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展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发展;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影响巨大,除了相当程度方便了人们的处事行为,还同时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为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做出了巨大贡献。网络信息技术还同时催生了网络经济。依托于网络技术的经济形式有着多重属性,对于传统经济而言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网络经济对时代的影响深远。就企业财务会计发展而言,不仅在工作方式上受到巨大影响,在运行机制上也面临着不同的变化,因而在未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之前,便会呈现出各种问题甚至难题。
一、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受到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概述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出的网络经济有着与传统经济相比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存在着以下特点。首先,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和发展方式、运行办法均和网络息息相关。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经济能够极大摆脱时空的束缚,让经济行为能够更为便捷化和高效化。其次,网络经济有着突出的快捷性,正因为其在网络技术的全面支持下,信息沟通速度快、准确性高,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为即时经济和实时运作经济,经济的全球化和国家间的依存性大大提高。此外,网络经济还有着极高的渗透性,除了能够快速渗透到三大产业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还催生了大量的新兴边缘产业。另外,网络经济有着很强的自我膨胀性,伴随着多种产业的同步发展,网络经济渗透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各种产业工种和工作方式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
(二)财务会计受到网络经济的主要影响
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而言,面对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强烈渗透,其在会计目标和会计方法、会计手段、会计规则等方面均受到了巨大影响。首先,财务会计的会计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愈加突出,要素市场更为发达,网络技术的推动使得经济信息高度整合,利用率大大提高,会计目标将更为多元和长远,且相关性更为突出。其次,会计信息质量和特征会发生巨大变化。在信息高度集成的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流动性更强,所要给付审查的对象更多,对于其信息质量和特征性的要求就会更高。此外,会计手段和方法将受到巨大影响,会计业务的流程操作方式将面临巨大变革。通常企业的交易多在网络进行,经济业务的依据也多为电子单据,也就使得原来的经济业务操作和管理从原来样式变化为时效性更强的样式。
二、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会计信息系统进化慢
网络经济时代的一大特点即信息的高效性,而随着企业在网络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经济的特点将不断作用在企业财务会计当中,使得其在执行机制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突显。首先,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问题将更为突出,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问题将更为严重。原来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在相应制度控制之下执行的,而网络经济作用下则转变为制度和程序软件的双重控制,企业往往有着相应的制度控制机制,但在程序控制机制方面要么缺失,要么无法跟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实际需求的发展。其次,网络经济对于信息化的要求高,企业的财务会计要迈向网络经济方向就需要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并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革新和进化,实际则是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推进速度处于滞后状态。
(二)网络经济形式变化快,法律法规建设难跟进
网络经济时展变化快,带来的是网络经济形式的快速变化。对于我国的相关法律而言,面对企财务会计法制体系建设问题,一方面没有专门的网络会计安全法律,当前的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相关法律的完善速度较慢,法律法规建设很难跟进。同样,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上,我国在财务软件方面的保护作用不足,国家对于已经开发的拥有自主产权的财务管理软件保护力度也相对不足。相应软件面临的盗版问题严重,企业利益受到巨大损害,在以后的软件开发上也就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此外,网络中出现的危害网络信息安全行为层出不穷,企业财务会计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三)会计人员素质仍较低,财务会计信息安全低
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会计专业能力上,还要求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并能够对网络会计的操作流程和常见故障排除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许多会计人员对于电子商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度不高,很难将网络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结合。此外,一方面源于网络经济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源于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多发和复杂,多种病毒、黑客和侵入性威胁不仅难防范,且带来的后果极为严重。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性较低,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也较高。
三、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快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
网络经济时代对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企业自身来说,要想顺应网络经济的发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应当看到自身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首先,企业应当不断强化自身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在稳固财务会计管理的制度机制的同时,加强程序软件控制机制建设,从内部控制机制方面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其次,应当进一步加快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使得其在标准化道路上的进步更加快速。在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硬件建设的同时,在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也要加大力气,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性能,极大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紧跟网络经济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法律法规建设
网络经济在带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相应的安全问题,使得国家在相关法律方面的建设存在相应漏洞。为此,从宏观角度方面,国家应当认识到网络经济发展的巨大利益,也应看到其高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隐患。应当紧跟网络经济的发展形势,针对存在的法律法规漏洞进行填补,使得国家法律能够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同时,针对财务会计做好法律建设工作,除了加强软件审批工作之外,还应当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从法律层面为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和保护提供相对系统和完善的保护机制。
(三)建立会计人员培训机制,强化会计信息安全保障
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会计相关人员的培养,建立起会计人员的培训机制,使得会计人员的综合知识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企业应当通过相应培训机制首先提高会计人员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水平,使其对于网络知识和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有更高的认识;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风险防范和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为网络经济下企业的财务会计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如坚持使用正版软件,做好硬盘的病毒查杀,并设置防火墙,强化网络设备的管理等。
结语
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要想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效率和质量,保障企业发展的安全,就需要依据网络经济时代的具体特点和自身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应对办法。只有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快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同时紧跟网络经济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并建立会计人员培训机制,强化会计信息安全保障,才能顺应网络经济时展趋势,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戴成超.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1):133-135.
