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环保的技术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69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our country facing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more severe and especially climate disasters frequent and haze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and food safety,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t this stage, it is necessary to re underst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e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into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所引发的局部环境污染问题引发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大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方法等大量涌现出来;2003年我国专门制定《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成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郑林昌、付加锋、高庆先所著的《低碳环保发展绿皮书――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发展评估报(2005-2011)》一书综合考虑低碳活动和环保活动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构建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丰富;同时,该书还利用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评价模型评价低碳、环保和发展状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对以往研究的一种补充。通读全书发现主要有以下特色和创新之处。
1 选题符合时代需求,理论创新特征明显
近年,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18.55个百分点,照此计算期间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2000-2013年,工业增加值由39931.8亿元增加到217263.9亿元,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长4.4倍之多。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经济发展依靠重工业推动的特征明显。2000-2013年,我国汽车产量由207万辆增加到2212万辆,钢材产量由13146万吨增加到106762万吨,水泥产量由59700万吨增加到241614万吨。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下的资源和环境消耗非常惊人。2000-2013年,全国发电量由13556亿千瓦时增加到53976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10885亿千瓦时增加到42359亿千瓦时;能源消费总量由14553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37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石油消费总量由3230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69000万吨标准煤。但是,我国在大幅消耗资源环境的同时,资源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和根本性变化。受此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由以前的“点”污染、“带”污染逐渐向“面”污染演化,局部地区传统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新的、复合型的环境污染又不断涌现出来。如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现象;9.2%的地表水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6%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有近六成的地下水水质表现较差和极差;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不可否认,目前全国关键性资源的“面”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现阶段亟需缓解我国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改变政策制定者和国民对发展的认识。《低碳环保发展绿皮书――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发展评估报(2005-2011)》一书提出的“低碳环保发展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就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提升,该发展观不仅考虑到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同时还把大气环境稳定性所带来的影响纳入其中。低碳环保发展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主张不仅资源禀赋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大气环境的稳定性也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人类社会活动需要在资源环境和大气环境容量容忍的范围内开展,否则人类的一切努力将是徒劳,人类还会遭受“自然灾害”的惩罚。此外,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由低碳、环保和发展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低碳和环保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低碳和环保之间存在一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低碳、环保和发展协同时才能实现,三者缺一不可。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不仅考虑大气环境变化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还从“系统观”和“协同观”的角度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这是对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丰富和发展。
2 所持观点占据前沿,发展评价富有新意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发展实质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较早时期,学者们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物质财富和货币资本的增加,后期多数主张发展的实质在于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近期学者们提出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发展就是要尽可能地满足人物质的、精神的、生命的需求。尽管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然是围绕人的需求、重视发展结果,而忽视发展的过程和消耗。顾名思义,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包括资源、人力消耗、资本技术的投入和产品、服务产出的过程。因此,考虑和评价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方面,还要考察生产过程资源、人力的消耗,要考察资本、技术的投入,尤其要考察资源和人力的消耗。当然资源是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内的广义的资源,人力不仅仅是人的数量,还有人的质量,资本和技术也不仅是数量的投入,还有资本、技术的水平和进步。该书不仅提出低碳和环保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并把低碳指数和环保指数单列出来单独进行评价;同时,该书还认为低碳和环保是发展的内容,低碳和环保状况能够直接影响发展最终成果的真实价值,考察发展结果首先要考察为实现发展结果而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把低碳指数和环保指数引入到发展指数中评价低碳和环保约束下的发展,其实就是充分尊重发展过程中资源和人力的消耗。
3 研究方法系统全面,研究体系科学严谨
当前在绿色发展国际背景下,低碳经济研究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围绕区域城市层面策应绿色发展国际形势,形成推进低碳发展的区域模式与政策体系,展开系统评价的著作还不多见。该书不仅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碳排放核算的理论体系提供学术借鉴,可以为各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参考。书中的研究方法突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尤其是系统全面地核算全国31个省市2005-2011年间的详细碳排放情况和低碳环保发展指数,总体摸清全国31个省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书中的研究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将碳排放核算、碳足迹分析等先进方法融为一体,建立低碳环保发展指数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并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低碳发展战略模式及路径,彰显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我国正处于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际,本书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探索,不仅对推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探索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路径具有帮助与借鉴作用。
4 评价模型设计合理,评价结果反映现实
该书中所建立的低碳环保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地区的低碳环保发展现状,尤其低碳指数指标体系设计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以及消费方式等低碳发展的核心与潜力部分。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调查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着研究的科学性。此外,本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和城市层面均出现低碳、环保与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某些地区和城市低碳、环保已影响可持续发展,这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如2012年受低碳指数的拖动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下降18个位次,黑龙江省的环保指数则把其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拉低10个位次。而一部分注重绿色低碳、生态和谐发展的地区,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如四川省凭借较高的低碳指数其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上升13个位次,浙江省依托较高的环保指数其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上升6个位次。另还显示,加入低碳环保约束后地区(或城市)发展指数会发生变化,尤其低碳指数和环保指数表现较好和不好的地区(或城市)。该书不仅及时地对不同地区低碳环保发展现状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研究结论能够指导区域发展实践,可以服务区域政策设计和区域低碳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A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I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R].2007:2-18.
