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艺培训体会

茶艺培训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培训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艺培训体会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大学茶文化心得体会文章1

关于茶艺培训学习的个人心得

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大学茶文化心得体会文章2

学习茶文化的体会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大学茶文化心得体会文章3

学习茶艺的心得

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内容灿烂多彩,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充实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山出好茶,清泉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茶是和平的饮料,只要心存恭敬,心中宁静,就可以泡一壶自己喜欢的茶来。

茶艺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包含有知、情、意的部分,是综合的学科,也是整合的科学。学习了茶的相关知识之后,各种体会也慢慢随着茶知识的提高而产生。

首先,还没有学习茶的种类时,我只懂得绿茶、红茶、茉莉花茶、龙井茶这么几种并且还不知道它们的特点如何呢。然而当听到老师的讲解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见识的多么的窄小,学过之后,才知道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种类,仅咱中国就已经有很多了。基本茶类就是绿、红、白、黄、青、黑。

除此之外,还有它们的加工方法让我大感茶的复杂以及深刻的内涵,这些都蕴藏着高尚的品质。 自从知道了茶的加工工艺是如此的麻烦之后,也知道了所谓的茶香醇厚是如此的可贵,猜想懂茶的人肯定是个气质高雅的人。因此也立志做个优雅之人。努力认真学习这门课:《茶艺学》。与此同时,也学习鉴别鉴别茶的好坏,让我不禁感叹茶的奥妙和精深的内涵。鉴别茶的好坏,选择好茶叶很重要,一般来说,判断茶叶的好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即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分辨茶渣。茶艺的形式可以分为五个要项。第一要项是选择茶叶,第二要项是茶具配合,第三要项是泡茶用水,第四要项是纯正技艺,第五要项是品名环境。

后来,学习了各种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看着视频,主人公的泡茶动作是那么的优雅高贵,深深地震撼着我: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的泡茶方法,也竟有如此的讲究,这必定是懂茶的人才会的享受吧。泡好一壶茶的技艺有三大要素:第一是茶叶的用量,第二是泡茶用水的温度,第三是浸泡的时间。用量就是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时间,就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泡茶用水需要讲究,好茶需要好水。

在科技发达、工作繁忙的社会,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清茶,品味它苦中带甜,饮后回甘的滋味,闻一闻它清淡怡人的香气是何等让人心灵沉静。佛家有曰:茶禅一味。每每把生活比喻成茶,清清淡淡,苦中有甜,自然而美好。又有一说法:人生如茶,品茶犹如品味人生。  当品味到甘、甜、苦、涩、酸等味道各异的茶的时候,我深切地感悟到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茶从入口到咽下的过程就好像一个人生的历程。茶有不同的味道,人生也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品茶要用心才能品出味道,人生也要用心经营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

不品尝甘苦何以有回甜?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

把茶看作是造物主送给人类的一本教科书,它教育我们要热爱生活。今天高速的经济发展要求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来源于人们较高的艺术修养。让我们结合时代的要求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弘扬茶的文明,广泛提高艺术修养,推动社会的高度。我要用我所学,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周老师的精彩解说下,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操作课上周老师教我们展示茶具,学泡乌龙茶。在学会展示茶具的自己,似乎不再羡慕视频里的 主人公的那优雅高贵了,因为我也可以做到,至少自我感觉身心已经达到那种境界了。

以上是对《茶艺学》这门学科的心得体会,感谢周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将会运用这些所学到的知识伴随着我的生活,让茶艺丰富我的人生。

 

大学茶文化心得体会文章相关文章:

1.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3篇

2.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

3.茶文化心得体会的范文

4.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文章鉴赏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我并不是真正的茶人,所以无法体会“品啜一杯香茗,醉在茶香里”的感觉,但走进茶馆的那一刻,内心的浮躁开始慢慢沉静下来,生怕自己的莽撞打乱了这里静谧的节奏。进入包房后刚落座,便进来一个穿着旗袍的美女,原来这里的每个包房都配备有专业的茶艺师。

茶的灵魂入水,水的灵魂入心,心的灵魂入道。茶人复苏茶叶灵魂,茶叶唤醒茶人心灵,一花一茶一杯,皆可明心见性。茶馆老板谭总与自己的老公都是喜欢喝茶之人,开茶馆算是夫妻二人的一个心愿。在谭总看来,经常静下来品茶之人,心境自然会变得豁达许多。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来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在谈天说地清茶馆内,有自己专门的茶艺顾问,而每一位服务员也都是经过专门的茶艺培训后才上岗,他们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的位置、顺序就动作也都是遵循茶道精神“廉、美、和、敬”。茶艺表演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场进场的顺序,敬茶、奉茶的顺序和动作等都有一定规矩。比如茶艺师泡茶时的坐姿,必须并腿斜坐于桌前,上半身一定要正对客人,面带微笑,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从茶艺师将水倒入杯中于茶叶相溶的那一刻,一场优雅的艺术表演便拉开帷幕。

