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即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够和社会中不同的行业、工作的领域相互融合,发挥其重要功能。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其必修的一门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对除计算机以外的课程要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将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同其它知识相互柔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有两类,一个是数值型,还有一类是非数值型。这两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有利于其它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二、创新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体现

1、应用技术。目前很多电子元件其性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而纳米技术的出现以及其在计算机领域当中的运用,能够成功地解决该问题,使得计算机能够充分地发挥其性能,同时量子计算机结合了纳米技术,其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我国目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纳米技术的受限制因素很少,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对其影响不大,同时纳米技术在网络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结构创新。目前,我国很多计算机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并行计算。这是每个计算机都具备的一项功能,能够同时处理很多不一样的问题。在体系结构的创新方面,集群系统的成功运用,能够使得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信息的安全程度更高。

3、对专业人员的培训。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离不开一群技术开发人员。针对背后的工作团队,一定要保证每个人都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对计算机的系统、硬件、软件开发与操作,都能够熟练掌握。同时也要求其能够了解最基本的数据库系统运行模式,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同时,也要能够具备编写程序的专业技能。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

(一)开发团队综合素质低。一项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离不开一个专业的开发团队。我国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不是专业技能的人员匮乏,而是很多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的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方面了解不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对开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随着我国计算机专业的不断增多,从事的人员越来越多,对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就容易被忽视。另外,很多的公司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让很多大学毕业生,一进单位就分配到应用技术的开发部门。对于才毕业的本科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工作经验,对应用技术的研发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导致整个技术开发的速度很慢,影响工作的效率。另外,很多本科生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很少,设计到应用技术的相关知识不多,因此,因工作经验匮乏,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深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公司在应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了困难,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人才的紧缺使很多学校开始重视计算机技术的教育。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学校的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项专业科目。各大高校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开展、模式规划、授课方法都不是特别成熟。导致很多学校在对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一味地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对实际的运用有所忽略。纵然有部分高校将实际的操作也作为一门课程开展,但是因为没有体系,外加我国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不是很成熟,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满足时展的需求,导致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无法立即适应工作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计算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的有一大问题即其普及程度不是很高。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群范围很窄,只局限于年轻的群体。而对于年长的人来说,会简单地操作计算机的人都很少,更谈不上应用技术的开发,这就导致了年轻人在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时候,无法满足不同群体对计算机技术提出的要求。另外,计算机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并发展的产业,其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要远远超过了西部山区,各地发展有很大的差异,计算机应用技术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普及,这也不利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的策略

(一)提高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针对开发团队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开发该项应用技术之前,一定要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计算机人员,同时部分公司也可以选择和一些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合作,让具备最新计算机知识的本科生能够加入到自己的团队中,来解决团队人手不够的问题。除此以外,就是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多,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可以定期安排部分员工去外面学习、培训。公司一定要通过各种办法,不断挖掘和开发员工的潜力,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高校的知名计算机教授,来为自己的员工答疑解惑,开展主题演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员工的数量和质量上来解决计算机机应用技术在创新路上遇到的障碍。

