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环保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年伊始,国际大片《阿凡达》以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和震撼人心的想象力席卷全球票房市场,也给中国的文化市场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一场电影而冒着严寒去排队了。不可否认,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眼花缭乱的3D特技,但导演精心导入的环境主题契合当下深入人心的全球气候问题也是影片获得广泛共鸣的原因。在《阿凡达》之前,西方国家通过文化形式传达环保与和谐理念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而这种由社会效益所激发出来的经济效益让人们意识到,只有社会对绿色环保形成了广泛共识,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彻底转变,进而改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气候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的成功与政府资金的扶持和推动是否到位有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赖于民众的理念和意识。政府资金只能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如果政府资金完全配置在“硬”的低碳技术、设备升级和替代能源上,而忽视了在绿色文化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培育和传播,低碳经济的发展将缺乏长久的动力。
日本是一个被公认为发展绿色经济方面的典范。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开展与中国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合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实施方案和长期合作计划。日本在绿色经济上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和日本民间的环保意识分不开的。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一系列作品,如《天空之城》、《千与千寻》都是这种环境意识的艺术体现。在民间自发的环保行动中,日本民众的热情也让人唏嘘:很难想象一个普通的日本人可以自费到中国西部沙漠开荒植树20年。而在日本国内,更是随处可见保护公共空间、珍惜环境资源的微小举动,如老人们利用休息时间在沙滩、公园义务收拾垃圾、废物,老师们上课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垃圾袋。
有人说,中国很有可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成为世界强国,理由是: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投入方面,我们在电动汽车、风电、光伏电方面的发展与欧美国家基本同步,有些指标甚至还超过了它们。这样的观点非常鼓舞人心,但我们还应该保持一份清醒和谨慎。从新能源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和泡沫现象可以看到,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本身就不是低碳的,我们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要素驱动的恶性循环中:大量企业不经过市场调研,仅仅为了得到便宜的资金迅速进入已经过剩的行业,利用低碳概念赚快钱、钻政策空子。这样的“低碳经济”最后可能又会演变成浪费惊人的产业垃圾。
技术和效率的提升最直接的激励来自资金投入,而最持久的动力来自则来自自觉创新的精神和文化。中国在气候经济的机遇中能否抢得最大份额的蛋糕,关键还要看企业在这一轮的绿色经济革命是否培育起具有国际视野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上一轮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要素驱动,低廉的土地、劳动力和环境资源等要素为中国赢得了“制造业大国”的美名,但也人为抑制了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企业的竞争力长期被锁定在低价的恶性循环中而无法提高。在低碳经济的竞争中,中国要避免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要重视绿色文化和环保理念的广泛深入的普及和影响,提高企业主动节能减排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抵御获取短期暴利冲动,探索可持续的绿色盈利模式。
【关键词】生物降解 低碳经济 发展前景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目前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长期污染环境。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的约束范围有限,基本局限在大超市和大商场,但“限塑令”前这两部分塑料袋加起来也只占到塑料袋消费总量的20%左右,而对于原本就是塑料袋主要提供者的小商店、商铺和摊贩基本没有约束,仍然有大量免费的、不符合规格的塑料袋被提供给消费者[1]。这同时也可以理解为“限塑令”对于塑料袋生产商的约束力不足,使得大量不合规格的塑料袋在商场上流通。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纸”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而“合成塑料”则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纸”和“合成塑料”这两种材料性质的高分子材料。
在运用生物降解塑料袋方面,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行动。法国推出协议:使用生物基废塑料袋,法国生态部长Chantal Jonanno推出促进全国生物基可堆肥废塑料袋框架协议,政府2010年将生产含40%蔬菜基材料废塑料袋,2018年比例提高至70%,适用于整个国内消费者[2]。德国超市Aldi S・d于2009年3月起加快推行生物降解塑料袋, 这种购买袋由巴斯夫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Ecovio制成,Ecovio由Ecoflex以及由谷物制取的聚乳酸(PLA)组成。Ecoflex为石油化学基聚酯,但因其分子结构特殊而可被微生物消化,按照欧洲标准EN 13432,它可完全被降解[3]。泰国巴斯夫公司启动一项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的试点计划。这一试点计划于2009年7月一12月在Samut Songkhram府展开,旨在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来收集家庭有机废物,并将由此生成的高质量堆肥用作有机肥料来改良土质[4]。目前,全球石油基塑料产量为1165亿t/a。在全球石油资源供给日趋紧张,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塑料所引发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生物塑料市场需求量将迅速增长。
另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给生物降解塑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主题密不可分。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科技部、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产业及金融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低碳经济或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并形成相应的新游戏规则。因此,各生产商不断扩大产能,积极开发新品,各国著名咨询公司也纷纷对生物塑料的未来作出乐观预测。2008年1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欧洲生物塑料会议预测,近年来全球生物塑料市场发展迅速。生物塑料无论在零售还是树脂方面都已经成为一个可观的市场,这一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据专家预测,在今后5~10年内,我国国内将形成一个由淀粉基、PLA、PBS降解塑料为主的销售大市场,年产值达几百亿元。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物塑料产品尚处于萌芽期和发展期,市场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其市场需求将由几大因素:国家政策、客户需求、石油涨价等决定,而这些因素和条件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低碳经济的兴起,更是对全球生物塑料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碳排放交易将取代石油期货交易,这也很可能促进生物塑料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生物分解塑料入市前应该做好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和产品质量认证等准备工作。生产者应该全面了解国内外产品生产、应用和销售现状,即应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各类原料的价格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原料的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大。其次,要根据降解塑料的定义,正确定位生产产品,有效进行宣传。再次,要完善产品质量保证的证书工作。最后,生产企业在入市前还应根据需要做好原料的储备、流动资金的准备工作,对出口型的企业还应该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等。
