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1篇

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桥梁施工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对相关施工设备、工艺和规范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以桥梁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及过程为契机,对精品课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精品课程 职业能力

随着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高等职业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精品课程的建设已成为衡量的重要杠杆。同时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整合教学优势,体现办学特色,利于学生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高职教育在于培养具有相关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的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术性人才,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对于课程建设的内涵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和培养手段等方面。作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典范,基于本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文中选取道桥专业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桥梁施工技术》为例,简单论述精品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设置

《桥梁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桥梁体系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架设方法、涵洞施工技术及桥涵施工常用配套机具和其他主要桥型的施工技术。在已有力学计算、测量基础和桥梁工程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实际,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课程介绍及性质 《桥梁施工技术》以培养具有桥梁施工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施工单位的训练,熟悉桥梁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现场施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勤恳耐劳”的实干能力。依托于学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411”三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学生掌握桥梁施工工艺和方法操作等基础上,培养可施工、能管理、高素质的一线施工技能人才。

1.2 课程设计 基于“桥涵施工教学过程系统化设计”的原则,通过与企业合作,确定桥涵施工的工作任务及培养目标,制定《桥梁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设计。以桥涵施工知识细化项目为导向,培养桥涵施工能力为主线,对各施工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详细设计。利用课堂、工地、道桥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学习、仿真实训、校内外实训等方式,达到能力目标的培养,并采用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体系如图1所示。

2 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2.1 教学内容 针对道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在紧跟桥梁发展动向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兼顾常规的梁桥、拱桥、涵洞、基础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增加悬索桥、斜拉桥施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能力概要,强调学习情境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情景教学内容

2.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内容系统而详实。为使教学内容与工等标准、考核体系相衔接,适应施工要求,基于最新标准和规范,教材采用自编教材与正规出版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并将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电子教案课件和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实训教材相联合,组建成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在灵活多样,使学生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1 教学方法 ①任务驱动法:按照“课堂布置任务,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搜集信息,制定实施方案,讨论实行方法,进行相关训练、组织检查与验收”六步来完成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编写“施工报告――教师查阅――问题反馈”的具体活动环节,使学生获得知识与体验。此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凸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的同时,也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体现。②情景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真实模拟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更好的融入其中。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将传统“学生”角色转换为“资料员”、“技术员”等,模拟具体工作生产环节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安全交底、工作任务实施、记录施工技术资料、完成工作报告等。通过角色模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③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通过选取桥涵施工生产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并开展深入探讨,从而对所学内容具有感性认识和间接累积经验,使学生体会本课程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建立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真正桥梁。④师生集体互动研讨:教师与学生的技术探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明确桥涵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发展趋势。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运用相关资源创新设计。⑤强调规范的学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施工的依据和准则,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规范的理解,关注规范中章节、内容的更新变化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特点。

3.2 教学手段 ①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实现情景模块化教学,对于基础知识,通过参观桥梁模型室,结合多媒体资源突出施工理论,做到图文并茂,不仅增强上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容易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还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针对一些较强的计算内容,则通过板书讲解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操作性比较突出的核心模块内容,则采用观看施工录像、动画视频和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领悟操作要领。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鉴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利用网上相关优势资源可以丰富充实学习内容,同时有关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南、课后习题、实训指导、教学录像全部上传至学校网站,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有助于学生自主利用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4 实践条件

4.1 实训体系组成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此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以“411”三阶段工学结合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式,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或实训、综合实务能力训练与顶岗实习四大环节,同时兼具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形式。

①单项技能训练:结合学生具备的道桥职业岗位能力而构建不同科目的训练内容。②课程设计或实训:学生通过一周的时间在老师引领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训课题并给出相关成果,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课程实训内容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③综合实务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道桥专业的特点,突出测量、线路、桥梁等实训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道路、桥梁施工的原理方法和设计要点,并能实际测设,以此提高学生的设计计算、动手操作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顶岗实习:学生根据本人就业意向、实习单位,选择不同的施工岗位进行实训,结合教师的管理使学生对专业理论能够理解、巩固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就能从事施工一线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4.2 校内实践条件 学院根据道桥专业的培养需求,不断加强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为此建有本专业的省级实训基地,实验设备涵盖路基路面、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材料试验、力学试验、桥梁变形、基桩检测等多方面,以此带动道桥专业的基础教育和企业岗位专项知识的有机结合,来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省级实训基地组成如表3所示:

4.3 校外实践条件 学院与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如甘肃省路桥建设总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重点实习实训点达23个,这不仅为学生施工实训、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提供场所,还为本专业建立高技能水平师资的人才库,为专业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校企的深度合作也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此外成立校外顶岗实训管理指导中心,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训进行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校外实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

5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基准,课堂教学采用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课程设计或实训、综合实务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则通过企业、学校双向参与,依据实训全过程,结合实习报告、技能掌握及答辩、平时出勤参与等多方面综合考核。

通过《桥梁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要把精品课程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与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孟良,韩秋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初探――以《桥涵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8-251.

[2]郝付军,刘杰.高职桥梁施工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18-19.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电工基础课程

The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of the Electricity Basis class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puts the point on the teaching knowledge. Now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make autonomous learning is the main trend in the university. For the Electricity Basis class, the teachers should find the optimal method during the class. Only in this way, the students can learn the knowledge and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 autonomous learning; Electricity Basis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22-01

随着学校2010年教学大纲的变化,电工基础课程成为学校的平台课。学校近一百个班级都有电工基础课程学习的任务,由于它与之前的电路基础与电工技术都有不同和相近之处,如何在课堂上使同学清晰地消化电工基础课程成为衡量任课教师授课方法的主要标准。为了探究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先来研究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存在几个问题:

学生专业的多样性:由于授课对象来自全校几乎所有的专业,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不同,而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

学生学习任务沉重:对于大二的学生,很多专业课接踵而至,学生往往会对本专业的课程更感兴趣,而对电工基础课程的不重视,会导致放在电工基础课程的精力不充足。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等原因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高,学生往往只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地学习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也会对教师上课带了一定的难度。

教师授课方法的单一性: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单一,很多教师上课依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只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的讲解,这些都会导致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的不同情况,需要我们找出电工基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

首先,针对学生专业的多样性,需要我们制定出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像对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注重电路定理的原理以及应用方面,而对于机械制造类的学生而言,可以适当减少某些原理的推导,而把时间侧重于解题的技巧和实际应用的电路系统中。像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的章节,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定义以及相量表示的形式方面多做分析,使学生弄清为何使正弦量和相量产生联系,而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只要求学生掌握相量运算的有关知识就可以了。另外对于节点电压法的讲解,电子类的学生就会始终围绕着节点法的由来—基尔霍尔电流定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学习,很多学生会在课后提出一些延伸出来的节点电压方程。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学生对于方法的由来进行提问,都是课后的一些题型的解答进行探讨。也就是说,虽然上课的教材是一样的,可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讲义可以进行柔性化的改变。

其次,对于学生学习任务沉重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花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放在课后题的解答上,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消化,如果每次课都布置一定的作业,我觉得有时会让学生产生负重的情绪,反而抵触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学校的督导阳昌汉老师曾经说过:“不要让学生觉得是我们在给他们分配任务,要让学生认识到做题是为了更好地接受知识”。多与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一定会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得到扩展。在讲解到正弦电路章节的时候,学生在课后主动对我说是否可以在课堂增加习题的练习与讲解,我通过询问了解到,学生在前期直流电路的学习中感觉很轻松,做题不是很多,突然转入正弦电路,很多学生都会措手不及,因此需要较多的习题来增强概念的理解。这样在后期的课程学习中,像复阻抗的讲解,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的讲解,我都会在课程中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对典型题进行练习与分析,期末也验证了学生对于这个章节概念理解的正确性。

再次,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方面,我觉得实验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电工基础课程配有八个学时的实验,这对于很少参加实验的大二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教师要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像常用仪器的实验中,学生会接触到几种新鲜的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源这些仪器会让学生对电工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通过对电路定理的验证,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成功”之后的喜悦,从而增强对理论课学习的自主性。对于课程中“电源置零”的概念,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短路情况下电压为零,而在断路情况下电流为零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恰好可以讲解这个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搭建一个电路。首先在通路的情况下测量各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其次分别构造断路和短路的情况再让学生测量各个支路的电压和电流,这样学生就会在实验中彻底明白“电源置零”的概念。

