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文化概述

酒文化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文化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文化概述

酒文化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花郎;原花;花郎道;风月道

中图分类号:K3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027-03

有关于花郎道问题的研究,在古文献史料的运用上主要取于《三国史记》与《三国遗事》,至于金大问的《花郎世纪》,不但属于金大问私人笔记式的文献,而且其显存的抄本在真伪问题上学术界尚存争议,因此,关于花郎道问题的研究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花郎道方面的著述也比较少,除了有关朝鲜半岛通史类著作对花郎问题有部分论述外,其专著最主要的就是韩国李根的《花郎道研究》与李基东的《新罗骨品社会与花郎徒》,还有韩国乡土史研究会编著的《花郎文化的新研究》,在这一方面韩国的研究可算是相对丰硕,另外就是日本对花郎道问题的研究,主要著述有鲇贝房之进的《花郎考》与三品彰英的《新罗花郎的研究》,对此笔者认为日本对于花郎道问题的研究受政治及日本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偏颇,最后还有国内学者对花郎道问题的论述,主要是在韩国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其中相关的一些细致问题进行再深入探析,相关论文主要有刘相海的《论花郎道的演变及其特征》、崔鲜香的《略论花郎徒组织》、李华龙的《韩国花郎道与日本武士道比较》及蒋荣的《花郎道与中国文化》。其中除了刘相海的论文和崔鲜香的略论作为对花郎道问题的直接论述外,其他都是把花郎道作为一种文化或宗教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研究,而前二者的论述中,崔鲜香的论述过于简略,而刘相海的文章中,有很大的篇幅论述新罗在花郎道出现之前的背景情况以及佛教在新罗乃至朝鲜半岛三国的传播问题,以及关于新罗风月文化与道教的思想问题,而关于花郎制度的直接内容略显薄弱。综上,笔者对相关论述进行归纳与梳理,并针对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有关花郎的起源与花郎制度的创立

有关花郎制度的创立,现阶段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真兴王三十七年,真兴王在位时间为公元540年至公元576年,而所依据的主要就是《三国史记》的史料记载:“真兴王三十七年春,时逢源花,初君臣病,无以知人,于是类聚群游,以观其行义,然后聚而用之,遂简美女二人,一曰南毛,一曰俊贞,聚徒三百余人,二女争娟相妒,俊贞引南毛于私第,强劝酒至醉,曳而投河水,以杀之,俊贞伏诛,徒人失和罢散”。①这段史料记载了花郎源于“源花”,起初由女性担任,又因二女相互妒忌发生了流血事件,而后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自此之后,在《三国遗事》与《三国史记》中都没有在出现女子担任花郎的情况,另在《三国史记》中也记载:“其后,取美貌男子装饰之,名花郎以奉之,徒众云集”。②目前所有的有关花郎制度的创立都是以上述史料为依据的,有人把花郎作为一种制度的确立,在时间上确切定在真兴王三十七年,以此作为花郎制度的创立时间,笔者认为这样是不准确的,据《东史纲目》载,真兴王元年选风月主,后又奉源花,而且其中有记载“时新罗风月主源花之法,废已累年。王以为欲兴邦国,须先风月道,更下令,选贵人及良家子弟之貌美有德行者,傅粉装饰之,名花郎,亦曰国仙。于是得薛原郎以奉之。”③由此可见,这种“风月”与“源花”在真兴王之前就存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真兴王在位的37年里,花郎道开始了不断形成、完善,且逐渐制度化的过程。

