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范文第1篇

摘要:就某化工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底泥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技术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底泥疏浚;原位化学处理;生态修复

一、工程概况

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审批,擅自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购进的矿石原料砷含量较高,其中硫铁矿中砷含量高达5760mg/kg,导致生产废水总砷含量严重超标,并直接外排入河道,造成河水严重污染。

二、砷污染底泥控制技术

重金属污染底泥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底泥疏浚、原位化学处理和原位安全固化、调水冲刷等。

(一)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解决河流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底泥中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目前,江河湖库的底泥疏浚主要包括机械疏浚、水力疏浚和爆破等3种形式,共有挖、推、吸、拖、冲和爆等六种施工方式。

(二)原位安全固化

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会以离子态或某种结合态进入水体,如果能将重金属结合在底泥中,抑制重金属的释放,则可降低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调高pH值是将重金属结合在底泥中的主要化学方法。在较高的pH环境下,重金属会形成硅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等难溶性沉淀物。加入碱性物质将底泥的pH控制在7~8左右,可以抑制重金属以溶解态进入水体。常见的碱性物质有石灰、硅酸钙炉渣、钢渣等,施用量的多少,视底泥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及pH的高低而定,但施用量不应太多,以免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三)调水技术

调水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调水通过增大污染河道的水量,加速了河水流动,促进污水的稀释,河水在河道中的停留时间缩短,因而不宜在河道中滞留导致黑臭。同时,调水时河道水动力条件的改善使水体复氧量增加,有利于河道自净能力的提高。对于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具有充足的清洁水源、水利设施较完善的河网地区,利用调水改善河道水质是一种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治理方法。

三、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污染河道水质改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生物消浪改善生境技术、浮游动物改善透明度技术、水位调控生态重建技术、湖滨带水生植被恢复技术、仿生与水生植物镶嵌技术、入湖河口底泥疏浚技术、人工介质岸边生态净化技术等。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范文第2篇

1来宾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

来宾市位于广西中部,地理位置介于N23°16'—26°29'、E108°24'—110°28'之间,辖6个县(市、区),总人口229.12万人;土地总面积1.34万km2,有可耕地35.84万hm2、宜林地54.15hm2、宜牧地20.21hm2、水域3.1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3.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320~1734h,年平均降水量1225~1942mm;主要产业为农业,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3016元。来宾市是广西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据20世纪末遥感调查结果,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积2228.3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63%,包括轻度侵蚀1352.66km2、中度侵蚀718.53km2、强烈侵蚀142.51km2、极强烈侵蚀14.62km2。区域大部分为山地或丘陵,平地少;土壤多为砂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长期风化、溶蚀形成,土质疏松;降水充沛,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2000年以来,来宾市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十五”、“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1975.83hm2,包括坡改梯36.01hm2、营造水保林12119.24hm2、栽植经果林1638.65hm2、种草0.67hm2、实施封育治理18181.26hm2,另外还修建了挡土墙、农田防护堤、拦沙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其中以封育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面积占治理措施总面积的56.86%。来宾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是以生态自我修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以小促大,充分依靠和发挥大自然的力量,在生态系统脆弱但水土流失并不十分严重的地区采取封育保护措施,适当补植水土保持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大面积植被恢复、减轻了水土流失、加快了水土保持步伐,而且还有助于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1)缺少统一规划。虽然2004、2005年根据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的统一部署,来宾市水利局做了全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但只是一些粗略规划,仅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孤立地作为一项工程来搞,没有形成系统的、经批准实施的规划成果。部分县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缺乏统筹协调和通盘考虑,没有拿出解决农民长远生计和将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出的方案措施,执行效果很不理想。

(2)模式单一,管理落后。“十五”、“十一五”期间来宾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基本就是封禁,导致许多人把生态修复简单地等同于封禁,很少实施其他的配套措施;在管理模式上,封禁管护的做法主要是立封禁牌,一封了之,然后雇用临时工作人员看护,管理环节薄弱。

(3)封禁管理难度大。生态修复实施地的农民一时难以适应禁伐、禁采、禁牧的要求,经常出现有禁不止的情况。

(4)配套资金不足,支持措施不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县级配套资金基本不到位,政府支持措施不力,农民发展畜牧业所需的牲畜品种、饲料、资金以及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导致一些生态修复措施难以维持下去。

(5)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当前广西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人才基本都集中在科研院所、高校或省级以上单位,地市级以下特别是基层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不够成熟,如广西生态修复机理及技术、人为干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分区修复模式、生态修复效益分析等课题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此外,完善的生态修复监测体系还未建立,监测工作不规范,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服务体系也没有建立,无法为业务部门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因此修复工作基本处于摸索阶段。

