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教师范生;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认同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面临深化改革,职教师范专业获得发展的机遇。改革的目标是提升质量,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影响职教教师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其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查阅我国目前八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科专业师范方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发现,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而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体现职技高师办学特色尤其是师范性特色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职技高师培养合格中等职教师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1]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载体,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使不同专业的师范生掌握教学心理、学习心理等内容,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教学专业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理想教师提供充分条件。[2]课程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认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李子建教授认为,课程认同感应该包含“态度”和“行为意向”两个因素。[3]解月光进一步对学生的课程认同作了界定:“指学生对课程所表现出的主观上的接受程度,即正面的态度、行为意向和课程认知。”[4]学生课程认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可以从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课程认同问题是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对课程认同的专门研究还很少见。[4]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法考察职教师范专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认同,了解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意向,为改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提供参考,为提高职教生的课程认同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职教师范生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上过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取样原则选取被试16名,因伦理道德,分别命名为C1~C4、L1~L4、M1~M4、W1~W4。其中女生8名,男生8名。
(二)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以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以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作为其辅助工具,采用扎根理论的范式和引入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材料。1.访谈提纲编制。结合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编制结构化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通过研究团队多次讨论、修改而确定。访谈提纲包括指导语,开放式的访谈问题等。如:“请问你对教材内容感兴趣吗?”“你觉得这门课对以后你从事职业教师这个职业有用吗?”“对于这门课,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等等。2.预访谈。在正式访谈之前进行预访谈,并将访谈录音转化为文本,供分析和讨论。以完善访谈提纲。根据预访谈结果,并通过有专家参与的团队讨论,进一步完善访谈内容,将提纲做进一步的修正,形成正式访谈提纲。同时,可以为正式访谈提供经验教训。在预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正式访谈中需要运用的沟通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统一访谈要求,提高访谈技术。3.正式访谈。研究者通过预约安排等,以正式访谈提纲为依据,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在访谈开始前声明访谈仅是用于学术研究,绝不会用于任何其他的用途。4.转录文本和分析资料。访谈后将录音转录为Word文本,用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对转录文本进行分析。
三、统计结果和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和本研究预访谈的分析结果,本调查从课程价值认同、课程目标认同、教材认同、教学认同和课程整体认同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认同
1.课程价值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就是育人为本,具体来说,是指引导未来职业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作为职教师范生,应当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有所了解,但通过访谈可以看出,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了解的学生有4人,仅占25%。了解一部分的学生有4人,了解一点的有7人,不了解的有1人。虽然对课程价值的了解不容乐观,但是学生还是意识到课程价值的重要性,如L3说:“这门课对于我们还是意义蛮大的,因为我们刚上这门课,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这门课还是蛮好的。为以后做教师这一行做一些准备。即使自己以后不教书,在心理素养方面或者教育孩子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2.课程价值的认同情况很高。虽然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的了解不容乐观,但是在学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后,认同度很高。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完全认同的有14人,高达87.5%,部分认同的2人。可见学生对课程价值很认同。如C1:“认同,我觉得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就职校生来说,他们的青春期通常比较叛逆。如果说老师不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好他们,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学习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职校生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了解情况不理想。