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质量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研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14-03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今天,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质量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学习生活质量不仅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研究成果的梳理,揭示已有研究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希冀为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进一步研究创造条件。
一、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内涵的研究
学者对学习生活质量内涵有不同界定,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符合说、状况说、存在说、水平说、满意说和幸福说等六种不同观点。第一,“符合说”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活动符合其特点和要求,能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使学习充满趣味性以及目标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等[1]。第二,“状况说”指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实际状况 [2]。第三,“存在说”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是其生命存在状态好坏的集中反映[3]。第四,“水平说”指学生学习生活水平高低状况[4]。 第五,“满意说”指学生学习生活满意度,也可以说是个体根据自有标准对自身学习状况进行主观评价所达到的主观满意程度 [5]。 第六,“幸福说”指学生学习生活主观幸福感及学生根据自定标准对学习生活质量整体性的主观评估 [6]。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虽对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内涵理解不同,但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体性地位也愈加突出。研究从单一的学习角度考量转变为对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研究,进而又注重学习生活“质量”的状况。
2.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构成的研究
关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构成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第一,学习生活质量即学习质量构成,主要包括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方法、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反馈 等[1]。第二,学习生活质量即反映生命存在状况构成,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观感受、身心实际状况的客观结果和潜能发挥的现实行为表现[3]。第三,学习生活质量即学习生活主观幸福感构成。一般分为学业满意度(认知成分)和学习情感体验[6]。第四,学习生活质量即学习生活满意度构成,包括学生学习负担满意度、学习状态满意度、学生对教师满意度和对学校环境满意度[7]。第五,学习生活质量即学习生活水平高低构成,包括学习负担的承受度、学习过程的愉悦度、学习环境的和谐度和学习资源的丰富度[4]。第六,学习生活质量即学习适应性构成,它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学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它以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学生为对象,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探讨学生对学习生活的适应状况,揭示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与适应的关系[8]。第七,学习生活质量即校园生活质量构成,可分为课程、课堂以及学习压力三个部分[9]。
学习是学习生活的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离开学习,就无所谓学习生活。虽然学者最初只停留在学习质量的研究上,忽视对与之相关的内容的分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习生活质量已转变为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自身学习状态的集中体现,不管是主观、客观或是潜能的发挥,学者们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且随着新课程
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并以此作为判断学习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比如,学习生活质量通过学习生活满意度来体现,把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关内容纳入其中,但不管是满意度还是幸福感都是学生的主观体验过程。
3.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者对学习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常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类客观因素对学习生活质量会造成影响。第一,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探讨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现代网络对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进一步分析对学习生活质量的影 响[10]。第二,从学校环境单因素分析,学校所能提供的图书资料、电子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条件、自习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差异状况对学习生活质量的影响[11]。第三,除学校外,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延续的另一重要场所。家长一方面既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帮助学生学习的任务,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子女的竞争力,除学校教育外,家长还会适当加强学生课外学习的难度[12]。
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状况、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期望值、学习方式和习惯等。第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身的状态对学习生活有所影响,主要是其身体状况、睡眠状况以及性别比例等方面带来的影响13]。第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等有关学习动机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对学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追求知识和学业成功的需要等带来的影响。第三,作为主观指标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是学者透视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重点,学习兴趣的降低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学习生活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学习兴趣的缺失[4]。第四,有学者提出大学生对学习成绩期望值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14]。第五,学习方式与习惯既是评判学习生活质量高低的指标,又可视为影响因素。
从学者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之间相互交错,互相影响。学者对于客观因素的分析,是从的社会大环境缩至与其息息相关的校园和家庭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内,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会成为学者分析的对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其本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对学习生活质量的影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研究起来较为复杂,但是学者都从各方面进行了探讨。