3几点建议

(1)编制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会同同级发改、财政、林业、农业、国土、畜牧等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按照水土流失类型、分布、成因以及不同区域的自然状况、经济社会条件和生态修复规律,编制系统的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明确生态修复的分区、目标、任务与措施。规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或授权部门批准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严格落实并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

(2)完善配套政策。制定有利于鼓励、调动广大群众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性的配套政策,如出台小额贷款、税费减免以及苗木、种子、牲畜、饲料供给等优惠政策。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过去人们的注意力普遍放在依靠人工力量治理水土流失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因此要采用典型事例、科学数据、经验总结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宣传力度,引导与教育水土流失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并处理好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的关系,把生态自我修复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建设水土保持科技队伍。注重水土保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科技服务体系,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市、县两级水利水保部门一方面要注重从大专院校招聘水土保持专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科技培训,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规模与结构合理的水土保持科技队伍。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范文第3篇

时隔近一年,记者如约去金源集团拜访了毕惠川,他饶有兴致地谈起了这一年来集团的转型过程。石油化工不分家,从炼油行业看,民营炼油企业稳定油源,抓住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的机遇,继续提升企业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难点;无法充分改进现有流程,适应油品环保等级提升的要求;依托现有炼油基础难以发展新的产业类型;非炼油企业依托大型炼油企业项目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路途艰难……而金源集团却在探索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能源与环境事业”的发展思路和服务平台的崭新运行模式,并赢得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化工行业有发展但必须寻找出路

谈到化工行业,毕惠川说起了金源集团初期的组建和发展。1993 年底,金源集团就从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领域入手,着力打造研发、生产、销售、工程和技术服务一体的专业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发现,产品技术含量精细度要求高的化学行业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直接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外的大企业,金源集团的产品因此遇到了国内市场品牌竞争力的软肋和技术成本高、出口困难的局面。国内的地方小企业由于生产成本低,排放也没有严格按照达标要求来做,成本自然也降低了很多,但金源集团没有放下道德的底线,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以自己的生产技术标准和国际接轨的生产排放控制技术为出发点,从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入手开始了转型之路。

金源集团从2009年开始关注能源、环保和安全生产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尝试研发与化学企业生产环保排放控制相关的产品、技术和装备,如今他们的先进技术已经成为国内标准。他们坚信节能环保产业才是发展的方向,才是可持续的。随着国家对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技术和标准也被多家地方政府看好。

现在的金源集团在北京光机电产业基地建有1500平方米的工程技术中心,中心以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科研主体,并配以先进仪器,研究开发有关煤环境、水环境和膜材料与分离技术相关的产品、技术和装备。金源集团在节能环保领域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和技术,已拥有近四十项发明专利,多项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能源与环境事业有关产品、技术和装备等研究开发、生产、市场推广、工程技术服务以及工程总承包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以及昊华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协议,并聘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姜标博士为金源集团首席化学科学家,聘请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徐炎华博士为金源集团首席环境科学家。

自2010年底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及南京工业大学合作以来,业已基本形成煤环境事业节煤减排、水环境事业节水减排与膜材料和分离工程等节能环保业务。现正集中力量研发与生态环境事业有关的河流湖泊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相关的产品、技术和装备,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综合解决方案。

提到企业的文化时,毕惠川说,金源集团的口号是:能源与环境事业专业服务商。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是有信心做到的。专业支撑、技术整合、资源保障、服务意识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四大元素,本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宗旨,以“废物资源化、资源功能化”为目标,金源集团为化学工业企业提供了专业的节能环保综合解决方案和相关的工程技术服务。

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2012年2月中旬,金源集团参加了由临淄区环保局组织的临淄区齐鲁化工区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公司座谈会。这次会议双方就临淄区齐鲁化工区环境专项治理有关技术、存在的问题、双方分工等进行了详细交流。

“我们有信心将这个项目圆满完成。因为我们有之前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的背景,在生产研发和排放控制过程中,始终都是按照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标准进行操作,技术人员对于化工企业的排放类别和成分都有相当了解,而且完全能做到从细微处入手进行个案化分析,对我们来说建立国内的企业生产排放控制标准不成问题”,毕惠川自信地说:“临淄区化工企业污染防治是金源集团踏上承担社会责任之路的起点。这应该是集团公司环保事业的一次跨越!”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推广

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改善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对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和分析森林生长所需的土壤肥力与养分,了解土壤构成成分,选择适合的肥料类型和优质种类,可以增加森林的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提高林业的产量[1]。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要求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对于深化农作物、土地和肥料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平衡各种因素,形成改善施肥效果的正向作用。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具有积极作用。在种植过程中,不同农民使用的施肥量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施肥不符合标准和要求,会造成营养供应不平衡,影响农作物生长。科学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有效优化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从而确保施肥的效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满足了农民对施肥技术的需求[2]。

