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体系

逻辑思维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逻辑思维体系

逻辑思维体系范文第1篇

过去的一年,“罗辑思维”被舆论推为最火的自媒体之一。

截至本文成稿,“罗辑思维”视频在优酷上的总播放量已达7050多万,微信公众号订阅数达110多万,最吸引眼球的则是两次会员招募,共有近3万会员贡献了近千万元会费收入,并有人给予“罗辑思维”1亿美元的估值。

2014年1月13日,凤凰视频与凤凰卫视资讯台携手打造的首届“视频新闻盛典”,将自媒体奖授予“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

既有用户认可,又有同行加冕,罗振宇名利双收,“罗辑思维”叫好又叫座。

“罗辑思维”的初创

1.动因

罗振宇在央视时已经很有成就,但内心痛苦不堪。“在电视台干活,最后得利的全都是主持人。”他突然意识到,个人也可以很值钱。“我认为自媒体给所有媒体人带来第一个教义,是媒体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枢纽在变化,原来媒体的价值枢纽是两级,内容+渠道,自媒体把这两级都变了,变成了魅力人格体+运营平台。”这正是罗振宇做自媒体的第一个动因。

罗振宇创办“罗辑思维”的动因中还包含三个关键词:自由、连接、实验。

“自由”就是罗振宇自我标榜的“U盘化生存”和“匠人精神”。在组织内的经历让罗振宇认识到个体的价值和自由的价值,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变革提供了自由的可能。

“连接”是罗振宇对互联网思维本质的概括。连接的原点是与节目(内容)相辅相成的“魅力人格体”,连接的纽带是“魅力”,由此产生的“信任”“爱”正是连接的驱动力和黏合剂,并构建一个“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即互联网社群,由此派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价值生长点。

“实验”是罗振宇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传播专家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心态去试水、探路,尝试另一种个体生存和媒体生态的可能。“我们要不断地回到实验原点,我们要帮一代媒体人,和相信互联网必将大规模改变这个世界的人去趟几条路。”

2.条件

曾为“对话”“经济与法”等节目制片人的罗振宇,“单干”的经历也没离开电视领域,这使他天然地具有电视基因,具有良好的镜头感和语言表达能力。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视频网站,加上微博平台、微信公众账号的存在,让罗振宇感到时机已到。而能够拍摄高品质视频的低价相机上市,则让他的自媒体梦想变为现实。

当然,最重要的条件是,渴望“U盘化生存”的罗振宇遇到了申音这台“主机”。这位《创业家》杂志的前主编早在2010年就辞职创建NTA创新传播机构,在中国开创社会化传播先河,致力于构建基于社交网络的营销传播。

罗振宇说:我终于可以说服一个人来支持这件事了。“申音是第一个听得懂我在说什么的人。然后我们就开始合作。”

于是,“罗辑思维”轻装上阵、起步加速。

多产品形态打造“魅力人格体”

为打造一个“魅力人格体”,深谙互联网思维与营销之道的罗振宇构建了一个近乎“全媒体、全平台、全方位”的产品体系。这套“罗辑思维”产品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音视频为主,文字为辅

罗振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的海量性让文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虽然“罗辑思维”也做文字产品,但只是视频、音频形式的延伸和补充。

其实,这么做的更深层的原因是:“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的直观可感,更利于打造“魅力人格体”。“我不会像传统媒体人那样笔耕不辍,是因为视频的人格更加清晰。”微信也是发语音而不是发文字,因为“语音所包含的人格的要素比文字要好得多”。

对于罗振宇来说,他做的不是一个内容产品,而是一个清晰的人格。

2.奉行极简主义,追求小而美

无论做视频,还是做微信语音,罗振宇都奉行极简主义,追求小而美。

比如,视频内容摒弃视觉上的花哨,坚决主张做极简主义的视频,如都是单机位,常常一个镜头到底,这在传统电视看来无法接受。

“罗辑思维”的微信语音是强迫症式雷打不动的每天60秒。“没有人会去阅读煌煌巨著,虽然他知道那一定很有营养。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来告诉知识的内容点……未来的媒体产业,很可能就是小而美的。”