参考文献:
[1]张文磊,王芳芳,黄文芳.“限塑令”后居民塑料袋消费调查[J].城市问题,2009(9).
[2]法国推出协议:使用生物基废塑料袋[J].塑料科技.2010,38(3).
[3]钱伯章.德国超市流行生物降解塑料袋[J].聚酯工业.2009(3).
[4]泰国启动生物降解塑料袋推广计划[J].国外塑料.2009,9.
【关键词】后经济危机市场营销创新
一、后经济危机时代特征概述
自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迪拜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一连串爆发严重动摇了全球的经济。后经济危机时代呈现三大特征:美国经济去虚拟化、国际金融去杠杆化、世界经济去全球化。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政治次序面临重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摒弃原来的虚拟经济,而回归实体经济;美欧等都纷纷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实行资本控制以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今日世界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全球化速度放缓、经济壁垒增加。
二、后经济危机给我国的启示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难以估计的挑战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不少的启示,使我们在这次经历之后学会总结教训,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一)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增速减慢,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的商品量受消费能力减少的影响,仅2009年十个月时间里,我国进出口总额下降了二十个百分点,我国外贸企业和整体经济受巨大影响,一些沿海中小型企业濒临破产的不在少数。
反思我国原本依靠出口国外,依靠国外的需求来盘活国内经济的策略是被动、消极、不确定性极高,一旦国外市场发生动荡,我们只有认命而无法应对。政府和各个企业开始调整原本主要靠出口拉动经济的策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将拉动经济的重点从“出口”转移到“内销”,在内需上做文章。
(二)绿色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飞速发展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早已收到各国的普遍关注,经济危机发生过后,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有机会慢慢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现状,并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并掀起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以绿色、低碳为主体的环保运动。
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依靠排放温室气体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低碳上下工夫。淘汰耗能大、产能低的旧能源企业,逐步把重点向绿色经济、生产低碳商品的新型企业转移,依靠科技和创新,发展新能源。商家们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下,更应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出符合低碳要求的绿色产品,并形成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同时,借机转变原本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真正实现低碳环保。
(三)抓住产业创新的契机
金融危机为产业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推动产业结构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关于产业创新的竞争,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能否把握住这个产业创新的契机关于今后的生存开展。历史表明了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产业创新的契机,各商家应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契机,推动自己品牌的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努力在经济危机过后成为本行业的排头兵。
三、后经济危机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全球经济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下,经济次序面临重组,使得中小型商家在新的背景下排到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商家都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上进行相应创新,以适应后经济危机时代拉动内需的要求,以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一)拓需和个性化营销
后经济危机时代,拉动内需是抵御危机的核心措施。在这个经济衰退的时期,要使国内消费者产生购买欲,关键要依靠生产创造消费的原理,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市场调研,挖掘出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发出新产品,通过适当的促销活动,刺激和培养消费者对它的需求。
将消费者的地位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提出自身要求转变,生产出更多的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在商品的生产上体现出消费者的主观意愿,不仅可以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更充分,“一对一”的消费模式可以使商家的推销过程更顺利。
(二)绿色营销
后经济危机时代强调保护环境,呼吁低碳生活,绿色营销的理念是应时应景的创新,也是各商家需要把握住的推进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契机。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低碳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将会成为日后人居生活的主流,绿色营销也将成为营销的主流。绿色营销把环境保护观念融于营销管理之中,要求市场营销者在确定市场营销政策时,协调公司利益一消费者需求一自然效益三者的关系。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价格制定、产品促销诸方面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真正使产品的绿色含量高。
(三)低价格、宽渠道攻略
