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资源库建设 教学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在农村中学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概念和对教学的作用

通常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本文所讨论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指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这些教学资源的要素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将它合起来使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就可以替代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因而我们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来辅助教学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教师要在利用信息资源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学生负责。因此,对学生负责,提高教师驾御信息的能力,是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有效性的关键。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一种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接受反馈,不断修正他们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能够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变为可视的、形象的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做到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呈现,逐步对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与转变,即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目前农村中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内涵缺乏全面的了解,一些老师认为,信息化资源就是存放在计算机里的资源,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课件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全部,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只有网络上的资源才是信息化的资源,很少关注配套光盘、素材积累、资源共享等其他资源。因此,有很多身边可利用的资源不能进入课堂,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载体。

其次,农村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识淡薄。主要原因:(1)、长期以来,教师靠“一枝粉笔一张嘴,一个教案一本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他们的脑海中更多地依赖书面资料来教学,缺乏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内驱力。(2)、学校信息化环境不理想。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未能为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资金的投入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关的技术支持,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等诸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和运用的积极性。(3)、受到考试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死磨”学生,也不愿意花时间在教学方法、途径、形式上下功夫,认为这样做没有把握。

三、怎样进行农村中学的资源库建设

怎样进行资源库建设?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充实教学资源。

农村中学校经费普遍偏紧,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在校园网环境中,完成素材类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当然,在借助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对素材类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时,应该注意分门别类,例如:可以按照教案、讲义、练习题、考卷、答疑等进行分类,归类整理。这种长期积累有助于形成规模种类庞大的素材类资源库,可以较充分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二)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鼓励教师自行开发。

当前建设素材类教学资源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鼓励和支持教师自行开发。此类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自觉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这是教育管理者应当大力推行的一种方式。我们并不是让所有教师都成为一个IT专业人士,成为一个课件大师或者程序编辑人员,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来实现课程内容的过程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有深远意义的。

(三)坚持以实用为主的原则,选购教学资源产品。

面对目前市场中众多的资源库产品,学校应从实际应用效果出发,选择购买教学资源产品。现在,软件开发公司进行软件开发时,一般都会达到开放性数据结构的要求,相关的数据是可以进行提取和再次处理的。因此,学校在审核公司成品资源库时,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只提取学校需要的资源,而对其他无用的完全没有必要去买。

总之,学校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是农村中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资源库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学校资源库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表面层次,仅仅被用于呈现知识内容,并未得到深层次应用。因此,我们农村中学和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实效性,多渠道、多层次推动农村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蔺相茹.浅谈如何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信息化教学;系统论;知识地图

微课类教学资源是以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实训实验、项目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微课类资源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广义的微课教学资源还包括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PPT等辅教学内容。[1]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应用在各种教学模式下,微课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当前,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制作微课资源。国家及省市级的不同教育管理、教研机构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竞赛活动,比较知名的有全国微课大赛以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

1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微课资源建设与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各院校在进行校本资源建设项目或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时,投入了资金和人力,建设大量的微课类教学资源,这些建设项目最终考核验收的重点是资源建设的总数量、建设进度,而对于所建微课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效果缺乏后续考评。另一方面,目前的微课资源建设规范对于微课资源中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软件等各类素材进行了统一规范,但没有从教学使用上对资源建设进行规划,教学效果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提升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系统论思想,把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整体来分析。因为构成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各子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必须以整体观念来协调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的子要素。[3]

2以系统论思想建设微课教学资源

系统论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事物,强调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发挥正常功能。考虑到系统论的要求,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分析整个课程中各微课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也要分析微课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块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性,以达到保证系统整体的教学效果。[4]图1揭示了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图1中,共有4个子系统,即: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其中教师通过筛选整理知识点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子系统,并通过知识地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教学知识点,同时构建翻转课堂或者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习矩阵中各职业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下面将阐述如何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加强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及协同性。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把系统论的思想融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描述课程教学内容众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体系结构。当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数量比较多并且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没有描述,造成对课程整体知识网络比较迷茫的状况。使用知识点地图形成课程微课资源的总分布图,用于组织微课资源,将散落的微课资源整理起来,予以有效的管理与维护。通过课程知识点地图,能够学习、分享这些微课资源。知识点地图通过揭示课程内各微课资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处在整个课程知识点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高效准确地学习课程的有效办法。二是对不同职业背景所需掌握的各层次知识点的程度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制定学习策略。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是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导致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一个学生能否适应这种关系的变化是反映其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学生要保持对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课程知识点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从而制订出正确的学习策略。[5]所设计的课程知识点学习矩阵,把某特定专业所需要的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制作成分布矩阵,清晰地说明将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准。对每一知识点,根据不同职业,将其需要掌握的程度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这一学习矩阵,是一个能反映学生与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之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模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其变化,正确地处理知识点与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微课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6]

