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探讨

引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0%在农村。因此,了解当前农村气象服务状况,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1. 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气象服务产品单一,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如名特优农作物经济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气象保障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等在农村均还得不到;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农民很需要,但不能及时得到;农民要求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种气象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并尽可能的定点、定时、定量。

1.2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输渠道还没建立。目前农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互联网等。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主动从这些媒体获取气象信息仍然是少数,气象知识在农村普及率极其低。更是农民舍不得花钱拨打气象声讯电话和定制手机气象短信。农民喜爱的原始的有线广播大喇叭在农村已消失,受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制约因特网在农村普及,除电视外其他音频视频媒体在农村也没有。目前许多地方在乡镇配了兼职气象协理员,在村里配了兼职气象信息员,这些人只是兼职的,待遇和地位问题未得到合理的解决,更主要是对这些人员的气象应用培训管理也没到位,而且毕竟人少还撑不起气象信息传播的重担。特别是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还是到各级政府层层传递到农村,灌输到农村,但很难迅速到底到边。更遭的是雷电、冰雹、局地突发性暴雨的发生发展往往只有几分钟几小时,这些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就不可在几分钟内传递给每位村民了。

1.3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一方面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还有经济条件好的能人,不断迁居到城市去了。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还有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平时到农村调查研究少,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不了解得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

1.4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装置几乎空白。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受迷信思想深远影响,农民常把雷电解释为“天公发怒”,把受雷击理解成是天意,没有基本的防雷知识,在雷雨来临时,往往跑到没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躲雨,而遭雷击伤亡。在农村农民建房为了节省投入,也没意识装设防雷装置了。农村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财力有限,建设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部门还深入不到农村的防雷管理,规范的防雷技术服务还未延伸到农村。

2.针对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2.1气象部门要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类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增加服务产品的数量。气象部门要改变传统预报产品,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预报产品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涉及到气象部门现行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气象业务服务机构职责分工、内部人员结构等很多方面,需要对整个气象运行系统进行改革和调整。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努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2.2 建立与完善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加快农村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以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及局地小气候的监测预警。增加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雷电等观测项目,提高遥感遥测技术在农村气象监测的应用水平,为农村气象服务提供必要的监测技术手段。制定针对特色农业进行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建设或完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雷电监测预警的科学研究。

利用多种气象科技手段,建立乡镇短时、短期和中期气象预报业务系统,以乡镇预报业务带动和完善农村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发展包含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内容的农村预报预测系统。通过完善与发展农村气象气象服务系统,制作更多的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构建现代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2.3 采取多种手段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地方广播电视部门要建立重要天气信息绿色通道。像以往抗台气象信息一样,及时插播农村种养业的关键期预报、突发性的强对流大风、暴雨、雷电等预报。同时气象部门积极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发流程,实现重要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农村,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

在农村建设气象预警专用系统,可采用手机短信、气象警报接收机和无线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相结合的方式,布设24小时待机的受控高音喇叭音频播出设备,确保信息的及时和接收。

利用手机短信和固定电话来传播气象信息是最便捷、服务面是最广的。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手机短信订制用户和固定电话包月用户,同时相关信息产业部门也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让更多农民能用得起这些信息。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发展对策

前言

中国处于亚欧板块,总面积为陆疆960+海疆299.7万平方公里,2014年2月24日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4亿亩。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全面优化农业设施,促进农业经济的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农业与时俱进的发展起来,向着设施农业转变,该如何发展设施农业却变成了基层气象台站的问题。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是整个气象台工作的开端与重点,是气象台发展的根本,我国从气象的旧时代向气象现今设施跨越度的转换、不断的开拓气象台站气象服务领域,最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突破口。如果要增大全国的防灾减灾的能力,科学设施就是最重要的开端,预测是最重要的基础。我国必须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己任,面对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来说,需通过科学的设施推进基层气象台气象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都十分的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基层气象台气象现今的状况进行分析和反思,结合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设施技术,对气象台所存在的问题的到了证实。得到的结论也显示出了需要对基层气象台气象服务加强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应该积极的准备预报工具,改变消极的积极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做好服务,同时可看出此项服务工作应该以特色服务为重点对象,下面就对目前我国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指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现状

1.1 公众气象服务内容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是面向大众群里,公众的气象服务,是指气象服务系统社会各界各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包括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沿海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天气热点、天气周报、双休日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这些服务项目一般都是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热线电话等方法向社会传播预报。

