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的基本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料;仓储;管理;重点;作用;改进
物料仓储管理的根本要求是:在保证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维持最低的库存量,通过削减库存量来降低整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现实的仓储管理中,我们常常听说有发错料、发串料的情况发生。制造业物料仓储管理重点是控制库存量,防止物料过剩或供应不足。一般来说,这其中难免有保管人员粗心大意的主观成分,而最主要的、客观的因素应该是货位与标识不清。笔者仅谈谈货位与标识在仓储管理中的基本作用。
一、货位与标识管理是仓储管理标准化的基础
仓储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物资的货位划分与堆码摆放,堆码摆放则离不开特定的货位。物资一旦入库,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存放的货位,货位确定后,物资装卸落地,才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倒运。同样,货物落地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管理,达到帐、卡、物、资金的一致。到这里,就自然离不开我们常说的“四号定位”、“五五摆放”、“三清四齐”了。从这点看,日常管理中,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就在于货位管理混乱,标识不清。反之,货位与标识管理清晰,不但可以在日常管理中通过人工或自动数据采集和电子数据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基于纸面的管理和相关费用,自动处理还可减少手工输入和处理中不可避免的错误,仓储管理标准化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货位与标识管理是仓储管理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仓储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货位固定、标识统一、项目齐全、填写规范。货位与标识规范,即便仓管人员从来没有见过某种物资,他只要知道如何获取该物资的货位,能够认清标识,就可以准确、快速地找到相应的物资。结合现代装备和信息技术,将标识管理与物资信息管理系统融合后,通过对特定应用系统简单的操作,就可实现快速的产品信息跟踪与追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之所以能够快速、准确的与贸易伙伴之间通过标准电子报文的方式,以最快和最准确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把物流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信息联接在一起,可跟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实现了物料与信息流的统一。通过它可以对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仓储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实现货位与标识管理的规范化。只要我们实现了货位与标识规范化管理,并与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融合,产品的入库、发放、追踪也将变得简单易行。再通过加强物资现场管理、堆码摆放的标准化,仓储管理规范化的实现就不再困难。
三、货位与标识管理是仓储管理精细化的必然结果
采用自动识别技术中的条码技术,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准确率高、成本低廉、易于操作、标准全球统一、所标识的信息能够适应供应链的特点。因此,仓储精细化管理,我们首先要从物资的货位划分、指定、标识格式规范、内容填写做起。只有货位清楚了,标识准确了,才能进一步实现深层次管理的精细化,实现货位和标识管理条码化、规范化。
条码技术形成后,条形码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而且条码还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使用条码既方便又快捷。特别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将企业与供应链连接在一起,不管你身处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结合条形码管理系统,就可以快速、准确的与贸易伙伴之间通过标准电子报文的方式,以最快和最准确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跟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条码技术,无论仓库中的商品流向哪里,只要结合商品包装的条码管理和出库信息,就可自动记录下物品的流动情况,随时掌握库存情况。并且条码也可以与无线网络相结合,如在仓储过程中,保管员可以利用无线手持终端接受业务中心的盘点或备货指令,并利用终端扫描条码完成盘点或备货工作,方便地进行实物与资金管理,轻松追溯某批物资的采购、出入库情况及验收质检资料,简化盘点工作。结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实物盘点,可以轻易获取物资的库存状况、查询物资的货位,进行自动化库存平衡与盈亏动态核算管理。
五、改进仓储货位及标识管理的基本方法
1、统一划定货位。对现料场、料棚货位进行统一规划,重新划分,界定划分依据及间隔,杜绝仓管员随意编排货位的情况发生。对于货物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的货位管理,逐步推广应用条码管理技术,实现实时货位查询和货位动态分配、管理,达到库存管理的前端应用与物资收发操作的实时联系,把出错率降至最低,以促进仓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也便于配合电子监控警报系统实现准确预警,快速响应。
2、统一标识格式。即对物资料签统一制作格式和所需填写的项目内容,逐步探索将条码引入物资标识,通过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实现实时查询其存储的货位,同时基于库存货位信息分配货位或动态定义货位。基于出入库商品的批量动态地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实现库存实物管理与物资信息管理系统融合,推进实现库存自动化盘点和精细化管理。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村村级和乡级农资农家店的建设、改扩建及管理。本规范规定了农村村级农资农家店和乡级农资农家店的规模、经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基本要求。