[2]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4. Sustaining Human Progress: Reducing Vulnerabilities and Building Resilience[R]. Published for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33-53.
[3]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Yale University,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 Columbia University. 2005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Benchmarking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R].2005:3-15.
关键词:环保材料 废旧材料 高科技术
环保材料的含义:从广义上讲,是指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达到环保标准的材料;从狭义上讲,环保材料;一是指采用天然纤维,使用无害于人体的化学剂、色素,严格控制甲醛残留、卤化染色载体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具有无污染、无公害作用;二是对人的身心愉悦作用,不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愉悦人的精神。
环保材料在当代服装设计中非常重要。随着当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有的生活理念被人类所改变。保护自身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成为社会的时尚主题。在生活的质量上人们开始寻求一种“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环保服装就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理念。随着低碳环保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对服装面料的环保要求有了新的变化,是否环保、是否对人体健康、是否穿着的舒适等一系列功能性问题成为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对象。
根据当今环保材料的利用,棉、麻、丝、毛是被消费者所青睐的传统常用的四大天然纤维,是一种比较古老悠久历史的天然纤维面料。天然纤维又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矿物纤维,它们是环保材料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服装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对面料的研发,大量涌出无公害的环保纤维和特殊的面料,例如:莫代尔、有机棉等材料。为服装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同时,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加,生态服装环保材料包括运用生物基因技术的天然纤维也出现在服装面料中。
在环保服装设计中,许多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的废旧环保材料,废旧报纸、易拉罐、塑料袋、一次性杯子等作为创作材料,主题表现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真正的把 Reduce(节约能源及减少污染)、Reuse(重复使用)、Rescue(保证自然与万物共存)、Reeval-uate(环保选购)、Re-cycle(分类回收再利用)的五大环保原则和环保材料的运用相结合。
废旧报纸、易拉罐、一次性杯子、棉和毛经过回收加工,形成一种新服装材料。20世纪80年代,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推出“破烂装”这种原始的自然形态的服装很受欢迎,棉、丝、麻等天然纤维和新型再生环保纤维一直被服装行业采用。如今的历史文化、环境、科技等影响成为新的服装时尚变化得来源。
21世纪环保将成为时尚圈永久讨论最多的话题,在当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各自采用最新、最环保的面料和设计理念来引领服装时尚潮流,通过服装作品展示来诠释设计师对服装环保理念。将自己的服装设计理念同环保主题相结合,采用不同方式和表现手法。往往一种新的环保材料的出现,就会造就一种新的服装潮流。环保的面料设计已经是当代服装设计的灵魂。例如日本著名高级成衣设计师三宅一生,被誉为著名的面料魔术师,对天然材料的应用具有奇特的想法,善于做面料的机理,来体现创新型服装设计,善长立体主义设计,做面料褶皱和运用不同的环保面料,其作品代表未来服装设计环保材料运用新的设计风格。他是一位来自自然界的伟大艺术家。
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性的气候会议上,低碳经济是讨论的热点,各国把环保列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从政治上确定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发新一轮环保“低碳”潮,设计师们借以环保面料的应用为设计突破口,20位北欧服装设计师开展了以环保为主的环保时装秀,服装也“低碳”的设计理念。从此,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形成,低碳服装的发展潮就此产生。低碳服装成为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一次变革,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服装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也使生产商改变了服装营销战略。促进了服装产业的历史性变革。引领绿色服装产业的发展,此次时装秀中应用展示了一些最新服装环保材料。
最新服装环保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环保“零污染”。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最低。利用先进的纺织技术,研发低碳环保材料,成为现在面料研发商必须考虑的事实。绿色环保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新型服装材料必须具备更高的功能:舒适性、安全性、易保养和回归性。
舒适性是环保材料的重要方面,吸湿透气强,轻质、保暖,回弹性好,从视觉效果,环保材料的质感柔软,光泽柔和自然,适宜一切气候舒适衣料。
安全性是一种在特殊环境适应的防护衣料,消费者注重对服装面料的安全性,同时服装环保材料具有抗紫外线,抗电脑辐射,防静电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抗皱防缩免烫、抗污染的特点,是一种易保养的新服装材料,反复洗涤后不收缩,保型性好,不起毛球,无褶皱,外观平整美观。
回归性是环保材料的最后的归宿,服装面料的回归自然也是人们所期盼的。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高档服装面料具有了水溶性和可控降解功能,因此,环保服装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保材料更加被重视,它迫使服装产业向着更安全、更舒适、更休闲、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新型环保材料运用方面,除了使用具有吸汗透气、抗菌、阻燃、抗静电、保健、抗高温、防水透湿等功能外,希望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纳米技术的运用,在今后还有更多的环保材料被研究和发现。
结论
