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系统培训理论

系统培训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系统培训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系统培训理论

系统培训理论范文第1篇

生产型集团公司通常都有同类生产单元多个的特点,即使业务类型多样,同类业务一般也都会拥有多个下属生产单元。换句话说,生产型集团公司具有业务地域分布广,但人员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各生产单元的工作通常以生产为重心,工作规划以及日常工作的重点一般也都放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平台,各生产单元的培训工作往往会流于或自成体系,或不知所以,或与总部想法大相径庭的境遇。既然同类型业务生产单元的人员配置具备很大的相似性,那么封闭或相对封闭的培训系统也就意味着资源的极大浪费,且不利于知识的流通和更新,而不知所以或背道而驰的培训做法则多数归咎于管理机制和规划的缺失。因此就需要一个机制和平台,将公司总部及各生产单元的培训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资源的整合及共享解决资源效率、体系覆盖、知识共享及知识更新的问题。

二、培训系统的网络式结构管理系统及其运作机制

如前文所述,尽管通常情况下生产型集团公司的业务或产品并不单一,但同类业务下各生产单元的人员结构和类型非常相似。对于服务型企业,尤其是连锁企业,其培训系统往往采取资源统一、形式统一、要求统一、结果统一的模式。而在生产型企业中,“核算”的独立经常会导致“管理”的独立,每个生产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系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结果必然是每个生产单元都有一套独立的管理体系,配备一套独立的管理资源。资源的质量差异以及管理的成熟度差异必然会导致各生产单元之间管理水平的不平衡。只有打破边界,变封闭式系统为开放式系统,重新定义资源的所属性以及统一规划信息的交互流动机制才能解决管理不平衡的问题。“网络”、“网络式”等概念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甚至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更节约、更有效率。网络式组织的各独立单位随时可以独立单独作业,也随时能够整合成新的功能小组共同执行新的任务。对于生产型集团公司来说,为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形成知识共享、知识更新机制,网络式结构是再合适不过的培训系统架构形式。众所周知,一个培训项目的实施(不包括前期计划和后期评估)需要几个关键要素的同时参与或投入,即培训实施者(培训师)、培训教材(知识、信息)、培训对象(被培训的员工)和培训动作(信息、知识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在网络式的培训系统中,基于知识共享平台的培训系统运作实际上也是知识积累、整合、加工、反哺、创新、再积累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每一层级的知识库是这一层级的知识共享平台,同时也是知识再加工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在授权基础上,每个知识中心都可以向其关联单位开放,保证知识的流动性和为价值生产服务;每个员工都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承担培训师角色,调用知识库中的资源实施培训行为;每个单位都是信息供应中心、知识加工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为知识库的不断更新贡献力量。这种建立在共享平台上的多层级、多中心式的知识管理结构,不仅能够拓展知识服务范围的广度,降低知识重复加工的频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理资源的平衡和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打造。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开放性是网络式培训系统与独立式培训系统的根本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中的“开放性”却并非纯粹意义的开放,而是遵循一定授权原则的相对开放以及信息的内部流动,是在平台共享与小组专精相结合的知识管理机制下的开放。

三、结束语

系统培训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训系统;发展性评价;培训操作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52―02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自上而下的操作问题,如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模式单一,教师被动学习等弊病,运用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理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和系统论观点,探讨一种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主动参与培训的操作方式。此种培训操作方式,基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帮助教师发现其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发展方向,以此激发教师专业提高的内在动力,并确保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问题解决和理论提升培训上来。发展性教师评价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解聘、降级、晋级、加薪或者增加奖金等方面,而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成为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措施。

一、教师培训认识

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由培训者、受训者、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要素构成。

(一)关于培训者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需要自己的摸索和反思,更需要有经验的名师指导,这些培训任务需要“以县区教研员和名师为主、进修院校的专家教师为辅”的培训团队完成,侧重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诊断和解决。教师理论性知识表现为言语的、外显的和概括性的理论和认识,体现在教师个人素养中,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操作。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考理解,更需要专家教师的引领,这些培训任务侧重于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和修养。实践培训队在中小学课堂活动;理论培训队在大学课堂活动。要求两团队人员有部分重叠,活动内容相互配合促进。

