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血细胞分析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血细胞分析仪范文第1篇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目前各大、中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常会出现结果误差,这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采用的仪器是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2 试剂 ① 仪器用的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均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② 显微镜计数用的血小板稀释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冰箱保存。 ③EDTA-K2抗凝剂

1.3 标本来源 选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血小板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共207例,另挑选血小板结果正常的血100作对照。

1.4 用EDTA-K2抗凝全血2ml,充分混匀后,2小时内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同时用显微镜手工计数,另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标本100例同时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两法结果。

2 结果

血小板少于100×109/L的血标本121例,为A组;血小板大于300×109/L的血标本86例,为B组;lind板在100~300×109/L的血标本100例,为C组,其两法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在Sysmex 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且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由于血液中小红细胞的数量远大于血小板数量,即使有少量的小红细胞混入血小板计数范围内,也会对血小板计数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血小板直方图右侧下降后继而抬高呈驼峰样改变,血片油镜检查显示红细胞较小或红细胞碎片较多,两种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 由于血小板的特点易于粘附、聚集。李永红等认为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血小板偏低的的一个重要原因。采血过程中因操作缓慢,穿刺不顺且组织受损后,组织凝血因子易混入血标本,混匀不及时等均可促成血小板聚集,从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这是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常见原因之一。这时血片镜检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堆。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采血测定。

3.3 某些血液病可造成血小板数真正减少,如骨髓巨核细胞生成不良(如障);血小板破坏增加(如DIC、IPT);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等。

3.4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试剂质量、地线、电源和药物等因素均能对血小板的计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使血小板计数可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赵红燕.血液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分析.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1.3(2):27

[2] 陈梦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影响因素的探讨。江西医学学报,2005,23(3):243-244

[3] 詹灵凌,秦雪、林发全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纠正,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5):763-764。

[4] 李永红、钟步云。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临床检验杂志,2001.192:112.

血细胞分析仪范文第2篇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发现少数病人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检测时,血小板测定值常不准确,血小板数值与临床症状不相符,为探讨其发生原因,本文对120例健康人血标本进行重复监测,寻找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及重复测定的可比性及影响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5500血液分析仪。

1.2试剂

BC-5500专用配套试剂(溶血剂、稀释液、清洗液)。

1.3其他

校准物与质控液,全血校准液(由深圳迈瑞公司提供),全血质控物(由青海省临检中心提供)。

1.4方法

1.4.1按仪器维护保养要求,对仪器进行全面的维护,经常保持微孔的清洁,以保证BC-500在正常条件下批内重复测定变异数(RCV)在规定范围内,每次实验前血液分析仪用全血校准物校准仪器后,严格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测试。

1.4.2用含EDTA-K抗凝管,采集120例健康人静脉血2ml,轻轻混匀后,立即在血液分析仪BC-500上测定3次,然后分别于5、10、20、30、60min各测3次,并用全血质控物质同步监测仪器,分别计算其均值,按时间分组,分别利用多样本均数间显著性检验与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标本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采血过程不顺利,过分挤压或未充分与抗凝剂混匀等因素人为造成血小板的凝集,是造成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的首要原因。

2.2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WBC在采血后0―30min内随时间延长其数量不规则递减,组与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2.3血小板聚集分可逆聚集和不可逆聚集

当新鲜静脉血加入EDTA―K2:抗凝瓶混匀后血小板即发生聚集反应,此时立即进行全血细胞测定,可逆聚集的血小板还没有解聚,会造成全血细胞分析结果误差。白细胞不同程度假性升高,直方图的小细胞群会出现一个很高的截距,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假性降低,直方图就会出现锯齿波或尾部抬高。但抗凝血静置30min后,再进行测定,即可消除上述假性结果。100例静脉血放置不同时间各参数的均值比较可看出60min与30min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30min与20min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BC-5500型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原理是直接计数2―20fl范围内的血小板,根据正态分布理论,用电子拟合线拟合0―70fl范围内的血小板数量作最终报告结果,具有双曲线的血小板直方图是它的标准结果,只具有单曲线的血小板直方图,只要成正态对数分布,曲线在20fl范围内有明显的主峰,其仪器计数法与显微镜计数法较一致,与临床基本吻合[1]。血小板膜分内膜和外膜,外膜围绕胞质形成浆膜,并延伸到胞质内部并折叠形成开放微小管系统,它是血小板摄取和释放的通道。质膜内侧附着许多微丝,其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的肌凝蛋白,与微管环周束共同支持伪足的形成。当新鲜静脉血离体加入EDTA―K抗凝瓶内,管壁周围的全血外环境及温度发生改变,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2]。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在阻抗法做血小板计数时,聚集体所产生的脉冲大于仪器预设的单一血小板脉冲值,因而就不会计数血小板结果内,从而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故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可能有:

(1)抗凝剂EDTA―K2:能使血小板形态发生改变。由盘状变成球状,从而使可逆聚集血小板的伪足回缩到血小板胞质内,血小板相互缠绕的伪足就可解除。

(2)可逆聚集的血小板由于形态有所改变及伪足的形成,增大了血小板表面积,其表面负电荷相应增大,同性电荷的排斥力也就相应增强。

(3)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温度对可逆聚集血小板解聚的影响尤其在用预稀释方法作全血细胞测定中更为明显。