曾经有人说过:“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谭总笑言,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的不同时间,都对应着不同的茶,就如同了人生各个阶段所要面临的遭遇。心静下来,才能品出茶的百般滋味。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品赏佳景 品赏岁月

早就听说流花湖公园内有间流花茶艺馆,而这间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依湖而建。布局与流花公园的园林美景巧妙地合为一体。动静相宜。可品茗,可观景。可赏艺,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然而亲睹芳容也不容易。流花茶艺馆开于公园一侧,途经的公交车不多,即使步入大门口,仍要走一段小路才能到达品茗区。一路走来,疏影横斜,曲径通幽,琴声悠扬,亭台楼阁掩映于林木中。进入依湖而建的品茗区,一步一景,惊喜不断。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觉处于园林一隅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淡,渐渐地融进了整个环境中。

细想这一路的寻访,就如泡茶的过程,经过煮水、洗壶、洗茶、冲泡、闻香、观茶等多个步骤,一路循序渐进,细心体会,最后当茶汤进入喉舌时。就如同只身走进世外桃源,眼前豁然开朗,当中的美妙感受很想与人分享。但又无需求得别人的认同。

置身于茶馆内,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望,都可以收获不同的景致。找个舒服的位置,眺望湖中小岛。思念伊人在水一方;观湖面的片片流花。追忆前尘往事;捡一片飘落于茶几的树叶,感叹岁月的匆匆。每一种心情都有景物相对应,而每一种烦恼,都在这里得到缓解。看流花落水,看百年老树。还有什么是放不低的呢?!一杯清茶,几块精致可口的茶点。怡然自得地品味生活的喜与乐,真的是人生几何!

许多人说在茶艺馆喝的茶总是特别的好喝,当中固然有水质、冲泡技术的原因,但最大的缘故还是环境与心境的差别。幽静雅致的环境让人的心情也好起来。而味觉当然也容易苏醒过来。

陶冶性情心灵溢香

流花茶艺馆内设有不同的品茗区。都各有特色。你可以选择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可以倚湖凭栏而坐,又或是拾级而上享用堤岸高处的包厢,又或是亦步亦趋地登上泊于湖边的小艇,都各具情趣。无论是两人交心长谈,或是三五知己相聚,又或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雅聚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地方。

此时正是午后时分,茶馆内的客人不多。偶有到访者多是熟客。有茶客还手捧茶碗,悠闲地下起棋来。人皆有好胜之心,而商场或是职场的博弈,总是让人心力交瘁。只有在这里,胜负似乎并不重要,在满溢的茶香中享受游戏之乐才是主要的。人们常说人生如棋。懂得享受过程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国外近年来流行“慢生活主义”,还掀起“瑜伽热”。其实这些都跟中国的茶道、茶艺有着相似及相通之处,讲究的都是静心、静神、静养,身心的和谐乃是健康之本。

据悉,流花茶艺馆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开业。当时的定位是做一间专业的茶艺馆。虽然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引诱。例如在前几年火锅城十分红火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跟茶艺馆合作经营火锅,但是茶艺馆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婉拒了。不浮躁,不急进。专心地做“茶事”。是流花茶艺馆从一开始就确立下来的经营方针。当然随着年代的变迁,他们也做出一些适当地改变,并且不断扩展业务范围。但即使是后来增加的茶食项目,他们也另僻地点成立茶膳坊,并与茶艺馆、茶艺培训中心、素食馆共同组成流花茶艺城。“这就如泡茶一样。如果各种茶都混在一起。茶昧就杂乱了。我们要做纯粹的专业的茶艺馆,这是一贯的宗旨。”流花茶艺馆的总经理皮蓉女士对记者如是说。

尝鲜一族 人生如茶

坐在流花湖边,面前摆着一杯刚沏好的都匀毛尖。这杯来自贵州的今春新茶,有着碧绿澄清的颜色。此时正是午后时分,极目四望,但见湖光滟潋,花影闪烁,茶香袅袅。许多平日里觉得无法停下来的东西。这一刻忽然被定格在一副水墨画中,于是做到了现代都市人平时无法达成的事,例如观赏到茶的舞姿;例如可以听到小鸟的鸣唱;例如可以在采访过程中,抛开古板的问答形式,只是随意地交流对茶的感受。从品茶的真实体验中寻获许多共鸣与灵感。