(二)关于受训者

受训者多数是经济独立的、有社会经验和世界观的成年人。他们的迫切需要是快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把工作搞上去,实现自我价值。事实上,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并非都能自我发现解决,有的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所限,而更多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教师自己长年形成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已根深蒂固,一时较难转变,这些问题的发现解决以及理论认识,就得借助外力实现,这成为培训者的工作起点,成为培训者与受训者合作的纽带,也成为培训系统的动力源泉。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必须获得受训者的配合,要讲究方式方法,尊重教师工作价值,使他们感到这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而不是对他们进行奖惩的,此种利用发展性评价来帮助教师成长的操作方式,可启动和运行教师培训系统。

(三)关于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系统发展的动力,对受训者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培训目标的范围程度要符合受训者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素质,使得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实际上,按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理论理解,教师专业知识就是学科专业基础上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处理,都是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作用结果。而这四方面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教学问题的驱动,生成在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解决之中。所以说,教师培训目标,就应该是立足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解决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理论思考,要具有层次性和发展性。

(四)关于培训内容

由教师培训目标决定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分为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两部分。实践培训就是有关教师的实际工作中问题的研究,表现在教师上课准备、教学过程、课外活动、班级工作、校本课程和科研活动等侧重于实践活动的有关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经过实践培训,发现教师的专业不足,使其有针对性地进入理论培训。理论培训是关于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研究和班级工作理论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学习,是结合实践培训中的共性问题的理论思考以及由此展开的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

(五)培训方式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培训方式见下图:

二、教师培训操作

(一)确定培训目标

针对某类教师队伍素质情况,结合教师专业资格标准和专业发展需求,在大量事实材料调查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得出此类教师素质规格标准,具体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作为此类型教师培训目标。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应用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是一种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面向未来的教师评价制度。与之相对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目的放在解聘、降级、晋级、加薪或者增加奖金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是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以此促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接受培训,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训者认真学习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掌握其操作事项,真正深入教师中间,在肯定教师优点的同时,帮助教师发现他自己发现不了的教育教学问题及其理论背景,促进其改进教育教学,产生积极进修的迫切愿望。这种操作既帮助受训者接受了实践培训,又激发了受训者进一步接受理论培训的内在动机。

(三)实践培训队活动

实践培训队走进中小学课堂,对照该类教师培训目标,以与教师交朋友的形式,通过面谈、听课和复谈等发展性评价活动,一是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和激发教师进一步接受培训的愿望;二是了解教师在专业基础、师德表现、文化修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缺失,与教师协商后,制定教师发展档案,由个人保管保密,将其“专业补充”恰当地纳入进一步理论培训的类别。理论培训类别应按照教师专业构成分为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研究和班级工作理论等模块。经过实践培训的教师,携带其实践培训的教师发展档案,进入理论培训中的所需模块学习。

(四)理论培训队活动

系统培训理论范文第3篇

Abstract: Being convenient ways of learning and th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recourse, Online-training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se years.According to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User Satisfaction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training education,the reasons why users have intention to accept online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were explored from seven aspects,information quality,system quality,service quality,user satisfaction,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flow experience. A user acceptance model for online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research hypothess has also been put forward.

关键词: 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技术接受模型;用户满意;沉浸体验

Key words: online-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user satisfaction theory;flow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51-03

0引言

网络教育以其相对于传统面授教育更加方便灵活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的《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9%,达到352亿元,预计在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从2008年1月到2009年9月,已有近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流向教育培训行业。世界银行2008年的《通过终身学习来提高中国的竞争力》报告说,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数占到世界的17%,但是教育市场价值却只占2%。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是全球增长潜力最庞大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市场(艾瑞市场咨询)。

与庞大的培训市场需求相比网络培训教育所占份额依然偏小,很多学员依然不辞辛苦的去选择现场培训。网络培训教育更加方便和灵活,节省经济和路程时间,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网络培训教育呢。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现有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一般是仍然延续传统课堂的形式,一个小屏幕教师讲授,主屏幕板书内容,或者另有一个小屏幕大纲提示。也有只有主屏幕的,甚至有些是直接把录制的课堂教学内容作为网络教育来使用的。与早期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相比,现有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注意了服务,加入了线上的提问交流,线上测试等内容,但依然无法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没有完全发挥网络的优势。

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容易使用(易用性)和有用性是不是影响用户使用的主要因素,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否影响用户对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本文以网络培训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和用户满意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技术接受模型,分析影响用户接受和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因素。

