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范文第1篇

江西省永新县教体局教研室,李成斌

【记录整理】

江西省永新县中等职业学校,龙仁志

【教学内容】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总复习(一)

【教学流程】

老师: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复习,也就是归纳整理我们所讲过的知识,理清知识生成脉络,探究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原因,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整体地把握知识。作为总复习的第一课,主要是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轴。

(老师举起历史教科书)问: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你们认为这个中心是什么呢?

学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学生:不对,侵略与反侵略。

学生:……

学生:不全面,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老师: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呢?

学生:英国发动了。

学生:还有法国。

学生:日本……八国联军……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些归纳为外国列强的侵略。板书:

老师:外国列强的侵略导致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但我们中华民族甘受侵略、任人宰割吗?

学生:不。

老师:那该怎么办?

学生:奋起反抗。

老师:对,奋起反抗和寻求救国之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板书:

老师:同学们,整个中国近代史实际上一边是外国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一边是中华民族抗击外国列强的侵略,寻求救国之路,拯救中华民族。现在我想将同学们分为两组,男同学为甲组,女同学为乙组。请男同学将外国列强的侵略史实写在上面,女同学将我国反侵略和寻求救国的行为写在下面,看一看哪一组归纳全面。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上黑板写,老师根据学生归纳板书的情况进行引导。

老师:如果认为对方归纳不全,可以互相补充,更希望学生能写出教材以外学到的知识。

学生回忆、思考、板书……

老师再根据学生板书情况给予评价、鼓励、引导后,说:同学们,我也根据教材内容整理了一张表格,请看。

多媒体播放表格(略),学生观看……

老师: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我写了几句顺口溜,多媒体展出:

老师:同学们,我们既要理清知识脉络,更应探究知识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外国列强的侵略是怎样一步步地使我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侵略战争和不平等的条约应该有哪些?

学生:第一次、《》。

学生:中日、《》。

学生:八国联军侵华、《》。

老师:请把你们的理由说出来。

学生:第一次打开了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割地、赔款……使中国的领土不完整,受到损害。

学生:中日……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外国列强的每一次侵略都遭到中华民族的强烈反抗,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反思,去寻求救国之路。如后出现了,中日后出现了,巴黎和会后出现了“”。

老师:我们一般以为分界线,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叫,后一阶段叫。为什么以为分界线呢?

学生讨论:主要是工人阶级成为“”的主力,无产阶级逐步成为领导阶级。

老师:还有革命任务和对象不同等。

老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基本内容。看看这两条主线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系。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外国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探索实践,如引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也就使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解体,走向半封建社会。

老师:现在我有两个问题想问:

1.导致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我国的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不是同步?

这可以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我国的“自强”和“求富”去探究。

老师与学生互动探究,最后得出:

1.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范文第2篇

(1) 林则徐 湖广总督 地点:广州 措施:主动了解外国形势,组织人力翻译外国书报;坚决同鸦片贩子斗争: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

1839年6月3日 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

(2)1840年6月 开始

虎门之战 1841年初 英国强占了香港岛 2月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三元里 广州郊区 一次规模较大的自发群众抗英斗争。

吴淞口之战 江南提督老将陈化成

(3)影响: 人们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据《四洲志》;姚莹《康輶纪行》 徐继畬《瀛环志略》;

《》 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圆;通商: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协税——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中国政府须同英国政府商定。

危害: 破坏了——中国主权和 关税自主权 司法权。

影响——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中国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增加了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4.进入了阶段,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4) 第二次 1856年10月 英国 法国; 帮凶 美国 俄国 导火线——“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俄 美 法 英 《》: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白银200万两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860年 焚烧了圆明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范文第3篇

曾在教研活动中观摩《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教学,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板书了1+1=2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自我盘点、解读历史”,置换板书。

一、“1+1=2”?一题多解

二、“1+1=2”!一式多义

数学式子赫然呈现在历史课堂的黑板上,不仅打破了常规,充满了创意,而且其中的历史韵味深远。

1. 数学表达式+ 历史元素= 课堂小结。历史课的课堂小结多以巩固回忆为主,历史元素是课堂之重,1+1=2打破了传统的小结方式,将数学形式与历史内容有机结合,成就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课堂小结,使一道最普通的数学式成为历史课上一道最不普通的亮点。