(二)安全性能的改进。对计算机的安全性能进行改进,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一些软件,来保证计算机在联网状态下的安全,以此来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安全性能的改进,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1)改进防火墙技术。网段的隔离离不开防火墙,防火墙有助于各网段之间有条件的通信,对网络的访问进行控制,其是网络方位的最初屏障。(2)网关技术多样化。尽可能地多开发集中网关技术,按照智能的不同,对其进行分工,全方位地保护本台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三)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程度。想要消除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创新路上的障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计算机普及程度较低的问题。对计算机的普及,一定要从范围扩大方面解决。普及的人群既包括年轻人,也包括中老年人;普及的地区既包括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包括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首先可以从一些比较简单的小软件进行,这些软件不要求具备很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多没有计算机基础的老年人也可以应用。针对老年人这一群体,可以根据其爱好,开发一些类似于太极拳、戏曲之类的技术,会更加受到欢迎,同时也增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老年朋友当中的受欢迎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认识计算机技术,并且能够运用。对于贫困地区的计算机技术普及。国家可以指定一些补贴的政策,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送电脑下乡”的活动,让贫困地区的儿童也能接触到计算机,这对我国日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多媒体教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中,图片、动画和录象并用,能生动、直观、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展示生产设备及其原理,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将复杂的生产工艺具体化,其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在教学法中,有些重要的制药设备和生产工艺,我们会采用图片、录象等展示讲授,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加强认同感,让学生一看就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学习更轻松,印象更深刻。比如,在讲授颗粒剂制备过程时,可将各阶段颗粒的状态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同时附有教师解说,这样使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学生更好理解。而在讲授胶囊剂生产过程时,则可先用图片展示不同型号的胶囊壳、胶囊填充板、胶囊填充机的外观,关键部位等,再用flash动画表现胶囊填充过程中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填充胶囊的细节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最后用录象展示胶囊制备的全过程,则学生更易理解胶囊填充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易于记忆和掌握。

    但多媒体教学中还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辅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有大量公式推导的药代动力学部分,我们也有个别学生反映课件显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究其原因,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利用相关软件如Excel中作图及计算功能虽然能缩短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时间,但公式推导的过程无法详细的展示出来,因此,对存在有大量公式推导的部分如药代动力学的教学,我们采取的是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把握其来龙去脉,再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或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优势互补。

    2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实现教与学互补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药学类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材上一些内容难免滞后,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时介绍学科热点和最新进展,准确把握基础的知识点与先进性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基本专业培养的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授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方面时,可给学生介绍当前在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势固体分散体、包合技术等。也可讲授纳米技术的应用,随之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纳米束等、纳米混悬剂、纳米乳新制剂的出现与发展,已有大量事实证明,一些难溶性的药物通过微粉技术或超微粉技术达到纳米大小范围时可以显着提高胃肠道吸收。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这些新的发展热点,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讲授,可以采用讲堂讲授与学生自习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新的论文、一些常用的网站等,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和了解。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扎实掌握理论授课内容。

    3运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在教学中也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教学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例如,我们在介绍剂型的重要性时,可以举例天津天士力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滴丸的研发思路、研发过程及所取得的成功。又如,在讲到灭菌时,我们在课堂上选择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引发的药品不良事件致11人死亡,并说明起因是生产过程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擅自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问、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导致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案例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4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就科研方面的新成果进行交流和渗透,加强科研与教学的融合,虽然教学内容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但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课堂教学除了围绕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外,还注重科研成果和科技最新发展动态的渗透。例如,在讲授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时,就可以及时将科研工作中所获得的新成果如聚多卡醇注射剂、溶组织梭菌制胶原酶注射剂、托西珠单抗注射剂等传授给学生,以便为他们及时了解新知识,及时掌握新动态,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开放式教学

    我们会安排学生到本地较大的药厂进行见习或参观,并在参观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介绍车间总体布局,讲授相关品种的制备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所用的制药机械。通过实地参观,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也能解决一些在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在开拓他们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1精准医学的概念及特点    

2011年美国科学院发表国家科研顾问委员会报告“走向精准医学,建立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与疾病新分类学”。根据该文件精神将精准医学定义为“针对个体变异性的疾病防制策略”,即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由“个性化医疗”联合最新的遗传检测技术发展而来。

2基因测序是精准医学发展的关键    

如今精准医学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另外,经多次的法院诉讼与裁定,所有人类基因组数据为人类共同财富,不允许专利保护。因此,清除了主要法律壁垒并降低了开发成本。基因测序通常包括特定靶向基因测序、外显子基因测序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从最初的Saner测序法,发展到第二代及第三代大规模纳米技术测序。人类基因组测序最初是由美国主导的大项目,花费数百亿美元和十多年时间。随着技术的改进,现在所需费用不足1 000美元,十余秒就能完成全部工作。现阶段技术壁垒已经消除,经济规模效益显现,针对个体的基因组测序完全可行。