[2]张小兰.试分析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5,(1):153-154.
[3]吴冬霞.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4):103.
[4]代雪霞.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34.
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到这一领域,互联网金融成为了资本竞相追逐的盈利点、非法集资丛生的漩涡。为了互联网金融能够长久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应该对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机制、信用体系、监管机制等进行完善,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强和传统银行的深度合作。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信用体系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机制
互联网金融能够规范有序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完善市场准入标准。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资质认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主体的从业资质审查,推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牌照制度,对于“无资质、无牌照”的违规经营主体进行依法取缔和处罚,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企业的进入。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的法律规定,为加快互联网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还应建立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法律法规,一旦互联网金融企业触及到退出机制的下限,应及时将不合格企业清理,保证互联网金融环境的洁净。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
构建信用体系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当前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重重阻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第一,打破数据垄断,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到央行征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集与信用相关的各种数据,进行匹配、加工,在此基础上生成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对放贷机构提供各种征信服务。从数据流动过程看,征信业务可以分为数据采集、产品加工、对外服务三个方面。第二,大力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以市场化力量推动征信市场发展。第三,要充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利用碎片化信息开展征信。
三、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不同
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如何保证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的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是摆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面前的重要挑战。第一,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式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尊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自身规律,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式的监管模式,设定“红线”边界。摒弃一刀切,实行分级监管,鼓励、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和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第二,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尽快建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主体自治三者有机相结合、跨部门跨地域的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第三,制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以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原则,统一信息披露来源、标准和渠道。谁提供金融产品,谁披露信息,并对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互联网产品信息平台,对项目资金投向、投资期限、预期收益、潜在风险等情况进行披露。建立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重大风险信息平台,对可能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的风险信息及时,避免金融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遭受财产损失。
四、引导互联网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
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融资闭塞的影响,我们要将互联网金融筹集来的充裕资金有效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第一,进一步优化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募集到资金的资源配置,加大对实体经济中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第二,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定向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可以根据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多少以及是否流向重点小微企业来判断给予互联网金融企业多少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第三,加快完善各配套政策的配合,科学评价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五、充分利用大数据完善垂直细分路线
大数据被视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业掀起的又一次颠覆性技术变革。其核心在于对多类型、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而互联网恰好为大数据嫁接金融提供了平台。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的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第一,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大数据在加强风险可控性、支持精细化管理方面助推了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信贷服务的发展。在风险控制上,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在于摆脱担保和抵押方式,将数据作为提供融资渠道的关键依据,其中最明显的地方便是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有效地控制了风险。第二,有效实施精准营销及客户体验。大数据通过动态定向技术查看互联网用户近期浏览过的理财网站、搜索过的关键词,通过浏览数据建立用户模型,进行产品实时推荐的优化投放,直击用户所需。通过大数据,互联网金融能有效跟踪用户,并对其提品使用服务及售后服务。
六、促进传统银行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度合作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金融通常会将金融服务看成一条价值链,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往往沿袭互联网思维来看待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发展让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传统银行应该主动融入参与到互联网融资中,从服务客户基础上推动自身改革。同时,由于两者的客户群体各异,互联网金融又很难动摇传统银行业的地位。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颠覆、反颠覆,这种冲击挑战对于传统银行的变革是有利的,可以倒逼传统银行进行改革。传统银行发展以后,也会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进一步创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移动通讯时代,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应该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使金融覆盖面更广阔,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例如,PPmoney万惠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中信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联网与金融的创新融合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王斌等.互联网金融+——中国经济新引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系统的信用体系
这也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基石。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现阶段的信用体系正处于探索阶段,这也就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系统构建不足等问题的出现,对此在实践中要优化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信用系统,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打破现有的垄断市场,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要把互联网的金融系统中的相关信用信息与我国央行的征信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对其进行分析应用,形成一个信用报告,进而为相关放贷机构提供各种信息数据服务。基于数据流动的相关内容来说,征信业务活动的开展主要就是基于数据采集、相关产品的加工处理以及各种对外服务等内容。
第二,提升对市场化征信结构的发展。在实践中要基于市场化的发展,全面促进整个征信市场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通过各种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模式,全面的探究各种信息渠道,通过碎片化信息模式开展征信活动。
二、强化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监管机制与力度
此种模式与传统的金融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对此在实践中要想有效的保障其整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构建全方位的内容层次监管系统,要加强与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合作,通过政府?O管、自我约束以及主体自制等模式的有效融合,进而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模式。