最后,对于教课方法的单一性,可以采用多种模式教学方法同时使用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可变性。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定理原理较多,可以采用板书结合多媒体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会比单一的授课方法好许多。比如在讲授戴维南定理的章节时,可以把学生做实验时的数据做成ppt表格,让学生把实验结果与板书定理的推导结果相比较,这样对学生消化定理一定会起到正面作用。这里切忌整个课堂都使用板书或者整个过程都利用ppt进行讲解。“一言堂”板书的形式,会让学生处在一种始终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尤其课程在从直流电路过渡到交流电路的时候,很多学生很容易掉队并放弃后续课程的学习。对于课程中一直使用ppt的方法,也会让学生觉得要消化的知识太多,不利于知识的吸收。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产生抵触感,不利于正常的教学进行。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具有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特点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于本科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提高自身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工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的阅读和分析电路的能力,为了后继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浅谈了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分析问题的方法之后,就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更好的启发学生去理解掌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提高教师上课的灵活性,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接受课程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自主自愿地学习电路基础的课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芳。《电工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16-20

[2]张海杰。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2009(5):4-6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3篇

Abstract Knowled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s quite difficult and it is not easy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so it influenc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las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combining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discussing how to gener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e them to learn during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 Teaching practice of several years proves we have achieved very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电工基础是高职院校电子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学生在刚刚接触这门课程时会感到难以入门。加之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从而也就导致电工基础课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如何上好电工基础这样的原理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一直都是高职教师研究的焦点问题。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电工基础课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原理性很强、内容也非常抽象,要求学生有数学和物理的基础,否则课听起来会很吃力,枯燥乏味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再者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一般不高,专业底子薄、学习理论的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目前很多高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沿袭传统教育思想,授课形式单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普遍感觉电工课程难,不想学,甚至放弃学习,最终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听课效果。

(3)学校方面。学校对电工基础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实验实习课程安排较少、实验经费投入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好的专业实习场所,安排学生参加电子电工的实习相对较少,理论研究和学生的实操能力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专业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欠缺,带实习实验教师几乎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

2 激发学生兴趣,上好电工课之心得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多数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比较欠缺,想要提高他们对学好电工知识的自信心,就要加强学生对电工常识的认识,来提高学生对电工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上第一次课时老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实例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各种家用电器,如果出现故障了就需要具备电工知识的人员来维修,如何检查线路,各种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如何使用,都是电工基础科所要涉及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将电阻、电容等各种电子元器件或万用表、简单的电路板带到课堂上展示,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2.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实课堂

转变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再精彩生动,学生仍处于被动的位置,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底子薄的高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将原来的“传授讲堂”变为真正的“交流课堂”,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的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师生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拓展知识面,同时在这种交流式的课堂中也加强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教学。电工基础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很多专业理论是学生很难运用想象来理解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其以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可以借助Flash来制作电动机旋转原理的动画,让学生从动画中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使电工中很多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更容易于接受,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利用仿真软件教学。课上所学的内容不可能全部用硬件实验的方式来完成,理论课上讲到有些难于理解的,随时都可以打开软件来进行仿真演示,如EWB、Proteus、Multisim等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笔者课上习惯用Proteus,它比另几款软件更容易理解、更逼真,软件中的各种灯可以亮灭、马达可以按照需要正反转动、扬声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保险丝可以随着电流的增大颜色有所变化,甚至烧断等等,很生动形象,对于高职学习兴趣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很适用。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其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教师可适当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或行为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到电压电流物理量时,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就可以先把任务下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来设计完成,培养学生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自身潜能全面发挥出来。

2.3 利用恰当的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电工知识原理性较强,抽象思维是高职类学生的弱项,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也是很多电工基础课教师该深思的问题。课堂上利用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实例,既能让枯燥的知识有趣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如讲“电容的充放电”时,就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蓄电池的充放电;讲“电动机”时,就可以联系生活中风扇、空调、电梯等设备,这些将学生不熟悉没见过的东西,联系到生活中实例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亲切感,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吸收。