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便捷的互联网技术使得人民对商品价格的搜寻变得既快速又无成本,使得买卖双方的信息变得对称起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使得消费者可以有更可靠和来源便捷的信息作为购买商品的决策支撑,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更理智,也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更敏感。在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价钱越低的商品无疑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互联网是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最佳购物选择,直接互动和打破地域限制的网购是对传统营销渠道的变革。运用网络来完成商品的交易,运用适当的促销手段,使消费者可以方便的买到需要的商品,并努力培养各种VIP客户,使得互联网成为商家传统实体店营销的重要辅助渠道,拓宽商家的营销渠道。
为应对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通过运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能源开发等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开发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
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相对于其他产业,本身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是人类体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大舞台。旅游业所具有的响应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成果的先天优势,也必将成为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沿阵地。我国旅游行业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高度成熟期,旅游市场从卖方转向买方,逐渐告别以往超额利润时代,近年来,自助游、休闲农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据《2011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度假休闲类景区2144个,占各类旅游景区总数的10.22%,乡村旅游景区占到了23.74%,人们更多地选择了这些既节省资金又能获得更多享受的休闲旅游方式,加之人们对旅游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旅游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009年12月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战略思想,并将旅游业节能减排的重点锁定于旅游交通和食宿餐饮两大领域,低碳旅游已在我国各类旅游企业中逐渐展开,低碳运营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旅游企业成本是指旅游企业在销售旅游产品和提供旅游劳务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务的货币总和。目前,我国中小旅游企业粗放和低效率的运营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中小旅游企业是我国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旅游企业低碳运营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这也与旅游企业自身实施成本控制的理念一脉相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低碳运营模式,加强成本控制对提高中小旅游企业利润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二、中小旅游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旅游企业5万多家,其中90%以上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满足多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视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历程,它们大多创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到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得以壮大,近年来,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旅游行业无论在产值还是在规模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毕竟经历的时间过短,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在管理理念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还有一定距离,很多企业主至今仍保持着“漠视管理,关注市场;不用控制,只要营销”的思想,中小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会计核算基础较差,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不重视企业财务文化建设,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现象严重。
我国中小旅游企业在区域分布上较为分散,很多乡村农家乐、小型旅游客栈位于山村、城乡结合部,员工素质低、流动大,培训成本高,使得整个人力资源成本偏高,无论是外部治理还是信息资源都极其匮乏,而且中小旅游企业自身规模小,一方面筹资渠道窄,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应收帐款比例较大,呆、坏账较多,这使得企业现金链吃紧,资金成本较高。
随着整个旅游行业进入“微利时代”,我国的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收入,有80%~90%用于支付各项成本和费用,中小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价格的竞争,但是在销量和价格无法有更大突破空间的情况下,成本与利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排名前100位的旅行社,基本占有着销售收入、净利润的90%,而其余的1万多家只占10%的行业利润。绝大部分中小旅游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小旅游企业更应加强成本控制,走出困境。
三、中小旅游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74家中小旅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回收试卷214份,回收率78%,相关结果如表1~5所示。
第一,企业领导管理水平较低,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由于我国中小旅游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管理手段和方法陈旧、单一,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有的还保持着传统家族式管理,不重视成本控制,单纯追求收入、产值等指标,甚至认为收入、费用、利润是财务人员算出来的,在被调查的214家中小企业中,认为成本控制是为了核算成本和业绩考核的占到了66%,仅有10%的认为成本控制是决策规划的需要,可见,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理念,更无成本控制意识,其结果是产品成本失控,资产安全系数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性,企业虚盈实亏。
第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不能有效实施成本控制与监督。据《2010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公报》显示,我国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0.16%,很多中小旅游企业为节约人员开支,没有配备专职的财会人员,或者会计、出纳由一人担当,财会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财会人员会计理论欠缺,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水平较低,对相关的成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