皮总对记者说,这里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本身就喜欢品茶。所以对整个项目的运作都特别用心。茶文化博大精深。往往知得越多越想深入探究。为此。他们也会经常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还亲身到茶区去鉴茶识茶问茶,并从当地直接进货。例如每年三四月间,他们都会去福建采购新茶。通过和茶人的交流,他们预计,今年会流行品饮武夷岩茶。

问及这位茶艺馆的掌门人自己平时最爱喝什么茶时,皮总回答说。自己刚接触茶艺时爱尝鲜,会同时喜欢很多种茶,但现在最爱是普洱茶和湖南黑茶。迷上普洱是因其具有可变性、包容性,当中蕴藏无穷的品饮乐趣。而对湖南黑茶的感情,则缘于自己本身为湖南人的原因。对家乡的想念,对事业的热情,对生活的感悟,都在品茶中得到了很好的协调。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2013年8月30日,在厦门仙岳山天竺岩寺,由台湾郑福星茶业主办的“邀月禅缘”秋韵茶事,从多角度诠释了茶道茶艺之美,让参会的茶客们沉醉于茶禅一味的和乐之中,亦像是一次对自己身心安顿空间的洗礼。而有幸结缘相识的十七位司茶、司侣,她们更像是一位位引路人,引领着爱茶之人用心去感受这美学茶会带来的禅美意境。

从道

来自台湾高雄的庄捷升,秀气的面庞带着浅浅的笑。这一次,她与四海的姐妹同行们来到厦门,在郑福星茶业的茶道花艺美学密集班里接受茶、器、花、艺、道新生活美学概念的熏陶。庄捷升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天,却有着醍醐灌顶般的悟彻,原本对于茶与美的理解,在老师的点拨之下豁然开朗。”当然。这十天对于她们来说只是一个起点,茶与美的博大精深仍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而今夜的秋韵茶事亦是她们所学成果的汇报。

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弥散的雨滴仿佛在冲刷心灵的烦躁与尘土。寺里一切俱静,唯独这雨声淅浙沥沥。走进寺庙,当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了却凡尘,而是将对于佛的虔诚化作一种让人清净的力量,来涤荡身心的疲惫,这与茶道的精神完全共通共融,足见举办者的良苦用心。

罄声过后,佛乐声起,司茶们身披白纱优雅而从容地行礼、入席。来客奉茶,这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待客礼仪。而今晚这场礼仪却更像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美学盛典:木质的梁柱搭起通透的空间,让人气爽神清;灯笼中透射出红色的光晕,暖意融融;一排的烛光,在风中摇曳多姿;精心设计的茶席,选用红与黑竹编,搭配出复古禅意的色调,并将自然优雅的小原流花道融入其中,静、雅、美、真、和的意境瞬间感染了每一位茶客。

司茶陈玉玲也在这氛围中被深深感染,她来自福建。品茶学茶多年。今晚冲泡的台湾大禹岭驰云乌龙茶有别于福建乌龙。这让陈玉玲格外细致。干泡的技法已相当娴熟,优雅的冲泡和恬淡的笑容,合着精美的茶器与透彻的茶香,让人如痴如醉。敬奉嘉宾之后,玉玲端起香茗。聚精会神地观赏汤色,汤色醇和,举至鼻端细闻幽香,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大禹岭茶呈现出的高山冷香和浓郁果香让人心旷神怡,品啜茶汤,顿刹间物我两忘。

郑福星茶业文化创意总监林晓真老师欣慰地看着弟子们的表现,她说道:“教授的技艺都只是表象,重点是让她们去领悟茶艺茶道的真美,陶冶身心。你看这清香甘冽的茶汤,可以沉浸出多少曼妙的心情,舒展绽放的茶叶吐露着精髓,就是一种化俗为雅的力量。”悠悠的烛光下,花、茶、器交织出难以言状的融洽与释然,那一丝丝的古朴,那一股股的暖意,幻化成质朴典雅的禅韵,仿佛可以将一切的世事纷扰都忘却,徜徉其中,真是一种神奇的心灵之旅。

悟语

对于温州忘忧茶庄的杨柳来说,茶不仅是她的营生,更是人生的伴侣,通过它与人结认,也要通过它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茶的真意和外延是她一直渴求的。这次来厦门学艺的日子里,她深刻地感受到茶艺茶道还可以演绎得那么绝美、那么清雅。由林晓真老师和“中国茶仙子”之美称的鲍丽丽老师共同演绎的“茶与花的对话”,就让人体会到一种禅·茶·花无我合一的意境,让杨柳十分陶醉。

