivation reduces 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in rats[J].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02 ,80 (3):193.
[10] 尹喜玲,肖 颖,李可基.多重应激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4):452.
[11] 王京京,孟 宏,文 娜,等.电针“四关”穴对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影响[J].针刺研究, 2004,29(2):130.
[12] 刘雁峰,王天芳,杨维益,等.慢性疲劳的中医病理机制探讨及实验研究—复合应激因素致慢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行为学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增刊):157.
[13] 唐纯志,杨丽霞,杨君军,等.针刺对慢性疲劳大鼠血清γ-干扰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8):612.
[14] 乐 进,张桂才,黄 河,等.健力怡神膏对慢性疲劳模型小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4):39,43.
[15] 刘晓兰,王天芳,刘雁峰,等.消疲怡神口服液对慢性疲劳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0,20(1):26.
【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胸降主动脉手术脊髓缺血动物模型,为脊髓保护策略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实验中采用6只北京农大小型猪。经左侧第五肋间开胸,常温条件下在锁骨下动脉以远阻断降主动脉,30min后阻断开放。动物复苏后,对其下肢行为学临床评分每日进行观察。7日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损伤区域脊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血气结果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复苏后1只动物术后每天肌力均为IV 级,7天后处死时肌力IV~V级;其余5只动物术后下肢肌力0 ~I级。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脊髓较严重的损伤性改变。结论应用小型猪为动物模型,在常温条件下胸降主动脉阻断30min,可以建立急性脊髓缺血术后截瘫模型。
【关键词】 脊髓;缺血;胸主动脉
The Establishment of Porcine Model of Spinal Cord Ischemic Injury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stablish a porcine model of spinal cord ischemic injury produced by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occlusion and provide basis for strategy of spinal protection an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Six piglet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supplied by the Beij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 standard left thoracotomy was made through the fifth intercostal's space. The descending aorta was clamped distal to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t normothermia. Thirty minutes later, the clamps were released. The trachea was extubated once the animals recovered breathing spontaneously. The animals were evaluated daily according to a quantitative behavioral score. On postoperative seventh day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 for the injury of spinal cord was made. RESULTSHemodynamic data showed all animals were stabl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results of behavioral scoring for each animal demonstrated one animal with paraparesis and other 5 animals with paraplegia. The injury of spinal cord was also demonstrated by ultrastructural measurement.CONCLUSIONA porcine model of spinal cord ischemic injury can be established by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clamping thirty minutes at normothermia.
Key words:Spinal cord;Ischemia;Thoracic aorta
胸主动脉疾病实施外科治疗期间,围术期多种因素可能引起脊髓缺血,术后脊髓并发症一旦发生,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文献报告,多以单纯阻断降主动脉30min为临床界定的安全时限。本研究对实验动物进行胸降主动脉阻断30min后随访观察,建立了脊髓缺血动物模型,可为进一步的脊髓保护策略和药物干预提供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6只北京农大小型猪,体重20 kg~25.9 kg,雌性,在实验前12 h禁食,4 h禁水。