(4)溶血剂的加入量、溶血时间和仪器检测的清洁度有关,因此必须保持微孔的清洁,才能保证仪器测定的可靠性。原因:经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在采血30min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但需排除化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造血系统异常等疾病。血小板形态不规则且细小,任何灰尘和斑点都会影响计数。反复使用的测定管极易引起杂质吸附,造成残余溶血素污染,从而引起PLT计数偏高。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准确性取决于很多因素,环境、温度、抗凝剂混合情况以及所有影响电脉冲大小及数目的因素都会影响正确计数。因此,只有正确操作,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准确靠。

参考文献:

血细胞分析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 红细胞平均体积; 小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3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应用。其速度快、易操作、功能强为临床提供了不同层次有效的血细胞参数,为血细胞计数的筛查方法。但由于其检测原理的局限性,使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血小板结果偏高是常见的问题。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应用库尔特原理,采用电阻抗法进行细胞计数。当体积大小不等的血细胞通过仪器计数小孔时,引起小孔内、外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变化,从而间接地区分出血细胞。血小板与红细胞计数区域常有交叉,体积偏小的红细胞其脉冲信号可能被视为血小板信号,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1]。为了解电阻抗法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笔者按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分类,比较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血小板计数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1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180例患者。按MCV大小进行分组,第一组MCV 70~81.9 fl,第二组MCV 60~69.9 fl,第三组MCV

1.2 仪器与试剂 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日本SYSMEX XT1800i全自动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与质控物。手工法:双目显微镜,改良牛鲍计数板,试剂为1%草酸铵稀释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技术操作规程第3版配置[2]。

1.3 检测方法 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加入含EDTA-K2抗凝剂的真空试管中,轻轻摇匀,在2 h内检测完毕。检测标本前,每日用仪器原装质控物做质控,保证仪器在控的前提下检测患者标本。仪器检测标本的同时进行显微镜计数,用毛细吸管抽取20 μl静脉血加入0.38 ml草酸铵稀释液中,摇匀后滴入计数板,室温静置后,经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计数两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MCV 70~81.9 fl时,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 60~69.9 fl时,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小板检测是研究凝血与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手术前必要检查的项目。临床上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血小板的增高,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疾病还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如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因此,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根据颗粒的大小来区别细胞,与颗粒的性质无关。红细胞和血小板同在一个检测通道,仪器把2~30 fl范围的细胞判定为血小板,而将25~250 fl范围的细胞判定为红细胞,因而红细胞与血小板之间存在计数的交叉区域。当红细胞体积正常时,与血小板体积悬殊很大,不会干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体积偏小时,仪器会将小红细胞误认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假性升高。而且MCV越小,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越大,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就越多[3]。临床上最常见的小细胞性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参数,反应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的程度。MCV 70~81.9 fl,RDW异常时,小红细胞比例增加,血小板假性升高。当患者标本中的小红细胞增多时,血小板相应参数PDW、P-LCR、PCT不出结果,仪器报警提示血小板分布异常,直方图右侧抬高,不与横坐标重合甚至平行,呈拖尾状,这是因为小红细胞的脉冲被误认为血小板,而体积又比血小板大的原因[4]。

综上所述,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时,容易受小红细胞干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掌握仪器的原理,观察图形及报警,出现MCV小于70 fl或MCV在70~81.9 fl之间而RDW大于14.5%时,应及时显微镜复检,减少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胡前平.小红细胞对血小板测定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9):480.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3] 王勋松,张宇晴.小红细胞对BC-55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4(7):737-738.

血细胞分析仪范文第4篇

各级医院临床检验应用中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就是血细胞分析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水平和可检测维度也越来越高,给临床检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和准确性。笔者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许多检测数据和病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究了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实践因素。

1 环境温度的干扰

实验室环境温度决定了仪器、试剂以及标本的温度,计数时稀释液的温度应为( 22±4) ℃ 。当稀释液的温度低时,红细胞溶解后的膜碎片聚集, 粒度分布曲线的平坦段变短,当试剂温度低于18 ℃时需加热使用。有些溶血剂在低温时可出现结晶, 并不容易被察觉,很难引起操作者的注意,但在显微镜下, 可见到其中悬浮着许多细小的结晶,这样的溶血剂滴入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必然增高。我们基层医院地处北方,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冬季。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不出稀释液在低温时产生的聚合结晶,常使分析结果出现异常。在临床中可以将溶血剂或稀释液进行加热,以升高温度, 消除结晶。还可加入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从而减轻溶血剂结晶的发生。低温也易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凝集, 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2 抗凝剂的影响

