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我国的经济成分多样化,更加速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物权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物权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用益物权在物权立法中有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用益物权;物权;发展
一、用益物权的概述
那何谓“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我们必须要明白传统的物权制度正在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以“财产利用为中心”转变,而用益物权制度正是物权制度中“财产利用”的核心制度,因此用益物权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益物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用益物权作为物权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物权的一般特性,但与财产所有权、担保物权相比。它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法律属性,主要表现为:用益物权是对物的使用价值为单方面利用的物权;用益物权的享有和行使以物的占有为前提,同时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能;用益物权主要以不动产为客体,也可以以不动产和动产构成的综合财产为客体。
二、用益物权的重要性与特点
在物权法律制度中,用益物权制度居于重要地位,作为物权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完备了物权制度的形式结构。作为调整人们所有物物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它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有序利用。
在当今世界各国物权立法体系中,用益物权制度居于显要地位,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新的用益物权形态不断出现。罗马法规定的用益物权体系为役权、地上权、永佃权等,而现代民法中则出现了采矿权、水权等用益物权。在我国立法中,也确立了农业承包经营权等新型用益物权。其次,用益物权的权能有所扩大。传统的地上权仅指在他人土地之上营造建筑物或种植竹木的权利,地役权的效力也仅及予地面。这种变化是经济生活对物权立法的客观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法的发展,用益物权制度也随之从最初附属于所有权的地位发展成为现代民法中一项重要完整的、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用益物权与所有权、担保物权、占有等共同构成物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的权能中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他物权,是可以对抗所有权的对世权,用益物权属于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的物权,是非所有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对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用益性是用益物权的基本属性,是用益物权与担保担保物权相区别的基本标志。物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双重属性。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是为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而设立的权利:用益物权侧重于物的使用价值,而担保物权则侧重于物的价值即所谓的交换价值
三、用益物权的特性
我们必须清楚地是,用益物权有其一定的特性。首先是它具有他物权性,所有权是永久存续的物权。而用益物权则有特定的期限,在其存续期限届满时用益物权即归于消灭。同时,在用益物权的存续期限内,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使其终止。用益物权之所以附有一定的存续期限,是因为用益物权是在他人之物上设定的权利,起着限制所有权的作用。如果允许设定永久无期的用益物权,则所有权会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的境地,有损所有权的本质。其次是用益性,用益性是用益物权的基本属性,是用益物权与担保担保物权相区别的基本标志;它还有占有性占有性是指用益物权须以实体上支配用益物为成立条件。
用益物权的内容在于使用收益物的实体,即对物的使用价值的用益,因而其必然以物的实体上的有形支配,即实际占有为必要。用益物必须转移给用益物权人实际占有支配,否则,用益物权人的用益目的将无法实现。例如,若不转移土地,用益物权人就无法在土地上营造建筑物或进行耕作。而担保物权的内容在于取得物的交换价值,因而可不必对物进行有形支配,而以无形支配为满足。
四、对用益物权发展的理解
用益物权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它不仅仅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个根本方面反映了交换关系,这集中表现在用益物权制度的设定。用益物权制度与所有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一起构成了传统物权制度的三大基石。作为调整物的利用关系的物权形式的用益物权制度是罗马法以来近代各国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用益物权是财产所有权实现的方式和途径;用益物权可以满足非所有人利用他人之物的需求;用益物权有利于发挥物尽其用的效益;用益物权有助于达到对财产利用的社会公平和稳定;用益物权有助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重视物的利用思想己为入们所普遍接受,且日趋价值化与流动化,财产的流转与利用变得极其频繁和重要。无论所有权的行使还是他物权的设定,均体现了物的利用为核心的概念,而用益物权是最能代表物的利用思想的法律制度。从用益物权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用益物权的发展来看,用益物权已成为现代物权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且也逐渐成为现代物权法处于核心地位的物权制度。
在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认识物权的这一动态性特征,健全、完善合理的用益物权制度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因为用益物权制度不仅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牵涉到物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从而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启动的最重要的权利杠杆就是用益物权,该权利结构的完善将继续推动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我国以往的用益物权制度长期处于概念不统一、内容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该制度的实践。伴随着《物权法》的出台,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似乎己告一段落,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对用益物权制度的规定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这是我国民法立法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相对完善我国的物法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梅夏英:《论地役权之若干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钱明星:《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3]梁慧星编著:《物权法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
[4]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关键词】水路运输 特征 地位
一、中国水路运输的特征
(一)水路运输的特点
一是水路运输成本低、运输能力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中所用的货船,能够一次性运载大量的货物,从整体运输能力来说,一条河流的运输能力相当于铁路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在我国,水路运输的货运量仅次于铁路和公路。同时,由于水路运输能够利用河道、海洋等自然环境,大大地减少了建设成本投入。二是水路运输易受自然条件限制。由于水路运输是借助于河流、海洋等天然水道,因此,很容易受到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当某一中或某几种因素不利时,则水路运输无法顺利进行。另外,由于水路运输航线无法任意延伸,因此,水路运输必须与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进行配合,才能完成整个运输路程。三是水路运输涉及面广。在我国,由于海岸线长、内陆河流、湖泊众多,因此,我国的水路运输能够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同时,由于我国古代曾开凿了多条人工河流,使得我国的水路运输四通八达,我国大范围的面积都在水路运输的覆盖之下,因此,水路运输成为了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二)水路运输业的特点