4.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身心状况受学业负担影响,近视率偏高,睡眠不足[13]。第二,学习压力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大,使学生在学生生活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9]。第三,学校管理方式造成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存在差别,封闭式学校管理能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满意度[7]。第四,不同地区和 不同级别学校的学生学习生活质量也有差别[11]。第五,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呈下降趋势。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的愉悦感递减,且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高于低年级的学生[4]。第六,贫困学生的生活质量问题主要来自于学业产生的学习压力[15]。
5.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改进策略研究
学者对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建议有:第一,学校要进行科学管理,对学生进行课后指导[7]。第二,学校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知识,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16]。第三,传统的观点一直视游戏为干扰学生学习生活的因素,学者提出,游戏具有影响生活模式和推进生活质量的能动性,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质量,而且有利于增进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17]。第四,学者就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问题提出了对策,主要是:完善资助体系;加强自立自强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强化学习生活指导,帮助解决学习压力[15]。第五,学习生活质量可通过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改善。学者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建议:要提高大学生运用系统思考方法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主要有重视对大学生的引导,提高其规划意识;重视大学生系统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自我反思,提高元认知能力;增强自我内驱力,提高自我执行力[18]。
学者选取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不同问题提出了对策,但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从目前研究成果看,很难有全面、系统的解决措施。虽然学者提供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还需进一步研究,才能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研究的反思
1.学习生活质量的内涵有待澄清
国内学者研究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大多是从两个视角出发的。首先,侧重于从学习生活方面来概括学习生活质量的内涵,并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研究其质量状况。关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是以学习为主线涵盖学生生活的各方面,还是单指学生的学习质量,抑或完全将学习与生活分离,在这一点上学者提供的概念是较为模糊的。比如,有学者将学习生活质量理解为学习质量,研究有关的学习活动,并没将生活概念融进去。我们知道,在学习型社会中所提倡的理念就是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这是现代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已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学习为
己任的学生群体,学习是学生特殊的生活状态,可学者轻易地将学习与生活质量分开研究,学生生活就指学习生活,这显然脱离了学习生活质量的本质。其次,关于学习生活的“质量”内涵的定义。有的学者将学习生活质量定义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的高低。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关于学习生活质量到底是什么的信息,这个定义并没真正诠释其本质。我们所探讨的学习生活质量到底是过程还是结果,作为过程,需要关注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体验;作为结果,到底呈现的是如同日常生活中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还是有着特殊群体所固有的生活属性?为此,有的学者开始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质量评价中的主观体验,将学习生活质量解释为学习生活满意度或是幸福感,这点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作为复杂的个体,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归纳为整体性的统一主观体验,只有将学生的内外在的学习生活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诠释其内涵。
2.学习生活质量的研究对象有待拓展
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是为指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展现他们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体验存在的意义。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可供的研究对象比较丰富,尽管学者分不同教育阶段进行,对中小学以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都有过研究,这表明纵向层面很丰富,可横向的研究显得比较单薄。这里所谓横向的学生群体,主要是根据群体属性划分的,或是专门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的。比如,以班级群体为视角,正式和非正式的学生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学习生活特点。城与乡、东与西地区学生横向对比研究以及留守、随迁子女的学习生活质量等等这些都值得研究。个体属性千差万别,正如美国学者迈尔斯( Isabel Briggs Myers)和布里格斯( Katherine Cook Briggs) 研制的一种自我报告式的性格类型量表,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型。所以不同类型的学习生活质量的研究可从学生性格类别着手,因为不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知道,不管是新课程还是素质教育的理念都提出要关注全体学生。正如任何研究都会经历总体、局部到特殊的历程。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整体性的全局研究,故应将研究视野推进到特殊的边缘人群。比如在学习方面遇到阻力的贫困生,研究其学习生活质量,找出症结所在,帮助其解决问题。此外,还有社会或是教育者们关心的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都可以纳入其研究范围。
3.学习生活质量的本土化研究有待加强
本土化的研究取向强调研究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必须与当地的文化、历史紧密相连,并且研究者应拥有与本土相符的价值观念和思考方式等等。之所以强调对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本土研究,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方面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所以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本土性色彩。比如,从我国的高考选拔制度来看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家长的期望等决定了升学率是影响学生的一个无法规避的因素。研究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应立足本土,才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建强. 为孩子们发动新年革命——谈提高儿童的学习生活 质量[J]. 中国人才,1988(1).