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农资农家店是指设在乡镇或村。向农村居民主要销售化肥、农药、种子、农地膜、小型农机具、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并提供相应农技服务的农村零售店铺。其中村级农资农家店设在非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村;乡级农资农家店设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或街道)
二、村级农资农家店的基本要求
一)规模要求
中西部地区营业面积在20㎡以上。东部地区营业面积在30㎡以上。
二)经营管理基本要求
化肥、农药等2类农资商品的品种配送率在70%以上。1经营化肥、农药、农地膜、种子、小型农机具、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在2大类以上。
与住宅分开,2设在建筑的一层。店堂内通风、明亮,墙壁和地面便于清扫;店面、店内标示必须是连锁企业的统一字号或形象。
整齐美观,3商品按品类划分不同区域分类、分品种摆放。有与经营商品相匹配的陈列货架或柜台,根据所销售的商品情况,采取自由的售货方式。
并按相关规定定期送检;具有与连锁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信息基础设备。4使用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5有与其经营的农资商品相适应的仓储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措施。
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6店内明示对顾客的质量承诺。
优先选择销售名牌产品。7销售的商品宜符合当地的种植结构。
统一配送及指定供货商的商品由连锁总部建立商品准入制度,8建立商品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对质量进行负责。农家店自行采购的商品要对进货渠道及进货商进行登记管理,对销售的商品质量负责。
所有商品明码标价。9执行国家物价管理政策。
无传染性疾病;定期参加连锁总部举办的培训,10从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熟悉农资商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及相关知识,依法经营,依照连锁经营总部统一管理的规章,诚实守信;提供必要的农技服务和市场信息。
三、乡级农资农家店的基本要求
一)规模要求:东部地区营业面积在60㎡以上。
二)经营管理基本要求
化肥、农药等二类农资商品的配送率在80%以上。1化肥、农药及其他农资商品的大类齐全;经营化肥、农药、种子、农地膜、小型农机具、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在3大类以上。
2符合第二条第二款村级“农资农家店”2-10条的基本要求。
采取柜台面售与开架相结合的售货方式,3根据所销售的商品情况。批零兼营。
能为消费者提供大宗商品送货上门的销售服务;能为村级连锁店提供代购或批发、配送服务。4有必要的运输工具。
一是匆忙上马,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导致基础数据和存货档案混乱无序,影响系统正常运转。ERP管理系统,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运转,实质上是对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和管理流程的重建再造,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首先要做好项目分析调研、ERP管理理念宣传、业务流程编写、实施方案拟订、知识技能培训、基础数据录入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而人员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有40多年阀门生产历史的老国有企业,手工环境下的旧老管理模式已经深入到员工的骨髓,突然打破旧框框,换来一个看不见的“新家伙”,员工们心理上异常排斥,特别是老同志、老员工抵触情绪更大。但当时为了抓进度、抢时间,完全忽略了员工思想观念转变的难度,给ERP管理系统的有序推进和全面实施工作带来了异乎寻常的阻力。
ERP系统的正常实施,不仅要求流程规范化,而且对基础数据的要求也非常苛刻。白阀公司作为一个典型的加工制造业企业,产成品有两千多个型号规格,半成品近8000种,其中有近3000种为通用件,也即一种零部件能组装到多种产成品上,而信息化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一种存货只能用一个编码,绝对不能重码。可想而知,将3000多种通用件都一一梳理出来谈何容易!习惯上同一个零部件在不同的产品上就有不同的叫法,对同一种存货不同的人叫法也不同,因此在正式实施项目前,公司召集生产、技术、仓储、财务等部门组成了一个编码管理小组,负责对所有基础档案的梳理、定编,遗憾的是为了赶时间、抢进度,最后编码权限完全放开,几乎任何人都可以维护,导致存货及客商档案中编码急剧膨胀,异常混乱,入库、出库无法衔接,仓储管理几近瘫痪,不得已又重新成立编码小组,花费近半年时间整顿所有编码档案,甚是劳民伤财。
二是仓储管理不到位,导致存货不准确,入库出库无法衔接,严重影响存货管理及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受场地和资金限制,白阀公司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毛坯库,铸造车间生产出来的铸件在车间内随意堆放,缺乏有序管理。因毛坯库是露天的,且所有权归生产车间,从而给生产车间调节产量带来了便利。因为车间从自身的考核利益出发,经常性地把这个“虚拟仓库”当作调节产量的“蓄水池”——当实际产量超过计划数的时候,就将超产部分“截留”下来不报,留待后期产量不足时“补缺”;当实际产量未完成计划数时,就虚报产量“填补”计划。产量的随意调剂,导致物流和信息流的严重不对称,大大影响了生产成本的真实性和配比性,给公司生产成本控制和考核带来了难以名状的障碍。
有鉴于此,公司特地派员到马鞍山几个上市公司考察。考察得出的最响亮的结论就是,仓储管理是ERP系统成功流畅运行的“咽喉”。考察发现,几家公司均设有独立的仓储中心;仓储中心全权负责公司所有仓库的管理,其仓库或为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库,或是采用摄像头等严厉管控措施构筑起来的现场库;所有存货收发存管理完全独立于车间,从而彻底堵死了生产车间人为调节产量的漏洞,为整个公司实现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和谐统一”建立了牢固的实体平台。