寺庙里,佛音与禅意缭绕着,品饮着香气氤氲的茶,杨柳若有所思道:“书、画、茶、花、器、艺,其实它们都是一体的,都是将艺术和生活相结合,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茶的美学诗意可以得到很大的延展。从这层意义上说,就冲破了我当初对于茶狭隘的认识,对以后把握茶、茶艺、茶道,都将有大的帮助。”

随着震撼古韵的擂鼓声,“武汤”缓缓开场。武夷山大红袍的岩香独韵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擂鼓声,将“武汤”出场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鼓手就是我们企业的普通员工,小伙子很有悟性,我只是稍微做了点拨。两天时间可以把鼓打得这么好。”17岁就开始玩摇滚乐的福星茶业总经理郑宥郁介绍到。在乐律方面颇有造诣的郑总。不仅炮制了这颇具创意的擂鼓,整场茶会的策划、舞台效果、音乐都出自他手。

或许因了这雨、这寺、这乐、这鼓……总之,这场茶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它将传统茶会精致升华,呈现出让人愉悦与惊喜的独特效果。来自武汉的司茶游亚林感慨道:“来厦门之前,一直觉得茶艺表演很单调,经过了培训和今晚茶会的参与、观摩,自己收获很大,原来品茶悟道可以做得这么优雅、这么富有内涵。”

如果仅仅是茶、器、花这些物本身的堆砌,那茶不大可能入茶人心。为什么可以茶禅一味,茶意入心?来自四川的司茶刘春容讲述了她的心得:“禅宗崇尚顿悟,说凡人也可以修行成佛,而这种修行都体现在日常、凡事上,修为到一定境界时,自然会领悟开窍。而茶作为修行养性之物,传递出清雅和谐、淡泊出世的节操,与佛理完全相通。茶的品性和感知,也要在平时一杯杯冲泡、品茗中累积,直到通透茶有真味的本真。”

是的,就如同林晓真老师说的那样:“茶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能带给我们‘破孤闷、泻清臆’的心灵感受。那是一种释放、一种升华。一场茶艺、一次静修,带给大家的绝不仅仅是这些茶、器、花、艺,更是道——茶要静品、心要静笃的深刻哲理。”

琴音禅意,般若清风送。茶清静纯洁的品质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让所有在场者都经历了一次洗礼。融和着禅意和一切中华传统文化精要的茶,会给不同修为、不同人生阅历和志趣的人带来相同的身心感受。而对于学有所成的司茶们来说,孜孜以求的茶道精神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她们在宁静中修缮心灵、超越自我。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价值的衡量尺度已发生变化,人的休闲文化体验过程成为消费的主题。因此,人们对体验性、休闲性、参与性、文化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茶文化旅游以其传统的养生保健和自然、清幽、淡泊、恬静的休闲方式、独特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高享受的服务及蕴涵于生活方式的文化思想,正迎合了这一心理需求,能满足人们体验特色风俗、提高文化修养,获取人生感悟的需要。

一、汉中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茶界、旅游界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汉中的茶文化旅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茶文化及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随之展开;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各种组织团体陆续成立;并举办了影响巨大的汉中茶文化节及相关的茶文化研讨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茶乡生态游,打造出一批生态茶园旅游品牌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气候温润,产茶历史久远,种茶地域广泛,茶园规模空前,如西乡、勉县、宁强、南郑等地,发展茶乡山水生态游,深受游客青睐。西乡、南郑等县以发展生态茶园为依托,开辟了茶园观光旅游线路,推出的茶文化旅游活动集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表演、茶园观光等于一体,让游客在欣赏汉中茶园独特美景的同时,更好地去体验汉中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较好地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双赢局面,为汉中打造更多的生态茶园旅游品牌树立榜样。

(二)以秦巴茶艺、汉茶茶礼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独具魅力

西乡茶艺,在制茶、烹茶、饮茶方面的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一门艺术。西乡的“秦巴茶艺”,通过动态的冲泡及表演者服饰的配合与古筝音乐意境的烘托,将秦巴茶艺的大气展现在人们眼前。汉中茶艺表演的汉茶茶礼,展现出了汉朝时代的礼仪和茶文化风情。茶道表演将盛唐宫廷茶道用现代茶道的形式表现了当代的礼茶理念。茶技精湛,动作娴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正在打造以欣赏、参与特色茶俗为主题的茶俗风情游

