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一)宣传到位、深化认识。

加大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各级税务部门以各种形式,特别是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解释政策,主动深入到相关场所,向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想办法。引导广大下岗失业人员了解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和办理优惠的程序,将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广大税务干部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识,正确理解“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与扶持税源的辨证关系,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视为己任,增强责任感,提高政策的执行度。

(二)管理到位、审核把关。

遵循总局“应收尽收”的要求,提高防范意识,坚决防止部分纳税人钻政策的空子,在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中把好审批、审核关,营造公平和谐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环境。比如:在办理税务登记证中,涉及再就业优惠政策办证事宜的,要求再就业优惠证件、经营者身份证件、办证人身份证件必须实现信息一致,切实防止真证假办、假证真办等现象的发生;再如,企业所新增岗位中吸纳下岗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的,三年内减征30%企业所得税,管理员对企业检查时务必要对其真实性进行反复调查,把好下岗失业人员证件检查关和职工身份检查关。再就业企业税收征管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在工作中合理的设置“篱笆”,让真正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切切实实的优惠。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我国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非居民税收收入一直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和国内税收相比较,非居民税收收入规模较小,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加之非居民税源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需要依据国内税法和税收协定的规定来界定税收管辖权及纳税义务,管理的政策性、时效性和专业性强,监管难度大,基层税务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畏难情绪,对非居民税收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度不强,没有意识到非居民税收工作不仅是在组织收入,更是在维护国家,体现国家形象。

(二)非居民税收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

为加强外汇管理,防范逃避税,自1999年起,国家税务总局与外汇管理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要求居民企业和个人向境外非居民支付一定金额服务贸易项下和部分资本项下外汇时,提供税务证明,这一措施已成为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对临时来华从事经营活动及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实施税源监控的重要手段和监控税款是否足额征收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为了进一步便利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支付,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3年7月24日联合了《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有关问题的公告》,公告规定自2013年9月1日起,取消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在事前审核开具税务证明的做法。这意味着过去这种过度依赖对外支付证明的税务管理方式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非居民税收管理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专业性人才匮乏,管理力量不足。

非居民税收业务繁杂,政策性强,对税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加之非居民税收管理不是经常事务,我国非居民税收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高端人才短缺流失问题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非居民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瓶颈。

二、提升非居民税收管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基于对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存在问题的基本认识与把握,要进一步深化非居民税收管理,其基本思路应该是:进一步提高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认识,强化管理手段,在对非居民税收业务及纳税人进行科学合理区分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非居民税收实行有效的专业化管理。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非居民税收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当前跨境税源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果不重视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本属于我们的税源就会流失。因此,各级税务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以“维护国家权益、服务对外开放”为己任,牢固树立“税少而意义重、量小而作为大”的理念,不以税小而不为,进一步提高做好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适应税源全球化给税收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二)以风险为导向,实施非居民税收专业化管理。

1.实行专业化管理。相对于来华非居民数量和规模的增长速度,我国非居民税收管理队伍的人数无法对如此之多的非居民实施有效监管,人少事多的矛盾在非居民税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尤为突出。为防范非居民税收流失,各级税务机关应按总局的要求,建立健全非居民税收管理机构,设立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根据工作量大小配备合理数量的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充实非居民税收管理力量。同时,按照合理分工、权责明确的原则,清晰界定各级非居民税收机构的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确保非居民税收管理事项落实到岗、责任到人。

2.实施分类及风险管理。根据非居民税源的实际情况,对非居民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实施分类和风险管理,科学配置征管资源。一是对于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可以分类为常规纳税人(如分公司、代表处)和临时纳税人(如临时来华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纳税人)。对于常规纳税人,要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为重点,着重抓税基管理及归属所得管理;对于临时纳税人,要以当地的重点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做好登记备案等税源监控工作,重点防范非居民企业和个人虚构境外劳务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二是对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分别就其取得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租金和财产收益,分析潜在的税收风险点,以扣缴义务人为抓手,严格落实扣缴登记制度和合同备案制度,加强税源扣缴管理,重点加强跨境股权转让和特许权使用费与劳务费的判定的风险管控。