二、花郎组织的性质与花郎道的核心思想

花郎制度下形成的花郎组织,在花郎徒的选拨标准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必须容貌俊美,据《大中遗事》记载:“择贵人子弟之美者,传粉装饰之,名曰花郎,国人皆尊事之也”,④其二,思想上要忠于国王,在花郎道的五条戒律中,第一条就是“事君以忠”,这是花郎制度创立的根本目的,因为在花郎制度建立之前,新罗的国内政治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国内方面,政权由贵族阶层通过和白会议把持着,而自智证王开始,王权逐渐加强,因此,到真兴王之时,国王需要培养一些在政治上有才能的人,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定要听命于王权,在国际方面,新罗在三国中与中原王朝联络较晚,与百济及高句丽存在矛盾与军事冲突,因此,同样需要培养一批从属于王权的军事人才。其三,必须出身于贵族阶层,《大中遗事》中记载的“择贵人子弟之美者,传粉装饰之,名曰花郎”,可以看出花郎的出身是贵族,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建立这样一个人才培养组织,其成员也不可能是普通耕农阶层,由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花郎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王权与贵族专权的冲突,国王通过在贵族中选拨人才,宣扬忠君思想,为自己所有。另一方面又从贵族手里夺得了权力。对此,刘相海在其《花郎道的演变及其特征》中也有相关论述,认为,花郎制度是在中央集权与贵族掌权的争斗和矛盾下产生的一种缓和性的制度,但由于花郎自身仍来自于贵族,所以花郎制度的推行无法从根本解决王权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只能在特定时期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花郎道的五条戒律中,除了“事君以忠”之外,还有“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所谓的“忠、孝、信、勇、义”五条戒律也构成了花郎道的核心思想。

三、花郎组织的培养方式及花郎道文化构成

有关花郎组织的培养方式,在当时是十分独特的,所谓的“类聚群游,以观其行义”,⑤就是组织选拨15-18岁的青年才俊,组团去游览名山大川,以此为修炼场,在修炼过程中,花郎与郎徒之间不仅建立了身后的友谊,而且在思想上也深入地植入“忠、孝、信、勇、义”思想,从修炼的培养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出是典型的中国道教方式,继承了与“仙”有关的道教信仰与文化。另外,在花郎组织中,都要有一名固定的僧侣花郎,宣扬“杀生有择”的佛教思想,而且在公元540年真兴王即位时,中原的佛教思想正是在新罗广泛传播之时,因此可见花郎道中亦蕴含了佛教思想。再者,通过五条戒律的“忠、孝、信”典型的儒教思想,可见当时的花郎道文化是中原儒道佛三种文化的杂糅。

另外,在花郎道所体现出的儒、释、道三教文化中,“儒”与“释”是占主要位置的。自法兴王“肇行佛法”⑥开始,佛教在新罗迅速传播,并逐渐成为新罗国教,真兴王晚年曾出家为僧,而之后的几代新罗王登记即位典礼也都要在佛寺举行。至于儒学的传播之初就是与花郎道杂糅的,据《三国史记》载:“始奉薛原郎为国仙……自此使人悛恶更善,上散下顺。五常六艺,三师六正,广行于代。”其中的“五常六艺”,“三师六正”都是儒家的经典内容。另外,儒学在新罗的传播也是和佛教糅合在一起的,早期新罗的儒学传播都是由僧侣进行的,他们本身是佛教信徒又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例如花郎道世俗五戒的创立者――圆光法师,据《三国史记》载,“时圆光法师入隋游学,还居加悉寺,为时人所尊礼”,⑦其在中国游学12年,本身既是得道高僧,又博通儒学和史学。由此,笔者认为在花郎道的核心文化中,“儒”与“释”占主导,而道教的文化在花郎道中体现的更多是在其修炼行为上。或者说,此时盛行的“儒”与“释”的杂糅文化正在逐渐取代新罗早期的“风流玄妙”文化,而这一过程在花郎道中有了集中体现。