第二,制定完善的金融信息披露规定。在实践中要基于真实性、精准性以及完整性的基础原则,对于各种信息的披露进行系统的管理。要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产品平台进行完善管理,对其具体的资金内容、期限、收益以及风险等进行真实的披露。构建一个全范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平台,对于各种信息风险进行及时的,避免各种风险问题的产生与出现。
第三,加强引导,促进发展
现阶段想实体经济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融资闭塞等问题,对此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引导:首先,要优化其相关资源配置,提升对实体经济只能怪的重点内容与领域的定向支持。其次,政府部门要逐渐的完善互联网企业的定向财政补贴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全面促进其整体发展。最后,完善相关政策的科学配合,通过科学的评价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实体经济全面发展。
三、善于利用大数据信息,提升其整体发展
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分析处理功能,可以对于各种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此,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要基于大数据有效的驱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大数据金融在实践中通过其自身的数据分析与挖掘,为相关互联网金融结构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并且对客户的相关交易以及消费信息进行系统的探究与挖掘,对其相关行为进行预测分析,进而保障金融机构与相关金融服务平台的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的经期体风险问题。
第一,增强其整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实践中利用大数据计算可以有效的提升风险的控制能力,通过其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全面的推动了其自身金融的发展。在其风险控制等内容上,大数据有效的突破了传统的模式,通过数据的形式提供各种凭证依据,通过个人征信系统的构建,提升对整个风险的控制。
第二,实现了精准影响以及客户体验。大数据主要就是利用动态的管理技术对互联网用户的相关理财网络以及信息进行分析,在进行数据模型的构建,进而通过实施推荐以及优化投放,提升其整体的服务质量与效果。
四、驱动传统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的有效合作
传统的金融模式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区别就是传统的金融主要就是把金融服务作为一种价值链的形式开展工作,但是互联网金融主要就是通过网络思维开展工作,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实践中通过传统的模式与现代的手段进而有效的融合,可以有效的促进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进而提升其整体工作质量与效果。在实践中要想有效的做到传统银行与狐狸王金融的优势互补,就要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手段的重视,进而有效的推动其整体发展。同时基于不同的客户群体存在的本质区别与差异,就要探究分析,弥补不足,进而有效的促进了传统银行的优化与改革,真正的做到了金融企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络银行 问题 对策
一、网络银行的定义
网络银行又称在线银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是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网上金融服务。这里的网上金融服务是指实质性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网上支付结算。那些拥有自己网站,但仅仅进行形象宣传和业务介绍的传统银行,充其量只能算“上网银行”,而非“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依赖于Internet发展起来的全新网络银行,这类银行所有的业务交易依靠Internet进行;另一种则是在现有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把银行服务业务运用到Internet,开创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所谓传统业务的外挂电子银行系统。目前我国开办的网络银行业务都属于后一种。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情况比较
1.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不同。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我国上网人数还不及总人口数的2%,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同时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真正使用网上支付服务的用户少之又少,网民进行网上消费及网上支付的意识和习惯还不强。因此,单从用户角度讲,西方网络银行的优势是我国网络银行所无法比拟的,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网络银行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完备程度不同。由于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存在着很大差异,现有的传统金融法规及银行行业标准都已明显不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新的针对网络银行交易规则的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亟须制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大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还是空白,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社会信用程度不同。由于在网络银行上进行的支付与交易都是在不见面的“虚拟”环境中完成的,所以健全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网络银行在美国之所以很快地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正是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建设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这也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及其他电子交易方式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
三、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国际金融界相比明显滞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较多,当前主要是面临着五大难题
一是法规不完善。网络银行是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中提供资金结算、使用电子货币的电子化结算服务,因此在有关服务承担者的资格、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与否、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明晰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难以界定,必须通过法制的手段来解决。在立法中,应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既要保持相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也要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二是战略规划差。当前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网络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站在促进整个金融业发展的高度,加强对网络银行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市场准入、安全技术、产品开发、业务创新、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总体规划,统一规范和完善。
三是技术风险大。网络银行业务的高技术性、无纸化和瞬时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要高于实体银行业务的风险,而技术风险又是网络银行风险的核心内容,也是金融机构和广大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交易过程的商业秘密、电子通讯的安全、交易和其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特别是未经授权的中途拦截和篡改等,以及一些主观方面造成的安全技术隐患。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好,必然会造成损失,影响信用。
四是业务监管难。目前我国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监管,主要实行的分业经营基础上的多元化分业监管体制,但对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缺乏有效的制度。我国目前对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仅停留在审批环节,因此有必要完善现有监管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条例,从而降低网络银行的经营风险。
五是产品创新少。随着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金融产品更有必要不断创新,向全能型、组合化发展,这也是网络银行的发展方向。
四、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1.加强网上支付安全。为了解决网上交易和支付中的安全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和十几家商业银行早就于1999年8月,建立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作为—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专门提供基于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数字证书服务,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安全的基础,建立彼此信任的机制。
2.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网络银行是基于Internet的、虚拟的银行服务手段,银行与客户可能会产生不信任感。采用同一种规划平台、同一种标准手段、同一种技术流程,建立统一、高效、客观、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金融信用危机,以提高人们对网络银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
3.加大网络银行业务的营销力度和创新力度。美国的金融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银行业务的经营,商业银行重视贴近市场,不断推出个性化服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将美国的经营理念真正落实到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中。
4.加快网络银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网络银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既懂金融又懂网络的双栖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并做出积极回应。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引进人才和国外先进智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电子商务规则和网络银行运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凤喜.网上银行,你如何面对[J].金融经济,2005,(3).
