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北欧福利经济模式;希腊债务危机;福利困境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72-02

1 文献综述

瑞典学者爱斯平・安德森将西方福利社会划分为3个类别: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福利制度,以美国为代表;体现社会合作和互助的福利经济制度,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民主社会主义式的福利制度,以北欧模式为代表。本文将侧重于分析北欧福利模式。

国内学者对北欧福利模式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北欧模式利弊分析,如王翔分析了北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和效果,提出其面临的问题,包括高失业率、劳动力不足等;

(2)北欧模式个例分析,如高振立,通过分析瑞典的福利制度,来解释北欧模式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公共资助这三者之间存在的交叉的模糊地带;

(3)北欧模式比较分析,蔡宇宏以瑞典和美国为例,比较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和自由主义的福利。

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引发了关于北欧福利模式困境的思考。北欧福利模式在基本体系、基本原则、福利基金筹集方式和主体等方面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福利制度有较多的相通之处,对中国福利制度设计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北欧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也缺乏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亟需改善福利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北欧福利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对当前中国福利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希腊债务危机中的福利困境

2.1 希腊债务危机简述

希腊债务危机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2008年10月,希腊政府承诺提供至多280亿欧元资金帮助银行部门度过金融危机,并表示该援救计划不会对财政赤字产生影响。结果却是希腊政府赤字迅速上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的7.7%增至12.7%,而债务余额的GDP占比则从99%上升至113.4%。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引发了希腊股市大跌。

2.2 债务危机引发的高福利困境

事实上,希腊的政府赤字问题由来已久,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政府为维持高福利政策的巨额支出。据估计,希腊现有养老金制度将使其资金缺口在十年内累积达4000亿欧元,相当于希腊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为应对债务危机,减少财政支出,必然需要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然而,希腊政府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计划遭到了广大民众的反对,甚至引发了。希腊由此陷入高福利困境。

3 北欧福利模式的特征及其困境分析

3.1 北欧福利模式的特征

希腊的福利政策是典型的北欧模式,笔者认为,希腊的债务危机及高福利困境凸显了北欧福利模式两个方面的特点:福利政策的普遍受益性和财政支出在福利资金来源中的主体地位。以下我们把北欧福利模式(以瑞典、挪威的福利情况为代表)分别与西欧模式和美国自由主义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两方面的特点。

(1)与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对比――北欧福利模式的普遍受益性。与西欧国家的福利模式相比,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建立在普遍受益的原则之上,所有居民都被给予社会保障福利。现有居民无论是否曾被雇佣,达到一定年龄均可领取养老金,每个家庭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儿童津贴,甚至所有居民无论收入状况、社会地位及其他情况有何不同,均可得到尽可能好的医疗服务。

表1 英国、德国及北欧四国福利保障情况对比

英国德国瑞典挪威

福利内容健康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各种社会保险服务养老抚恤,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劳动力市场政策健康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劳动与就业,住房,教育养老保险、医疗和健康保险、儿童津贴、失业救济与就业培训、义务教育保障

基本原则福利服务面向所有需要提供服务的社会人群福利保障的享受权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相关福利覆盖所有公民,保障公民与其家人生活注重社会福利普遍覆盖,特别强调社会福利实行社会的平等、公正和公平

(摘自:王志凯《比较福利经济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与美国自由主义模式对比――北欧模式中财政支出在福利资金来源中的主体地位。

北欧的福利模式具有国家的强制性,以政府财政为主体。在北欧各国,福利经济思想和社会保障意识具有历史性的社会基础,其福利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而在美国,社会福利的分配则以市场为主导,国家只起辅助作用。这点也使得北欧福利模式相比于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更为稳定,实现的福利效果更为显著。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包括国家对教育事业、科技研发的关注和支持。而美国社会福利开支大部分由私人部门支付,使福利制度的覆盖面受到较大限制。

3.2 北欧福利模式的困境分析

基于北欧福利模式的两大特征,笔者认为北欧福利模式的困境主要由以下两个问题引起:

3.2.1 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公共开支及福利政策的就业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北欧福利模式困境的产生关键在于社会福利的公共开支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就业产生不同的效应,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1)经济正常发展时期,社会福利的公共开支有利于社会服务领域的就业增加,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水平,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公共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使得国家的可支配资源大量进入社会福利服务领域,而进入产业发展的领域的资源相对减少。这在一个增长的经济中并不成问题,譬如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公共福利领域开支的增长,带来公共福利服务领域就业增加到社会就业数的1/3,这有助于保持一个高的社会就业水准,并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2)经济危机时期,社会就业可能会急剧地发生结构性变化,失业的迅速上升,直接迫使社会福利保障支出扩大。一旦失业不能在短期内扭转,则会给社会财政带来负担,使经济发展更加受阻。不断增加的社会公共支出,仍需要增加税负来支持。这又会使得私人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同时还会因为社会福利等公共非生产性开支的扩大,而减少生产性投资并阻止消费,从而影响生产的发展。

3.2.2 福利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北欧福利模式的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福利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问题突出,财政更无力支付刺激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则失业只会愈加严重,此时必须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然而,北欧福利模式的特点使得改革阻力重重。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福利需求增长的刚性阻碍社会公共福利开支的削减。人们享受不同形式的福利服务的资格和权力一旦被确定,一般是不容易被取消的。在北欧国家,现在的主要工作阶层也会是未来的老年选民,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一个发达的福利保障社会,这些人和当今的老年人相比,在未来会是一个更坚决要求高福利的选民群体。此外,未来老年人口在绝对数量和相对人口比例上也呈扩大和上升趋势,社会福利需求增长具有绝对的刚性,公共福利开支的削减几乎不可能实现。

(2)社会文化和传统意识的阻碍。在北欧国家,福利经济思想和社会保障意识具有历史性的社会基础。对比一下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就公民对于社会福利保障态度的调查表明,近60%的欧洲人持有政府应该负有责任来保证社会公民的基本收入,68%的欧洲人更赞成政府应该有义务和责任消除社会收入不平等,而美国人持有对应态度的仅仅分别是20%和27%。欧洲大众对社会福利保障的广泛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欧洲政界对社会福利保障进行削减或控制的障碍。

4 北欧福利困境的启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提高社会福利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地发挥福利政策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国的福利制度在运行模式及服务规模等方面必须与该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如果盲目推行不适应本国国情的福利模式或者超出该国经济所能负担的福利政策,只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有损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不适应本国经济状况的福利制度将不利于该国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当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时,也极易发省与希腊债务类似的危机。

5 中国对北欧福利模式的借鉴

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北欧福利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基本原则上都是基于国家对全体劳动者和公民的社会责任而使其获得生活保障;都由政府作为主体;基金筹集方式基本相同。构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在充分考虑中国特殊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北欧较为成熟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经验。

5.1 中国福利基本国情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国情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福利保障需求不断的增加与当前福利保障供给水平滞后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以及中国现行社会保障的滞后,要求我们加快社会福利建设;另一方面,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又不能把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实现水平定位太高,因为超过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保障只会是抑制效率的虚假公平,必然损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因此,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在这双向制约之间确立平衡的社会公平度。

5.2 对北欧福利模式的借鉴

5.2.1 借鉴北欧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公平公正原则

北欧福利模式建立在普遍受益的基本原则之上,面对全体社会公民,而中国目前是一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对象是特殊群体。从北欧的实践经验来看,公平公正的福利制度使政府更加廉政效率,带来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而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已经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公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中国社会保障的供给滞后,高福利政策引起懒惰劳动力的问题在目前仍不会出现。因而,在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中,必须设计一种体现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制度,这既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规则,也是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要机制。

5.2.2 合理调配公共开支,谨防财政危机

北欧福利模式是以政府财政为福利开支的主导力量,这一点与中国的社会保障有相通之处。希腊的债务危机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福利开支引起的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虽然中国目前的债务相对较安全,且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不会出现像希腊那样的债务危机,但是在构建更为公正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必然加重公共开支负担,加之近期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不对称地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因此必须调控好赤字范围,谨防债务危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翔.北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观察与思考[J].财经论丛,2003,(6).

