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课余生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疆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问卷的数据收集分析得出当前新疆高校大学生基本的课余生活现状信息
(一)大学生课余生活基本现状
在受调查的800多名同学中,每位同学拥有的可支配课余时间也各不相同。其中0-2小时的占比12.3%,3-5小时的比例为51.6%,6-8小时和8小时以上的分别占比为20.6、14.1%,缺失数据占比为1.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课余生活主要内容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分析数据可知,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选择多样,在选择种类上也较为固定,其中上网同学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这也说明我们今后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顺应趋势,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同学占比达到了68.8%,仅次于上网,这也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重视学习,但占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除此之外,运动、睡觉等也占有较大比例。
(二)课余生活内容分析及问题
1、上网情况
据数据看,新疆高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0-2小时的占比34.5%,上网3-5小时的比例高达50.7%,而6-8小时的比例也达到了10.2%。在上网内容选择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的人数占比居多,也说明上网成为如今大学生课余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上网目的选择上,查资料学习的比例只有50.5%,玩游戏的比例高达28.7%,其中上网看视频的比例最大,达到了72.5%。由此可见当,前新疆高校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率不是特别充足,有相当大一部分时间沉溺于网上。
2、体育锻炼情况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然而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可知,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的同学占比高达78.2%,占样本16%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在5-10小时之间,10-20小时之间的同学占比只有4.6%,而每周锻炼时间多于20小时的同学占比只有0.7%。这反映出来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严重缺乏,这也与当前中国大学生反应出来的普遍情况大体类似。
3、课后的专业课学习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八百多名同学中,有67.6%的同学认为学习对大学生来讲比较重要。但是,每位同学在课余时,花在所学专业上的时间却有很大的不同。平均每天花0-2小时的同学占比58.1%,3-5小时和6-8小时的分别占比30.8%、1.9%,在8小时以上的同学占比1.9%,这反映出当前新疆高校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花在专业课上的学习时间较少而在其他方面过多的现象。
4、课余生活规划情况
有41.9%的大学生认为课余时间规划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有47.5%的同学认为规划重要,但是依然有32.4%的大学生不做课余时间规划。在制定规划的同学中有一半以上对自己的规划满意,但仍有15.3%的同学不能很好的执行自己的规划。
三、改善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加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新疆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镇”和民族宗教多元地区,加强对大学生课余生活研究,不仅能更好促进大学生个人更好发展,还能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实际现状,因势利导地进行引导教育。
第一,就学生自身而言
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人生规划对个人发展十分重要,它犹如海边的灯塔,为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对自己人生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这样才能有努力的明确方向。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可计划过高,否则会丧失完成的动力;也不可过低,否则会因为过于容易而疏于去完成。
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当今社会,形形的诱惑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矢志不移地去坚持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课余时间规划不可或缺,但是制定规划不能执行就更为遗憾。因此,拥有坚定的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第二,对于高校方面而言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荀子?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突出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要积极为大学生课余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要积极加强校园网建设,营造良好的虚拟文化氛围。网络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校园网建设,是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局面所做出的有利举措。2014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在上海联合召开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场交流会。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落实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因此必须重视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把校园网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当前,高校学生上网时长日益增多,因此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十分重要,同时也要加强引导。
第三,就教师而言
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导师,应积极对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引导。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定位。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拥有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定期开展课余生活规划指导课程,结合当今学生课余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讲座,使学生不仅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同时也是对其更好合理开展课余生活进行一个专业的指导。
[关键词]协调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和分析
为推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与红红火火的课外体育训练相比,该校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竞赛的开展却显得相形见绌。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随机抽取了男女大学生各12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情况。所调查的学生包括大一、大二男女各60人,大三男女各60人。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采访法、文献资料和数据统计法,并通过大量阅读有关的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实际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5分,回收率83.3%,有效率97.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差距,故把男女的问卷结果分开展示,方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该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更完善地展示调查结果,希望对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帮助。
1.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1)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研究表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认可的,其中有26.5%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要,有55.5%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比较重要,觉得一般的占11.5,觉得不重要的占8%,认为无所谓的占2.5%。
(2)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
研究表明:男生有超过一半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持喜欢的态度,其中20%男生非常喜欢,比较喜欢的占38%,觉得一般的占17%。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不喜欢态度:觉得不喜欢的男生占14%,觉得非常不喜欢的占11%。在被调查的女生中,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对少一些,非常喜欢的只占8%,比较喜欢的占20%,觉得一般的超过三分之一,这部分学生的态度不明确,需要加以引导和组织起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持不喜欢态度的也相对男生多,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占21%,非常不喜欢的占14%,持不喜欢态度超过三分之一,情况不容乐观。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情况: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调查的男生中出于增强体质动机的占的比例最高,为56%。其次是情趣爱好和打发时间,均占22%。其他所占比例相对少一些,减肥占7%,丰富课余生活占17%,提高学习效率占8%,为了通过体育考试的占5%,其他占4%。女生则占比例最高的为减肥,占49%,增强体质次之,为47%。动机为兴趣爱好、打发时间、通过体育考试也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分别占20%、23%和20%。动机为娱乐丰富课余生活占14%,提高学习效率占3%,其它占6%。此外,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差别较大,男生更偏向于兴趣爱好,而女生则更偏向于减肥,这说明女生受现代人们对女性的审美的影响,从而忽略了课外体育活动的真正意义,需要引起重视。
(4)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的项目
