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情况

大学生就业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情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及时了解和反映2011年西安市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近期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

样本简介

本次调查涉及应届大学生调查以及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金融机构调查两个方面。在应届大学生调查中,涉及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及西安财经学院6所院校,随机选取了200名应届大学生。其中,男性占45.5%,女性占54.5%;本省生源占55.5%,外省生源占44.5%;城镇学生占58%,农村学生占42%;被调查学生的学历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分别占48%和47.5%,大专生和博士生分别占1.5%和3.0%;所学专业以文史类(50%)和理工类(32%)为主,农医类和其他类分别占1.5%和16.5%。

基本情况

1. 就业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

调查显示,毕业后打算参加工作的学生占比最高为64.5%,打算继续深造学习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分别占25.5%和10.0%,在选择参加工作的学生中,有65.9%的学生已经找到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约,超过八成已签约的学生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表示基本满意,就业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目前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表示随着金融危机阴霾的消散,经济日趋回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毕业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是有很大的机会。

2.大学生就业选择趋于理性

主要体现在:一是就业地点逐步向二线城市转移。以往大学生毕业后首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但受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过高、工作压力过大以及房价较高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考虑到二线乃至三线城市工作。问卷调查中,有50%的学生就业地点选择了西安,选择其他三线城市或地区的学生也占到23.1%,相反,选择珠三角地区、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学生分别仅占14.4%、6.8%和6.1%。二是薪酬期望值落入合理区间。调查显示,尽管仍有19.5%的学生表示4000元以上才是最低薪酬标准,但这类学生主要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另外,有40.3%的学生表示可接受的最低薪酬为2000元~3000元,还有20.8%的学生可接受1000元~2000元的薪酬标准。与以往相较,目前大学生对工作薪酬的预期趋于合理。

为解决就业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各大院校均加强对自主创业方面的指导,有63.7%的学生表示所在院校提供过自主创业指导,只是对指导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被调查的学生表示最希望能通过亲身实践和老师授课、相关讲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最希望得到创业贷款、创业培训指导、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关于资金筹集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合伙创业,这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和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的门槛较高,审批时间较长,往往容易错过项目发展的最好时机。

4.大学生自主创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西安市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0年,西安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余额为2124.7万元,而至2011年一季度,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942.5万元。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贷款主要投向现代服务业、电子、文化创业产业。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和西安银行都给予了极大的利率优惠,其中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大部分贷款都执行零利率,西安银行大部分贷款都按基准利率执行。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和建议

1.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努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一方面,大学生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偏爱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好的地方,而歧视偏远落后的地方。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作就应该予以考虑。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要具有随机性、灵活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使自身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疏通就业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就业机制

目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投简历和学校举办就业招聘会,但这两个途径都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并存在一定的就业风险。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等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培养专业对口、基本功扎实的毕业生,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关部门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机制,净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更加透明、更加丰富。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主创业也是大学毕业生展现才干、体现人生价值的又一平台。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除了指导、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就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借鉴大学生创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机遇和风险,理性对待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如: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政策,包括创业孵化基地、公司注册、贷款担保、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培训以及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措施等,对大学生创业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

4.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2010年底,西安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工作的通知》,2011年2月,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财政局、人民银行营管部联合下发《西安市大学生创业贷款实施办法》,这些文件都明确指出要为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和资金上的支持。西安银行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的主要力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缩短贷款审批周期,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并视情况破除公司需运营一至两年才能发放贷款的硬性要求,根据企业成立初期项目可行性情况考虑发放贷款。西安银行开办大学生创业贷款不仅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外,未来更多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树立正确的诚信和合法合规意识,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提升经营状况。同时强化风险控制,有效过滤具有不良倾向和目的贷款,建立健康可持续性的创业融资支持和引导机制,推动大学生创业贷款长久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松河.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和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0(7).

[2]陈国政.国外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1(3):65-69.

[3]金耀武.新形势下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J].黑龙江史志,2009(11).