[2]高振立.从瑞典福利制度看北欧福利模式.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缺陷及对策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movements scale, this aggravat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management of family planning work.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for the existing system flaw, defect management system defect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perfecting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methods,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measures.

Key word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De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融入大城市,这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产生了重大冲击,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且各地也实行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但是,从整体来看,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情况仍旧存在,而且呈现出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缺陷

制度缺陷

基本性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

其一,条文规定“形式化”。很多规定没有强制性要求,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个人或单位,由当地政府或是机关按照相关规定处理”,这就造成权力行使过程中人为成分增加。其二,生育政策缺乏一致性。不同的地域之间,生育政策存在一定差异,而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生育政策协调问题,仍旧没有统一性规定,这就造成一些流动人口按照最利于自身的生育政策进行生育。其三,缺失流动人口考核制度。在人口考核上,很多地区并没有将流入1月以上的育龄人口列入本地区计划生育管理范围中,事前管理的疏忽,引发一些超生育问题。

管理体制缺陷

其一,责任落实不到位。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管理职责并没有清晰定位,虽然国家提出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原则,但是对具体管理服务内容并没有规定,这就造成流入地不知道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和到底那些机关具有管理监督职责,在权责不明的情况下,必定会出现责任推诿、配合不力的现象,进而影响了管理效果。其二,行政控制力不强。一方面,流动人口数量大、流动频率快,这就加大了生育信息以及人口信息收集的难度,进而影响了管理、监督的执行。另一方面,由于处罚条例、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不完善,这就造成处罚难、抚养费征收难等问题,进而影响了管理的实现。

管理机制缺陷

其一,缺乏监督机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需要发挥媒体、舆论以及社会人的监督作用,但是,由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内部以及社会各种监督体制缺失,造成管理部门违规管理,如对超生育进行不正当处罚、教育宣传不够等。其二,缺乏考评机制。缺乏统一性的管理考核标准是造成管理效能低的重要原因。在地域性流动人口管理中,往往以县市级考核为标准,这就造成大范围的考核标准与小地域的人口流动情况不一致,进而引发考核结果和工作目标脱节。如流动人口办证率与计划生育率不能准确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质量。而相应的管理服务奖惩制度的缺失,也影响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其三,缺乏综合治理机制。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并没有考虑对低生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综合治理的力度;而由于各地区执行管理工作时,缺乏带头部门,加之一些政策性的变化,如现阶段“一证先行,无证否办”的规定失效,使得综合治理的力度降低。其四,动态管理机制缺失。属地化特征的静态管理体制是现阶段计划生育管理的主要模式,但是,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人户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静态化户籍管理方式,对“社会人”就失去了控制,这就引发人口流动和静态管理矛盾。

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调整利益差异

其一,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为管理标准,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计划生育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强化管理部门的职责,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下来,以提升管理的权威性和实际性。其二,针对差异性生育政策,要出台统一性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范,并强化对生育人口的孕前管理,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并建立跟踪系统,实现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其三,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补偿制度、流出地利益补偿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提升人们少生优生的生育意识、健全农村的基础资源和服务水平、缓解城乡差距,实现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

2、健全相关机制,增强各方合作

其一,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以及群众参与的综合机制,并充分运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社会群众的计划生育意识,有效实现全面化的管理。其二,转变静态管理的模式,以村为单位,时刻把握人口的流动方向,并进行流动人口信息统计和完善,加强流出地和流入地合作。其三,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将考核重点放在对已婚妇女的生育、节育管理上,并将考核结果与管理工作目标相结合,在提升管理服务的同时,降低生育率。其四,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强化地方政府的职责、相关部门的合作等,切实将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坚持人本管理,扩展服务途径

