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教学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②基本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数形转换能力和简化运算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高中数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四种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四种二次曲线,空间几何性质与平面几何性质。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认识不等式证明的两种方法,就可编出这样二句歌诀:“综合法是由因导果顺藤摸瓜,分析法是执果索因逆推破案。”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判断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可简记为:直线定界,原点定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判定线线、面面平行或垂直,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关系的相互转换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复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实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不完善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十分主要的科目,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并促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完善的状况,在单一的授课方式下,部分教师解决教学内容未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需求,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导致教学情况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数学教学课堂氛围不良好,不但教学质量和效果偏低,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提升,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而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学目标不明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晰的现象,导致在教学期间,未能突出教学重点[1]。在全新教育体制的指导下,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然以传统的观念展开教学活动,只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并未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期间,没有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长期下来,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良好,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浓厚
由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某一科目未能产生兴趣,将导致学习效果不良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利影响。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期间,由于数学知识自身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会对学生深入和系统性的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长期下来在教学方法和其他方面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浓厚,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也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因而难以满足全新教育体制的基本要求。
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完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应全新教学体制的基本需求,必须对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完善教学方法,从而为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案予以改革和创新,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为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当前,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结合着案例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师生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案例和实际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
比如,在"图形与变换"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可以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在数学课题教学时,先向学生讲解该课程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图形,将图形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再向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结合问题和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共同对图形变换的位置和方向等进行分析,并对一个图形如何变为另一个图形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3]。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大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力度,让学生针对案例和课程内容展开讨论,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等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将多媒体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在多媒体的声感、形感等作用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予以具体化,将数学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4]。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通过完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培养其创造能力和思维等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良好的情境下,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等,从而确保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比如,在"统计知识"教学时,为了使得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准备香蕉、苹果和橘子等水果,通过对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进行统计,从而最大限度保证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5]。
一、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在全面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任务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 “我要学”,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一方面学生要想牢固的掌握数学, 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解释外界 事物,热心于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所表现出的思想与方法,它反映人类智慧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规律,既包括形式逻辑的思想方法,又包括辩证逻辑的思想方法。与小学数学内 容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统计思想和空间观念等。与小学数学 学习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观察与操作、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类与化归、归纳与类比、联系与转化等。除此以外,还有具体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构成了数学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对象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特点,找到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因材施教,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每个人都具有祈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天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适应进一步学习 的需要,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后进生的知识 基础及观察、记忆和思维的特点,坚持在全体学生操作、练习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后进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 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得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要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在全班教学、 小组讨论和个别教学时,鼓励他们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达到“帮学相长”的目的。同时, 课堂教学要低起点、小坡度、快节奏,使后进生能跟上学习的步伐。每一小节、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要及时过 关,及时补救,做到“段段清”。
三、从数学教学的过程看,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
从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看,我们认为不是教师同学生的矛盾,也不是教与学的矛盾,而是学生同教材 的矛盾。课堂教学是把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认识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师是实现 这种转化的中介环节。教要为学服务,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结构特征,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 身心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 、活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奋发向上,使学生“乐学”;学生是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强化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强 化主体意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当前,在新授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因此,在继续进行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的情况下,要加强 对练习课和复习课(包括思维训练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在加强“软件”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地加强“硬件”的建设,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加普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刚刚结束的全国小学数学评优活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除投影幻灯外,计 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软件的设计,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直观,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感,大大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计算机进入课堂,已不是梦寐以求的幻想。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五、切实抓好数学活动课和数学课外活动
一、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一大批数学尖子脱颖而出,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因为这是人才成长过程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对及早发现人才与培养人才,推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因此,如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数学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究竟如何落实,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外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研究工作的普遍深入,将推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
3.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课外活动中要出现许多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如果教师对于这些知之甚少或解释不清,又如何去教学生,学生又怎能信赖教师?这就促使教师去钻研、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勇于拼搏、不畏艰难精神的教育,即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首位。
2.处理好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切数学课外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应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原则,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教师应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把数学原理、数学方法蕴涵于日常生活的事例之中,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使师生共同投入思考、争论,这样学生不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后仍感到回味无穷。同时还应重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知识性。如果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办成单纯的数学专题讲座,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要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3.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经验证明,寓理于例常能事半功倍,如果平时的数学课外活动中,教师不能对一些已经成熟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上升、推广,学生就只会解答碰见过的问题,遇到没见过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智力的开发,切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可过深、过多、过难,应该坚持“宁肯少些,也要好些”的方针。如果贪多求全,钻牛角尖就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反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奥的思想、方法。
5.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为一些具有数学天赋的优秀生开创了新的求知园地。但参加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不是这些优秀生的专利,就目前现状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他们都可以通过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得到提高,这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是有益的。
三、以课外活动促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只要组织合理,训练得法,选材适当,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1.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课堂教学的扎实基础,就无法开展课外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为课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只有认认真真地搞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宽。扎实的课堂教学为课外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对课堂上的不少问题就解题思路的广阔性和巧妙性,解题方法的规范性和独特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课外活动还应不失时机,向学生介绍小学数奥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数学竞赛是课外活动的境界升华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竞赛便是这套体操的高难度动作。从广义的角度讲,数学竞赛也是一种数学课外活动,二者有密切联系。
1.课外活动是数学竞赛的基础。解题能力的高低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有关,而且与是否了解、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关。数学课外活动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数学课外活动不是单纯为了数学竞赛,能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为了激发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领域,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远远超过数学竞赛的知识内容,使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得到进步,获得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现代化;明确化;科学化;多样化;高效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74-01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2――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