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
7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02-02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越来越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相关资料显示,临床反馈不满意结果中有将近一半都因为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所以,为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特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送检微生物标本中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物标本2000例,其中有218分为不合格标本。
1.2方法检验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检查送检标本,根据标本的采集时间、外观、检测分析、复查等多个途径来确定不合格标本。详细记录不合格标本原因。按照采集类型和不合格原因将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和统计。标本不合格的标准参见《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认可实践》。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2结果
3讨论
本文研究中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224份,不合格率为8.29%。其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粪便,占12%,第二为痰液,占11.7%。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由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8.03%),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66.96),未使用无菌容器(2.67)所以,采集标本合格与否关系到检验质量。而导致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①没有形成无菌观念,不能及时的给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导致标本随意留取,从而造成污染。②医护人员面临紧缺的现状,不能去现场亲自指导微生物标本留取工作。③不严谨护士查对制度。④对检验分析前质量个人临床医护人员缺乏应有的认识,不能及时转运采集后的标本,使标本存放时间过长。⑤一些临床及新进医护人员未认真阅读标本采集手册,缺乏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正确认识,不清楚该如何正确选择无菌容器和标本保存注意事项。
所以,针对上述不合格原因,我院特采取了以下积极有效的措施,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依据。①对标本的不合格率要进行定期分析,针对不合格原因针对性的展开培训,从思想上督促广大医护人员重视标本采集工作。②不断强化标本及时送检的重要性,加强对护工等标本运送人员的管理。③有效加强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之间沟通。在核收标本时,将不合格标本根据评估和验收标准立即通过电话告知临床,详细讲解不合格的原因,并建议临床重新运送标本,避免因提供标本信息错误而出现耽误治疗等现象。
综上所述,有效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的沟通和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要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培训和总结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以此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为医生准确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其检验质量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贻误患者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并给予微生物检验的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误诊、漏诊几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前来我院就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共有患者7231例,其中男性3907例、女性3324例,年龄18~92岁,平均年龄(47.86±2.95)岁。按照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012组(3451例)及2013组(37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2011年我院采用传统临床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对现有质量控制模式进行改进及完善。记录两组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误诊、漏诊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控制 ①检验报告:问题:检验报告是医生诊治患者病情的有效凭,若检验人员出具报告出现质量问题(书写、表达等)将直接影响医生临床诊治效果;对策: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检验报告规范书写模式,不定期抽查检验报告,对检验报告评价优秀及较差人员进行相应奖惩;②相互沟通:问题:检验人员出具报告后,均由护士或专职人员领取并告知医生,检验人员与医生相互交流较少,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判断检验结果正确性;对策:临床微生物检验完成后,应及时将结果告知主治医生,若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表示异议,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及时分析检验过程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如操作人员失误、仪器精密度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若经复查后检验结果仍不符合患者临床体征,则应进一步将分析范围扩大,如患者治疗用药、样品采集过程、报告单是否填写正确等,从而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③样本处理:问题:样本检验完成后,部分工作人员将其随意放置,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理,易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导致新进样本检测结果异常甚至威胁检验人员人身安全;对策:制定完善的实验室样本处理方案,样本检测完成后应将其回收至专用容器中集中销毁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指定专职人员检查监督实验室中样本回收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做法,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011组、2012组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检验结果不合格,最终造成误诊、漏诊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2011组我院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误诊、漏诊率高达3.51%,显著高于2012组0.4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显著提高,已在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及判断疗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微生物检验质量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1],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主要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其中检验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本采集、培养基制备等;检验中主要对工作人员操作过程及实验室环境进行质量控制;检验后质量控制主要涉及检验报告规范性、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有研究显示[2],目前临床检验人员对检验前及检验中质量控制较为重视,因此该阶段检验质量可有效保障。有研究显示,由于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认为只有检验前及检验中工作任务与自身相关,检验后不属于本职工作范畴,往往忽略检验后质量控制,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由此引发误诊、漏诊率较高(3.51%);2012年我院改进现有工作内容,提高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该年度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导致误诊、漏诊率仅为0.45%,较2011年显著减少,质量控制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视微生物检验后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正确率,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谢达禄.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3(4A): 223-224.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测;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43-01
