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修复效益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土资源是人类存续的根本条件,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业持续发展,是社会的基础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最重要资源。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和土地,农业和人类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此,保持水土资源,维持水土平衡,是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小范围内进行水利资源的综合治理,提高地方农、林、牧业发展,预防地方山洪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
1 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小流域中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轻中度的水力侵蚀,并且主要为片蚀和细沟状侵蚀,由于长时间受到了地形、降水以及人为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性作用,逐渐形成大量沟壑。水土流失会对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其长时间的侵蚀会严重侵蚀地貌、水土,从而导致农耕不畅,对于机耕作业产生了极大的限制,极大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制约着农业生产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加之,部分地区降雨比较集中,特别容易造成大暴雨,土壤母质黏重,蓄渗迟缓,大量的水流汇聚成径流顺势从山坡冲刷,出现了超渗产流,很容易出现跑水与跑肥现象。小流域本身的地势较为起伏,坡耕地的植被缺乏一定程度的保护,上游坡面江水径流未能及时实现蓄滞入渗。在遇到了大雨和暴雨的时候,坡水很容易下泄,泥沙混杂在一起,严重破坏了道路、桥梁的质量,而且会淤塞水利工程,这将对河流下游水域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汇总,将导致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平衡机制受到损害,引起生态调节功能失衡,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
2.1 明确思路,科学规划
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成因复杂,水土保持建设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指导。规划既要符合水土保持的普遍要求,又要考虑工程的特殊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根据总体要求深入调查并编制了实施规划。
2.1.1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农民投资少,见效快,收入多的水土保持方针。
2.1.2 从实际出发,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科学的、合理地安排好各类土地。
2.1.3 先易后难,先支后干,沟坡兼治。
2.1.4 坚持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护体系;做到网、片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防护林、经济林相结合;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体现生态、社会效益并举的方针。
2.2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使得在治理和开发小流域时,能融为一体,科学结合。将乔、灌木、林草等植物以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小流域中,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地面植物覆盖率,有效地减少暴雨对水土的溅蚀和冲刷,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待草木长成以后,也可为当地的人民提供林副产品,比如木料、燃料、肥料、饲料等。在治理过程中,要以减轻水蚀、增强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根据流域状况、当地的水土、气候因素,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工程整地造林和生态自然修复等方式,建造水流调节林和侵蚀沟防护林。
2.3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高耕作、带状耕作、沟垄耕作,其中抗旱保持耕作的方法比如保留作物残茬、秸杆覆盖、少耕、免耕。这些措施都能够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同时又能够增加自然降水的渗入地下,可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
2.4 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的有机结合
自然修复方面的措施:植被好的可以采用封育或者是植被本身繁育的方式来加大植被的覆盖率,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对山体上出现有些石质性山体和坡度较大,土层较为单薄的山体区域实行自然修复的措施。在该区域的四周设置禁壕,禁止在区域内实行多种生产和其它的生产活动,比如放牧、采伐等,要不断强化对该区域内的封禁和管理保护方面的工作,让该
域内处在自然修复状态,来不断减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
人工修复方面的措施:对疏残林开展人工补植来提升区域内的植被的覆盖程度,从疏林地状况出发,设计补植。对封育荒坡实行草种的撒播,不断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并参照封育荒坡的情况,设计并种撒草籽。
2.5 严格财务管理,合理使用资金,投资效益明显
要切实的搞好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实施县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建账,在项目资金管理中,银行根据项目分别社里专门的财务账户,转款专人负责管理,不要对专账进行统一管理,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专账统计,再由项目部负责组织验收,制定用款计划。在项目进程中,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填写支付凭证,由工程监理填写后,向财务部门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按照计划进行支付。工程竣工以后提交竣工工程决算,以此作为财务部门所支付的工程建设资金和对资金运行过程监督的依据。特别是在资金运作方面,要坚持实物为主,每项工程费用都按照管理要求逐级验收,分别是工程技术负责人、施工监理、领导审批等过程。此外并虚心接受监察审计,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截留、挪用工程款等违纪行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际,经济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支持,综合治理小流域是保持水土资源优化生产的源头,只有将小流域的水土综合治理搞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小流域的综合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形成一个体系的有机体,将资源充分的开发利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兴虎.暖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9,(01).
[2] 王再祥.馒头营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03).
【关键词】小流域 水土流失 治理 模式 效益
【Abstract】Lao Zhuangping small watershed is a small watershed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s and th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 the upstream. Its catchment area is 37.83 square kilometers. After two years of our insistent treatment, we have completed the water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area for 20.60 square kilometers. Also the governance level reaches to 100 percent. Which has formed a comprehens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of prevention soil erosion that "mountain, water, land, forestry and road" are the theme,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combin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benefits of econom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ociety are remarkable.