第三,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进入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会计理论的深入和经济管理对会计数据的要求日益提高,会计电算化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欠缺,会计核算上还保持着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在我们调查的214家中小企业中,仅有28%的企业实施了会计信息化管理,完全依赖手工流水账的企业占12%,其缺陷是:财务资料易丢失,财务信息不能共享,财务数据不完整,财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另外60%的被调查企业,也仅是在工资核算、材料收发等会计数据单项业务处理上使用电脑操作,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资金,但这样的会计电算化远远无法满足现代成本控制对会计信息处理的要求,更谈不上成本控制体系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与模式过于落后。一直以来,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管理者受短期经营目标的影响,在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上沿袭陈旧的模式,即运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执行标准成本,找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再进行分析、评价,继而制定出改善措施。或受廉价劳动力利益的驱使,在成本控制模式的运用上,过于简单化,缺乏创新,将眼光锁定于产品的生产阶段,而忽视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分析、同行业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并没有得到运用和推广。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76%的企业不了解目标成本,更谈不上成本的控制管理。
四、中小旅游企业成本控制实施途径
第一,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成本控制的实质是企业各部门在各生产环节利用相关经济要素参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企业领导、财会人员、全体员工既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实施者。因此,企业成员的素质和态度决定了成本控制的成败,企业成本控制要得到有力的实施,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专业控制和群众控制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由外至内的全员成本控制体系。首先,企业领导要认识到构建成本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其次,针对目前中小旅游企业财会人员,主动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成本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充分利用会计工作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成本控制方案,从而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公司的经营能力、技术设备条件、产品市场和资源状况,变事后反映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最后,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目标一致,观念趋同,积极投身于成本控制的管理活动中,在最大限度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竭尽所能降低成本。
第二,实施成本控制管理。构建现代内部成本控制的宗旨,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以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应地,成本控制理念应符合现代成本控制的需要。中小旅游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而应立足于自身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反映灵敏的特点,在实践中逐步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相适应的合理结构比例,体现在会计基础规范方面,健全原始记录,重视成本核算,减少呆、坏账比例,加强日常成本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核算,而是通过传统的会计科目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进行归集(见表6),这样,无法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破坏程度,对相关的环保成本也就无法实施控制和监督。在表7中,将环境成本作为一级科目单独设置,下设五个二级科目和若干三级科目,加强成本的预警管理,改变以往成本控制事后核算的局限,而是将企业对成本的控制管理延伸至事中、事前,通过成本预警分析,计提“环保准备金”,加强环保预防成本的核算,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数据分析,有效实施成本控制。
第四,拓展成本控制的广度和深度。成本管理不仅仅是对会计学意义上以货币计量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资金成本等显性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还应包括不可量化的隐性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无形资产成本和组织运行成本。如旅行社未按约履行合同,游客的利益受到侵害,以致产生信誉成本的变化;旅游企业培训效果不佳,员工挫败感增强离职,以致带来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等。
加强成本控制不仅要节约当前成本,还要考虑到当前行为影响下的未来成本。因此,要将视野拓宽到产品之外的市场需求分析,进而延伸到市场调研、营销、会计预测、财务规划等环节的成本控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规划成本的有效使用。
第五,实施低碳运营的成本控制途径以饭店的餐饮成本控制为例。在中小旅游企业中,饭店的餐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0%以上,随着高额利润时代的终结,自助游、背包客等新型旅行方式的兴起,传统的中小旅游企业受到冲击,客源流失相当严重,再加上消费者日趋成熟,逐步迈向理性消费。这些因素对中小旅游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客观上促进中小旅游企业重视成本控制,实现低碳运营。
饭店的餐馆成本中心包括采购、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对饭店的餐饮成本实施控制的重点则是食品的原材料采购、加工成本、能源的消耗费用以及人工费等。物资采购方面应采取就近原则,尽量减少交通支出,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提高采购效率;原材料的生成、加工上,应加强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降低人工费、水电燃气费,以及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降低自然资源损耗成本,减少废弃物的污染损失成本;在存货管理上,适度控制商品储备,加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降低仓储费用,从而降低库存成本,以实现对存货的成本控制。
此外,政府要为中小旅游企业实施低碳运营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税收、融资、信息平台构建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饭店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低碳经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生活方式,随着低碳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渗透,产生于生产、劳务、管理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将成为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关键,因此,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加强日常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拓宽成本管理范围,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人类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还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而不断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媛:《旅游企业如何采取措施控制企业成本》,《中国商贸》