从研究数据可看出,男生感兴趣的项目和女生感兴趣的项目差异较大。男生感兴趣的项目中排在前3位的是跑步、篮球和排球。女生排在前3位的则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男生中其余对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舞蹈和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5%、17%、10%、3%和5%。女生中对篮球、球、健美操、舞蹈和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7%、3%、16%、9%和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男生偏爱运动量大一些的活动,女生则偏爱运动量稍微小一些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男女生的喜好来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效果会更好。
(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
统计显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大多数选择在学校操场、跑道和体育馆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所占比例为81.5%。选择在学校里的空地、宿舍、收费场所和其它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17.5%、11.5%、4.5%和6.5%。
(6)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生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略显差异。在男生中,懒惰不爱动所占比例为23%,原没兴趣所占比例为12%,学习紧张所占比例为58%,认为缺少场地器材的所占比例为33%。女生中,主要因懒惰不爱动所占的比例为57%,没兴趣所占的比例为20%,学习紧张所占的比例为47%,认为缺少场地器材的所占的比例为31%,其中原因为懒惰不爱动和缺少同伴所占比例最高。
2.学校体育社团及团体活动现状
(1)体育社团及团体
学生社团是指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规章自行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它不限年级,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因学校的体育社团和团体具有局限性,因此,其影响力和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力也是有限的。
(2)收费项目
目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及附近的体育场馆较少,因此,收费的体育项目也不多,学生只能参加本校体育馆内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
三、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氛围
学校可定期开展体育健身知识讲座与趣味体育,并加大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做到人人参与。
2.完善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体育俱乐部内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设施,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可在固定时间段组织学生参加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锻炼次数,为其以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完善学校体育社团
教师多指导体育社团的发展和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还可鼓励和指导建立更多的体育社团,创造良好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氛围。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并非不可改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完善体育设施或场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克服自身的懒惰思想,关注并参与体育锻炼。这样,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新宇.重庆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张洁.“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3]王凤春.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解析与重构――以聊城大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竞赛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4]陈素珍.新课标下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是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细胞,尤其是创造性艺术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升学生高层次的素质和修养。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艺术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论证了大学教育中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时代背景下继续进行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概述
在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现代人具有专业的技术和能力,还要求他们拥有良好的艺术细胞和艺术情操。因此,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细胞,尤其是创造性艺术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一旦他们形成了这种审美观和世界观,就会从中收获许多并非书本中能汲取的养分,并终身受益。此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要提升学生高层次的素质和修养,大学教育更应当如此。因而,在如今的大学综合教育框架中,艺术教育被广为提倡。
二、大学生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范畴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艺术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变化发展,不仅体现在高校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上,也体现在高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过去的教育,总是特别强调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对体育、艺术等方面的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能力自由发挥的空间,且与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是充满矛盾,背道相驰的。而时代越是进步、教育改革越是深入,这一矛盾就越显得突出和明显,因此,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与之适应、并利于其未来发展的教学,这中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上,更应当扩展到更宽、更广的范围中去,艺术教育就恰恰体现了这样一种素质教育的精神。
(二)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教育途径,来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素质教育理应是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形成一批满足社会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艺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在自身环境、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存在普遍差异的情况下,对艺术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各自需求为本,以他们所热爱的方式来进行适当的教育。而大学生,正当是个性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展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艺术教育,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能调动每个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和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三)大学生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就业压力,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充斥着各种分数、成绩的紧迫危机,很多大学生抱怨在校期间缺少身心放松与锻炼的机会,使得他们本就已经高度紧张、枯燥单一的生活变得更加枯燥。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也好,从素质教育的方针着手也罢,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和手段,且适当地参与各类文艺活动,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参与性,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且在将来,也会让他们感到终生受益。一旦大学生走上社会,面对一些公共场合,会一到两手艺术方面的才能,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不仅理论证明了艺术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现实也证明了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呼声。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我国高校艺术类的艺考,包括美术、书法、音乐、体育等艺术类别的考试,显得十分火爆,艺术报考人数在这几年内急剧增加,这都说明了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自我发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感悟和传达,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艺术知识网,增进他们学习艺术的浓厚兴趣,此外,如今在因特网这一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将新的艺术课程与网络相结合,也将开发出一种适应现代教育、适合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意艺术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审美能力,以利于他们成为新世纪综合素质领先的优秀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当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倡导的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领域的综合能力。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进行艺术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项补充和扩充,更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身边的艺术、身边的美。大学教育中广泛开设艺术课程,不仅有着理论上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在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所以说,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是塑造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成为了时代钟声下一道清脆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彭丽冰,贾春水.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7(9).