1.2麻醉基础
麻醉采用肌注盐酸氯胺酮(15 mg/kg)、阿托品(0.03 mg/kg)。应用20G静脉穿刺针实施耳静脉穿刺。麻醉诱导采用盐酸氯胺酮(4 mg/kg)、阿端(0.3 mg/kg)、芬太尼(0.01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内径7.5或8.0),呼吸机通气呼吸,潮气量15~20 ml/kg,频率20~25次/min。术中麻醉维持采用盐酸氯胺酮(2 mg/kg)、阿端(0.2 mg/kg)、芬太尼(0.004 mg/kg)静脉注射,每20 min一次。
1.3手术方法
动物右侧卧位,经肩胛骨下方第五肋间隙横行皮肤切口,切口长度约1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暴露胸腔。探查降主动脉的部位,并仔细分离锁骨下动脉以远0.5cm~1cm区域降主动脉外膜,4.0手术线缝置荷包,分离其下方远心端0.5cm区域降主动脉,套阻断带作为第一阻断平面。在降主动脉第一阻断平面部位以远4cm~5cm 处进行第二处分离,同样套阻断带和缝置荷包,作为第二阻断平面。在第一荷包和第二荷包分别插套管针,连接三通,进行压力测定和取血。待第一、第二阻断平面阻断带放置完成后,体内给肝素150IU/kg。首先在第一阻断平面使用阻断钳阻断降主动脉血流,阻断期间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扩血管药物。继续使用第二把阻断钳阻断第二平面降主动脉血流(见图1)。阻断30min后开放阻断钳,顺序是先开放远心端阻断钳,后开放近心端阻断钳。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比例1∶1)。
1.4监测指标
1.4.1术中持续血压检测,在阻断前、阻断后、开放后检测血气和电解质,根据结果给予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氯化钾。
1.4.2术后每日观察动物脊髓损伤程度,按照胥少汀法进行下肢行为学临床评分。胥少汀法分级如下:0级:后肢和尾部无活动(不包括后肢痉挛)I级:后肢和尾部轻微活动II级:后肢和尾部有活动,可带动关节,甚至I 肢可站立III级:双后肢可站立,但不能走动,尾部摇摆IV级:双后肢可站立、行走,跑则不稳,尾部摇摆或翘起V级:正常走、跑
1.4.3术后7天处死动物,取脊髓标本,采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脊髓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2结果
2.1血液动力学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阻断前血压维持在100~120 mm Hg,心率120~140次/min。在阻断后近心端血压明显上升,心率先加快后减慢,给予药物降压处理维持在90~100次/min。远心端血压20 mm Hg。开放后血压较术前有一定的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2.2血细胞手术期间动物血细胞压积和血色素轻度下降,7天后处死时基本恢复正常。
2.3温度手术期间肛温变化不明显,术前为36.5℃~37℃,阻断期间肛温35.5℃~36℃,手术结束时肛温36℃~36.5℃。
2.4下肢行为学动物术前上下肢肌力均为V级,阻断30 min术后动物顺利清醒拔除气管插管,上肢肌力恢复正常V级,其中1只动物术后3 h下肢肌力I级,6 h下肢肌力IV级,术后每天肌力均为IV 级,7天后处死时肌力IV~V级;其余5只动物术后下肢肌力0~I级。
2.5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阻断30min后脊髓神经胶质细胞正常,髓鞘板层结构松解,轴索收缩,见图2。
3讨论
胸主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发病率较高、而且治疗风险较大的疾病。在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弓缩窄或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缩窄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主动脉弓离断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4%。在成人,则以胸主动脉瘤多见,发病率约为4/10万~6/100万人,并且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更为上升[1]。目前,胸主动脉瘤中部分需要外科纠治,尤其是病变累及范围较广的病例。手术过程中的外科操作可能影响脊髓的血液供应,当动脉瘤累及范围广,手术时可能造成肋间动脉损伤。常温非转流实施主动脉弓降部缩窄矫治术或者主动脉弓部瘤手术,也可能导致脊髓缺血。术后脊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0%[2,3],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也有发生[4]。
Wan等研究认为,影响主动脉疾病手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1)脊髓缺血的时间及程度;(2) 主动脉修复后脊髓血运的重建状况;(3)生化因素介导的脊髓再灌注损伤[5]。Cooley 等认为缺血时间是影响脊髓损伤的最重要的因素,主动脉阻断的安全时限为30 min。阻断时间低于15 min, 截瘫发生率为0,阻断时间超过60 min时其发生率为25%~100%[6]。Svensson 等总结认为未能成功进行重要节段动脉移植会引起脊髓缺血[7]。