2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资金不足,改善缓慢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需要检测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由于缺乏资金,检测技术很难得到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环境主要在农村地区,服务目标主要是农民。农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很难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资金。当前用于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必须适应时展的变化。应加快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相关产业合作,获得更多的研究经费。

2.2推广薄弱,宣传力度低下

当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国各农业县中已经具有很高的应用比率,但技术推广的用户比率却很低。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关服务,且主要依靠发传单来推广。传统的施肥模式会导致生态恶化,严重污染环境,最终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质量[3]。

2.3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传统的施肥方式不需要较高的操作技能。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田间试验、土壤测试、配方设计、校正试验和配方加工等步骤。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基层技术推广人员文化水平低,存在老龄化倾向,难以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改良。

2.4缺乏制度支撑,技术难以推广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的复杂工程。测试人员必须在土壤提取、土壤测试、配方、肥料准备和施肥等环节进行试验。应当为林农提供高质量的一站式服务,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便利。必须改进相关服务,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有效应用。必须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肥料品质,并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长效运行机制[4]。

2.5测试方法有待改进,后续问题亟待解决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测试土壤养分,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科学方案,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目前,我国土壤养分测试方法的操作程序烦琐,对单个测试区域的限制较高。这些测试方法增加了测试成本,延长了测试结果应用周期,不适合变化的土壤条件。必须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和市场需求,从技术研究入手,探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方案。简而言之,开发一种简单、有效且成本低的测试方法至关重要[5]。

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1显著提高林产品质量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大量养分,缺乏足够的营养将对作物质量和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必须及时提供养分,以免养分不足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特性进行合理施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6-7]。

3.2减少污染,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过去,农作物生产人员缺乏相关知识,过度依赖传统施肥方法,过度施用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土壤质量和林产品产量下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改进施肥方法,针对土壤各种养分的比例和缺陷进行有效补充修复,不仅可以满足养分需求,而且可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土壤和水源污染。

3.3节约资源,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通过增加化肥用量增加产量的方法,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8-9]。

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策略

4.1有效完善基础技术应用服务体系

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服务体系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已成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重要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技术骨干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培训过程中,需要组成技术团队为基层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林业技术服务质量,确保技术推广和实施[10]。

4.2全面创新技术推广和培训方法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利用媒体宣传、分发技术材料手册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同时,邀请土壤肥料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讲座,并进行专门培训,使林农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积极调查林农意愿,在充分考虑农民意见的前提下,推广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发挥该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

4.3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

农业部门要对肥料行业加强指导,增加肥料生产企业数量,鼓励相关企业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要求积极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并生产和供应专用产品,确保肥料品质。肥料生产企业可通过培训指导,采取颁发肥料推荐卡等措施,推广指定配方,增加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和林农双赢的目标。

4.4注重技术研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因此要重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开发土壤测试设备。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常规技术和肥料不能满足某些地区的需要。企业应重视土壤检验设备的研发,使用土壤检验设备测试土壤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配方肥料。另一方面,肥料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施肥技术的推广受到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作物应使用不同的肥料配方。在开发肥料配方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并适应林农的需求。

4.5增强示范效果

与口头宣传、海报宣传等方法相比,加强示范是推广和应用的最佳途径。通过示范,林农可以真正体验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效果,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农民眼中,口头宣传和海报宣传可信度不高。因此,相关企业可以采取示范方式,让部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试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农企合作,形成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民充分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感受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4.6国家大力支持

我国林业发展较早,但林业经济效益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让林农承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资金较为困难。农业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项目支持推广相关技术,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和林业产量大幅增长,从而增加林农收入。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范文第5篇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要求在单个动脉企业内部将环境保护延伸到该企业有关的方方面面。在产品和服务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根据6R原则,要求该动脉企业清洁高效生产,减少物料、能源等使用量,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再资源化,不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安全处置返回自然界。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种种要求加大了动脉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常常表现为动态发展过程,随之技术等成本叠加必然造成系统运行出现难以逾越的障碍。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已经暴露出自身的运行缺陷,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能够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科斯认为,由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作用,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中,要求单个动脉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由其静脉部门进行再资源化处理,然而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当较高成本成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体系运行的障碍时,必然影响其系统的运行效率,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例如企业偷排、暗排污染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难以测度,事中保护的制度措施可操作性差,即使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事后补救。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通过市场交易来转移或者部分转移动脉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客观上要求有新的企业或新的组织来完成其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处理或者安全处置,使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事前控制。