临床微生物检测可以快速检测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掌握致病菌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治疗,这样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同时,结合患者致病病原微生物采用敏感性较强的药物治疗可有效避免患者体内产生耐药菌,避免使患者病情久延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临床微生物检测不仅具有社会学效益,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效益。然而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多种类,而不同种类微生物也有很多种亚型,很难控制微生物标本质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微生物检测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微生物检测价值,本文分析了临床微生物检测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作流程不规范
微生物检测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但是当前很多医疗机构并未制定严格、规范的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流程,有的医疗机构即使制定了,但是并没有严格执行。比如,在填写微生物检测报告的过程中,有的检测人员并没有深入分析、详细描述微生物检测结果,导致患者的微生物检测结果不明确,而且也未提供涂片观察结果,进而使得临床医师不能准确判断,这样就会导致微生物检测白费。
1.2标本质量问题
1.2.1采集标本过程缺乏规范性。临床微生物检测的时候,并不是专业的检测人员负责样品采集的,而是由临床医护人员负责,很多医护人员并不是非常了解微生物检测样本采集要求,导致样品采集过程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常常出现样品采集错误或者样品污染的问题。有的样品采集量太少,有的样品采集中会无意采集到其他的菌种,这样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1.2.2采集样本的时间。样本采集方式以及样本采集时间都和微生物检测结果都有密切联系。通常情况下,应该疾病早期、临床症状典型期、药物服用前采集样本。有的患者如果服药的情况下,应该在停药3d以上才可以采集样本。但是很多医护人员在采集样本时并没有注意区分患者,这样就会导致样本采集时间不当,影响微生物检测结果。
1.2.3样本运送以及保存的质量问题。微生物属于一种特殊的样本,样本保存的合理性、运送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对于目标微生物的活力以及检测结果准确性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微生物种类不同的话,运送以及保存条件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样本运送、保存环节应该根据微生物种类选择适合的方式,但是有的检验人员并没有认真、仔细区分,统一进行运送,这样的样本也不能使用,必须重新采集,这样会导致严重的浪费。
1.3微生物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临床微生物实验对于精度的要求都比较高,而且微生物检测结果主要采用的是定性结果,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及主观判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很多基层医院的微生物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的医疗机构并未配置专门的微生物检测人员,这样很容易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2.进一步优化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的措施
2.1重视实验室管理,确保微生物检测质量
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的核心是实验室检验,实验室管理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微生物检测工作流程,并且要求检测人员能够严格根据制定的工作流程操作,提高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规范性。而且很多检测仪器非常精密,长期应用后可能会由于日常保养不够,降低了仪器检测的准确度,进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仪器管理工作。其次,实验室一定要确保处于无菌环境下,以防污染样本。
2.2确保微生物样本质量,提高微生物检测结果质量
样本采集人员应该和样本检验人员一起协商、探讨不同病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各项操作的规程,并且定期更新,进而确保整个微生物检测流程的规范化。而且,针对样本的运送、保存工作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并且建立一套严格、完善的样本验收制度。在接收样本的过程中,微生物检验人员一定要详细检查样本,一旦发现样本不符合检测要求的话一定要写清楚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将样本及时退回,要求重新采样,进而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其次,样本采集人员应该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已经开始服药以及服药类型、时间等情况,还应该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
2.3不断提高微生物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想要有效确保临床微生物检测质量,必须不断提高微生物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微生物检测人员平时应该多阅读一些与微生物检测相关的专业参考文献报道资料,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医院应该选择具有高度敬业精神以及技术过硬的专业检测人员负责微生物检测工作,而且定期应该培训微生物检测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并且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为微生物检验质量确保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检测对于临床诊治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微生物检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应该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样本采集、运送、保存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样本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效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新秀.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5: 104 - 106.
【摘要】随着我国微生物检验的技术水平和实验室管理水平快速发展,作为边远贫困地区来说,这项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微生物标本的保存、运送不够规范;细菌检验的质控工作还需加强;细菌检验的报告方式不够规范;细菌检验过程仍然历时较长,报告发出较晚,常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不够等。为了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临床需要、社会发展的检验人才。本文?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分析检验专业特点,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与临床、就业需求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 专业课教师 就业 实践操作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卫生事业进步,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基础,这是我们《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师的压力,也是挑战。如何系统、周密地处理好《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的各环节,为检验专业的学生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对《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收到了初步成效。
一 理论教学的改革
《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内容较为程式化,同时存在抽象、难以互相关联的问题,如有些病原体可以说同学们闻所未闻。很多同学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日后很难把知识用于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互动性、趣味性,吸引、提升同学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认真备课,广泛吸取社会素材:认真备课,是每个老师必须要做到的,但是,专业课教师备课不能只备书本,要与外界大环境连贯起来。为了把课备好,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是吸取社会素材的仓库,把新闻实践、前沿科技和我们的理论内容结合起来才是“认真”的备课。例如讲解到流感病毒的时候,我引用了H1N1甲流;讲解炭疽杆菌的时候,引用美国“炭疽信件攻击”事件......社会素材的引用,减低了同学对各类病原生物的陌生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改观。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方法,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在高校的普及而蓬勃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把图片、影音等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大家。多媒体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客观性、形象性、趣味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但在多媒体使用中也存在个别问题,最多见的是过多的文字描述让同学们应接不暇,笔记记录跟不上,其次还有过多的使用非必要相关影音文件,分散课堂注意力的问题,都是我们日后要改进的问题。
