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防护的措施

森林防护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防护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防护的措施

森林防护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我国占地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但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极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前些年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资源更加稀少,对我国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对森林资源的稳固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森立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以及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加强,不断开展造林运动,促使我国森林资源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已有大幅度提高和生长,这种现象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保护环境的大力宣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森林面积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种植过后管理不当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森林资源的进一步损失以及破坏,前期的种植工作也成为无用功。造成森林资源被破坏的原因有很多种,管理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而病虫害管理更是森林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损失严重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秘籍不断增大,增长速度在逐渐加快,病虫害发生发展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给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难度与挑战。引起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有很多中,未来物种入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高发势是这种病虫害发生的显著特点,之前的病虫害还没有实现有效的控制,再次引发该种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更为强大,抑制森林资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占重要地位。

2.难以治理,病虫害爆发时有发生

对于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来说,由于其环境复杂多变,地域的交叉性强,这就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差异化较大,一些具有较强顽固性难以治理的病虫害,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就极易导致大规模病虫害的爆发,甚至成灾,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森林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二、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工造林数量的不断增长与加强,致使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的增大,但是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维护工作来说,尽管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对于我国广阔的森林面积来说,其治理和维护工作还不到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病虫害的产生及环境的影响破坏

由于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人工林品种较为单一,以及林龄结构等原因,都极其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由于近些年我国暖冬现象的发生,这就使得害虫越冬存活的基数增大,一到春季极容易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的爆发。另外,由于国内区域贸易与交易的频繁,这就为病虫害的远距离传播与传输带来了极大的可能,使得害虫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不断的开阔与发展,一些新生的病虫害的发生防不胜防,而且缺乏相应的治理管理的经验,这就加剧了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2.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性及破坏性的认识更是不足,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不仅仅是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且还可能衍生出众多的次生灾害的产生。例如,一旦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水患,以及可能产生的火灾,这都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由于其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在实际的森林治理与防护中,更加注重绿化和防火,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责任感,从而导致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缺乏实际有效的措施。

3.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措施管理不到位

对于我国目前的林业监测与预报来说,其监测措施和方法还不到位,对于测报工作的重视度还不够,没有具体完善的测报网点的建设制度,而且在人员和制度的配置上还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森林资源的防护和治理工作不能够及时地开展,使得森林资源的治理与防护较为被动。

4.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到位

当前,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其力度和强度还不够。在实际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往往喷撒大量的化学药剂进行灭虫,这不仅导致了病虫的抗药性的不断增强,而且还导致环境受到较大的污染,在杀灭病虫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无害的生物,这给整个林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治理,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对于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工作来说,在确保森林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要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林业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与维护。对于林业的防治与治理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的应用

对于我国的森林防治工作来说,其森林地域广阔,区域差别性很大,不同区域的防护和治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加大了森林防护和治理的难度。因此要加强对森林防护科研的投入,以提高森林防护的技术水平,并有效地对森林进行治理。其中要重点加强病虫害的科研的攻关和研究,并推广新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护技术,扩大宣传,加强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基本的林业防护的技能。

2.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对于林业的病虫害的防治来说,生物防治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重要的技g手段,它能够对林业资源的防治和治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重点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以及以高效无毒的菌剂为主的生物制剂,逐步加大引诱剂和无公害农药的应用,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林业防治道路。

四、结语

增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就要从林业的生产与营造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危害范围和程度。

参考文献:

[1] 钱宇航.增强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北京农业,2016(4).

森林防护的措施范文第2篇

核电站、变电站、铀矿、射线探伤……随着工业的发展,辐射的运用范围日益广泛,人们对工业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刻板印象影响,很多人对辐射往往是“谈虎色变”。

对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森林就提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辐射防护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完全有能力把辐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我们需要运用研究成果回应社会的关切,指导行业辐射防护工作,更好地保护从业人员与公众健康、保护辐射环境安全,促进核电、核技术应用与铀矿冶炼健康顺利发展。”在近期举行的广东省第二届工业辐射安全与防护学术交流会上,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会长戎明海在致辞中就表示,应该加强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提高公众对辐射的认识,促进核技术的健康发展。

辐射“神通广大”

一提到辐射,人们首先映入脑海的恐怕就是核电站了。核电站是人类电力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方式愈趋多样化,随之而来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个缺口将如何填补?

