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自动菌落计数/分析仪激发微生物快检全新创新应用
迅数自动菌落计数仪/分析仪(图1)结合常规微生物培养基,只需操作PC,一台仪器即可实现8大创新应用。
菌落总数的自动计数
在菌落自动计数方面,仪器可以处理传统的倾注法平板,涂布法平板,也可以处理螺旋接种平板和滤膜法平板;这项功能可以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项目的自动化实施。自动计数菌落的速度高于500个菌落/秒,最小可以分辨的菌落直径可达0.01mm:可构建专用计数模板以适应复杂实验室环境,计数误差控制在10%以内。“迅数”是采用最多的自动菌落计数仪品牌。
显色培养基致病菌菌落自动计数
2010年国家颁布了新标准GB4789.3-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标准中的第2法――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最少只需42小时即可得大肠菌群数。新标准中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分两步:VRBA平板计数和BGLB肉汤管复发酵证实。第一步:VRBA培养基培养后,对平板上大肠菌群的典型菌落进行计数,计数的要求是:选取菌落数在30~150的平板,计数典型大肠菌群菌落――“紫红色,有沉淀环,且直径不小于0.5毫米”的菌落。第二步:证实实验,然后将证实实验中的阳性管比例数乘以上一步计数的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数。
迅数全自动菌落分析仪在GB 4789.3-2010上的快速计数应用:迅数仪器的自动菌落计数能力可帮助实验人员快速准确选取“菌落数在30~150的VRBA平板”;利用彩色高像素CCD成像及Colonfast图象智能识别软件,迅数菌落仪能迅速识别“紫红色,有沉淀环,且直径不小于0.5毫米”的大肠菌群菌落,只需1秒就计算出大肠菌群典型菌落数,实现大肠菌群计数的快速检验。
螺旋接种螺旋平板自动计数
螺旋接种平板计数方法是美国FDA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中国SN行业标准“食品和化妆品中的菌落计数检验方法――螺旋平板法”,于2009年2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施。仪器“螺旋接种平板分析模块”根据美国FDA螺旋计数法则和中国SN标准指导进行螺旋平板的自动分析计数。如果企业购置螺旋接种仪,将不必再重复购置螺旋菌落分析仪。
培养基质控检验/菌落形态分析
仪器的菌落形态分析功能可以自动完成对平板上所有菌落的形态分析(直径、面积、圆度等)和直径分布统计,帮助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基质量控制的生物评价(如生长率实验、菌落平均直径/标准偏差计算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培养基室从2004年底就开始使用迅数菌落仪做培养基质量控制。3M Petrifilm细菌总数测试片自动分析计数
3M Petrifilm测试片法是2008年进入国家标准的菌落总数测定新方法,受到基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极大欢迎。迅数G型菌落分析仪一机多用,支持最新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GB4789-2008中“3M Petrifilm细菌总数测试片”的自动分析。
微生物限度检查滤膜平板自动计数
自动完成限度检查实验中滤膜法平板和培养法平板的菌落计数工作,并保留原始实验图象作为最完整的实验记录保存。
管碟法/纸片法抑菌圈自动测量
对管碟法/纸片法平板上的任意位置、多个抑菌圈的自动测量,准确、客观、重现性高。
效价测定:仪器在完成抑菌圈自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抗生素的二剂量法生物效价测定。
抗生素残留测定:在抑菌圈自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抗生素残留量测定。
药敏分析:仪器在完成抑菌圈自动测量的基础上与自带内置美国CLSl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判别标准数据库进行比对,自动完成待测菌的药敏特性判断。
β-内酰胺酶类药物(金玉兰酶)检验:迅数“抑菌圈测量”模块对单碟(每碟含4-12个抑菌圈)测量时间小于1秒,可在自动完成平板上多个抑菌圈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报告“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结果阳性或阴性”的卫生部新标准规定,轻松实现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物质是否存在的自动化分析。
环境和测试用水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空气、水,实验台表面等的细菌数量定量和实验平板图片保存;