加强社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将相关法律法规传达给群众;加大社会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根据流动人口的多元化要求,对办证、验证手段进行优化,并实现证件管理,以组织化管理的方式,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以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的方式,树立榜样作用,并对违规生育者进行相应处罚,实现强制与民主双管理;建立服务站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生育咨询服务;以网络管理和网络共享资源,来强化管理人员以及社会成员的计划生育意识和技能。

结语: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是实现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其体系完善中,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管理机制等相关因素的作用,并通过多元性的管理和服务,来提升社会成员的意识、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肖万春.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创新[J].决策探索,2012(01)

[2]杜会军.创新机制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07)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神木;免费医疗;福利思想

在质疑和非议不绝于耳的媒体环境中,神木免费医疗改革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经过了探索初期的短暂混乱和不断的调整完善,免费医疗在神木基本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神木以实践回答了种种猜疑和质询,免费医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医疗困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扬。医疗保障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抛弃情绪化的冲动表达,更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本文试图通过福利哲学的视角,对神木免费医疗进行分析,以期深入理解这种模式的优势和重要性。

一、神木免费医疗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神木免费医疗,首先我们简要总结其一年多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重要的社会影响。

(一)神木免费医疗模式的实施效果

神木免费医疗运行一年下来,很好地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医疗问题。在费用控制方面,也没有超出设计者的预想。一年人均医疗费用350元,全县近40万人,总费用为1.5亿。这个财务状况没有超出预算,更没有造成人们普遍担心的财政负担。客观地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非常好。

(二)神木免费医疗的社会影响

神木免费医疗的实施不仅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誉,而且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普遍关注和广泛报道,更重要的是初步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肯定。2010年初,神木模式被社会政策领域的专家评为2009年度中国社会政策十大创新事件之首。评审团认为:“神木模式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的制度公平,当地政府履行了对公共事务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科学的健康及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2010年两会期间,卫生部长陈竺肯定了神木模式的破题意义。他认为:“平均每个人400元,一年运行下来的情况相当好。如果都像神木那样的话,按照300元的标准,大概五分之一的县里可以先做起来。”

二、免费医疗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健康是个体幸福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因此,保障健康是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妥善解决医疗问题,不仅是个复杂的社会难题,也是发展社会福利的重要方面。对于神木免费医疗的评析目前主要集中在其医疗层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重要的社会福利思想价值。我们从免费医疗与社会福利,免费医疗与福利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免费医疗与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设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福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福利供给的特征是收费低廉或者免费。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幸福的重要基础。健康保障是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一个社会的健康保障水平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福利发展状况。神木免费医疗制度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医疗状况和健康水平,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福利的探讨。神木的免费医疗,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福利发展。因为,免费医疗具有医疗资源配置的平等性和公共财政支出的共享性,所以它的提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福利思想价值。

1、免费医疗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平等性

神木免费医疗制度的重要突破,或者说创新,打破了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身份界限,实现了在医疗领域公民的平等性。我国现有的医疗体系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是按照身份界限分割为不同的板块。其中政府公务员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实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实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实行新农合制度。这种体系设计表现出了强烈的身份界限,实际上反映了公民在医疗保障领域的不平等性。神木免费医疗制度,打破了这种身份界限。神木规定,拥有神木户籍的城乡居民统一实行门诊医疗卡和住院报销制。它打破了城乡之间的界限,也打破了公务员、职工和居民之间的身份界限,将城乡居民统一纳入到单一医疗保障体系中。这才真正合乎政府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福利哲学的永恒主题是社会正义,无论社会正义被解释为民主、平等还是自由,平等都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医疗领域的不平等,实际上是特权思想在医疗方面的突出表现。神木的突破,不仅具有重要的医疗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福利思想价值。因为,神木免费医疗制度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社会福利的更高追求。社会福利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也应该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追求。正因为如此,神木医改,被人称为“中国福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圣典”。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高度评价了神木免费医疗。他认为,神木医改是中国福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圣典,是一场社会政治大变革,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2、免费医疗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共享性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们生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理应由全体人民共享。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普通民众却很难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贫富差距问题的加剧就是这种趋势的突出反映。如何实现公共财政的共享性?加强社会福利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神木免费医疗的实践应该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的探索,它通过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让人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经过30多年市场经济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市场机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激励作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不可能是走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回头路,而应该由政府着力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政府要有所作为,积极投入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免费提供,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二)免费医疗和福利社会

