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控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能级管理;护理文书;质控;应用
护理文书质控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由于护理人员流动率大,低年资护士越来越多,护理文书书写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成为护士长管理中的难点。护理文书质控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单靠护士长的检查是不够的。我科自2007年3月以来实施护理文书能级管理制度,建立逐级负责、逐级控制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路径,即护士长―护理小组长―护士控制路径,实施全程质量管理措施,通过护士长、小组长、护士层层把关,运用责任到人、公开透明、奖惩分明等管理手段,激发了护士的责任荣誉感,调动了全体护士的积极性,优化了科室护理文书质量管理过程,现介绍方法如下。
1方法
1.1一级控制护士作为文书书写的第一责任人,要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文书规范及格式,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护士首先要把好书写关,再回头检查核实,养成良好严谨的工作作风。
1.2二级控制我科护理组共17人,分为2个护理小组,小组长在熟练掌握护理文书质控标准的基础上,对本组护士的文书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普遍、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总结,并提出整改建议报告护士长,作为今后检查中的重点问题。
1.3三级控制护士长每天对护理文书进行抽查,重点为当天记录新入及出院、病情变化、特殊治疗和检查的文书,每周五对全科文书进行检查,每一疗养期结束后对出院病历进行逐份彻查并签字。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小组长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利用早交班、护理查房、护理班务会进行讨论、交流传阅优秀文书。
2效果评价
通过三级质控的认真实施,环环相扣,及时纠错,形成强有力的自控与互控网络,每月护理文书的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
3讨论
3.1以人为本,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管理职能由于在质控过程中强调了护士的自查、自评和护士长的审查,减少了护理文书带着问题归档的现象。
3.2增强护士责任心,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责任意识是防范护理缺陷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每一名护士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护士长对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册,与年终护士综合考评挂钩。
3.3有效提高疗养员服务满意度护士长注重了护理文书记录中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健康教育的落实[2],护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房间,了解疗养员需求和病情,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疗养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4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由于建立健全了科室护理文书三级管理网络,每名护理人员均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角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确保了护理文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文萃,张桂梅,张彩莲,等.开展护理文书质量控制
责任制的探讨[J].家庭护士,2007,5(8):85.
[2]李春秀.护士长在护理记录中的管理技巧[J].当代护
关键词 工业控制网络;动力能源;管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我公司动力车间的动力能源管控系统,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PLC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成果,根据制冷机组、空调机组、真空机组、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等公用设备的功能特点,对其实时运行工况数据进行遥测、遥信、遥控,实现对公用工程各个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各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各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减少人力资源;实现以测、控、管、计量于一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企业动力能源信息化管理决策提供重要能源数据支撑,推动企业运营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总体设计技术要求