消毒监测:检验手和高压消毒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的细菌定量;
测试用水质量控制:支持对含低量微生物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定量的滤膜法平板计数。
菌落计数器的应用缺点分析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仍采用传统的肉眼结合菌落计数器的计数方法,即借助放大镜的观察,用计数笔点击每一个菌落,计数器计数每一个点击产生的压力电子脉冲得出总数。该方法有以下几大缺点:
识别和记数错漏:所有的计数都依靠对压力脉冲产生次数的记录,不同人员的操作产生的压力不同就难免产生漏记,而且计数的结果也因操作人员对菌落的识别经验不同而产生差异,系统偏差较大。
标记和修正不便:肉眼计数和菌落计数器计数都依靠计数笔在被统计的菌落上留下墨水笔迹来进行标记,因此在存在密集菌落的情况下就标记不便,而且发现误统计时需擦去墨水痕迹导致修正不便。
效率低下:肉眼计数和菌落计数器计数都需要人工用肉眼识别每一个菌落,因此一旦样品较多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研究或是结果报告的效率。
原始结果无法保存:在做完统计后,留下了一个统计数字,而对记录和验证实验结果很重要的培养平板表面菌落生长状况却因为平板的洗掉而无法保存。
菌落计数/分析仪的应用优势
菌落计数/分析仪器的原理是将获取的菌落图片数码化,根据菌落目标和培养基背景间的偏差(颜色和亮度差异)所显示出的数学表达不同,将目标从背景中智能识别出来。
“人工计数模式”保留了菌落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替代菌落计数器的放大镜软件可以对获取图象做任意比率放大,观察更轻松;替代菌落计数器的压力脉冲计数笔仪器可以让我们用鼠标点击留下标记来替代脉冲笔点击留下墨水点,计数更轻松更准确更卫生;仪器计数完毕自动生成报告。
果胶酶在工业上可用于果汁果酒澄清提取、果实脱皮、麻类脱胶、饲料添加剂、中药营养液深加工以及作为天然食品的防腐剂、改善果蔬的感官品质等。[1][2]近年来,随着我国果汁、果酒业的发展,果胶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关于果胶酶产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活较高的霉菌,对细菌的研究很少,然而霉菌生产果胶酶存在产酶周期长、耗氧量多、菌丝易缠结等不足,因此筛选具有高酶活性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3]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大量存在,对其进行分离时应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通常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但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鉴定才能得到[4] 。
2、材料与方法
2.1 含菌样品
含菌样品取自济南市西郊小清河河道污泥土壤
2.2 培养基
(1)富集培养基[5] :牛肉膏5.0g/L、NaCl 5.0g/L、K2HPO4 1.0g/L、KH2PO4 0.3g/L、桔皮粉 20.0 g/L,pH 7.0。
(2)固体初筛培养基[6-7]:K2HPO4 1.0g/L、MgSO4 0.5 g/L、NaNO3 3.0 g/L、FeSO4 0.01g/L、果胶2.0 g/L、琼脂15.0g/L、pH7.0。
(3)保存培养基[5]:桔皮粉2.0 g,用100mL蒸馏水煮沸30min,4层纱布过滤后定容至100mL,加入牛肉膏0.3g,蛋白胨1.0g、NaCl 0.5g、K2HPO4 0.1g、KH2PO40.03g、加琼脂2.0g煮沸,pH7.0。
(4)淀粉培养基[4] :蛋白胨10.0g/L、NaCl 5.0g/L、牛肉膏5.0/L、可溶性淀粉2.0g/L、琼脂15~20g/L。
(5)糖酵解培养基[4] :蛋白胨 10.0g/L、NaCl 5.0g/L、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L、pH7.6。另配20%糖溶液(葡萄糖、乳糖)25mL。
(6)蛋白胨水培养基[4] :蛋白胨5.0g/L、葡萄糖5.0g/L、K2HPO4 2.0g/L、pH7.0~7.2。
2.3 方法
2.3.1 菌株分离筛选
采集土样后制备菌悬液,之后进行富集培养3~4天。梯度稀释后进行初筛,同时进行计数,而后对菌株进行复筛,选取有最大水解圈的单菌落。之后划线分离得到纯的单菌落,最后对单菌落进行保藏。
2.3.2 菌株形态及部分特征观察
在洁净的载玻片滴上一滴蒸馏水,使用牙签挑取适量的分离到的菌株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风干后热固定,然后使用结晶紫染色,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3.3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1)将菌株用培养液洗涤1~2次,