3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系统论视角下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教学效果,在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的建设与教学应用中,融入了系统论思想。随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的开展,研究得到深入。根据课程的教学对象,以及这些对象将来所需从事的工作岗位,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面料原料鉴别、质量认识及服装服用安全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培养学生服装面料识别、检验、选购和保养能力,及服装服用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本课程是学生将来从事纺织服装企业质检、采购、贸易与营销等岗位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入门技能。该课程内容分为9个大知识点,主要包括:绪论、初识、评价、鉴别、品质、选购、流行风格、保养、安全等消费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表一中给出了课程内容的知识地图,每个典型知识点下均设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知识点群,例如知识点2“初识材料”下包括:三大织物认识、纱线与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化学纤维等5个子知识点。在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给出反馈;而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个支系下的知识群进行学习。每一知识点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又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在表2中分别说明电商从业、企业管理、织物产品采购及织物产品检验等职业岗位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本学期共计84名学生参与《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如下:1)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线开放课程中,共有各类题目710条、布置作业18次、在线考试15次、微课资源52个、课程文件数150、课程资源容量60G;2)在通常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教师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力图通过单个的资源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而缺乏各教学资源的协同性及教学资源与学生将从事职业之间的关联。不同与以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在系统论思想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指明了知识点的关联及不同职业背景下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便于网络教学的进行。3)通过学习矩阵,学生根据各职业背景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生能力得到质变。通过作业实战演练,学生了解并掌握服装面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能对材料能进行简单鉴别,具有面料选购和质量检查能力,服装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具备在储存、运输、保养过程中的面料维护能力,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4)教学效果显著。组建了两个班级微信群和10个学习小组微信群,累计学生答疑信息达到2000多条,由于采用了微信点名,缺课率为0%。

4结语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对于如何提升所建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效果的复杂问题,系统论是值得借鉴的思想方法。[7]文中所提出的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方案,跳出单一微课资源的设计个体环节,抓住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各种关联因素,确定了以知识点地图为纽带的微课资源包建设方案,形成了基于微课的课程信息化资源包整体组织构架,对整个信息化教学项目实现了整体控制。这种规划设计方式,正是应用了系统论“树立整体观念”的思想方法,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有序、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2]孙小蒙,葛元骎,叶大鹏.微课建设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94-96.

[3]高铁刚,薛峰.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8):26-32.

[4]郑雅琦,文辉.系统论设计思维方法研究——基于模组化实例分析[J].设计,2014(2):143-145.

[5]许易,陈盈.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学习平台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6(3):68-70.

[6]唐钦能,高峰,王金平.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21-12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高职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使其照比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物流专业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虽然我国信息技术,给各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现代化教育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加上我国对于我国高职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共建的意识和提出,相对较晚,对此目前正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为其共享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促进现代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1.研究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应用,对于高职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共建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革新,使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共享型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率,使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要增强教师应用、创新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资源建设差距大

目前我国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发达、不发达地区,这与资金的投入比例、硬件设施水平等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不利于我国现代化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2教学资源不科学

教学资源的评价、认定、监管,受到部门缺乏宏观调控、统筹规划、有效引导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物流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加上垃圾教学资源较多,使其优质资源数量并不容易找到。

2.3教学资源系统性不强

目前我国高职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种类不足的情况,理论总结性的课件相对较多,但是锻炼、引导、开发性的教学资源却严重缺乏。

目前很多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并没有加以重视,加上目前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教师计算机水平有限等方面的影响,使其教学资源应用率较低;在学校资源库建设意识缺乏、管理宽松,对此方面的关注较少,同时当前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有偿服务,使其资源共享发展受到限制。

3.对策

3.1合理进行系统设计

高职信息化资源的系统化设计,能够保证普遍性、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检索适合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注重资源整合,将资源库、资源池有效结合。通过示范性课程的开展,资源得到归纳整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生成性资源的提供。

3.2按照教学实际需求建设

高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应当注重实际,使其物流专业教育更合理化、科学化。首先要组织相关教育专家,进行资源的制作开发,定期检测资源,是否接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避免技术问题的出现,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使其资源建设顺利的开展。其次要保证各高职院校信息化资源的互换。最后组建共建共享战略联盟群体,提高学生的资源库使用率。学生也可以信息技术示范性课程、测评、考核,落实自己的学分。

3.3坚持一定的资源生成原则

其中开放性的原则,是非常关键的,要实现物流专业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模式的开放性,就要将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向全社会、全球及各种技术平台、资源类型;同时降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服务费用,提高其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共享机制的实现。同时也要坚持一定的可持续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合法性原则,从而更好地达成建设的目的。

3.4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

当前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发达,对此高职专业信息化资源建设完全可以应用当前的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像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是以云计算为架构,以大数据数据挖掘、分析为基础,实现平台的集中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为日后大数据的挖掘、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高职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分析,发现我国高职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系统设计的完善、注重需求导向、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坚持一定的原则等途径,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差距大、教学资源不科学、教学资源系统性不强、教学资源应用率低等问题,真正实现现代化物流专业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共建,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墨亚兰.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9:110-112.