随着传统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新能源的概念层出不穷,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发电逐渐发展,并逐步填补了电力需求的缺口。而具有环保性高、资源消耗少、储存运输方便等优点的核能发电,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核电站利用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能,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电能,不仅高效而且环保。中广核辐射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彤提到,中广核2015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34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1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8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54万吨。

除了核电站,辐射在工业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设备进行探伤处理,例如我们要对飞机、桥梁、船舶等金属部件进行探测,查看这些金属部件中是否存在气泡、针孔、裂痕等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但是这种探测不能对这些部件带来损害,此时,核辐射就能大显身手了!

辐射中的x射线和γ射线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当射线束穿透物体时,如果物体存在缺陷或结构差异,该部位透射的射线强度就不同于周围区域。采用检测器检测透射射线的强度,根据强度变化情况就可以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和物质分布。射线探伤大大减少了机械故障发生的概率,这对于航空、航天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了在工业中大展拳脚之外,辐射还在其他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辐射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也并不是魔鬼,人类完全可以控制并利用好辐射。

工业辐射没那么可怕

“低剂量的放射性并不可怕,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辐射环境中。”广东省核工业矿冶局原副局长、研究员级高工叶维荣提到,人类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一定的辐射,但是剂量都很少,通常不会带来危害。而在工业领域,都会设置严格的防护标准,并且设立严密的工作体系,放射性物质从产生到废弃,都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中。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可以说是层层把关,一点都不能含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陈瑞邦提到,放射源运输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司机及押运人员必须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有效的《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佩戴个人剂量章及电子个人剂量计,携带环境辐射仪随时监测车内辐射剂量水平。运输车辆放置闪光灯、张贴电离辐射标志,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车逗留,直至将放射源运送到放射源库。

在开展辐射探伤工作时,存放放射源要实行“三人四锁”的管理模式,即依次对隔间门、源库大门、铁网门、放射源存储箱进行上锁。放射源存放的时候,就需要经过三个人的配合,先经业主保安人员开锁打开铁网门、业主安全管理人员开锁打开源库大门,放射源所属单位人员才能打开相应隔间门锁,将放射源存放在《放射源准进(存)证》上登记的存储箱内,并对存储箱上锁。放射源存放于放射源库内,由业主保安人员24小时看守管理。

在这样的层层防护下,工业辐射就如同被“困在囚笼的猛虎”,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的安全范围。大亚湾电站,是国内知名的核电站,为了探测核电站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于2015年至2016年期间,对大亚湾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周围介质中3H和14C(占国家批准排放限值最高的两种核素)的水平与核电站的距离明显相关,当距核电站3千米以上时,3H和14C与一般环境相当。据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主任黄乃明介绍,历史监测数据也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周边环境介质中3H和14C没有呈现出累积增加的变化趋势,“尽管3H和14C为核电运行后在周围环境介质中可以检测到明显高于环境本底的几种核素中的两种,且是对公众剂量奉献的主要核素,但核电所有排放核素的剂量总奉献小于限值的1/10。”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无效应。”刘森林提到,人体细胞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人体受到辐射之后,细胞会做出反应对损伤的部分进行修复。当然,有没有效应,取决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国际安全标准规定,人体每年在正常环境本底辐射之外,所受的辐射剂量上限是1mSv。

刘森林也提到,目前辐射防护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智能机械工具、智能可视工具、智能防护器具等的研发,可有效减少人与辐射源的接触,把人解脱出来。加上在线实时监测技术、精细屏蔽计算、剂量分布预报、防护措施建议等技术的开发,源头废物减量技术的发展等,这些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一次提升。

辐射防护意识很重要

在某一次使用γ射线进行射线探伤作业的过程中,射线探伤人员在回收放射源时,没有成功将放射源收回到γ射线探伤内。由于下一项的射线检测工作需要搬动γ射线探伤,当工作人员逐步靠近γ射线探伤时,个人剂量监测仪声响与灯光闪烁的频率越来越快,与平常的情况完全不同。但他对个人剂量监测仪的声响与灯光闪烁的异常情况并不在意,继续走向γ射线探伤。同事发现这一情况时,才把他给喊回来。但在这短短的不足半分钟的时间内,他就额外吸收了不必要的剂量,受到未知的射线辐射伤害。