【Keywords】small watershed; soil erosion ; government ; mode ; benefit
1 基本情况
老庄坪小流域位于镇巴县城北部,由巴山主脊形成主要地貌骨架,位于四川台地边缘,地处陕南秦巴土石山区,属低中山地貌类型区。属巴山北坡汉江水系泾洋河一级支流,流域土地总面积37.83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60 km2,占流域面积的54.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3.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8mm。流域南北长9.80km,东西宽6.90km,流域内最高点海拔1700m,最低点海拔700m,相对高差1000m,平均海拔高度1200m。村级公路穿过该流域,交通比较方便。
流域包括镇巴县平安镇的平安村、桑园坝、老庄坪3个行政村,总人口3017人,其中:农业人口3017人,农业劳动力1443个,农业人口密度80人/km2。
流域土地总面积37.83km2,其中耕地面积445.50hm2;林业用地面积2557.7hm2(含经果林);草地面积8.3hm2;荒山荒坡面积690hm2;其它用地面积81.71hm2。农业人均土地0.88hm2,农业人均耕地0.104hm2。
由于流域内山高坡陡,土薄地瘠,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低,加之降水频繁,暴雨多,雨强大,以面蚀为主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壤侵蚀模数2770T/km2・a,年土壤侵蚀量13.14万t,属中度流失区。
严重的水土流失,一是使地表土壤向陡、瘦、碎、尽的方向发展,造成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不断降低,地力减退,最后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失去利用价值。二是恶化生存环境,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给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三是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面源污染和旱灾损失,影响丹江口水库的生态安全和供水水质。
2 防治模式
经过两年的治理,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20.60km2,治理程度100.0%。其中综合治理面积9.24km2,包括新修坡改粮梯90.11hm2,其中石坎梯田24.16hm2,土坎梯田65.95hm2;修建蓄水池10口、排灌沟渠4.3km、沉沙池10口;田间道路5.2km;谷坊8座;坡耕地造生态林80.25hm2;坡耕地造经济林63.5hm2;荒山造生态林690hm2;植物护埂94.21km;新建河堤0.6km;实施生态修复11.36km2,包括落实封育管护人员6名,疏林补植60.02万株,安装封禁标牌10块,设立网围栏6.00km。
可以看出老庄坪小流域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构建“山顶、坡面、沟道”等不同部位的立体防护体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重新安排各类地块的土地利用类别,在保证1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以便有更多的土地用于林草等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生态,突出民生,综合治理,协调发展”与“措施布局最优,治理效益最好”的布局思路,做到宜梯t梯、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封则封,蓄、引、排、灌相结合,坚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治理防线相结合。以坡改梯、坡面水系为重点,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坚持集中连片建设特色经果林园,消灭荒山荒坡,提高林草覆盖度。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培育和保护流域生态屏障,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综合治理思路确定措施总体布局。一个综合、立体的防治水土流失体系基本形成。
3 效益分析
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办法》(GB/T15774-1995)等有关规范。经计算,老庄坪小流域效益指标如下:
3.1 经济效益
(1)新修梯田粮食增产的效益(B1) B1=855.60万元
(2)各种经济林产品的效益(B2) B2=1318.66万元
(3)增加木材蓄积量的效益(B3)
B3=B31+B32=1685.90万元
式中:B31――生态林增产木材的效益
B32 ――生态修复增产木材的效益
(4)增加薪柴(枝条、秸杆)的效益(B4):
B4=B41+B42=488.29万元
式中:B41――生态林增产薪柴的效益
B42――生态修复增产木材的效益
(5)增加水利工程蓄水量效益:
B5=26.97万元
效益计算期内全部治理措施的总效益
B=B1+B2+B3+……+Bn=4375.42万元
式中:B――效益计算期内全部治理措施的总效益
B1、B2、B3 ……Bn――分别为效益计算期内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总效益
3.2 蓄水保土效益
3.2.1 保水效益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年保水总量(Wn,万m3)按下式计算:
Wn=W1+W2+W3+W4=66.57万m3
式中:W1――新修梯田的年保水量;
W2――各种林草措施的年保水量;;
W3――各种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的年保水量;
W4――生态修复措施工程的年保水量。
3.2.2 保土效益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年保土总量(Ws,万t)按下式年算:
Ws=Ws1+Ws2+Ws3+Ws4=9.32万t
式中:W s1――新修梯田的年保土量;
W s2――各种林草措施的年保土量;
W s3――各种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的年保土量;
W s4――生态修复措施工程的年保土量。
由此可见老庄坪小流域年均可保土9.32万t,小流域内年侵蚀总量由13.14万t下降到3.82万t,年减蚀率达到71%,年保水总量达到66.57万m3。有效地控制了地面径流,减少了土壤流失,保持了土地肥力,增加了土壤水份,提高了抗旱能力。
3.3 社会效益
(1)由于小流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的发挥,不但能减少河流、沟道、塘库的泥沙淤积,增强河流、塘库调蓄洪水的能力,减轻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节省农民清淤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减轻对下游河道的泥沙危害,减少面源污染,尤其是对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塌陷区;危害;生态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 04-82-02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Wetland in Suzhou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Xu Lianggang
(Suzhou Forestry Bureau,Suzhou 234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uzhou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and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and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Through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we can change waste for good,produce enormous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promote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to maintain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uzhou′s economic and social.