ABX60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 含量不同的静脉血,临床结果表明EDTA-K2 有效抗凝剂量在1.5~ 6. 0mg/ mL时,不影响分析结果。自制抗凝瓶EDTA-K2 用量1.5~ 2.2mg/ mL为宜。低于1. 5mg/mL时抗凝效果欠佳, 出现肉眼不易发现的凝集,可表现为血小板降低。在采血时,一般2mL的采血量,其误差在± 0. 5mL范围内的话比较适宜。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血量过多抗凝不充分,会出现凝块;血量过少, 会导致抗凝剂过浓。笔者分析认为,由于血细胞遇抗凝剂先有一个短暂的(1~ 2min) 收缩过程, 这是因为钾离子进入血浆以后,改变了渗透压,导致水从细胞内流出所致。随后细胞将钾离子泵进膜内,细胞又恢复原态。绝大部分患者的标本这一时间只需要几分钟, 但也有人需要20~ 30 min。抗凝剂过浓会延长这个平衡时间。

3 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笔者通过观察总结,发现标本存放3~ 6 h对多数血液分析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主要影响WBC和PLT 结果。但有部分标本在放置的8h内大部分参数没有显著改变, 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压积在2h内却有明显增高。笔者认为,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胞分层, 分层的细胞会产生不同的代谢物,形成微环境,此时, 细胞的体积与其周围的微环境相适应, 重新混匀后需重新建立平衡, 最初的1~ 2min收缩,达到平衡约需30min。这一现象对血脂较高的标本影响更为显著。

测定时间对血小板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一定的时间段内, 随着时间的延长, 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溶融, 松散聚集的血小板逐步解聚,血小板数值逐步升高。实际操作中, 由于急需报告结果(尤其是急诊标本) 而使待测时间缩短, 往往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4 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干扰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有时会发现应用血细胞仪对新生儿血液进行分析时,使用正常量溶血剂计数白细胞, 各项结果与实际有差异。笔者认为, 由于新生儿处于特殊的生理缺氧状态,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都高( Hb> 200g/ L)。常规溶血剂用量不能将红细胞完全破坏, 加大溶血剂用量, 可以使白细胞正确分类, 计数准确。因此, 在新生儿血液分析中掌握好溶血剂用量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

病理因素也可影响血液分析的结果, 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当平均红细胞体积小于70fL时,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 这时需用显微镜人工计数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5 采血因素的影响

血细胞分析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血细胞计数;自动分析;偏差;对比研究

本所检验科于2007年1月购入1台XS21000i血细胞分析仪,与原有的迈瑞BC3000和贝克曼COULT同时使用,为了保证3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文参照斯德哥尔摩协议的EP29A文件]要求,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贝克曼COULT血细胞分析仪为实现准确度溯源和可比性的目标,即参比仪器,以BC23000和XS21000i为比较检测仪器,即测定仪器,在3种仪器上同时检测患者新鲜标本。通过F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参比仪器和测定仪器之间的偏差来判断结果是否准确,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取健康检查者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4个项目分别为高、中、低值标本40份,每天选取8份。

1.2 仪器与试剂 贝克曼COULT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XS21000i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3种仪器所用试剂均为各公司原装配套试剂。

1.3 实验条件 各仪器均按使用说明定期维护、保养,每天开机后进行空白允许值及各自质控检测,保证3种仪器均在控。

1.4 实验方法 由技术熟练者分5 d,每天8份标本,每份标本在每台仪器上检测2次,取值为测定结果。2种仪器的检测模式均为全血模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F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直线回归分析,统计软件用SPSS13.0和Excel。

2 结果

3种仪器4项血细胞检测结果及不同仪器间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及偏差评估如下。

2.1 4 个项目3 种仪器测定结果比较

2.2 COUL T 和BC3000 的相关关系(r 表示相关系数)

3 讨论

医院检验科一般都同时使用多台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标本检测分析,各仪器都有各自独立的试剂系统和质控系统,以质控物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只是了解单台仪器,测定结果,而各自专用的全血定值质控物不能相互使用,无法反映各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本文参照NCCLS2EP9A方案,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COULT为参比仪器,以BC23000和XS21000i为测定仪器进行比对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以COULT的结果为自变量X,分别以BC23000和XS21000i的结果为因变量Y,计算每台仪器4个项目的相关系数(r)和回归方程,以r2>0.95为相关性良好。本实验数据的可接受性判断可通过r或r2作粗略估计,如r和r2均>0.95,说明实验数据分布范围合适,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实验方法精密度较好。本实验3种仪器

作者单位:721000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宝鸡分所

检测的40份标本WBC、RBC、Hb3个项目结果相关性密切(r>0.976),PLT欠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同时或交替使用,与文献报道相符[1,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各参数在给定医学决定水平(Xc)处的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以不同Xc允许误差的限值与预期偏差值判断各项目的偏差是否可以接受。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采用的参考方法的允许偏差范围,WBC、RBC、Hb、PLT分别为靶值±15%、±6%、±7%、±25%[1],表明BC23000和XS21000i4个项目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允许范围,检测结果是一致的,具有可比性,完全符合临床需要。

根据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文件要求,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必须直接或间接溯源至参考方法[2]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本研究用作比对的参比仪器是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合格的COULT,由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为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因此,本文的检测结果间接地溯源至参考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彭黎明,邓瑞雪.血细胞自动分析比对的溯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5):475-477.

相关期刊更多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医药导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军队党的生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总政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