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篇

为加快我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快我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粮食仓储设施是国家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载体,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区大部分粮食仓储设施使用时间较长,仓房内外破损严重,储粮设施和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储粮安全和粮食流通功能的发挥,不利于确保我区粮食安全。在当前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对保障市场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抓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作。

二、我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加大投入,逐步完善自治区本级储粮设施,建设市、县级中心粮库和基层收纳库,提升市、县级中心粮库储粮条件和粮库功能,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形成以自治区直属储备粮库为龙头、市级直属储备粮库为重点、县级中心储备粮库为支撑、基层收纳库为基础的粮食仓储体系,建成一批集粮食储备、加工、交易、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粮食产业园区,进一步增强我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全区粮食安全。

三、我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各级地方行政首长要担负起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保证本地区粮食供需平衡、保障市场供应的责任和任务,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加快本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责任,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将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作列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规划立项、项目用地、资金来源、优惠政策等问题,进一步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四、我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

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筹集和落实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资金。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本级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对于建设条件成熟且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积极性较高的地方,自治区将采取一定的形式予以适当支持。

(二)产粮(油)大县(市、区)要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从获得的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中,按规定安排不低于15%的奖励资金用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三)各级人民政府处置已经完成人员分流安置任务的各级国有粮食企业旧仓库及其他划拨土地获得的收入,其中,各级人民政府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扣除相应的处置成本费用和按规定提取有关专项基(资)金后,全部用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国有粮食企业取得的收益,除按规定优先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外,应当用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四)通过其他途径落实的资金。

五、加快我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我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安排项目建设用地,适当减免相关建设费用。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招商引资,异地征地建设新粮库与旧粮库进行置换。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第2篇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出版了专著《谁来养活中国?》,渲染“中国粮食”,在当时引起一场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大辩论”,实际上,当时对中国粮食问题会造成世界级影响的担忧在国内外学者中已屡见不鲜。仔细思考,如今已经不是“谁来养活中国?”这样的区域性问题,而是“谁来养活世界”这样的世界性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与此相对应,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基本生活的粮食安全问题仍在困扰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加速了环境的退化,并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粮食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粮食出口国也包括粮食进口国都无法漠视的重大问题。

尽管粮食安全所遭遇的挑战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警觉,但粮食安全问题并非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区域性组织的单兵作战所能解决,未来需要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应对方案。

不可否认在世界粮食市场价格长期稳定甚至低迷时期,个别国家尽情享受了遵循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所带来的所有益处,可是,这些国家也必将承担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诱致的巨大粮食需求和生物质能源开发消耗的巨大粮食需求以及投机基金引起的粮食金融化导致的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暴涨诱发的长痛。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也具有相对性?

当今的世界,已经由“富有”就可以买到粮食走向“富裕”也未必能够买到粮食的新阶段,以粮食(经济)援助和中断粮食贸易契约为代表的,以粮食作为武器的趋势日益凸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人类真的已经步入重新定义“富裕”这个概念的时候了。也可以说经济学在面对粮食问题时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分析粮食问题对经济学而言真有些强人所难的感觉,抑或是也许经济学已经踏进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基本观点、参照物和分析工具的门槛阶段。何故?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含着浓厚的政治、军事、生态、社会等色彩。说到底粮食问题是人性的善与恶的完美结合。

《谁来养活世界》旨在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将世界粮食问题置于世界经济坐标系中,分析世界粮食生产条件、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消费、贸易和库存的基础上,对农业协定以及粮食价格等进行详尽的考察。以此为依据指出世界粮食面临的问题,并从提高产量、合理消费以及科学制定粮食价格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方略。

《日本的粮食》利用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政治学、食品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将日本粮食问题放在日本经济的坐标系中,把握日本粮食发展的态势及空间分布规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以下理论与实践问题:日本粮食生产条件和农业经营规模的空间分布剖析;粮食生产、农户经济分析、农业组织化、粮食贸易、消费、库存现状、粮食价格与政策等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的把握;日本食品经济的发展;日本粮食问题面临的挑战;日本粮食问题的对策。

本丛书最大的特点是资料详实。许多资料都是第一次使用,前后加工整理的数据超过100万之多。第二个特点是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一点读者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第三个特点是客观性,也就是在分析世界及各国粮食问题时,完全依据世界粮食发展的客观情况,没有主观臆断的色彩,也没有意识形态的表露。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粮食安全 优质土地资源 现代农业

