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部颁发《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各自的校园信息网络,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目前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

1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1 信息化意识相对淡薄,对高校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较之企业信息化及政务信息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事相对滞后的状态,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热情不高,投入较少。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意识淡薄,校际间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教学管理及相关信息的传递也相对缓慢,因此压缩了资源共享空间;同时受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以及未能深入理解高校信息化建设对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等原因,导致对高等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模糊不清,一些高等院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运作模式,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 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成效不突出

当前,我国中心,但基本均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组织和协调机构。当然为解决部门内部业务需求而形成的独立应用系统的存在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然后从整个学等院校发展上讲并不突出。由于学校内各部门数据资源的类型及管理信息系统各异,导致可共享数据重复录入的状况。各项应用入口及界面的不统一,导致认证方式的各异,也就致使管理维护方面的成本过高。究其原因,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策略尚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制定出明确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1.3 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软件开发和投入

高校的网络的利用率低,软件方面投资少,导致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学及管理方面的资源不能及时整合。一旦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又花时间和财力去想办法进行软件的开发。软件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等软件跟上了,硬件又需要更新换代,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目前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指标,忽视了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设施轻信息资源建设的严峻问题。

1.4 教师队伍中信息化人才缺乏,素养亟待提高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优秀的信息系统设计及维护人才,各种管理软件的集成和开发人才。而当前大多数高校中只有一些日常网络维护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很少。除此之外,高校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的信息化对师资队伍信息素养的相关要求。究其原因,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接受新思想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次,为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化能力、综合素质都亟待提高。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对策

信息设施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应用是目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建设,保障则是政策措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2.1 增强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意识,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它已成为每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所在。高度重视并增强信息化意识是高校的决策者及主要领导当前必须做到的,那么抢抓时间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及未来发展计划,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具体讲,高校要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前提,组织并稳定一批信息和技术队伍是关键,同时更要制定出有利于信息建设的政策,并加强该项工作支持力度。

各部门根据各自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及计划,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校所有信息中心人员需共同参与。信息资源必须统一管理,论证做到利用充分化、效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信息中心作为综合管理部门,除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

2.2 统筹安排,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规划和实施细则

各高校需要在教育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指导下对高校教育信息化有一个系统实施规划及实施标准。遵循“自上而下、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从各自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规划和实施细则。另外,需要在严格的市场调研、技术论证以及利用效益评估后确定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投资,做到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确保能够积极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投资经费效益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一种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的良性运行机制。

2.3 提高高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受高校教育对象多样性及复杂性,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因素不仅由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所决定,还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所有组成因素影响。

把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并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要始终关注高校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讲解方式,及学生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这种师生交互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心理方面的一些变化,校园文化的熏陶等对学生的人格内化以及科学素养所产生的作用,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所不能替代的。

2.4 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培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应不断提高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运在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及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高校应根据教职人员岗位职能不同,来安排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其次,还要加强对在校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能训练。据相关对高校在校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情况,因势利导,创造优越的条件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做学问做研究,使他们能够在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

3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进一步发展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过程。所以,正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客观实际的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及时认真及的纠正思想偏差调整方式方法,才能使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5):11-16.

[2]雄伟,王振旗.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15-17.

[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EB/OL]http:///html/201109/20110913154542p7fz.shtml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9―0078―01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下面,笔者就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尤其对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2.“技术至上”主义。

很多教师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重技术、轻理论”现象的产生,使信息化教育落入了“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窠臼,延缓了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二)师资问题

1.教师素养不足。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以及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等等。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教育推进的瓶颈。

2.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短缺。有些信息技术课教师虽然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但却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学与教的理论缺乏了解,无法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难以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三)条件问题

1.硬件资源有限。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在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资源有限。

2.区域发展不平衡。

首先,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的人均配比大约是3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的人均配比则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资源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其次,东南部和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东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远比中西部高,这必将导致东南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快于中西部。

3.教育资源匮乏。

二、对策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学思想的转变。

学习资料的来源不仅仅是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获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对信息化认识的转变。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重硬件建设,同时要加强教师对硬件资源有效利用的培训,使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利用效率,要使教师充分意识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二)围绕教学,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地教,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讯工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而这些新生的事物对很多教师来说以前未接触过,所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学会用这些技术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教育学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24901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容

档案信息化,是一个加速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和规划,在各种档案管理的行业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整理档案。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长期的从以实体档案为重心向以信息档案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快速的提高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和利用的水平,就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武装。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建设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前提就是提高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的网络技术应用程度;其次,建设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包括推进数字档案全文数据库、加强对数字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等等;第三,建设完善的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第四,培养档案信息信息化人才,加强对档案业务员的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第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管理标准,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完整、有效、真实。