四、花郎制度的废止与花郎道文化的传承

花郎制度作为新罗初期培养人才、缓和社会矛盾的有利制度,在三国战争中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事君以忠”、“杀生有择”,很多花郎和郎徒在战场上战功卓著,而且,在治理国家方面,花郎及郎徒作为王权的从属,也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然后,随着新罗在军事上统一三国,在政治上王权不断加强,花郎作为一种为国王培养政治及军事人才的制度也逐渐走向了衰亡,至神文王元年(公元681年),花郎制度遭到废止,对此韩国学者李根在其《花郎道研究》一书中提到:统一三国后花郎徒在和平时期的甜梦中丧失了他的精髓和气魄,陶醉于游乐名山大川、吟风咏月,把花郎引向了享乐之路。此二者可以归结为花郎制度被废的内外原因,然而,虽然花郎制度遭到了废止,但花郎道作为一种文化并没有在当时消亡,其“忠、孝、信、勇、义”五条戒律以及花郎俊美的英雄形象,一直影响着新罗乃至后来整个朝鲜半岛的文化。据《高丽图经》记载,“成王乐恭华风,国民不喜,及契丹之难,知信州李智伯奏言,复兴先祖法度,不为他方异法,国家可保卫,由是燃灯八关郎等事,不绝”。⑧由此可见,花郎在高丽太祖时期成为了祭祀天神、山神、龙神的国家性祭典,祭拜土俗神的佛教仪式的重新设立得以恢复,花郎名称改为仙郎。又据《高丽名贤集》记载“鸡林旧俗,择男子美风姿者,以珠翠饰之,名曰花郎,国人皆奉之,其徒三千余人”,⑨由此可见,直至高丽朝,花郎道一直影响着朝鲜半岛,高丽人认为其祭祀神灵的“仙郎”起源于新罗的“花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有关花郎道及花郎制度的研究综述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认为花郎制度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而花郎徒组织是为国王培养人才的组织;其二,有些学者认为花郎及郎徒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军事上,尤其是新罗的统一三国战争,因此,认为花郎徒组织是战士团和军事集会;其三,综合上述二者,认为花郎徒组织是教育和军事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组织;其四,考虑到当时新罗固有巫教与中原传入的佛教相互冲突,以及体现在花郎组织五条戒律的儒道佛思想杂糅,认为花郎道是一种宗教文化。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花郎徒组织是歌舞集团、娱乐集团,认为花郎的前身“源花”是宫廷中的奴隶娟女,甚至还认为花郎和郎徒的关系为男性同性恋关系。⑩总而言之,有关花郎道及花郎徒组织的研究受各方面的影响还处于浅层阶段,笔者在研习前人有关成果基础之上还需深入挖掘史料,以求全面准确地对花郎道与花郎徒组织进行定位。

注 释:

①《三国史记卷四・新罗本纪第4・真兴王条》.

②《三国史记卷四・新罗本纪第四・真兴王三十七年春条》.

③《东史纲目》卷三上,朝鲜古书刊行会编.景仁文化社,1970.

④唐・令狐澄.《大中遗事・新罗国记》引自《三国史记卷四・新罗本纪第四・真兴王条》.

⑤《三国史记卷四・新罗本纪第四・真兴王三十七年春条》.

⑥《三国史记卷四,新罗本纪第四,法兴王条》:“十五年,肇行佛法”.

⑦《三国史记卷四十五・列传五・贵山传》.

⑧《高丽图经卷17祀宇条》转引自李华龙.《韩国花郎道与日本武士道比较》.

⑨《高丽名贤集》转引自李华龙.《韩国花郎道与日本武士道比较》.

⑩鲇贝房之进.《花郎考》转引自刘相海.《花郎道的演变及其特征》.

参考文献:

〔1〕金富轼.三国史记[M].首尔.韩吉出版社,1998.

〔2〕一然.三国遗事[M].首尔.明文堂,1991.

〔3〕安鼎福.东史纲目[M].朝鲜古书刊行会.首尔.景仁文化社,1970.

〔4〕李基东.新罗骨品制社会和花郎徒[M].首尔.一潮阁.首尔.新文馆,1996.

〔5〕李暄根.花郎道研究[M].首尔.东国文化社发行,1954.

〔6〕三品彰英.新罗花郎の研究[M].东京.东洋学报,1945.

〔7〕许明哲.新罗佛教文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2.

〔8〕刘相海.论花郎道的演变及其特征[D].延吉.延边大学,2006.

〔9〕李华龙.韩国花郎道与日本武士道比较[D].延吉.延边大学,2005.

酒文化概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变电站 智能化 改造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95-01

从2011年,我国全面建设智能电网工程,而智能电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三场股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近几年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11年8月,由国家电网公司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下文简称技术规范)出台,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有了标准的指导文件。技术规范将二人次系统改造列为智能化改造的首要目标,并规定了改造后的基本特征。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不仅仅是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问题,在工程中能否顺利实施现场确定的方案,在规定的停电时间内能否顺利完成施工。

1 常规变电站体系结构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变电站的智能化,许多低功耗、智能化的电气设备运用在常规变电站,使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更加方便。一般来说,常规变电站的设备分别安装在站控层和间隔层两个不同的功能层,待数据库的计算机、操作员工作站以及远方通信接口组成站控层,而继电器保护装饰以及计量、测控设备组成了间隔层。在常规变电站中,一般通过常规的电磁型电流互感器(TA)和电压互感器(TV)组成常规变电站的信息采集渠道。通常这两种互感器的采样信息由电缆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也就继电、测控和计量系统中,然后系统经过A/D转换系统将这些数据转变成电子电路可以识别的信号。