一是非实体性的特点。水路运输行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并不会生产出新的实体产品,而是为客户提供商品运输服务,也就是要将商品从某一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在这个过程中,既不需要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也不会有相关产品的积累,因此,水路运输行业具有非实体性的特点。二是先行性特点。水路运输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一种是商品的交易行为,也就是将商品的所有权从某人或某个单位向另一个人或另一单位转移;另一种则是使商品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输行为。水路运输实际上是将商品交易与运输服务结合在了一起,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先行性。三是非储存性的特点。水路运输的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运输服务,这种特殊的产品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生产与消费都是同一个过程,水路运输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产出的同时也被消费掉了,不会出现产品的积累,因此,水路运输所生产的产品具有非储存性的特点。四是服务性特点。水路运输渗透进了各行各业之中,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路运输对于不同的行业所带来的影响都非常广泛,其服务作用是使其成为我国基础产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水路运输具有明显的服务性的特点。
(三)水路运输能力的特点
一是具有综合平衡性的特点。水路运输能力与整个水路运输系统中不同环节各自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水路运输能力,降低水路运输综合能力的发挥。二是具有动态发展性的特点。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人才、经济发展环境等都是影响水路运输能力的因素,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水路运输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水路运输能力具有动态发展性。三是受水运运量限制的特点。当水运运量大于水运运力时,水运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将会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加快水运运力的发展。反之,水运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国家则会刺激经济发展,实现水运运力与水运运量之间的平衡。四是社会运力具有两重性的特点。非专业的水运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水路运输的压力,同时,也会使专业的水运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有可能会激发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发生,因此,社会运力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二、中国水路运输的地位
(一)水路运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纽带
水路运输能够通过海洋与河流的联合运输,将整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联系在一起,使世界上处于不同大陆、岛屿上的人民能够通过水路运输进行经济交流,国与国之间不再彼此封闭与独立,而是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沟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路运输的作用也原来越凸显出来,一些航空运输无法进行的运输任务,均通过水路运输来实现。由于水路运输可以一次性运输大批量的货物,且运输费用低廉,不少企业选择将水路运输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尤其是进出口贸易中,水路运输更是成为不可替代的运输方式。由此可见,水路运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水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水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路运输的商品运输作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商品运输范围较大,且一些量大、性质特殊的商品无法通过陆路、航运等方式运输,那么,这些运输任务就落在了水路运输之上。水路运输为我国的商品运输发挥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水路运输涉及到各个行业,不仅造船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与水路运输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他的诸如金融业、保险业等也与水路运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促进了多种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水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
水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其他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水路运输自身所具备的基础设施并不具备生产能力,而是将运输服务作为主要的服务产品。正是由于水路运输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在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服务部门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我国并未能意识到水路运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一些基础设施未能及时建立起来,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不仅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使我国的声誉受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过往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我国开始重视水路运输行业。一般来说,水路运输能力发展的先行期为3-5年,因此,率先发展水路运输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发挥到领航作用。
参考文献: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活动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持续增强,逐步成为推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的重要力量之一,伴随而来的金融危机、金融欺诈犯罪和金融机构破产等所引起的社会动荡也日益增多,这给各国政府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既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又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遏制金融投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随着国际间金融博弈与信息科学联系的不断加深和相互作用,为克服金融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金融情报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作为情报科学新的重要分支,也逐渐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
此外,金融研究在科技情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研究是科技情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科技情报研究的内容来看,科技情报研究涵盖了多项信息和数据,其中金融情报研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情报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当前科技情报研究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科技情报研究必然要围绕着金融情报做文章。由此可见,金融研究在科技情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金融研究关系到科技情报研究的整体效果
由于金融情报研究是科技情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情报研究的整体效果,关系到科技情报研究的质量。为此,只有认清金融情报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做好金融情报研究工作,才能为科技情报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保证科技情报研究能够在实效性上得到提高。
