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一)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稳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按照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深化城管专业公司改革,制定《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办法》,将全区主干道进行细致分工,对道路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沿石、每一个果皮箱、垃圾桶进行登记造册,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对环卫、绿化、市政三个专业公司打破现有管理体制,按照财随事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引入市场化竞争,公开竞标承包。综合作业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二)特色街建设和管理

以建设高标准特色城区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高立意”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全面提升我区特色街的整体规模、档次、特色和管理水平。到年,全区特色街数量达到20条以上,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特色街达到6条以上,并建立起完善的特色街管理体系。

1、建设一条纵贯台东三路步行街并连通昌乐路文化街的地下商业街。一方面,通过地下商业街的容量,改变台东三路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相比商业规模总体较小的状况;另一方面,把文化街与步行街有机地联系到一起,使步行街的人流得以适当的引导和释放。

2、在十九中、台东六路小学等处选址建设一至两座大型商厦,以增加台东三路步行街的商业规模。

3、在家俱街打造主体广场,设置以欧式或老式家具为表现形式的路灯及路牌广告。

4、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整合商贸资源,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建筑文化、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商业内涵,建设延安二路“兰桂坊”、黄台路风貌保护街、市场三路韩国风情街等特色街,使我区特色街形成规模,繁荣经济。

(三)市政道路设施

1、对超期服役道路进行整治。对全区超期服役道路进行翻建大修。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根据轻重缓急情况有计划地对全区多年未修的道路进行翻修,主要包括车行道翻修整治、人行道翻修翻新、路沿石更换、起垫检查井、架空线路入地、地下管网完善等工程内容,改善道路较差的现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2、对全区较差的人行道进行翻修翻新。将结合道路人流量情况,对全区较差的人行道特别是特色街、商圈范围内的人行道进行翻修翻新,更换结实耐用、美观大方的人行道道板或新型路面材料,更换或调整路沿石,起垫检查井,增设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等。既方便了行人通行,又美化了城市环境,为特色街、商圈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3、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将结合道路整治工程,在有条件的道路附件建设停车场;结合区重点工程项目,在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建设停车场,缓解道路停车压力,提升道路通行水平。

4、协助做好供水、供电、双气等楼院基础配套工作。将继续协调市有关部门,会同街道办,做好较差居民楼院的供水、供电、双气等基础配套工作,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

(四)园林绿化工作

1、每年完成3万平方米的新建、改建绿地建设指标。做好浮山生态公园“浮山香苑”建设,以“闻香识浮山”为理念,规划嗅觉文化公园和嗅觉经济创意园。结合信息担保基地等项目的建设,进行景观绿化带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泊河上游两岸绿化水平,丰富植物的种类,使海泊河的河道景观达到“春观花、夏有荫、秋观色、冬有景”的四季景观效果,实现“彩带映碧水,海河耀岛城”的美景。

2、开展“绿色进校园”立体绿化活动。加大对辖区内小学、初中等教育单位的绿化管理和养护力度,美化校园环境,对有条件的学校在屋顶进行立体绿化,积极开展立体绿化工作,包括山坡护绿、墙体披绿、桥体挂绿、屋顶建绿等内容。

(五)环境卫生工作

1、完善环卫设施,夯实工作基础。合理规划选址,加大建设投入。

一是要强化公厕建设维护。要根据实际,严格按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公厕,同时落实公厕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要加快垃圾中转场站建设。根据实际,切实加快装修垃圾及生活垃圾中转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处罚力度,坚决杜绝建筑垃圾乱倾倒、污染环境问题。

三是要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新建力度。严格按照省、市有关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不断强化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治理,积极创建文明规范市场,切实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面貌。

2、深化体制改革,推行市场化模式。

一是要加强专业化保洁队伍建设。按照“在深化整治中建立长效机制,在机制创新中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针对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保洁力量,落实保洁责任,完善绩效考核,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保洁员队伍,不断提升城区环境形象。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一、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推进道德建设

(一)深入开展师生道德教育

1、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巩固发展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2、以学习宣传、全会及两会精神为重点,加强学习。利用校园广播、职业教育报、校园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宣传氛围,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成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

3、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

4、贯彻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继续巩固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变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坚持回头看,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

(二)积极开展读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

1、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以“读一本好书”为主题的读书征文、读者访谈等活动,继续实施“爱心书库工程”。