3.拒绝定位,营造悬念

比如微信语音,“千万不能有定位。‘罗辑思维’的语音就是在和大家的预测捉迷藏,什么都聊,如果你不打开你永远也不知道我今天要说的是啥,这就是悬念的力量”。

“罗辑思维”视频也是如此,永远不知道下一期内容是什么。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也刺激着“阅读期待”。

其实,对于打造“魅力人格体”而言,只要符合“有种、有趣、有料”“在知识中寻找见识”的精神气质,选题的确没有一定之规。不做定位,也就不会作茧自缚,不会殚精竭虑,不仅符合“自由”的追求,也减省了成本,内容生产可以更具效率和持续性,可谓是“形散神不散”的内容策略。

当然,或许只有高度人格化的自媒体才适用。

4.强烈的人格色彩,励志的人生姿态

互联网时代是体验经济,“情感”价值超越“功能”价值,需要个性化与人格化的营销。所以,罗振宇认为,“制造一个叫罗胖的人格最重要,因为这是所有价值的积累点。”“罗辑思维”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人格化:

视频节目选题另类新锐,见识视角独特犀利,话语风格大胆直率,全方位展现一个“有种、有趣、有料”的“知识人”。

“死磕自个儿,愉悦大家”的坚持也令人印象深刻。“每天的微信语音,我强制自己录到60秒,一秒不差。”

罗振宇选择早上6点半发有两个原因:一是要抢全国人民上厕所的时间,“我希望争取到第一个你开始需要阅读,需要内容的时间”。第二个原因,这种死磕是为了唤醒尊重,“老事认真,而且我一天都不缺”。对这一点老罗很自恋:“绝大部分媒体记者做不到像我这样连续一年,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这是极苦的事情。”

5.强化用户认同与“连接”

“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的生活方式、“在知识中寻找见识”的求知热情,“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人生信条,恰恰契合了知识青年的精神渴求。

出品人申音认为,“罗辑思维”对于粉丝根本的价值在于这部分群体对自我价值认可的需要,“我是追求上进的,我是渴求知识的,我就是独立思考的一群人”。“罗辑思维”有意识地将这种“认同”转化为“连接”,比如《罗辑思维》一书中不仅有“罗辑思维”视频的文字整理,更加入了大量用户的评论,其中有辩驳也有补白。UGC的融入,强化了用户参与感和粉丝黏性。

社群经济的运行逻辑和想象空间

1.用社群做品牌,而不仅是用内容做广告

内容只是第一步:“自媒体负责制造内容、影响力,但如果只有这一级,除了人数更少成本更低你跟传统媒体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虽然罗辑思维的“注意力”吸引了一些视频植入或贴片广告,比如“有道云笔记”“一气奔腾”等,但是罗振宇不断重申广告模式没有前途。“互联网来了把广告模式就给干掉了,从底层代码上瓦解一切强制性相邻关系,强制性相邻关系才是广告的生存之所,你看电视剧结束字幕前切进去广告不得不看,你看头版就绕不开报眼广告。在代码时代,技术上的强制捆绑已经不存在了。”

与广告模式相比,罗振宇更在乎的是“团要”:商家以产品的形式“赞助”给“罗辑思维”的会员免费享用,既给了会员“罗利”(“罗辑思维”会员福利),又制造广告效应和口碑效应,可谓是双赢的游戏。乐视的10台大电视、20台电视盒子,黄太吉的10万份煎饼,就是“团要”而来。

罗振宇认为,这比利用“强制相邻关系”的传统广告更为有效,“推荐和信任将构成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因为交流的成本越来越低”。

一位“罗辑思维”会员在其《怎样用互联网思维吃一顿霸王餐?》一文中称之为“品牌赋能”:“品牌曝光”是——你没有,我卖给你。“品牌赋能”是——你不能,我能让你能。“品牌曝光”立足于“规模扩张”的逻辑;而“品牌赋能”则着眼于“魅力增值”的预期。

比如乐视跟“罗辑思维”合作,可以得到四样东西:曝光渠道,人格背书,慈善意义,稀缺性。“乐视送我们几万块钱的电视,一石四鸟,当然愿意了。”罗振宇得意地说,“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的便宜,这就是社群的逻辑。”