由于脊髓缺血是引起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因而术中及术后维持脊髓充足的血液供应对于预防术后神经系统的损伤极其重要。但在以往的文献报告中,临床研究为多见。由于临床患者病情复杂,个体差异性大,因此一些结果说服力不强。建立急性脊髓缺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是首要问题。文献中有多种模型和方法可以实现脊髓缺血。Zhang、Toung等使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Contreras等在实验中使用了犬建立脊髓缺血模型。Strauch、Toumpoulis等则选择猪作为实验对象[8-12]。随着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近几年文献中一些学者主张采用猪作为实验模型,研究发现猪的解剖学特点与人体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越来越多的文献研究以猪作为实验模型。本课题组在前期的脑保护实验中,采用小型猪作为实验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13]。
为在胸降主动脉脊髓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在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慢性动物实验模型,使用小型猪作为实验对象。实验中模拟临床胸降主动脉手术方案,动物采取右侧卧位,经肩胛骨下方第五肋间隙暴露胸腔。与临床手术基本一致。仔细分离锁骨下动脉以远降主动脉,并阻断降主动脉血流30 min,术后观察动物下肢行为学评分,从而对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准确评估。结果发现胸降主动脉单纯阻断30 min后,实验动物均出现严重的脊髓损伤。其中1只动物术后每天肌力均为IV 级,7天后处死时肌力IV~V级,表现为下肢轻瘫;其余5只动物术后下肢肌力0 ~I级,表现为双下肢截瘫。细胞超微结构检查证实胸降主动脉单纯阻断30 min发生严重的脊髓缺血损伤性表现。因此提示手术中单纯阻断降主动脉30 min时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脊髓损伤性表现。
本组实验方案模拟主动脉弓降部手术单纯阻断技术,获得了急性脊髓缺血模型,并进行了慢性观察,因而为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培青.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 1:193-197.
[2]Rahman A, Ustundag B, Burma O,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regional carnitine on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1, 20: 65-70.
[3]Coselli JS, LeMaire SA. Left heart bypass reduces paraplegia rates after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J]. Ann Thorac Surg,1999,67:1931-1934.
[4]董培青, 何美玲, 管玉龙, 等. 41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2, 18:131-133.
[5]Wan IY, Angelini GD, Bryan AJ,et al. Prevention of spinal cord ischaemia during descending thoracic and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surgery[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1, 19:203-213.
[6]Cooley DA. Single-clamp repair of aneurysms of the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J]. 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8, 10:87-90.
[7]Svensson LG, Crawford ES, Hess KR, et al. Experience with 1509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operations[J]. J Vasc Surg, 1993, 17:357-370.
[8]Zhang P, Abraham VS, Kraft KR,et al. Hyperthermic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spinal cord ischemic injury[J]. Ann Thorac Surg,2000,70:1490-1495.
[9]Toung TJ, Chang Y, Williams M, et al.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schemia: model characterization and improved outcome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J]. Crit Care Med, 2004, 32:1346-1351.
[10]Contreras IS, Moreira LF, Ballester G, et al. Immedia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based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ems to prevent spinal cord injury following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cross-clamping[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5, 28:274-279.
[11]Strauch JT, Lauten A, Spielvogel D, et al. Mild hypothermia protects the spinal cord from ischemic injury in a chronic porcine model[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4, 25:708-715.