[2]鲁克亮,刘琼芳. 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 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
[3]唐荣德. 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2005.
[4]王俊山,张燕燕,柯慧. 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 上海教育科研,2011(1).
[5]金小苗. 初中生学习生活满意度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 浙江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姜毅超,李娜,刘淑霞. 硕士生学习生活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及 影响因素[J]. 集美大学学报,2010(2).
[7]于川,孙晓星,马文晴,赵华,张悦. 封闭式中学与非封闭式中 学学生学习生活满意度差异的调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9).
[8]田澜.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4 (3).
[9]尹清强. 重庆市初中生校园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
[10]郝永贞. 自主与依附:社会转型期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
[11]任培江,张峰. 我国高校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满意度调查报告 [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6).
[12]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研究课题组.上海市小学生学业负 担现状、原因与教育对策[J]. 上海教育科研,1994(10).
[13]杜丽娟. 河南省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分析[J]. 新乡学 院学报,2011(10).
[14]舒剑萍,何宏宝. 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学习相关因素[J]. 中国临床康复,2004(2).
[15]刘喜东,刘颖,李柳情. 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问题分析及对策 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3).
[16]金阿宁,南纪稳.关于中学生学习生活的调查分析[J]. 现代中 小学教育,2006(6).
【关键词】 导向系统;设计;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人们一般会用多种元素来衡量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并以此产生对其的联想和定位,这其中就包括导向系统。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许多城市建设表现为楼房增高,马路变宽,却缺乏个性,原因是缺少独有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因而,降低了我们的城市生活质量。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导向系统,是否完整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许多城市在创造具有自我特色的城市面貌方面不断在探索,不断在思考。建立一个具有自己城市内涵的、个性化、科学化的城市,城市公共环境向导系统在城市的塑造上是不可缺少的。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展现。它是城市的信息媒介,是把流动化的的信息,通过视觉化的、记忆性的手段,以可视的形式固定下来,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服务,为现代文明、现代交通、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服务。因此,导向系统是识别城市结构与环境的重要定位因素,它强调了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定位能力,更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1.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质量中的价值体现
1.1实现城市生活质量的社会价值
城市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中能够明确引导外部对城市的认知。系统中有效的空间信息,更清晰完成引导和规范着人们行动的区域、方向及活动范围的目的,它可以有效、科学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和塑造城市的亲和力,从而全面改善城市的视觉环境,使导向系统实现最大化社会发展价值。1.2扩大城市生活质量的经济价值
导向系统是在城市生活中扩大城市节能、节时、方便、快捷功能的基础。导向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划分,在设计上统一思考,统一实现,能够让人们迅速地找到目的地,并以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到达目的地,在经济能源的消耗上,在制作实现的成本上都有着其固有的经济价值。1.3深化城市生活质量的文化价值
导向系统是城市生活中城市文化的反映,又是城市文化的延续,同时也是时代对传统的继承与再认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往往深入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底蕴、时代精神、管理水平和公民的整体文化素养。
1.4发展城市生活质量的美学价值
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在城市生活中除了具有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就微观而言,视觉导向系统是通过具体的形态、点线面元素及系统的连接,给人们以视觉上、心理上、时间上、空间上的审美愉悦感。从宏观上讲,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在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满足视觉及精神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品位及美学品味。
2.城市公共环境导向系统设计整合与城市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2.1规范严谨的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设计与城市生活质量
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是指城市道路以及道路与道路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还处在地域性发展阶段,以长春为例,长春的此项发展还是在以往陈旧性导向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对国际的通用导向系统还处在学习、研究、总结时期,更因为城市整体规划的滞后,导致交通系统也相对落后。导向形式不统一,形象不统一、位置不统一、色彩不统一仍然存在。这些弊端降低了我们的城市生活质量。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交通视觉导向系统是城市视觉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整合交通视觉导向系统设计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按法规规范整合交通导向系统,规范的导向系统直面交通参与者,通过国际通用的交通符号来规范、约束和引导交通行为,在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冲突、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要严格临时性指示导向。临时导向有其不固定特性,其不规范的设计也给交通带来众多麻烦,只有严格统一,向规范性靠拢,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规范严谨的导向交通系统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
2.2统一和谐的城市公共商业导向系统与城市生活质量
公共商业导向系统是指城市商业区域内的以及商业区与商业区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在我们现有的商业街中甚至是商场中,人们感受不到依据商业性质统一和谐的分类,即使是有所分类,也是形形,纷杂无序,这使我们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中常常身陷迷离。所以,统一和谐是城市中商业导向系统要遵循的。我们要向国际商业规范统一化看起,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 将印象、空间、时间、文字、图像等通过整合互动交流方式结合在一起,以高度概括、清晰、明快、强烈的平面化图形语言, 传达出特定的商业信息,从而使人们在消费购物中得到明确的指示,并感到生活质量的切实提升。