2.组建基于信任有行动力的社群,而不仅仅是赚取会员费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有了内容和“人格”,就产生了认同和“吸附”,也就有了结社的可能。所以为了将基于传受互动的弱连接转变为“强连接”,“罗辑思维”在2013年两次招募会员。

人们一般羡慕的是近三万名会员带来的近千万会费收入,但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

“罗辑思维”招会员并不只是一种盈利方式的创新,而是为了找到“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同道中人。罗振宇说:“我招募会员,也是想通过它来识别属于我的社群,寻找志趣相投者,需要确保人们购买这个会员是认真的。”所有招进来的会员都有几个特征:“对知识性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会员是为了彼此的信任;会员有行动的意愿,且真能付出行动。”

当然,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

目前,“罗辑思维”为会员组织相亲的活动一直持续,通过线上征婚(主要是微博)和线下相亲活动,在社群中征集意中人;另如“罗辑思维”微信新开的“会来事”(会员来信有事)板块,就某个问题或项目在会员间咨询互助、集思广益。

社群还有行动召集的功能,“比如许多会员想去哪儿旅游,谁家企业愿意给社群出钱,社群给谁出名,分分钟就筹集起来了”,这也是上面提到的借助社群做“品牌”,也是借助商家赞助反哺会员。

3.构建“自媒体-社群-产业”价值链,发展社群经济

在2013年12月28日,也就是招募2万多名第二批会员之后,罗振宇亮出了“罗辑思维”的谜底:“基于社群的信任商业”,“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聚合起一群志趣相投的陌生人,在沟通、分享与协作中,完成新的价值创造”。罗振宇认为,社群经济的底层密码就是让一群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抓住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打造“所有会员为所有用户服务的众筹平台”。

罗振宇认为,未来一切产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说法,其实他们没听懂这个道理。在工业社会,产业链和媒体链是分开的,比如杂志社负责生产内容,凝聚注意力,产业就在杂志上做广告,这是横向协作。未来媒体和产业链应当是一种纵向转换方式,产业链自建媒体,或者媒体自建产业链。”

“‘罗辑思维’社群一定会有自己的产业。”罗振宇不止一次提到今年可能推出“罗辑思维”的月饼。

逻辑思维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微网络载体 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与方法

一、前言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高的,近年来,网络媒体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的学校开始通过运用微网络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趣味性,进而使大学生改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对微网络载体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

广义地说,微网载体是网络载体中的一种新型的媒介模式,微表达、微博以及微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网路传播开始走向微时代,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可承载和传输多种网络信息的通信工具。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交流方式,促使信息传播的更快更便捷,增强人和人的互动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其中Socrates的“助产士”教育思想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以及其他的教育思想是该概念的理论根基。在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尝试着将隐性教育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并指出:“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情感以及思想道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并且迅速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对该课程概念进行研究工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实践,根据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规律,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微网络载体视野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大部分的高校都是通过丰富的创新活动或大学生愿意接受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在大学生生活中潜伏校园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扩充其知识范围,传统的教学课堂、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的方法因素都涵盖在其中,有助于提升教育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问题与社会问题关注。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以及参与意识,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最后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增强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抽象性和单一性,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目前,课堂教师只讲授相关的考试内容,不考虑知识的使用与大W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学生为应对考试而学习。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结合和高等教育来吸引大学生的活动和意图,使让学生在主动的过程中被培养,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彰显出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一步升华和内化,并且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它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通达、宽阔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是这种环境下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性的发挥者,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站在同等的位置上与老师讨论问题,可以独立的做出价值抉择,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讨论,在思想摩擦中得到升华,捉住该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发展,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强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性

通过正确的判别媒体网络信息和作用,进而去适应新媒体环境与社会关系就是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在21世纪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应包括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图片处理能力、组织信息能力、道德素养及其他的能力。然而,这个时代下的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只有具有优良的媒介素养,才可以准确地判别这些网络信息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但是媒介素养不是天生就有的,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促使大学生掌握判断、评估、抉择以及反思这些媒介信息,降低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促进大学生构建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二)提升教育工作者运用微网络载体的能力