1造成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原因分析

1.1土地环境质量状况不清楚,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是造成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粮食中重金属超标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发现了,很多污灌区土地遭受污染和粮食中镉、铅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截至20世纪末,我国每年因土壤污染粮食减产就达1000万吨,还有1200万吨粮食受污染,二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

由于土地污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延缓性,所以不像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容易被察觉。但是土地一旦被污染,就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理。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发展,我国的土地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们必须直面土地污染问题。国土资源部在本世纪初,与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合作开展了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又称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土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北方好于南方,东北地区的土地最优。全国符合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的土地占到调查面积的92%,围绕部分大中型工业城市和金属矿山周边存在8%左右的污染土地。进一步检测发现,土地污染是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农产品超标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污染区。

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重视耕地数量,对耕地质量如何还缺少全面的了解。不清楚污染土地分布在哪里,势必造成土地规划与利用的盲目性,并导致优质土地和污染土地一视同仁不加区分的利用。不清楚土地质量状况,好的土地产出的优质粮食和污染土地产出的超标粮食以同样的价格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农产品的品质差异没有在价格上得到体现。产地土壤环境不清是造成农产品品质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1.2土地经营方式落后,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生产过程难以监控是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比较零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高。土地分散经营造成农户重产量,轻于对土地的养护和管理。大量无序的施用农药化肥,不但污染了土地、河流和大气环境,而且直接导致农产品的污染。加之,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过程无法得到科学指导和有效监控,农业生产随意性大,这是我国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

曾经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性和创造性,但是现阶段看这种土地经营模式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不能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效益。土地的条块分割,存在“小生产、大市场”的基本矛盾,并造成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农业生产的非标准化必然造成农产品的不安全。经过半个世纪的工业化,社会财富得到积累,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备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农业是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1.3农产品没有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品,销售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不到位是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农产品也是商品,当农产品没有得到商品的标识,就不能有效的区分农产品的品质,这是流通领域造成农产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还处于销售原粮状态,销售的农产品无产地、厂家和生产日期,基本是“三无”产品。消费者不能了解到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农产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状况、有哪些有益的成分、生产过程和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消费者只能通过外观、颜色和形状来粗略判断农产品的新鲜程度,无法判断粮食中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吃了以后是否有益健康,消费者无法得到农产品品质的知情权。另外,市场销售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不到位,致使市场中假的东西泛滥,往往对市场秩序形成巨大冲击,这也是造成农产品不安全的潜在因素。

1.4信息不公开,往往夸大了污染的问题,不利于监督和改善农产品质量不安全问题

信息不公开,大家就会猜测,其结果往往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并最终造成社会恐慌。对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一样的,人们往往因为一个污染事件或侧面,就容易联想到整个农产品市场,结果往往夸大了污染问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社会民众和媒体都有极大的热情参与监督工作。实践证明,社会监督最有效果,也最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说,只有大家都满意了,政府的工作才做到位。因此,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才会监控好食品安全。

2解决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应对策略

抓好食品安全是政府职责所在,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有效手段。科学利用清洁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提高信息透明度是解决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应对策略。

2.1查清土地质量,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

国土资源部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已经完成了我国中东部主要农业平原区165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质量调查评估工作,计划在今后的5-10年时间内,将该项调查工作覆盖我国主要农业区455万平方公里面积。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查清土地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各级政府关注土地质量调查工作,督促相关部门配合尽快查清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土地环境质量状况,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优质土地资源。

调查成果显示,土地污染区相对集中在重工业城市和矿山周围,粮食超标区主要集中在土地污染区。只要做到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建议,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将无污染洁净的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加以切实的保护,把受到轻微污染但还可以利用的土地规划为工业用玉米、桑麻、经济林或苗圃等用地,对已经严重污染的土地要尽早治理。查清土地质量,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

2.2积极开发优质农田,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契机推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土地环境质量是一把双韧剑,污染土地产出重金属超标的粮食,优质土地就会产出具有特殊保健功效的食品。近些年,一些富含锌、硒、钙、铁等有益元素的特色农产品得到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各地区实施的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江西丰城、青海的西宁和海南的定安县等进行了优质土地的开发试点,通过科学开发当地富硒优质土地资源,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例如,江西丰城市富硒土地资源就吸引了企业的6亿元投资,将昔日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迅速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出的富硒大米市场价格每斤达到30元以上,促进了当地农民和地方财政的增收;辽宁盘锦地区拥有典型的富铁、锌、钙等特色土地资源4万余公顷,每年可开发出28万吨的特色优质大米,每年可增加的潜在经济价值就可以达到42亿元以上。从全国的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看,我国优质特色土地资源丰富。建议,以开发优质土地资源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的附加经济价值。