[2]戴亮.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模式及相关问题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1).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 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跨国经营战略规划
跨国经营是民族企业国际化,成长为 TNC的必经之路。要开拓和占领同国内市场迥异的国 际市场必须要有企业发展战略预案。但纵观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0多年的成长史,尤其是一些 重大的失败案例来看,均缺乏明确的跨国经营战略规划。具体表现在对于分析企业的优劣势,做好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锁定,企业要进入市场商品和服务的定位,产品价格策略、品牌战略、人力 资源开发渠道策略,同国际同行企业的竞争战略、区域及国别发展战略等都具有明显短期行为,很 容易受国际政治气候及东道国的社会舆论、贸易纠纷的左右及影响。
2.缺乏技术优势
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如计算机方面,中国在桌面电脑的产 量跃居第一,但电脑核心部件 CPU则完全依赖美国 Intel公司和 Microsoft等国外企业提供。同时 研发经费、人力资源不足,制约技术的创新且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
3.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按照美国世界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David Asker的说法,一个企业的品牌是赢得顾客忠诚进 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市场竞争是企 业的产品质量、技术、价格、渠道等综合实力的竞争。但最终要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
4.缺乏优秀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人们一提起跨国经营,以为只要外语好就可以。实际上跨国经营中的障碍不仅在于语言文 化关,而且还必须要有一大批懂国家政治、金融、财会、工商管理、熟悉国际市场及海外投资操作 ,能够驾驭跨国生产经营管理,了解和适应东道国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商业操守、政治、法律制 度、宗教及工会势力、利益集团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才状况却是严峻的。一是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很难适应紧张而又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二是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 熟悉西方发达国家财务及国际营销及投资环境的人员奇缺。三是既懂技术、管理又通晓国际商务惯 例和外语纯熟的本土人才少。四是大多数外派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国际背景实践经验。五是存在关 系和照顾出国较多,更有甚者将参与国际经营活动作为出国镀金,轮流坐庄等。这些人才队伍建设 的弊病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企业正常的跨国经营活动及效率。
二、针对性的对策
1.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
首先完成企业转制。必须按 《公司法 》规定理顺政企关系,政府肩负监管和仲裁之职, 企业则为经营法人,自觉履行法律赋与的权、责、利。 同时在用人制度上,打破用人机制,不管 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具有国际企业经营才干,愿意为中国企业效力和服务,我 们都应当不惜重金聘用。其次,在管理决策机制上。大胆引进和借鉴创新西方企业的管理决策方法 。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效能,弱化高层微观管理职能,重市场调查和宏观调控。 最后实行全球经 营战略。中国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包装、销售、运输、品牌等必须按国际标准进行。在适应和 满足国际标准后,要创新本国企业的产品及行业标准,以打破西方企业的垄断地位。
2.大力培养和引进跨国经营人才
其一,眼睛向内,主要依靠企业自己培养。有的企业一提及国际经营人才就眼睛盯向那些 学外语、外贸专业的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抑或花大钱聘请外国人来装点门面。实际上, 任何一个著名的国际企业,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大多来自于企业自身所提供的成才环境及用人机制。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眼睛首先向内,从制度、机制、经费投入、环境等方面入手来制定人才的培养 、引进规划,逐步实现人才的现代化。其二,眼睛向外。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其经营活动本身 带有国际性,其管理的对象、内容、过程都带有非常强的跨国背景。因此,完全可以实行人才的本 土化、多样化、国际化战略来解决国际经营人才问题。在人才招聘管理、奖罚制度等方面,大胆引 入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