3.金融研究是科技情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金融研究是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中,考虑到金融情报研究占有重要比重,只有认识到金融研究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金融研究,才能满足科技情报研究工作需要。
二、当前科技情报研究中金融情报研究的现状
从当前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来看,金融情报研究工作的开展效果不理想,金融情报研究工作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经过对科技情报研究中金融情报研究的了解,其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金融领域情报服务的基本性质与合法性缺乏正确认识
由于受传统情报观及其意识的影响,国内不少金融界人士甚至主管金融工作的领导同志,对情报概念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导致了对金融情报的法律地位和功能作用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理解。正是由于对金融领域情报服务的基本性质与合法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金融情报研究工作难以取得积极效果。
2.现有金融情报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其功能作用存在局限性
由于我国决策层对金融情报功能作用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片面性,目前国内初步建立起来的金融情报监测服务体系,仅主要针对反洗钱和反恐等少数几个特殊领域,其中反洗钱的金融情报运行与监管机制尚不完善。金融情报服务体系建设效果不明显,对金融情报研究工作的支持不是十分到位,制约了金融情报研究工作的开展。
3.金融情报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严重滞后
据笔者了解,至今我国对金融情报新兴学科尚无开展一定规模、有组织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也没有安排相应的立项和资金资助。金融情报研究和其他学科研究一样,需要强有力的支持。如果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滞后,必然影响金融情报研究工作的整体开展。
4.国内从事金融情报研究与应用的专门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从事金融情报研究与应用工作的高层人员基本上来自近年回国的海外学者,或者是由研究金融工程、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的人士转行过来,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金融情报服务业务发展的需要。所以,努力构建金融情报研究人才体系,培养专业的金融情报研究人才,是保证金融情报研究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研究的必要性
基于金融情报研究在科技情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科技情报研究中积极开展金融情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效开展金融情报研究,不但成为了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了提高科技情报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研究的必要性。
1.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研究,是满足科技情报研究需要的必要手段
在科技情报研究中,金融研究作为科技情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研究的效果,关系到科技情报研究的整体成效。为此,积极开展金融研究,提高金融研究质量,成为了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同时也成了衡量科技情报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对金融情报研究的必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应将其作为满足科技情报研究需要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2.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研究,是提高科技情报研究质量的必要措施
科技情报研究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金融研究以其专业性著称,要想做好金融研究工作,就要注重金融情报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将金融研究工作融入到科技情报研究中来,实现多种科技情报研究手段的运用,保证科技情报研究能够更好地为金融研究服务,促进金融研究的发展。所以,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研究,对提高科技情报研究质量十分重要,金融研究成为了促进科技情报研究质量提高的必要措施。
3.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研究,是促进科技情报研究发展的必要方法
科技情报研究作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策略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金融研究的开展,对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不但保证了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整体效果,同时还满足了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中积极开展金融研究,对促进科技情报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对金融研究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并将其作为促进科技情报研究发展的必要方法。
四、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情报研究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科技情报研究开展金融研究的必要性,在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中,我们要认识到金融情报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结合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实际,认真做好金融情报研究,满足科技情报研究工作需要,为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结合当前科技情报研究中金融情报研究的现状,金融情报研究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金融领域情报服务的基本性质与合法性树立正确认识
金融情报研究既是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金融领域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只有对金融领域情报服务的基本性质和合法性树立正确认识,才能保证金融情报研究工作取得实效。
2.健全的金融情报服务体系,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金融情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有认识到其服务属性,努力构建健全的金融情报服务体系,才能发挥金融情报研究的重要作用,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有力促进,保证金融研究取得实效,形成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3.积极开展金融情报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满足金融情报研究需要
在金融情报研究过程中,金融情报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是保证金融情报研究质量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只有认识到金融情报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才能满足金融情报研究需要,提高金融情报研究质量。
4.全面构建金融情报研究人才体系,着力培养金融情报专业人才