10000rpm离心5分钟。
(2)用2.5%的戊二醛,4℃固定3h。
(3)0.1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2~7.4)洗涤3~4次,每次10分钟。
(4)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梯度脱水,每个梯度15分钟,然后用无水乙醇脱水2次,每次15分钟。
(5)将菌液滴于盖玻片上,湿法搓片,在干燥器内自然干燥。
2.3.4 生理生化实验[4]
用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对菌株分别研究淀粉水解、糖发酵、产酸反应等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并观察实验现象。
2.3.5 生长曲线的测定
由于对该细菌II的生长条件不了解,因此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摸索,对以后发酵条件的优化有一定的帮助。接种7.5%(体积比)细菌II:菌悬液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分别于25、30 和35℃,摇床(150 r/min)培养,确定其培养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每12 h在440nm处测定吸光度。
3、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3.1.1 菌落特征及计数
富集培养和初筛后,共得到两株菌株,其中一株为霉菌,编号为I。另一株为细菌,编号为II,细菌II菌落的大小宽为0.8~1.0um,长为2.5~3.0um。
3.1.2 菌体形态观察
(1)光学显微镜下菌体形态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II,细胞呈短杆状,两端稍细,无鞭毛,不滑动,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2)细菌II的扫描电镜观察
喷金结束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的表面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II为梭状,菌体表面无鞭毛且表面粗糙。
3.1.3 菌株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菌II甲基红试验阳性,能水解淀粉,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不能利用乳糖。通过以上形态与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结合伯杰氏手册和真菌志手册[8],推测菌II属于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
3.2结论
(1)从自然界中筛选到一株果胶分解菌II:其菌落特点为圆形、湿性、边缘整齐、中部隆起的黄色不透明菌落;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II,细胞呈短杆状,两端稍细,无鞭毛,不滑动,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2)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II为梭状,菌体表面无鞭毛且表面粗糙。生理生化试验中,菌II甲基红试验阳性,能水解淀粉,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不能利用乳糖,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
(3)菌II生长相对比较缓慢,在30℃下培养60h后细菌数量达到最大值,稳定期可以延续到96h后。
参考文献:
[1]汤鸣强,卞矛,李琼华.米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果胶酶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2):32-35.
[2]张红霞,江晓路,牟海津,等.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5,15(5):92-95.
[3]朱宏莉,宋纪蓉,张嘉,等.果胶酶高产菌株的激光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食品科学,2005,26(12):161-164.
[4]沈萍, 陈向东主编,2007.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76-81.
[5]王伟.产低温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6]陈峰,俞吉安,张承康,等.果胶分解菌的简便筛选方法[J].微生物学杂志,1999,19(4):63.
[7]钱微军,陈海敏,陈建勇.大麻韧皮果胶分解菌株的分离及鉴定[J].纺织学报,2006,27(11):52.54.