控制主站采用罗克韦尔的Compactlogic系列PLC进行控制,底层各类输入/输出采用现场总线Devicenet连接到相应的控制主站。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手动及远程控制功能,在自动状态下控制系统要准确、可靠地完成设备的顺序启/停及各个执行机构的动作;在手动状态下要完成各个单机设备手动操作功能及满足设备维修、调试时的需要,在自动或手动状态下都要精确测量各个检测点的数据。根据提供的图纸资料对各个测控点的传感器、执行机构合理选型,保证实现各子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可靠性、计量的精确度。
2 网络结构的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按照模块化、分散集成自动化化、可靠性、高性能、开放性、先进性等原则进行设计,通过合理调整优化,使调整后的各功能区边界更加清晰明了,同时采用网络分散集成控制原理,使系统网络层次结构非常鲜明。通过网络实时在线监控,可以准确掌握企业动力能源系统的实时运行工况,并结合高级应用软件系统的智能运算决策,形成对应的调控策略,便于运行维护人员制定高效合理的调控决策,达到节能降耗高效稳定调控运行的系统建设目的。根据分散集成网络层次结构,动力能源管控系统分为设备控制层、监控层和管理层。
2.1 设备控制层
设备控制层中包含动力能源设备现地的核心控制设备,采用美国罗克韦尔的Compactlogic系列PLC作为现地设备的控制主站,控制从站和底层各类输入/输出采用Dvicenet现场总线连接到相应的控制主站;设备控制层PLC控制系统具有遥控、手动等功能,其中遥控状态是在监控层的上位机上能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手动则根据设备现场运行情况,在现场的控制柜能够单独完成对设备的操控;控制系统要求在遥控状态下,控制系统均能准确、可靠地完成设备的顺序启/停及各个执行机构的动作;在手动状态下要完成各个单机设备手动操作功能,以满足设备维修、调试时的需要。在遥控和手动状态下要精确测量各个检测点的数据和各个设备、执行机构的状态。根据提供的图纸资料对各个测控点的传感器、执行机构合理选型,保证实现各子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可靠性、计量的精确度;控制主站通过工业以太网(光纤)向监控层和动能管理中心的服务器传输所检测的运行参数和采集的数据,并接受监控层和动能管理中心的服务器所发出的指令;每个控制主站均须带有一个10寸彩色触摸屏,用于现场控制和设定参数;控制主站要求具有自诊断和声光报警功能,同时在监控层上位机上自动弹出报警。
2.2 动能管理中心监控层
动能管理中心监控层具备上位机所有功能,即:开机进入监控系统;各子系统可以相互切换;设置各站动态工艺流程画面及单台主机流程画面,图形动画显示,实时显示各位号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栅格形式实时显示各工艺参数,设备状态;各子系统的全部运行参数用棒图或曲线图显示;报警功能:有关参数超限报警及设备故障报警,应发出声光提示,报出机组编号、位置、设备发生故障日期、时间等,并设报警记录,可实时指令打印,要有中文显示;采用仿真图形和数字表格等多种形式显示。
2.3 动能管理中心管理层
动能管理中心管理层主要具备以下功能,即:各子系统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历史数据的各种统计、计算以及数据存储功能;完成生产管理、生产调度、能源消耗统计、成本核算等功能,并自动生成相关的日、月、年报表;完成设备信息查询,设备故障及维护保养情况的录入、分析、统计和查询,有效作业率统计和查询等,并自动生成相关报表;实现全厂能源(包括水、电、气、汽、油)生产和耗用情况的科学计量和管理;系统应提供WEB功能,允许授权用户在全厂网络连接到的任何地方观察动力监控系统的过程、图形和数据;监控层组态软件采用WONFERWARE公司INTOUCH9.5中文版软件;动能管理中心监控层采用ORACLE10G数据库,中文版标准版;软件系统采用B/S结构按照微软公司.net标准开发;办公软件选用微软公司MS OFFICE XP中文企业版(由甲方提供);操作平台用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中文版。
3 工业控制网络在动力能源管控系统的应用前景分析
本文介绍的基于EntherNet/IP和光纤以太网的动力能源管控系统,已成果应用到河北白沙烟草公司动力车间的动力能源网络化管理中。实践运行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集能源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网络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能源介质的计量、检测等方面的全面智能自动化操控;能够为运维人员提供实时运行工况数据信息,使其能够准确掌控动力能源的整体消耗状况,为实际调控运行提供科学决策数据信息。将实时SCADA数据库技术、B/S技术、光纤以太网通信技术等有效运用到企业动力能源网络管理系统中,实现集能源数据采集、实时监控、在线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完成了动力能源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实时传输、信息网络通信共享的无缝链接,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建设企业动力能源在线网络管控系统,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效果,具有非常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能源管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概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8):134.
[2]沈红亮动力能源管控系统的自控设计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J].中国-东盟博览,2012(06):179.