此种教育模式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多种微媒体在德育中的灵活运用。然而,尽管现阶段的多数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具备有相对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但是他们对于微网络载体的认识还不够,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应定期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和知识技能的培训,进而帮助教师理解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增强教师在网络信息意识和网络舆论监督方面的能力,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媒体议程

媒体议程是指在道德教育信息输送的过程中,经过合理安排议程并引导舆论,例如电视、杂志、报纸及其他的传统媒介。将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或事件放在黄金时间或报纸的头版,进而增加更多的关注量,增加曝光度。微博和微信作为21世纪新型的媒介物,其互动性和开放性更高,人们能够浏览到更多的信息并且具有更强的选择性,高校在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建设科学和合理的媒体议程,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以便对其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此外,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制度及其他的主流思想作为媒介议程的核心内容,例如我国一些优秀且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德素养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语

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有效方法。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应充分利用微网络载体的优势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增强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升教育人员运用微网络载体的能力以及建设科学、合理的媒体议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逻辑思维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79-01

传统数学认为,数学有三种能力,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这三大能力的核心。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使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正确合理地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类比等。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都广泛使用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力的阵地,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需要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代数式以及几何知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够找到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再使用具体性思维,而是需要将其进行抽象化,从而培养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让初中生真正地学习到数学知识以及以后相应学科的知识。由于初中生在经过了小学几年的学习之后,很难将自己的思维转化过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或者强化,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地利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进行例题或者方法的讲解,与此同时,在课下让学生们进行结组训练。只有让学生时刻进行训练或者练习,他们才能够逐渐熟悉这种学习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就可以熟练地掌握逻辑思维方式,从而真正地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利用抽象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概念的引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教给学生概念,然后再对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容易形成学习懒惰的坏习惯。而抽象概念恰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的抽象概念指的是教师并不直接的教给学生新概念,而是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进行慢慢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不断的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要从整体上掌握和监督课堂教学进度,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多做题中练训逻辑思维

加强数学的推理证明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巧做习题,特别是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数学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复习课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型,它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统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以前单一的思考方向上。教会学生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和思维体系化、系统化。在复习课注意教会引导学生整理纵向的知识结构,就知识的纵向联系,前因后果串联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在复习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整理横向的知识结构,即把分散的知识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知识及方法系统地串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五、要教会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1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忽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然后通过不同的专业训练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对不同种类型的设计当中获得经验和设计技巧。有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过学习建筑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可是城乡规划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也比较繁杂,所以这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庞大的专业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当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城乡规划相关知识便会更加轻松。在实际教学当中,建立教学体系结构时只侧重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严重缺乏,这既不利于学生快速轻松的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也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

1.2教学内容太单一,忽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将不同的建筑体形进行结合,同时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不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城乡规划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太注重空间形态、建筑功能以及形体的学习,教师会将规划设计任务书直接给学生,学生在没有对设计条件和项目策划的内容进行提前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并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设计书当中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只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主观意象进行设计创作,而缺乏了理性的综合分析。这些都是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为没有对此专业当中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就不能更好的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进行思考,由此以来不利于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也因为受到空间设计的限制而不能对环境的综合因素充分考虑,这样一来学生所设计出来的的内容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2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2.1提高逻辑教育在教学任务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更关键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是以逻辑思维素质为基础的,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考察。目前,我们国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相对较低,因为我们国家的逻辑传统并没有西方那么悠久,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导致我们国家很多人的逻辑性和论证性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很多高校当中,逻辑思维素质培养的课程也比较少,很多学校的专业课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系统学习逻辑学知识,其中城乡规划专业亦是如此。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试、MPA等考试内容来看,国家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所以很多学校应当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意识,正确认识逻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作用。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增加逻辑教育课程来提高逻辑教育在高等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就要求专业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在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以及进行研究等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当中提高逻辑学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因此,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当中专门设置相应的逻辑学课程,并且应当是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接受逻辑学教育的时候,就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逻辑与实践和生活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现实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2.2注重逻辑知识基础的夯实与逻辑精神的培养