2.3.独特现代的城市公共文化、公共行业视觉导向系统与城市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文化视觉导向系统是指城市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区域以及它们之间的视觉设计及其导向联系。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它集导向性和说明性于一体,形成一种轻松愉快而又安全的心理感受。导向系统可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传统文化源于流长,如何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是导向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导向系统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 体现着现代文化精神, 反映了现代文化的面貌和民族、时代、地域等文化特色。它不仅是指示, 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要体现出一种新的文化。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其独特功能, 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 引导人们的审美理念和审美需求。因此, 公共文化、公共行业视觉导向系统就其本质意义来说, 是一种文化创造行为, 我们承担的是文化传播者的角色,独特现代的同时,体现着城市文化内涵并决定着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生活质量 性别差异 专业差异 年级差异
1.引言
生活质量是指环境提供给人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社会成员对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1]它是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在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生活质量内涵的界定,一般将生活质量分为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而其中以研究主观生活质量为最多;二是关于生活质量的测量及其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体现为在充分借鉴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尝试性的建构;三是对社会不同人群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其差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青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教师的生活质量等。[2]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虽然已有所关注,但是涉及面比较狭窄,缺乏深入解释。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他们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大学生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要加强对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本文通过使用WHOQOL-BREF量表,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情况。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随机选取山东某高校356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大一197人,大二87人,大三72人,文科生175人,理科生98人,艺术生83人,男生68人,女生288人。
2.2工具
简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共26个项目,共分为4个部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各个领域与WHOQOL-BREF的相关系数在0.89―0.95之间。[3]
2.3程序
团体实测,无时间限制,共发放问卷380份,剔除无效问卷24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356份。
3.结果
3.1生活质量各部分的差异比较
从表1发现,在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上,生理领域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82.216,P
3.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从表2发现,男、女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只在社会关系领域上达到显著边缘(t=-1.881,p=0.06)。
3.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从表3发现,文科、理科和艺术类学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领域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图1可以发现,文科生在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上的得分均大于理科生和艺术生,理科生在心理、环境领域的得分大于艺术生,艺术生在生理领域大于理科生。
3.4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从表4发现,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图2发现,大一学生在生理、心理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学生在生理、心理领域的得分高于大三学生。
4.讨论
4.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刘庆武[4]和周运生[5]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男、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领域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是与现在男女都可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关,因此差异不显著。不过在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方面的研究与刘庆武和周运生的研究并不一致,但与广州市等的研究结果一致[6]-[7],这可能是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4.2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差异
研究发现,文科类学生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的得分,在社会关系领域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文科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对于未来更加向往。另外,文科生在大学期间的课业压力比较小,不用像理科生那样需要去考虑实验设计,也不用像艺术生那样需要去考虑艺术创作,因此,文科类学生的生活质量要显著高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的生活质量。
4.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差异
研究发现,大三学生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这与庞文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大三学生生活质量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三学生正处于毕业前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考研还是找工作的艰难抉择,因此内心十分复杂,充满矛盾。反观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入校时间不长,他们对大学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而且他们也暂时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在平时还可以参加学校里举行的各种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因此生活质量自然就高。所以,学校应该格外加强对大三学生的关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问题,并能够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5.结论
5.1大学生在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5.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活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5.3文科类学生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的生活质量。
5.4大三学生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舒浪.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综述.理论园地,2011(6).
