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现状

信息化教学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教学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教学现状

信息化教学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化教学 教学现状 优化对策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学习者与教育者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开展的双边活动,涵盖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观念的指导,是形式与手段等方面的一场全新变革[1]。高职院校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教学资源投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设置教学系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一般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够强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生动有趣和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更生动和具体。高职院校运用模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课程和网络远程教学课程,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培养实用型与高素质人才[2]。网络教育具有广阔的资源和较大的信息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只需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进行学习,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和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与重难点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信息化教学管理问题。高职院校部分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和重视信息化教学,过于注重招生人数方面的资金投入,忽视教学设施的升级与维护,导致设施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 不利于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部分院校只为本校教师提供信息资源,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且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制约,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无法充分重视信息资源。

二是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部分高职院的校园网已覆盖学生宿舍、办公楼和教学楼,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更便捷,相关设备基本齐全,具有充足的网络资源。但是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及时更新软件系统和教学设备,并且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足,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三是师生信息素质不高。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活动时,由于缺乏信息素质的培训,难以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知识,信息素质不高,严重弱化教学效果。同时部分老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利用多媒体教学;而新教师则多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其作为单一传递信息的工具,无法突破多媒体界限,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3]。此外,高职学生具有较差的文化基础和较低的素质,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多是利用网络玩游戏或交友,不会利用信息资源了解社会动态、开阔视野及丰富自身知识。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优化对策

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转变传统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可对自身的教学设备和实施加以改善,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定期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课程内容、教材信息和教学大纲等教学信息。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信息化为依据对传统教学管理形式加以改革,转变院校领导观念,使其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教学管理中,以保证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其次应优化整合资源。资源具有共享性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将两者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引进先进的精品课程资源,合理利用信息化平台,打破资源的时空限制,有效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和校园网的共享。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结合自身喜好学习和丰富知识,拓宽知识面,满足技能和教学需求。

最后应强化师生的信息素质。高职院校应强化教师信息化水平,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团队意识强的教师。由于教师结构的信息化水平不一,结构多样化,因此高职院校可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分期分类地进行信息化技术座谈会、课程教学汇报和专题讲座等,从而强化教师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其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当然教师要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加以重视,将新技术与课程软件科学应用在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4]。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利用自身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加以培养,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完善、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师生信息素质不高等,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利于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转变传统教学管理,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从而完善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高职教育事业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的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229-230.

[2]王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13-14.

[3]付艳梅,赵纯芳.地方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25-26.

信息化教学现状范文第2篇

Key words: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205-03

0 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以各种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家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甚至渗透到生活中。这种信息技术的浪潮也毫无疑问地对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信息化需求,积极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探索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教学呢?即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化教学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明显的,可以满足他们对教学的多元化要求,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促使信息素养的提升,充分调用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库开展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味的满堂灌形式,而是将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自己则成为他们学习的帮助者。采取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但是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学校配套的信息化设施有一定的要求。

1 问卷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本研究对象为湖北工程职业学院100名任课教师,问卷对象所处专业不同,但大家或多或少都在尝试信息化教学。调查问卷100份,收回74份,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达到74%。本问卷是随机调查的,共设置了22道题目,其中20道选择题,2道开放性问答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提供的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动机及优缺点等。

2 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2.1 信息化教学基本情况调研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得知,在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2%的人对信息化教学的概念非常了解,而大部分人(50%)需要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的了解,因此学校对信息化教学实施力度有待加大。比如,只有9%的人认为信息化教学实施力度非常大,而52%的人认为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专业不同而引起的。比如电子信息类专业,从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来看,48%的人认为使用率比较高,而大约20%的人认为这些信息化教学设备只是为了比赛或示范课的实施使用。从教师本身出发,发现66%的人对信息化教学感兴趣,而极少数人不感兴趣。同时90%的人认为实施信息化教学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主要原因是50%以上的人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不是很了解与熟悉,这对其备课增加了难度。从以上数据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相对来说比较深刻,而其他专业或公共课教师的认识相对薄弱,这与专业特点与性质有关;其次,对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了解主要来源于新进教师和教龄比较久的年长教师;再者,由于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对信息化教学的推广较迟,信息化教学实施力度有待加大;最后,尽量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实施信息化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兴趣。(表1)

2.2 信息化教学资源情况

图1为调研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分布情况。从图1中得知,大部分教师经常使用电脑和U盘,接着使用比较多的是移动硬盘,这主要是采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提供的数据。还有少部分教师使用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Authorware、网页制作、Flash、Photoshop等,这些软件主要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经常使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MP3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QQ或者微信。

2.3 学校提供得信息化教学实施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的利用率达到90%,同时校园网络全覆盖,这给信息化教学也提供了方便。同时引入了微课教学平台等远程教学平台,比如16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计算机专业组建了FPT服务器,教师可以将电子教案等一系列资源上传,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网站也逐渐建立起来,如网络综合布线(省级精品课程)。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如MOOC(慕课)与微课。

