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灌溉农业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地方的农业,有新老之分。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开辟的新垦区。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俄罗斯的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各绿洲的大小不一,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作物,并植树造林和建设农村聚落。它与四周戈壁、沙漠景观截然不同,犹如沙漠中的绿色岛屿,为干旱荒漠地区农牧业生产较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干旱荒漠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风较大,水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能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荒漠土地不经过改造是不适应发展农业的,这种改造就是一种荒漠变绿洲的改造,防风治沙成了农业发展的先行条件。新开垦的土地需要种植防护林和引水,经过不断的改良形成一定的局部小气候,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发展农业。这种改造的过程就是一种绿洲的形成过程,有了绿洲农业才能发展起来,没有绿洲就相当于在沙漠中种植农作物,缺少一种适农气候环境的保护。因此,农业要发展,大环境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国家提倡的生态农业就是这种思路,没有好的生态,农业就不可能有持续、长足的发展。新疆的绿洲农业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态农业。
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一是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灌溉农业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中国的灌溉农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战国初期,即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得到灌溉,至今仍在发挥效益。二是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河谷农业分布在我国和新疆地区,河谷地带平坦,土壤肥沃,有机物丰富,热量不易散失,适宜种植小麦、青稞。
亚洲水稻种植业
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的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
区位因素:①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水稻单产高。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③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④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区。⑤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
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①小农经营。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但是泰国是特例,其出口多。③机械化与科技水平较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与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它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④水利工程大。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irrigation area in Changwu County, current situ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situatio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asures.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or Irrigation District, water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rid area resourc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nd it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water mode.
Key words: county;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blem; sol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23.6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长武县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原西部的陕、甘两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07°38′49″—107°58′02″、北纬34°59′09″—35°18′37″,东与我省的彬县为邻,南、西、北分别与甘肃省的灵台、泾川、宁县和正宁接壤,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气温9.1℃,极端最高36.9℃,极端最低-24.9℃,最大冻土厚度70cm,年平均无霜期171天,最长219天,最短131天。年平均日照2218.7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016.6毫米,干旱指数1.71,干旱和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4mm,基本规律是分布不均,且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主要集中七、八、九三个月,占年总量的54.9%,加之雨热同季,蒸发量相对较低,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1.2社会经济概况。全县共辖11个乡镇,161个行政村,2008年年底总人口18.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7万人,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现有大牲畜3.31万头,猪、羊等小家畜7.42万头,总耕地面积38.3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及高粱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烤烟及果树为主。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6.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891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3.30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8.1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4.62亿元。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56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1953万元,林业产值909万元,牧业产值9998万元,渔业产值33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67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95元,低于渭北黄土高塬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1.3农业生产状况。长武县现有耕地面积38.3万亩,人均1.94亩,坡耕地14.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果园面积9.7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2%,属于一个人多地少的旱原区。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56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1953万元,林业产值909万元,牧业产值9998万元,渔业产值33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670万元。
1.4自然灾害。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冰雹、大风、暴雨和霜冻等,它限制着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生产效能的发挥。据多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影响全区农业的各种气象灾害比例是:干旱占30.9%,连阴雨占14.8%,大风占30.8%,冰雹占9.6%,暴雨占6.0%,霜冻占7.9%,其中以干旱对农业影响最大,也是本县发展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平均两年有一次大旱,一年有两次小旱。
2、灌区管理现状
2.1库坝灌区管理。为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效益,我县紧紧以《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水法水规为依据,由县水管站进行统一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并负责查处水事案件,对破坏灌溉设施进行严肃处理。库坝灌区水费收取严格按县物价局下达的水价标准收缴水费。2.2机井管理。为使现有的机井发挥最大的效益和良性运行。近几年我县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之路,并出台了《长武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细则,目前,我县的机井管理主要采用村管组管,联户承包,个人承包形式。对于灌溉面积涉及两村的井灌区机井,实行村管形式,两村签订合同,共同管理,确保机井工程的正常运行;对于控灌面积较小的机井,则采取联户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3、灌区灌溉用水情况3.1灌溉制度拟定。根据灌区二十年来的用水及运行状况,结合该区农作物灌溉实际情况,拟定灌区农作物灌溉制度见下表。