大学生就业情况范文第2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如下:

1、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

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

3、经济结构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呈现结构性矛盾。

4、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就业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指导;就业率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从而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610万,再加上近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的毕业生,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近千万。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缩减招聘计划,同时很多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以及由于外企的裁员,有很多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重返就业市场,有很好技术的农民工可能重新选择岗位,这些人才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很大压力。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值得探讨。

TheAnalysis andSolution ofUniversity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in theFinancial Crisis

Bo Pang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1,China)

【Abstract】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spread to China in 2008, It has a serious blow to China's employment rat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t is benefit to carry out targete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ing the employmen concep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oing well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e work ,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rat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 major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Employment guidance:Employment rate

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1就业环境不好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就业市场不景气。从就业环境角度分析,在上一年,已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同时还有很多用人单位缩减招聘计划,企业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培训费用,特别是出口加工企业回避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加工产品的不合格风险,而减少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1]。

1.2大学生就业观不成熟及就业能力不足

从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上分析,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传统,认为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薪水酬劳高,就业地点往往集中选择沿海的发达城市,从而造成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呈现区域性的不平衡。从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上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更看重是否有服务意识;是否有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适应市场的能力,求职就业的能力,以及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上都缺乏专业的培训和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过程中磨合期延长,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的一次就业成功率。当前的毕业生大多数为80后或90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遇到困难就轻易丧失自信心,从而对自己在就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全盘否定,造成就业成功率降低。

1.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主动性

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角度分析,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不够造成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就业指导观念陈旧,缺乏时代性,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教师队伍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性等等问题。高校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就业平台。

2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2.1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元化的科学的就业观,使他们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在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已不再是往日的“天之骄子”,也不应该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应该端正就业观念,摆正心态,放下眼光,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社会就业者[2],从而降低对薪水和职位的要求,以提高就业成功率。主动发挥80后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创新才能使社会进步,民族发展,才能增强国家实力,从而增强我国在世界大环境下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国家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才能为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更好就业环境。

2.2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2.1科学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在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时,应考虑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和系统性,不能只是单纯的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辅导,而是应该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促进其尽早的培养职业意识、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等素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应尽早开始,在大学生入学伊始就要培养其为就业做准备的就业意识,确立成长发展目标,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标和专业的重要性,为综合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从而将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将学习专业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

2.2.2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特别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以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就业指导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发挥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的特点,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将辅导对象分类,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指导。

2.2.3完善和改进就业指导内容

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要系统全面,不断更新。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影响,就业指导课要有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课程内容,包括全面了解金融危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及效果,如何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对就业市场的信心等等。还要包括针对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开设就业指导基础内容的同时增加近两年就业情况介绍及分析[3],培养他们成才意识,就业意识及危机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和把握机会,只有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4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

当前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已逐渐成熟,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高校有良好信誉的优势,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高校自身的就业信息网,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对网络信息内容的保护,使网络管理工作专业化,常规化,科学化,资源有效性,真实性,安全性。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就业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4]。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从多角度,多侧面认真分析,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指导性的作用。中国大学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能否经得起考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需要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提高主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及时有效地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凯.金融危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6:149-151.

[2]卫荣凡.变革就业观念与转换思维方式―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题[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15-18.

大学生就业情况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变化,大学的就业制度和就业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显着的转变。由于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之一就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现有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书籍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系2010届-2012届毕业生从实际就业率、意向就业率、期望薪金,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调查的研究结果,提出我们应当为体育艺术系各专项的学生拓宽市场,能够使各专业的学生就业单一化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使各专业的学生拓宽思路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体育表演专业;就业现状;调查;对策

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表演专业2010-2012届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结果与分析

1.2010-2012届体育表演专业毕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根据就业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届体育表演专业毕业生119人:男生43人,女生76人;2011届本专业毕业生122人:男生49人,女生73人。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3.171%,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0820%,2012届实际就业率为18.440%。

2010-2012届毕业生的意向就业形式很多,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向按照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工作方向的确定,2011届毕业生选择报考社区工作的人数较多,2012届毕业生主要看好的有继续考研。

对于薪金问题上,有59.000%的学生的毕业后薪金的期望在3000-5000之间,毕业生表示,先有个稳定的工作,薪金不是问题,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择业态度。

在对2012年应届毕业生预期工作满意度的调查:74.80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是满意的,有10.23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可以说明体育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总体预期工作满意度较高。

2.2012届体育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的分析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分析