学习就是为了运用和提高。白阀公司通过考察学习,科学借鉴他人成功经验,认真结合本公司实际,对仓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日前系统管理“咽喉”已基本适应了ERP运行对存货管理的规范化要求。
三是ERP系统具体承办及其过程实施的主体出现错位,导致企业组织功能与其职责设计相脱节,企业业务与管理相背离,从而影响了公司两大管理(财务管理与ERP系统管理)的正常运行与层级提高。因为,ERP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技术平台,通过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协同,实现企业内外资源集成,从而促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另外,从ERP系统实施的外部实践来看,那些ERP运行较成功的企业,公司管理部或信息管理部才是整个系统管理的灵魂和总控,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到日常的运行和维护,再到项目的监督和考核等,管理部(或信息管理部)全权负责把握,而包括财务部在内的公司其它各部门仅负责相关模块的应用操作。
可是,近十年来白阀公司ERP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式却正好与其相反,ERP系统的所有实施流程全部交由财务部门负责。系统的实施和维护占用了财务部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务部门成了“脚踩两只船”的万金油。其结果,一方面,导致包括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和经济分析等在内的财务部门本身主要管理职责的淡化、弱化,甚至“荒芜”,另一方面,尽管财务人员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却经常导致ERP运行缺乏力量和精彩等尴尬局面;殊不知,财务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专业职能部门,既没有权限统领全部流程的再造,也没有能力去组织实施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这种由财务部门统领ERP运行和维护的体制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否则,最终ERP运行还是“半死不活”,甚至“死路一条”。
总之,“用友ERP-U8”软件具有管理系统性、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模拟预见性等特点,企业借助于此,可以适时掌握各方面的运营信息,不断改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而ERP的运行实施又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当局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未雨绸缪,精心筹划,分步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性能,从而实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目的。
作者简介:
第一条为加强地方储备粮业务管理,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管理行为,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政府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根据《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方储备粮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市粮食局负责市级储备粮的管理,并对县级储备粮进行监管;县级粮食局负责县级储备粮的管理。地方储备粮粮权归市、县级人民政府,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三条市、县级粮食局所属国有独资的粮食储备库是专门储存地方储备粮的企业(以下称承储企业)。地方储备粮实行集中存放。
第四条承储企业要与其他经营性企业彻底分离,设立独立法人,实行单独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方储备粮业务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均有权向市粮食局等有关单位举报。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市粮食局计划储备处会同有关处室根据市政府批准的规模,研究提出市级储备粮的储存布局和收购、销售及动用建议。计划储备处或会同有关处室负责研究拟定市级储备粮轮换计划并监督执行;对市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对市级储备粮承储企业仓储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大型维修改造和报废项目进行审批。
县级粮食局负责提出县级地方储备粮的规模布局和收购、销售及动用建议,组织县级地方储备粮的轮换,对县级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承储企业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储备粮管理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负责地方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实施科学保粮,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负责组织实施地方储备粮出入库(轮换)计划;建立和管理库存实物台账,严格执行《统计法》和《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按规定报送有关报表;按照规定使用储备粮各项费用补贴,确保储备粮贷款安全;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
第八条市粮油质量检测站依照有关规定、按市粮食局的要求受托承担市级储备粮出入库质量鉴定和储存品质判定。
县级粮食局也应建立粮油质量检测机构,负责对县级地方储备粮实施质量监管。
第三章出入库管理
第九条地方储备粮入库包括收购、调入、轮入、移入及其它。地方储备粮出库包括销售、调出、轮出、移出及其它。