2 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有很多技术上和结构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采用标准的信息交互,通过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直接实现运行的智能化控制和互动化工能应用。从物理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智能化一次设备结构,一种是网络化二次设备结构。从逻辑上,又可以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层次。用高速网络通道在各层次内部以及层次之间建立通信系统。

3 现场施工方案研究

3.1 网络的重要性

(1)网络硬件的组建;在铺设二次电缆的时候,应该同步敷设网络通信线以及光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统一设计施工,保证不二次施工,施工工艺更为美观;第二,网络三智能化的基础,只有搭建好网络,才能保证智能化改造的其他工作顺利进行。对于过程层网络的建设,应该按照既定技术规范要求,采用星形网络结构组建,如果交换机处理不当,星形网络结构可以避免网络风暴的发生。在建设网络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合理的线缆敷设清册,还要有按照三个网络层次所展示出来的VLAN配置图、网络拓扑图、网络通信图,为设计IP地址的分配方案提供基础,并应提供虚拟端子接线图以及物理设备以及设备端口编号。变电站的智能化技术才刚刚起步,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不规范和不完善的状况,这就需要系统集成商、IDE厂家以及变电站设计部门共同努力,不断规范和完善。

(2)最理想的网络配置方案;网络配置最理想的方法是系统集成商与IED厂家及时进行协调配合完成设备与系统的配置和联调,然后再进行现场施工。但是这种提前联调工作会受到生产运输条件以及施工工期的影响。基于这些因素,需要在现场处理本应在出厂前就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在现场施工前,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考虑,尽量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才进行修改,避免因重复施工和配置而造成的工作量、安全风险增加,工期延长以及资源浪费。所以在网络配置和搭建的过程要有整体观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状态检测、顺控、辅助系统配置和故障综合分析工作。

3.2 合理规划设备位置,避免冲突

在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时,经常会出现新旧一次设备因为安装位置而出现冲突。施工时要先将旧的一次设备和基础拆除,然后再建设和安装新基础和新设备。但是老旧的常规电站一般承担着非常重的负荷,停电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安装完一次设备后,调试二次设备的时间已经非常短。如果是建设常规电站,可以先安装一次设备,然后再进行二次设备的测试和调试。然后如果建设智能电站,一次设备的调试工作需要提前预设,避免出现次生问题。例如在安装智能断路器的时候,可以安装智能汇控柜解决一次设备不能安装的问题,还可以用易地调试的方式解决汇控柜不能安装的问题。智能汇控柜只要接入装置电源就可以进行调试。通过电缆连接的汇控柜可以用模拟断路器代替智能断路器,就可以提前进行各种参数的检测。在安装完一次设备以后,再进行连接实测。可以大幅度缩短工期。

3.3 电子式互感器预调试

电子式互感器是智能化经常用到的设备,而且电子式互感器会和常规互感器共同用在智能化变电站。当不同类型的互感器共同组成保护时,要注意合并但愿采集延时问题,这就需要厂家提供相应的数据。在安装电子式互感器尤其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时因为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很大,为了缩短工期,可以采用预调试的方式提前测试电子式互感器的采样数据。电子式互感器与其他设备连接时,会出现光缆熔接不良或者错误的问题,采样调试前先进行光缆熔接质量测试,然后再接入相对较低的电压检验全回路光缆连接、极性和相别正确与否。然后再进行电子式互感器精度校验的时候,会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4 结语

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改造后的智能化变电站要易集成和扩展、易升级改造以及易维护。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及设备稳定运行。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以减少停电时间,经济性因素是最后考虑的问题。我国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建设智能化电网,必然要大量对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然而在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会因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生产厂家以及变电站地域的不同而遇到的问题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和生产单位协调配合,发挥主观能动习惯,努力建设好我国的智能化电网。

参考文献

[1]徐涛.就变电站实现智能化系统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12(10).