1.2 气象服务方式与途径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主要是通过向政府机关提供决策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通用性公益服务;向国民经济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专项服务;专业有偿服务和气象科技服务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话答询等公共转播媒介以及公报、气象警报器气象信息,近年来还发展了BB机寻呼台、语音信箱、计算机远程终端等信息途径。基本实现了有点、有面的决策信息、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

1.3 初步利用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设施用在农业气象服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需要越来越多,在饮食方面希望能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蔬菜,这时就出现了大棚技术,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进行栽培,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天气预报的落雨情况对大棚进行调整,对于天灾做出最好的防御工作防范于未然。

2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现如今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大都是只重视专业有偿服务,而忽略了大众的利益,公益服务严重的缺乏。在当今的社会国家要发展的事业过多能够调配的资金有限,导致一般的资金全部用于有利的有偿服务中了而对于公益服务能省则省。(2)相对于其他的事业单位,我国对此的重视度还是太差,导致都不太注重气象服务的业务,测量的结果也就经常出现偏差,表面上有点小误差,其实内在质量省之又省。(3)部分贫困的地方基本没有关于气象服务知识学习的学校,导致基本都是从县级以上调派人手,出现本地区人员的整个素质就会越来越差,而调配的人员也是少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新一代的补上,就会力不从心。(4)气象台的服务对于重视度上也出现了偏差,对于暴雨类是大肆的报道,可是对于大风,冰雹,冰冻以及干旱等情况就重视缺缺,导致防灾减灾就会无法及时准备而造成损失。

3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对于气象专业投资不均上,应该算好比例不能过于倾向哪一方,对于有偿服务确实是主流但是公益服务也不能丢下,应该与时俱进一起发展互助互补。(2)加大对气象服务事业的重视,尤其是农业方面的气象事业,不仅仅是影响了农民们的收成问题,同时也是国家经济GDP总值的重要来源之一,加以强化,积极鼓励人才去学习以优良的待遇促进积极性,带动发展。(3)建议落后村落还是自己建立学习点,坚持自己制定天气预报的原则,慢慢的进一步加强基层的工作。(4)引入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的最新技术,并且做出技术总结交流研究工作。同时现在的“三七”高炮大都已老化,增雨雹弹是值得改进,特别是长、短最好可以人工调控。同时不能只顾及安全工作,应该重视技术和效果检验研究。

4 结语

为了我国经济事业的更好发展,发展基层气象台站气候服务,从现状找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来发展气象服务事业,让国家更快的进入国际轨道。

参考文献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南;气象服务;现状;对策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气象服务从内容和方式上被要求应与时俱进,随时随地查看天气预报早已实现,气象服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气象信息近乎全覆盖的今天,如何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价值,以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服务,成为各地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

一、海南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现状

海南省气象服务内容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3大类。(一)决策气象服务1.纸质气象决策服务材料。给海南省四套班子等43个领导(部门)打印发送重要信息快报(不定时),重要信息专报(一周天气报告(每周一)、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天气气候情况分析、重大活动专项预报、节假日专题天气预报等)。2.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海南省气象台制作灾害预警决策短信后,通过预警决策短信平台给省领导和全省各厅级相关责任人发送。此外海口市气象台各种预警信号时,通过预警决策短信平台给各省厅级相关责任人发送。3.海南省三防指令短信。全省“三防办”的4966名相关责任人,可接收到10628121发送的防汛指令短信。(二)公众气象服务1.手机气象短信服务: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手机全网发送:海南移动、联通、电信的所有手机用户(或部分用户)均可收到其通讯运营商发出(海南省气象局提供)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省执业导游、旅游车司机及旅游相关责任人,全省各级四套班子、各厅级、各行政部门、乡镇的有关部门、全省行政自然村、中小学校、中小水库的防灾减灾责任人,大中小学校相关领导、中小水库相关责任人以及三大运营商气象信息定制用户,可接收到10628121发出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语音气象服务:通过拨打12121公众气象服务热线、电信9699121气象管家服务和固定电话语音外呼的方式,知悉气象预报预警信息。3.电视气象服务:内容包括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有线数字电视全网;中国气象频道(海南本地化节目):海南数字电视14和77频道,可收看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综合频道,海口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通过海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在海南省公共卫生联播视频网约每10分钟滚动播放一次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重大灾害天气和海南电视台合作,利用影视专用信息传输线路进行现场直播;有线数字电视图文点播。打开有线数字电视主页,点播信息服务,可以收看到气象信息服务。4.卫星气象服务:每天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向海南6000多艘渔船提供天气预报预警服务。5.报纸天气预报资讯:中国气象报、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特区报、南国都市报、国际旅游岛商报等。6.网站气象服务(如表1):7.广播电台气象服务:海南新闻广播、海口新闻广播、国际旅游岛之声、海南交通广播等,可收听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8.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通过海南省旅游委交通旅游电子显示屏和重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海口地区出租车电子显示屏,可看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9.新媒体气象服务:通过新兴媒体平台“海南气象服务”新浪、腾讯、人民网官方微博,“海南气象服务”微信公众服务号和订阅号和更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生活提示、节气养生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信息。(三)专业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涉及电力、铁路、海峡、水库、农业、旅游及航空高速公路等行业,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包括:网站、邮箱、传真、短信和电话。