3.实行信息管税。要整合内部资源,充分运用目前在用的包括CTAIS、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等总局下发的系统以及自行开发的系统中有关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信息,有效整合数据,积极推进省级非居民税收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市县三级信息共享。同时,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加强与工商、商务、外汇、银行、公安、科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努力在外部信息获取上取得突破。

4.规范税收协定执行。伴随着跨国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非居民申请享受税收协定的个案也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提高对协定执行工作的认识,把税收协定执行工作与执行国际条约、体现国家执法形象联系起来,努力提升协定的执行水平和执行效果。一是要严格按照《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要求,抓好对备案类和审批类的管理,确保非居民企业和个人及时准确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二是以防范税收协定滥用为重点,严格征免税的判定,尤其要重点关注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易被滥用的“受益所有人”条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统筹对内协调和对外合作,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1.强化内部协调。一是要在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建立纵向联动的协调机制。上级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非居民税收业务的指导,下级税务机关应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重大非居民税收事项,形成上下级税务机关信息互通、结果共享的局面。二是要在同级税务机关间建立横向互动的协调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在处理同一笔涉及异地税务机关职责和权限的非居民税收业务时,应主动向异地税务机关通报并确保处理意见的一致性,意见不一致的应及时报告其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处理。三是要在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之间建立紧密合作的联合工作机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非居民企业税收协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国地税合作,及时交流,协作解决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非居民税收管理效率。四是要加强跨区域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防范非居民利用地域差异逃避纳税义务。

2.加强部门配合。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的合作,抓好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与非居民税收管理有关的工商、商务、银行、海关、公安、文化、建设等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的协作互助机制,在企业资金账户、境外投资、经济合作、出入境、境外团体演出、股权交易、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等方面进行定期的信息交换,拓宽非居民涉税信息的获取渠道,主动寻找非居民税源。

3.重视国际合作。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税收情报交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对付跨境避税和逃税的利器。充分发挥国际税收合作与协调的作用,主要是要加强税收情报交换工作。应充分认识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的重要意义,坚持“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力争有效率地实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管和检查渠道,搜集、整理非居民从我国境内取得的各类款项及其纳税情况,按规定格式制作自动情报;另一方面,要针对非居民税源监控所需的境外信息,向境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税务当局发出专项情报请求,充分发挥情报交换在核实纳税人跨境交易真实性的作用。

(四)强化人才保障,注重能力建设。

专业人才是有效实施非居民税收管理的有力保障。各地税务机关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务人才培养战略,制定非居民税收管理人才培训规划,培养和造就一支与非居民税收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税务人才队伍和领军人物。首先要专岗历练,将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配备充实到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进行锻炼,促进干部立岗成才;其次是要专门集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案例研讨会、组织实地观摩等方式,分阶段、按层级实施非居民税收政策与管理专业培训,实现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快速成长;三是要专题攻关,让从事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专业人员承担重大、复杂的工作项目和科研任务,进行技术攻关,实现其专业水准的提升。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责任激励;工作动力;责任素质;责任导向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76-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税务机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干部队伍始终是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需要。由于受到管理体制与机制、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系统内部与外部比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税务干部队伍中“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的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激发税务干部活力、增强工作动力就成为领导们无法绕开的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责任激励的角度,寻找激发税务干部工作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责任是内生动力的源泉

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美国西点军校认为,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合格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责任之所以重要,其要害之处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在需求。研究表明,责任是人品的最核心的因素,是高层次需求,责任感越强的人,越富有进取心、事业心和成就感,责任越大,动力越强。税务干部从事的税收征管和执法工作,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求干部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缺乏责任意识,其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因为无论多么突出的才华和能力,只有通过尽职尽责的工作才能完美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如果税务干部在工作中,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式,转化为积极主动,就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享受取得成绩的快乐,从而形成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税务机关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总体上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毋庸讳言,在不少税务机关,税务干部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疲于应付,精神懈怠、缺乏热情,心浮气躁、做事草率,效率不高、执行不力,工作消极、无法胜任这样一些明显的动力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着税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税务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在诸多现象的背后暴露出的是税务干部责任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要害所在。由于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由于责任心不强,便放松自我要求、贪图安逸享乐,缺乏人生规划和追求;由于责任心不强,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反复出现,就无从享受工作的乐趣和取得成绩的快乐。