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福利的发展经历了剩余型和制度型两个阶段。在我国的社会福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福利发展模式的争议。一般认为,我国应该避免高福利国家的教训,即由于高福利所造成的就业不充分和激励不足等福利病。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现在面对的情况主要是福利供给严重缺乏、社会保障不足,而不是过度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建设一个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所谓适度普惠型,就是一方面尽力使广大人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而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严格的监督机制规避发达国家的福利病,使社会在保持充足活力和动力的同时,实现基本的社会正义。

神木免费医疗制度的实施,我们认为是一种适度普惠型的福利建设。所谓普惠是指它面向全体民众,打破了身份、城乡的界限,是一种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所谓适度是指它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严格的运行监管,合理控制费用支出,避免了过度医疗和严重的费用负担。事实上,神木在实施免费医疗制度以前,已经实施了免费教育。教育、医疗虽然需要投入社会资源,但是这些不是单纯的消费领域,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教育增加了社会的文化资本;医疗增加了社会的健康资本。在这些方面加强福利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投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都是建设适度普惠型福利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神木免费医疗对构建福利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神木免费医疗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构建适度普惠型福利社会的启示。首先,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展经济是手段,不是目的。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应该通过发展社会福利,让大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使群众的生活品质伴随经济发展相应提高。其次,社会福利重在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不在于提出多么完美的理论,也不在于喊出多么诱人的口号,关键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像神木这样不断推出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举措,虽然制度设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却能够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再次,发展社会福利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执政为民的理念。神木免费医疗的投入,并没有造成人们普遍担心的财政困难,但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维护社会稳定成了政府的重要任务。与其事后花费巨大财力去维护稳定,不如事前着力去发展社会福利、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减少、化解社会矛盾。因此,解决民生问题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理念和责任,我们希望有更多地方政府能够以切实行动发展福利、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王家敏.陕西神木免费医疗模式施行1年获肯定[J].中国新闻周刊,2010(4).

2、佚名.医改:从神木学到什么[J].中国新闻周刊,2010(5).

3、欧阳景根.背叛的政治――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2.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DDM;估值;北京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76-02

一、现金股息贴现模型(DDM)简述

评估股权价值的基础模型是股息贴现模型,它主要是利用现值的思想。对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的不同假设,该模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主要有Gordon模型、H模型、多阶段DDM等。其中,多阶段DDM以三阶段的最为常用。三阶段DDM集合了普通二阶段模型和H模型的特征,由莫洛多斯基(N. Molodovsky,1965)提出,现在仍然被许多投资银行广泛使用。它包括高增长的初始阶段、增长率下滑的转换阶段和稳定增长阶段三部分,基本形式如下[1]:

该模型消除了许多其他折现模型所面临的限制,但也要求更多的数据。它的灵活性使其特别适用于评估增长率随时间而变化的公司,同样也适用于股息支付政策、风险因素等方面的变化。

二、实证研究

本部分利用三阶段DDM对北京银行(601169)的2009年的每股流通股价值进行评估。现将主要的参数设置及样本数据的采集进行说明。

样本期间设定为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为避免样本数据的缺失,采用月度收盘价数据。以上证综指对应的标的股票作为市场组合,收益率的计算采用对数方法。采用CAPM技术来估算权益资本成本,选取中国2008年5月7日发行的30年期、附息式固定利率国债票面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数据为4.5%;借鉴Aswath Damodaran 的研究结果[1],将市场风险溢价设定为7.5%;采用单因素模型,回归得到β系数。相关数据处理用Eviews3.1软件和Excel软件完成。