2、深入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传统民俗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传统特色、地方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1、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学院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实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实行依法管理,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

2、广泛开展“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班级、文明教研室、文明个人的创建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在育人氛围的营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师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3、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为主题,积极倡导文明言行、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继续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4、搞好“6.26禁毒日”宣传活动和“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日”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拒绝诱惑,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不良嗜好”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反斗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意识。

5、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搞好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表彰工作。在“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学习道德楷模,践行公民道德”演讲活动,在学院营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6、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整合志愿者队伍,切实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机制。

7、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自治区、市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加强硬软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台阶。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良好形象

1、深入学习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和“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主题实践活动,并在教师节将活动引向深入,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我行动。

2、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节能减排。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粮”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使勤俭节约逐步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

3、引导教师向科研型、双师型教师转型。开展切合学院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训练。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4、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论文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研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行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校园安定和谐

1、加强学院管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政务、事务、财务公开,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2、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学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3、发挥校园警务室作用,推行校园安全责任险制度。努力构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确保教育稳定平安。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教育发展氛围

1、充分发挥校内外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2、加强与教育局文秘科和党办的沟通和联系,在各大媒体推广、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展现职业学院的良好形象。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到位,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队伍、有办公设施。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大学 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TQ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53-02

1990年,世界上一些大学的校长在美国塔夫特大学位于法国塔罗里的校区参加了“大学在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角色”国际研讨会,会议共同发起签署塔罗里宣言,对于大学在新时代的角色给出了宣示和说明[1]。该宣言首次将实现大学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明确地纳入大学主体之中。宣言指出:“大学的领导者必须提供领导地位并支持动员国内及国外资源,如此才能使大学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挑战”、“大学在教育、研究、政策形成与信息交换各方面,均扮演了重要的领导角色,可以促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自此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绿色大学建设就相继涌现,目前,已有超过400所大学签署了该宣言。

我国绿色大学的建设始于上个世纪90 年代,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与大学共同创建并进行命名以及大学自己进行创建两种情况[2]。目前,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建设绿色大学方面具有代表性。但是,业内的学者们对“绿色大学”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作者将就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张远增认为,绿色大学的指标可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绿色大学教育内容、绿色科研、绿色实践过程、绿色校园建设以及绿色大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等一级指标。并且列出一级指标的二级分解,比如将一级指标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分解为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远期、中期、近期规划(12分);学校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计划(12分);教职员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5分);学校具体的保障措施与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的机制、经费保障)(18分);教师、学生、教辅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家长之间能自由交流的机制(15分);欢迎学生毕业后返校更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的制度(13分);适应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色(15分)[3]。可以看出,张远增采用的是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每一个指标进行量化,当各项指标进行量化之后就可以采用数学公式进行衡量,因此引入了综合指标值S,用几何平均值的概念规定:

S=

其中,S为综合指标值;A、B、C、D、E、F为六个一级指标对应的量化值。

同一个一级指标下的不同的二级指标是相互补充的,故采用代数求和的方式将二级指标合并成一级指标。数学公式为:

A=;B=;C=

D=;E=;F=

其中,m、n、o、p、q、r为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个数。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标值S的数值越大,被评价的学校就越符合绿色大学的建设标准。

陈文荣、张秋根构建的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括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层指标体系。引入绿色大学绿色度G作为目标层,指数G表明被评价学校的绿色大学绿色程度等级。目标层下分设5个指标作为准则层,绿色教育A;绿色校园B;绿色科研C;绿色实践D;绿色办学E。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5个准则层下又分设若干个指标层:课程设置、课堂渗透、专题教育、专题活动、教育氛围、师资力量、教育效果;生态园林景观、绿化美化工程、环境卫生状况、污染控制措施;绿色技术、绿色项目、绿色产品;绿色课程实践、绿色社会实践;绿色教学、绿色管理、绿色机构、绿色制度。陈文荣、张秋根采用的是百分制权重加和法,首先运用专家调查打分法对所有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对他们所打出的分值进行加权平均,获得指标的标准分值(所有指标的总分值为100分),以确保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具体评价时,把专家得出的标准分值除以100作为指标权重,再把指标层的评价指标单独列出,由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校的每一个评价指标按100分进行打分,这样可以避免专家们的标准值影响打分人员的打分。[4] 陈文荣、张秋根提出如下计算公式:

G=

其中,G为被评学校的绿色程度值;m为准则层指标数,该体系中m=5;n为指标层指标数;为指标层具体指标权重;为指标层具体指标得分。

该评价指标体系规定,按照以上公式计算得出的绿色程度值G越大,说明被评学校的绿色程度越明显。

杨华峰从绿色大学评价目标出发,构建了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实践,各一级指标又由若干二级指标构成,各二级指标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即三级指标。例如一级指标“绿色校园”分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管理、绿色校园文化等二级指标。其中,校园环境建设分为学校园林景观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且与本校历史文化分为及建筑风格相协调;校园路面干净,教室整洁,师生宿舍、食堂符合卫生标准;校园内无对师生和周边居民产生危害的污染;校园绿化美化程度高,绿地率达到规定的要求;校园建筑式样的选择与整体布局合理。校园环境管理分为对正在使用的老设备及环保设施有计划积极更新改进,以保证设施的平稳运行;锅炉房、食堂和三产项目等产生的水、气、声、渣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实验室危险废弃物、辐射等污染物管理符合国家规定;校园内逐步实行清污染分流,对污水合理处理,逐步实现循环利用;学校运转所产生的废弃物品要合理回收与处理。绿色校园文化分为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学术自由,学术环境宽松;学校图书馆拥有循环经济、环境类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书籍、报刊等;宣传栏、广播站、网站等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进行宣传教育,学校内有环保设施[5]。

罗泽娇、庞岚等人认为绿色大学建设和评价的体系可以从5个方面体现,即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科研与产业、绿色校园、绿色消费,构建了一个绿色大学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一级层次

二级层次

绿色管理

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知识结构的上层管理领导;制定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远期、中期、近期规划和具体实施目标;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的机制和经费保障;有利于学校教职工更新知识的机制;建立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成立有环境教育、环境管理领导小组或常委并参与学校的决策;校园环境管理体制健全。

绿色教育

全校教职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合理的从事环境教育的专业师资;具有针对各种教学对象的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与实践方案;面向教师、管理人员、普通工作人员的环境教育培训;定期举行环境教育讲座与专家论坛;校园广播、校报、网络、电视、宣传栏定期开展环境知识宣传、引导;指导并鼓励开展绿色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资料和条件;绿色科研与产业

学术自由;学术环境宽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发挥综合学科优势,研究与开发一批符合清洁生产管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减少能耗与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开发降低教学过程成本、提高教学效率的绿色教学技术和绿色教学模式的试验;加强环境软科学研究;开发大学教育绿色管理手段、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制度改革;项目立项、研究、鉴定过程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意识;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绿色科研学术声誉;加快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建设规模化、集成化的高科技环保企业;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提供技术和精神文明支持。

绿色校园

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校园建设式样和整体布局合理优化校园;制定、修订绿色校园规划;绿化、美化校园,增加植被覆盖率与物种多样性,设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主题雕塑,营造氛围;扩大校园水域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室内布置宜人、经济;校园生产、生活污水处理与回收;校园集体废弃物过滤、回收与处理;烟气治理、噪音控制;布设校园生态环境监测网。

绿色消费

节水、节能、提倡绿色消费;教学、管理、生活过程中使用绿色产品。

刘婧婷等人根据天津市和南开大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具有南开大学特色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环境绿化、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6个方面。环境质量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噪音;环境绿化即绿化的覆盖率;基础设施即道路畅通便捷性;环境教育分为公选课覆盖率、课堂渗透、专题活动、环境意识;能源资源利用分为人均用水量、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污水处理技术、清洁能源;环境管理分为信息平善、可持续整体规划。[7]由此可见,该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评价层面和15个评价指标。刘婧婷等人采用的是德尔菲法进行计算(德尔菲法就是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组成员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从而得出结论。),向专家组发放问卷,以专家打分的方式判断处于同一评价层面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所占比重的重要性,从而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得分,进而得出被评学校的绿色度。

从以上不同学者对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并没有形成一套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或者说适用于绝大部分学校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各学者对体系的表述,经过分析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指标体系呈现出综合性与层次性、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学者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绿色消费等等绿色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各体系具有不同的层次,一般是二级或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高一级的指标是低一级指标的概括,低级指标是高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同一级不同指标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故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具有层次性的。不同的学者对绿色大学内涵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故各位学者对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是基于其对绿色大学内涵的理解,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各项指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设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现实性,即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能最大程度的反映被评学校的“绿色度”,而且操作方便,评价结果也有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