1理论基础

1.1 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如图1所示)由Davis于1989年提出[1],其目的是对信息系统接受的决定性因素进行研究。技术接受模型是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信念―态度―意向―行为”关系的一种延伸,包括2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 和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分别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信息系统对其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以及认为容易使用信息系统的程度。技术接受模型以其简洁性、较高的有效性和解释能力,成为信息技术采纳决策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模型之一[2],广泛地应用在知识管理系统、ERP应用系统的接受、Internet应用、网上购物、网上商店等各种信息系统采纳决策研究中。其研究的思路是针对具体应用环境,依据系统本身的特性和用户的特点分析出技术接受模型的外部变量,建立起具体的接受模型,以对使用者的行为做出预测和解释。

1.2 用户满意理论用户满意的概念由Cyber & March于1963年最先提出[3]:信息系统若能符合用户需求,则提高用户信息满意度;若未能符合用户需求,则其满意度降低。当用户满意度低于某种程度时,则用户将不愿使用或者再继续使用该系统。Bailey & Pearson(1983)[4]从一般测量角度,将用户满意定义为用户对每个衡量因素的满意程度乘以该项因素权重的总和。用户满意是导致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满意水平作为信息技术成功的一个指标已经被广泛地接受。DeLone & McLean于1992年提出信息系统成功模型[5],2003年他们又对1992年的模型做了总结和调整,最终确立现在的用户满意模型[6](如图2所示)。

其中,信息质量衡量系统所产生的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因素。获得优质的信息是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能否不断地产生优质的信息是信息系统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系统质量衡量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响应时间、易用性等因素。系统质量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基础,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态度。服务质量是指一种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用户满意是指用户对系统及其生成信息的满意程度。对一个信息系统而言,用户普遍对系统成功是正向影响的。用户满意是受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很多产品是优良的,对其感觉非常满意,但却不一定会有购买的意愿,用户满意能很好地反应用户对系统本身的态度,却不能直接反应用户使用的态度。因此用户满意理论能很好的解释用户对客体的态度,却不能反应用户的使用态度。

1.3 沉浸体验沉浸(Flow)是由Csikszentmihalyi M.在1975年提出[7],认为当人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是指活动参与者进入一共同经验模式后,意识集中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其它不相关的知觉和思考都被过滤,仅对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反应,并且对环境产生控制感。Csikszentmihalyi M.和Csikszentmihalyi I.(1988)更进一步指出,人会依照心理驱动力去做事,沉浸体验即为意识动机的外显。培训学习是需要注意力专注的活动,由于网络学习时,学习者很容易受网络其它信息的影响,只有高质量的学习系统才能让学习者进入专注状态。因此能否进入到沉浸状态直接影响学习使用者对系统使用的意向,本研究把沉浸体验作为影响技术接受模型的因素之一。

2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模型

上述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影响用户使用和接受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的实现过程。Wixom & Todd等研究者把用户满意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整合后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8][9];也有研究者把沉浸体验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相结合,提出用于分析即时通讯领域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10],这些研究尝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把技术接受模型、用户满意理论和沉浸体验三者结合起来,建立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和使用的研究模型,如图3所示。

研究模型认为用户的使用意向是由使用态度和感知的有用性决定的,采用相关研究的表述方式[9],其函数关系是:

使用意向=F(感知的有用性,使用态度,沉浸体验)

其中使用意向是指使用者将来想要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意愿和可能性。

感知的有用性=F(感知的易用性,用户满意,信息质量)

网络培训教育不同于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用户使用网络教育是为了获得学历,对教育信息本身的关注度相对低。而且,就目前的网络学历教育状况,学员不仅需要“在线”的自主学习,还需要“线下”的集中学习,学员还特别寄希望于“线下”课堂的考试范围的划重点。因此,有研究[9]表明,信息质量对网络高等教育系统用户满意度的相关不明显。本文研究的网络培训教育是用户自愿提高自己职业水平或者语言水平等自身素质和技术技能的一种学习。学员对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关注度高。在偏远地区或者用户自己时间不便的情况下,即便是用户满意度较低,但如果信息质量很高,用户感知的有用性也会正向提高。所以研究模型把信息质量作为感知的有用性的影响因素之一。用户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满意,直接影响用户对系统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因此,本文研究中,描述用户满意的函数关系是:

用户满意=F(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

用户满意是研究个人对客体态度的核心模型,反应用户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本身的态度,反应系统本身的综合特性,符合Davis对于技术接受模型中外部变量的定义,因此,研究模型把用户满意作为技术接受模型的外部变量。用户满意可以形成对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形成影响,间接影响用户对系统使用的态度。Wixom & Todd(2005)[8]将用户满意研究与技术接受理论结合起来,并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本模型与Wixom & Todd的用户满意和技术接受整合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引入了服务质量和对信息质量的作用作了调整。

2.1 研究假设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及上述理论模型构建,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2.1.1 文献分析表明,信息系统自身的特性――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都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总体满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信息质量对学习者感知该系统的满意有正向影响;

H2: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系统质量对学习者感知该系统的满意有正向影响;

H3: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服务质量对学习者感知该系统的满意有正向影响;

2.1.2 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外部变量会影响个人对行为结果的认知与评价。整合用户满意和技术接受的相关研究显示,用户满意作为外部变量会影响用户对使用行为的认知与信念。鉴于网络培训教育自身的特点,用户对系统感知的有用性受信息质量的影响重大,提出两者之间也存在正向影响关系。从而提出以下假设:

H4: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信息质量对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5: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满意对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6: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满意对学习者的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

2.1.3 沉浸体验可以延长使用系统的学习时间[8],Webster等也认为沉浸与探索和积极的主观经验有关,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7:沉浸体验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态度有正向的影响;

H8:沉浸体验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行为意向有正向的影响;

2.1.4 在本文的研究模型中,仍然使用技术接受模型的“信念――态度――意向”这一关系,提出以下假设:

H9:感知的易用性对感知的有用性有正向的影响;

H10:感知的易用性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态度有正向的影响;

H11:感知的有用性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态度有正向的影响;

H12:感知的有用性对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行为意向有正向的影响;

H13:态度对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行为意向有正向的影响。

3结论

本文技术接受模型、用户满意理论及沉浸体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本身的特性,提出了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模型。通过分析用户对客体的态度和使用态度的区别,对用户满意的模型的应用提出改进,并把它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起来构建模型。通过讨论用户满意作为技术接受模型外部变量的合理性,并根据网络培训教育的特性,对用户满意模型变量做了调整,把信息满意作为感知有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考虑用户学习的状态,引入了沉浸体验理论作为用户使用态度和意向的影响因素,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为今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做好了模型构建和假设论证等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Davis F.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MIS Quarterly, 1989,13(3):319-340.

[2]Davis F, Bagozzi R, Warshaw P.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Management Science,1989,35:982-1003.

[3]廖振鹏,叶许红,张彩江.ERP系统的用户满意研究.技术经济,2006,25(7):74-77.

[4]Bailey,J.E. & Pearson, S.W..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1983,29(5):530-545.

[5]DeLone, W.H. & McLean, E.R..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s.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3(1):60-95.

[6]DeLone, W.H.& McLean, E.R..The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Ten-Year Updat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9(4):9-30.

[7]Csikszentmihalyi M.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Jossey-Bass, San Francisco,CA,1975.

[8]Wixom, B.H.& Todd, P.A..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User Satisfaction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5,16(1):85~102.

系统培训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制冷技术与维修培训;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8日

进入新世纪,家电特别是制冷设备涌入农村消费市场,但其售后服务问题却一直被社会忽视。可以说,家电维修已成为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家电消费者根本权益的大问题。破解农村家电售后服务难题,除了家电厂商加大售后投入,建设服务网络外,关键是加强农村家电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家电维修技术水平。而作为服务于社会的职业院校,应尽到自己的责任,起到培训主导的作用。

一、家电维修培训内容的选择

曾经的家电维修,是从收录机、黑白电视机开始的。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设备逐渐成为家电的主流。制冷设备的逐渐普及,制冷维修又有着相对较高的收费,所以农村对精通制冷装置原理及维修的高级技术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为适应形势,应把制冷培训作为家电培训的重点,以此成为农村家电维修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制冷培训的“学习情境”课程设计

农村家电维修人员整体素质低,突出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能水平低两方面,他们大多是靠学徒身份传承技术、手艺、经验,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培训。培训时要针对此特点,适当降低理论难度,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最为常见的电冰箱维修、家用空调维修等真实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每个制冷设备都可概括为三个情境:设备拆装、制冷设备维修与电气系统维修,这三个情境属于递进关系。