Key words:Subsidence area;Harm;Ecological management;Mode
纵观国内外针对塌陷区治理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但是单纯的生态治理模式目前还非常少。随着宿州已建和在建煤矿的进一步生产,宿州市采煤塌陷区的面积会逐年增加,塌陷区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塌陷区治理必须尽快展开。
1 宿州采煤塌陷区基本情况
宿州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市桥区中南部,涉及桥区7个乡镇、82个村(居委会),人口53.15万人,面积829.74km2。目前已投产的6座煤矿,塌陷区面积已达86.48km2,其中:沉陷深度小于1.5m的面积为59.04km2,1.5~3m的面积18.09km2,大于3m的面积9.35km2。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桥区采煤塌陷区积水面积约为27.44km2,到2030年积水面积将达到60.5km2。
2 采煤塌陷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污染地表水体 随着地面的不断塌陷,矿井含硫铁矿煤层的酸性很大的矿井水,会不断与地表水融合,造成地表水的污染。酸性废水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2.2 导致地形地貌改变 采煤塌陷区改变了原有的地质地貌,区域塌陷后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坑坑洼洼、沟壑纵横,基本河流水系、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遭到严重破坏。
2.3 造成生态系统破坏 塌陷区原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已经因为地面的塌陷而破坏殆尽,塌陷区的水生生态系统在短期内又难以建立,所以不少塌陷区都是一片黑水和死水,局部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3 采煤塌陷区治理参照生态样本
对比生态环境特点,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可作为宿州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的参照模式样本。
3.1 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缘的宿州市泗县南部,位于大路口乡、墩集镇境内,北距泗县县城15km,南接安徽省五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3'18″~117°56'20″、北纬33°20'02″~33°22'39″。石龙湖湿地公园地处石梁河下游、天井湖上游、龙须沟和石梁河交汇处,属石梁河水系,总面积为1 485hm2。其地理位置与宿州采煤塌陷区经纬度相近。
3.2 湿地生态系统情况(植物动物种群)
3.2.1 湿地植物 石龙湖湿地公园湿地植被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广布植物繁多的特点,这在植物资源和湿地植被贫乏的淮北平原尤为难得。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包括:堤岸边的意杨群落、水杉群落、狗牙根群落等;近岸及浅水的芦苇群落、菰群落、香蒲群落、莲群落、水蓼群落、喜旱莲子草等挺水植物群落;水中的水鳖群落、浮萍群落、槐叶萍群落等浮水植物群落以及聚草群落、金鱼藻等沉水植物群落。
3.2.2 湿地动物 石龙湖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带,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湖区留鸟日益增多,也是脊椎动物最为集中分布地之一。石龙湖湿地公园现有鸟类41科133种,鱼类6目13科37种,两栖类1目3科7种,爬行动物3目7科15种,哺乳类6目9科18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9种,省级保护动物若干。
4 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的初步思路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的生态系统。采煤塌陷区水体污染严重,需引进植物进行治理,通过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吸附,推进塌陷区水质的净化,随着水体的净化,植物种群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动物种群随之得到恢复。植物种群和动物种群产生了良性互动并维持动态平衡,才能成功完成塌陷区生态系统的构建。
4.1 植物生态体系的构建
4.1.1 大力发展挺水植物群落 众所周知,水生植物可以有效推进水体的净化。水生植物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因前期塌陷区水质较差,故在生态修复中,湿生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暂时不予考虑。有资料表明,挺水植物芦苇、香蒲、菰等能够有效对抗酸性环境,可以作为生态修复的目的物种,参与塌陷区水体的治理与净化。同时也通过这些植物群落的发展,带动塌陷区生态系统的修复。
4.1.2 发展零星植物群落 对于丰水期在水位线下,枯水期又露出水面的边岸和滩涂。可以选择适宜本地生长且耐水湿的树种,如枫杨、柳树、水杉、池杉等,也可以考虑湿生的灌木和草本,在局部地区进行零星栽植,构筑小生境系统。
4.1.3 建设环塌陷区生态防护林 建设生态防护林,对阻止塌陷区周边水土流失,防止塌陷区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阻断煤矸石尘灰的向外扩散,均有显著效果。对那些已经停止塌陷,长年在水位线以上的稳定的塌陷区边岸,可考虑建设生态防护林带。林带的建设可结合造林项目,广泛选用主要乡土树种参与,根据发展的速度和能力,逐年发展并最终形成环塌陷区防护林带。考虑到生态防护功能的发挥,防护林的建设宽度应考虑在300m以上。
4.2 在适宜区域建立湿地公园 对于适宜建立湿地公园的塌陷区,可结合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等工程项目,多方争取资金尝试建立湿地公园。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合理划定各功能区,使采煤塌陷区湿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湿地公园水体在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下,会不断发挥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完成塌陷区湿地水体的自我修复,同时在水体修复过程中,也能促进塌陷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完善。
4.3 加强塌陷区水环境综合治理 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没有健康的水体,就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前面已有表述,塌陷区水体本身就会有酸性污染,因而防止水体的二次污染就更加重要。塌陷区水体面临的二次污染威胁主要有煤矿生产污水、工业生产废水废渣和居民生活污水等。这些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切实发挥塌陷水环境的保护职能。
5 治理后的效益分析
采煤塌陷区均靠近宿州城市规划区,如果采煤塌陷区治理成功,对宿州经济社会将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一是净化水面超过0.33万hm2,增加清洁水源2.7亿m3,按照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0m3计算(国务院提出的目标是降低到40m3以下),一次性静态计算,可以支撑675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二是显著改善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培育旅游、水产养殖等新型产业;三是生态治理后,周边可辐射814km2、人口46.15万人,推动治理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四是推动新城区建设,改善城区水环境,增添水景观,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亲水宜居城市。