[2]黄衡.高职园区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D].苏州大学,201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源;信息化;优化

一、引言

面对日常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此专门设立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金教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1]“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虽然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在信息化资源优化层面有所体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国内外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1)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目标成为“一站式,并可由此寻找到任何资源”的资源门户,其重要经验包括资源建设主体的多样化,使各类组织、行业机构都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建设;注重规范资源质量,通过集中式的“元数据记录库”十分布式的“资源实体”的方式[2],将区域资源乃至全国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交流。(2)英国高度重视教育资源建设,采取了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原则,并通过“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将100家教育机构联网进行优质资源共享,其建设经验包括非行政性的建设体制、多元化资金投入、完备的引导和监管体制等。(3)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先后实施了MP1(Master-Plan1)、MP2,为开发和获取与课程目标相关的优质软件资源制定了策略[3],并设置了专门的服务中心用于学校查寻浏览和推荐软件资源。(4)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把资源投入作为衡量区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展开评估。(5)国内也呈现出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在区域范围内采取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成为解决方案之一,Web2.0、Moodle等新技术途径正在区域资源建设中推广;资源建设关注与区域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相协同;知识管理、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视角的研究开始发挥指导作用,资源结构向主题资源和生成性资源过渡;出现了一批整合教研发展和资源建设等功能的区域门户等。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正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4]。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区成功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在资源建设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北京开展了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上海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层面适应了该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广州成功建构了基于学校的教育行政学术合作机制,吸收了一批教学名师、学科专家、教学团队、基础教育学校等各种机构的重要力量,为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强大的学术研究团队,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5]。目前适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高可用性的优质信息化资源比较贫乏,在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层面缺乏引导和监督机制[6]。

三、信息化影响因素现状

1、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分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资源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校师生主要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据调查统计,有22.5%的教师和30.3%的学生从传统图书中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而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师生比分别是66.2%和65.1%。很多高校的图书因为查阅率低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教育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特别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配套光盘、教材闲置现象严重,一方面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另一方面使得这些教育资源被师生忽视。高校师生查找教学资料通常会进行互联网搜索,其次会通过登录与材料相关的专业学习网站或学校的数字资源库查找,这两部分所占比例约90.23%。高校师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对高校建设指标和考核指标而言,建设好优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供师生使用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但除了优质的精品课程外,其他教学资源相对贫乏,这些资源需要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高校或机构,共同开发,充分使用,努力做到共建共享。

2、高校教师需求方面分析

自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实施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购买一定的电子资源库供师生使用,带动教师开设精品课程,在近几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47%的高校资源平台并不对外开放,超过25%的高校资源平台是收费的,剩余的部分不仅供校内互联网用户免费使用而且校外用户可免费登陆和下载。在调查阻碍高校将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高校及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设置相应的鼓励机制,教师日常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职称评定或职位晋升都与自身的教学、科研业绩密切相关,但与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关系不大。由此可见,资源共享应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体会到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给自身带来的便利和好处,高校在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时对教师的考察要涉及到对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参与和支持程度。

四、资源视角下改善信息化优化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持续投入

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较大的建设资金投入。政府部门作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在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长期投入。美国的远程网络教育质量一直有很好的盛誉,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不仅重视教育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而且注重资金的不断投入,该国政府在对网络大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给予了很大大的支持。他们拟定了“全国信息基础设施”方案,并提出并实施了“因特网”计划,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建立和丰富网络精品课程和远程网络教育。除此之外,还成立了面向全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网络系统,由专门的“联网咨询委员会”管辖。由此可见,政府在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投入并非一次投入就足够,若要使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持续发挥资源配置核心作用,持续的投入资金是非常必要的。

2、基于数字化校园实现高校内部数字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主要指面向高校内部的院系、职能部门和师生。在高校有关职能部门正确指导下,通过高校内部院系合作来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同时,要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设置各类用户的使用、上传和下载权限,共享给校内各用户有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将会极大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和院系的共享合作意识,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有效使用率,同时也加快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效益,提升高校的教学知名度。