学校的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都是造成毕业生被工作单位拒之门外的原因[1]。在这种状况下,艺术专业学生求职形势很不乐观,很容易导致尚未步入社会的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忽略社会整体现实形势,再就是由于期望过高、择业挑剔而错失合适就业机会。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因素――政府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但影响最直接的还是招生规模调整政策。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结构矛盾;就业体制新旧转换和高校毕业生配置方式产生的矛盾;大众对教育投资与预期效益的矛盾;大众观念与就业现实的矛盾。这几点是影响别业生就业的主要社会矛盾。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学校因素-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激增[2],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进行针对性、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毕业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就业指导大众化,缺乏个体的具体指导。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家庭因素-个体最早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期望、职业定位、地位和社交能力、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境和氛围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个体因素-体育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差异悬殊。

结论与建议

结论:作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有着学校名气的优势,还有着专业特长的优势,凭借一技之长并定会在社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通过本文,力求为体育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学习、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能够为其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2]。

建议:(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调整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意愿-作为体育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应当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转变传统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不仅有助于艺术毕业生正确求职择业,而且有利于参加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

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提高就业能力-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决定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就业能力的提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合理结构;锻炼适应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院校应以学生为根本,建立就业导向的就业体制

根据市场和现实就业状况做出充分的反应,才能根据市场行情自主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相对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高校作为教育的微观主体[3],与独立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方面,比就业主管部门更具有优势,应该享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以增加对人才市场的反应力度。

(3)政府职能部门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由于政府承担了较大份额的高等教育成本,政府与高校之间是委托关系.政府应采取对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3]。(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华,2011,8:24-26.

大学生就业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满意度 西部就业 择业观 心理疏导

2013年的毕业季是一个难熬的时期,空前的就业压力笼罩着全国,这一年被冠以“最难就业年”的称号。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就业难成为2013年最揪心的社会性事件之一。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呈饱和之势,相比之下,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来无法填补人才缺口。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就业的问题和出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7月,笔者一行组成暑期实践团,前往西部重要城市西安,深入高校、走访企业、走入机关、走上街头,针对西部毕业生求职、工作的实际状况,采用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人访谈等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一、高校毕业生西部就业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发展情况极不平衡,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源集中流向东部地区,而西部愈加落后,解决人才缺口成为燃眉之急。2013年后,不少毕业生看上西部就业机遇,并展望西部未来发展,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面向大专以上学历的已毕业10年之内的西安青年人群体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了309份有效问卷,并对个别对象进行了随机采访,从中发现了西部就业的新情况。

1 西部工作机会对其他省市人才吸引力不足。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95.5%的被调查人群生源地来自陕西省内,而来自其他省份的青年人屈指可数,分散来源于一些人口大省。而选择留在西部地区就业的人群中,49.85%的人坦言是由于家庭原因留在当地工作。可见,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其对外省人才的吸引力较差,即使是就读于西安高校的省外毕业生,大多仍选择了离开西部。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西部企业在全国巡招中,以西北籍的人才为突破口,招聘中设立了“返乡人才”简历投递专用信箱。甚至一些企业打出了“陕籍人才回家”的口号,大打亲情牌,可谓煞费苦心,更进一步说明了西部人才吸引力的不足。

2 西部工作岗位的挑战性差、稳定性高。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是众多人力资源部门对80后毕业生的普遍看法。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西部地区的工作稳定程度极高,在所有的调查样本中,55.99%的毕业生自毕业后从未换过工作,分别有12.94%的被调查者在毕业后仅有一次和两次的工作经历。其中,五年以内未换过工作的人群为56.96%,五年内仅换过一次工作的有16.83%。随机访谈中,有被采访者认为,在西部工作,压力小,机遇少,在同一岗位上轻轻松松待上一两年惰性就产生了,心理上认同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心理上不想面对压力,忙碌工作,另一方面,没有明显更好的工作机会吸引自己。

3 已就业毕业生对于西部的发展潜力十分看好。尤其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在调查中,高新技术引进成为西部工作者看好西部前景的重要原因。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将眼光投向了西安,500强企业中有80家在西安开设了分支机构,同时西安具有独特的基础科技优势,有1200多所科研院所,排名全国第三的高等教育优势以及国防科技优势。使得青年人群体对未来职业发展、生活水平提升抱有很大信心。