酒文化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因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一直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酒文化概述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民俗 艺术 表演 声乐 教学

论文摘要:从声乐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入手,分析当前百色学院艺术系开设的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而提出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音乐表演(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方向)是百色学院艺术系开设的特色专业方向之一,百色学院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开设此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从200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艺术系教师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在民俗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系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以及CCTV青年歌手大赛等许多赛事中,都凭借民俗艺术表演节目屡屡获奖。然而,也正由于是全国第一个开设此专业方向的高校,没有任何先例可以效仿,完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专业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栽过不少跟头,吃了不少苦头。

目前,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方向在教学模式、师资配备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不健康因素,对此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到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勿论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专业了。声乐课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专业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民俗艺术表演方向中亦是如此。在声乐课的教学过程中,百色学院艺术系的声乐教师同样遇到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将以声乐教学模式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探讨在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下,对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一、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下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师资配备来看,百色学院艺术系现有专任声乐教师8人,都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其中美声唱法教师3人,民族唱法教师5人,而8位教师中,对民俗声乐表演比较了解的教师只有1人。从学生情况看,音乐表演专业学生4个年级共有213人,主修声乐的学生有179人,占学生总数的84%,其中民族唱法学生最多,有163人,占声乐学生的91%。从授课方式来看,声乐主修生上课采用“一对一”的小课授课方式,每周每人一节,非声乐主修生上集体课,每周2节。从课程设置和教授内容来看,与一般音乐院校(系)开设课程和所教内容基本一样,只有一门“原生态歌舞表演”略显与众不同。从教学实践环节来看,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每年下乡采风一次,其他实践主要是参加各种舞台演出活动。以上就是当前百色学院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基本情况。

作为百色学院艺术系的特色专业之一,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亲身体会到这样的声乐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缺陷,不仅背离了百色学院人想要办出特色的初衷,而且如果长此以往,形成定式,不仅偏离了专业轨道,而且对本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1.目标不明,定位不准

百色学院最初开设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方向,主要是为培养具有较强的民族歌舞和原生态歌舞表演能力,较为全面地掌握民俗文化概况和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研究能力的人才。然而,在现实的声乐教学和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真正认清这个目标,或者说即使认识到了也没有真正朝这个方向迈进和努力,授课内容与上课方式等都与普通音乐院系基本一样,在师生思想定位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2.教学内容与教材使用中民俗文化内容过少

由于目标不明,定位不清,所以声乐课的教学内容仍然是在教授美声或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上课练声、演唱作品,演唱的作品也大都是传统的声乐教学作品,与民俗文化艺术表演基本不搭调。在教材的选择使用上,目前选用的教材多是仿习正规音乐院系选用的教材,大部分内容是创作歌曲,还有一少部分的民歌和美声歌曲,真正意义上民俗文化的作品极少。在此需要强调一点,笔者并不是反对要教授美声或民族的发声方法,相反,还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和改良民间原生态唱法的音色,但如果偏废了一方,照目前民俗文化艺术内容极少的情况发展下去,离当初办出民俗文化特色的宗旨只会越来越远。 转贴于

3.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师资配备不均衡

目前,百色学院艺术系开设的课程也仍然是沿袭专业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尽管“原生态歌舞表演”一门课程有所创新,但仅此一门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且这门课程仍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在声乐课教学形式方面,仍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小课形式,虽然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解决他们个人歌唱技术上的不足,但对于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训练明显不足,而好多真正的、民间的民俗艺术表演都是由于相互配合得好才更显魅力的。关于师资配备,如前所述,目前艺术系专任声乐教师有8人,但真正比较懂得民间歌唱艺术的只有1人,这样的师资配比对于民俗艺术表演专业而言显然是很不合理、很不均衡的。

4.教学实践环节民俗艺术方面内容相对薄弱。

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艺术系比较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演出活动也较多,但与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相比,有关民俗文化艺术的内容仍然偏少,除每年一次的采风活动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民俗艺术实践活动,要么就是参加比赛、展演时,由教师临时组织排练一些具有民间民俗特色的作品去参加比赛,活动结束之后又回归常态,如此一来,学生对真正民间民俗艺术的了解只流于表层,民俗文化知识更是微乎其微,对于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人才相距甚远。

鉴于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首先应客观看待,冷静分析,找出原因,然后制定出适合本校本系特征的改革策略和措施并付诸实施,从而保证声乐教学乃至整个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下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艺术系要统一全系师生思想,同时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明确培养民俗文化艺术人才的目标,找准定位。教师应转变观念,真正扑下身子去了解学习民族民间、民俗原生态歌曲等,从中汲取营养并运用到自己的声乐教学中去。此外,还应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促使他们认清民俗文化的巨大价值以及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和走专业特色化道路成才的良好机遇。