二、培养责任素质 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从哪里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组织赋予的。税务组织负有培养干部责任素质的要务。税务干部是公务员,培养其责任素质必须培育现代公务员精神,要通过教育形式创新,将制度规范层面的要求转化为税务干部的自觉追求。

首先,要加强责任教育,塑造现代公务员精神。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富含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精神应当具备以下内容特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税务机关要着眼于理想和信念,着眼于服务和奉献,着眼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通过树立爱岗敬业典型、开展责任事故案例讲评等形式不断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引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做一个认真、严谨、负责的人,着力营造“负责任光荣,不负责任可耻”的风气和氛围,使广大干部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行其责,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其所能、尽力而为地履行好职责。

其次,强调内在反省和自察。强化责任信念,树立起以责任为核心的意识,并使之在税务干部头脑中生根发芽,成为行动的指南。培养道德责任感,实现道德责任的积极意义,增强内在约束力。让其“在充分地履行了责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感受,在没有较好地承担责任的时候,受到道德良知的谴责”。

再次,加强责任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打造文明、高效、负责任的国税机关。一个负责任的组织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成员。税务机关良好的负责任的社会形象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资源,能激发起税务干部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规范岗责体系 约束责任行为

人的负责任的行为来自于规范和约束。把工作做好,需要良好的秩序,良好的秩序来自于严格的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干什么事业,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约束,就是使其“有所不为”。一是思想约束,闻恶自警,见贤思齐,使其政治坚定,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二是行为约束,做到谨其言,慎其行。不做违法、违规事。三是目标约束,对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确定最低工作目标和最低工作标准,达不到目标就要承担个人进步和经济上的损失,使其规避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懒、散行为。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税务机关在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方面不尽科学、合理,在制度设计上没有按照以岗定人、责任到人、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进行;加之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难以适应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工作要求,而组织上对这一部分人又缺乏相应的惩治措施,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挫伤了那些工作责任心强、努力肯干、工作出色的人的积极性。为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约束性地养成大家的责任行为。

1.建立健全责任制,完善岗责体系。凡是精细化的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的管理,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规范。梳理确定部门和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标准。在管理中狠抓责任落实,强化责任追究。对认真负责的,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失职渎职的,予以追究和惩罚。把责任心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职和问责结合起来,在组织中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

2.创新执法问责和行政问责体系。责任激励光靠正激励进行正面引导还够,同样需要负激励进行惩戒鞭策。负激励是指运用否定、约束、批评、惩罚等具有负面意义的激励手段使税务干部 “有所不为”,规避不当和不该行为。让该为而不作为、不该为而乱作为的干部受到应有的惩罚、处分,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但目前负激励往往只限于对“民愤极大”和被投诉举报的人员进行组织处理,对于碌碌无为、敷衍塞责、基本称职人员,教育力度还不够,处理方式还非常缺乏。我们期望将来能从经济上予以惩处,从岗位上予以调整,甚至待岗辞退处理,无疑对税务干部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和鞭策。

四、引入绩效管理 坚持责任导向

导向就是方向。导向正确,就能鼓舞斗志,激发干劲,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税务机关引入绩效管理不应单单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绩效理念和责任理念,尤其是要始终坚持“责任导向”。责任是税务机关追求绩效的支柱信念。负责任地工作是税务组织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它要求税务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和社会义务,完成组织目标和任务,保障纳税人的需求公正且有效地实现。所以税务机关绩效管理中既要保证管理人员及其行为对团队负责,对评估结果负责,又要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自主性,做到“在职有为”;既要保证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又要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只有在效率保证的条件下,绩效才能得以改进。

如何落实责任理念、体现责任导向呢?