3精准医学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精准医学研究主要关注的疾病不止是肿瘤,还有其他遗传疾病和易患疾病的风险测定等。将来基因遗传诊断不仅可在孕前检查避免遗传给后代,甚至可以实施婚前检查测试HLA系统多巴胺受体等决定男女双方的遗传物质是否契合。

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基因分析有助于加强临床诊治精准性。

4病理学与精准医学    

传统病理学依靠光镜或电镜观察组织与细胞病变,其并非不强调技术精准性,只是常规显微镜观察不可能达到基因的改变水平。精准医学通过一系列基因检测技术和荧光单体杂交(FISH)、比较基因杂交(CGH),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定量PCR、定量PCR(qPCR)及基因测序等技术获得大数据统计资料,精准分析组织与细胞的分子改变。开展基因分子病理并非排斥传统组织细胞病理技术与观测结果,而是要把分子病理学与组织细胞病理学相互结合,获得精准诊断。开展精准医学病理专业将发挥其他医学专业不能替代的关键作用。

5中外病理学科在人员、制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比较    

首先,国内病理单位缺乏规范性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培训质量控制机制,又因为待遇低、风险大,导致合格病理人员较少。其次大部分大学病理系只承担教学和科研,与临床实践和诊断技能严重脱节。虽已有少数地区和单位着手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进基地培训,但规模小,管理不统一,难成气候。临床检验更是完全独立于外科病理,未与之形成协作发展的内生机制。再次,中国病理未形成普遍的专科化,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国外专家在诊断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

北美病理学科设置有以下特点:(1)北美医学院校的病理系与附属医院病理科承担学校与医院的病理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病理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病理科是彼此独立的,由于人员技术、设备与资金的分立,使得专业萎缩。(2)北美大中型医院设立病理科,其业务包括相当于中国医院的病理科与检验科(及血库),一般由病理专家负责统一领导。绝大多数病理医师分担病理诊断与检验任务。中国医务机构中,病理科与检验科分立,普遍办成大检验、小病理。病理诊断的风险大、任务重,但医师待遇低。(3)北美的病理专业包括解剖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尸检法医学、病理化学、医学微生物学、血库/输血学、血液学、皮肤病理、神经病理、儿科病理等亚专业。解剖病理又可再分为专家领导的亚专科小组如乳腺病理、软组织病理、淋巴血液病理等。各小组可自建实验室。中国大多数医院病理机构是单一专业。(4)美国有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个有资格在北美独立行医的病理医师至少需要经过8—10年医学专业训练(4年医学院,3—5年住院医师轮训,1—2年专科医师培训)以及通过一系列考核。

在中国住院医师属于正式职工,在北美住院医师是学生,需经各亚专业、轮训基本项目考核、轮转评估、教师评估、阶段考核与训练主管最终评估,最后通过病理学基本执照考试才能获得行医资格。总之,要想提高医疗水平,病理的建设是前提。

6病理学科的发展与对策    

有些地市从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提议建立专家会诊中心。组织各方面认可的权威,以医院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会诊,是省钱和高效的办法。互联网+数字化病理是大势所趋,为数字病理的发展延伸了传统病理诊断的范围,为结合分子病理及检验相关的试验数据,以及影像学资料创造条件,并有可能提供更精确的病理诊断。全切片图像多层次、多焦点扫描技术以及宽带上传速率的提高,已经可以用17 s的时间扫描1张400倍的玻璃切片并上传至云系统,多达5个或10个用户可以同时浏览上传的全切片图像进行远程会诊。    