2.4 信息化教学的动机及优缺点

信息化教学的动机有些人理解不一。有的人认为应用信息化教学主要为了参加教学竞赛;而有的人认为是上级的要求,学校不得不使用信息化教学等。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仅少数人认为是为了参与竞赛,或规定不得不使用信息化教学,绝大部分人认为采用信息化教学主要是为了教学需要。实际上,采用信息化教学有其利与弊。

信息化教学的优点:首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很好组织课堂教学;其次,采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采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信息化教学的缺点:①硬件配备方面较缺乏;②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不足,计算机专业教师相对来说要好些;③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问卷调查发现,95%的教师同意这一观点;④需要学生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只是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①扩充信息技术知识和网络知识;②提高信息搜集与加工的能力;③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④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

3 信息化教学对策与实践

15年开始学院加大了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通过信息化校园项目,打造数字校园,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并进行联网;改造校园主干网络,使用光纤接入,提升网速;购进了先进的服务器,各专业教学资源实现了校园内资源共享;加大信息化教学培训,多人参加了省级培训,还组织了多次校内培训;引入“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平台,部分课程实现了在线微课堂教学;通过特色专业、课改立项,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实际应用。

在这种形式下,全校青年教师都行动起来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利用多中信息化手段,提升个人信息技术水平,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图2是该校部分教师微课作品。

在15年全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该校6名选手参赛,全部获奖。信息化教学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同。以前上课玩手机、睡觉的一大片,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回归了课堂,能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能正确运用手机,学习效果很快提升。教师在一开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确实花费了很多精力,收集大量资料并进行整理,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再实施教学,但是看到教学效果同时,心里也很有成就感。

信息化教学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藏区中学 信息化教学能力 现状 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信息化教学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也不断变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部分,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藏区中学教师来说,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成为一名现代合格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中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是指向实践性知识的,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 [1]

二、藏区中学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藏区学校先后配备了卫星教学接收器,还给教室配备了液晶电视,组建计算机房,在硬件上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也开始关注新的媒介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藏族地区大部分中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上存在不足。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问题:

1.信息化教学资源闲置

虽然藏区中学已经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普遍存在利用不足的现象。藏族学校由于现代教学设备配置时间段,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适用藏区学生的双语教学软件,使得大部分的设备闲置,使用率极低。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仅仅应付检查,教学设备成了摆设。

2.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不到位

藏区中学教师在培训上有所不足,使得这些现代化设备没有很好地利用。藏语授课类教师由于语言限制的原因,能接受培训的机会也是非常的少,只有部分优秀、汉语水平较好的老师有机会参加市、县、乡一级的培训。此外,在进行教师信息教学能力培训时,缺乏系统化的培训教育,而且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不够,很多流于表面形式,尤其一些中老年的教师,未能真正获得培训成效。 [2]

3.缺乏专业的人才

藏区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与环境无法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藏区教师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一些藏族学校而言,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藏语交流层面,不能很流利地用汉语沟通。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对于这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更要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4.信息化教学没有考虑实际问题,造成教学效果差

藏区中学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与培训,机械化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没能充分考虑到藏区学生特点和教材的特色。因为藏区中学采用的是藏族文字,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文字和视频是否能够让藏区学生接受。而目前一些教师开展的课程,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偏离实际,讲求新教学形式的“时髦”而忽视了学生的民族特色,再加上教师自身能力有限,使得信息化教学不能有效的融合藏区特点以及学科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查。

三、藏区中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1.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资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认识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时间不足、学校管理不当等客观因素。但是提高藏区中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认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师不仅要提高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还要促进不同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支持、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开展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信息化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2.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完善培训体系,从改善教师信息培训内容方面着手,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以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为重点,在培训的过程中融入多种培训方式,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及网络协助等进行教师信息教学能力的培训,为藏族地区的小学教师提供了交流和探讨的园地,借助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交融,共享经验与资源,提升个体实践智慧,并以此来丰富和促进学习共同体。

3.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教师间互相交流

引进一些新教师,尤其是那些具有数字化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教师。新教师的加入,也会带动老教师学习教学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等新知识,提升将新技术与知识迁移到新的教学情境中的能力,并能实现数字化的协作与交流,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协作,教师借助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交融,共享经验与资源,提升个体实践智慧,并以此来丰富和促进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的集体信息化教学智慧。

4.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的转化迁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力,还包括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等能力。信息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迁移到教学情境中,与学科教学法相融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加强也能够促使教学技能日趋成熟,教师能够在不同信息化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逐步达到信息化教学行为自动化。然而,藏区教学材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材有所不同,如果教师的综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更好地将藏区教材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合藏区学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完善的过程。因此,藏区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与藏区教材的融合,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实践融合能力。

四、总结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关乎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藏区中学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然而藏区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师发展的关注,积极采取策略去改善现状,使藏区教师能够迎合时展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鸿沟”现象越来越明显,一些知名度高、资历雄厚的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既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又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在信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但是在一些规模小、资金少的高校中,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源薄弱,使得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越来越落后,最终导致了我国高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同样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美国很多高校校园都已经实现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平台与其他人展开学术交流。但是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则表现出参差不齐、建立力度不足等多种问题,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二、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力度不够