在另外一次野外射线探伤作业中,有一位保安人员在没有注意辐射标志及监督区隔离带的情况下,经过X射线探伤场所设置的监督区域边界外侧附近,当他看到辐射标志及监督区隔离带时,认为自己受到了射线辐射,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尽管此后的测试测量都表明,该名保安没有受到辐射伤害,但是由于对辐射怀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令他惶恐不安,乃至觉得自己身体都出了问题。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容耀文在学术交流会上介绍了辐射防护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作用,从他介绍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射线探伤工作人员还是非射线探伤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森林防护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业 森林现状 应对措施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临当前林业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管理力度。

一、 发展林业,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的必要性

生态和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条件。2009年,同志在中央林业工作会上指出: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森林不但具有多种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1公顷的阔叶林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放出氧气730公斤;70分贝的噪声通过4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10―15分贝;一片5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水库的蓄水量等。森林的生态效益,远远超过了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

二、 宁强林业的发展现状

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边陲,地处汉江源头、嘉陵江上游,是一个秦巴交汇的中低山区县。多年来,宁强始终坚持坚持造管并举、依法治林的方针,林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一)造林绿化:1989年,宁强被列为“长防”工程重点县, 10年实施人工造林22.8万亩;飞播造林始于1971年,累计飞播92个播区,飞播面积155.7万亩,成林面积70.1万亩;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完成退耕还林23.15万亩,荒山造林19.58万亩。据2008年二类资源调查显示:森林覆盖率达到58.5%,比1997年的49.4%,提高了9.1%。

(二)森林资源现状:宁强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357.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4%,有林地面积达284.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595.5万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达到8.45亩,均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林种面积、蓄积情况:全县用材林为45.1万亩,蓄积92.6万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总蓄积的15.6%和15.6%;防护林为219.5万亩,蓄积444.7万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总蓄积的77.1%和74.7%;特种用途林14.5万亩、蓄积53.7万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总蓄积的5.1%和9.0%;经济林为0.3万亩,蓄积万0.2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总蓄积的0.1%和0.03%;薪炭林为4.9万亩、蓄积4.3万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1.7%和0.7%。

2、各龄组的面积、蓄积情况:全县幼林龄面积94.7万亩、蓄积25、7万立方;中龄林面积117.2万亩,蓄积281.5万立方;近熟林面积29.4万亩、蓄积95.1万立方米;成过熟林面积43.1万亩、蓄积193.2万立方米。中幼林面积、蓄积,分别占林分总面积、总蓄积的74.5%和51.6%。

3、森林资源丰富,分布相对均匀:宁强地形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有森林植物75科156属282种。现已形成了南部巴山华山松、栎类为主的中高山针阔混交林带,中部五顶关中低山油松、栎类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和北部嘉陵江沿岸中低山区柏类、栎类为主的混交林带,森林分布相对均匀。

(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法规,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使用林地审批的制度,广泛开展了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了森林资源管护,层层落实了保护管理责任,严厉打击了盗伐、滥伐林木、非法运输木材、非法占用林地及非法猎捕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林区秩序良好。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意识需进一步增强,造林绿化投入需进一步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政府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社会对宁强所处生态区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林业的发展方向缺乏科学的定位,在林种布局、营林措施等方面,还需要更加科学地把握林业的发展方向。

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依靠群众投工造林已成过去。整地、栽植、管护等用工都要支付报酬,加之种苗费居高不下,造林成本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影响造林绿化成效的关键。

(二)造林质量有待提高。传统的挖坑栽树,边挖边栽,在群众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没有规范化整地的观念;造林栽植不实,根部外露的现象时有发生,荒山造林使用裸根苗栽植占有一定的比例,若遇春旱,成活率较低,成为制约造林绿化成效的一大难题。

(三)中幼林面积大、蓄积量小。全县中幼林面积、蓄积,分别占全县有林地面积、蓄积的74.5%和51.6%;近、成、过熟林的面积、蓄积,分别占全县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5.5%和48.4%。