二、服务亮点

一是气象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多样。构建了集广播、电视、IPTV、视频网、网站、短信、微博、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双号)、手机智能终端、声讯、电子显示屏、报纸、电话和旅游咨询站触摸屏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气象信息手段方式多样。为决策、公众和专项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是现场直播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与电视台合作(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在灾害天气过程发生时,开展现场直播气象服务,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通过电视屏幕传递给公众。三是构建了多条“绿色通道”,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快速发展。加强与三大通讯运营商沟通,与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视窗、南海网、海南在线、新华网海南频道5家网站和海南新闻广播、海南交通广播、国际旅游岛之声3家广播电台签订《海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媒体合作协议》,建立预警信息“绿色通道”,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努力做到预警及时、应对高效,及时高效地将重大气象信息向社会,尽可能低地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满足广大社会公众对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需求,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保驾护航。四是全网发送保障气象信息全面覆盖。灾害天气过程发生时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手机在网用户的全网发送。五是基于新媒体气象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气象服务方式。海南省气象局利用新浪、腾讯和人民微博,积极打造公共气象服务的新途径。比如,基于新媒体平台制作微直播栏目,开通微博话题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与粉丝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官博影响力不断提升,粉丝数量上升明显。六是个性定制专业气象服务受肯定。如在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台风“海鸥”影响海南期间,海南省气象局根据最新资料和预报,提前给海上航运用户预告了琼州海峡封航的时段和解除封航的时刻,提醒用户提前做好装船准备,为海峡运输部门的开航安排客运、火车轮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服务质量得到了粤海火车轮渡公司、双泰船务运输公司和琼州海峡船务营运公司的肯定和好评,并发来表扬信。同时,利用海南旅游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将整合旅游气象服务资源,将气象信息、景点特色、交通信息等进行充分融合,为旅客出行和旅游计划制定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公众规避旅游灾害风险、安全健康出游、提高旅游出行满意度,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气象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加大,老旧的或现有的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与公众需求不相映衬。中国气象局正大力推进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海南省各级气象部门应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通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加以解决。二是信息缺乏统一平台。海南省气象局尚未建立各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的统一气象信息平台,当发生重大天气过程,要分别登陆三大微博官博和微信公众号中气象信息,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了工作效率,且人力成本消耗巨大。三是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四、改进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对策及建议

一是构建更为完善的气象服务产品库。改进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的目的是能提高气象服务效益,完善气象服务产品库,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内涵,根据用户需求制作气象服务产品,成为提高气象服务效益的首要前提。要改进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首先需要了解需求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产品库。二是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海南省是旅游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同时水产养殖等产业规模庞大,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带动了海南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产业中有很多是气象高影响行业。根据不同行业制作出更为精细化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将成为吸引气象高影响行业、开拓气象服务市场的有利条件。三是适应网络、媒体等新技术发展,改进气象服务方式。提升传统媒体气象服务内涵,基于智能手机开发主动推送气象服务的平台,将新媒体气象服务作为未来气象服务发展方向之一,继续发展基于微博、微信的公众气象服务,同时不断关注并跟进新兴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以求更广泛更及时地传播气象信息。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可以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同时为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海南省气象部门拟构建“一键式”预警信息平台。目前微博微信采编人员通过分别登录新浪、腾讯、人民网微博,和“海南气象服务”订阅和服务微信公众号天气预报预警类消息。根据现有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需求,定制开发个性化系统终端,减少中间环节,提升预警息时效。建立全省气象服务官方微博群和官方微信群。同时拓展新媒体气象服务平台。随着技术发展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要紧随科技步伐,拓展新的受用户追捧的新型气象服务平台。提升新技术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能力。加强与气象高影响行业的合作,开展更多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加大气象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在气象服务内容方面依据不同用户需要往更为精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沁园,张晓明:巢湖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10):158-159.