[2]张海鹏,邓江.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J]. 丝绸之路,2009(14).
[3] 田荣. 浅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积极影响[J]. 文教资料,2009(16).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一、联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特点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们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买衣服用的是100元,那还要找回2元,即276+100-2;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到学校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出外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用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现实作用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味袋和包装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件对生活的适应。
三、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有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论中,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回归数学课堂,发展思考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的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遍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中,事先让学生真正去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机智问答节目。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处理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的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以及门窗和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有了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人民教育也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新的、更好的的教学方法,为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平.《基础教育改革新模式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2]刘彭芝.《数学思维教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1月
关键词:体育活动;健康;浙江省;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34-03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s in Zhejiang
JIANG Zhiho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s in Zhejiang are investigated and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screpancies exist in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sexes including their choices, times, duration, intensity, and venues for the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s. The sports facilities in schools can basically meet the exercise needs. However, they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 Zhejiang;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s; health
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校的分布状况,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湖州、嘉兴各地的普通高等院校(15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11所)共26所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5 136份,有效率98.77%。有效问卷中,男生2 570名占50.04%,女生2 566名,占49.96%;一年级1 198名,占23.33%,二年级1 786名,占34.77%,三年级1 190名,占23.17%;四年级962名,占18.73%。
1.2研究方法
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和专家咨询座谈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所提问题和所设答案均经过社会学专家和体育专家的评价和修改。数据经过检验符合效度、信度的要求。
2结果与分析
2.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部分,在对各年级学生课外锻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78.87%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锻炼,不锻炼的占21.13%。值得注意的是一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比例最高,为84.97%;而四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比例最低,为67.98%。究其原因,一年级学生刚刚从高中阶段为了高考而紧张学习中度过,从而有相对较为充裕的课外活动时间;四年级学生没有体育课又面临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忙于找工作有极大关系(表1)。
表1各年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比例%
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同学是同时抱着几个目的进行锻炼的,在大学生最主要的三个锻炼目的数据调查表明,“增进健康”和“满足兴趣爱好”居于各年级前两位,仔细分析发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持“增进健康”目的,其比例越来越底,分别为69.28%、60.86%、47.06%、39.29%;而持“满足兴趣爱好”目的的比例,表现分别一、二年级接近(为48.08%和47.82%),且高于三、四年级(为42.18%和43.66%)。“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取得体育测试好成绩”表面上看似乎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调查数据却显示各年级的不同,年级由低到高,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目的的比例却由高到低;在持“取得体育测试好成绩”目的上高年级的学生比例大大高于一、二年级学生,分析认为,高年级学生为了在就业时取得用人单位对他们身体健康程度的认可,特别重视体质健康(原“达标”)测试,体现了当今学生的现实性原则,另一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化体形”上,大四的学生的比例为33.06%,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年级。“发泄或调整情绪”是体育活动的一大功能,从大一到大四分别有22.37%、17.81%、21.01%和14.35%的同学就是抱着这一目的进行锻炼的,在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课外自主的体育锻炼格外重要,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调节,许多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理健康程度
好于它人。因为体育锻炼在锻炼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泄或调整情绪,还能够结交新朋友,在扩大社交圈这一点上,大三学生的比例高达22.35%。为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这符合普通高校的现状(表2)。
表2各年级学生锻炼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男女生间的锻炼目的存在较大差异,除了“美化体形”这一目的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分别为30.05%和13.00%)外,其余几项女生明显低于和低于男生。这与女生更重视自身的形体和外在形象有密切关系(表3)。