汉中独特的地理环境、饮食风俗及悠久的种茶历史,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根植于民间的茶风习俗。汉中人的“罐罐茶”可被视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就是煮茶不用壶、锅,专用陶瓷罐在火塘边煨制,茶中加佐料,如糖、大枣、枸杞、桂圆等,此种原始淳朴的饮茶法脱胎于古代的茶粥,实际上一直传承着汉唐时期我国最流行的饮茶方法――煎茶法,此法唯汉中地区独有。

过去关门制茶唯恐“独门绝艺”被人学去,如今聚集一起亮绝艺现场“斗茶”。巴山深处西乡县罗镇数千名茶农聚集在一起“斗茶”,进行采制茶比赛。由制茶历史都在20年以上的“老把式”登台亮相,进行鲜叶杀青、揉捻、初干、复干和足干这些制茶流程,角逐茶叶采制能手。

参加茶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能获得自然美的享受,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高层次的休闲体验。

(四)茶文化节的开展为汉中茶文化旅游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中国・陕西(汉中)茶业茶文化节以“弘扬茶文化、打响茶品牌、发展茶产业、壮大茶经济”为主题,节会期间举办了茶产品展示展销、名优茶质量评比、精品茶拍卖、茶艺表演大赛、生态茶园观光旅游、茶历史文化及茶产业发展高端论坛、茶书画及摄影作品展、茶商贸洽谈和签约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于展示汉中悠久的产茶历史、独特的茶文化底蕴、加强经济文化互动交流、打响“汉中仙毫”品牌、推动汉中绿茶产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阳春时节,趁着茶叶节的气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到汉中体验生态茶园观光旅游。

汉中茶文化旅游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茶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尤其对汉中茶历史文化资源有待积极开发;茶文化商品包装没有地域特色;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参与性;宣传营销不够,市场知名度不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等。

二、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更新观念,合理规划,准确定位

作为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政府及业界应更新观念,顺应现代市场需求,努力营造汉中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汉中茶文化旅游。

汉中茶叶产地生态环境良好,这就为茶园茶场观光、茶文化与乡土文化等休闲资源的整合重组提供了条件,将茶文化旅游与农家乐等乡村生态休闲活动结合起来,达到资源互补,双向共赢。如汉中市南郑县罗帐岭茶园,西乡县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东裕茗园,西乡五里坝镇的有机生态茶园等,这里终年云雾环绕,生态资源极佳,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旅游企业应充分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农田野趣和农家乐雏形,把茶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成汉中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知名品牌。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汉中的主要客源市场来自本省和周边几个省份,且多数是在春秋两个季节的节假日期间自费旅游,停留时间仅1~2天。因此,目前汉中茶文化旅游应走中低端旅游路线,兼顾高档的市场定位。

(二)科学设计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和发展茶文化旅游项目

深挖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包装设计,合理安排,以丰富多样的茶文化旅游项目来迎合和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依据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可具体开展茶乡生态游、茶保健游、茶节庆游、茶民俗风情游等活动。

“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和“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使汉中绿茶具有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如南郑罗帐岭茶园,2004年主席曾到这里视察并大加赞赏,此举给当地茶农以极大的鼓舞和发展热情,当地发展茶乡山水生态游,深受游客青睐。

近年来,西乡县坚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茶叶资源为依托,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的茶乡”为目标,先后投资数亿元完善旅游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展示茶乡风情,弘扬茶文化,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茶叶深精加工相结合,启动了集茶文化展示、茶园观光、休闲、品茗、购茶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游。

(三)营造茶文化旅游氛围,加强“汉中仙毫”名茶品牌效应

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汉中仙毫”品牌知名度低,参与茶文化旅游热情不高,茶文化休闲体验氛围不浓厚。因此,应在“汉中仙毫”整体品牌统领下,整合西乡“午子仙毫”、南郑“汉水银梭”、镇巴“秦巴雾毫”、勉县“定军茗眉”、宁强“宁强雀舌”等子品牌。在各县区茶文化旅游景区道路标识、建筑风格、购物品等方面体现各地域特色,使游客一走进该茶文化旅游景区就能从视觉上有明显的冲击和感受,体验到该茶文化旅游区的特色和气氛,通过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强宣传促销,扩大“汉中仙毫”整体品牌形象及各茶乡个体旅游形象。举办茶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开发茶文化旅游形象纪念品,不断提高游客对汉中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参与热情。

(四)加强茶文化旅游研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汉中茶文化旅游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应充分利用茶文化研究中心及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加强对汉中本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为进一步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和保护做好充分准备。另外,茶文化旅游是高端的文化旅游形式,参加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素养,所以,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带领游客去深入体会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实现茶文化与旅游完美衔接,成功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