2. 老师抛石+ 学生之玉= 学生主体。当数学式出现在历史课堂上的一瞬间,就仿佛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此不寻常的“抛石”,巧妙地把黑板交给了学生,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3. 基本史实+ 发散性思维= 开放式板书。正如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样的基本史实却激起不同的思维火花,自然生成的板书如百花齐放,将课堂推向和高效。

三、“1+1=2”……举一反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人所获得的信息中,听觉占11%,视觉占83%,且视觉比听觉获得信息记忆的时间要长好几倍。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比较容易理解,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板书,能给他们留下一目了然的视觉印象,成功的创意板书更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为课堂增色增效。

所谓创意板书,它既合常规又不落俗套,既能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脉络性、结构的完整性、表达的简洁性,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回忆自己的平时教学中也曾经有一些板书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 主题式――通过创设一定的主题情境,由学生完善板书。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时,结合新学期新老师的特定情境,我以介绍自我档案的方式导入新课,出示板书“姓名、籍贯、年龄、民族”等,在学生盎然兴致之时,链接新闻图片《走近“人类祖母”露西》(2009-04-12 11:56:14新华网),请学生查阅课文,为露西完善个人档案。

姓名:露西

籍贯:(非洲埃塞俄比亚)

年龄:(约三四百万岁)

种族:(无)

家庭成员:(无)

由于将远古的历史史实移至现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少了些许枯燥乏味,多了许多生活情趣。在完善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在“种族”和“家庭”两个方面争议较大,很多人开始以为很简单,后来又犹豫答案是“无”,最终明白了其中不简单的因果缘由,从而自主高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2. 线条式――以线条展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案例2: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时,我围绕“工业革命”辐射链接,引导学生构建了一幅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①由导言框“英国发生了一场不同的革命”导入新课,板书“工业革命”。

②查找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地点和标志,讨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板书“资产阶级革命”。

③列举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板书“瓦特改进蒸汽机”和课题“‘蒸汽时代’的到来”。

④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板书“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社会面貌变化”。

⑤联系1840年,从英国的角度分析发生的根本原因,板书“掠夺原料”和“打开市场”。

3. 图示式――通过简单的图示,将抽象的历史具体化、形象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资金;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28

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2年审查通过必修本)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容易出现一种误解,即认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间的关系和区别。

资本主义萌芽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以商品经济活跃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萌芽为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并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二者不能混淆。以下是它们的区别:

一、从概念上看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是指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是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企业和生产关系。而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及民族工业。中国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而言的。

二、从背景来看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处于封建社会内部,由于社会分工扩大,使各自的生产品成为商品,而扩大着交换的范围。民营手工业作坊增多,市场比较繁荣,白银流通和货币关系也得到发展。这些都说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是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三、从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

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以后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成长起来,仍是封建经济的附庸。前缓慢发展着。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差距不大,但发展的结果却明显不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自产生后发展迅速,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尼德兰革命成功后出现了荷兰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发展十分缓慢,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清朝前期,经历了两个世纪,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还处于萌芽状态。为何发展结果如此不同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君主的权力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如,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等,因此,欧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较,专制力量相对薄弱,资本主义萌芽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中国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历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极大地束缚了社会的进步,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的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政策上看,西欧主要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增强国力,对内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对外拓展海外贸易,实行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

特别是明清统治者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如,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等,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严重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资金上看,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如,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圈地运动等方式,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本。而中国的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多用来买房置地,很少把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主要表现在: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设立众多的关卡。