关键词 资源环境;成本效益分析;代际公平;代际折现
中图分类号 F12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8-0022-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8.004
成本效益分析由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与帕累托效率改进的观点一致,已经成为项目和政策决策的基本效率标准。但是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于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或政策评价时严重损害了代际公平。例如核电站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可能对后代人产生负面影响,洪水治理项目和大型土地整理项目也可能造福未来几代人。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引发了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这些成本和收益不仅仅是当代人承担或享有,而是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福利。当使用市场折现率折现这些成本与收益时,具有当前收益和远期成本的项目会比具有远期收益和当前成本的项目更容易被批准,从而对后代人不公平。因此目前已提出诸如经验代际折现率、零社会折现率、单一环境折现率和双重社会折现率等代表性的代际折现率来修正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但这些折现率都只适用于少量特定的项目与政策评价,折现率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难以构成系统的折现率选择体系,更难以满足具有长期复杂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价。鉴于此,本文在比较分析目前代表性社会折现率的运用范围和计算依据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折现率间的内在联系,从折现率选择过程和折现率计算方法两个方面构建一个基于多重社会折现率的新代际折现思路。该折现思路具有便于操作,运用范围更广,计算精度更高的优势。最后以水土保持项目为例,介绍该思路在具有长期资源与环境影响的项目或政策评价中的运用。
1 代表性代际折现率分析
学术界关于如何确定评价具有长期环境影响的项目或政策的折现率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已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折现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1.1 经验代际折现率
经验代际折现率认为无论是市场折现率还是社会折现率都应该根据观察到的经验数据计算,而不应该人为地任意地确定。政府或决策者基于道德因素的考虑,人为地修正折现率既缺乏理论依据也缺乏民主意识,被称为指令性方法(prescriptive approach)而备受批评[1]。因此,社会折现率应该依据描述性方法(descriptive approach),借助社会福利函数,由社会实际选择来揭示[2]。例如,很多学者分析了经验代际折现率,并提出不同的折现率形式[3-6]。
经验代际折现率虽然与观察到的行为一致,但是它造成了时间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表现为决策个体(后代人)如果有机会在未来修正他们的偏好,那么他们就不会遵循当代人设计好的最优路径[7-8]。另外,经验代际折现率的计算方法很难准确估计时间跨度较长的代际选择[9]。因为估计这类代际折现率需要获得长时间跨度的经验数据,但现实中很难准确获得这些数据。例如很难让一个决策者去判断未来50年后的情况。
1.2 零社会折现率
为了保证代际公平,后代人面临的成本和收益与当代人面临的成本和收益一样重要,具有同等的权重,因此不应该折现[10]。这种观点与强可持续性观点一致,即关键资源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土地沙漠化等)的耗竭或破坏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性,这种影响在未来是很难修复的,人造资本无法补偿这类资源环境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HicksKaldor补偿原则并不成立。凡是涉及到这类关键资源与环境的项目或政策评价必须采用零社会折现率。
马贤磊等:成本效益分析与代际公平:新代际折现思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8期不过,很多资源环境(渔业资源、草地资源等)与人造资本间存在替代性,虽然当代人的决策可能造成资源环境功能的下降,但后代人可以从未来的技术进步、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投资中获利。只要可以维持资本总量的“严格不减少”,就不会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表明弱可持续性(新古典可持续性)原则能够保证HicksKaldor补偿原则成立,成本效益分析并不会损害代际公平。因此,在评价涉及人造资本可以替代的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与政策时,零折现率,更严格地说,任何根据环境外部性调整(降低)的社会折现率都是错误的,因为它面临重复计算问题[11]。
1.3 单一环境折现率
由于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产生了代际环境外部性,科斯定理和庇古税两种手段都无法发挥作用[12]。因此考虑环境外部性而人为地调低传统社会折现率,能够更好地体现代际公平[6,13]。这种低于传统社会折现率的折现率也叫环境折现率或者代际折现率。著名的Ramsey最优增长模型[1,13-14]和Davidson模型[15]都从数理角度详细论证了环境折现率低于传统社会折现率的原因。
单一环境折现率仅适用于那些造成了人造资本可以替代,但面临较高替代难度的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因为当自然资本,尤其是人造资本无法替代的资源环境面临不可逆损害时,应该采用零折现率来保证代际公平[16]。而对于人造资本可以容易替代的资源环境破坏,资本的积累能够保证后代人的消费不减少,采用传统社会折现率就可以保证代际公平[12]。
1.4 双重社会折现率
如果项目和政策的影响可以分为市场物品和环境物品,那么对于市场物品采用传统社会折现率折现,而环境物品采用环境折现率折现[17-20]。此处的环境折现率与单一环境折现率相同,取值介于零折现率与传统社会折现率之间。Weikard和Zhu指出双重折现率仅在市场物品和环境物品无法完全替代时才有意义[14]。因此,双重社会折现率与单一环境折现率一样,仅适用于涉及那些造成人造资本可以替代,但面临较高替代难度的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
在评价具有市场和环境两方面影响的项目和政策时,双重社会折现率被视为优于单一环境折现率,因为它基于经验和道德两个方面考虑:经验方面表现在通过观察现实行为选择来计算市场物品的折现率可以降低折现率选择中的主观性;道德方面表现在环境物品具有代际分配特征,选择较低环境折现率能够保证代际公平[21]。可以说,双重社会折现率充分发挥了描述性方法和指令性方法的优势,有效平衡了代际公平和主观判断[22]。在双重社会折现率的框架下,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折现思路和模型[13,20-21]。
1.5 小结
表1总结了四种代表性的代际折现率的计算方法、选择依据和适用范围。这些代际折现率基于不同的原则和