2.改进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大量增加民俗文化艺术内容

明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后,要对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革新,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内容的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多采用从民间采风回来得到的“鲜活教材”,从而不断加大学生对民族民间、民俗艺术知识和信息的占有量,真正为进行民俗文化艺术研究做好准备。

3.改革声乐课上课方式,完善师资结构

改变声乐课传统的“一对一”上课方式,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的上课方式。个别课主要训练学生如何发声,借鉴科学的发声方法,美化学生的歌唱音色;小组课主要训练他们的协调配合能力和互相间的艺术默契感,体会民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集体课主要讲授一些民俗民间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及让学生体会民间艺术在集体活动中的呈现方式。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措施,完善师资结构,聘请校外优秀民间民歌手担任原生民歌演唱的教学工作,同时派出本系声乐教师走出校门,深入民间进行“接地气”般地采风学习,尽快扭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方面师资薄弱的局面。

4.加强教学实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民俗文化艺术表演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强教学实践,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要增加学生采风次数和时间,除了系里组织的采风必须参加外,还要求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田野采风,深入学习民间文化知识。二要训练学生对采风回来的材料进行加工整合,改变被动的学习方法,多采用研究型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最终成为有一定民俗文化研究能力的人才。

三、结语

声乐课是音乐表演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的专业建设,针对百色学院这几年的声乐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切实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课方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对整个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专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酒文化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川酒文化; 文化创意;开发设计

引言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酒文化,在古人眼里,酒是圣物,中国的饮酒艺术更是庄严的、神圣的,有着一整套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也逐渐成为人们思想文化的反映。但是,在当代数字生活空间下,原有的广告、公关等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企业要同消费者进行沟通,应该采用创意传播的模式,利用沟通元触发生活者参与传播,在不断地分享和协同创意中,创造传播的效果。所以,研究川酒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我国当前酒文化创意的现状分析

(一) 模仿抄袭严重,推陈出新较少

文化与酒的结合自古有之,不过近些年来才被重提,这种重提顺应了中国强盛的事实,迎合了人民追求高素质,文化高的诉求。但是,当前各类酒品之间的文化竞争和创意竞争相互之间抄袭严重,在固有文化基础上的变化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匮乏和外部环境较差。

(二)品牌竞争激烈,核心文化不足

中国酒类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各个品牌在文化包装上、内涵塑造上、宣传推广上、客户维护上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开始下足功夫,但是,和国外的知名品牌相比,我国酒品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影响力还相距较大,中国传统文化外罩下的文化价值含量不高。

(三)整体投入巨大,市场收益不多

为了做好酒类产品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我国酒类生产企业和营销者们无论是在时间成本方面还是在金钱成本方面,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动则上亿的广告宣传费,越来越丰富细致的设计方案,确实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效,但是,随着外来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竞争的升级,整体利润率开始走低,尤其是十会议以后,市场收益逐年下降。

(四)创意设计渐好,落地方案尚差

酒业市场的配套宣传逐步到位,专业化的分工带来的技术提升开始明显,很多落地性较强的方案得到了诸多认可,中国酒业整体素质开始不断提升,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好转,创意开发设计着实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我们也同时意识到与知名国外品牌之间的差距,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方案还需要在经济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上多下功夫。

二、对四川独有的酒文化概述

(一)四川知名的酒业品牌综述

五粮液以“喷香浓郁、清冽甘爽、醇香余香、回味悠长”四大特点享誉国外,在全国名酒评比中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名酒,并三次荣获国家金质奖。

郎酒产于四川古蔺县二郎滩镇。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就在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甘甜,人称 “郎泉”。酒因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它以酒液“清澈透明,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入口舒适,甜香满口,回味悠长”等特点誉满中华。