随着环保时代的到来,低碳环保的服装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在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环保材料将占据国际服装市场,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更多的人会选择购买低碳服装,原因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提高,选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环保材料制作的服装舒适性高、安全功能强,具有更好的防辐射作用,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和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疾病的发生。未来的环保材料将被广泛的应用,更多的新型环保材料也将随科技的发展被研究和生产,环保材料将实现取之自然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 刘国联 ,《服装材料学》,[M],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06
[2] 邓跃青, 《现代服装设计》, [M],青岛出版社,2004.09
[3] 花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5
[4] 于强. 《服装设计概论》,[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5] 邓跃青,《现代服装设计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6] 马蓉,《服装创意与构造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
企业作为低碳食品生产的微观主体,是低碳食品发展的主力军,忽视其低碳食品生产行为,极易造成今后低碳食品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本文立足从基础的微观层面引导企业的低碳食品生产行为,分析影响其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力图为我国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低碳食品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有关影响企业低碳产品生产行为方面的研究,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就意味着必须采用清洁、环保的生产方式,以切实降低产品碳足迹。因此,影响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与影响企业清洁环保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间具有一定的同质性。Papagiannakis和Lioukas[6]曾明确指出,企业管理者的环保态度影响企业选择环保生产行为;Fryxell和Lo[7]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年龄和学历显著影响其环保态度;Fernández等[8]也认为,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特点对企业采用环保生产具有重要作用;Bald-win和Lin[9]的研究发现,相比外资企业,本地企业更易采用环保生产。世界银行[10]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可能存在较高的污染排放强度。企业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通过自身相应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实力推行环保生产[11]。此外,发展中国家对企业采用环保生产的研究更多地是分析企业技术情况[12]。只有企业对先进环保技术的创新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保证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切实采用清洁环保生产[9]。当然,较高的石化能源价格也会推动企业采用提高能源效率的环保生产技术,以减少能源投入[13];高投入的石化能源消耗也可能成为企业采用环保生产的重要驱动力[14]。还有学者直接提出,企业采用环保生产很可能只是为迎合市场对其产品的环保需求[15],而将产品出口作为消费者需求的替代指标同样会影响企业采用环保生产[16]。Lefebvre等[17]研究表明,如果产品出口,企业就可能接触并了解国际市场对产品的环保需求;Luken等[18]印证了市场需求更可能影响发展中国家工业企业的环保生产行为。政府参与也成为推动企业采用环保生产的重要因素[18],政府通过适度引导并帮助企业制定长期的环保生产措施已成为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环保生产的主要动力[14]。企业通过环境管理认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则更可能采用环保生产[16],因此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采用环保生产联系紧密[19]。此外,由于食品企业的生产环境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20],食品企业在采用环保生产措施同时,必须控制食品生产的环境风险以保证食品安全。而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21]。因此,本研究特别针对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属性的要求,提出通过HACCP认证的因素以表明企业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生产低碳食品。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企业管理者、企业类型、企业规模、能源消耗、技术能力、市场需求、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政府参与和HACCP认证等共同纳入企业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2研究方法、样本和数据说明
2.1研究方法企业生产低碳食品必须支付因此而增加的额外成本。企业对低碳食品额外成本的支付水平越高,表明企业预期生产低碳食品的获利会越大,也越可能彻底采用低碳食品生产行为。因此,本文将企业对低碳食品额外成本的支付水平作为其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的替代指标。其中,模型因变量为企业对低碳食品额外成本的支付水平(WTPi),设定的若干个范围是企业对低碳食品额外成本支付水平的区间。企业愿意支付生产低碳食品的额外成本则意味着WTPi>0,故选取e指数函数,并假设:式中,xi为自变量,β是系数;εi是随机误差项,而企业对生产低碳食品额外成本支付水平的区间为上限(Aj)和下限(Aj-1)。由式(2)可得[Aj-1,Aj)的概率为:P(Aj-1≤WTP*i<Aj)=P(Aj-1≤exiβ+εi<Aj)=P(ln(Aj-1)-xiβ≤εi<ln(Aj)-xiβ),则企业对生产低碳食品额外成本的支付水平在[Aj-1,Aj)的概率为:2.2 样本及数据说明本文的调研数据是在河南省随机选择的150家食品企业,通过直接访谈企业总经理而得。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3份,回收率为88.7%,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CVM)进行调查。受访样本中有76%的企业,即101家企业愿意生产低碳食品,本研究将对这些企业进一步分析其低碳食品生产行为。设定影响第i个企业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的因素:X1、X2为企业管理者特征;X3为企业类型特征;X4为企业规模特征;X5、X6为企业能源消耗特征;X7、X10为企业技术能力特征;X11为市场需求特征;X12为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X13为政府参与企业生产的政策激励和目标制定特征;X14为企业是否通过HACCP认证。相关变量的定义、赋值及调研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 定义第i个企业对生产低碳食品额外成本的支付水平WTPi(如果第i个企业愿意支付大于零的额外生产成本,WTPi=1;否则,WTPi=0)为因变量,而(0,5%)、[5%,10%)、[10%,15%)、[15%,20%)、[20%,+∞)是企业生产低碳食品的额外成本支付水平的五个区间(表2),自变量定义与赋值为表1的各解释变量Xi。