关于高速增长阶段增长率的计算,本文同时参考EPS历史增长率和分析师的预测增长率,并根据各增长率的标准差给予不同的权重,由此得到加权平均增长率。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增长阶段设置:第一阶段:2008―2012年,高增长阶段;第二阶段:2013―2017年,转换阶段;第三阶段:2018以后,稳定增长阶段。

各阶段参数设置如下:

Ln(EPS)= 0.12886*t -1.08

经检验,模型残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服从正态分布,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现象。由此看出,由历史数据得到的EPS增长率为12.89%;由同比增长率序列,可以计算出对数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的标准差=24.66%。

根据分析师对北京银行的预测计算

根据标准差来分配权重。标准差大的,给予的权重相对小一些;反之,权重大一些。根据比例,给予分析师预测增长率的权重为0.73,给予由EPS历史数据而得的增长率的权重为0.27。高增长阶段的EPS年增长率为:0.73*23.20% + 0.27*12.89%≈20.46%

至此,可以计算北京银行高增长阶段的现值,如下:

2.转换阶段[2]β值:从2012年的0.87线性上升到2017年的1,每年递增:(1.0-0.87)/5 =0.026;2017年股权资本成本=4.5%+7.5%*1.0 =12%;每年递增:(12%-11.025%)/5 =0.195%;EPS年增长率:从2012年的20.46%线性下降到2017年的6%;每年递减:(20.46%-6%)/5 =2.892%;股息支付比率:从2012年的19.05%线性上升至2017年的70%;每年递增:(70%-19.05%)/5 =10.19%;基于以上参数,计算转换阶段的股息现值:具体如表4:

由此,可以得到转换阶段的北京银行股息现值为:

3.稳定增长阶段EPS年增长率=6%;β=1.0;r=12%;股息支付比率=70%;于是2018年的EPS=2.783*(1+6%)=2.95(元),稳定阶段的股息现值为:

笔者认为,一是DDM严重依赖假设条件,对长期增长率、资本成本等很敏感;二是没有考虑相关新信息的影响;三是市场估值不是十分有效。因此,对于周期性的银行业来说,该模型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范文第5篇

一般的事业单位属于财政预算报账单位,基本上没有成本核算和税金交纳的业务,相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制定或订出来也没执行。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关系到会计系统对单位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性,又涉及到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建立一整套适合领导如何管理和控制本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和准确,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现状,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有效地施行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目标定位在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遵循在适当的法规上。其职能不仅包括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公、教学、服务等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能在本单位有效施行。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三)岗位责任制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适时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修订,单位的工作范围发生变化等情况,都会引起制度的改变,单位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也针对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监督、检查作出明确的规定,内控这一管理手段正逐渐成为单位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工作。

(一)完善单位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任何单位的内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它是一种氛围,塑造学校文化,影响会计的意识控制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它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一个重要因素。

1.完善单位的治理结构。内控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通过实施内控,使内控制度成为“单位之法”,它对每个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遵循,任何人都不得游离于它之外,凌驾于它之上,从而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则,会出现漏洞。例如,2005年某省的审计机关在1-9月份共完成审计项目71个,查处各类违规行为资金7.97亿元,其中收缴财政资金6131万元,促进挤占挪用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7.2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885亿元。可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执行不好,就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说明内控制度的建设,更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

2.提高管理者及职工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素质不同,对单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直接影响到单位的业绩,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的素质不仅指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全体员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为内部控制培育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单位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层为达到其控制目标的实现,用以辨认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能有效落实。控制活动存在整个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绩效、保障资产安全等多种程序。

(三)进行信息流动与沟通

事业单位应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以会计为主,提供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而管理系统还提供非财务的信息。可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每位职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职工需知道单位期望他们做出那种行为、那种行为被接受、那种行为不被接受,职工还需知道在其执行职责时,一旦有非预期的事项发生,除了要注意该事项本身之外,尚应注意导致该事项发生的原因。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

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施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过程的设计顾问,使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形成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而控制自我评估指的是各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控系统进行评估,基本特征是关注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工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