一是赋予责任。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明晰岗位职责,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位上,并对岗位工作内容明细化、具体化,工作流程清晰化,使得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明晰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形成规范的岗位说明书。促使税务干部有清醒的责任意识,确知“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

二是督促责任。绩效管理不仅仅是考核问题,更重要的是强调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通过规范过程、流程,加强管理领导,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对职责、任务定期督查和指导,及时鼓励和鞭策税务干部“在职有为”,使干部的责任担当形成习惯、成为自然。

三是考核责任。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绩效考核,我们主张税务机关进行严格的绩效结果和绩效行为的考评,明确绩效考核决不是在年终一次性地评价,而是要体现在日常的管理中,成为常态化的管理环节,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履行与否、履行得如何通过考核实时呈现出来,“晒”在明处,形成一种无形的激励和压力。

四是强化责任。绩效管理的落脚点是结果应用环节,将责任考核的情况与奖惩挂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负责任的人很好地享受责任成果,绩效不佳者感到有危机,在奖惩机制中强化税务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创造成长机会 提升责任能力

给人最持久的激励莫过于给人希望。责任激励就是要能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很强的责任能力,让税务干部在组织中能凭借努力和能力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政府组织的税务机关,应该借鉴企业的做法,帮助干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分任发展格局,拓展基层一线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在日常管理中,组织要善于给干部压担子、指路子,增加干部培训、交流的机会,不断挖掘潜能、提升工作技能和综合素养。组织内部要营造发展平台,为干部创造自我成才的环境和机制,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91.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字】内部行政管理;税务部门;税务文化

一、引言

在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中,构建税务文化,应该明确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任务,促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和推进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介绍。

二、强化税务内控行政管理的作用

对于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实现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构建税务文化,不仅是反腐倡廉的制度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党风廉政的重要载体。强化税务部门内控行政管理,可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有效对税务风险防控。并且还可以规范权力配置,切实保障税务财政收入,真正实现“两权”监督,防范廉政风险。同样,强化内部行政管理,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税务干部廉政水平,完善反腐工作机制,能够围绕税务部门中人、财、物、权、钱、事等六个环节,全面整合税务管理工作规程,监督每个执法环节与岗位,提高税务部门中干部的廉政水平。同样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税务部门可以“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障纳税人权利,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取信于民,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当前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弊端

对于税务部门在其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正确认识税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杜绝其管理弊端,以下对此做具体介绍。

1.思想误区

税务部门行政管理中责任不明晰,管理不全面、工作运行紊乱,重视税收业务,忽视行政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在税务行政管理中,不能有效做好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齐抓共管,降低税务部门管理力度。

2.工作偏差

税务部门的内部行政管理中,存在凭经验办事的弊端,沿袭传统工作经验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采取“求快”方法处理税务事情,忽视工作质量。而且忽视平衡协调,忽视了系统管理的导向性。如在评先表优、奖惩处罚等方面,往往想尽可能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从而忽视了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舆论导向。

3.管理不足

人治管理、人情服从仍占一定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其决策快、效率高、约束少的优点,但也有因“人治者”素质差异或不稳定,带来了工作随意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内部行政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制订出台了许多新制度、新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适用、不常用、用不好的现象。内部行政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不深,内部行政管理机制缺活力,对于内部行政管理中,其激励评价机制还不全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还存在岗位职责不明、操作流程不优、管理措施不细、协调配合不当等问题。

四、浅析强化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的措施

1.强化思想引导

通过加强教育,让税务部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部行政管理的防范风险意识,并且内部行政管理中对源头治理的关注度,可以建设推进税务惩防体系,在税务部门树立“防治风险、抓好管理、促进管理规范、提高人员上进水平”的管理理念,将监管力度加大到工作中的细节中去,使税务监督可以贯穿在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有效监督制约税务内部行政业务管理工作中,降低实际中的行政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这,实现内控建设目标。可以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应用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的形式,将廉政理念融入到工作之中,使廉政思想可以入脑入心。

2.完善管理制度

可以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完善税务部门的岗责体系,落实税务部门责任制度,科学配置税务部门的权力,能够全面排查风险,界定制约监督的重点,实现税务部门工作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同时,明确岗位廉政责任,完善岗责体系明确税务部门的权责、规范税务部门管理流程、风险排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以税收信息化为契机,提高税务部门税收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税务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税务部门每个岗位、环节的实时监控。

3.强化监督

可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规范,内部行政管理中,可以发挥干部的积极性,维护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的刚性,严格监督检查,深化政务公开,公开透明运行,加大查处力度。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税务部门的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力量,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