2.4 重视实践教学,激发学习动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实践类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也要加大对基础课投入力度,为基础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授课和实践的场所。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在课程设置上要多动脑筋,设计有创意有趣的教学环节和实验项目,不仅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电工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循序渐进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操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独立地思考,学生也可以不局限于教师的任务安排,根据理论课上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件,搭接线路,进行调试,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多肯定鼓励学生的劳动成果,师生共同商讨,利用理论课上的原理来分析对错,借助实验来协助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也借自主实验的方式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5 学校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

高职院校一般很少配有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师,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因此电工基础教师为了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必须加强自身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尤其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多为基础课教师提供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只有不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当然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来满足学校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求。

2.6 综合考评成绩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考核上,打破一张试卷定输赢的局面,学生成绩由50%平时成绩加上50%期末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实验报告和平时任务的完成质量、学习的态度等等构成。期末考核也是分实验考核和笔试试卷两部分。实验考核是以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各尽其职,一人负责线路的搭接,一人负责数据的测量,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成绩考核。这种综合考评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重视动手操作,也符合了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通过考核的现象。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1+X”模块化课程结构;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的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我学校主要服务于制造大类专业,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及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由于各非电类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要体现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还要体现出非电各专业的“专业性”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再以一个同样的课程标准应对非电各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专业服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要求课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开发与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这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何系统地把基础课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统一的学习,完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平台性”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电工基础理论与非电各专业紧密结合,让枯燥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生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电工基础课教师密切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程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工和电子技术的信息量日渐增加,如脉冲功率技术、新型电源技术等,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与修订,《电工电子技术》的学时数进一步减少,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非电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方面来看,《电工电子技术》不是非电类学生的专业课,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与电工电子无关,以后工作生活也不会涉及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再加上传统《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多且比较难,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物理、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学好这门课程即缺少兴趣又缺乏信心,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方面来看,高职的很多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将本科院校里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照搬到高职院校的课堂里。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以“一言堂”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枯燥的理论推导,这样就使得电学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逐渐形成厌学、怕学的心理。在不多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与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缺乏自己动心动手动脑设计实验的环节,这样的学习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离,达不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院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面向全院的工科非电各专业授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服务的专业面较广,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由于各个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如果采用一个标准进行授课,会导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有效支撑后续课程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老师和各系部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对接调研,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内容的要求,形成了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并开发了系列教学载体,以期表征相关专业的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是源自于学科体系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内容,即对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加工,同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要求,以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要求对接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序化知识结构。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个模块下分子模块,共有14个子模块,即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三相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等模块,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4个为必选子模块、10个为选修模块。通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这些模块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广度的选择,体现“必需、够用”原则;通过对模块中的教学载体的选择完成对教学内容深度的选择,体现“实用”原则,凸显其“专业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模块和差异化模块见图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可以实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育,见图1。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电”知识的要求以实用为主,趋向于科普化,没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因而选择了电路基础部分的四大基础模块,以及“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与辨别”、“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设计”、“基于触发器构成的计数器分析与设计”4个选修模块。体现了“1+X”,即“基础平台性+差异性”。授课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趣味的、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用电实例为教学载体,更多地偏重于知识性和应用性,刻意淡化电工理论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过程。如此一般,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趣味性、实用性引导学生掌握电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的“1+X”化,有助于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从而不断开发带有各非电专业特色的教学载体,使《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基础与应用的双重性。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变压器使用与维护”时,除了学习常用的变压器外,还会以汽车上使用的变压器“点火线圈”为教学载体进行教学,力图将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到汽车维修实践中。“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思维特点“先动手、再思辨”的特点,以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学载体为课堂导入,通过完成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实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设计的出发点是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划分模块的依据,将理论知识进行巧妙加工在教学载体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三、“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是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操作技能的领悟与习得,工程素养的学习与内化。因此课程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培养、工程素养养成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学习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范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包含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指的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而设置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式,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如验证经典的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这样的验证性实验一般需要到实验室完成,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验证性实验的课时量不可能开设太多。这就与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形成冲突,这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瓶颈,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体结构,完成任务,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图2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主张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主构建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通过教学载体,通过完成任务,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学生不仅提高学习兴趣,缩短电工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以“电的认知与安全用电”模块的教学为例,这是本课程的第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学习过欧姆定律,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这是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具有安全用电意识。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试电笔”,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用试电笔测出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判断零线、火线?(2)绘制出用试电笔测量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的电路图。(3)用欧姆定律计算此回路中的电流。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掌握人体电阻,试电笔氖管电路结构,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流等安全用电常识。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好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再以学习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为例,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已经掌握了低压电器各元器件的元件识别、电气图形符号认知、简单电气控制原理图识读与绘制知识与技能,是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完成具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功能的线路设计与装接。根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环境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设计法、小组工作法等,教学资源为任务单、工作单、评价单、技术资料手册、技术网站的网址等。图3验电笔的使用及其电路图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正反转控制线路实物等”,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识读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逻辑起点,温故知新(2)资讯并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资讯(3)确定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计划与决策(4)实施作业,完成检查并评价实施、检查与评价(5)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知识归纳与内化在上述任务的设计中,体现了完成任务的6个行动基本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同时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找到联系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通过分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经过资讯,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物装接图,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的布局布线等;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设计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的实施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做出示范及引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最后,教师总结本学习单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反思行动的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与内化,构建形成新的知识。图4“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任务设计“载体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温故知新;建构新知,拓展延伸”是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本课程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关键。学生根据课堂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按照要求通过自主或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得出操作结果,再从实践结果来分析所应用的理论知识。经过学生在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工程素养。

