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范文第1篇

>>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探析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析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观念的思考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的探讨 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更新 探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分析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课程新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 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新观念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建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已经明显落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入手,去解决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情感交流欠缺、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观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10-02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们积极探索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师生情感交流欠缺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观念更新的意义及策略谈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缺乏多样性,较为单一,一般教师都是从讲授知识的角度进行教学,而学生则被动接受地进行学习,两者的状态相对来说较为独立,课堂教学依托于教师预定好的教案及线路来进行,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为了教学更为顺利地进行,要求学生保持整齐而且统一的坐姿,这对师生的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发散思维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各学科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缺乏渗透性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很难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首先,这种各学科相对独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联想力的培养与发展。其次,不但教学的趣味性会大打折扣,同时整体上的教学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3.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其在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及积极健康的情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做得不够。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在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

4.忽略教学过程和方法训练

方法训练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备受各界关注。现阶段在教育领域逐步推行从知识转向方法的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对仅注重灌输的知识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弊端的克服,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有了更多的关注,在陈述性转为程序性的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动全盘接受知识的教育体系下学生更多的是进行机械的模仿和一些基础性问题的处理,对于其获取知识的具体过程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的训练几乎被忽略掉,致使小学语文教学跟不上时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

1.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

小学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融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联想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主观地将教师与学生、教授与学习分割开来的现象,两者以相对独立的状态存在,非常不利于知识的传递、师生的互动及情感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教―学互动,让群体活动代替传统的个体活动,用多向交流取代过去的单向交流,让教师从过去的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主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互动中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采用对话的方式代替过去传话为主的交流方式,切实地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通过有机的沟通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其次,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以求师生共同发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教或学,传统的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传输,主观地将教与学分割开了;再次,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深入探讨,在资源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把教材与教师、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互动中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在进行系统化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成长阶段更为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于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语文,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尤其要注意将课堂生活化,同时也要将生活课堂化。将实际的生活背景置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活课堂化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地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从实际生活中获取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涉及的有益知识,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拓展知识面。

4.在教学中加强自主探究、合作及讨论的教学形式的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一定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其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切实地体验到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学生营造愉悦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对于激发、培养及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将讨论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能活跃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主动发表意见,这与仅仅听老师讲解相比,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过程更多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的问题,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

5.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总是把教师摆在主体地位,教师对于小学生真实的需求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和把握,这也是教学质量一直以来不高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教师应将自己定位在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6.进一步重视学生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除了重视教师的教学评价外,也应该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更加重视。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要通过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对一学期以来的学习做自我回顾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计划制订提供帮助和依据,同时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帮助学生自身和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实际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三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新

21世纪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1.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2.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的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思考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小学校园中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也逐渐不断深入到教师和学生心中,并在各地小学中广泛运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奠定良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品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有效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其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给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层次分明

小学语文教材有着很强的层次感,其教材内容的编制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渗透也应具备层次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

(二)渗透性好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材讲解、课外知识阅读、作文写作等过程,教师可完全将德育渗透与这些过程相结合,尤其是课外阅读环节的渗透,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有效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自身学习素养,同样,作文写作环节也是极为高效的渗透方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写作能力,而且还能重充分锻炼自身的想象思维,增强审美观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多元化的文章内容,既涵盖了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故事,又囊括了古今中外故事和含义深刻的寓言,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道德情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引导学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学习,深刻体会国语的博大精深,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训练中,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使他们真正获得情感体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通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德育渗透,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日后的长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应注重课内和课外的双重结合,使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要重视与课外实践的联系。因为语文课外活动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很好的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行为,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应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彻底贯彻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语文重难点知识印象。另外在设计实践活动主题时,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年龄和理解能力,并使活动主题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此外,还要尽量开展具有正能量的实践活动,如:革命诗歌朗诵比赛、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以便于可以很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优良的传统美德。

(三)利用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全面掌握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德育渗透。首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其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让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其次,在讲解描绘和赞美祖国秀丽河山的文章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想象,将文章中重点描述的事物进行还原和扩张,使之形成新的描述形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从内心深处热爱祖国的秀丽山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借助各种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于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也可以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时,渗透德育教育,如运用多媒体功能将教材内容用图片、影音、视频等方式播放出来,使学生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真正领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其思想道德。

(五)通过设立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光采用传统说教式教学是无法帮助小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借助正面的教材内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向文章中的成功人物学习,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人文情怀。如:可借助《孔融让梨》等课文,让小学生懂得孝亲敬老、懂得谦让,不要自私自利。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学生,使其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传统美德,真正发挥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88-02

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在人格、审美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将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的过程,同时认识的发展也是种伴随着学生情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情感教育实施的背景

所谓情感,它是指态度的一部分,又和态度中的内向感受以及意向等部分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情感是人的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据《心理学大辞典》解释,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情绪与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情感倾向于人在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升学率虽然已经退出了“独尊”的历史地位,但是仍然间接关系着对教师与学校水平的评价,另外,年级之间、学校之间的各种排名与竞争,导致了许多教师盲目地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沉闷,除了教师讲就是学生听,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自由学习的活动也比较少,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要忙于回答教师的各种提问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也是因为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社会情感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虽然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已经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也就是说,有了判别是非和分清善恶的标准和能力。因此,在小学的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建立正确的善恶标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小学语文更应该从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出发,将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将中国文字的学习与学生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语文大纲以及教材内容也充分展示了作家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展现了对周遭事物的深刻体会,无论是娓娓道来还是气势恢宏,都能让人感受到某种强烈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适当地把握时机,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中很自然地将情感传递给学生。