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能源管控;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37
1 我国企业能源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能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能源管理的基础是数据,建立能耗数据采集、计量、统计、分析,以及能源报表等制度,完整、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能源消费情况。
(2)建立能源指标体系,分析企业能源消费优劣,为企业能源消费的计划和控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企业用能经常忽略的问题
(1)能源费用,企业每月大额度的能源费用途归于何处。
(2)能源利用率,能源是否能真正物尽其用。
(3)用能管理,是否有明确用能管理指标体系。
2 控制论的发展
控制论是关于机器、生物和社会中的控制和通信的W科,是一门典型的横向学科。控制论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经典控制论,主要在机器领域单片机方面的应用,已反馈为主;二为现代控制理论,弥补经典控制论的不足,侧重于优化控制;三为大系统理论阶段,综合发展运用自动控制论、控制论和运筹学等学科,侧重在大系统中理论研究。
3 控制论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3.1 控制论与管理
在观念和理论上,控制与管理密切相关。管理本身就是控制的一种,通过管理的内容,指定的标准,预防的措施实现对企业的控制,避免出现的问题及危害。控制主要反馈来实现,通过反馈的信息,发现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的动态变化,及时捕获信息,以及反馈信息,从而及时的采取措施控制规划企业的发展。从而保证生产活动能有效的开展。因此,管理与控制在本质上具有同构关系。相似的系统控制内容。
能源管理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将能源的有效利用与方法理论结合,实现对能源生产运作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组织运营管理,生产调度监督预防。以达到经济、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能源。能够正确反映企业各个用能环节的用能量,规范的进行统计测算,适时将企业各项用能指标,传递给领导者,为其了解企业的真实用能状况,判断能源管理的优、劣,发出正确的指令,提供理论依据及支撑的能源管控系统。是企业合理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增加能源有效利用率精细化使用、增强企业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保证。
3.2 现代控制理论在能源管控中的应用
企业能源浪费,粗放型使用能源都是由于管理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企业能源现状,无法准确的掌握数据以及无法了解执行的情况。现在的企业,由于没有形成共识的能源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把信息及时的利用,导致了能源浪费严重。这里建立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生产工艺数据、能流数据的支撑下实现集产品计划、能源计划、能耗实绩的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企业的集中扁平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能源采购贮存、分配转化、使用放散等各环节的综合监测、调度和平衡优化,从而实现系统节能和管理节能,为企业领导、能源管理人员提供整个企业的能源数据通过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能源消耗系统的监控、日常管理、能耗分析、重点工序和设备管理等功能,帮助制定考核等制度,提高能源管理智能化。通过采集生产工艺数据、能流数据,支撑实现集产品计划、能源计划、能耗实绩的综合管控,可作为政府对企业能源的监管平台,对于企业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及趋势预测等,包含用电、用水、用煤、用油、用热的各类能源消耗,实现宏观能源监测、分析及管理。实现企业的集中扁平化管理的一项新技术,实现多个能源数据的集中整合或分类处理的统计与分析,帮助企业等使用者全面及时了解有关配电、水循环、热力、原料供给情况及在整个能源动力系统的消耗能源的状况。可评判和分析在运行过程中各种工序、工艺、设备能耗的使用标准,从而有效的评估各项节能设备与当前采取措施的相关对比影响,并将相关管理和运营人员联系起来,建立更有依据更有效果的节能体系通过WEB把各种能耗日/月/年报表、数据曲线、分析结果等给企业管理人员。这些方法措施可实现对现代企业能源方面的管理控制。
4 结论
(1)针对我国企业能源使用方面的问题,将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应用到企业能源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与控制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能源管控平台。
(2)建立企业能源管理反馈式信息控制,指出我国企业能源管控的重点是建立能源管控平台保证反馈信息的健康畅通,以便及时,系统,准确的为能源管理控制人员提供信息。据此合理安排企业能源各项消耗。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率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现代企业要以节能环保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实施切实有效的能源管控,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海.商业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关键词 远程抄表 GSM无线网络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手工抄表方式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都得不到保障,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家居智能化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无线通信数字网络的发展,社会对抄表工作自然在效率与可靠性等问题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和通信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供水、供电和供气部门 “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紧锣密鼓进行,无论从技术成熟度上,还是从业务需求来说,远程自动抄表都以其便利和高效性,成为了能源行业自动化管控的必然之举。