[2]唐鹤云,毛琪: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4):32-33.

[3]古丽米娜•阿布都: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宣传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9):265-267.

[4]杨武,陈玥煜: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新媒体服务的思考[J].广东气象,2015(3):66-67.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第4篇

影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气象科学与电视艺术的结合,是反映气象科学社会应用价值的重要渠道。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成为气象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影视节目制作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难题。最近这些年,地市级的气象部门对气象事业加大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购买了新的制作影视节目的设备,建立全新的气象工作室,大大的提高了气象节目的质量。尽管如此,现阶段的气象影视制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气象影视媒体的服务效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1.气象影视节目结构

气象影视节目由天气资讯、天气实况、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四大版块内容。受节目时间限制,需要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保留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其次再考虑天气资讯和实况。天气资讯包括气象相关信息,如重大灾害应急响应、预警信号等,结合气象实况内容的引入,被视为气象部门的服务宣传内容;天气实况可以从当天和以前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从气象要素的分析、加强或减弱的情况反映了天气变化的特征。天气气象服务结合了天气趋势、社会热点等,在生产和生活中向公众提供更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把容易被公众忽略的技巧融入细节中。

2.现状和存在问题

地市级气象影视节目还没有达到所有的节目都能够有主持人主持的地步,大多数县级天气预报计节目分为两种模式:由县级气象部门独立进行制作和由地市级气象部门代为制作。气象影视节目的播出,大多数节时间目在晚上。节目制作数量大,受很多因素影响,气象影视制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

2.1地市级气象影视制作存在的问题

地市级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种类和数量是非常多的,因为地市级气象节目每天要播出四五个节目,有时候还需要替县气象局制作影视节目,这些工作内容是非常的多的,对制作设备、使用场地和工作人员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现阶段的人力、设备和技术,无法满足需求,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匮乏,导致节目雷同程度高,影响影视节目的效果。

2.2县级节目由地市代制作存在的问题

地市级代县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地市级气象影视的资源,制作出效果更好、水平更高的节目,减轻了县气象局的工作量,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和档次。缺点是:①影视节目制作不详细。电视气象节目大多数时间是在晚间播放的,播放节目的时间比较短、档次较多,这样给制作影视节的时间就比较少,给影视节目制作单位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完成节目制作任务,就没有办法精细的制作每一个节目,造成节目质量下降。②县级节目雷同率高。为了节省制作时间,提高制作效率,就会出现气象局制录制一套节,然后在这一套节目上进行修改,导致各个县的气象影视节目雷同率过高,由于各个县的地理位置不同,对气象方面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县需要农业气象方面的讯息,而有的则需要旅游沿海等气象信息,这就导致无法满足每个地区的需求,降低了服务质量。③县级气象部门缺少专门的主持人。每个主持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县级气象节目使用市级气象部门的主持人进行节目主持,这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没有办法突出不同地区的特色。

2.3县级独立制作节目存在的问题

①制作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因为县里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不能够在很快地更新或者升级,这就导致很多种技术指标达不到电视台对播音的要求,使节目质量的提升十分缓慢。②技术力量不高。县里的制作人员大多数都是进行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制作技术本身存在很多的不足,使节目的可视性以及观看效果不好。③信息缺乏科学性。县里的节目所提供给群众的预报时效不长,基本上不超过48个小时,而乡镇的预报就更短,一般只有24个小时,很难达到群众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程度,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发生时,气象服务没有能将其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

3.地市级气象影视制作的对策及建议

3.1地市级气象影视节目制作

①如果地级市没有专业的主持人,那么要加强对气象影视的建设和投入,争取制作出有主持人的节目。②气象节目主持人对节目的影响非常大,主持人要具有个人的风格特点,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所以,要找到自身的独特点,展示自己独一的人格魅力。③创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节目评价制度。要重视对气象影视业务的培训工作,积极使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经常与同行工作者交流进步,增强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水平,定期地修改创新,要经常开展节目评价会议,挑选一些节目进行观看,要组成一个专业的评价小组,讨论研究节目的画面以及播放内容等等,多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方案。④开发新节目。要借助新媒体工具,联合新媒体创新节目种类,比如创建地方方言气象节目,加大快对气象节目的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实现气象连线直播。要抓住气象频道发展的机会,发展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以及气象专题片的开发与制作。