表3不同性别学生锻炼目的%
3 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项目分布
体育锻炼是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的,人们往往选择几个项目进行锻炼。调查规定每人填写最经常采用的三个项目。研究表明,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各年级的大学生选择篮球进行锻炼比例皆为各年级最高,从一至四年级分别为43.74%、36.23%、50.42%、40.96%。这与篮球运动在当今如火如荼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在几个年级中,选择跑步(30.55%)、乒乓球(25.71%)、散步(23.71%)、足球(20.20%)、跳绳(7.85%)的比例一年级最高,选择搏击类(7.84%)、游泳(8.01%)、体育舞蹈(1.90%)的比例二年级最高,选择羽毛球(27.06%)、蹬山(10.42%)、武术套路(17.98%)、器械健美(9.41%)的比例三年级最高,选择健美操(18.71%)、排球(8.32%)、网球(23.70%)、轮滑(11.02%)的比例四年级最高(表4)。
男女生在很多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强烈的性别特点。除了乒乓球、跑步、网球、武术套路、游泳性别差异不明显外,男生比例明显高的有篮球、足球、蹬山、排球、器械健美、搏击类,女生明显高的有散步、羽毛球、轮滑、跳绳、健美操、体育舞蹈。这明显与他们间在审美情趣、运动能力的差异有关(表5)。
表5不同性别学生锻炼项目%
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情况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在选择锻炼场所方面不尽相同。一年级学生选择“校内活动场所”进行锻炼的最多,为63.61%;其次为四年级,为59.67%。选择“校外活动场所”进行锻炼最多的是三年级,高达27.06%;其次为二年级,为9.74%。这说明了大学生随着进校时间的增长,活动半径也随之增大,而四年级8.32%的比例,可以认为是面临毕业和就业,时间变得紧张和宝贵,是节约时间和,更好地应对他们现状的表现(表6)。
表6各年级学生锻炼场所%
课外体育活动时,不同性别选择“校外活动场所”的情况相差较大,男生为17.74%、女生为7.01%,说明男生的交往范围大于女生,这与我国的传统教育和文化背景关系密切(表7)。
表7不同性别学生锻炼场所%
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强度
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人群中,进行2次/周及以下,持续时间<20分钟或运动强度中等以下的锻炼者比例一年级最多,为11.52%,四年级次之,为9.36%,三年级最少,为5.04%;进行≥3次/周,持续时间≥30分钟且运动强度中等以上的锻炼者比例,依次为三年级56.47%、四年级55.30%、一年级50.75%、二年级47.48%(表8)。
表8各年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持续时间及锻炼强度%
不同性别学生在每周次数、持续时间及锻炼强度上表现男生明显好于女生,进行2次/周及以下,持续时间<20 min或运动强度中等以下的男女生锻炼者比例为7.94%和18.39%;进行≥3次/周,持续时间≥30 min且运动强度中等以上的男女生锻炼者比例为64.90%和38.66%;进行≥3次/周,持续时间20~29 min且运动强度中等以上的男女生锻炼者比例为10.43%和17.42%(表9)。分析认为女生的锻炼习惯不如男生,同时女生锻炼的次数、持续时间及锻炼强度都小于男生。
表9不同性别学生每周次数、持续时间及锻炼强度%
对学校体育设施状况的满意度
学校体育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带来了高校体育设施的大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设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均活动场地大大提高,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学校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自身体育锻炼需求的各年级比例分别为,一年级66.61%,二年级85.44%,三年级64.37%,四年级84.41%(表10)。从性别上看,男女生对此看法基本一致,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不能满足自身体育锻炼需求的,男生为22.41%,女生为25.64%(表11)。总体上看,有七成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自身体育锻炼需求。
表10各年级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
表11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
3结论与建议
1) 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一年级最高。归根结底,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刚刚从为过高考“独木桥”而拼杀过来的一年级学生,面对相对轻松的高校学习环境,暂时得到了解放,使积压多年的体育活动欲望喷发出来(高三任意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或没有体育课的情况比较普遍),而某些原先一直在家长及学校严格“监护”下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走到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开始迷失方向,造成为数不少的学生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因此高考制度乃至整个教育制度值得我们反思,它们的改革迫在眉睫。刚刚从高中阶段为了高考而紧张学习中度过,从而有相对较为充裕的课外活动时间。
2) 经过了几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整体上大大地提高了国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人口的素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扩大招生所必然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四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在各年级中最低的现实就是这一问题的一个侧影,大四学生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寻找工作的方面,挤占了正常的体育锻炼时间。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政府努力培育就业机会,二是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
3)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增进健康”和“满足兴趣爱好”。不同年级和男女生间的锻炼目的存在较大差异,高年级实用主义色彩较浓,女生对“美化体形”情有独钟。
4) 在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篮球成为各年级比例最高的选项。不同年级对锻炼项目的选择各有侧重,反映了大学生广泛的变化的兴趣。男女生在很多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强烈的性别特点,折射出不同性别学生在审美情趣、运动能力的差异。
5)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在选择锻炼场所方面不尽相同。大学生随着进校时间的增长,活动半径也随之增大(指到校外进行锻炼),男生活动半径大于女生。他们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强度也呈现年级和性别差异。
6) 目前浙江省高校体育设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均活动场地大大提高,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七成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自身体育锻炼需求,但与学生的要求还有许多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 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2] 王爱丹,董晓春.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50-52,55.
[3] 何永超.对北京市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9):51-52.
[4] 梁建平.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及行为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0,(2):20-22.
[5] 陈华.对高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1):41-43.
[6] 李京诚.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式[J].体育科学,1999,(02):48-51.第30卷
投稿日期:200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