水电气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是行业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联通推出的水电气表远程自动抄表物联网方案基于GSM无线网络来实现。该方案将计算机技术、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网络技术、自控技术融为一体,可自动完成用户水电气表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纪录、实时监测、统计分析、打印和供、停能源控制等管理工作。
物联网水电气表系统解决方案是由数据中心、水、电、气表、用户终端和接入网络四部分组成。每块物联网水、电、气表都内置联通公司的“专用SIM卡”,水、电、气表通过联通GSM网络接入,所有的数据都通过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远程抄表解决方案中的水、电、气表都是由基表、智能模块、外接电源和燃气报警器四部分组成,可以实现计量,查询和通讯功能。
中国联通推出的水电气远程抄表物联网解决方案,在用户端,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直接查询自家表具余额,用量、消费明细、报警记录、充值记录等;对于能源供应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运营支撑平台,直接远程进行业务管理、表具监控、统计报表、价格管理、职能权限等业务操作。自动抄表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系统对每个用户、每个单元、每栋楼、每个小区、每条管线按小时、天、周、月、季度、年或任意时间周期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曲线,为调度系统、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提供了实时、可靠的数据,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降低成本,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保证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长远发展。
远程自动抄表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规避传统的派抄表员到现场去人工抄录,劳动强度大,抄表人员数量多,管理成本大的问题,可以大大减少抄表人员及管理费用。可以杜绝人工抄表过程中出现的少抄、错抄、估抄、飞抄、漏抄、人情抄等情况,通过系统控制,让数据准确率和正确率达到100%,挽回能源行业部门的经济损失。自动抄表系统可以通过对系统线损(即线路总表或考核表减去用户总表)和流量突变的实时分析,能及时做出报警,保证维修人员第一时间处理,减少能源损失,提高漏损率;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异常问题,及早发现用户端跑、、滴、漏等用水异常现象,因此远程自动抄表是节能环保的利器,将在节能增效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通过科技化、自动化手段,可以提高能源行业管理部门主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内容,能够更好地实现与用户之间的和谐相处,能为能源主管部门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远程自动抄表物联网解决方案无论对老百胜、还是企业、政府,在资源管控、能源消耗、价格制定、节能减排、了解民生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远程自动抄表将在我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将是能源行业自动化管控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1] 赵长奎.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 (美)Clint.Smith,Daniel.Collins.第3代无线通信网络[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张平.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WCDMA[M].北京邮电出版社,2001.
[4] 陈海滢,等.物联网应用启示录:行业分析与案例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碳交易;因子分析;政策满意度
一、 引言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通过设计碳排放总量,明确控排企业、行业范围,对碳排放权指标进行“配额”分配的交易方式,是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经营负担。2011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迄今已全部启动(李奇伟,2015)。深圳作为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中的唯一计划单列市,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首批管控635家企业和200座公共建筑,以效率为基础确定配额,通过企业来年预计经济产出确定免费碳排放额度,若未能达到政府设定的基准,则需从碳交易市场上购买排放许可。深圳市于2014年6月完成了2013年度碳交易履约工作,相比2010年,635家管控企业实现了绝对减排,碳排放绝对量下降了375.7万吨,下降幅度为11.5%。但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深圳市仍存在4家管控企业未能完成履约,已经完成履约的企业中,也存在对碳交易认知不够准确、参与度不足以及满意度不高的情况,需要引起政策制定和执行方的关注和积极应对。确定企业对碳交易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对影响企业满意度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和解决,帮助企业树立应对碳交易的正确态度并积极参与,对促进碳交易市场健康运作,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制度至关重要。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从宏观和制度层面对碳交易予以评价,或基于数理模型探讨碳交易体系下企业对策的可能性,而对于碳交易体系下管控企业满意度的微观实证研究则较为有限。付萌等(2016)等以北京市控排企业为调查对象,基于对问卷信息的描述性统计总结了北京市企业对碳交易体系的认可度。但该研究仅简单统计了问卷的表观数据,未能深入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度并形成规范化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基于2015年3月至6月份向管控企业发放和回收的132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在企业基本信息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管控企业对深圳碳交易体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企业满意度的政策建议,以实现完善碳交易体系,提升碳交易实施效果的目的。本研究是国内较早开展的针对碳交易管控企业的微观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 企业满意度实证分析