上传扫描的病理图像到大数据云端,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以及远程会诊共享病例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可以暂时解决病理人员的不足,但同样需要时间和精力上的投人,经验及诊断水平的渐次提高。另外病理诊断同样离不开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检验的数据共享和相关知识的储备一也是必需的。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能力;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0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32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理学知识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就要抓好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理论的应用。物理作为初中学习阶段的一门自然基础科学,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位,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踏入物理知识宝库的阶梯,是激发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高低,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物理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上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这几个因素都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自然而然的崇敬心理,继而由对教师的崇敬和信任转移到所教学科的喜爱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从修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不断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保持持久、积极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顺利完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二、教师要增强自身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自然流畅的教学语言也是一项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具趣味性和感染力,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这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学生效果更佳。教师风趣的语言、生动的知识讲解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技能。这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不断修炼和提高的基本功。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越来越普及,随之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也应用在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非常有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各类游戏软件非常感兴趣,这些教学资源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兴趣极高。各类教育辅助软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四、增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该对初中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增强其趣味性,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物理教学过程,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充分挖掘其中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把初中物理教材当成一本爱不释手的科学读物,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在挖掘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一)课件卡通化

动画片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一种形式,对于动画片中出现的经典形象,学生往往记忆深刻,甚至终身难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来设计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将物理知识的讲解用卡通人物的语气展示出来,学生的兴趣被熟悉的卡通形象所吸引,继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初中物理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实验游戏化

“寓教于乐”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孩童时期的启蒙知识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新改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增添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认真观察的能力、理解了其中包含的物理基础知识、提高了物理技能。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每个实验趋于游戏化,如简单易操作的小魔术、小制作等等。在进行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身心下,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特色,不管是运用何种方法,我们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增长学生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明杰.初中物理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现状 发展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的基础之上,利用机械设备的自动处理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多功能整合,有效改善设备精度、提升设备性能,使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促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微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也逐步融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绝不是这些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将这些技术有机结合,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适用范围更加广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智能洗衣机、空调、照相机等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代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械工程技术的效率,使机械工程的要求得以更好的满足,实现了机械产品的自动调节、控制与检测,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企业界就提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他们将这一技术取名为“Mechatronics”,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直至70年代,人们都把机电一体化看成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到了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促使微处理机的性能有所提高,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也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融入了通信技术,使得机械设备变得更加智能,便于操控。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性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与半导体技术、机电一体微型化方法相结合,形成了更加精密和集成的“微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科学体系。

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国务院对这项技术予以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863”计划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为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发展这项技术的具体实施策略,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小组,着重研究如何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快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机械与电子技术实现了有机结合,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出了微型计算机以及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这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条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各种高科技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当中,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加智能化,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计算机集成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很多企业通过实施计算机集成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集成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得到了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另外,我国现在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及程序优化等技术,能够独立生产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开发出适合各行各业作业的多种机器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产品的制造和加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智能将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普及。在控制系统的指引下,智能机器人将会具有一定的判断及推理能力,并根据不同指令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复杂的生产工作,使人们得到所需产品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高智能化将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研究人员将会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编写不同的控制系统,让机器人可以更好的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而服务。

机电工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及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对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生产、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朝着绿色化的方向迈进,即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或对环境无危害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回收与利用报废设备及产品,使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原料及生产技术,使研发过程及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市场价值。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充分将全球资源整合,使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不仅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远程自动化控制,而且使我国对于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促使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于成熟。可以说,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更加网络化,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无人值守运行成为现实,同时也能够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产品通过便捷的途径得以向市场推广。

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生产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但是由于所生产的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在生产过程以及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麻烦。因此,这就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模块化,即将这些产品划分为独立的模块,使每个模块可以在机械设备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适应不同生产的需要。模块化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品开发及生产的成本,使不同产品的零部件之间实现通用,这对产品的维修性、装配性与拓展性的提高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模块化的设计与制造也将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微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普及。利用这些模块,可以方便快捷的生产出各种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领域的生产设备实现了“由大及小”的过渡,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逐渐朝着微型化方向发展。微型化,即机电一体化设备向微型机器及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微型化产品的体积小,耗能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微型化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由此来看,微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结论

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的机电一体化领域在某些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为了使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家应该继续鼓励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开发,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发能力,以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宝. 浅谈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J]. 科技信息. 2013(18)

[2].胡家华.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21)

[3].刘庆民.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