第十条地方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原则上通过规范的粮食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公开进行,也可以按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承储企业必须按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品种、数量、质量等要求和规定的时间组织出入库,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凡是品种不符、数量不实、质量达不到要求的粮食不得出入库。出入库计划执行情况要按规定及时上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地方储备粮的出入库一般应按以下流程进行。
入库:准备入库登记验质计量入仓结算记帐。
出库:准备验质出仓计量结算记帐。
第十三条地方储备粮出入库必须凭证齐全,及时登记账、表、卡,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出入库时要准确计量,保管、计量人员对粮食数量负责。
第四章轮换管理
第十四条地方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储存总量的20%-30%。
第十五条轮换以品质控制指标和储存年限为依据,采取“成本不变,等量兑换”的方式,按照“先入先出、均衡有序”和有利于保持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
第十六条地方储备粮轮换的参考储存年限(以生产年度计算)为:小麦3-4年。储存期内要定期进行品质检验,对鉴定为“不宜存”的,要及时报告并提出轮换建议。
第十七条每年10月份,承储企业要根据储备粮储存年限和品质控制指标等情况,向同级粮食局提报下年度轮换计划。由粮食局商有关部门审核后于12月底前将轮换计划下达到承储企业。在年度计划内,具体每批次轮换数量由承储企业自行安排并报粮食局备案。
第十八条承储企业应当严格执行轮换计划文件的各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轮换任务。在实施轮换时,可以实行先进后出、边进边出和先出后进等方式进行。采取先出后进方式轮换的,架空时间不得超过4个月,确因特殊原因,需延长架空时间的,必须报经同级粮食局批准。
第五章储存管理
第十九条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实”。
“一符”是指账实相符,即统计账、会计账与保管总账相符;保管总账与分仓保管账相符;分仓保管账与仓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实物相符。
“三专”是指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地方储备粮实行专仓挂牌储存,不得与其他性质的粮食混存。地方储备粮要由专人保管,实行岗位责任制。保管、检验人员均要持证上岗。各承储企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储备粮保管总账及分仓保管账、专卡。保管账和专卡要准确、及时地反映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情况。
“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在地方储备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承储企业根据管理需要在承储库内调整仓号及分仓数量,须报经同级粮食局批准;承储企业库点之间调整储粮数量须报市粮食局等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粮食入仓前要对空仓进行清理消毒,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和有关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入仓。入仓后要及时对粮面进行平整,按规定及时填写专卡。
第二十一条地方储备粮必须储存在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不得露天储存。不同品种、不同性质、不同年限的粮食要单独存放,不能相互串混。
第二十二条储粮仓房应常年达到“四无粮仓”(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标准。
第二十三条承储企业要因地制宜、积极采用科学保粮技术,延缓粮食品质陈化、降低损耗、节约成本。要积极研究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减少污染。要积极应用计算机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储粮新技术。
第二十四条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按时检查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认真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保管员要对所管理的仓房、仓容和粮食品种、数量、质量、粮情等情况做到“一口清”。粮库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粮情,并在粮情检查记录簿上签署意见。
第六章质量管理
第二十五条承储企业要按照有关粮食质量、卫生、计量等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认真做好地方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要设专职质量检验员,建立检化验室,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基本检测仪器和设备。
第二十六条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入库的粮食必须达到国标中等及以上质量标准,优先收购新粮,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十七条地方储备粮出入库和储存期间,承储企业要按照《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及省粮食局《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制度》的有关规定对粮食质量进行检验。入库时,要对粮食质量及品质控制指标进行全面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准确填入储备粮专卡。出库时,正常储存年限内的粮食,检验项目主要为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可由承储企业自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应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八条储存期间,承储企业每年4月份、10月份要对库存粮食质量(包括品质控制指标)各进行1次全面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填入储备粮专卡。承储企业要建立完备的储备粮入库、储存、出库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档案.