关键词:焦虑症;疾病模型:大鼠
中图分类号:R9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11)11-0438-04
焦虑(anxiety)属于情绪范畴,是人处于负性情绪中的消极适应现象,是“由紧张的烦躁不安或身体症状所伴随的,对未来危险和不幸的忧虑预期”…。焦虑症严重威胁人们健康,调查显示,焦虑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达2%-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精神疾病患者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存在某种形式的焦虑障碍探索焦虑症的产生机制,寻求其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亦成为现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寻求公认、稳定、重复性好、能够反映焦虑症发病机制的病症结合动物成为研究的首要任务。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现对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非条件化应激模型
1.1探究行为模型
1.1.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maze test,EPM)作为众多焦虑症动物模型评价中较为成熟经典之方法,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于1985年由PellowN首次提出。它利用大鼠对未知新环境喜好探究的特性,而当其处于高悬开臂后又会形成恐惧的心理,造成矛盾心理应激,模拟焦虑样症状。EPM实验不仅可用于评价焦虑模型,亦被广泛应用于模型制备。实验中大鼠对高悬而空旷的开放臂的选择性偏好与大鼠的焦虑程度呈负相关,即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延长、次数增多提示大鼠焦虑程度降低。如果给予处理因素后啮齿类动物在开放臂的停留时间(open arm time,OT)延长、进入次数(open ariTl entry,OE)增多,可提示处理因素具有抗焦虑作用,反之,则提示处理因素具有增加焦虑程度的作用。在连续3次平行实验中,焦虑动物的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OE%)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OT%)明显降低,而经典抗焦虑药物干预组(利眠宁、苯巴比妥钠)则可以使二者显著升高。目前,该方法在焦虑症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
1.1.2明暗箱实验(1igt/dark box,LDB)
采用与EPM相类似的原理,Lorenzin等利用啮齿类动物对光亮具有天然恐惧而又喜好探究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了明暗箱实验。后经研究者的不断调整补充,该方法日臻完善,成为目前区别啮齿类动物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特质焦虑(traitanxiety)经典的方法。Miller等将该方法用于未孕雌鼠与产后雌鼠焦虑情绪的比对研究。由于产后大鼠具有保护幼仔及领地的能力,故与未孕雌鼠相比会呈现较低的焦虑表现。LDB水平运动反映了动物的运动活性,垂直运动反映了动物对新鲜环境的好奇程度,而总得分则是对动物运动功能和焦虑行为的总体反应;一般抗焦虑剂会增加明箱水平运动和停留时间;而致焦虑剂则减少明箱水平运动、停留时间及穿梭潜伏期,增加暗箱停留时间、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也有学者建议把“尝试返回明区次数”作为抗焦虑剂的效应参数,该次数减少是致焦虑剂诱导的恒定效应。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产后大鼠的明区停留时间、穿梭次数指标要显著高于未孕大鼠的表现,与其前期假设相一致。
1.1.3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作为最常用的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价方法,OFT的中央格对动物意味着威胁情境,而外周格则相对安全。该特点使其亦可被广泛应用于焦虑症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Bouwknecht等尝试将旷场实验与明暗光照结合研究焦虑症的发病机制。结果显示:高照度组大鼠的自由活动量、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比低照度组显著减少,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犹豫的体征,这都与焦虑症的症状吻合。
1.2社会行为模型
1.2.1天敌暴露啮齿类动物在体验到天敌存在时,会表现出如四处逃窜、行动减少、蹲伏、动作僵硬、不自主排泄等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利用该生物学特性,研究者采用天敌应激复制焦虑动物模型。常用猫暴露实验:将拟造模动物置于铁丝笼,然后放入猫笼内。将猫引入猫笼且自由活动。由于铁丝网阻挡,猫无法真正攻击到小鼠,但小鼠可通过视觉、嗅觉及听觉体验到猫的存在。每天在应激实验结束后仅让猫进食1次,确保实验中猫始终处于饥饿状态,维持猫对小鼠固有的攻击性。该模型大鼠的宏观表现与临床焦虑症的症状基本相符。