同宗配合 homothallism 同一菌体中发生自我亲和的有性生殖现象。
异宗配合 heterothallism 自体不育个体在有性生殖时由两个亲和的不同型菌体进行配合的现象。
病毒 virus 由RNA或DNA及蛋白质等组成的、专营细胞内感染和复制的一大类结构简单的微生物。
亚病毒 subvirus 只具有RNA或DNA,或只具有某些蛋白质组分,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相类似的病原物。
类病毒 viroid 一类亚病毒,的环状单链RNA病原体,能自主复制。分两类,一类在叶绿体中复制,如鳄梨日斑类病毒(ASBVd);另一类在胞核中复制,如马铃薯仿锤形块茎类病毒(PSTVd)。
病毒粒子 virion ,virus particle 又称“病毒[粒]体”。结构完整具有侵染性的单个病毒。
核心 core 又称”髓核”。病毒粒子的结构单位,由病毒核酸及相关联的蛋白质组成,由核壳包裹。
核[衣]壳 nucleocapsid 由核心及衣壳共同组成的病毒粒子结构单位。
衣壳 capsid 又称“壳体”。病毒粒子的结构单位,为包裹病毒核酸及与核酸相关联的蛋白质外壳。
噬斑 plaque 病毒感染人工培养的单层细胞后由单个病毒粒子所产生的细胞裂解区。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phage 又称“细菌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如λ噬菌体。
微动作用 oligodynamic action 全称“微量动力作用”。某些金属元素在低浓度时表现出的抑菌作用。
滑行 gliding 滑行细菌和蓝细菌等在固体表面缓慢移动, 并形成有黏液轨迹的连续运动方式。
群游[现象] swarming 细菌群体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从接种点向外进行的协调运动方式。
抗生素 antibiotic 曾称“抗菌素”。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在低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干扰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而对其自身无害。
抗菌谱 antimicrobial spectrum 被一种抗生素或化学治疗剂抑制或杀灭的微生物种类。
扇形突变 sectoring,sector mutation 又称“角变”。(1)菌落形态的局部变异,常呈折扇形。(2)在含不同细胞核群的真菌菌落上形成形态不同的扇形区域的现象。
附加体 episome 又称“游离基因”。细菌染色体外可独立复制的质粒,也能可逆地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中作为附加基因与其一起复制。
质粒 plasmid 微生物细胞内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我复制并传递到子代的双链DNA分子。
黏粒 cosmid 全称“黏端质粒”。含有λ噬菌体cos(黏性末端)位点的人工构建克隆载体,可被包装入噬菌体颗粒而有效地导入受体细菌。
噬粒 phasmid, phagemid 一种能按照质粒或者细菌噬菌体方式进行复制的克隆载体。
根际 rhizosphere 由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圈状地带。它以植物的根系为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蚯蚓、线虫等土壤动物。
卫星现象 satellitism 一种微生物在另一种微生物菌落邻近处才能旺盛生长繁殖的现象。
菌种退化 strain degeneration 微生物群体中性能弱化的细胞占一定比例后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菌种改良 strain improvement 应用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理论,在已经自然变异、人工诱变或杂交后的微生物群体中选出所需要的优良菌种的过程。
发酵 fermentation (1)利用微生物产生特定产物的过程。(2)无氧条件下生物体内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的获得能量的代谢过程。
醪液 mash 发酵工业中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液态混合物。
酸败 spoilage, rancidity (1)由于微生物大量增殖,使发酵环境产生过量有机酸而导致发酵过程异常甚至停止的现象。(2)油脂或富含油脂食品存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或脂肪氧化酶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低分子酸类、醛类、酮类等分解产物的过程。
霉变 mould deterioration 物质因受霉菌污染、侵蚀而发生变质的现象。
大肠菌值 colititer 采用规定方法定量检测到1个大肠菌群细胞所需的水样毫升数,为大肠菌指数的倒数。
大肠菌指数 coliindex 1L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的菌数,用以表示水受污染的程度。
病原体 pathogen 能使人、宿主动物或植物等发生疾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带菌者 carrier 携带病原菌,但没有临床症状的个体。
机会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又称“条件致病菌”。只有在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其他条件改变时,才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或真菌。