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是引导未来职业学校教师认识职校生心理年龄特征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理解职校生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指导职校生以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并在多样化的教学与社会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学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应当对课程目标有所了解,但通过访谈可以看出,了解情况也不理想,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了解的学生有6人,仅占37.5%。部分了解的学生有4人,了解一点的有4人,不了解的有3人。虽然了解情况不理想,但是还是有学生意识到职业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如L1:“我们是师范类的,必须要学心理学,所以肯定要开这门课。学习这门课,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气质的学生如黏液质的时候,应对方式也不同;更好地因材施教。”M2也提到:“更多地了解学生心理是怎么想的,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课程目标还有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辅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2.课程目标的认同情况很高。同课程价值的认同一样,虽然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的了解不理想,但是在学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后,认同度很高。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完全认同的有14人,高达87.5%。如C3提到:“我是比较认同这种价值的,因为职业教育心理学不仅是让一个教师懂的如何在自己未来的职业上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同样也是对我们即将成为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够拥有一些理论一些必备的素质,能够让我们将来更好地适应这个岗位,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体验。”3.课程目标较难达到但尽力还是能达到。课程目标的实现标志这学生教育目的的达成,针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职教师范生普遍表示,课程目标的实现较难。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认为较难的学生有12人,占75%。如M1谈到:“肯定是有难度的,因为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差距的。了解他们心理特征这方面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我本身是职教生,职教生爱玩不喜欢学习这点我比较了解,但是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让他们爱上学习这点对我来说比较困难。”虽然学生们普遍认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不容易,但是当问到:“你觉得您能达到这些目标吗?”16名学生中有13名表示如果自己尽力就能达到,高达81.25%。如C3谈到:“对我来说短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是有点难度的,但是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可见,学生认为课程目标虽然有挑战,但是通过努力还是能实现的。
(三)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材认同
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是为了传递课程,使文件课程走向实施课程的课程文本。一个好的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思想和课程内容。因此,教材认同也是课程认同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学生的视角,对教材的了解程度、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内容实用性以及对教材的整体看法和建议等五个方面来分析。1.教材的了解程度不理想。只有系统看过教材,才能把握整个课程的逻辑和内容。当问到学生:“你有系统地看过职业教育心理学这本教材吗?”职教师范生对教材的了解程度不理想,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系统看过的有4人,仅占25%。有12名学生表示没有系统看过教材。但是,也并不是说没有体统看过就表明学生不认同,如L3提到:“没有系统的看过,但是内容还是了解的。每一章大体讲什么内容还是懂得。”2.对教材内容兴趣程度一般。虽然职教师范生对教材不是系统完整的看,但他们对教材内容还是感兴趣的: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9名同学对教材内容比较感兴趣,占56.25%。如L4提到:“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学生心理方面,还有如何教导学生方面很感兴趣。”L3提到:“我觉得教材还是比较详细的。一开始看目录的时候还是比较详细的,例如学生的心理归纳的都是蛮好的,还举出一些例子。我们是从职业学校过来的,所以书上说的那些自己深有体会。”3.教材难易程度不是很难。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的难易也影响着学生的课程认同。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5名觉得不难。如L2提到:“教材难易度还好吧,文科东西难易度体现不了多少。”不是特别难得学生有8名。觉得难的同学有2名,如W2谈到:“对我来说,太抽象了。”4.教材内容实用性很高。虽然访谈的同学普遍没有系统的看完教材,对教材内容兴趣一般,但是普遍认为教材内容对于以后成为一名教师有帮助。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4名觉得有用,高达87.5%。如C1谈到:“有帮助。比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说,学生做了什么事情,有的老师会直接惩罚,但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从他们的内心去考虑,去思考他们在想些什么;还比如,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以及一些困难之处,我觉得我们了解这些是有好处的。”M4也赞成:“有用,因为以后要接触学生,学生不可能什么话都对老师讲。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判断。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进行教学和班级的管理。”5.教材的整体看法和建议。对于教材好的地方或者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被访谈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方面都可以为我们选用教材和编写教材上提供参考。如M1提到:“教材好的地方就是,它对于整个一些现象或者方法的总结概括的比较好,还有一些相契合的例子,也会给出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非要说问题,就是知识点多,比较枯燥,一些知识点比较有难度。教材例子少,不够结合生活。学术化强。”M4也说:“我大致地看过这本教材。第一次看我会觉得比较枯燥,因为它是纯文字的方式体现在课本上。有一些情景分析会看着联想到自己,贴近生活。希望他多一些图片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而不是要成文字的方式呈现。这样会避免太枯燥。”可以看出,学生需要的教材是结合案例结合生活的教材,过于枯燥会让学生失去看书的兴趣。教材应当理论和技术实践相结合。有学者也指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材特色应注重师范性和操作性。这门课程不仅应当教给师范生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应用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基本技能。[1]