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

(一)“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建构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缺陷使“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呼之欲出,静脉产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系统论观点,静脉产业、环保产业等嵌入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之中,进行有效整合,为构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延伸产业价值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开辟了更加崭新的发展空间。“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流程可以概括为:现行循环经济过程之后的废弃物以市场交易或其他方式进入静脉产业,经过静脉技术力作用,再生资源返回动脉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不可再生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返回自然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最大限度利用,而且也减轻了动脉企业中清洁生产等对其废弃物处置的压力。图中左侧方框为动脉产业,可以认为包含传统的三次产业。三次产业产生的最终废弃物进入静脉产业,实现了废弃物由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单个动脉企业内部循环到“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动脉产业、静脉产业之间的社会大循环,实现了废弃物企业内部循环和企业之间循环的统一。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中,环保产业提品和技术服务或环境监测,保证了“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如果“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能够有效运行,也必将为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建构,可以把现行的所有产业概括为三个大类即动脉产业、静脉产业和环保产业。其中动脉产业可以包括传统的三次产业,静脉产业也可以与动脉产业中三次产业对应划分为相应的三次产业,环保产业可以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等。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中,动脉产业是利用自然界或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所产生的新资源进行生产的产业,静脉产业是利用生产、消费、社会等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及闲置资源等进行生产的产业。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者所利用的资源来源渠道不同、生产技术不同、工艺组织不同:在资源来源渠道方面,动脉产业利用的是新投入的资源,静脉产业使用的是已经使用过的资源;在生产技术及工艺组织方面,静脉产业比动脉产业节省了资源开采、资源加工、原料成型等环节,能够在减少新资源投入量的基础上,提高已投入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动脉产业是根据生产产品的要求,按照生产工艺,将新开采的资源加工成能够利用的产品或资源。静脉产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已经利用过的资源通过再制造生产有关产品;二是对已经利用过的资源进行再生。静脉产业资源加工、再生、再造的工艺与动脉产业不同,但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组装、生产的工艺与动脉产业的工艺相同。静脉产业节约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量,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提高了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以及工程设计、技术咨询各施工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作为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的载体,是“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重要产业载体,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所有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即更加紧密地融合到“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行业,并成为其中固有的组成部分。随着“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广泛发展,环保产业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可以分解为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开发与保护等次级目标。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国土开发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这四个次级目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看,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明证:第一,人类社会生存无法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必须进行动脉产业生产。“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摈弃了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下可能产生消极废弃物再利用进入动脉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返回自然界的机会主义倾向,它要求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和环保产业,对动脉产业生产的废弃物和人类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利用,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静脉技术力无害化处置返回自然界,有力地保障了资源节约与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二,从管理学角度看,环境保护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保护、事中控制保护和事后控制补救,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前制定保护目标,事中查验目标执行情况,事后补救治理。“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要求动脉产业生产过程中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生产环境友好产品,要求动脉过程中生产的废品和次品在静脉过程中分类收集、生产加工,可再利用废弃物再资源化、不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体现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保护与治理的动态过程,发挥了环境保护与治理事前控制的主动性,克服了环境保护与治理事后补救的被动性,以“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为载体并辅助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必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第三,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目的是为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环保产业作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保产业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环境服务、资源再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等内容,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为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提供物质基础(空气污染、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噪音与振动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治设备;药剂和材料等)。

环保产业广泛地渗透于所有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除了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提品和服务支持外,同时也可以为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有效实施,必能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并阻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做好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准备。第四,国土是空间、资源、环境、生态等的总称,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是从空间系统上把握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据此看,要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目标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正是驱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首先,“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是驱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载体。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的过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不仅有产业界面上的拓宽,形态上的更新,而且还有各产业之间融合的深化,投入比例和产出比例的有序变化以及产业内部结构的有序变动,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看,要使“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有效运行,必须依据区域资源禀赋的特点和现有技术水平,保证动脉产业体系内的传统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保证废弃物流动的三种形态有序进行。如果能够实现“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的有效运行,不仅实现了传统产业界面的拓宽,传统产业形态的更新,而且“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中各产业之间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深化。其次,“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是驱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引擎。从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可知:产业结构升级正是产业价值链链条延伸的结果。

“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正是通过其特殊发展要求——两低两高(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高循环率)来改变传统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延伸了产业价值链链条,从而驱动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次,“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是催生新兴产业诞生的先导。“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改变了传统三次产业价值链链条的构成,特别是静脉产业环节建构,使动脉产业、静脉产业和环保产业之间的产业价值链链条更加复杂。静脉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集成客观上要求动脉产业自身、静脉产业自身和环保产业达成。通过政策引导,合理分工,合理投入,超前谋划新兴产业发展全局,必将有利于高起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催生新兴产业的诞生。简而言之,“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必将成为实现国土开发与保护目标的力量源泉。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