1.2.2社会隔离啮齿类动物断奶后社会隔离可用来再现一些能增加青春期和成年抑郁的发育因素,因此社会隔离应激常被用来复制大鼠焦虑样症状。研究发现从大鼠出生28 d起隔离饲养2周后,隔离饲养耗竭了大鼠海马中5-HT的含量,增加了3,4-二羟苯酰乙酸的水平,且增加了5-HT和多巴胺的周转量。隔离组比群体饲养组大鼠海马和腹侧纹状体中的5-HT水平显著升高,这同焦虑症患者的临床体征一致。
1.2.3母爱剥夺人与动物早期的生活经历对其生长发育、认知、情绪及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破坏实验动物的母婴关系可使幼仔在成年后产生相对于正常大鼠更多的焦虑样症状。具体方法为将拟造模的幼鼠自出生之日起21 d内每天接受3h/6h的单笼饲养后,正常饲养至大鼠2~3月龄,观测行为学及其他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早期心理应激可导致中枢神经多巴胺系统持久兴奋,大鼠成年后再次面临应激时大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增加,这都符合焦虑症患者临床表现。
2 条件反射模型
2.1饮水冲突
饮水冲突的基本原则是将奖励与惩罚相组合,即将动物的饮水行为与不确定的电击结合起来。动物若想满足饮水的需要就可能会受到电击创伤,由此造成动物在饮水和避免电击之间的趋避冲突,产生焦虑反应。具体的实验方法较多,常用Vogel冲突实验是将剥夺饮水48 h拟造模的大鼠约束进水5 min,每当大鼠舔吸水管20次就给予2s 0.5mA电击,以动物舔水次数和被电击次数作为焦虑指标。结果表明,苯二氮革类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抗冲突作用,盐酸纳曲酮(NTX)则呈剂量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在冲突期的反应数。
2.2空瓶应激
林文娟等建立的空瓶应激模型也是一种有效的焦虑应激模型。经过几次固定时间的饮水学习之后,在饮水时间给予动物空瓶,能够诱发动物出现攻击,撕咬瓶子和笼子,频繁修饰等焦虑反应,同时还伴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酮水平的升高,较好的模拟了人类焦虑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现在富有的人多了,赋闲的人多了,饲养宠物的人也多得难以计数,但是宠物书籍整体上却没能与之相适应地火爆起来,国内好的原创类宠物书籍乏善可陈,这应该也是从业者和爱宠人的困惑和遗憾吧。
宠物书不热是因为它没有真正温暖到人
有人为宠物书做出了这样的定义:宠物书籍是关于介绍动物类、宠物类的饲养、营养、护理、训练、兽医、医药、娱乐日记等带有文字和图像的图书总称。而在真正面对宠物书分类时,它就成为一个模糊宽泛难以准确界定的类别,有的直接列入漫画,有的列入实用,有的列入生活,有的甚至列入休闲或励志。我个人觉得在“宠物”这个大框架之下,再从它的作用出发做出细分比较合理:一是有关动物饲养护理训练等方面的实用技术类;二是以漫画、故事、图片为主的娱乐休闲类;三是人与宠物情感交流的心灵抚慰类。一般我们关注的常常是后两种。
为什么饲养宠物的人与日俱增,而有关宠物的书籍却没能相应火爆呢?在我看来原因无非两点,一是那些书没有感动到让人们去掏腰包。二是目前国民的消费水平还够不上去消遣这类纯休闲类的读物。当然还有一点(应该是很重要的一点)隐性原因,那就是人们会觉得宠物只是自己的好,套用人们评价莎翁《哈姆雷特》的那句话:“有1000个狗(猫)主人,就会有1000只NO.1(当然是自家的那个了)。”
宠物类书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早已形成了完整的宠物书籍产业链。而且,宠物书籍的内容和形式都已非常丰富和完善,无论是实用工具类还是娱乐休闲类,都诞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再见了,可鲁》、《宠物记:我生命中的狗狗猫猫》、《离开的猫》、《我在雨中等你》、《爱猫就该懂猫》、《爱狗就该懂狗》、《为何我的猫咪会这样》、《我以为你死了》等等。中国的读者也是通过这些作品对国外的宠物书籍有了更多的了解进而产生兴趣。
这些优秀的外版书籍,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凸显了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打动人。东方,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作品,像《再见了,可鲁》、《导盲犬小Q》、《虹之桥》、《星矢之犬》,基调和结局多是弥漫着淡淡的伤感和悲凄的情绪,读罢令人唏嘘;而西方人则多以幽默调侃加夸张来诠释对宠物的爱,像《我的狗狗(猫咪)我的爱》、《南方》、《猫咪的幸福假期》、《小狗尾巴摇》等等。无论是悲是喜,人们总能读到一种感动,一种温暖。这也是我们多数宠物书所欠缺的。
宠物常常带给人感动
其实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最贴切的比喻是“亦师亦友”。因为动物不仅带给你欢乐,从它的身上还常常反衬出人性的缺陷,让人类有所感悟。
先说宠物的“疗伤”作用吧。
现代小夫妻,上班途中或被堵或被挤,到了公司还要面对苛刻的上司、干不完的工作、相互提防的竞争对手,身心全面遭袭,有时几乎是带着绝望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看到那只小东西欢歌曼舞、上蹿下跳、连舔带拱向你示爱,灰色的世界变得多彩起来,你也仿佛从孙子变身皇上,有谁不觉得受用呢?