金融情报研究工作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予以支撑,从目前金融情报研究工作的开展来看,专业人才的瓶颈问题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为此,我们必须抢先着手,全面构建金融情报研究人才体系,重点培养专业性人才,更好地为金融情报研究工作服务。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金融体系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5.43.02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建设与发展,金融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金融体系与金融企业规模的不断完善与扩大,使中国金融行业的生产总值也在大幅度提升,金融行业的国际地位也不断的提高,但是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产业及金融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发展倾向,这就给金融行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危害,所以及时把握金融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处理好经济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关系,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经济的长久发展。
1 金融行业与经济发展关系
1.1 金融业是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核心
金融业是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核心。核心指事物的中心,核心事物在整个事件的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占有主导地位,现代经济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时期,在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科技性以及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基本特征,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整体发展较为平衡的发展阶段。金融行业是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核心,在中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他的市场经济发展因素无法取代其核心地位[1],因而使其掌握着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支撑着中国现代经济的有序发展。
1.2 现代经济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其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别。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金融业在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以,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根据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者之间的经济因素要保持相应的平衡,才不会引起经济危机,真正促进经济发展。
1.3 中国经济发展还未进入现代经济发展阶段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这个过程需要长时期的探索与研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实施,其经济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经济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所以中国必须要对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不和谐因素进行正确的认识,不断地完善经济发展体系,真正促进自身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化与发展。
1.4 现阶段中国不应将金融行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的发展核心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其经济还未真正地进入现代经济发展阶段,所以为了将金融业的发展风险降到最低,中国还不应将其作为经济的发展核心。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实体经济,虽然目前中国还不应将金融业作为其经济发展核心,但是金融业在经济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领域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以及促进经济稳步发展中都有一定的作用。
2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资本向金融行业大量渗透
近年来,由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个行业的产业资本逐渐向金融行业渗透,导致中国部分产业资本在发展中出现逐利或者投机取巧的现象,导致企业经济与主业发展方向逐渐偏离,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资本经济的融合,导致企业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同时还会加大企业的资本风险,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2.2 政府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盲目性的认识
现阶段,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提出建立城市金融中心的想法以及设计规划,但是根据中国当前经济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显然政府在对金融城市的设计规划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认识。一方面政府在对金融城市建设过程中,金融业难免会与现有经济存在设施设备以及功能划分的重叠,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过度的重视金融行业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这就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3 炒作风潮日渐严重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中出现了大量非正常的过度炒作,这就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如对农产品的大肆炒作,严重扰乱了农产品经济的平衡发展,影响了市场价格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经济利益。炒作风潮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表现,不管是普通的劳动者还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不重视对资本的积累以及投资,都想通过炒作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这样不但会逐渐影响中国经济实体的发展,还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3 正确处理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3.1 对金融行业的经济地位进行严格的定位
金融行业本身属于虚拟经济行业,与实体经济行业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并不具备将金融行业置于核心地位的条件,但是它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3]。在“十二五”规划政策中,政府就对金融业的地位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其要求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并对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科技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对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发展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可以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融资、证券等服务功能。现阶段,中国不应过分强调金融业的产业作用,而应该重视金融业的制度作用,不断发挥其先导作用,不断实现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逐步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
3.2 不断推进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建设
现阶段,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不平衡性,东部等发达城市的金融建设远远领先于西部等落后地区的金融建设;另一方面,金融参与企业的市场地位有很大差别,大型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渠道以及方式要比普通公众简单以及便利得多,因而这种不均衡的格局会逐渐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所以,我国应该不断地促进金融业体系的多元化建设,不断地促进不同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形态的共同发展,这样,会大大提升弱势群体的经济地位,不断促进金融市场准入的便利性。同时政府还可以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不断出台激励政策以及优惠政策,促进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建设。