由此设计出电冰箱制冷设备拆装、电冰箱制冷系统维修、电冰箱电气系统维修、家用空调器拆装、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维修、家用空调器电气系统维修等六个工作情景。每个工作场景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都设置详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并对学习项目进行细化,从而可以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尽可能掌握学习的内容。

三、培训教学方法设计

参加培训人员大多为成人,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能水平低,并且由于年龄较大,事务繁多,难于安心坐在教室,培训时要摈弃单纯的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方法。要选取必要的理论知识,配上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要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参培人员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切实使参加培训人员学有所得。

1、现场教学法。以实验室或实训中心作为第一课堂,必需的原理讲过以后,紧接着把培训人员带入现场,旨在加强培训人员感性认识,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开放式教学满足了各种水平层次的学员的实践需求,有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比如,培训“电冰箱制冷系统连接”时,模拟工作现场,选用典型的家用电冰箱(直冷式和间冷式)为载体,教师示范与学员操作训练相结合,首先满足了没有制冷基础的学员的认识各制冷部件的要求,又使有一定维修基础的维修人员在动手焊接、试压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的完整过程中,学会了系统检修,规范操作的技能。这样,各层次维修人员在培训中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项目教学法。培训教师与学员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比如“电冰箱制冷系统维修”,首先让学员知道,制冷故障不外乎“堵”和“漏”。“堵”根据情况又分为冰堵和脏堵,“漏”也有两种情况:严重泄漏和轻微泄露。实际培训中,教师可以根据电冰箱故障检测的方法,提出学员要做的项目:故障的现象是什么?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确定出现的部位?如何排除故障?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学员不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维修技能也大大提高。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培训时首先提出案例,比如“电冰箱不制冷”,引导学生思考电冰箱为什么能制冷?是电冰箱由制冷系统制冷,而通过电气系统控制制冷系统运行。如果不制冷,电冰箱制冷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怎样确定问题出在哪里?学员应该思考到问题的核心在于压缩机,它连接了两大系统。引导学生看压缩机是否工作。压缩机工作了,不制冷故障问题出在制冷系统;压缩机不工作,不制冷故障问题出在电气系统。而制冷系统,可能“堵”和“漏”;电气系统,则围绕着压缩机电动机及其控制和保护。这个过程下来,由学员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员挖掘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为“我要学”,对案例的理论和相关技能得到深入掌握。

四、培训建议

1、针对学员知识水平的特点,培训时要多利用投影仪、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

2、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学员知识技能水平,立足于将理论知识融贯于实际操作中,加强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着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训过程中,创设工作情景,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员综合维修能力。

巨大的制冷维修市场需求,科学的制冷培训体系,相信在培训机构及家电维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大的农村必将产生一批又一批的制冷维修人才,为我国的家电维修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诸惠伟.破解农村家电售后服务难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现代营销,2011.6.

系统培训理论范文第5篇

Taking Travel Dispatcher for Example

Ye Yali;Chen Xuechun

(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

摘要:该文介绍了CETTIC职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阐述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的构建情况与具体实施流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ETTIC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rise, also expounds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键词:CETTIC 旅行社计调师 职业技能培训

Key words: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vocati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14-02

1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

CETTIC职业培训认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以新职业、新岗位、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协作为特色的在全国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的职业培训、师资培训、远程培训、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

计调是旅行社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的总策划、总设计和总指挥,是旅行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岗位。在旅行社工作中计调承担着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定价报价、旅游服务项目的采购,旅游活动全过程的监控等工作。计调工作有一整套的运作流程,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目前计调人才供不应求,培养渠道不畅,旅行社本身不愿意出钱培训员工,很多高校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缺乏国家级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和服务标准,缺乏系统化的职业培训,大多数计调没有学历,职业能力低下,靠经验和习惯操作旅游业务,制约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计调的从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10年9月首次开发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实施。该项目直接面对旅行社计调岗位,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旅行社计调人才。

2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构建

2.1 旅行社计调师的申报条件旅行社计调师是指具有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素质,掌握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全新理念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旅行社计调人才。旅行社计调师分为助理旅行社计调师、旅行社计调师、高级旅行社计调师三个等级。2.1.1 初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职高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或有一年实习经验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②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③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

2.1.2 中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学历、相关专业毕业,从事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②大专学历,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两年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③本科学历层次及以上相关专业人员(含自学考试)报考,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四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④非本专业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四年以上,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