耄耋老者,身边无人,寂寥无边,一只宠物在旁相依为伴,等你呵护照料,任你摩挲唠叨,让你打发难挨时光,这又岂是一个电话或一次匆匆探望所能替代。
再说宠物的镜鉴作用。其实养宠物不仅让你增添责任感,还会让你学会宽容、幽默和不卑不亢。过去看到路人鄙视甚至敌视狗狗的眼神,很想以同样的眼神迅速回击,现在就不会那么生猛了,因为狗狗教会人怎样对待那些充满敌意的人。
我四十多岁时开始养狗,从此,狗狗就再也没有离开我的生活。上班时你告诉它们在家要乖,它们会歪着头认真听,趴在地上目送你离开。下班时你在楼下重重咳一声,楼上立即以“汪汪”作为回应。遛狗时如果主人们彼此熟络,闲聊甚欢,狗狗们也玩得亲密无间;如果主人彼此陌生,狗狗们则会礼貌性地相互嗅一下,便很快分开。晚上看稿子到很晚,偶出动静,熟睡的一对狗狗就猛地支起脑瓜,深情地望着电脑这边的我,六目对视,轻轻一句“快睡吧,妈妈马上睡”,那双小脑瓜便伏下去,不久还会听到香香的小呼声。跟宠物在一起,你会觉得世界很安静,很安全。很多名人笑称自己在家的地位于宠物之后,实在不是调侃虚言。
今年5月份,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了一名大学生在骑车从成都到拉萨的路上,遇到一只流浪狗,这只狗便奔跑2000公里,翻越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最后抵达拉萨,一路上它成为激励骑友的精神支柱,也成为那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以这只流浪狗命名的微博“GOGO小萨”以8万粉丝蹿红网络。当你看到一只灰头土脸的小狗在一队骑者前面领跑的视频时,你内心会波澜起伏,你会以人的全部情感去诠释一只小狗的内心世界,你会认为它是在用生命追随可以托付一生的人,这就是动物带给人的感动。
真正热爱动物的人才可能做出优秀的宠物书
做宠物书与做其他类别的书相比,除了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外,对动物的热爱是必不可少的。
台湾动物行为学专家戴更基,只是一位犬类行为治疗师,但是他把对猫狗的爱倾入他的工作,从每日的兽医门诊及临床中,总结饲养者的不同行为与狗狗的种种异常表现,写出了针对狗狗心理与行为学的《狗狗的异想世界》、《爱的异想世界》等参考书籍,使宠物主人从书中了解到宠物的各种行为模式和需求,并以它们能接受及明白的方式施教,加强了人与宠物之间的沟通,让两种不同生命彼此规范,使宠物真正发自内心、快乐地与人类共同生活。这些书籍在爱宠一族中赢得很好的口碑和众多拥趸。
韩国漫画作者权润珠的《恋猫物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照片加漫画的形式展示了他和自己收养的流浪猫的幸福生活,书中主人公对猫咪的爱令人动情——当主人离家后在不远的地方看到救火车往家的方向开时,他的心会揪紧:会不会是走时煤气没关好,还是电炉开着……他上班离开家不久想起忘带东西又返回,开门后看到他的猫咪仍然以他离家时的姿势在门口待着,好像在期待他回来……一段段感人的描写,表现出猫咪是他最深的牵挂,最好的朋友。
美国著名漫画家帕特里克·麦当诺(Patrick McDonnell),作品结合了艺术、幽默、哲理的表达,他的《南方》(South)描写了一只小鸟在某天醒来,意外发现朋友与家人都飞往遥远的南方去过冬了。小鸟非常孤独与无助,这时小狗莫克伸出了援手,愿意与小鸟一起寻找到它的同伴。于是它们开始了漫长的旅途,其间它们相互陪伴,相互鼓励,穿越原野与城市,面对无数路人诧异的目光……终于,有一天小鸟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与家人,小狗也为它感到开心,但它的陪伴也要结束了。作者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关于友情、理解、坚持的温暖故事。通篇没有对白,却又具有摄人心魄的动人力量,将光明与希望播撒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麦当诺不只是享誉业界的创作漫画家,也是美国人道协会董事会的一员,他献身于动物保育工作,例如利用作品提升大众对于流浪动物的关注,经常在全国巡回签书会上,举办认养宠物活动,帮助当地的流浪动物找到温暖的家。他不需要到远处寻找创作灵感,因为他自己最亲爱的宠物——小狗厄尔(Earl)和小猫米喵(Meemow)——总是陪伴在他左右。麦当诺把创作和生活的热情合二为一,在每个令人会心的作品里,人们都能看见幽默温暖的小启示,更看见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情谊和关爱。
前些时间看到一本国内关于猫的宠物书《遇见·猫的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书中数百幅猫咪的精美照片和近百篇配文,都是作者为这些也许只是一面之缘的生命留下的印记,就像作者所说:“人和猫的很多一别就是永别。不必是珍稀动物,它消失得也足够快。越不愿意失去的,也就弥足珍贵。”
正是有了这些对动物充满爱心,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作者,有了同样关注动物生存状况,愿意为构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做些事情的出版机构,有了把职业与爱好完美结合,让更多人多层面了解这个美好世界的编辑,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感动人、教育人的好的宠物书籍。
【关键词】 温胆汤 抑郁症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脾胃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编号:JHB06-33)