第七章设施管理
第二十九条粮食仓储设施主要包括仓房、罩棚、铁路专用线、机械设备等生产设施及生产附属设施。
第三十条承储企业要有计划地改善粮食仓储设施。在库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和维修改造仓储设施,必须符合库区统一规划布局,符合安全储粮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承储企业要建立仓储设施档案。档案的建立、保管、使用和保存年限等,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承储企业每季度都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仓储设施的使用和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相关科(处)室和保管员负责仓储设施的日常检查,对储粮仓房等主要设施设备要及时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三条储存地方储备粮的仓房、铁路专用线等主要设施完好率要常年保持在100%。承储企业在利用其闲置仓储设施开展代储代运等业务时,不得危及地方储备粮及其仓储设施和人身安全。
第三十四条承储企业的仓储设施新建、扩建、改建、大型维修改造和报废要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八章库区管理
第三十五条承储地方储备粮的库区要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整洁美观,要合理利用办公区、生活区空地进行绿化、美化,各区域有围墙或绿化带隔离。承储企业员工工作时间着装要统一。
第三十六条各承储企业名称标牌规格、样式、颜色要规范。仓房以及内设机构办公场所都要悬挂名称标牌,标牌规格、样式协调一致。储存地方储备粮的仓房外醒目位置悬挂市地方储备粮专牌,专牌样式由市粮食局制定。非储存地方储备粮的仓房不得悬挂地方储备粮专牌。各种标牌悬挂位置要正确。
第三十七条库区要保持清洁,排水沟渠畅通,无杂草、垃圾、污水。
第三十八条库区仓房外墙粉刷干净,颜色格调协调,并常年保持粉刷效果。各种标语、标志牌书写、张挂整齐划一,清晰醒目。
第三十九条仓房内要悬挂“二牌三簿”。二牌是指:保管员岗位责任牌,储备粮专卡。三簿是指:粮情检查记录簿,粮食熏蒸记录簿,机械通风作业记录簿。“二牌三簿”样式由市粮食局统一制定
第九章安全管理
第四十条承储企业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各承储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第四十一条承储企业要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事故防控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十二条承储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卫、防火、防汛等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要严格值班制度和进出库登记制度;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教育和培训职工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第四十三条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和其他有关储粮专用化学药剂管理的规定收发、运输、储存、使用化学药剂。
第四十四条安全生产工作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生储粮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承储企业在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救援的同时,及时报告县级粮食局,并由县级粮食局报市粮食局。
第十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全面检查等方式对承储企业地方储备粮业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日常检查主要是:检查储备粮数量、质量、粮情,储存安全等情况,以及储粮化学药剂、设备设施、有关档案的管理情况;专项检查主要是:检查出入库(轮换)期间的粮食质量,出入库(轮换)结束后对入库粮食的数量、质量进行检查确认,以及根据业务需要对其它事项的检查;定期检查包括:每年春季、雨季、冬季3次安全普查,定期检查一般采取企业自查、市县粮食局抽查的方式进行。
第四十七条建立粮情分析会制度。承储企业每月要召开一次粮情分析会,并作好记录。县级粮食局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粮情分析会。市粮食局每年组织两次粮情分析会。
第四十八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承储企业限期整改。违反本实施制度的,依照《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章附则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经济合理性原则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应当遵从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假定。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从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益来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就是要看他是否有利于各个商品流通参与者的利益。
2 环境合理性原则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物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以人为本”规划设计思想的直接体现。
3 统一规划设计原则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布局应该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并结合规划设计选址的用地条件来确定物流园区的具置。
4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原则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投资大、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现有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以降低资金投入,缩短投资回收期。
5 循序渐进原则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同其他规划设计一样,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任何盲目的、不符合实际的超前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地区实际,在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物流园区。
6 风险预防原则
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效应长、建设风险大,因而必须有合理的“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风险评估,真正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起到风险预防的作用。
二、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要素及分析
物流园区一般位于物资流通集中的城市地区,是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重要项目,因此从项目立项、功能定、规划设计位、物流园区选址等方面均需充分论证,确保物流园区建成后能够正常运作,从而发挥物流园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一般地,在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之初,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1 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区域物流园区建设的基本经济地理位置条件。区域物流园区与区域物流活动要紧密相关,符合区域物流的经济地理位置要求。因此,区域物流园区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地理条件,以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物流服务。
从城市角度来看,物流园区的布局主要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或具有下面的特征:(1)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2)靠近铁路枢纽(3)位于消费物流集中的地区。(4)接近市中心。(5)追求较低的地价区位。(6)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7)良好的可达性。