2.1.3 高级的条件(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须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20学时。

2.2 旅行社计调师的考试级别①初级。初级的申请人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初级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初级证书。②中级。中级的申请者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且持有初级证书,从业经验达到三年以上,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3000字以上的论文,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中级证书。③高级。高级不设统一考试,实行由专家委员评审的办法,具体申报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达到以上要求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高级证书。

2.3 旅行社计调师的鉴定方式旅行社计调师鉴定方式可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两种。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由2~3 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规定各自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可采用百分制,两门皆达到60 分以上为合格。

3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

3.1 培训目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课是计调职业从业人员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学员具有计调基础知识、计调实务操作能力、计调业务管理能力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旅行社计调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日常工作内容;具备计调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熟悉计调常用的各种工具、合同及表格,学会制定旅游行程、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定价和报价;能熟练地掌握计调工作流程及计调部的各项管理工作。

3.2 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理念,力求突出板块化教学,突出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包含了三大模快,第一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基础知识篇;第二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实务操作篇;第三模块旅行社计调师业务管理篇。理论教学采用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专用教材。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地接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国内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出境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专线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会展计调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

3.3 培训的流程

3.3.1 确定培训模式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项目必须要有旅行社的参与,采取校企合作。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①针对高校在校学生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这门课,学生既没有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培训时只能先理论后实践。如我校与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联合举办了第一期《旅行社计调》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在我校上完理论课,然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部分专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取得《旅行社计调师》证书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负责安排工作。②针对旅行社在职员工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均是旅行社在职员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现在他们需要的是系统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理论课和实践课可以同时上,边讲理论边讲实践。理论知识较强的章节就由高校老师担任,实践性强的就由旅行社相关部门经理担任。如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全部由该旅行社员工组成,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3.3.2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最好与旅行社一起共同制定。我校与四川康辉旅行社的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相关人员一起制定了培训计划。共同确定了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及培训教师。

3.3.3 制作招生宣传资料招生宣传资料要突出办学的亮点,把办学的亮点展示在招生简章中,增加吸引力。我校在制作招生简章时突出了几个亮点:一是人保部首次开展《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我校是首批授权基地 ,二是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理论课由学校承担,实践课由企业承担。三是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学完规定课时后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由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旅行社计调师》证书, 学生持证书者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安排计调工作。

3.3.4 多渠道组织招生工作一是利用网络招生。在学校网站上《旅行社计调师》认证培训的相关信息。二是在附近各校建立招生。三是在大学校园内张贴海报。四是通过校内老师的宣传。

3.3.5 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求每个教师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教材进行教学;二是聘请班主任强化管理,负责每天的考勤,要求学生到课率要达到90%以上。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培训的情况,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3.3.6 组织考务工作首先是考场环境布置,在考场门口设明显标志说明,制作横幅挂在教室,体现考试的正规性。如我校制作“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成都纺专考场”横幅挂在教室外面,在考试内张贴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规则”,并在在黑板上写了“诚信考试”等标语。二是安排考场座位,按准考证号安排考生座位,每个座位上张贴了考生准考证号,单人单座考试。三是安排监考老师,每个考室不少于两个监考老师,四是安排相关领导巡考。

4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运作的几点体会

4.1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市场前景很好从市场需求来看:《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针对的是具体的旅行社计调岗位,它的诞生正好填补了计调没有专门培训机构的空白,受到了高校学生和旅游企业好评,市场前景很好。如四川康辉把我们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办成了他们的岗前培训班,今后用人就直接选用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学生。四川国旅的一些部门经理明确表示拥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人员优先录用。从员工自身的发展来看:《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诞生是对计调工作和计调员自身身份的认可,能够获取一个计调师总比当一辈子计调员要好些。所以旅行社的员工和即将从事计调工作的人员也愿意参加《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获取相关的证书。

4.2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必须和市场结合才有生命力《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是针对计调岗位的,不能脱离市场,必须和旅行社联合,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旅行社用人之间的零对接,使旅行社愿意接收参加《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的学生。如果单纯地为了获取一个证书,不与旅行社合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4.3 学校通过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很多企业的第一手资料校企合作共同举办《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由旅行社专家承担实践教学,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第一手资料,讲课时课把这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如四川康辉旅行社一些部门经理给学生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该部门使用的各种表格和资料,列举了计调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