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调和胆胃的作用。现将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总结如下。
1 历史沿革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一首古代名方,始载于北周姚僧垣著《集验方》(第五卷),其组成是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三枚(炙)、甘草一两(炙),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了该方,用于胆寒不眠证。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虚烦证治”和“惊悸证治”条下亦载有相似的温胆汤,由陈皮三两、半夏二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竹茹二两、枳实二两,共为粗末,每服四大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一个煎服。《集验方》仅仅把它看作大病后胆寒而见虚烦不眠证的康复用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说:该方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即凡心胆虚怯之证皆可服之,其主治范围更加广泛,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则与之有别。其方重在解决“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的问题,主治在脾胃。脾胃失和,痰浊内生而扰胆,使其疏泄失职,决断无权,痰浊在先,胆病在后,此方正是通过调理脾胃气机而达到“祛痰治胆”之目的。随着温胆汤方药组成及主治的演变及发展,医家们在临床中也逐渐习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而忽略《备急千金要方》之所载,现今所提及的温胆汤则多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方多为后人所沿用,特别是在病情复杂、头绪纷繁、疑似难决之际。
2 临床研究
张丽萍[1]在综合古今医家对温胆汤方证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温胆汤主证病机及其作用、治郁方略,并以此指导临证实践,认为针对导致抑郁症的病机,以温胆汤调治痰气郁结及痰热内扰型效果较好。黄传健[2]观察温胆汤治疗抑郁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西药多虑平或阿普唑伦。郑万利[4]观察黄连温胆汤(黄连、陈皮、茯苓、半夏、甘草、枳实、竹茹、柴胡等)配合百优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认为本方法具有清热化痰,活血化瘀,舒肝理气,醒脑开窍,改善血液循环,快速改善抑郁症状,有效控制病情的作用。谭斌[5]评估柴芩温胆汤+氯丙咪嗪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不良反应减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柴芩温胆汤组成为柴胡10 g,黄芩10 g,陈皮10 g,半夏10 g,茯苓30 g,枳实10 g,竹茹10 g,合欢皮30 g,夜交藤30 g,胆南星10 g,郁金10 g,栀子10 g,甘草5 g。王金明[6]对温胆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抑郁症58例进行临床观察,认为温胆汤能清泻肝胆之痰热,舒畅气机,对于阳性症状,本方缓解较快,但是情绪低落、缺乏欣等阴性症状改善不够理想,因此在原方基础上有所增益,适当增加羊藿、麻黄等以温下开上,鼓舞阳气,燮理一身气机,效果满意。方剂组成:制半夏10 g,茯苓20 g,丹参25 g,枳实6 g,竹茹15 g,石菖蒲10 g,羊藿10 g,生麻黄3 g,地龙干15 g,痰多加胆南星5 g,焦虑躁狂加栀子10 g,知母10 g,不寐加夜交藤25 g,黄连6 g,心悸加远志6 g,眩晕加天麻10 g,白术15 g。陈秀云[7]观察开心温胆汤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认为开心温胆汤对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焦虑、失眠症状的改善方面有独到之处。开心温胆汤处方为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甘草、生姜、大枣。肝气郁结加柴胡、郁金;气郁化火加黄连、栀子;痰热内扰加黄连、瓜蒌;阴虚火旺加百合、知母;心脾两虚加当归、黄芪。李振生[8]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精神抑郁症45例,取得显著疗效,方药组成:黄连6 g,陈皮12 g,清半夏13 g,甘草4 g,枳实5 g,竹茹15 g,丹参20 g,石菖蒲、郁金、茯苓、生龙骨、牡蛎各30 g,大黄10 g。边王麟[9]研究疏解温胆汤(处方:橘皮15 g,半夏15 g,枳实15 g,竹茹10 g,生姜10 g,甘草5 g,柴胡10 g,川芎10 g,细辛10 g)治疗抑郁症36例,疗效满意,在温胆汤原处方基础上增加了柴胡、川芎、细辛。于海亭[10]用逍遥散合温胆汤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对比疗效差异,发现中药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中有可观的优势,可与新型抗抑郁剂相媲美。黄连温胆汤出自陆廷珍《六因条辨》,由黄连、半夏、砂仁、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等组成。马淑然[11]介绍刘燕池博导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抑郁证、神经衰弱、幻视、酒精肝、急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6个验案,分析用药特点,取得很好疗效。