3.2地市代县制作节目

①为便于节目的精细化,建议给制作人员进行计划和后期编辑的时间,建议建设第二演播厅,用来对各个县级节目制作。②聘请县级节目的专用主持人,主持人的费用由县级提供。由县级提供突出当地特色的稿件,与市级建立沟通系统,以便在节目中体现当地重要活动。同时,为了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具有类似特征的县局可以视频共享,不仅可以体现出区域特征,还可以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差异性。

3.3县级独立制作

①由地级主持人配音。县级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电脑语音配音的方式,这种配音方式存在配音连接不畅和不协调的缺点,再遇到特殊天气,比如大暴雨、台风等,不能及时准确的播报出来,影响群众信息的接收,使用地级主持人进行播报的话,能够有效的解决配音质量差的问题。②在平时可以使用电脑上的卡通主持人进行播报,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更好的吸引群众收听。③要增加县级节目的预报时间,将县级的预报时间调整至预报72h,镇上的预报调整至48h,使气象预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民。④县级气象影视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性差,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县级部门的技术水平不能对程序进行修改和更新,可以利用市级技术进行更新,提高播出节目的质量。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第5篇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林毅夫(2008)提出技术变迁是农业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与农业科技创新需求较大的矛盾,无法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现状。为全面推进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努力突破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农药残留浓度高、优势特色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农业生产低碳化转型不力等现实问题。同时,切实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不仅包含硬技术创新和软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多次应用。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创新资金和创新团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不断趋向完善,企业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带有开放系统的许多明显特征,农业科技投入的内涵和外延差异性较大,导致统计口径具有较大区别。本文采用福建省科技年鉴(2011)统计的统计数据,2010年福建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计为1708982万元,按行业来分,其中农林牧渔业为5357万元,占总数的比例仅为0.3%;在农林牧渔业中基础研究支出为45万元,应用研究支出为807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4505万元。数据表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仅总量较低,且存在资金投入结构的问题,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例失调等问题。由此,福建省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仍需加强和完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也尚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民(民:指农民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农业技术供需问题凸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需存在较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和结构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其中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够显着增产、增收的突破性成果少,一般性成果占主要部分。而品种类成果比技术类成果多、生产类成果比加工类成果多、粮食作物类成果比经济作物类成果多、农作物成果比畜牧业成果多以及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等则是结构问题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提供的质量和结构也存在问题。由此导致农民(企业)无法获得生产中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示范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中试示范环节的不足。在当前的科研推广体系中,科研与推广由两个系统来完成,而成果的中试熟化却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承担。尽管农业科研部门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当部分成果由于缺乏中试熟化的条件,在生产应用中效果不显着,加之农作物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且处于不同类型生态区,新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配套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仅能发挥其产量潜力的60%~70%。

    三、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

    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机制。1、加强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基于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合理统筹和配置区域、产业间的技术难题和创新资源,以确保农业科研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目的,建立合理、规范的农业科研项目审批和立项制度,使科研与生产能够顺利对接,从而形成科学、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是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农业领域基础性研究以及相关共性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为保障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实施,弥补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资金不足等现象,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以委托企业承担科研任务等形式和方式来拓宽投入渠道。3、充分发挥各级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农业科技管理统一规划、地方和部门共同实施的原则,完善由科技、教育、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切实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二)完善条件,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复杂、连续动态过程,且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创新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主体诸如政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中介组织、农户以及涉农企业等众多创新主体各自承担着特有的创新功能,并相互产生合力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和成效。1、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以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议以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省级科研机构为依托,构建具备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导向”为平台的工作导向及原则,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2、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手。实践中,福建省可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农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精干的、在科学前沿勇攀高峰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普通中专、农民中专、中央农广校和高等农职校资源以及县、乡科技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推广服务型人才和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技术人才;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培养和打造一批精研发、懂市场、懂生产的企业科研人才。

    (三)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王安国等(2003)认为,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吴文元等(2006)认为,应该对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进行创新,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农业科研进行投资。在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的前提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明确以政府引导全社会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方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农企农户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以保障可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福建省各级科技、农业等涉农部门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福建省现有的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倾斜,加强衔接,形成合力。2、探索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机制。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更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中试熟化的投入,建议对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经费,提取5%~8%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使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都得到有效支持。3、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扶持。协调好各类性质的银行机构的职能,改革完善农村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信用合作金融的业务种类,合理分工。同时,通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贷款幅度。4、建立及完善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机制。企业是农村科技创新主体与成果应用重要载体,政府可以适当的增加由企业承担科研项目的形式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如委托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同时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的同时对涉农企业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额度。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政府引导农业企业对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科研成果更符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全省范围加快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研究中心或内部科研机构,增加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