四、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为例,看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教学情境。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紧扣本模块的重点、难点,从模块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解模块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具体化,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学习。“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是子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中的学习单元2,学生已经熟知了低压电器以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能识别、检测各低压电器,能够对电动机的点动-连续控制线路进行连接、排故等。结合学情及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图5“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组织与实施(1)下发工作单,明确初步任务———即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的识读。教师以班级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电气原理图,识别各低压元器件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2)设计方案并明确工作过程,明确具体任务———即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过程进行任务分配,确定所需的元器件、工具及其检测方案、线路连接方案和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案。(3)实施工作,按照所确定的方案进行作业,明确各流程中的具体小任务———即①工具准备和元器件检测;②完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装接;③完成线路检测,故障排除,并进行通电试验。在各阶段,同组成员需团结并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动心、动脑、动手,按照电工职业标准进行操作;鉴于学生的竞争心理,学生都会踏实、努力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从旁协助,密切关注各组的完成情况,并对安全用电知识进行普及,确保各组成员有效、安全的完成任务。(4)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即完成实验报告。在此阶段,学生需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呈现,并做简要说明与总结,最后将自己的认识,理解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认识,以及线路检测、排故方面都会有所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勤动手、爱动脑、爱设计的习惯。

五、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并非盲目的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非电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载体的确定以及教学形式的选取上进行了系统化建构与设计,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载体上的“1+X”化,体现出该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与“非电类各专业接口”特征;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做、练‘一体化特色,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龙海燕 龚 雪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曲克敏.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对立统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0).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5个优秀”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discuss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Gao Yan, Yang Jie, Gao Fe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the non—electric disciplines. Designed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The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ve Excellent", including excellent teachers, excell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s, excellent teaching guide, excell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cellent teaching system in experiment,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Five Excellent"

课程建设是近年来教育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新措施,是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核心力量。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认清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对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我校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虽然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深,难度要求不高,但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是工科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小组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持久、多层次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并构建培养高素质任课教师的完整体系:首先,通过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考核),选出课程负责人领导课程建设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其次,轮流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明确当今的行业信息以及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而不断更新。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鉴定,加强专业教师与外校教师的交流和联系,提高学术水平。鉴于此,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已逐步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引进优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离不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时安排,选择优秀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教材必须涵盖全面、浅显易懂、思路清晰;其次,教材应图文并茂,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教授的知识,也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由秦曾煌教授主编的《电工学》教材。该教材基于最基本的电气专业知识,内容系统、知识全面、深入浅出,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紧密,既保证了学科的完整性,又囊括了该教学领域的新技术成果,更注重满足教学需要和市场对知识的要求,是一套优秀的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涵盖电路原理、电磁场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检测技术和控制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强调上述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相关电气现象,能够运用该课程理论知识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所以,该课程以讲授上述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主(尤其强调对电路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仅在课堂上介绍其基础理论,而强调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这些知识;邀请优秀技术人才对该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如何采用灵活多变、不拘泥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