(四)对教学过程的认同状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因此,学生对课程的认同中,对教学过程的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学生的视角,从对教师的满意度、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建议以及教学整体状况和建议上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对教师满意度往往影响着学生上课的兴趣,因此,在课程认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6名觉得有用,高达100%。如L3谈到:“我们任课老师特别幽默,对于那些晦涩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转述。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从来没有缺过课,都坐在一二排。”L4也说:“他在讲课的时候引入了大量的实例,让我们感觉到与生活息息相关。”可见教师的幽默、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被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5名学生提到教师的敬业,如C4提到:“我们的任课老师很敬业。其实从一个老师的上课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上课很积极,而且他讲的那么好,一看就知道有充分的备课。”2.教学内容的兴趣较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决定着学生是否认真上课。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9名感兴趣,部分感兴趣的有4名,共占81.25%。如M1提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老师不仅讲知识点,还讲一些案例,而且会调动课堂气氛,当同学们显出疲惫时,老师就会举一些他遇到的典型的有特点的案例,而且他讲得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比较有共鸣。另外,老师会做测试,让同学们感到很有趣。”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分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即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4名同学提到教师有理论联系实际,高达87.5%。如M2:“老师联系实际,因为我们本身是职高生,他就会讲一些他接触到的职校生的案例以及职教生遇到的问题,比较有共鸣。”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师要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关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可组织学生到职业学校去参观考察、教学观摩,给学生增加了解职校生的机会,增强感性认识,为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分析与解决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6]3.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多样。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4名同学提到教师运用PPT讲授,7名同学提到案例法教学,3名同学提到小组讨论。如C1提到:“我们老师案例法用的比较多,我觉得案例法还行,不至于那么枯燥,自己看课本的话可能会比较无聊,但举个例子什么的就会让我们深刻的记住,并且更加容易理解。”可见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4.学生对闭卷评价方式褒贬不一。通过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评价方式是期末闭卷和平时成绩结合考察。对于闭卷考试,学生褒贬不一,对建议运用什么方式进行期末测评,有7名同学依旧赞成闭卷考试,如C2提到:“我们采用闭卷考试。闭卷考试能够考验学生们的记忆能力,由于老师监考比较严,如果你学的不是很好的话,就会很难通过。我觉得应该继续执行闭卷考试,如果是开卷考试的话,那么大家就会学得不是那么用心。”有3名同学提出用开放式问题进行考察,用上台论述展示考察的学生有2人。有学者也指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考核形式可由传统的纸质闭卷考试拓展到上机考试、口试、现场教学等。课程考核还可采取“基本分+技能分”,“基本分”是指考察学生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分是考察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7]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会更有利教学的反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5.教学建议可以更灵活。什么样的课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最有发言权。访谈的学生中提出灵活、有互动、多样教学形式的课题更受欢迎。如L4提到:“我认为加入一些课堂讨论会更好,活跃一下课堂气氛。”C4也说:“我认为就是要灵活一些,多一些案例,要更有助于学生理解。”W1提到:“教学方面,我觉得互动应该多一点。互动少,光是听老师讲,会比较乏味。如果调动大家互动多的话,大家会更感兴趣。”C2也说:“我觉得除了课堂讲述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实践。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我们现在不是老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然后提升一下自己。”可见虽然学生对教学较为满意,但是课堂还是有提升的空间。
(五)对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整体认同状况
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必要性,对一门课的课程认同,其实用性和重要性必不可少,所以对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整体认同状况,本文从实用性和重要性两方面来分析。1.职业教育心理学开设的实用性较高。职业教育心理学授课的对象是职教师范生,他们之后的专业方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师,通过访谈他们:“对于你之后从事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你觉得这门课有没有用?为什么?”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5名同学认为有用,高达93.75%。如C1说到:“我觉得学了这门课可以让我以后教学的时候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相比其他没有学过这门课的老师更加多样。这门课的学习也让我更加了解职教生,我觉得只要你的方法到位,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被教好。”L4也提到:“有帮助的。因为这能帮助我们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他们各方面的反应来进行教学。学习了这门课使我有意识的观察会更细致一点,也更专业一点。”可见开设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2.职业教育心理学开设的重要性高。职业教学心理学开设对于之后成为一名职业教师的职教师范生是否重要,也是学生课程认同的重要方面。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2名觉得有用,高达75%。如C1提到:“很重要,非常重要,学了这门课可以更好的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做一名教师。”W3:“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如果这门课不开的话,我觉得以后步入那些职业学校,是不会理解那些职业学生心理发展。我们也是从职业学校上来的,我觉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方面是比较脆弱的,需要这门课知识的引导。还有这门课也讲授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和能力,所以这门课开的还是挺有意义的。”