3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应用LIMDEP9.0分析工具,按照式(1)—(3),利用IntervalCensored模型展开分析。模型的实证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企业能源消耗占生产总成本5%及以上(X6)、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重为10%—30%(X8)、企业是否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X12)和政府是否参与企业生产(X13)均显著影响企业低碳食品生产行为。主要表现在:①能源消耗和低碳食品生产行为。能源消耗占生产成本5%及以上的企业,采用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的可能性上升,表明能源消耗占生产成本越高的企业,采用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相对将更为彻底。表1显示,在本研究的调研数据中,有超过1/2受访企业的能源消耗投入成本超过5%,对企业自身大力降低能源消耗的期望也会更高。可见,这些企业有通过生产低碳食品降低企业能耗的决心。②技术能力和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重为10%—30%的企业,低碳食品生产行为的可能性更高。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是我国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之一,因此研发人员愈多的企业相对更愿意生产低碳食品也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③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和低碳食品生产行为。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会更容易采用低碳食品生产行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标准,可为企业低碳食品生产行为提供相应的生产管理保障。④政府参与因素和低碳食品生产行为。企业参与制定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低碳食品生产环境,因此企业更愿意生产低碳食品也在情理之中。
4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发展视野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量的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体系,是建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碳的排放量也逐渐的增加,进行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低碳环保城市的概述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社会经发展形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做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出现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情况,此时,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也逐渐的产生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由于气候变暖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性是由人们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应该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促进城市向低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二、低碳城市与碳的排放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球气温在逐渐的变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 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碳的排放源头来看,在人口密集、交通、建筑、工业都发达的城市中,其对碳的使用与排放都是高消耗的,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的大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的7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的80%,最终,碳的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工业发展三个方面。人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居家取暖做饭、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等方面。
从社会发展的方面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的增加,目前,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从自然的科学角度看,土地覆盖率与土体利用的变化、太阳的活动强度、海洋的作用等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其中有不少人为的因素的存在,例如,土地的覆盖与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后,城市的发展可能是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城市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气候的变暖和能源的危机,研究城市的低碳环保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城市,通过对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合理、有效的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快速跨入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契机,从而减少气候的改变,增加经济效益。
三、城市规划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应用
1、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指生活中所耗费的能量的减少,进而降低碳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通过对社会生活时能源与物质的消耗的减少、废弃物与垃圾的减少,实现减排节能的作用,提高低碳城市的发展。崇尚简朴的生活,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当鼓励宣传人人都要做到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理念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低碳交通
(1)想要进行城市交通的低碳应当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内部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在以节约能源与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还应当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压力。例如,有些城市的做法就是相当可取的,在城市建立基础道路以外,建立相应的快速道路,比如地铁等,同时也要加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高效性,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也要对环保型交通设施研究与探索,增加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的使用,增加城市的低碳规划。