二、我国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现在,在信息化技术的带动下,我国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目前的情况而言,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相关人员对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很多学校领导对于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思想上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重视,觉得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管理保存一些材料,是档案管理员的事情,对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不重要。甚至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只要自己管理的材料不丢失,就算是尽职尽责,管理模式数年如一日,缺乏创新,观念守旧,没有意识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导致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缺少政策上的倾斜和充足经费的支撑,有些学校连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都没有完善,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很多学校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多硬件设施老旧,无法满足基本的档案保管的要求。虽然一些学校也配备了一些基本设备如打印机、计算机、扫描仪等,但多是一些被淘汰或老化严重的设备;即使有些学校配备了相对较好的设备,档案管理人员依然很少使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帮助不大。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只重视对纸质文件的整理而轻视电子文件,从而导致一些重要的电子文件夹丢失。

(三)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需要。在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今天,学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为学校提高档案的信息质量,为学校更好的进行决策提供数据资源基础。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节省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消耗,一些档案的日常管理、分类、查询等工作都能由系统来完成。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能够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真正实现档案信息的高速运用。

其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为了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这也是适应时展的需要。

第三,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学校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需要保存的重要材料,如果只由人工进行归档和保存,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容易出现大量误差,而且在以后的利用过程中还会产生查阅困难等诸多不便,利用价值十分有限。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后,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能够凸显档案巡查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

三、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针对很多中等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的档案管理意识淡薄、观念守旧等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从学校领导方面来看,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上来,明确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成立档案管理工作小组,明确责任,改变以往管理混乱、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可以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在校教职工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到相关人员的考核中。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保障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中等教育学校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的投入,结合学校的档案管理模式,设立综合档案室等,同时配备相应的管理设施和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

(三)对档案信息化加强规范与标准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标准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宏观调控,档案管理部门要在已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立足大局,进一步对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例可循,从宏观上避免以往管理方式不可更改和各部门之间不协调的情况。二是,在内部进行协调。中等教育学校在建设电子校务的过程中要注意衔接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也要积极参与校务电子系统的建设。这样,档案管理系统既能够借助网络共享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又能够方便本部门对本校区档案信息的收集。这些功能的达成,都离不开规范和标准,因此,在进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并执行的档案信息建设的标准规范。

四、结语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新的平台和视野,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中等教育学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对校内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在新技术和新观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本文通过对学校档案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现状和问题对策等方面的论述,说明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和学校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华章,2013(21)

[2]武慧琳.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学术理论),2012(11)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被用得越来越多,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极为普遍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有效提高基础信息化教育的效率,对基础信息化教育的现状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1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1.1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际采访法。

1.2调查的对象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主要的调查对象为河南省境内的中小学教师和学校领导,为保证最终调查的科学性,在选取调查对象时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全省的中小学校作为其中的调查对象,在调查中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22所,其中城市和初中每种类型各占据一半。在调查中总共发放了660份问卷调查表,最终收回来的有效问卷有600份,无效问卷12份,回收率达到92.7%。然后对这些学校参与问卷调查的部分教师进行实地探讨交流,最后对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2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过程,总结出以下几点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题:

2.1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上存在着问题

(1)将城市和农村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城市学校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农村学校,投入的巨大差距造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出现不平衡的现象。(2)对所调查的所有学校都存在着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许多的学校在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上面不止数量严重不足,且设备较为陈旧,很多市面上已经被淘汰的产品仍旧在继续的投入使用。(3)教师对信息化基础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十分的低下。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通常只是在信息化教学、大课堂教学等情况才会采用,由于教师的使用频率较少,使得这些信息化基础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所在。

2.2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着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在近几年内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发展,正是由于其迅速的发展,也使得其他方面表现出一些滞后的现象。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就表现出许多的问题:(1)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人才。经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得到当前的学校中,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非常的缺乏,许多的教师都需要对很多的班级进行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比例在1:860,这使得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只能减少教学的课时。(2)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其它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在自身的教学中,合理科学的运用,能够使得自身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3)教师未能意识到新信息的重要性。将收集到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发现参与此次调查的所有教师中,只有43%的教师喜欢在空暇之余,了解当前的最新信息,不断的去学习和补充自己。其余57%的教师中分为有兴趣去了解,但不愿投入较多的精力和不愿花费任何的时间在上面两种类型,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信息意识极为薄弱。

2.3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经调查发现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校园教学资源较为缺乏。校园教学资源主要分为:教学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建设等,但是当前的大部分学校都因为资金上的问题,在这些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上的投入过小,使得调查过程中许多的教师都反映出可使用的教学资源较少的问题。(2)教师自身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够有效的查找资源,将资源合理科学的应用到教学之中。(3)教师不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信息化设备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教师能够使用计算机制作出教学需要的PPT较少,城市教师相对要多一点,但是仍旧有着很大一部分人不会使用,这也使得学校设置的信息化设施许多只是一种摆设,并不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3促进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总结出以下一些有效策略:

(1)政府应当对资助做出适当的调整,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农村和城市的投入上也应当保持平衡,让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缩小。(2)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都应当意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信息设备,提高信息基础设备的使用效率。(3)在教师教学的空闲时间里,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4)在全省范围内,应当进一步强调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创建教学资源库,彻底摆脱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5)灵活运用信息化设施和技术进行基础教育工作。信息化技术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对教师进行管理,让他们尽可能多的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促进信息化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4结语

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使得当前的教学形式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教学的方式、思想、质量等都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化教学的引入,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GZS283。

参考文献

[1] 张新刚,王燕.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2):111-117.