截至目前,我国很多大学教研人员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没有对信息化建设产生足够的重视,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例如在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方面,很多学校没有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使得信息化建设无从谈起;有的大学只是在口头上强调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顺利的执行;很多大龄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不会使用信息化设备,因此很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二)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很多大学在教育部的号召下,引进了大批信息化设备,但是在软件配置方面存在极大的短板和不足,很多硬件设备可以兼容多个计算机软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讲解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软件知识,对于其他应用软件根本不过问,使得硬件设施的利用率非常低。我国大学教育部门没有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系统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很多班级、很多科目的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孤立状态,信息资源共享率十分低下,造成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缓慢。

(三)缺乏长期规划

我國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主动性不强,当上级部门要求时,大学教育部门象征性地开展一些信息化课程;当上级教育部门放松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管时,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就处于搁浅状态,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但是我国大学教育部门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即便大学拥有很多信息化设备,但是会使用、能用好的人数不多,导致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没有充足的动力。

三、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改善措施

(一)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根本措施,学校领导、授课老师、在校学生都必须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产生足够的重视,将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学校高级领导层应该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设立一个信息化建设部门,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确保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信息化都能逐步实现。

(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应该结合高校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情况,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大信息化软件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帮助授课老师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识,摒弃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从而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学习知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找到学习资源的同时,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三)注重长期成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应该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将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落实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并长期坚持下去,授课老师应该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种常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模式,从而为大学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教育部门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社会上的信息化优秀人才,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总结

首先对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然后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重视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缺乏长期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最后利用综合分析法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应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注重长期成效,从而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盛渝.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2). 

[2]侯元鑫.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2015(1). 

信息化教学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 现状 问题 对策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学校仍然存在诸如信息意识不强、建设内容重复、开发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以开放的多媒体、非线性方式使学习者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应个性化需求、具有交互反馈的自主选择机会。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的建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由于网络教学在我国刚刚起步,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还缺乏有效的设计,许多中小学的网络教学都只是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当作简单的通讯工具,网络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仍以文本为主。而在网络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网络教学过程的控制和反馈、用户界面的交互作用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的网络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实施,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应该如何建设,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系统结构不良。良好的系统结构是信息化教学环境高校运转的基本前提。但是,在信息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许多中小学缺乏严谨的顶层设计和统一的建设标准,致使该系统出现了重硬轻软等不良现象。虽然中小学各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成效,但是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十分滞后,资源内容简单重复、陈旧落后,资源形式单一、照搬传统课堂;同时,缺少配套的操作软件和管理系统,使较为先进的硬件环境不能高效运转,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稳定性。

2.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依然不能满足教与学的实际需要。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是中小学在软件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和开发力度不够,没有为学生积极提供支持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特色资源极度匮乏,教师普遍反映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软件资料比较稀缺,特别是在如何适应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明显缺乏。如许多学校的网络课程资源一片空白,尚未开发建设;开设了网络课程的中小学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丰富教学资源,或提供基于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仅提供了一些资源链接和教学视频,无法帮助学习者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讨论和问题解决学习。

3.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许多学校都期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但实际上,各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师生都通过互联网各自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重复建设,造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瓶颈。而在建设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共建共享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尽管我国已制订、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网络远程教育国家技术标准,对规范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实现网络远程教育的资源共享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但是仅凭单一的国家标准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系统互操作和规范发展等错综复杂的问题。

4.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和良好的管理机制为其提供保障。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漏洞和盲点,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更缺少集成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造成管理任务复杂、繁重,管理效率低下。

三、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对策

1.中小学的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系统观,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到不仅重视硬件建设,而且重视软件建设。各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和本校实际,制定学校系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两者缺一不可,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法发挥功效。在软件投入上产生的效率虽然不像硬件装备那样立竿见影,但其效率是隐性的、长远的、持久的。

2.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以教与学的应用为起点和归宿。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紧紧围绕学校师生如何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顺利完成教与学任务的问题,建设能够适应不同使用群体、不同教与学的需求和不同使用时间的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各校应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成立由教师、学生、媒体设计人员、教学设计专家、技术开发人员组成的资源开发团队,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突出信息化学习的自主性,强调用丰富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活动,开发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网络平台,对优秀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尝试开发一批系统性较强的网络课程资源。

3.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要做到开放、共享、发展。各校应通过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健全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做到保护知识产权和开放共享的统一;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合理调配来促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有序发展,鼓励资源建设的多样化、多元化,避免重复开发的统一;通过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交流机制,实现不同地域教育网络的互联互通,构建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机制。通过引入远程分布式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资源库建设模式,即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各学校分布存储,而对各校的教育资源描述信息集中管理,并提供专用高效的教学搜索引擎和基于共享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实现各区域不同教育资源站点之间和各个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库之间的系统互访和资源共享,实现区域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4.加强建设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提高资源质量,注重绩效管理。各校要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建设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以促进资源共享、从源头上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认真完成教学设计,确定适合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呈现方式和组织结构;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合理调配。同时,还要从社会和学习者角度出发考虑绩效管理问题,通过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管理系统促进中小学实现信息化环境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东怀等.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及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5.

[2]何克抗.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3.4.

[3]袁南辉.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2.

[4]白梅.关于网络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