四、小结
本研究通过访谈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认同,从课程价值认同、课程目标认同、教材认同、教学认同和课程整体认同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对课程价值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但认同度很高;(2)学生对课程目标的了解情况不理想,但认同度很高,学生认为,课程目标较难达到但尽力还是可以达到的;(3)学生对教材的了解程度不理想,对教材内容兴趣程度一般,认为教材不是很难,但认为教材内容实用性很高;(4)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较高,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对闭卷评价方式褒贬不一;(5)职教师范生认为,职业教育心理学开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都较高。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04):40-43.
[2]张长英.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职教通讯,2007(10):65-66.
[3]李子建.香港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目标为本课程与常识科的比较[J].课程论坛(香港),1998(2):71—83.
[4]解月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认同状况及其归因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5(10):20—23.
[5]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Z].[2011]6号文,2011-10-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再认识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这怎么能够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教学进行再认识。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2.指导者。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或者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
3.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4.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人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教师要从事一些与自己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三、激发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因素及心理发展规律,不少避免地导致学生独立人格丧失,思维收敛,想象力及创造潜力受压抑等不良后果。新课程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对思想品德的培养,强调学生应具有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切只有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实现。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改进物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物理教学的特点与艺术性,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影响。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学习立德树人教师心得1
听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习立德树人教师心得2
近日,我学习了《立教为民立德树人》。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占良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山区平凡岗位上的教师竟有这么不平凡的历程与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学习他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学习他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做奋发有为的进取者。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需要淡泊与坚持,教育需要博爱与信任,教学需要学习与创新,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带着灿烂的笑脸接受教育”。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认真阅读教育类杂志,不仅给与自己正确引导,而且能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教育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不会去计较得失。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拥有自己的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学习立德树人教师心得3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这是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我的同事——五年7班的语文老师(赖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身朴素的衣服,普普通通;一头短短的头发,干练大方;一口流利的语言,幽默风趣.....这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赖老师。她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孩子们饥渴的目光;她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她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儿童的灵魂。