灌区水源为小河来水,河流常流量0.2 m3/s,灌溉设计需水量0.089 m3/s,灌溉水利用系数0.7,满足灌溉系统要求。
灌区农作物灌溉制度表(75%)
例1 读美国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这三种图例对应的农作物依次是( )
[图1][甲][乙][丙][丁]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蔬菜、水稻
C.大豆、甜菜、蔬菜 D.甜菜、小麦、棉花
(2)图中乙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上用水量曾较少,现在是该国农业用水量最大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地域类型发生了变化,该地现在的主要农产品是( )
A. 小麦 B. 水稻 C. 蔬菜和水果 D. 玉米
解析 美国所跨的纬度范围是30°N―50°N左右,符号“”分布区纬度较高,其代表的农作物有可能是大豆或甜菜,A、B错;符号“”分布在美国的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是典型的小麦带;符号“”分布的地区为36°N以南的棉花带。甲地区为美国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历史上是用水较少的牧业和旱作农业,由于区位条件的变化,大量种植蔬菜和水果,这些蔬菜和水果以柑橘、油橄榄、葡萄等夏季生长的作物为主,夏季降水量少,灌溉用水量增大,所以该地现在的主要农产品是蔬菜和水果。
答案 (1)D (2)C
点拨 1. 美国本土大部分属于温带,耕地面积占本国一半以上,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耕地面积广阔;
2. 美国农业科技发达,生产高度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交通发达,完善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系统,以及纵贯美国中部平原的密西西比河为农业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运出。
3. 美国农业区有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乳畜带、中部及北部的玉米带和小麦带、东部的混合农业带、中南部的棉花带、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作物带、西部山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西北部的小麦和林牧区、西南部的地中海式农业区。
二、农业的区位条件
例2 图示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因素是( )
[90°W][80°W][40°N]
A. 混合农业 水源 B. 地中海农业 地形
C. 乳畜业 市场 D. 商品谷物农业 气候
解析 图示区域为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再加上该地区在五大湖区,水汽较充足,气候温湿,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五大湖区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区,工业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乳制品和肉奶蛋等产品的需求量大。
答案 C
点拨 1.农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人文条件包括交通、技术、市场、政策等条件;人文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交通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会使得市场不断的扩大。
2.美国中部为五大湖区和密西西比河冲积的平原,地势较为平坦;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壤肥沃;有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一直可以延伸至北部,降水较为丰富,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西部山区降水较少,适合发展牧业和灌溉农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适合发展地中海式农业。
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例3 下图X中以西是海洋,以东为陆地,完成下列问题。
1. 图示区域由粗放的放牧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水果、蔬菜基地,其农业区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33°][X][Y][117°][120°]
2. 美国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粮食大量出口,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请你分析农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
解析 1. 图示区域是美国西南部,主要发展地中海式农业,农产品为水果花卉等, 美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很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镇人口多,对花卉、蔬菜、水果需求量大大的增加,加上交通运输的完善、技术的进步使得蔬菜、水果的市场扩大。2. 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不当导致的,包括农业地膜的丢弃、农药和化肥等的使用造成环境污染。随着人口的增多,不断的扩大耕地面积、毁林草荒造成生态破坏。
答案 1.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增大。
2. 问题: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面临农产品过剩等问题。
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行轮作和免耕,以保护耕地和减小市场风险。
点拨 1. 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如地膜、秸秆、杂草、果壳以及动物的粪便等,这些不加以利用或处理排入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如农业退水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中浮游生物死亡,使得农田里的作物出现倒伏、禾苗长势好而收成差。
2. 农业生产不合理会导致生态破坏,比如垦荒、过度放牧会导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不注意培肥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 要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利用秸秆、动物粪便发展沼气,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充分利用了资源,减轻了环境污染,还可以把农业和工业联系起来进行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读美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
[40°N][33°N][125°W][120°W][A]
1. A地区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 A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是( )
A. 大豆 B. 小麦
C. 棉花 D. 水果、花卉
读美国简图,回答第3、4题。
3. 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传统稻作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现代混合农业
4. 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读美国某区域图,回答第5、6题。
[90°W][30°]
5. 夏季该区域南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防范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 台风 B. 寒潮 C. 洪涝 D. 干旱
6. 该区域的稻米生产采用旱地直播技术的目的是( )
A.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 便于机械化生产
C. 最大限度节约水源
关键词:节水 农业 水资源 管理
1、节水农业的发展紧迫性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立方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预测,在2030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0%,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m3。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m3!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裕出400~500亿m3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因此,农业节水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紧迫性。