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开设逻辑学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高层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可以将逻辑学课程进行分阶段教育,在大一的时候开设逻辑学导论课程,并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必修课程,由此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在大二至大三阶段的时候,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城乡规划知识已经到了更深的层次,所以此时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理科学生可以在大二至大三阶段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逻辑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接受逻辑学导论课程的时候以传统逻辑为主要教育方向,这可以让学生在刚开始接受逻辑教育的时候更加轻松,并且能够快速的掌握逻辑知识和技巧,树立起逻辑观念。在对批判性思维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决定,以及树立起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当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掌握学习技巧,对庞大繁杂的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系统的学习,思考问题时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将批判性思维品格转变成独有的思维能力,不断顺应时展,学校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城乡规划人才,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2.3运用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则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专业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来碰撞出更多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理论进行指引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融合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学习当中。除此之外,城乡规划专业课教师应当注重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具有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和老师与同学讨论,对案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进行思维论证,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将所学的逻辑学理论知识与专业课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组织辩论赛,专业课老师可以提出与专业相关的某一话题,让同学以辩论的形式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大量的搜集材料,列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同时通过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时候,学生会快速运转大脑不断思考,为自己所提出的观点加强论证。无论是为辩论准备材料还是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会都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城乡规划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一来,才能为城乡规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符娟林,赵春容,向铭铭.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06-108.

逻辑思维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思维能力;策略

目前我国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数学教育的内容、方式、教学对象、工具等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在数学教育发展中逻辑思维的作用

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理性分析的能力,是对观察、总结、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假设、演绎等方法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逐步探求出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结论。与形象思维方式不同,逻辑思维重在对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并不是对事物的特征的简单总结,而是对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原理、规律等内容所展开的深入分析。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理性价值与思维光芒正是无数学者愿意为数学呕心沥血的原因。数学教育的价值也体现在其能够使人们超越直觉的、感官的、具象的事物本身,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逐步探究出世界之源,使人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逐步从外在的特征抽象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这一规律进行推理、演绎和概括,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与逻辑思维的应用具有一致性与协调性,在数学教育中通过分析应用数学概念和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思维训练,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应用,从而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在数学教育中提升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因而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必须要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质量、深度、创造性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以问题为主导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提问时要重视问题的启发性,所提出的问题要以发掘事物的本质为内容要引导学生重视事物或现象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论证和分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对事物规律的判断、总结、归纳、演绎,学习的过程能够充分锻炼和培养教育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双线发展,要善于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课程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和建模能力,促使学生在问题中掌握思考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规范数学证明和计算过程。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概念、解题方法、数学实验、数学延伸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为教育对象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思维对象。数学知识的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逻辑分析与推理的作用下,更多实体事物的特征能够被总结归纳成为数学概念和原理,并逐步形成数学符号以便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对象需要利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对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原理进行论证及应用,并不断建立起数学模型以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客观事物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论证,并在教育过程中规范数学证明和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符号传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有意识地培养起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论证能力。数学是一门以数学符号为基础的学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能够通过数学符号传达自身的思想,并在不断的思考、表达、验证、创新过程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开数学语言,数学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育过程中通过符号语言的学习,学生既能够掌握教师的语言体系,明白语言符号所代表含义,又能够根据自己对语言符号的理解进行自学,准确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更好的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语言符号与事物、表象等进行转化,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语言将事物或现象等描述出来,并通过总结数学材料等提出假设,通过关键变量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进行论证和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知识的转化,因而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达以及数学建模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运用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四)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虽然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也提倡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课程设计上每个课堂是以明确的知识点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设计围绕着具体的知识点展开,而不是围绕着思维类别和思维水平开展的。教学评价中虽然也设置了思维能力的评价标准,但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因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沦为空谈。为了转变这一现状,切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育有必要针对思维能力培养设置专门的课程,同时以双线课程体系的方式将基本知识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要根据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设置不同的教学阶段。如幼小阶段的数学教学以实体事物和虚拟事物表象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分析事物的基本特征,自主研究和总结事物的数学特征,并逐渐深化学生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引导学生由具象转向抽象,学会抽象分析事物特征。通过这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双线发展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王慧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林.从教师角度探讨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以忻州市第十一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