(四)防护林的林层结构不适应防护的需要。区划的防护林中的原始林面积极小,而由于自用材、薪材以及食用菌栽培对森林的采伐,造成次生林、多代萌生林的比重大。天然次生林的林层结构不尽合理,乔木层、亚乔木层稀疏;人工林树种单一,乔木层发达,灌木层及中间层缺乏,活地被物层不够完备。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在林层结构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五)依法治林的力度需要加大。依法治林在全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依法使用林地方面,一些用地单位的法制意识还很淡薄,先批再用的制度还需要认真落实;封山育林的措施还需要加强;对盗伐滥伐林木、非法运输木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应采取的对策

为适应当今林业发展形势,充分显现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必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

(一)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责任落实,扩大森林面积。宁强县独特的生态区位,决定了林业的发展方向必须是生态林业,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嘉陵江、汉江流域重点营造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护堤护岸为目的的防护林,其比例不低于70%;在树种选择上,要大力选用乡土树种,对未经引种试验成功的树种,禁止大面积造林;在造林方式上,采取人工植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

要充分发挥县绿化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明确乡镇、机关单位、林业、公路、铁路、水利、城建等部门的绿化职责和绿化任务,建立检查考核机制、通报机制,使城镇绿化、道路交通绿化、河流唐库绿化等齐头并进。实现绿化主体明确,责任任务落实,检查考核到位,责任追究严格的目标,转变造林绿化由林业部门独家承担的被动局面。

要加大对造林绿化的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标准,不搞投资额度一刀切,实行按规划设计的树种、种苗类型、质量标准、造林方式等确定造林投资,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严格检查验收,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效。

(二)因地制宜,科学施工,提高造林成活率。为解决春季干旱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可采取五项措施。一是裸根苗造林选择在每年秋末至次年立春之前进行,这个时期苗木已停止生长,且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墒情好,土壤温度适宜根系的恢复,可避免因干旱对成活率的影响;二是对交通沿线附近的造林地,最大限度的使用容器苗造林;三是对土壤瘠薄的阳坡、山脊以及土壤持水量差的造林地,采用直播方式造林;四是裸根苗栽植采取穴施保水剂、黄泥磷肥浆根或保水剂浆根栽植;五是严格栽植质量,强化跟班检查,做到穴要挖大、根系舒展、覆土适当、土要采实。

森林防护的措施范文第4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of Liujiang County have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develop forestry and protect forest resour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ublic-welfare forest in Liujiang Coun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cological forest management;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ve ideas of ecological public-welfare forest in Liujiang County.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柳江县

Key words: ecological public-welfare forest;sustainable development;Liujia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310-02

1 自然环境概况

柳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桂中盆地中部,位于东经109°58′~110°45′,北纬24°21′~24°26′之间,东与鹿寨象州两县相连:西与忻城县,宜州市比邻;北与柳城县,柳州市接壤,东西宽83.7KM,南北67.0km。总面积363.0720万亩,县城距柳州市中心11.0km。柳江县位于桂中盆地中部,地势由东、西南两面向中部倾斜。西南部为岩溶峰丛谷地、易涝易旱、中部为峰林广谷和孤峰平原,东部为丘陵。境内山脉属南岭山系凤凰山脉,自宜州南部进入本县西部,大仁山为县内最高峰,海拔712米。全县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一半。

2 生态公益林建设意义

近几年来,柳江县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

例如相继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退耕还林,“三,五,七“造林绿化以及农田保林建设等生态工程,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各方的努力,虽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社会对于生态公益林建设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其建设的意义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有的地方还片面的重视经济效益,造成造林的结构不合理,森林的总体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整个森林结构中,用材林和薪炭林的比重偏大,而作为生态公益林的防护林以及特用林的比重比较小。总体来说,森林的生态防护的功能还处于比较弱的水平,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起到大的作用。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全县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实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维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保护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必然要求。

3 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结构不合理 柳江县共有林地82457.86hm2,其中,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防护林、特用林仅占31.02%,比重偏小。人工林多,天然林少,针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森林防护功能较弱。