[2][8]庞文,于婷婷.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客观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林业教育,2008(6).
[3]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健康,2000,4(8).
[4]刘庆武,肖水源等.郴州市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3,10(4).
[5]周运生,李瑞颖.银川市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
[6]董晓梅,王声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
[7]李广宇,刘福均.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
[9]陈晓爱,茅力.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
[10]韩淑丽.我国生活质量研究综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6).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挑战将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医疗环境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卫生保健费用逐年增加、护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健康结局成为护理界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1992年Lott初次提出的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caremodel,CCM)是随着这些问题呈现的。目前,该模式已在国内外护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总结协同护理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研究经验,为国内协同护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1协同护理模式概述
1.1协同护理模式的定义
协同护理模式是在人力、财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护士指导患者执行自我照护活动,充分发挥患者潜能,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并帮助和监督患者完成自我护理行为,强化三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拿大初级卫生保健大纲赋予协同护理新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合作,给予患者或家属独特的技能指导和知识宣教,以帮助其处理各类健康问题。
1.2协同护理模式的内涵及目标
CCM是以Orem自理理论作为其理论框架。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激发和培养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参与护理。它的主要目标是:(1)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去激发患者和家属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2)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最大潜能。(3)强化护士、患者及家属三者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护士的临床教育者、倡导者、协作者等角色。
1.3协同护理模式的教育方式
(1)个体教育:以个体为教育对象,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教育。(2)群体教育:以共有疾病状况改变的一类人为教育对象,行综合性教育和指导。(3)团队协同教育:以患者为教育对象,进行有计划的多学科协同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预防知识和护理。
2国外协同护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2.1研究对象圣地亚哥一项研究
[1]表明,协同护理不仅可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安全,还可降低产妇的医疗成本。Sarah等[2]开展一项将综合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在合并多种重病的抑郁患者的质性研究,结果显示CCM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美国斯坦福大学[3]将患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和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CCM可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国外的CCM在慢性疾病的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和成本-效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4-5]。
2.2干预效果
Louis等[6]研究结果显示,实行跨学科协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药物管理控制水平。Vicky等[7]将综合协同护理干预和转诊门诊协同护理干预结合起来,结果显示具有保护作用的协作健康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Wright等[8]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实行CCM是有效的且划算的。
3国内协同护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3.1研究对象朱志红等
[9]首次向国内介绍CCM,她认为这个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强调护士、家属、患者三者协同作用的护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改善患者预后,满足当前护理需求,值得我们借鉴。梁艳仪等[10]首次将CCM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促进CCM的发展。随后,CCM便陆续被用于手术患者、脑卒中患者中,在提高患者依从性、健康知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范文静等[11]首次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及照顾者中应用CCM,结果表明应用CCM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唐艳等[12]研究表明,CCM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接着协同护理模式被陆续应用在高血压等慢性病、产妇、小儿、造口等患者中,均取得显著效果。
3.2干预效果研究
[13]结果显示,CCM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士工作强度,充分发挥其临床教育者的角色。宋芬等[14]将CCM与临床常规护理模式作比较,结果显示CCM较常规模式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再入院率,减少开支。赵雪萍等[15]将CCM研究领域由院内拓展到社区,结果表明CCM可明显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国内协同护理主要是以院内护士为主,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的。随着CCM的发展,赵雪萍等[15]采用团队互助的形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胡燕利等[17]强调患者及家属、护士、康复师集体协同作用,也取得显著效果。胡宝婵等[18]根据患者的多维度护理需求(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结果显示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疼痛。她认为协同理论源于药物协同,赋予了协同护理新的内涵。另有国内学者[19]将医护协同教学模式应用在专科重症监护护士的培训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4小结
大量研究证明,CCM可激发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患者最大潜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随着CCM的发展,其内涵不仅仅是护士、患者、家属的协同,而是将对患者治疗有积极作用的各学科人员协同起来,组建跨学科协同护理团队,各司其职,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有效的医疗服务。随着我国慢性病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社区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的协同护理模式起步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干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一个合理分工的多学科协同护理团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CCM模式任重道远。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对社区资源的应用,与相关初级卫生保健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点,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跨学科协同护理团队。实现协同增强作用;还可将其应用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提高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而推动我国临床整体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红,杨丽.协同护理———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70-72.