2、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农业用水几乎零增长的条件下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骄人业绩。根据水利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252千公顷;万亩以上灌区达到5800处,有效灌溉面积25506千公顷;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80处,有效灌溉面积13771千公顷。2004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干支渠骨干渠道衬砌防渗1300公里,改造、加固、配套建筑物7800余座,新增年节水能力11亿立方米。我国节水技术大纲已经,其中农业节水技术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农业用水量零增长成为重要的目标。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发达国家单位净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0%。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层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但现状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3.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识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3.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6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节水农业资金不足,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全国在此方面已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在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家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大约为2000万元左右。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约580亿元,对213个大型灌区和23个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开展了150个节水示范项目、50个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和99个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但这些资金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资不足,依然制约节水农业的发展。
4、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几点方向
4.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是我国节水农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体现,是确立投资重点的方向性问题。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
从粮食产量而言,灌区的产量高于旱区,从水资源利用量而言,灌区的水资源利用量很大,他直接取自江河或者地下,对地下水和下游产生一定的影响,注重灌区节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旱区节水。从总体而言,旱区生活比较贫困,其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但旱区的粮食潜力很大,只要充分挖掘其降水潜力,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旱区节水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是十分有意义的。
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重点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
计量体系,是节约用水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许多灌区缺乏完善的计量体系,致使灌区不能按量收费,制约了水资源高效利用。产生计量设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在灌区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投资配套政策决定的。在灌区建设时,我国基本上采取了国家头骨干工程,地方建配套工程的配套政策,导致国家投资到位,地方配套工程没有落实的“半拉子”工程,工程无法实现其设计效益。因此,将灌区计量设施体系进行完善,是目前的重要性工作,必须进行完善,才能为水资源计量收费奠定基础。国家对“配套的”投资政策进行反思和评估,科学地评定起合理性,促进国家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
4.3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节水农业靠政府推动,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一些节水工程成了“参观工程”,成了摆设,国家政府推广的时候,用一用,之后有的就废弃了,即浪费了资金,也在农民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应该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为此,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农业水价体制,让百姓在充分享受WTO规则的“绿箱政策”的同时,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指定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政策;其次,充分认识节水农业的公益性,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补贴,鼓励其发展节水农业;第三,建立科学的奖励惩罚制度,规范其行为;第四,通过建立农业水权体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并且在农业水权转移过程中得到好处。
关键词:节水灌溉 技术 趋势 问题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5.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170-01
一、概述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低。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转。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每立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浪费生产率2.0kg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粮食7亿吨左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6000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严重不足。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配套侧重于大型与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斗渠以下的田间渠系及配套设施(简称"田间工程")被认为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因而国家投入不足。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中,绝大多数农民只是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大量的青壮年涌进城市务工,导致留在农村的农民基本无力投资投劳田间工程建设,致使很多田间工程老化失修,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得不到推广应用,严重制约了节水灌溉的发展。
2.政府层面对节水灌溉公益性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在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国家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压缩灌溉用水量,将节约出来的灌溉水转移为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面积不大。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渠道防渗选择好的断面形式、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及山丘区经济作物中的应用、微灌技术在果树灌溉中的应用等,至今推广应用的面积不大。
4.技术规范及规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技术规范及规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技术立法,国家及行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节水灌溉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程,但是在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中不按照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实施的情况比比皆是,致使很多技术规范及规程成了"纸上谈兵"的摆设,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技术约束力作用。
四、推行节水灌溉的对策
1.加大节约水资源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实行治水和节水相结合,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降低灌溉定额,改善种植结构,实行科学管理,按计划实现配水。
2.领导重视,健全组织。要把推广节水灌溉列入各级党政部门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实行各级领导负责制,建立具有本地行业特点的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保证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付诸实施。
3.科学管理,节约用水。以发展先进节水技术为目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对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可优先考虑投入建设资金和优惠政策,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水务部门给予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4.推广应用节水科技新成果。在抓传统节水技术的同时,注重高效技术、新工艺的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节水工程的质量。
五.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