[2] 陈永光.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16-120.

[3] 颜荆京,汪基德,安冉.基于资源分类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机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3):94-99.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教育信息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基础教育,而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的教育质量。虽然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历经10多年的探索欲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从总体发展进程与普及程度上来看,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

一、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重要性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尽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家喻户晓,但目前学术界仍缺乏对教育信息化内涵较为系统的界定。西方学者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定义较为形象、具体,比如“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和Network-based Educ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等等。而国内学者更加侧重于技术应用于资源开发的行动、过程和目的的内涵。可以说,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整合国内学者对其涵义的界定,本文界定如下: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领域内,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和教育管理,通过全方位运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模式和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农村学校占总数的90%以上,而农村中小学生占总数的80%。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受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对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有影响,还关系到我国小学教育的整体状况。农村小学教育经过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成绩是肯定的。农村小学一改以前的落后,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步向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发展。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手段和重要措施。改善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加快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是新时期的新的要求,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

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过近20年的推进,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从本文对其涵义的界定,教育信息化实际上包括“技术”和“教育”两方面的内涵[1]。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发展,基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现实发展,深入分析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中存在的困境,以便最大化地利用技术资源,深度革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

(一)信息化环境建设与观念认识问题错位

自2000年以来,政府为重点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已经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据2004年的统计,政府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投入已达22.74亿元,建成2万多个教学光盘播放点,4.08万个卫星接收点,7000多个计算机房,覆盖西部地区25%左右,中部21%左右的农村中小学[2]。然而,目前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作用和本质的认识仍存在诸多忽视和误解。虽然在教学中较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未得到任何改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小学教师还并未认清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将教育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实现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并未完全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化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且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3]。

(二)资源整合及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不高

教育教学资源是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优势的重要条件。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开发了一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等先进资源,但是从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来说,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建设仍存在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资源整合问题,目前的一些教学软件,功能单一,各学科之间不能互相结合,存在资源互不兼容的现象。其二基础设施和资源重建轻用,应用效率低下。当前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低效,既源于信息化理想需求与农村应试教育现实的冲突,也源于现行教育信息化推行模式与农村小学现实认识的矛盾。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博客,Moodle(学习管理系统)、电子书、移动设备、无线网络等信息化软环境工具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农村整体发展较城市比较落后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内容与农村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而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应用效率比较低。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滞后,培训质、量堪忧

推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与提升是关键所在。尽管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数量增多,但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严重,新生力量不足[4]。同时,农村小学面临信息技术师资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据统计,全国中小学共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左右,教师数量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由于待遇差、职称评定受限制等原因,任课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有的还是其他学科改行的[3]。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教育信息化内容存在城市倾向,信息技术代表现代生活、现代文明,具有明显的城市优越性的价值取向。并且信息化教育内容也存在许多农村教育主体不熟悉的内容,如网页、博客、冲浪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采用,如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等对于长期处于封闭的农村小学,他们是全新事物。因此,开展以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师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对策探究

(一)构建农村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体系,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软实力

依据美国课程学家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确立应该依据三个因素:社会、学生和课程。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应基于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差异及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差异性而设定。细化信息技术目标在城镇之间实现,给农村学校以适度“宽容”。采用因地制宜的多样化推进模式,从而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软实力。推行的模式大致可采用,硬件资源先到位,然后教师培训普及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后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不断整合软件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二)建立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与监督机制,提高信息化应用效率

虽然现实情况中,不少农村小学告诉校园网建设多年,但网上没有教学资源,并未实现信息化管理,有的学校软件资源不兼容,操作困难,造成现代教育信息体系存在闲置不用、应用层次不深等现象。有些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仅是观摩课教室,典型的“面子工程”,有领导来时才使用。因此,为了规避这种形式主义,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绩效水平,减少资源浪费,需要构建教育信息化评价与监督机制,从而避免了建设与应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形式化、低水平等现状,教师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应有所改革。培训目标上,更加注重实际运用,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资源整合,从而优化教学结果,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内容上,切合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重点,从以往技术培训转向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主的方面,更加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升整个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重视教育信息化教改课题的研究

农村教育信息化有效推进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消解信息化与应试教育的悖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应用信息技术创建具有创新人才的新颖教学模式的目标,从而促进“教与学”方式产生根本性转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以农村教育为背景的信息化教改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农村教育的实践,加快整个小学教育的现代步伐。

四、小结

综上所述,从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出发,面对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需要从全局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出困境,提高整个小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夯实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推动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青.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70~73

[2]曾水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效性:问题、归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5):56~59.

[3]郑利霞.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8):69~72.

[4]白玉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