酿造 brewing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取食品的过程。
陈酿 aging 又称“后熟”。酿造酒类和食醋等发酵食品工艺中,为改善产品品质而将完成主发酵的产品在特定环境中储存的过程。
曲 qu 用粮食或粮食的加工副产物培养微生物所制成的含有大量活菌体及其酶类的发酵剂。
麸曲 bran qu 以麸皮为原料,接种纯种微生物制备的一类糖化剂和发酵剂。
关键词:菌核;真菌;抑菌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289-01
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防治主要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的方法,虽然对生物防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大部分研究结果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对于利用生防细菌防治的研究主要为筛选试验,对其防病机理缺乏深入研究。本实验取样于不同油菜地的土壤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弄清楚油菜地常见的几种真菌及其抑菌性,对于防治油菜相关病害很有意义。
1 实验内容
采集油菜地的土壤进行真菌分离纯化,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对比它们之间的真菌种类有什么大同小异,分离出的真菌对油菜的生长有什么样的影响,有没有使油菜致病。
1.1 实验过程
(1)样本采集:采用五点采样法分别采集刚收获过后的菜地和表层1~35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匀后取定量土壤样品制备土壤悬浮液。
(2)土壤悬浮液的制备:称取10g土壤置于盛有90mL无菌水的250 mL灭菌三角瓶内,充分振荡10min,制成10-1的稀释液,然后进行10倍倍比稀释至10-3。
(3)土壤真菌的分离:
①制备加有氯霉素和孟加拉红的马丁琼脂培养基。
②用稀释平板法,此种方法在土壤真菌分离中最常用,用无菌水将土壤稀释后得到的悬浮液,将一定量稀释悬浮液均匀涂抹于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将单个菌落挑出。
③培养:将接种土壤浮液的平板倒置于28°的温度区培养3-5天。
④挑菌纯化:从长有单菌落的平板中选取菌落转接斜面。
(4)真菌鉴定:真菌培养基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①制备平板:将15-20毫升溶化后冷却到50度左右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
②接种:在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
③倒置平板:于最适温度下培养1-2天。
④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边缘、表面、隆起形状、透明度及培养基的颜色等。
1.2 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设4个处理:(1)土壤未灭菌与菌核表面消毒;(2)土壤未灭菌与菌核表面未消毒;①土壤灭菌与菌核表面未消毒;②土壤灭菌与菌核表面消毒。
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对于计数来说最常用,松膏培养基可兼顾计数、分离和鉴定,适用于大多数土壤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尤其适宜于木生真菌的分离,并且孢子与菌落同步形成,菌落不扩展,可获得较好的测数结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培养基。土壤真菌中,无性态真菌(半知菌)占很大比重。无性态真菌中又以丝孢纲真菌所占份额最大。由于基本上无法通过生殖隔离试验来测定无性态真菌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和性状,如菌落的颜色、分生孢子的形态和菌丝的颜色等。查看文献从中学习,思考每次的方案。
1.3 实验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1)设备、仪器。
天平,烧杯,电炉,试管,三角瓶,棉花,橡皮圈,标签纸,量筒,灭菌吸管,玻璃棒,镊子,漏斗,分装漏斗架,显微镜,玻片等。
(2)药品。
葡萄糖,蛋白胨,1/3000孟加拉红水溶液,链霉素,琼脂,KH2PO4,MgSO4.7H2O,等。
2 结果与分析
从未灭菌土壤与表面消毒菌核、未灭菌土壤与表面未消毒菌核这两个处理中从油菜菌核表面分别分离到4株和3株不同种类的真菌;其它两处理未能诱捕到任何真菌,表明以上真菌来自土壤而非菌核。7株菌株纯化后回接到表面消毒的菌核上。20d时从土壤中取出菌核,少数菌核破碎,大多数菌核变软,表面长有大量孢子,显示已经被分解。经鉴定,这三个菌株分别属于短帚霉、哈茨木霉菌和棘孢曲霉。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短帚霉、哈茨木霉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Asp-1对油菜菌核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致死率均在78%以上。木霉菌作为生防菌已有很多的报道,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机制主要包括:代谢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强烈水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抑制病原菌生长与繁殖。但曲霉作为生防菌尚未见报道。将三述的三种真菌用于制作生防制剂,有助于肥田,提高土壤的活性,对保护农业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很有效果,生物防治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陈天寿.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清防蜡菌 实验 效果