(2)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把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一些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并以交通规划来支持土地的规划,并且把低碳城市的理念深入到规划中。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城市交通的减排和节能,到达低碳城市发展的需求; 建立合理的体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居民的低碳交通的意识,形成完善的交通观念,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3、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成分。从工业结构的方面分析,重工业产生的排放物比较多; 从产业结构分析,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比较低,而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所以要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拉动低碳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降低碳的排放量; 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方式的创新,以资源节约、循环的经济方式来改变以往的产业经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也要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入到城市的产业调整中,积极的开展循环型经济的策略,改变固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经济的形成,增加城市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城市的规划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工程,其碳的排放、气候的改变都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低碳城市的规划不仅需要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规划、土地规划以及新的规划理念,还需要全社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与配合,将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碳使用的低碳化,促进低碳环保城市的发展,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少社会气候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奎,张宏霞.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工作要点[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29) .
关键词:低碳经济;营销模式;变革;企业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69-02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其内涵是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概念是国际社会在试图寻求一个可行的、公平的国际机制,以减少碳排放时提出来的, 它明确了促进零碳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为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与能源需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我国计划在2015年将碳排放减少50%。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对中国而言,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也是经济繁荣的机会,经济增长和低碳排放的目标可以同时实现。当前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若想达到合理的发展,则要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变消费习惯与结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指出:“我们想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是转变生产方式,二是转变生活方式,三是转变全球合作和贸易的方式。”
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全球范围内提上了企业的营销日程,其本质上是一个绿色因素贯穿始终的营销组合过程。所谓“绿色营销”, 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从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经营战略制定、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实施绿色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绿色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企业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 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 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共存共荣。低碳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又为绿色营销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严苛的要求。
一、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营销模式变革
传统的企业绿色营销模式在低碳经济时代需要变革。绿色营销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为众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绝好机会。正如同通用电气的杰夫・伊梅尔所说“绿色就是盈利”,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已变为“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长期来看,企业采取“绿色营销”战略相对投入较少,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绿色营销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绿色营销还是落脚在企业,主张企业顺应消费者绿色需求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这也就意味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研发投入,对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世界上绿色营销的成功者,如GE、、沃尔玛、壳牌石油、BP石油等大多是位居世界五百强的大型企业,这说明当前的绿色营销理论还不能够有效指导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营销实践,需要变革;其次,绿色营销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绿化,光有绿色产品和服务还不够,没有绿色的企业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完成企业自身的绿化转型工作,也是一个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引导企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已经是一种迫在眉睫的社会现实,已经不允许企业靠逐步发展来完成绿色转型,绿色营销看上去很美,却有水中捞月,终成画饼的可能。