同时,要积极研究和推进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赋予所有的粮食和蔬菜以商品标识,以物联网科技为平台,逐步实现农产品的查询功能。只有明确了农产品的出产地、产地环境、加工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等信息,营造监管好市场经营秩序,才能实现农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才能切实的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2.3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我国的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提升的转型期。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研究土地流转方式,积极引导土地集约化经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只有做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才能监控好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2.4提高信息透明度,广泛发动社会舆论力量监督农产品质量

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土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就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夸大了粮食污染,造成大家的信任危机,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信誉。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土地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检查,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同时要,利用和发挥好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督促政府部门加强农产品安全的管理和检查。

总之,农产品安全是件大事,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以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为切入点,以培育我国现代农业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加强社会的监督力量,切实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晓波等.辽宁省辽河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2007年内部出版.

[2]杨晓波等.加强多目标调查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服务.岩矿测试.2007年第26卷第4期.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扩张;多情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3-0069-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3011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大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压力,通过国家和地方规划引导土地的部门间再配置(建设用地扩张)具有重要意义[1]。但已有方法主要是以单一目标为导向的模拟预测,主要适用于省以下地区。根据公共物品、搭便车等经济理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这类“产品”只可能在国家层面土地利用管理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级规划目标制定的复杂性与难度。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3类基本的用地需求出发,构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多情景分析框架,整合土地需求预测方法,分析2020年可能出现的土地利用格局、冲突及影响,解析中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与相应的管理政策需求。

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多情景分析框架

科学制定国家建设用地总量目标,首先需要理清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3类基本需求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之间既有矛盾冲突,也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但现实中,不同土地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显著,并集中体现在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中。建设用地对经济快速增长具有显著贡献[21],经济发展也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22],建设用地扩张成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最显著的土地利用

王博等:基于多情景分析的中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3期现象。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保持适度的粮食自给率,而政策上可控的变量――粮食总产量长期内主要取决于本国的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由于建设用地增量来源于农用地占用和未利用地开发,其中农用地占用约70%,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产生显著影响。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根据Costanza和冉圣宏等研究成果[23-24],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小,生态安全主要涉及林地、草地等具有基础性生态服务功能土地的保护。建设用地扩张和粮食安全压力下耕地面积的变化(新垦耕地的增加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都会影响到生态安全的水平。可见,3类基本土地需求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可能的各种情形。

根据3类基本土地需求之间的主导关系,构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多情景分析框架及思路(见表1):①依据经济发展(A)、粮食安全(B)、生态安全(C)土地需求的优先顺序,确定6个基本分析情景(表1);②结合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不同目标参数,扩展分析情景(假如3类基本需求分别对应j、m、r个不同的具体目标,扩展分析情景的个数为6・j・m・r);③应用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土地需求预测模型,依次分析不同情景下高优先级、中优先级需求的用地面积;④假设土地总面积不变,采用“剩余法”计算低优先级需求的“可用”土地面积,并与采用需求预测模型估算的“理想”用地面积进行比较;⑤如果低优先级需求的“可用”土地面积超过“理想”用地面积,表明该情景中3类基本需求得到有效协调,情景具有可行性,否则表明有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需重新调整需求优先顺序或具体的单项目标。在进行实际分析时,可对分析的内容进行简化调整。例如,由于未利用地中湿地、水体具有重要基础性生态功能,且建设开发难度大、成本高[25],借鉴已有研究[26],假设未利用地面积相对稳定,计算时剔除其生态效用,将分析的重点集中于包括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在内的“建设用地”和耕地、林地、园地、草地等构成的“生态用地”。2008年,中国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首要保证j目标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其次考虑粮食安全,主要满足m目标下的耕地面积;最后考虑生态安全r目标下的生态用地面积IIAjCrBm优先考虑经济发展,首要保证j目标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其次考虑生态安全,主要满足r目标下的生态用地面积;最后考虑粮食安全m目标下的耕地面积IIIBmAjCr优先考虑粮食安全,首要保证m目标下的耕地面积;其次考虑经济发展,主要满足j目标下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后考虑生态安全r目标下的生态用地面积IVBmCrAj优先考虑粮食安全,首要保证m目标下的耕地面积;其次考虑生态安全,主要满足r目标下的生态用地面积;最后考虑经济发展j目标下的建设用地面积VCrAjBm优先考虑生态安全,首要保证r目标下的生态用地面积;其次考虑经济发展,主要满足j目标下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后考虑粮食安全m目标下的耕地面积VICrBmAj优先考虑生态安全,首要保证r目标下的生态用地面积;其次考虑粮食安全,主要满足m目标下的耕地面积;最后考虑经济发展j目标下的建设用地面积2土地基本需求预测模型与参数设置