从92年走上工作讲台到现在,二十几年了,赖老师每天很早到校辅导学生学习,工作上兢兢业业。同事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被作为教师个人品德的典范。在学生的眼中,赖老师是严师,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就是“认真”,用两个词形容她,就是“非常认真”,她对工作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效果显著。她对待学生亲切有办法,经常找他们谈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们,开导他们,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同事们的眼里,赖老师是榜样。因为她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为了它,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为他们解答学习上的疑难,还和班主任老师一起与他们促膝交谈;为了它,她可以不顾冬日的寒风凛冽、不顾夏日的骄阳似火,风雨兼程,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她早已习惯了清晨在教室里辅导着学生的学习,也早已习惯了晚上可以毫无留恋地远离电视,不知疲倦地翻过一页页的教材,教案和作业,满身粉尘。正是因为她对工作的如此投入,教学成绩蒸蒸日上。她正是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在孩子们心中,赖老师是妈妈。因为她热爱自己的学生。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对他们的爱,渴望尊重他们,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找回自信。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的“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在赖老师的脑海当中,就有这样成绩很差的学生,人很聪明,但是思想非常消极,从不交课堂作业,上课更不会举手发言,当然考试成绩也很差。为了使他重新燃起成功的希望,赖老师在平时总是多肯定他的优点,并且抽时间为他补习,主动找他谈心,哪怕进步一点点,赖老师总会及时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评价、夸奖。终于,这位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难道不就是爱所浇灌出的幼苗吗?这难道不就是责任所结出的硕果吗?我想: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赖老师这样,那我们的学校必将硕果累累。
在我的心里,赖老师是一位知心朋友,更是一位体贴的老大姐。从进入实小的大门,好多年都和赖老师同一个年段。已记不清多少次得到过她的帮助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热心开导我们,鼓励我们要笑对人生。不管哪个老师要上公开课,赖老师都会热情地给予帮助。情境创设、过渡语言、板书设计等每个环节,她都能帮着出谋划策,比她自己的事情还上心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拥有渊博的知识
一个知识渊博、幽默诙谐、善于教学的老师。是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每个老师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配合,共同进步。教师在讲授一堂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生动的材料进行补充,使整个历史教学内容血肉丰富,使描述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使叙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如临其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多多收集历史资料,精选一些典型材料,讲课中适时抛出,既增加了生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颇显学术气,使学生由奇生敬,由敬生爱,由爱而主动学习。
2.以课外兴趣小组为辅助,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兴趣小组应符合每个学生的需要,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兴趣引向深入。兴趣小组不像课堂要受许多束缚,如果我们指导得法,学生在兴趣小组的收获将会大大超过在课堂上的收获,并最终有利于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3.联系生活实际,善于运用乡土资源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者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而且现在很多博物馆都保存了历史文物,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和未来,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思想。
4.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一旦师生关系破裂,很难设想学生会继续对关系恶化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要尽可能地培养出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广泛涉猎历史知识,开阔视野,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批判性反思,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尝试,验证,乃至创新。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1.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使学生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情感产生在认识的基础上,所以必须通过对历史教学,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只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拥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取得成功不沾沾自喜、故步自封,遇到困难不灰心丧气、回避退缩。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才会积极对待,不怕困难,在不断地验证中达到创新。
2.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直观影响
情感的体验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暗示和支配。因此。榜样的作用在情感培养中就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榜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在利用榜样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讲解道德知识,如在讲解《》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在对比和;在争取和平建国中各自所采取的策略中,做出明确的肯定和否定,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正确的人格。
三、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1.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历史课堂上,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内容、目标、达成的方式与方法等等,鼓励发现式、探究式学习,教学相长;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激励。并独立承担和完成某些任务。这样,形成一种热烈而融洽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巨大的创新动机。
2.注重因才施教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当然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也应该予以关注。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多元性,不拘泥于某一种或某几种模式、定势,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选择上,既面向学生整体,又关注每个个体。比如,在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方面,由于学生在历史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当学生缺乏预备性知识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教学宜采用演示法、讲授法等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备性知识时,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非结构化教学法。那么在人格差异方面,对于比较悲观消沉的学生,我们可以着重选择一些令人愉悦轻松、让人振奋精神的历史故事,使他振作起来:而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多让他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后果,同时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并分析和理解现实,以便“明其智”等等。这样,依据每个学生在禀赋、特性,因势利导、充分张扬和发展其个性,从而有利于其创新人格的养成。