3 实验研究
目前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分3类:行为绝望、习惯性无助和慢性温和的不可预知性应激。但这些模型单独用于研究尚有难以克服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因此,目前同时联合应用其中几种模型,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如丁凤敏[3]研究中药柴芩温胆汤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结合抑郁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发现中药柴芩温胆汤能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武丽[12-13]观察以调理脾胃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加减温胆汤(解郁1号)对抑郁大鼠海马、皮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认为加减温胆汤(解郁1号)上调脑内海马、皮质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基础。又通过研究以调理脾胃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加减温胆汤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和血浆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发病机制,认为加减温胆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脑和血浆内生长抑素水平,达到抗抑郁目的。加减温胆汤处方为半夏、竹茹、枳实、茯苓、柴胡、石菖蒲、合欢花等。贺又舜等[14]为探讨宁神温胆汤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的作用机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法研究了该方对去水吗啡化小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宁神温胆汤使单胺类神经递质DA、HVA含量增高(P<0.01),A含量降低(P<0.01),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ABA、Clu含量增高(P<0.05),对NA、5HT、5HIAA等无明显影响(P>0.05)。提示宁神温胆汤可能通过改变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起到治疗作用。宁神温胆汤处方为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茯苓、酸枣仁、石菖蒲等。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的辨证施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3.
[2]黄传健.温胆汤加味治疗抑郁性头痛46例[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53.
[3]丁凤敏,胡永年,王 平,等.柴芩温胆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880-882.
[4]郑万利.黄连温胆汤配合百优解治疗中风后抑郁60例[J].陕西中医,2006,27(7):812-813.
[5]谭 斌.柴芩温胆汤结合氯丙咪嗪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06,28(6):830-832.
[6]王金明,陈学勤.温胆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抑郁症58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2):1573-1574.
[7]陈秀云,王金榜,王新暖.开心温胆汤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8):1072-1073.
[8]李振生,关风岭.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精神抑郁症45例[J].四川中医,2003,21(7):55.
[9]边王麟,章 健.疏解温胆汤治疗抑郁症3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5):344.
[10]于海亭.逍遥散合温胆汤治疗躯体化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11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