[3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R].2008.[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he Longterm Planning Framework for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2008-2020)[R].2008.]

[37]王伟,陆健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5,24(11):1314-1316.[Wang Wei,Lu Jianjian.An Approa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5,24(11):1314-1316.]

[38]张颖,王群,李边疆,等.应用碳氧平衡法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7,21(6):23-28.[Zhang Ying,Wang Qun,Li Bianjiang,et al.Study on Forecasting Ecological Land Demand with CarbonOxygen Balance Method[J].China Land Science,2007,21(6):23-28.]

[39]黄敏,廖为明,王立国,等.基于KAYA公式的低碳经济模型构建与运用:以江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0,(12):51-55.[Huang Min,Liao Weiming,Wang Liguo,et al.Construction and Use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Model Based on KAYA Model:a Case of Jiangxi Province[J].Ecological Economic, 2010,(12):51-55.]

[40]Fang J Y,Guo Z D,Piao S L,et al. Terrestrial Vegetation Carbon Sinks in China,1981-2000[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7,50(9): 1341-1350.

[41]曲艺,舒帮荣,欧名豪,等.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55-161.[Qu Yi,Shu Bangrong,Ou Minghao,et al.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Quantity Structure Based on Ecological Land Constraints[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23(1): 155-161.]

[42]李边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Li Bianj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Ecoenvironment[D].Nanjing: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7.]

[43]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5):497-508.[Fang Jingyun,Liu Guohua,Xu Songlin.Biomass and Net Produc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1996,(5):497-508.]

[44]朴世龙,方精云,贺金生,等.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491-498.[Bu Shilong,Fang Jingyun,He Jinsheng,et 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Biomass in China[J].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2004,28(4):491-498.]

[45]刘子刚,张坤民.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及其价值研究[J].环境保护,2002,(9):31-33.[Liu Zigang, Zhang Kunmin.Study on Carbon Stock Function and Its Value in Wetland Ecosystem[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2,(9):31-33.]

[46]IPCC.Climate Change 1995: 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Report of Working Group I)[R].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47]牛振国,张海英,王显威,等.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J].科学通报, 2012,57(16):1400-1411. [Niu Zhenguo,Zhang Haiying,Wang Xianwei,et al.The changes of China Wetland type from 1978 to 2008[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57(16):1400-1411.]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第5篇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调查总队等部门关于做好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全市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粮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改善民生的基本保障。开展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有利于提高县级粮食产量数据质量,有利于国家和省建立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客观、公正执行国家和省各项粮食补助、奖励政策,对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调查总队等部门《关于做好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分别对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有关镇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调查工作。

二、抓好组织实施

(一)调查内容、方法与范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从年秋粮开始,我市开展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主要粮食作物和小品种粮食作物两部分。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其他小品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小区域估计等方法进行估算,最终推算出全市夏粮、秋粮及全年粮食产量。

(二)调查的组织实施。由市统计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局、农业局、有关镇办事处,对我市被抽中的20个样本小区(名单附后)内种植的粮食作物面积进行调查,按照抽样原理在小区内确定等量、等面积的小样本,对调查作物进行实割实测,采集样本数据;调查数据由统计局汇总后统一上报国家统计局调查队,作为推算全市粮食产量的依据。

(三)调查结果的管理与使用。粮食产量调查结果由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会同省统计局进行审核、评估、推算,调查总队负责报国家统计局核准。经国家统计局核准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所在县粮食产量的法定数据,并作为国家有关项目安排、财政奖励和补助政策执行的主要参考依据。市统计、发改、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办法,搞好粮食生产统计,确保全县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