从市场看,在欧洲,政府对内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建立和拓展国内市场,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对外通过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因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需要的国内外市场十分广阔。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这使得国内市场非常狭窄。封建地租沉重造成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爆发时,这种萌芽就被侵略者扼杀了。正如同志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是在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产生,经历了一个初步展、黄金时期、遭受挫折、日益萎缩、被改造的曲折历程。的发展有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两个方面:不利因素:先天不足。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落后、规模小,市场狭小等;后天畸形。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有主要是纺织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沿海大城市,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三座大山的压榨。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动荡的政局。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因素: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高涨,使实业救国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四、从特点来看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江南地区的个别行业(个别部门)如:纺织业、制瓷业等,一般规模小,采用手工操作,其主要特征就是雇佣关系。手工工场的管理者是富裕起来的手工作坊主,即“出资”的机户。劳动者是丧失了任何生产资料,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别无生活保障,他们与作坊主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即生产资料拥有者与出卖劳力的自由雇佣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一般规模稍大,其主要特征是采用大机器生产。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的民族资产阶级。企业的劳动者是工业无产阶级,即来自破产的农民。

五、从影响来看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封建制度衰落的标志和具体体现之一;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是资本主义萌芽仅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产生,是对雇佣关系的一定发展,在整个商品生产中不起决定作用,在整个城市经济中也无足轻重,而相对于大海般的封建经济,它仅是沧海一粟,对整个社会的进程未发挥什么作用。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前,中国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战主导地位。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封建经济日益解体。中国产生后,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出现了新成分,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诞生并得到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促使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在近代工业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的同时,西方的是科学知识也随之引入。在此基础上,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派,他们的主张为以后的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力量也逐渐成长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范文第5篇

一、课前抓好教材与学情的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大纲,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应该在复习课之前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方向,确定重难点,联系热点。如对于中国近代的问题,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准确地确立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背景、特征及其历史影响为本专题的重难点,以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讲深讲透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2.研究教材。高考试题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复习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复习过程中讲究条理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我在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过程中,注重通览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的;哪些知识有前后联系,怎样处理,如何整合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如这部分内容与必修一的、,与必修三的维新思想、,与选修一的维新变法运动等都是相关联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通过整合教材及知识点,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复习。并重点探究中国近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而不同时期的表现则相对简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知识。

3.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本部分内容是学生高一所学内容,现在高三复习这些内容,这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对这些知识接触不多,其中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了很多知识。为了更好地复习,先了解有多少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复习预习,掌握了多少,疑难点在哪里?这些我们要通过课前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课堂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诚心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从事多年高三历史教学的老教师。他们对高考的研究,教材前后知识的迁移整合,以及高考重点、热点的把握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向他们求教,和他们探讨,让我对许多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在复习中的许多重点、热点知识,讲解得更透彻,分析更到位,联系更广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得到这些有经验教师的帮助,我对自己的高三复习课充满信心。

二、课堂注重讲与练的结合

高三复习课的时间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要巩固掌握大量信息,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讲与练的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

1.讲。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复习课上所讲内容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应该是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化,有关知识的规律和认识,以此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做更深入的探讨、理解和掌握运用。例如,在探讨中国产生发展和之间的联系时,首先,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历史条件;然后,教师分析中国于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导致了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那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性特点。当然,这都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次,组织学生讨论:19世纪末随着的初步发展,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但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为什么?通过前面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讨论,很快得出资产阶级没有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这一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和洋务派主持的也没有成功的原因。依据刚才的结论,学生很快总结出这也是由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讨论评价以及分析归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把握以及运用规律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2.练。高三复习课中的练非常重要。练,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所以,在练习的设置选择上要针对重点、热点知识;同时关注理论方法、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作精讲分析。例如,授课过程中讲到中国最早产生于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时,提问: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沿海地区?学生可以回答:是因为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都集中于沿海地区,最早使这些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同时,提醒学生这也是中国产生的一大特点,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此外,针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思考: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地位。从思维角度提示学生:(1)历程可以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企业的顺序解决;(2)历史地位要侧重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有了这些提示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思考,及时巩固重点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勤于动脑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加强对教与学的反思

复习课的课前备课和课堂操作固然很重要。但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及时总结反思,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救。而且,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例如,通过这节复习课的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年轻教师要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还应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处理相关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2.如何处理课堂容量和知识深化程度;

3.如何解决教材基础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4.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相关期刊更多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