方法计算,运用于不同的项目和政策。零折现率是基于道德考虑,适用于引发人造资本无法替代的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经验代际折现率基于观察的行为选择,避免了主观随意性,但不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和政策。单一环境折现率和双重社会折现率都适用于引发人造资本可以替代,但面临较高替代难度的代际影响的项目和政策。前者主要适用于仅造成无形环境影响的代际项目和政策,或者既造成有形市场物品影响,又造成环境影响,但无法具体分割和量化这两种影响的项目和政策;后者则适用于可以区分市场物品影响和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
2 新代际折现思路:多重社会折现率
2.1 新代际折现思路的内涵
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时是否损害代际公平主要取决于项目或政策引致的影响是否满足HicksKaldor补偿原则。事实上,只有当项目或政策造成关键资源与环境的耗竭或破坏,人造资本无法替代(修复)受损的关键资源与环境时才打破HicksKaldor补偿原则。因此,合理修正后的成本效益分析仍然可以为大多数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价提高效率标准,而不损害代际公平。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代际折现率往往适用于具有长期的单一的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价。例如,一个项目仅仅造成了关键资源的破坏,那么应该采用零折现率;一个项目仅仅造成了一种环境资源的破坏(草地退化),那么应该采用单一环境折现率(仅考虑草地退化的环境影响,而不考虑草地退化带来的牧业的经济损失)或者采用双重社会折现率(即考虑草地退化的经济损失也考虑环境影响)。但现实中大多数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或政策都会同时造成多方面的资源和环境影响。例如,针对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启动的综合性水土保持项目除了建筑成本和改善土壤带来的粮食增产等方面的经济成本和收益外,还具有治理水土流失,避免沙漠化的环境价值,维持当地生态环境,抑制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植被美学价值等多维度的资源与环境影响。无论是单一环境折现率还是双重社会折现率都难以有效评价这类具有复杂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
新代际折现思路是将多重社会折现率引入具有复杂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估中,从而使得折现方法(成本效益分析)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于所有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估。根本思路是除了区分市场物品和环境物品外,还需要根据人造资本与环境物品间的替代程度的不同进一步细分环境物品,这样对市场物品采用传统社会折现率折现,对项目或政策引致的每一类环境物品采用不同的环境折现率折现。例如在综合性水土保持项目评价中,除了运用传统社会折现率来折现市场经济价值外,还需要对不同的环境影响(抑制沙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美学价值等)采用水平不同的环境折现率折现。与双重社会折现率相比,多重社会折现率提供了更为系统、更为精确的代际折现方法,在评价具有复杂环境影响的项目与政策时更具优势。
2.2 新代际折现思路的折现率选择过程
图1自上至下系统地描述了新代际折现思路的折现率选择过程。该选择过程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够运用于大多数项目和政策评价的折现率选择。例如,如果一个项目或政策并不产生代际影响,那么传统社会折现率被采用,否则判断所产生的代际影响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如果是短期代际影响,可以通过观察行为选择来估计经验代际折现率,否则,要进一步判断所造成的长期代际影响是否可以划分为市场物品和环境物品。如果不可以划分市场物品和环境物品,我们需要判断这种整体性影响是否符合强可持续性,即能否为人造资本替代。如果符合强可持续性,那么零折现率应该被使用来确保代际公平,否则应该使用单一环境折现率来保障代际公平。针对代际影响可以划分为市场物品和环境物品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判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能否根据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资本间的替代难度不同进一步细分环境物品。如果不可以进一步细分环境物品,同样我们需要判断不可细分的环境影响是否符合强可持续性。如果符合强可持续性,应该使用传统社会折现率来折现市场物品,使用零折现率折现环境物品。如果不符合强可持续性,应该使用传统社会折现率来折现市场物品,使用单一环境折现率折现环境物品。针对环境影响可以进一步细分的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计算人造资本与环境资本间的替代难度。此时,传统社会折现率可以用来折现市场物品,A1、A2和An水平的环境折现率分别用来折现人造资本与环境资本间的替代难度在A1、A2和An水平上的环境物品,n为环境物品细分类别数。
图1表明,以往学者提出的四种代表性的代际折现率中的每一个都只是这个新代际折现思路下的一个很小的构成部分。多重社会折现率是新代际折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四种代表性代际折现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代际折现率系统。由于大多数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所引致的环境影响都包括不同方面,很少项目或政策的环境影响是单一的,无法细分的。因此,根据图1所示的代际折现思路选择折现率时,四种代表性代际折现率更多发生重社会折现率会被广泛运用。
2.3 新代际折现思路下的折现率计算方法
在新代际折现思路下,多重社会折现率中的不同部分要求不同的估计方法。传统社会折现率不涉及代际影响,往往根据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和社会时间偏好率方法来确定。例如可以根据资本回报率和消费折现率的加权平均来计算社会折现率[15],或者以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为指导,设法算出私人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及税收的影响,再通过加权平均算出社会贴现率[23]。经验代际折现率一般根据观察到的代际行为选择数据估计。其中MPL(Multiple Price List)量表法是运用最广的方法[5,24,25]。
不同水平的环境折现率是计算的难点。因为环境折现率主要依据道德判断,而非经验数据计算,因此并无统一计算方法。不过,目前时间维度成为环境折现率选择的一个重要根据已成共识。为了保证后代人的利益,环境折现率应该介于零和传统社会折现率之间,并且随着时间而递减[26,27]。表2总结了不同时间维度下的环境折现率。
除了时间维度外,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的替代难度也是影响环境折现率的重要因素。如果用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的边际替代率来衡量两者间的替代难度,不同替代难度下的环境折现率可以用图2来描述。假定时点t的社会总福利(Wt)仅取决于人造资本投入(Ct)和资源环境禀赋(Rt),即有Wt=W(Ct,Rt)。W1为不同人造资本和资源环境禀赋下的等福利曲线。由于资源环境提供资源基础、废物“沉淀”、舒适性基地和基本生命支撑四项功