一、校长是学校“心育”工作的领航者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灵魂是“育人”,“育人”的基础在于“心育”,而心育的领航者是校长。
1 政策引领,加大投入,支持“心育”
我校是内蒙古一所重点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的亮点工作之一。为搞好学校的“心育"32作,我率先自费参加了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与培训,于2006年取得了劳动社会保障部注册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还获得了心理督导师证。在我的带动下,我校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并已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校投入几十万元打造了最好的心育中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外,我校还有两名专职心理辅导员,她们利用每天的活动课和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让他们走出心灵困境。目前,我们的心育中心已帮助无数学生、家长和教师获得了心灵的释放,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2 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践行“心育”
在制度上坚持心灵组合。我校实行了“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统筹兼顾”制,即校领导全部放权,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这使教师们自动形成了良好、积极、自由的心灵组合,教师们自愿主动积极地抢着当班主任,超量代课;各年级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和谐的、奋发向上的团队意识与精神;那些曾经产生不良情绪的教师,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到了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一致好评和拥护。
在管理上坚持心灵关怀。我特别注重学校各个环节的“心育”细节,小到面对一个人、一件事,大到引领整个学校的工作,我都注重在“心育”的基础上,在爱心流动的前提下去完成。如毕业典礼时,我要亲自为1000名毕业生发放毕业证并与其拥抱;对每一位教师遇到的疾病、痛苦,我都会亲自率领班子成员去看望;对每一位年轻教师结婚、生子,我都会亲自致贺词并送上学校的厚礼……这使教师们感受到了校长的关爱,同时也体会到了做我校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并把这份幸福和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上坚持心灵触动。我认为,学校“心育”的出路是“全员参与”。因为学校教育工作压力的直接承受者首先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使他们失去了常态下的教育理智,抑制了他们的教育智慧,并使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时往往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这又给学生造成了新的心理矛盾,使得原本有问题的学生感到更加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因此,我认为,要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要让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能够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理念、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许多心理上的伤痛,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疏导,甚至救治。为此,我校开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全体家长的家长学校培训和全体学生的“校园心语”讲座式培训。培训一般是从学校常见的案例人手,坚持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把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对比,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们给老师培训的专题有《了解逆反效应——强迫不如引导》《采用登门槛效应,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等;给家长学校进行的讲座有《用好贴标签效应——小心评价孩子》《克服刻板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等;给学生进行的培训有《一个心中不懂得感恩的人,也是一个不懂得珍惜现在的人》《用好自我暴露效应——交心才能赢得朋友》等。
二、“心育中心”是学校心育工作的主阵地
一是打造专家级一线心理辅导员。一直以来,学校特别重视心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学习的提升,因为一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与辅导员的个人心理素养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心理辅导员成长迅速,已成为能够在本地区代表学校引领和帮助兄弟学校心理发展工作的一线专家级辅导员。如边晓瑞老师,在心理咨询与辅导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经验,喜欢研究探索心灵奥秘,热衷于心理辅导与咨询治疗工作,她利用每天中午12:00-13:00的休息时间在学校为学生和家长做个案辅导,得到了各兄弟学校以及社会的好评。
二是鼓励创新式心理课程辅导。我校心理辅导课现已创新设置为班级学生团体辅导、班级家长沙龙辅导、教师沙龙活动辅导和个案咨询辅导等。采用集中授课式学生团体辅导和针对性的家长沙龙辅导方式,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扬。如对初一每班每学期集中辅导一次,时间为一上午(4节课)。初一上学期以分析研究“自己”为主题进行个体性辅导,下学期以体验感悟“沟通”为主题进行团体辅导,其内容包括自我解读、情绪管理、行为调整和异性关系、性教育等,并通过团体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每班每次学生辅导课结束后,还安排2节有针对性的家长沙龙辅导课,有时家长和孩子同堂参与,而且要求班主任全程参与。这样统一安排团体辅导课,既可以保证每个班的辅导次数与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心理课不是讲道理,是靠感悟、触动、体验来完成自我修复与自我提升,这需要时间;班主任跟班参与既有助于从心灵层面上了解学生,分析解读学生心理,还可以获得和提升自己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的方法与理念;对家长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沙龙辅导更有利于他们通过心理课堂倾听孩子的心声,增进亲子情感与相互沟通,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也改变自己。一次团体辅导课可以牵动孩子、家长、教师的心,可以帮助学生解读自己、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帮助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