(三)就业结合教学,给予压力与动力:对于现代的学生,就业是一道人生的门槛,大家都非常重视。在课堂和课间,经常和同学们交流沟通,让教师听听同学的想法,让同学听听检验专业的最新信息,了解工作中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性,了解就业的压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 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一)理论课与实验课穿行: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对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科研作风、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十分重要。我们适当得增加了实验课比重,使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同时穿行,让理论能及时充分得到实践验证。
(二)强调基本功,规范操作:实验课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包括试剂配制、仪器使用、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书写等。为此实验课上,教师需要认真示教,同时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动手训练。实验操作从最基本、最细节抓起,务求达到规范操作,如接种技术、培养基制作、高压锅等仪器使用。此外,还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有条不紊,养成器材、试剂用完后及时归位、整理卫生、洗手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三)培养、锻炼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后期的实验中,在同学已具备扎实的基础后,尝试给以更大的自主性,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来选择实验项目、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系统地、独立地进行细菌的鉴定,从根本上培养自主学习、科研的能力。
(四)加强实验考核和岗前培训:为了迎接实习,在学期末我们进行严格的实验考核和岗前培训。通过考核培训,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检查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实验质量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三 努力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影响检验结果有诸多因素,尤其与检验人员的素质更为重要。首先要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首先要端正态度,以病人利益高于一切为最高信条。坚持弘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作风。真正形成“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将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崇高的职业道德可以鼓舞检验工作者在实践中勇于进取,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新知识,不断开展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扫除错误的思想障碍,推动检验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其次要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精益的技术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检验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用实际标本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反复操作,尽力避免技术误差。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地改进各种检验方法;不断应用精密度高的检测仪器,加强检验质量功能。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宗旨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讲授,更要重视对操作技巧的训练,使之在有限的学习期间内掌握完整、系统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并将其用于以后的检验工作中,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检验人才。目前我国的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事业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和解决,需要我们医学微生物学科和临床医学的同仁们通力合作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 权志博,周雪宁,王丽.临床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实用医技杂志,2007;6(10)
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如果发生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按照意外事件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2检验系学生进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教育
医学检验系学生在校期间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学得较少,缺乏感染的途径及防护、职业暴露处理等知识。因此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掌握各种规范操作,以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习阶段,对常见仪器的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认识。离心机:离心前标本要配比对称放到离心机内,盖好离心机盖后再离心,离心机完全停止后再开盖取出标本。标本破裂后应及时对离心机消毒,这样可以防止气溶胶的播散。酒精灯:每次使用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酒精灯内酒精既不能少于容积的1/4,也不要超过容积的2/3。同时要观察酒精灯有无小裂纹,否则,易致酒精灯爆裂,造成实验室事故。高压蒸汽灭菌器: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为下排式。使用方法是,在灭菌器中盛水3000ml(4cm深),将拟灭菌的物品随同盛装的桶放入灭菌器内,盖好盖子,对称拧紧螺丝,勿使漏气;打开排气阀门;打开开关,加热至有连续不断的水蒸气排出时,关闭放气阀门,使压力不断上升,至121℃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20min。灭菌结束后,根据灭菌材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放气方式。每次灭菌前应检查灭菌器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否盛水,螺丝是否拧紧,尤其应注意安全阀门是否良好(安全阀如果大量漏气,会至温度、压力上不去,达不到灭菌效果;安全阀如果损坏,会导致温度、压力不断上升,至121℃0.1mpa时,仍然会不断上升,极易造成容器爆裂,导致重大实验室安全事故)。在消毒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以防意外。紫外线消毒灯:每日工作完毕后应进行紫外线消毒30min。照射前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关闭门窗,保证在无人的环境下操作,照射后开窗通风。记录时间、地点、处置内容及执行人签名。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以免引起眼炎和皮肤红斑。
3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实验感染的概率较普通人群高5~7倍。Pike对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根据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认为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Wedum认为实验室感染中65%以上的感染是由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可见个人防护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也很重要,它是个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防线。医学生在实验室内应养成戴口罩、帽子、手套的习惯,必要时戴防护镜,在工作服外穿隔离衣。对于洗眼器、紧急喷淋设备的使用一定要掌握;同时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食物。工作结束后,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4熟悉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微生物实验室内所有废弃标本、培养基等,均需经过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后,置于专用的黄色感染性废物垃圾袋内,由专人收集,统一进行处理,并坚持做好登记。
5医学生的安全防护知识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