3.2 天然阔叶林、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长期以来,过量采伐天然林,造成天然林面积与蓄积量的急剧下降。据调查,目前全县常绿阔叶林面积仅占林分面积的18.2%,且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针叶林占据了主导地位。原生态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形成逆向演替,甚至逆转为荒山荒地。地带性植被破坏严重,天然阔叶树种数量不断下降,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导致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

3.3 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未健全 柳江县属集体林区,75%以上的山林归乡村集体所有,虽然划定了生态公益林,因林农未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金,造成公益林建设水平低下,林农对此反映强烈。因此,要解决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问题,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3.4 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未健全 柳江县生态公益林区急需一个专门的机构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保护,生态脆弱区要加快步伐保护,增强生态效能。目前生态公益林的保护还停留在林业部门的宏观管理上,因此,健全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迫在眉睫。

4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内容

根据柳江县规划的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在封山管护的前提下,针对性采取造、补、封等建设措施,在宜林地营造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采用补植、套种、人工更新方式改造不适地适树、生态功能差的针叶小老头林和郁闭度在0.1-0.3的残次林,以及过熟林、病虫害严重的林分;对林分质量较差立地条件尚可,适地适树的林分采取人工促进,抚育管护,封山育林等措施,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卫生状况。

4.1 水土保持林 将一重山基干林带的林地以及山体坡度达25以上,土层瘠薄,岩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林地作为建设对象,以减少这些林地的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树种组成和龄级结构,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土壤流失,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4.2 农田防护、护路林 林地作为对象,以保护农田,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农田自然环境,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在现有农田防护林,护路林的基础上,加大林网,林带建设力度。

4.3 水源涵养林 对柳江县流域,山水库周围地形一重山,山脊内的林地进行区划界定。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水的小循环和防止河流浅化,促进柳江县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的,保证水源的水质,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建设以天然林为主的生态屏障,稳定发挥森林防灾减灾功能。

4.4 生物多样性 以保护小区,保护点的建设为重点,建立珍稀,野生动植物养殖场,培植场,保护现有的生态多样性资源。

5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

生态公益林总体布局坚持因害设防,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突破,适度规模,相对集中的原则,根据国家林业局制定的《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柳州市林业局《关于确认柳州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区位及面积的通知》(柳林通字[2005]31号)精神,按照《柳江县2004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我县本次列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面积为10043.5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43225.3hm2的23.2%,具体分布:

涉及到我县6个乡镇24个材委198个屯。按乡镇布局分,各乡镇面积分别为百朋镇934.6公顷、洛满镇456.79公顷、流山镇232.15公顷、三都镇530.5公顷、里高镇1459.7公顷、土博镇7442.11公顷;按村委布局分,各村委面积为:鱼龙村委934.6公顷、龙范村委497.9公顷、流塘村委522.85公顷、新隆村委298.1公顷、新爱村委997.9公顷、大石村委871.3公顷、三加村委530.5公顷、三合村委1065.7公顷、土博村委540.9公顷、长洞村委65.3公顷、北隆村委960.7公顷、龙豆村委550.8公顷、西朗村委953.66公顷、世界村委337.9公顷、定山村委288.5公顷、孝中村委672.8公顷、五合村委942.6公顷、梅里村委755.7公顷、屯兵村委250.4公顷、中村村委1087.4公顷、琴怀村委63.6公顷。以上各乡镇都是山体坡度在25以上,土层瘠薄,岩石以及森林采伐后难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林木和林地。

6 生态公益经营管理措施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需要采取一定的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够保证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结合柳江县的情况,下面介绍生态公益经营管理的几项措施,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况。

6.1 封山管护与封山育林 在目前来说,封山管护和封山育林是目前对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措施中最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封山的形式也分为全封,半封和轮封等几种形式,具体需要根据生态公益林的区位来确定封山的形式,比如一些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以及人文或者自然遗产地的森林就需要采取全封的形式。而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经营的需要从林分中获取薪材以及一部分的试用材料,可以采用半封和轮封。

6.2 林分改造 有些公益林的林分质量比较差,就非常的有必要通过林分改造来提升林分的生态和景观质量。林分改造,从目前来说,我国目前进行林分改造的形式还是比较多的。进行林分改造原则上是不得破坏原有植被,采用小块状、点状或水平环带状补种植被,以乡土阔叶树珍稀树种为主。