清防蜡是当前油田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的采用清防蜡药物投入的方式,巨头作用时间短、污染环境、投入次数多以及投入成本高的特点,导致清防蜡工艺的消耗较大。克拉玛依油田通过反复试验,针对是当前陆梁或彩南油田原油中石蜡组分,选配出1组生物降解能力强的复配菌种。采用微生物清防蜡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对原油中的石蜡进行降解,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油井产量。本文采用室内试验的方式,对克拉玛依油田采用的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的负荷菌种的清防蜡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种能够有效的清防蜡,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克拉玛依油田采用的生物降解能力强的复配菌种,采用的油水样是克拉玛依彩南和陆梁油田的单井原油,原油的密度平均为0.867g/cm3,含蜡量平均为25.7%,含胶量平均为16.2%;油水样属于NaHCO型。所采用的培养基是从克拉玛依油田的污水中加入硫酸镁、氯化铵、磷酸氢二钠等,并且保证培养液的pH值为7.0-7.2。
2.试验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检测
根据微生物清防蜡的特点,结合克拉玛依油田采油区的样品参数,选择40多个高含蜡的油水样品。参照SY/T5119―1995中的分析方法,对所采集的油水样品进行样品分析与检测,采用柱层析法检测油样组成、全烃色谱分析原油样品组成,确定原油的流变性。
2.2 微生物菌种分离培养
在50℃富集培养72h,并且将所培养的样品于将固体石蜡作为单一碳源的培养皿中,恒温下排样出单菌落,将不同特征的单菌落于石蜡培养基中反复划线分离,选配出1组生物降解能力强的复配菌种。
2.3 分离菌种的生物学特征鉴定
将培养皿上的菌种进行观察,观察菌种的菌落特征,并且采用显微镜观察菌种的形态、运动特征以及革兰氏染色类型。
二、性能评价
1.降蜡除胶效果分析
清防蜡菌对于原油的含蜡以及胶较量的影响如表1所示,可以将样品4菌种作为清防蜡用菌种。取对数期培养液,采用悬滴法观察菌种的运动状态,经过革兰是染色后,可以观察到菌种的长度为1-4μm,而且宽为0.4-0.5μm,菌种中主要有两种形态的菌,其中之一呈现杆状、单生的形态,而且具有夺氧机制与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性;另外一种细菌无荚膜、周生鞭毛,呈现革兰氏阳性,需氧。根据生物梅里埃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名录数据库对比分析可知,这两种菌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2.对原油族以及原油蜡晶形态组成的影响
与未接菌的空白原油相对比,采用对样品中的油样成分与蜡晶形态进行测定,可以发现样品中的原油组成以及原油蜡晶形态出现明显的变化。通过微生物降解之后,原油中的样品的原油蜡晶形态逐渐分散形成W/O型空间网状乳状液,对于蜡晶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油样的流动性能有所提升。经过微生物清防蜡菌的作用,显示出微生物清防蜡菌能够有效的分解油样中的芳烃成分,并且抑制蜡晶的形成,对于改善原油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防蜡效果
微生物防蜡试验参照化学防蜡标准Q/CNP-XJ0504-2004,称取30.0g含蜡油样,加入2.00ml菌液,再加入30.0g油样,空白用2.00ml自来水代替,摇匀培养72.0h,用倒瓶法测定其结蜡样。结果见表2
三、现场应用效果
1.试验机采井的选择
根据陆梁采油作业区的洗井计划统计表,选择加药量多、洗井次数多、易结蜡的4口井作为试验井,为了保证微生物清防蜡菌的有效性,应该参照财经含水5-80%的区域为主,在实验前,先对试验井进行热洗,保证井温低于85℃,泵效不低于40%。
2.施工方案
选择化学清防蜡剂作为清防蜡的井,热水洗井后1d加入100kg菌液,初定以10d为加药周期,每次加入50kg菌液,通过对清防蜡的效果对于加蜡周期、防蜡效果进行评价。
3.应用效果
通过洗净后直接加菌的方式,对复合菌与化学药剂的试验效果继续拧对比,通过两个月的试验后,4口井都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场实验4口井的清防蜡应用表明,该复配菌种清防蜡防蜡有效率达到90%以上,加药周期有10天延长到38天,而且用量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四、结论
1.筛选出1组清防蜡用的复配菌种,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能够满足克拉玛依陆梁油田的油井清防蜡的使用条件。
2.在实验室中,微生物防蜡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原油中的蜡质成分,降低蜡晶的形成效率,并且能够使空白原油的含蜡量降低(10~20%),含胶量降低2~3%。防蜡率达到89%以上。
3.现场实验4口井的清防蜡应用表明,该复配菌种清防蜡防蜡有效率达到90%以上,加药周期有10天延长到38天,而且用量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