企业在这个国际大营销中如何定位呢?首先要积极参入到这个国际大绿色营销体系中去。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以科技带动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科技兴国战略。如果说五至十年前意识到投入在绿色环保技术与产业中是远见的话,那么今天对于绿色环保元素的考虑与投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的明智之举,在它发展成为行业门槛标准之前,今天的投入就使得企业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更为普遍与常规的绿色环保要求。考虑绿色到环保技术的广泛渗透价值,我们正在走进一个绿色环保发明与创新很容易走红的创业新时代,在环保领域学习、钻研、发明创造意味着企业着可以进入一个未来主流产业的核心地带。但是单靠企业自身来开发绿色环保技术负担较大、也有一定的盲目性。中国企业开发绿色环保技术的最佳切入点应该是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在国家的政策框架下寻求技术创新机会和商机。电力、水务、化工、钢铁、汽车、家电、纺织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国家安排有专项的技术开发资金和政策扶持,中国和欧美也签订了专门的绿色环保技术合作转让协议,未来五年内我国投入环保技术转让的资金将达到250亿美元,国内外投资机构也在重点关注这些行业。紧盯这些行业开发绿色节能环保技术既容易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又容易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企业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开发新技术,商机无限,一举多得;此外,企业应该勇于迈出国门,积极参入国际低碳经济和技术专业组织及论坛,这样就可以及时获取国际领先的低碳经济商业和技术信息,并优先争取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和专项投资机会。
二、企业新绿色营销模式的构建
1.用正确的绿色营销观念塑造绿色企业。企业要避免“绿色营销近视”的错误观念,不能简单地认为绿色营销就是对传统营销的否定,主观想象出于环保和能源节省的良好初衷,客户就愿意放弃传统产品的便利性、低成本等功能值来接受绿色产品和服务。事实证明,成功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必须是环境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高度统一。正如《由绿转金》一书的作者丹尼尔・埃斯,安德鲁・温斯顿所指出的那样,千万不要把环保技术作为产品的核心按钮,而只应作为辅助按钮,用他的话说是“第三按钮”。开发绿色环保技术是为了为产品和服务锦上添“绿”,绿色产品和服务是工程技术、生态效应、经济性和变化的顾客偏好的高度统一。
企业必须具备国际视野,站在产业的高度来看待绿色营销。当前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在大力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如GE开发的节能照明技术、丰田开发的混合燃料汽车、BP的开发新能源技术等。绿色环保技术渗透性强,应用广泛,随着其产业链条更加完备,环保技术开发成本将会降低,从而使在各行业的各类产品中普遍引入环保技术成为可能。而成功运用大规模、普及化的低成本绿色环保技术也成为当今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的关键,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运用所需要的各种绿色环保技术,将绿色营销的观念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并凝结到产品和服务中。就如广州本田一样,除了提供低排放的环保型汽车产品外,还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环保技术、广泛采用环保型材料和配件,并通过建立严格的绿色环保标准来协作管理供应商、分售商、售后服务等整个供应链体系。这样的绿色企业对整个产业的绿化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所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和市场吸引力,很容易被市场接受。
2.打造透明的绿色营销传播体系。当前全球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能源与环境问题。伴随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达到了一个地球难以承受的水平,地球正在变暖。其直接后果是可利用水资源大幅减少;逐步消失的森林对温室气体效应的缓解能力更为脆弱;气候与生态变化还直接导致病毒与细菌的进化发生重大的变化,有些地方会因为海平面的上升而导致灭顶之灾,所有这些都对人类的生存形成严峻考验。在环境恐惧心理与生活质量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和环保责任。消费者对企业的绿色承诺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没有办法知道,一个产品是否是绿色安全的,广告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从品牌传播诉求的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时代需要去定义与创造更加真实透明的传播理念和方式,笼统的“环保”与“绿色”的诉求已经不太能打动今天的消费者。他们更愿意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热衷于在购买前研究各类消费者报告、企业的绿色认证、绿色标准、标签和配料清单以及生产过程等。低碳经济的严峻现实要求企业营销体系的各个方面都透明化,其网站、销售工具和渠道以及公共关系定位,甚至合作伙伴等方面都必须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可核查的绿色信息,打造一个全程透明的绿色营销传播体系。绿色产品的传播介绍应该在提供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说明的基础上,还能够提供有关产品、产品生产过程和企业整体生产环节的绿色环境信息,例如,每一生产单位的环保排放水平、所有生产原料的环保水平等以及产品使用时单位排放和能耗等,令消费者不仅得到目标产品的信息,也能知晓此一产品的获得和使用代价,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放心,也有利于消费者基于绿色环保价值而进行选购。
在绿色产品和服务营销传播中,行动比宣传更有说服力。企业要善用活动营销,把企业所参加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例如,联合利华介入海洋鱼类保护,万科等介入防沙治沙活动)改编成绿色故事,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环境联系起来,用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在网络为主的媒体通路上低成本快速传播,以影响尽可能多的潜在消费者的决策,这也是一种环保的传播方式。企业应该聚焦于本行业相关的环保主题,尽可能多的与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及消费者合作,发展更多的合作型社会传播与社会动员活动。
我们还必须注意,尽管为绿色产品和服务收取溢价也可以作为绿色营销传播内容的佐证,但未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普及,以环保技术为原因主张高价格将不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没有前途的营销手法,我们应该在排除价格因素的干扰下,谨慎思索低碳经济时代绿色营销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 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