4 西部就业青年人群体对生活满意程度并不高。在调查的全部数据样本中,包括房价、基本生活消费等支出数额相对较低是明显吸引毕业生留在西部的原因。生活压力小了,幸福指数理应高于东部发达地区,但调查中,并没有被调查者对现阶段生活非常满意,同样对生活不满意的人数占0.32%,而46.6%分群体认为现在生活属于经济型,较为满意,36.89%的群体认为生活紧凑,质量一般。具体的访谈中,采访对象表示,西部地区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与薪资水平明显不成正比,虽然表面看似物价不高,但生活压力正在一步步增大,而这正是造成年轻群体对生活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为吸引毕业生所做的努力

多年以来,国家大举增加工作岗位、增加人才储备的同时,还积极实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

“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力求缓解就业压力,其中,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高校、企业、毕业生的就业三角关系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已连接得越来越紧密。依托国家西部优惠政策的西部地区高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尽力挖掘自身优势,突破自身瓶颈,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从高校方面来看,就业率的下降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整体水平,为促进就业工作,高校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类措施,如设置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就业,塑造正确的择业观;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接轨,实习基地的不断扩建;大力引进校园专场招聘会,积极开展校际联合计划;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为西部储备人才提供各类物资奖励等。

从企业方面来看,为了更好地吸纳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维持企业生命力,企业在资金、人力、制度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完备,包括增加科研力度,吸纳高校优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匹配效率,帮助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从“坐等式”向“服务式”招聘迈进,努力争取优秀人才入驻等。不少企业举重金设置定向奖助学金,为人才引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毕业生群体自身问题分析

从高校和企业的政策我们不难看出,买方市场正在步入专业化、服务化的道路,而高校毕业生自身面对西部就业新趋势,也暴露出了自己的问题。

1 过多依赖社会关系。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过多地将期望寄予在学校、家庭身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95%的已就业人群认为,在求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社会关系欠缺,相反,从业技能、求职信息、专业资质等因素所占比例则低于社会关系因素。可见,西部地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习惯性依赖于社会关系的思维已影响广泛。采访中,不少求职毕业生抱怨社会不公,也有毕业生坦然承认“依靠家里就业”,大量受访者表现出不能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到位。

2 缺乏适当的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的普遍心态,而盲目就业的现象在新一届的毕业生中尤其普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群体普遍忽视了职业规划对于求职的重要性。在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认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对职业规划普遍重视不足,缺乏职业规划成为毕业生就业后一度跳槽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无规划的毕业生都或多或少地面临过就业低潮期,表现为无法适应、目标不明、心理落差等状态。

3 对自身了解不够,陷入从众误区。现在很多毕业生都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和专业,对热门职位趋之若鹜,表现出盲目从众,来自家长的意见往往决定了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但不少家长仍旧停留在旧有的思维误区之中,“铁饭碗”、“求安逸”的思维惯性直接影响到青年学子的职业规划,而毕业生对一份“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将来职业的发展根本无暇考虑。在走访西安某汽车传动公司时,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反映,毕业大学生在刚入职时普遍有从众心理。该公司倡导技术岗位转为管理岗位的事业转型模式,但大多数毕业生急功近利,在技术水平尚不足的情况下就期望直接进入管理岗位,没有认真分析自身价值,盲目跟随他人选择,以致工作定位不恰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堪巨大压力,降低了自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四、对大学生西部就业的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在选择西部就业时,存在明显的盲目,而政府、高校和企业扶持都需要通过毕业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实现。根据此次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毕业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就业能力。

1 准确衡量自身价值,制定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毕业生应当抛开天生的优越感,客观地衡量自身价值,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汲取个人优势,同时也应当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对自己认识不到位,心理预期过高或盲目从众,“公务员热”、“银行热”、“扎堆北上广”等社会现象是毕业生盲目追求的体现。很多毕业生的自身水平与所求职位相去甚远,求职屡屡碰壁后心理严重受挫,一蹶不振,反而给家庭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正确衡量自己身价是毕业生求职中不可缺少的。

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盲目从众误区和单纯追求金钱。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满意就业的企业因素中,位居首位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依次是薪资待遇、升职潜力,人际关系、兴趣爱好,企业文化位居末尾。可见,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更看重的是工作前景和薪资待遇,而对个人兴趣关注较少。在择业问题上,高校毕业生应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首要目标,正确选择能够更大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发展的职业。选择职业并非一时一刻的冲动,而是一个综合缜密的思索过程,职业生涯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能更好地打造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