能,这四项功能中很多方面是人造资本无法替代的[28],因此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并不会出现边际替代率接近于无穷大的极端情况,因此等福利曲线W1绘制成图2形式。沿着X轴方向,从区域Ⅰ到区域Ⅱ再到区域Ⅲ,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的边际替代率MRSCR逐渐减小,最终为零。表明人造资本可以替代资源环境,但是替代难度逐渐增加,当资源环境被破坏到无法恢复时候,人造资本将无法替代环境资源。因此,应该根据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的边际替代率MRSCR来估计环境折现率,原则为边际替代率MRSCR越接近零,环境折现率越接近于零。在区域Ⅰ,边际替代率较高,人造资本替代资源环境比较容易,建议采用接近于传统社会折现率的高环境折现率;在区域Ⅱ,MRTSCR低于区域Ⅰ,低环境折现率是合理选择;在区域Ⅲ,MRTSCR为零,对应采用零折现率。
3 新代际折现思路运用:以水土保持项目为例3.1 项目简介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植被恢复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淤地坝建设工程等水土保持项目是治理这类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项目,具有典型的代际资源环境影响。传统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很难用于评价这类项目,但新代际折现思路能够有效地评价。
假设一项综合性水土保持项目主要措施包括:①通过平田整地来改善农田,减少农田耕作中的水土流失;②在退化严重地区恢复景观植被,固土防沙;③建设基础性水利设施,保护水源。根据物种的进化周期确定项目周期为100年[26],项目的建设性投资发生在前5年,其后发生的是维护成本。项目收益包括农田质量提高带来的粮食产值、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避免沙漠化的环境价值、环境改善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植被)的美学价值。其中粮食产值通过粮食产量增量计算,环境价值和植被的美学价值可以通过条件估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可根据自然科学家提供的物种价值数据估算。具体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见表3。
3.2 多重社会折现率确定
首先按照新代际折现思路下的折现率选择过程来选择该项目的折现率类型。由于该项目具有明显代际影响,并且可以细分市场物品和不同类型的环境物品,因此图1中标注的多重社会折现率适合于该项目评价。然后按照新代际折现思路下的折现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时间维度(见表2)和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的替代程度(见图2)来确定运用于不同环境物品的环境折现率。由于综合性水土保持项目是典型的公益性项目,我们取8%的传统社会折现率来折现建设性投资和前两次维护成本;生物多样性保护符合强可持续原则,即人造资本无法弥补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按照零折现率折现;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措施避免沙漠化同样接近于强可持续原则,但考虑到人造资本对它的替代难度低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采用低环境折现率,并且在时间维度上递减;植被美学价值虽然是重要的环境价值,但是它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可以通过人造资本(如人造生态公园)来替代,建议采用高环境折现率,且在时间维度上递减。短期内粮食增值能够被人造资本完全替代,但从长期的地区发展来看,长期粮食匮乏也会造成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加剧这种粮食安全风险。为此建议粮食增值按照高环境折现率折现,且在时间维度上递减。该项目多重社会折现率下的具体折现率见表3小括号内的标注。
3.3 项目评价
为了比较多重社会折现率与代表性的代际折现率下的项目净现值,我们也计算了传统社会折现(8%)、单一环境折现率(5%和4%)以及零折现率下的净现值(见表4)。两种极端情况为:①项目引发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符合强可持续原则,人造资本无法替代这些影响,此时项目净现值高达1 420.00万元;②项目引发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符合弱可持续原则,且人造资本能够非常容易地替代这些影响,净现值则为-154.84万元。前者虽然赋予当代人和后代人相同权重,但忽视了当代人的财富积累对后代人的影响,后者在考虑财富积累的正面影响时,却忽视了代际公平,使得这类具有明显积极代际影响的项目被抛弃。当单一环境折现率为5%时,项目净现值为负值,当降到4%时,项目净现值为正值。因此,折现率的微小变化严重左右项目的决策。多重社会折现率针对项目引发的不同影响(成本和收益)采用不同的折现率,折现率的选择依据时间维度和所引致的影响与人造资本间的替代难度两个方面来确定,大大降低了单一环境折现率选择中的随意性,并且不同影响所采用的折现率也具有可比性。采用表3中给出的多重社会折现率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为711.87万元,表明该项目具有很高的代际收益。
4 结论与讨论
成本效益分析能否成功运用于评价具有长期资源环
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取决于所选择的代际折现率。基于以上述分析可以总结以下结论:①当前代表性的代际折现率只适用于少量的特定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与政策评价,大部分环境影响项目和政策评价需要运用多重社会折现率,它能有效地缓解环境折现率选择过程中的主观性,提高环境折现率的计算精度;②基于多重社会折现率的新代际折现思路具有更广的运用范围,特别是能够为涉及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价提供系统的折现率选择指导;③多重社会折现率下的环境折现率同时受到时间跨度和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资本间的替代难度影响,遵循随着时间推移递减,随着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替代难度的增大而递减的原则。
我们构建的新代际折现思路为评价具有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折现率计算依据。但是要精确地计算运用于不同环境物品的环境折现率,就必须准确地估算不同资源环境物品与人造资本间的替代难度(边际替代率)。由于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资本间的替代难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估算资源环境物品与人造资本间的替代难度是未来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期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努力:①针对项目和政策引发的资源环境影响,组织包括资源环境学、生态学、土壤学、环境经济学等多领域专家进行讨论,区分每种类型资源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可逆程度以及与未来经济技术水平进步间的关系,从而努力估算其与人造资本间的替代难度;②根据专家平台估算的不同替代难度下的环境折现率,结合大量具有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价的具体案例,尽快从经验层面编制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项目的环境折现率查询表。在该表中,每个时间维度和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的边际替代率组合对应一个确定环境折现率,从而为现实项目和政策评价中的代际折现率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aum S D. Description, Prescription and the Choice of Discount Rat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9:197-205.