3.3 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国家战略措施的影响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金融业的发展是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对金融业方面的改革中,本国要重视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中的经济以及金融的利益空间,加快金融业的改革,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4 结 论
金融行业作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功能核心,不断地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水平,因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应该对金融业以及国家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认识进行不断地更新完善,厘清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仲深.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
【关键词】差异性 互补性 云南安徽经济 产业经济
一、云南安徽两省总体经济状况及差异性
GDP总量:安徽:17212.1亿元,(2012);云南:10309.8(2012)
人均GDP:安徽28792元(2012);云南22195元(2012)
财政收支(2012):安徽:收入3026(亿元);支出3958.6(亿元);云南:收入2624.2(亿元);支出3573.4(亿元)
进出口(2012):安徽:3933000(万美元);云南:2100000 (万美元)
从各项数据可以得出,安徽在经济上要略强于云南,特别是关于新兴产业及传统的实体产业上,但是综合所处的环境,及所在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两省的相对经济状况并没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云南省的部分特色产业上相比安徽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看出两省在相对总量上的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在具体的经济对比上有较大的差异性。即两个省的主体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差异性,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即安徽以实体经济为主,工业总值与增加值表明其工业立省的趋势,相较于安徽,云南则以特色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中。
二、安徽云南两省在产业上的具体差异
(1)安徽云南两省的重点产业大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只有部分的的新型产业,如新材料和新能源。总体来看不足以表明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单独从两省所处的区域环境及各自的经济状况来看;两省的重要产业选择是符合各自的发展需要的。因为两省的技术条件及国家的政策方面,决定两省在近期无法以一个产业领导者的身份进行产业发展。短时间内仍以“路径依赖”为经济发展方法。
(2)从相关的资料及其数据看出,安徽省的重点产业以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从安徽最知名的品牌——“奇瑞”可以看出,虽然与国内老牌的汽车品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凭借着其自主创新的理念,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有不错的业绩,特别是自主品牌竞争力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居于中国顶尖的位置,且在对外的投资并购中也屡有斩获,国际上占有较大份额的市场。所以安徽省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在安徽省的重要地位,并且可以预料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将长期代表安徽的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也将是安徽省的优势产业。
(3)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省份—云南,虽然与安徽在中国整体及各自大区域的经济地位和定位相似,但是两个省的产业差距到具体层次上就显得较为明显。云南省的产业以烟草和旅游为主。虽然云南省也有了拓宽产业面,延长产业链,加速产业体系全面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及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各种限制目前的云南主要产业仍是烟草旅游,以云南省的烟草产业为例;2011年云南省烟草产业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工商利税突破1000亿元,产销规模突破1000万箱,原料收购突破2000万担,而云南省在国内外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也大多以烟草为主,如云烟,红塔等。可以说烟草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其上下游产业链的经济联动作用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达到30%—40%之间,烟草产业的发展将决定着云南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同样的,云南省的另一张名片——旅游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正是其旅游业的闻名于世,才让云南这样的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有着较高的国内国际知名的。
三、安徽云南两省产业经济的互补措施
(1)总体而言,安徽与云南的经济差异造成两省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互补的具体方法就是“轻重调和”,“权益交换”和“地理优势交互使用”。
(2)所谓的“轻重调和”就是发挥好安徽省的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虽然与国内和国际相关产品相比有着差距。但是安徽产品有着较强的自主创新优势以及对国内市场的适用性。对于云南的市场有着其独特的适应优势。同样的,云南省作为重要产业的矿产可以为安徽有关重工业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如云南的铜资源可以有力支持安徽省铜陵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避免其因自身资源耗尽而产业崩溃的不良局面。同样云南安徽两省相近的区域经济地位使得两省在产业对接互助上有较强的可行性。
(3)中国目前虽然在国内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国内市场,但具体到地方层面则显得并不是铁板一块。各个省之间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地方保护,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着现实依据。毕竟各个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以烟草产业为例,云南省是中国的烟草产业强省,其烟草产品在国际上都有其重要影响;但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上,每个省都有其独立的烟草品牌。且对于区域外的品牌进入有极其严格的限制。因此,各省所自然形成的地方行业权益也成为省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安徽和云南两省之间就可以通过地方行业权益的交换完成两省经济的互补。具体层面上,安徽省的主要机械车辆品牌比如奇瑞江淮等汽车品牌就可以用来与云南省的烟草品牌进行权益交换。在两省的相关行业市场上,对对方的行业品牌给予相关的便利条件和优惠。从而实现两省经济的互补。
云南安徽两省虽然处在中西部地区,但在所处区域中的地理经济地位却相当的特殊。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毗邻东南亚,与南亚交通也较为便利。这对于企业开发东南亚、南亚市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次云南省的人文环境与东南亚有相似之处,对于云南省市场适应性强的产品,可以想象在东南亚市场上也会有较为广阔的前景。以安徽省的汽车品牌——奇瑞为例,奇瑞便是以云南为跳板,从马来西亚开始一步步扩大在东南亚的市场占有。这就为两省的经济互补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样,安徽作为中部地区最毗邻东部及长三角的省份,一向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密切的联系。云南省的主要产业的消费群体多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安徽省作为云南有关产业的对外宣传基地和产品的集散地,将利于云南省有关产业提高在东部地区的市场知名度,进而开拓新的市场。所以两省独特的地理经济位置,使两省的经济互补既可行又自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