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筑的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是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空间上的反映,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及区际间存在的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互补性是区域物流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表征为:(1)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环境联系的开放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原材料、产成品、信息、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2)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复杂系统,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小而全”的地域综合体,这也意味着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具有比较优势。(3)区域内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形成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企业群体和不同分工、多层次的居住群体。
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物流需求,并能够为区域物流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及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经济布局和分工条件。
3 物流现状需求分析与预测
物流需求预测是物流规划设计的直接的制定基础和重要的前提条件。由于目前国内尚无较为准确反映物流运作的系统统计体系,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各类运输、仓储及其它相关统计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促使其达到物流需求预测要求的基础水平。
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与周边地区合作的角度看,深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布局和长远规划设计,调查现有物流设施的数量规模、分布和服务状况,结合现状货物的特点、规模、流向以及发展前景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科学的预测模型预测区域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并结合当前物流企业所承担的物流服务的比例,确定物流园区未来的物流量规模,是制订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十分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制订其总体布局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4 服务水平条件
物流系统服务水平条件主要指由其所提供物流服务的方便性、可靠性、快速性以及物流成本的合理性,具体体现为规划设计地区范围内多方面的物流需求服务的满足程度。表现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各环节作业效率,库存控制的合理程度,订货、出货、配送的渠道畅通保证度,物流运作可靠性水准,以及对物流过程中的突况与个性化服务要求迅速快捷地反应的“随机应变”能力。
建设以城市为依托的物流园区,对形成的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便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1)能够方便地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商品种类、批次、批量、时间、场所、价格、包装、流通加工等多方面的物流服务。(2)能够提供持续一贯的物流组织管理、物流安全和物流作业绩效,保证按承诺的物流时间和成本适时而准确地完成物流服务。(3)合理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将物流服务不足造成的订货断档减少到最低程度,并维持合理的库存量。(4)提高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全球化。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渠道畅通无阻,使物流系统作业系统费用降到最低的同时,使物流运作可靠性保持稳定的高水准。(5)能够对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突况与个性化服务要求迅速做出反应。
以上对区域物流服务水平的具体要求,需要通过区域物流园区所具备的物流能力来实现。这种物流能力是物流园区在物流活动中为实现物流服务的具体要求而对物流过程进行是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能力。它既包含了系统内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管理与经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调运转的综合能力。
5 运作基础条件
物流基础运作条件是形成区域物流园区物流能力的基础设施支持条件。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信息、包装以及流通加工、外贸通关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性物流资源条件。要具体分析的方面包括综合运输体系的布局、分工、配合的合理和协调性。仓储管理的市郊性以及现有信息系统的通畅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以对未来建设与发展重点做出明确规划设计。
(1)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由交通运输设施、运输工具、通行权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运输服务的承运人组织所构成。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确定了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系统或多式联运系统的经济特征。运输方式确定了运输的基本形式,物流系统要求交通运输具有良好通达性,能够满足物流需求的可得性,保拣合理的运输价格,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布局、分工合理和配合协调。
(2)仓储
仓储除具有场所功效外,因对产品需求具有调节功能,适应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异,从而构成物流系统中另一支撑要素。仓储基础结构是由库场设施、仓储设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仓储功能和仓库管理者构成,并由此形成了物流系统中的物流据点。物流据点的功能特点是在物流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①输入小批量、散装、半包装物品而输出大批量、大包装物品的区域集货中心、分拨中心。
②输入大批量、大包装或散装物品而输出小批量、小包装物品的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③多品种、小批量进货向若干用户送货的配送中心。
④货物换装以其它运输方式运输的转动中心。
⑤多余物品输入满足对用户、供销、需求供给的储调中心。
⑥对流通物品具备加工条件的流通加工中心等。
(3)信息
信息对实现优质物流服务的保障作用和其对于现代企业产销决策的支持作用,使得通信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系统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
①城市物流中心应提供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和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②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断适应社会物流需求变化的同时,能通过在精确、及时、灵活、标准化方面得以改进,提供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制订战略计划等多层次物流信息服务。
此外,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国际贸易通关及其物流延伸服务等环节在物流活动中体现出的保护、量化、便利、效率等功能,使得这些环节的设施设备配套成为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系统各环节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即所谓的效益背反。因此,在重视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需强调各种基础结构的合理衔接和装备配套。
6 人才、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