[2]Arrow K J, Cline W, Maler K G, et al. Change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25-144.
[3]Weitzman M. On the Environmental Discount Rate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4, 26: 200-209.
[4]Azar C, Sterner T. Discounting and Distribution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6, 19: 169-184.
[5]张颖,任若恩,黄薇.中国代际内与代际间贴现率的实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8, (9): 164-175. [Zhang Ying, Ren Ruoen, Huang Wei.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scount Rate of Intragener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08, (9): 164-175.]
[6]Henderson N, Bateman I. Empirical and Public Choice Evidence for Hyperbolic Social Discount Rat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generational Discounting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5, (5): 413-423.
[7]Heal G. Valuing the Future: Economic Theory and Sustainability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8]Hepburn C. Concerning the Future: Declining Discount Rates and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005.
[9]Frederick S, Loewenstein G, Donoghue T.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 [J].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 2002, 40 (2): 351-401.
[10]Shue H. Bequeathing Hazards: Security Rights and Property Rights of Future Humans [A]. In: Dore M H I, Mount T D (Eds.). Glob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Equity and the Limits to Markets [M]. Oxford: Blackwell, 1999.
[11]Pearce D, Turner K R.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M].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0.
[12]Padilla E.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Sustainability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1: 69-83.
[13]Rabl A. Discounting of LongTerm Costs: What Would Future Generations Prefer Us to Do?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6, 17: 137-145.
[14]Weikard H P, Zhu X. Discounting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hen Should Dual Rates be Used? [J]. Economic Modeling, 2005, 22:868-878.
[15]Davidson M D. A Social Discount Rate for Climate Damages to Future Generations Based on Regulatory Law [J]. Climatic Change, 2006, 76: 55-72.
[16]Lind R C, Schuler R E. Equity and Discounting in Climatechange Decisions [A]. In: Nordhaus W D (Ed.). Economics and Policy Issues in Climate Change [M]. Washington, DC: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1998.
[17]Price C.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The Respectable Case for Discoun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 (6): 117-132.
[18]Plambeck E L, Hope C, Anderson J. The PAGE 95 Model: Integrating the Science and Economics of Global Warming [J]. Energy Economics, 1997, 19: 77-101.
[19]Hasselmann K, Hasselmann S, Giering R, et al. Sensitivity Study of Optimal CO2 Emission Paths Using a Simplified Structur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J]. Climate Change, 1997, (37): 2345-386.
[20]Yang Z. Dualrate Discounting in Dynamic Economicenvironmental Modeling [J]. Economic Modeling, 2003, 20: 941-957.
[21]Tol R S J. Time Discounting and Optimal Emission Reduction: An Application of Fund [J]. Climate Change, 1999, 41: 351-362.
[22]Sumaila U R, Walters C. Intergenerational Discounting: A New Intuitive Approach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 52: 135-142.
[23]尚卫平,黄耀军.公共投资决策过程中社会贴现率的确定[J].财经研究,2002,28(7): 64-67. [Shang Weiping,Huang Yaojun. The Determination of Social Discount Rate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2, 28(7): 64-67.]
[24]Anderson C L, Maya D, Andrew G, et al. Discount Rates in Vietnam [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4, 52: 873-888.
[25]Harrison G W, Morten I L, Melonie B W. Estimating Individual Discount Rates in Denmark: A Field Experi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 92: 1606-1617.
[26]Saez C, Requena J. Reconciling Sustainability and Discounting in CostBenefit Analysis: A Methodological Proposal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0: 712-725.
[27]Weitzman M. Just Keep Discounting, but.... [A]. In: Portney P R, Weyant J P (Eds.). Discounting and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C]. Washington, DC: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1999.