1. 问卷编制和填写。调查问卷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和近年来盈利状况等;第二部分为政策执行和企业参与情况,包括政策设计,政策执行,企业参与度,企业未来策略等内容。调查问卷的构建主要采用Likert五维量表设计,选项值从5(“非常同意”)到1(“非常不同意”)。除此之外,调查过程中还对公司进行了访谈,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具体问题。
目前,深圳市碳交易管控工业企业635家,包括627家制造业企业和8家大型电厂。本次调查向154家管控企业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45份,回收率为94.16%;剔除无效问卷后,参与统计的有效问卷是132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85.71%。有效问卷涉及的132家企业占全部管控企业的20.79%,问卷调查覆盖率较高,所取样本可用于解释总体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企业分布如下:按企业规模分,11.36%为大型企业,66.67%为中型企业,21.97%为小型企业;按所有制分,4.55%为国有企业,22.73%为民营企业,65.15%为外资企业,7.58%为其他所有制企业。按企业所处行业分,34.85%属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9.54%属于机械、仪表制造和有色金属压延业,19.70%属于塑料化纤、纺织、金属及非金属制造和压延业,5.31%属于造纸、印刷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03%属于电镀行业,3.03%属于文教体育用品和家具制造业,1.51%属于食品、饮料、农副食品制造业,1.51%属于医药及烟草制造业,0.76%属于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0.76%属于集团企业。调查覆盖的企业样本在规模上兼顾大中小型,在所有制性质上涵盖国有、民营、外资,在所处行业上覆盖管控的多数行业,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性。
2. 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将具体的调查问卷指标降维处理,通过将相关度较高的变量分组,将多个指标转换为较少的几个包含主要信息的综合指标,从而确定碳交易体系满意度的影响因子。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s检验可分别用于测度样本的充足度和独立性假设。根据SPSS软件检验结果,样本数据的KMO值为0.703>0.7,表明变量间存在潜在因子结构,适合用作因子分析;Bartlett's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402.150,p=0.000,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可以用于进行因子分析,样本数据有效性得到检验证实,适用于因子分析。
3. 结果和分析。利用SPSS软件中的分析模块对13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有5个变量的特征值大于1,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68.295%(见表1),提取出了问卷信息的主要成分。在选取变量时,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得到因子旋转载荷阵(林海明,2009)。旋转后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6.648%、16.290%、13.456%、11.206%和10.696%。
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公因子,表2为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第一个因子中,反映碳交易额外成本压力承受度、企业在碳交易中获益与否、企业对碳交易机制的长期受益期望等指标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综合体现了碳交易对企业的经济效应,命名为经济效应程度;第二个因子中,系数绝对值较大的是企业碳交易参与频率、企业碳交易管理和操作的专业度指标,这三个指标综合描述了企业在碳交易体系中的参与行为,命名为参与程度;第三个因子负荷系数绝对值较大的是企业对碳排放配额计算分配方式、所在行业的整体排放现状以及指标核算方法的了解程度,可命名为政策认知度;第四个因子中,企业对碳交易市场结构和基准线设置规定合理性判断两个指标负荷系数绝对值较高,主要体现了企业对碳交易具体机制设计的合理性认知,可命名为政策合理性;第五个因子中,企业的技术改进行为和技术改进意愿两个指标负荷系数绝对值较高,体现了碳交易对企业的技术促进效应,可命名为技术促进程度。由此,将“经济效应程度、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度、政策满意度、技术促进程度”等五个指标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来作为公因子。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碳交易体系满意度因子分析模型及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碳交易体系满意度主要受经济效应程度、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度、政策合理性、技术促进程度五个因子的影响。为评价企业对碳交易政策满意度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框架。可以通过政策的调整提升企业对碳交易政策的满意程度,提高其参与碳交易和积极履约的意愿。这对于提高制度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政策和碳排放权市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从政策调整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 积极开展培训和宣传,提升企业对碳交易体系的认知。碳交易体系的正常运行最终都要通过企业参与来实现,企业对碳交易体系及相关政策的正确认知是碳交易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石,其对企业满意度的贡献率为13.456%。