(二)指标体系的结构趋于一致

纵观主流的一些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各体系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特点,但一般都是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或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创建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笔者深入研究发现,一些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张远增构建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看上去是一个二级指标体系,但是他单独引入了一个综合指标值S,S相当于体系中的最高层级,故形式上的二级指标体系成为了实际上的三级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的测算方法相似

根据不同的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一般分为一下三个步骤:S1,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S2,采取一定的方法确定权重,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打分法三种办法,一般比较普遍的是德尔菲法,即以专家打分的方式判断处于同一评价层面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所占比重;S3,从具体的指标开始,套入数学计算公式逐项分层加权计算,最终得出结果,即被评学校的绿色度。

作为绿色大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被很多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虽然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和一致适用的指标体系,但是关于“绿色大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们应当借鉴已有的成果,继续开拓创新,把“绿色大学”研究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当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将“绿色大学”建设落入实践,但更多的还停留在理论上,笔者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和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 王民,蔚东英,张英,何亚琼. 绿色大学的产生与发展[J]. 环境保护,2010(13):50-52.

[2] 王民,蔚东英,何亚琼. 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 环境保护,2010(19):44-47.

[3]张远增. 绿色大学评价[J]. 教育发展研究,2000(5):16-19.

[4]陈文荣,张秋跟. 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9-92.

[5]杨华峰. 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12-14.

[6]罗泽娇,庞岚,程胜高. 浅议绿色大学的创建[J]. 环境教育,2004(9):12-14.

[7] 刘婧婷,刘紫微等. 南开大学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环境教育,2010(11):48-50.

作者简介:

张惠琴 (1960.11―)女,汉族,江苏启东人,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伦理道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花冬进(1990.06―)男,汉族,江台人,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题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着重点和创新点。高校应大力推进以文明、和谐、求知向上为核心的公寓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主要内涵

所谓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在学生公寓特定的环境中,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客观条件,参与各种可能的活动,所表现出来思想观念、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宿舍的整体布局、卫生状况、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

从内容上来说,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载体,以物质、意识、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面。它是一个具有多元素、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公寓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文明养成,提升学生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公寓文化能激励大学生自觉培养重集体、讲道德的高尚情操,促使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塑造完美的人格,保持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2.建设优良校风,维护校园稳定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学生公寓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通过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严格规范的校纪校规、典型的正面示范、良好的舆论导向、有力的奖惩措施等手段,教育引导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并增强集体主义信念、对公寓寝室、学校和社会产生归属感,在思想和行为上与集体成员相一致。因此,建设好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创建优良校风的必要前提。

另一方面,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稳定压倒一切,纵观我国高校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高校通常是各种思潮与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一些社会思潮往往是首先在高校中敏感地表现出来。大学生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然而他们社会经验少,对事物的认识和自身的情绪容易受到相互的影响和感染,好多“集体创意”都直接或间接的出自于学生公寓。因此建设好大学生公寓文化对维护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安定秩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凸显其育人功能。新形势下,主动占领学生公寓这块育人阵地,大力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意义重大。在长期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中,我校从学生公寓工作体制的创新入手,突出学生公寓精神文化的感染力、制度文化的约束力、行为文化的示范力、环境文化的熏陶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初显成效。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创新学生公寓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为适应新时期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进一步理顺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我校学生公寓主要采取的是学生工作处传统管理模式与社会化物业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对公寓园区学生的养成教育、常规管理、床位管理、开展一系列公寓文化活动,并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考核等;社会化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卫生保洁、安全保卫、设施维修等服务性项目。

为了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组织领导,我校贯彻执行分管校领导、学工处副处长负责制,直属于学生工作处的职能部门宿管办代表学校行使学生公寓管理职能。我校学生公寓管理规范、科学、高效,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积极倡导“服务管理”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更注重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我校学生公寓分为两个公寓园区,宿管办干事分工明确,一名负责a公寓区女生教育和对物业公司的监督考核,一名负责b公寓区男生教育和对物业公司的监督考核,一名负责b公寓园区女生教育、全校床位管理、公寓文化建设。