[28]罗杰•珀曼,马越,詹姆斯•麦吉利夫雷,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Perman Roger, Ma Yue, McGilvaray James, et 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M]. Beijing: China Economy Press, 2002.]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 New
Intergenerational Discounting Approach
MA Xianlei QU Futian
(Centre for China Land Policy Research,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关键词:雨水利用,水资源,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政策实施以来,农村水资源调配模式得以优化升级,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农村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雨水利用仍存在资金不足、技术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地面硬化程度加深,使地表径流量增加,加速了径流汇集,极易引发洪涝灾害。目前,在部分农村,农业、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尤其是生活用水的水质不达标,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1]。此外,雨水冲刷还会引发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对农村现有技术进行效益分析和方案优化,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水危机的有效途径。
1新农村建设中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雨水利用还存在如下问题:1)农村地区技术水平有限,通常以效率低的传统技术为主;2)现有雨水利用技术一般仅考虑雨水的直接回收与利用,未考虑与雨水回补地下水、水土保持和环境改善等多目标结合;3)雨水利用没有很好地与生态景观及环境建设相结合[2];4)由于缺乏管理和净水配套设施,收集雨水的水质不达标,对农民生命安全产生威胁;5)雨水利用技术过于单一,缺乏技术集成和综合利用方法,未形成科学的技术体系。
2新农村建设中雨水利用体系的构建
将现有雨水利用技术分为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三类来构建雨水利用技术体系。
2.1雨水直接利用
农村地区雨水直接利用是由坡面、庭院、公路等多种集雨面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1)坡面集雨。包含人字形屋面、山坡坡面和人工集雨面三类。传统的屋面雨水直接进入蓄水装置,而无任何前处理设施,仅在使用前自然沉降,煮沸后便饮用,忽略了屋面材料和表面杂质对水质的影响,导致水质不达标,长期使用将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对此,应根据不同集雨面的来水量和水质特点配套预处理设施,也可采用铝塑板等新型屋面防水材料,或在屋面采用旋流除砂装置,通过对初期雨水弃流,以得到水质较好的后期雨水,可有效减少雨水杂质,保障用水安全。山坡集雨面积较大,来水量多,对农户生活用水水量有保障,且其对径流污染物有截留和净化作用,收集的雨水水质较路面好,可作为家庭日常用水的备用水。同时,在山坡上修建梯田或植树种草,既可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拦蓄和净化雨水,减少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当缺少或无天然坡面集雨条件时可修建人工集雨场。2)庭院集雨。由于屋面集雨面积小,较难满足农户日常用水量需求,可收集庭院雨水补充生活用水,铺设庭院不透水集雨面时应设定适宜坡度。庭院集雨面应防止畜禽进入,化肥和农药污染等。多个庭院集雨面便构成集流场,在其周围应避免生活垃圾堆放和畜禽粪便污染,降雨前应清扫集雨面,排弃一定初期雨水而收集水质较好的后期雨水。3)公路集雨。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公路路面车流量增大,人为活动所致路面污染物增多,径流污染程度加大,经过简单的自然沉降和水质处理后可用于农业灌溉或公路绿化[4],若要作为生活用水使用还需进行深度处理。在现有屋面基础上,利用当地条件通过对乡村坡面、庭院和公路的修整或修建人工集雨场,构建多种集雨面共同集雨的雨水利用模式,同时要注意对集雨面定期维护[3]。雨水直接利用能有效拦蓄雨水,解决农民用水问题,是农业抗旱的有力保障,尤其与滴灌等节水措施结合产生经济效益更高,因其成本低,易操作,可在农村地区广泛应用。
2.2雨水间接利用
雨水间接利用是采取工程措施使雨水下渗或回灌地下,以平衡地下水。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受污染程度低,降雨冲刷大气对雨水水质影响小。雨水间接利用于绿化灌溉、涵养水源、回补地下水等,具有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和地下水水位等多种生态效益[5],前景广阔。雨水间接利用措施有屋顶绿化、雨水花园、植被浅沟、透水地面等。1)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已被许多城市采用,它既能减少屋面雨水径流和径流污染物,又对气候调节和环境改善有积极作用。考虑到大部分农村屋顶承重差、房屋面积小、资金有限等因素,应选择栽种抗风、耐旱、耐寒性强的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重量轻,养护投入少,也便于栽种和运输。此外,屋顶绿化时还应考虑屋顶的防水,屋顶与植被层间需铺设专用排水板。2)雨水花园。根据目的不同,雨水花园可分为控制径流量和控制径流污染两类[6],在农村建设中,宜采用以控制径流量为主要目的的雨水花园,其造价低,且便于施工、管理。另外,雨水花园还具有较好景观和生态效果,尤其适合应用于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态旅游村。3)植被浅沟。植被浅沟一定程度上可代替传统沟渠,雨水在植被浅沟中通过植物根系得到净化,既节省投资,又更贴近自然排放规律,还起到景观点缀的作用,对农村是一种经济易行又环保的方法。4)透水地面。在新农村建设阶段,大力开展工程建设,地面硬化率不断提高,大大加速了暴雨径流,使得道路径流难以下渗,极易产生洪涝灾害。为此,农村地面可适当采用碎石、鹅卵石或带孔砖铺砌,使雨水或地面径流下渗到土壤。但透水地面造价较高,且耐用性较低,宜考虑在居民院落或健身广场等空地使用。
2.3雨水综合利用
在农村地区,雨水的综合利用主要是建造池塘、湿地等收集调蓄雨水,比如多功能调蓄塘、庭院水塘、生态水塘和人工湿地等。雨水调蓄塘可以在雨季时集蓄雨水,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旱季时,又能将收集的雨水作为备用水源。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象条件,建设适用的雨水综合利用设施,不仅可以防涝抗旱,又能调节村庄周边气候、美化村庄环境,也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结语
1)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雨水资源利用对保护自然水源、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2)我们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状况、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适合该村的雨水利用措施,并确定合理的设施规模,以实现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3)雨水利用需同灌溉工程、植被绿化、生态修复等统筹一体,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丽 汪晓晖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陶洁,左其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及保障措施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1):36-42.
[2]李海燕,罗艳红,黄延.我国农村雨水综合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6):66-72.
[3]刘晓冬,张国珍,杨远超,等.甘肃会宁雨水收集、净化新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73-276.
[4]刘利,甄晓云.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潜力分析与收集利用探讨[J].环境工程,2013(1):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