关键词:市场需求;沈阳住区;规划设计;低碳环保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沈阳住区规划的需求分析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后来被称作《雅典》。《大纲》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1977年12月初,《马丘比丘》以《雅典》为出发点,讨论了3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强调了功能的融合,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雅典》和《马丘比丘》是最早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指出了居住功能在城市功能活动中占首要位置,城市规划要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住房政策改革逐步深化,带来了中国城市住区的快速发展。但是,人口多土地少,始终是我们在发展中不变的问题,那么城市住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住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也和社会福利水平密切联系,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既要面向市场,也要面向社会,因此,住区规划设计中对房地产的需求、对消费者的需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沈阳住区规划的影响因素
居住是城市的第一功能,城市居住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有着各具特色的家居生活,还有着多样的户外社会、文化、消费和休闲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城市住区规划应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城市用地,处理好其他用地功能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布局。
在进行沈阳住区规划时应注重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域与气候、布局与结构、建筑形体与风貌、通风与噪声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规划出令人舒适满意的生活住区。
2.1地域与气候
住区作为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设计、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发展。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区设计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例如,由于城市过度膨胀、扩张而带来的居住区密度急剧升高、不注重环境保护等。这些问题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在住区设计中缺少地域性的营造,所以如何在住区设计中进行地域性营造是解决问题根本途径之一。
同时,气候、水文等生态环境是制约住区规划的重要因素,结合特定的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不但是对住区设计方案的有力支撑,而且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
2.2布局与结构
沈阳城市住区内的住宅建筑布局及景观环境各要素的布局方式,构成了住区的整体结构。按照住宅类型及高度的不同,住宅建筑群体布局有多种形式,如行列式布局、周边式布局、点群式布局、混合式布局等的规划手法多样的住区结构类型。沈阳市住区景观环境形态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受到不同类型的住区布局所形成的结构,同时也包括建筑形态的结构、建筑空间的结构的影响和限定。
2.3形体与风貌
沈阳住区中从建筑到景观的各类形体形象,包含了形体的平面结构、外造型,以及形体的体量关系、材质的色彩及其肌理等方面。各形体所形成的空间则包括了其空间系统、空间尺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场所感、居民的体验感等等原素。在形体的外造型方面各建筑与景观的形体风格是住区整体风貌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深层次的影响了住区的整体风貌。
3市场需求下的沈阳城市住区规划存在问题
3.1城市住区内景观环境和住宅建筑之间缺乏协调融合
沈阳市的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住区规划设计中景观环境要素没有有效的考虑和利用,景观环境资源分析匮乏,在住区建设的过程中,硬质材料的面积过大,住宅建筑的布局与周边环境没有进行有机的融合,开发商为了提高自己的切身利益,往往在一期开发的时候会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但在二期甚至是三期的设计时为了追求容积率的提高,忽略了居民的居住环境的影响。
因此,如何保留现有的景观资源,并且有效的利用,是沈阳城市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本文应该首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3.2城市住区规划与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的不足
从2008年提出“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等名词之后,在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提倡这种居住方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质量也不断的提高,现今的住宅建筑建设中更多的是注重住宅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有效利用,而低碳、环保的新能源的应用也是实现居民居住环境节能减排、减低碳的排放量、实现低碳生活的主要标志。
因此,在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对于住宅建设应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比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风能、太阳能。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在新时代的引导下,合理并有效的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将是实现规划建设,住宅建筑设计中最低碳、环保、绿色的有效途径。
4沈阳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沈阳城市住区规划趋向于环保节能的城市生态住区。沈阳住区的规划和选址趋向合理,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日益注重维持原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逐步充分考虑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条件等;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划、设计和建造居住区,力求居住区结构良好、布局合理、功能协调,与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
结合自然环境,从层数、体量、造型、曲直、朝向、组合等方面着力营造多种布局和多样空间。住宅的建设提倡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同时,要尽可能提高材料的回收利用率。科学使用资源和能源,住区运行中提倡4R原则,即减少使用、回收利用、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也就是在住区建成后要尽量减少并高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不断采用新能源。
5小结
在规划过程中多重视环境生态、地势勘察、建筑用材、气候变化、地方材料、文化历史、居民和地方信仰等,对形成独特的住区设计是必要的。在住区空间探索过程中,诱发人们经历眼前的环境,触动情感,进入人生体验,更发现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我看这应该是未来高品质住区生活所应体现出的设计水准,也是当前提升开发物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超. 浅议居住小区策划定位和居住环境的关系[J].国外建材科技,2006 年第 27卷第 1 期
[2] 沈清基. 《生态住区社会生态关系思考》[M].
[3] 詹柏楠,刘燕辉.住区地域性营造设计中的[J].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2005
[4] 任杰.思考在国六条影响下居住建筑的特性改变[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