五、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

税务部门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强化构建其税务文化,这样可以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增强我国税务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为有效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优化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如下。

1.明确税务文化内涵

在税务机关中,税务文化不仅是组织文化,同时税务文化可以引导税务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可以树立起服务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税务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在新形势下,勇于创新税务文化,创建服务型的税务机关,打造我国内部行政部门的和谐税务活动。应该明确税务部门的税务文化原则,坚持把税务文化渗透到税务部门中,形成税务部门管理文化,实现税务部门中各项管理活动中的良性互动。将文化建设应用到税务部门的各项建设中,打造富有创造力、充满人性化的新型税务文化。

2.树立税务文化理念

在税务文化构建中,首先,税务部门应该树立法治理念,必须做好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目的。同时,也要抓好对税务部门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工作,防止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树立文明税收执法的机关形象。其次,还应树立其税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通过优化办税手段,保障国家税收、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强化形势教育,强化观念更新,立足科学化管理要求,跳出传统行政事务的复杂繁琐,找准规律实施人本管理,还要具备团结互助理念、学习理念以及创新理念,能够建立健全税务部门的各项学习制度,以创新的思维意识,增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务文化建设水平。

3.强化税务文化宣传

税务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宣传组织到位。在我国税务部门中,建设税务文化,对于税务部门的领导层,既要在思想上对于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又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应该积极倡导、亲力亲为,引导人们做好税务文化建设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认识度,为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的其他成员,树立起好的榜样,认真的做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组织好各项活动,做到有备无患。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税务部门中,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细分目标任务,构建税务文化,建设节约型高素质人才精英,打造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廉洁高效的行政队伍,全面提升推动税务部门整体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红生.关于加强地税部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32):54-57

[2] 国税系统预算定员定额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3,14(12):76-77

对税务管理岗的认识范文第5篇

一、个体经济漏征漏管情况现状

从主观上说,个体经济存在偷逃故意,经营者明知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受到利益的驱使,存在侥幸心理,在没被税务机关检查到并纳入管理前,有意逃避税务机关管理;从客观上说,也存在由于个体工商业户,开停业频繁,企业或者街道门市分布区域广、税务工作人员少、税法宣传滞后等原因,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虽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但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和如实申报纳税,对税务机关的登记管理和申报纳税能躲一天算一天。

(二)、厂中厂、店中店及一些挂靠业户形成的漏征漏管现象。由于这些业户在日常经营中很难被发现,税务管理人员容易忽视,而税务机关在定期集中清理整治时,由于时间短也容易让他们蒙混过关。

(三)、采取更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为了达到偷逃税目的,一些个体业户利用税务机关不同管辖区域及征管力量不足,经常变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利用中午、晚上及节假日时间进行经营活动,与税务人员打游击,逃避税务机关管理。

(四)、利用国、地税机关管征范围不同,逃避纳税义务。如各种建筑公司对外经营部的仓库、各类中介机构或办事处、中转站、宾馆、酒家内小卖部等。

(五)、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搞虚假下岗职工、虚假残疾等手段偷逃国家税收。

二、对个体经济产生漏征漏管现象的原因剖析

一是由于长期人们思维定势,造成税务机关个体经济控管重视不够,而个体工商业户也缺乏主动纳税意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上人情税和关系税的制约,出现漏征漏管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二是个体税收管理办法滞后,造成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控管的随意性大,缺乏刚性。目前,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基本上采取定期定额管理办法,虽然新《征管法》明确规定对不建帐的业户可以采取不同方法核定其营业额,但在实际操作中税收核定工作依据不足,测算方法也不是很严密科学,导致税率虽高,而实际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

三是税务机关登记、管理环节衔接不紧,控管不严。个体工商业户一般都从事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船小好调头。所以一部分个体私营业户成立的快,注销的也快,且流动性大,这也给我们税务机关管理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征管法》规定在领取营业执照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但是不少个体工商业户只注重工商营业执照,对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缺乏足够认识;再加上税务工作人员疏虞管理、检查不够,致使纳入税务管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

四是相应征管机制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