小学生有着其独特的情感特征,能够对情感有较深的体验,并将情感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要让学生领会到语文学科蕴含的美好情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师生共同努力走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另外,情感教育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教学要求,是教师尊重学生情感的体现,也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教师往往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促使学生情感的积极变化。如果没有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的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哪些作用

1.情绪的调节。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鲜明的情感特点,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对周遭的事物也大抵拥有较大的热情,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对于情感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认识问题不够深刻,情感非常容易外露,还往往比较冲动。对于这些,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调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内心驱动力,建立起一个师生融洽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情绪,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2.感情的熏陶。

情感教育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教育,通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能够把教学内容里富有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情感当中,所以,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节操以及爱憎分明的处事态度有着很大的熏陶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还能够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挖掘,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巩固学生的向善情感。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能够时时正确地分辨善恶是非,因此教师的情感取向往往成为学生情感的标准,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产生影响。

3.审美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的教材丰富多彩,展现了作者的诸多思想感情,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审美对象。学生要具备情感,才能在课文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获得美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内化自己的情感,并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现美和感受美,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还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青情操的作用,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优化,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能力。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哪些方法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

小学生的情感相对比较肤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并且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同时也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打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适时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一个适合的情感氛围,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活跃的因子,还能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更佳的学习与情感培养效果。

2.发挥学生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情感的发展造成阻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增加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自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康人格。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地实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报道;解读语文“标准” [J].教育改革,2010

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字:小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 教学模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小学转变教学模式,开始尝试互动式教学。当今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学生们了,单方面的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看待问题过于死板,不能深刻理解学习内容,这一点在语文学科中尤为明显。语文虽然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基础学科,但不一样的是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是教授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交流以及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意思,学好语文才能更好掌握其他学科的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影响着课堂教学是否可以和谐有效的进行,而师生的频繁互动是促进师生关系的关键途径。因此,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式课堂尤为必要。

互动式教学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因为互动式教学具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条例等特点,所以这些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思考。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互动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但是互动式教学的关注点不在于学生是否参与学习,而是通过双向提问解决学生如何参与学习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最大化。从这个层面讲,互动式教学让师生关系更加对等。徐特立曾言:“学生和先生的关系是同志的关系,教师是同志中的领导者,因此要尊重教师。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相互平等的关系,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叫做‘教学半’(教者学者各负一半责任,就没有资产阶级的所谓教师本位或学生本位的对立),或‘教学相长’,在教和学当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利益,都获得进步。这是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教学本质就是互动交流的过程,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教学更加顺利。互动式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认知不全面的事物往往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心理,在对学生对知识感到不解时,进行提问,这时的互动则非常有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频繁首先是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要求的。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不变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师生互动正好契合了互动式课堂创建的要求。其次师生互动频繁是教学发展的趋势,师生互动的过程能够有效结合教师、学生和网络三方的思想,开拓了教学的视野。同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这种三方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机制,使小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意识到与学生加强语言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性。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知道自己教学的不足和学生的疑惑;学生可以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教师可以加以引导,矫正学生的思路。互动式教学模式是着眼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能够在今后的教育与学习中解决教学矛盾,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动式课堂建立的意义重大,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互动形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多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他形式的互动较少。例如: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教师的互动意识不足

想要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且互动频繁,就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在目前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互动意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深度不够

一部分教师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课堂氛围良好,学生能够踊跃回答问题,但是师生互动的深度不够,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停留在表层阶段。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需要与学生有情感的连接。目前师生互动更多的是认知互动,师生的情感并没有被调动起来。

小学语文“互动式课堂”如何构建

1.营造课堂氛围,平等师生关系

想要构建“互动式课堂”首先需要教师摆正自身位置,从教学的“领导者”变成“参与者”,才能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在教学的顶峰位置,尽管学生崇敬教师,但是往往因为害怕教师的批评即使对所学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依旧不敢提问。教师在教学过后通常会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知识,可是学生因为其他同学没有发言等原因不会回答教师。这些情况就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教师也因为学生没有反馈而无法更多地进行讲解。因此只有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才能彼此敞开心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因为语文的教学目的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就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多进行沟通,构建“互动式课堂”就非常有必要,在一问一答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增加,使学生与教师更为亲近,从而营造了自由、融洽、踊跃、开放的课堂氛围。

2.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教无类

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流于在课堂上的“大锅饭”式教学,更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根据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互动式教学”正好契合了这一教育要求。构建活跃的“互动式课堂”一定要教师既关注教材也关注学生。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因此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有所不同。前文提到的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没有反馈,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周详。有些学生比较腼腆,不敢向教师主动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还有些学生性格活泼,在课堂上总“走神”。教师需要多提问这些学生,保证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课程。

3.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

构建“互动式课堂”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同时也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生往往比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同学,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学生相互提问。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讲解某篇文章时,可以选取重点段落,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根据段落表达的意思询问对方的看法。为了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教师可以在他们互动之后检查一些小组的互动情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4.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数情况采用结果式教学。在“互动式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改变评价方式,让结果式评价与过程式评价结合。教师需要挑选部分敢于直言的学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这可以让教师侧面指导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也很重要,这是让学生自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

结语:总之,在构建“互动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不足,给予学生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以鼓励为主,鞭策为辅,逐渐使学生在课堂中踊跃发言,这样的互动式课堂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筱娟.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