[2]梁艳仪,冯凯芬,陆燕英.协同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3(14):62-63.
[3]范文静.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5(13):4960-4963.
[4]唐艳.协同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34(12):158-161.
[5]刘新玲,王露.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15(22):37-39.
[6]宋芬,李美萍,翟丽萍.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440-442.
[7]赵雪萍.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6-208.
[8]胡燕利,谢家兴.协同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1(22):119-121.
[9]胡宝婵,阙冬梅,梁国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多维度协同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1(14):1114-1116.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生活质量
宫腔镜电切术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宫腔粘连的全新技术,对于因创伤继发感染所造成子宫腔、子宫峡部、子宫颈管的粘连,有着理想的临床疗效,尤其是重度宫腔粘连,可有效改善其周期性腹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近几年来,我院也开始应用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拟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行宫腔镜电切术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术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选取84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2例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31.5±5.8)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13±1.22)年。研究组42例女性:年龄20~42岁,平均(31.9±6.1)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07±1.15)年。并且,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2)均行宫腔镜电切术;(3)依从性较高,谨遵医嘱;(4)随访便利,后期不会失访者;(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6)告知患者实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同期行其他手术者;(2)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3)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者;(4)认知障碍,或无法正常言语者;(5)不同意接受本次研究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42例患者按手术需求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即可,而研究组42例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内容示下。
1.3.1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疾病进程及病史情况,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术前8h禁食禁饮,给予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并排空膀胱,为手术的进行做好准备。(2)术前访视:临近手术时,患者易受手术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心理,从而消极治疗,甚至抵制治疗,故术前访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舒缓心情,增强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健康认知、疼痛预防、不良反应等,相关医务人员要做好各个方面的风险评估,如加强健康宣教、传授止痛技巧、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以便提前干预,做好应对措施。
1.3.2术中护理术中护理的优劣与手术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患者进入手术时,手术时的医务人员要亲切地慰问患者,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的情绪,放松生理与心理,配合手术的进行。术中,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注意动作要轻柔、准确,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并协助其处理,避免发生不可逆的后果。此外,为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手术室内除必要的人员外,一律禁止他人参观、逗留,且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要严格律己,尊重患者隐私。
1.3.3术后护理(1)术后探视:术毕,送患者回病房休息,待患者苏清醒后,第一时间探视患者,告知其手术非常顺利,并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使其安心养病。(2)术后健康宣教:护士要注意告知患者,疼痛是属于正常的,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若术后疼痛不能缓解,则可适当给予镇痛剂;术后当去枕平卧6h,避免脑压过低,头应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呕吐物反流入气管;术后置管期间,还要特别注意预防宫腔逆行感染。(3)导尿管护理:术后24h可拔出导尿管,注意观察并记录尿量与尿液性质以及导尿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脱落、变形、挤压。(4)饮食干预:术后6h内禁食禁饮,6h后叮嘱患者多饮水,可适当进食一些流质食物,并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食物,避免进食奶类、豆类等产气的食物;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正常进食,宜多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以便无障碍大便。
1.4评价标准
1.4.1疼痛评价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进行评价,所得评分越低,则表明其疼痛越轻。
1.4.2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OL-Index量表(Spitzer评分)进行评价,所得评分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4.3并发症观察两组术中水中毒、术后感染及急性尿潴留、再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4满意度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量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疼痛护理、并发症防治、护患沟通等内容,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非常满意(>95分);满意(85~95分);一般(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价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价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价VAS评分与同组干预前相比,均有所降低(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开始,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明显上升(P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3例(均为感染),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1例,包括水中毒1例(因宫腔镜具有较高的灌注压和开放血窦)、感染6例、急性尿潴留1例、再粘连3例,对症处理后,均自行消失。故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28例、满意的有11例,总满意度高达92.86%,而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的例数分别为13例、15例,总满意度仅6.66%,明显可见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