7 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

7.1 完善组织管理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作为一种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是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种管理体制。需要政策,体制等多个方面的支持,政府和社会一起努力协作才能够达成。因此政府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提高认识,把生态公益林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对待,由政府组织实施。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机制应不断完善,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并定期进行考核,监督。同时林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生态林保护工程建设管理机构,负责生态林工程建设计划,技术方案实施,经济项目核算,补偿资金征收,行政执法管理,工程建设质量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等。

7.2 健全法制建设 要以《森林法》、《水土保持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出台相应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行政法规,确保生态公益建设有章可循。明确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权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债、权、利关系,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发展。

7.3 加强森林保护 加强森林保护防火、森林病虫害、林地征占用、森林采伐、野生动植物等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生态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明确生态林区域,树立生态林界碑牌;建立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的防火阻隔闭合网络系统;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严禁危害性病虫害的入侵和蔓延;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严禁采伐天然林,保护好生态林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7.4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生态林的建设是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的,是一项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建设投资主体,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建立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调动社会力量共同积极参与,在国家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尚未建立之前,各级政府枯开辟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事业费和预算内基础建设拨款,加大对生产公益林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还应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曹建华,杨秋林.森林资源环境定价方法——木材需求曲线修正法的改进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3(01).

[2]李文才,滕鹏飞.森林生态成熟的种类及在生态公益林经营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3]肖新花,姚红岭.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资金筹集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

森林防护的措施范文第5篇

森林是同土地一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它能够提供给人类衣食住行的条件,滋养整个环境的协调,有森林的地方,空气质量一定是很高的,它能够涵养水源,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森林是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森林是“地球的肺”,森林是煤炭鼻祖、天然监测仪、自然防疫员、报警绿色哨兵、兵家的天然屏障、大自然的美容师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赋予了人类灵感、智慧、启迪。林业发展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国民经济,丰富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毁林开荒,辟林放牧,兴建城镇,砍伐木材,再加战争破坏,火灾虫害,世界森林面积缩小的过程大大加快。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目前我国林业面临着各种有碍林业发展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

1.1森林大火

火灾对于林场的破坏巨大,由于森林内部树木量巨大,并且由于树木成长覆盖量巨大,因此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是属于范围式的火灾,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并且由于区域限制一般的扑救方法无法针对森林火灾进行救援。并且许多森林火灾的发生都是人民防火意识不足,随手乱扔烟头引起的,可是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

1.2滥砍乱伐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我国森林资源急速下降,由于树木资源属于短时间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我国林业保护工作的注意事项上就一定要这对于滥砍乱伐的制止,以及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理。防止由于森林无规划开采而导致林场退化甚至消失。

2、加强林业保护措施

2.1加强森林防护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护林意识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为工业、国防、民用提供大量的木材、林产品来源,同时还包括珍惜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森林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大护林宣传力度,调动全民关注并积极参与,才能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人们护林安全意识增强,不会随手乱扔烟头,将极大的控制森林火险的发生,减少森林大火引发的森林重大损失。

2.2强化森林管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制定并完善森林林木资源开采、保护方面的法律,按照法律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将林业整顿工作做好;开展普法教育,严格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对违规进行乱砍滥伐、乱捕乱猎、毁林开荒、非法侵占林地、无证运输经营加工木材、走私倒卖珍惜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清理惩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管,以防出现依法谋私现象。

2.3森林修养计划

森林是自然对人们的馈赠,其自身可以增加区域降水、降低空气污染、释放氧气提供噪声吸收等用途,并且对于风沙有阻碍作用,对土壤有固定作用,防止土壤荒漠化,并且对于地区性的河流湖泊也能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因此森林修养计划就是要森林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恢复和自我繁殖,这一计划一般采取的是封山、移栽、养护三种形式。

3、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

经济要发展,资源要利用,生态要保护,所以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要做到经济、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

3.1坚持“双向”适度原则

开发利用的过度对资源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林业资源得到合理保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保护过度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造成资源的堆积与浪费,不利于资源再生。因此要做到“双向”适时适度,促进长久化、合理化、规范化发展。

3.2坚持结构匹配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