同时,健全了公寓学生管理组织,拓宽了民主管理渠道。成立了校宿管部,并下设公寓自治管理委员会,各楼栋有栋长,各楼层有层长。在宿管办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宿舍卫生检查、安全隐患查处、文化氛围营造、学生宿舍联谊、公寓信息传达、学生意见反映、先进典型建树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宿舍的民主管理与服务的热情、积极性,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园,学生成为公寓的主人。

2.推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创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我校公寓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道路,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大胆的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因素有力的糅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提高公寓文化的品位,使公寓文化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陶冶情操、锤炼品德,为早日成才打下基础。

①推进优秀文明寝室建设,创建节约型公寓

为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步伐,加强学校学生的文明修养,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学工处宿管科自2007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推进文明寝室建设,共建节约型公寓”主题教育活动。此类活动以推进学生公寓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充分体现学生寝室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阵地作用为主要内容,积极发扬优良传统,增强节约意识,共创节约型公寓。

“优秀文明寝室”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宿管科对全校学生寝室进行全面检查,对内务卫生优秀、学习风气良好、晚就寝按时熄灯、不使用大功率电器、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的寝室进行通报表扬并予以“优秀文明寝室”挂牌;对一学年度连续3次以上被评为“优秀文明寝室”的寝室评为“五星级寝室”;在“优秀文明寝室”、“五星级寝室”的寝室长中评选出“十佳优秀寝室长”等。

为了保证评比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学工处宿管科制定了《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和《优秀文明寝室评比细则》,严格规范宿舍检查程序和考核标准,并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②建设“示范性”公寓,打造环境友好家园

园区“示范性楼栋”创建活动,即先选择一栋公寓作为试点,继而全面铺开。活动旨在加强对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每个宿舍每天自行将生活垃圾带出公寓,放在指定地点,杜绝乱扔、乱丢、乱吐现象的发生,共同打造和谐、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所有同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乱扔、乱丢、乱吐行为的出现,并请大家相互监督。(设有举报电话)

(2)请寝室长安排好卫生值日表,每天由值日生将各寝室的生活垃圾带出公寓,丢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3)请劳动课任务区分在各楼栋的同学按质按量地完成每一次劳动任务。

(4)请各寝室的同学自觉维护好宿舍门口的卫生,勤扫勤拖,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洁净、和谐的美好家园。

活动的宣传方式:

(1)学工处宿管办在各公寓园区利用橱窗进行了前期活动宣传,并统一制作精美的宣传标语张贴在各个公寓楼层。

(2)经过前期多层次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向各系宿管干部、学生公寓自治管理委员会干部将活动的宗旨和意义宣讲透彻,通过干部向每一个寝室宣传。

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各楼栋的同学们正在逐步适应这一新的管理模式,我校学生公寓的楼道(尤其是女生公寓)呈现出干净、明亮的局面,公寓公共环境明显好转,生活垃圾基本已经带下楼。

3.举办“寝室文化节”,丰富寝室文化生活

大学生寝室是校园文化的窗口,寝室集体作为大学生基本群体组织相对于其他学生组织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影响。寝室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着每个成员的生活方式、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形成独特的寝室文化。为了进一步推进寝室文明建设,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校学工处、宿管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寝室文化节,更好地加强我校学生的文明修养,提高宿舍文化的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创造绿色环境,营造温馨气氛,营造健康、活泼、文明的生活氛围,丰富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

迄今为止,我校已成功举办三届“寝室文化节”,均由学工处主办,宿管办承办,各系协办。第一届“寝室文化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第二届以“温馨、和谐、个性”为主题,第三届以“弘扬美德、增进团结、美化环境、展现自我”为主题。通过开展动员大会、寝室形象设计大赛、寝室文化生活作品征集大赛、寝室趣味运动会、“红色之星”党员先进模范寝室创建活动、“十佳宿管干部”评选、“优秀寝室长”评选、“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寝室文化节颁奖晚会等九个涉及文化、体育、娱乐、艺术、生活等的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和寝室文明建设。

总之,当前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给公寓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构建新型高校公寓文化,进一步发挥高校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朱志猛,张显伟.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8(5).

[2]陈益飞.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0).