3、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型设计

从目前共建共享情况开看,高校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单位开发现状较混乱,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一个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机构,使得已有的远程网络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共享,而且大量低水平重复性的开发工作仍在一些高校不断开展,急需打破种种障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协调结构。各高校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单位所建立的资源由协调结构统一负责协调、整合和优化,并对学科、专业、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内容做好统一管理和规划,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主要职责有三个层面:第一,负责和高校签订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协议;第二对目前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做合理评估,整合和优化网络教育资源;第三搭建网络教育资源交易平台,做好服务和后续维护工作。

本文从分析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和师生对信息化资源的需求、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及高校内外交流状况等方面入手,从三个角度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模式,提出了基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中分布式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并对模式的创建和共享做了详细分析,为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具滋亿.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近况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07).

[2]李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9(09).

[3]胡钦太.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J].教育研究,2009(10).

[4]付道明,杨改学.网络教育传播研究概览:比较分析与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

[5]王燕,王永波,范庆彤.浅析高等教育信息化[J].才智,2010(0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间;资源建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74-03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共享、共用,通过应用带动网络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建设,计划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应用平台打造外贸职业学院网上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整体推进学院教学、研究、管理水平,我院从2011年起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开展空间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空间教学建设现状

1.空间平台建设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出台了推进措施

我院领导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将在“十二五”期间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重新规划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院的校园网络环境;依托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城”学习平台,建设优质共享、交互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提高全院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每年都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有专项工作计划。2010年底,我院向世界大学城申请70级机构平台空间,可满足7000名师生员工在世界大学城网络虚拟社区中建立个人空间,2011年初我院召开了教育教学网络空间建设动员大会,确定了以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空间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学院网络互动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全面负责学院网络空间建设的整体推进,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院各网络互动平台空间建设工作小组调整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等。

(2)规范管理制度,出台了考核办法

根据空间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我院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教务处、督导处等多部门针对各部门工作特性规范了空间建设及管理制度,制定部门及部门成员空间建设考核标准,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指标,出台了空间资源建设考核办法,明确了部门及部门成员在空间资源建设中的职责及考核要求。对空间栏目设置、空间资源形式及数量、空间交流互动,空间美化设计提出了具体考核指标。如:要求系主任每周必须到本系成员空间中访问2次,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两次空间作业批改。教务处、督导处修改了教学检查相关制度,将空间作为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将空间建设考核成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强化师生培训,加快了建设步伐

学院于2007年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工作。配备了5名专职信息技术及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学院南北两校区的网络设备、学院网站、学院各信息化平台软件等技术工作。

学院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服务外包学院计算机教师、各部门兼职信息化干事成立空间建设技术支持小组,遴选空间建设优秀个人成立空间资源建设培训讲师团队。空间建设技术支持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空间建设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内容及进程,每个学期面向全院师生员工组织4次空间培训,目前,所有教职员工及2009、2010、2011级学生均接受了4~6课时的空间集中培训;同时,由各部门设置的兼职信息化建设干事,空间建设骨干教师负责各个部门及系(院)的分散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提高了师生空间建设的技术水平,加快了建设的步伐。

(4)努力改善条件,搭建平台

学院已在南北两校区建成了主干1000M、覆盖全院范围的校园网;网络带宽总量为300M,能满足实际需求。南北两校区通过VPN相联,共享网络资源。进一步增加校园网的容量及上网的灵活性,我们在学院南北两校区各楼宇都安装了无线AP(无线路由器),并和湖南移动长沙分公司、湖南电信长沙分公司合作,启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工程,通过无线网的有效补充,大大扩充了校园网的覆盖面。改善了学生的上网需求,保障了空间建设硬件条件。

(5)组织竞赛活动,调动了师生的积极参与

学院每学期面向全院教职员工及学生组织一次空间资源建设竞赛活动。所有教职员工均按照学院制定的评审指标开展空间展示和陈述活动,学院评审机构将根据每个员工的空间资源建设情况评定等级,每学期组织各(系)院开展学生空间建设竞赛活动,由各班辅导员推荐空间建设优秀个人参加学院评审。空间资源建设评优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师生建设、运用空间的积极性。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我院主要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和学院特色资源建设两个方面来创建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1)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是数学化教学资源的核心,学院主要从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和专业素材教学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了空间资源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院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各专业建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各专业根据岗位需求构建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平台,形成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能力培训体系。学院每个专业启动了5至8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目前已初步完成的课程标准资源主要有课程介绍(课程负责人说课)、课程内容标准、课程考核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视频、项目教学与演示、学习辅导手册与习题、企业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