沱牌曲酒产于县南柳树镇,长久以来形成了“窖香浓郁,绵软醇厚,清冽甘爽,尾净余长,尤以甜净著称”的独特风格。

(二)四川酒文化简析

在四川,人们不论是春种秋收、修房盖屋或是婚嫁丧葬、做寿请客都离不开喝酒。除夕之夜一家人要喝“团年酒”;正月间亲友会聚要喝“春酒”;到栽秧时节,人们喝“栽秧酒”;到夏收、夏种时则喝“开镰酒”、“收镰酒”;到了秋收时节要喝“丰收酒”。中国人把婚礼的筵席称“喜酒”,生了孩子办满月称“满月酒”,重阳节要喝重阳酒,端午节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庆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四川人饮酒多讲究慢品、慢饮、细饮,尤其是相聚共饮或个人独酌时,更是徐徐举杯、慢饮细品,边吃边摆龙门阵。

(二) 四川酒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以舍得酒业为例)

以舍得酒业为例来分析,首先,舍得酒包装定位上定位于中高档,以文化酒的形象争取打开市场。包装主打文化牌,销售方向以过节送礼为主,巧妙地与茅台与五粮液的销售方向避开,尽量在价格上比此二者有优势,在文化上与包装上尽量不输给对手;其次,酒瓶造型比较古代文化感。瓶身颜色也比较有古典文化气息。采用毛笔字来书写品牌很显文化酒的韵味,毛笔字贴的线框也表现出文化酒的主题,最后,舍得酒业围绕着“精神感受”这一主题来做,而不停留在品质,产品本身。让消费者一传十,十传百的改变了消费者购买高档酒的消费观(不该只认品牌,而是认文化)从而培养起了消费人群对舍得酒业的忠诚度。

三、对川酒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 做好创意传播的主题规划是前提

做好创意传播的主题规划是做好川酒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前提,随着信息时代的传播介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类酒品厂家、营销渠道、营销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说,2012年度的我国某酒业集团的主题活动如下:用生态唤醒未来为核心的主线活动,配合网络互动+常规媒体+公关活动的宣传,同时,用艺术梦归盛唐来将酒品文化具象化,配合发售10000瓶唐朝艺术酒珍藏版,另外,综合运用话题营销、圈子营销、情感营销等多种传播手段,注重互动性、渗透性、延续性,最终结合终端渠道开展配套地面活动,直接拉动传播效应。

(二) 做好创意传播的传播策略是关键

经验证明:做好创意传播的传播策略是川酒文化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每季度组织一次志愿者到全球生态保护区参与科学观察和生态培训。在CCTV广告强化宣传活动,通过网络海选和消费者抽奖确定参加人选,在人选中每次有优酷土豆、新浪等网络平台的代表参与。从前期的宣传到确定人选,从出发到目的地再到回国,持续地在数字生活空间形成宣传氛围。全年可以组织1―2次,年底举办一次大型活动作为总结;第二,利用艺术授权,推出年度限量版投资收藏型酒,创造川酒的文化艺术特质,提升品牌的品格,并形成舆论热点话题。可以举办多类活动。2013年以艺术为主题,推出1万瓶收藏酒,也可举办相关活动推广,并在互联网上不断进行传播,最终建立起川酒同中国艺术的关联;第三,为了全方位提升川酒文化产品传播力度,结合年度大的活动和事件以及销售的需求,不断地随时进行相关传播。同有特效渠道的商务网站合作,推出1小时送货的促销活动。

(三)做好创意传播的管理体系是核心

在川酒创意产品设计和传播过程中,高效、便捷、有序的管理体系是核心所在。结合当前主流的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各要求:通过活动官网微博的搭建,做好微博日常内容传播,传播中做好全程EPR配合(新闻、软文),慈善酒会 、产品会与拍卖会、艺术展等要做到专人专项负责,积极调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政府资源、行业资源、地域资源优势等,并做好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四)做好创意传播的辅助活动是亮点

结合四川川酒文化的特色来看,做好创意传播的辅助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话题讨论、互动有奖 等方式,在活动中,设立多次的有奖话题讨论活动。 比如:诉说我与川酒的故事,得互动奖励,通过有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到活动中,通过话题的讨论,引流到主活动“川酒文化传播”上来,另外,每个阶段都应设立一些有关“川酒生态话题”的讨论活动,这和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环保话题有很高的切合度。(作者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牛永革.汾酒广告创意评析[J].品牌.2001年08期.

[2]吕允超.王者之香,叹为观止――兰陵14个最有价值的酒文化概要[J].中国酒.2008年09期.

相关期刊更多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酿酒科技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贵州科学院

酿酒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