[3]郭黄金.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

创建绿色校园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作者:徐建涛 单位:江苏宿迁学院后勤处

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后勤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小觑的,但是后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工作力度不够。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进程,目前的状况远远未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其中改革的第一步要求高校后勤服务经营人员资源及运行都要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脱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主体,部分高校在发展中探索了后勤集团脱离高校的工作模式,但是有一些学校还没完成相关工作。而改革的第二步要在较大范围内组建跨学校的后勤服务集团,目前实现这一任务的地区更少。这里面的原因与高校自身的工作支持力度不无关联。后勤实体产权不清。高校发展中进行了将后勤部门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剥离出去的探索。从表面上看,有些高校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但实际上只是在后勤处边上再挂上个企业集团的牌子,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改革,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基本上没有变化。后勤企业也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也不是真正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无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使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了产权难以界定的“模糊产权”状况出现。后勤服务质量不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也带来了服务上的一些问题。一些高校后勤工作还不能坚持“以人为本”,也没能实现“科学发展”。一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相关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不能及时完善,难以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一些高校后勤社会化探索中,学校对相关事项的补贴渐渐减少,部分服务机构也开始考虑节约成本,减少服务员人数,也就影响了服务质量。另外,后勤员工在学历上、进修培训、业务能力提升上得不到重视,在加上自身素质的问题,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优化措施

1.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是后勤部门发展的中心任务。后勤在为学校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自然也会赢得自身的发展。高校后勤无论怎样社会化,其“根”永远在学校。高校后勤要在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在服务的效应上动脑筋,通过服务内容的“与时俱进”,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高校后勤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月”、“创建优质文明服务先进单位、先进班组和先进个人”等活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后勤优质服务的整体形象。2.提高员工素质高校后勤部门要通过改革,着力提高员工的素质,确保后勤成为高校服务育人的第二课堂,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战斗力。提高员工素质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员工大局意识,确立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组织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员工接受企业文化,实施文化塑造工程,增强后勤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3.完善制度建设将高校后勤部门纳入市场体系,首先要把原来属于事业型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转制为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企业法人。后勤企业化,首先必须清产核资,明确产权。把一部分资产划给后勤实体,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划分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明确权责利。新型的后勤管理体制框架构成后,维系和支撑它的配套制度如劳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也至关重要。4.健全激励机制配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用人制度,落实贯彻“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用人原则。制定后勤服务绩效测评体系,激励先进,开展“党员示范岗”“优质服务示范岗”等活动,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成就感。四、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创新思考1.强化后勤角色意识一流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后勤部门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动学校不断发展。后勤工作人员还应该成为服务育人的奉献者。高校后勤实体要在服务中用规范标准的行为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道德伦理。“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伴随着后勤改革的发展而滋生发展,高校后勤的特性需要服务育人来支撑其不断向前迈进”。实践表明,大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离不开后勤服务工作。后勤职工的一言一行,后勤部门的每件工作都会对大学生的陶冶情操和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和生活。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推动作用。2.树立以“学”为本意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关心后勤员工为重点,通过后勤员工的优质服务,维护学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推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管理,是高校后勤保障提高效率、增强保障力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后勤部门,必须注意学校、学者和学生。以人为本体现为“以学为本”,也就要求后勤部门的管理服务所用的工作时间,要有利于学校、学者、学生的发展。“以学为本”的后勤发展战略,要求后勤工作实践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完成后勤保障服务任务而服务于“学”,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高度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去服务于“学”,以和谐为出发点,规范要求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在服务中创建和谐的校园。3.打造和谐校园打造和谐的校园必须建立和谐的思维方式。后勤员工要以“和谐”的思维解决问题、消除矛盾,达到和谐的状态,实现满意的效果。后勤员工应该把“和谐”作为思维方式,为构建和谐校园尽职尽责。高校要继续发展,建设一个功能合理、安全有序、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体现人文关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是必要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校园规划和基本建设中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二是,在建设绿色校园方面,考虑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强调科学性、艺术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校园。4.创建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建立节约型校园也显得十分重要。新时期的高校后勤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动员,使广大教职员工增强节约意识,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5.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随时关注校园网络平台,对待师生员工提出的问题及时沟通,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有交待,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也要给予中肯的解释。与师生员工进行心与心的贴近交流,消除误会,对于师生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无条件改进,直至师生员工满意为止。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支持后勤工作,从而达到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