因此,强制性将企业纳入监管,除指定配额和要求履约外,还需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能动性,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向企业明确传达碳交易的相关运行规则和原理,使企业具备正确参与交易操作的知识储备。及时披露市场信息和监管要求。同时建立相应的问题诉讼流程和机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处理和反馈。对于有抵触情绪的企业,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向企业揭示在碳交易中存在的机会。在推广碳交易规范制度的同时,也积极宣传碳交易的长期社会环境效益,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动机参与碳交易,实现环境改善和企业效益的双赢。
2. 积极采纳管控企业反馈,提升碳交易体系的制度合理性。在认知的基础上,企业对碳交易体系的合理性判断也是影响企业满意度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对企业满意度的贡献率为11.206%。
监管部门应积极征求企业对于碳交易机制的建议和意见,响应企业的合理需求对相应机制进行调整。从碳交易实行以来管控企业的反馈来看,目前碳交易市场基准制定的透明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政策方案的透明度。一方面,向企业公开基准线数据的计算原理,让企业“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自发披露生产和排放情况,或将代表性企业碳排放情况以匿名案例形式向企业提供参考,打消企业疑虑,提升企业对碳交易机制和政府的信任。
3. 完善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机制,提升企业在碳交易中的参与度。管控企业在碳交易中的参与度也对企业的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因子分析中解释了企业满意度的16.290%。为管控企业在碳交易中提供充足的参与和发挥空间,使其通过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参与提升效益,将有效提升企业满意度,同时提高碳市场中配额的流动性,实现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发展。
市场建设方面,在目前碳交易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多层次碳交易市场。积极开发设计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产品,完善交易品种体系和碳市场定价机制,为参与主体提供更多的交易工具和通过交易降低管控成本、规避价格风险的机会。产业配套方面,从根本上提高管控企业对碳配额资产的重视,规范碳资产会计核算管理,并在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为碳资产管理发展和能力建设创造条件,支持和培育碳资产管理和服务相关的第三方产业。规范实施方面,鼓励企业以碳市场发展为导向规划管理碳资产,建立高效可行的碳资产管理决策机制和和管理制度,安排专门岗位、培养专门人才负责碳资产管理,引导企业自发管理碳资产,参与碳交易。
4. 为企业提供技术促进和能源调整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节能减排研究。碳交易体系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节能减排改造的相对价格,激励企业自发开展技术改进和能源结构调整,从高能耗企业向低能耗转型。企业若实现成功转型,将显著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地位,相应地提升企业对碳交易体系的满意度。碳交易体系对企业的技术促进因子解释了10.696%的企业满意度。
政府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自发开展技术改革。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研究,推动节能减排理论成果应用和推广;对高排放、高管控成本的行业提出技术改造和能源调整方案;对积极寻求技术改造的管控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和技术支持,充分挖掘企业的节能减排潜力,从根源上减少企业碳排放量。
5. 降低管控企业成本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短期而言,碳交易体系的建立必然会增加管控企业成本,包括参与碳交易市场并购买碳配额的成本、参与碳交易产生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企业内部进行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改造的成本等。据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所不完全统计,深圳市配额不足企业平均碳配额购买成本高达33万元(陈海鸥、葛兴安,2013)。碳交易体系对管控企业的经济效应因子对其满意度的贡献率高达16.648%,碳交易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将提高企业满意度,反之碳交易带来的额外成本越大,企业对碳交易体系的满意度也会越低。
在实现碳交易体系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不损害企业利益和竞争力。建议碳交易监管机构在考虑公平性原则的同时,对因碳交易承受较大亏损甚至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制定扶持规则。对积极参与碳交易和履约的企业,可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给予物质和名誉奖励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隐形效益。另外,除碳交易履约所产生的配额购买成本外,集中培训和会议也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可视管控企业表现和交易需求开展区别考核和培训,节约企业时间和金钱成本,同时提升企业学习碳交易相关制度规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奇伟.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履约期的市场特征与政策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5,(5):128-134.
[2] 付萌,章永洁,叶建东,蒋建云,张帆.北京市二氧化碳控排单位参与碳交易的调研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6,(1):60-63.
[3] 林海明.因子分析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6):998-1012.
[4] 陈海鸥,葛兴安.论碳交易平台对碳交易成本的影响――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例[J].开放导报,2013,(3):99-104.
基金项目: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碳交易对深圳市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影响”项目(项目号:DTYJ/EF/001);深圳市环境科研项目(项目号:44030120120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