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美业教育

时代美业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时代美业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时代美业教育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专业课;教学方式;改革;科研创新

传统的高校专业教育主要通过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过程。在面对面的集中教学中,通过知识启发、实验尝试、自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源源不断的输送给我们的学生。在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以及各种手机软件(APP)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学生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滞留在虚拟的世界里。五花八门的互联网信息在毫无障碍的以一种不可忽视的速度在影响着高校学子。面对全媒体的冲击,专业应该如何利用潮流完成有效的专业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一、传统教学模式

(一)主要优点[1]

教师讲授的授课方式能较完整的将专业基础知识输送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具有主导作用,面对面的交流也能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动态,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效、顺利。

(二)主要不足

(1)课堂中教师讲解偏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被制约了思维的活跃性。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爱思考,不爱问问什么,不爱主动感知的麻木心态。

(2)目前高校都是集中面对面授课。无论是基础专业课还是专业选修课都需要大量的整块时间到达固定场所上课,一名教师可公开讲授几门专业选修课就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专业选修课对于拓展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教师只能注重基础课程的讲授,从而导致学生在本专业没有更多的机会拓宽眼界。

(3)传统的授课模式没有办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一的培养模式加上教材的单一,部分教材远远落后于科学发展使得学生的质量越来越差。

二、全媒体时代特征

(一)交流形式多样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以及形形的APP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各种多样化的平台形式进行沟通交流[2];例如微博、朋友圈、慕客学习平台、QQ,自媒体等等。

(二)信息更新速度快

当下,我们通常通过各平台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及所见所闻即时的呈现在虚拟世界里,大家的浏览和分享使得这种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以及对象等的限制,这种信息传播途径的改变使得其更新速度相当快。

(三)资源丰富多彩

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对于人们的内容没有明确的标准,所有人对于自己未触犯法律的言论均可以自由的,造就了虚拟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使我们能够分享更多的媒体资源;从另一面来说,网络上林林总总的信息同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约束力极小,缺乏评判标准的全媒体环境下,海量资源涌入的同时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的情况极为常见。

(四)快捷、灵活、方便

随着全媒体的覆盖,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首先,在全新的时代里人与人的交流可以做到随时随地,遍布全球,例如email以能快速传递消息成为如今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各种平台交流方式非常灵活,例如微博微信等可以和熟悉的人分享,也可与陌生人跨越千山万水探讨人生;平台上的交流可以有一对一的私密谈论,也可以多人沟通交流,交流方式的灵活性让大家的见解碰撞出更精彩的头脑风暴。最后,全媒体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提升自己,做到时时刻刻走在收获的路上。因此,获取信息的便利,沟通的通畅,高科技的发展对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场所,不是简单的学生工厂,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是可以启迪创新思想,提升学生改革的潜力,将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才干。然而全媒体的无孔不入让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可控的情况,当下学生在时间精力上如何合理分配、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如何有效的学习本专业知识,教师如何利用全媒体开辟新的教学天地是高校教育方式改革的新方向。

三、专业教育方式的改革

(一)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2012年清华大学创办了学堂在线,将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科技技术相结合,旨在打造中国的慕课。慕课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开放性大学的发展,同时为在校学生的课程开设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学院组织各专业教师将自己擅长的专业选修课制作成大量精美的慕课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任务量中。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课程定时定点的束缚,丰富学生的选择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慕课时间短,学生可以在课外碎片时间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学好专业的同时学会有效管理时间。例如食品安全分析、环境监测、化妆品制备、陶瓷与化学等等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结合传统的基础化学知识品味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成了传统模式到创新改革的蜕变。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贯穿着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操作。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教学不能像科研实验一样多次操作,反复探究,这远远满足不了培养目标中所要求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对此实验教师可以录制基础操作视频并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基础实验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在将来的实验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专业科研路的建设

学术探索是大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本科生面对科研大多是一脸茫然,不知从何入手。针对这些,学院为学生顺利的走上理工路可以做得更好。通常,每个课题组的硕博研究生定期都会对自己的近期工作进行实验汇报,学院可建立微博平台记录各实验室近期已发表的成果,同时组织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在平台上讲授化学专业常用处理软件的使用。这既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老师的课题项目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良好习惯,将学生自然的领进科研门。

(三)创新思维的建设

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培养方式莫过于让学生担当主角参与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在开展开放性实验的年级中建立一个网络讨论组。本科生作为入门汉,在设计实验方案前查阅资料了解科研发展动态、确定实验要求、改进实验方案时、掌控实验计划进度等阶段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讨论组的存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让教师随时介入进行专业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了课堂上严肃的气氛,学生们畅所欲言,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的辅助作用又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个性化教育。

四、结语

高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以便于他们随时能够迎接面临的挑战。任意一种教学方式都不能更改素质教育的初衷。传统模式与全媒体模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大环境下借用外在的有利条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悦.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2):132-134.

[2]柴雪芳.智能终端对3G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分析[J].移油ㄐ牛2011,35(5):36-40.

[3]辛永涛.慕课(MOOC)视野下高校教学改革初探[J].教师,2014(11):24-27.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广告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办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75-03

自1983年厦门大学创办中国首个广告学专业以来,中国广告教育迄今已走过整整30年的发展历程。全国约有300余所高校开办了广告学专业,为广告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广告教育从零散、粗放逐步走向系统、规范。广告学科建设已日趋成熟,正沿着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的路子快速发展。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网络融合不断升级,我们面临的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所谓的“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手机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信息的传播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各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媒体环境下,原有的广告学专业理论、运作模式、操作手段等均面临巨大的挑战。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高等院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意见》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

30年的实践证明,广告教育只有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科发展规律,积极适应和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以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走出一条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路子。

一、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创意是广告业的灵魂,正是创意使得广告业具有强大的魅力,而创新创业则离不开好的创意,广告的生命力源于对创新的不断追求,通过创意手段不断获得令商业领域人士赞叹的创新策略。众所周知,广告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7年5月,英国就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将创意产业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2]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这13个行业确定为创意产业。作为推崇创新、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中国的广告业如今正面临着向创意产业升级的转型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广告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广告专业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在现有的37.8万家广告经营单位中,民营广告公司数量所占比例就超过90%,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公司属于个人创业型公司。这类公司开办的门槛相对不高,人员精干,经营策略灵活,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触觉和较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且它们也吸纳了大量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由此可见,广告业是最适合个人创业的行业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全媒体时代引发的传播环境、媒体形态的变化,要求广告教育理念亦要与之相适应,广告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时代必然的选择。

二、推进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一)重视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所培养的广告人才的知识系统建构的问题,其框架和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应保持相对稳定,如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概论、市场营销学、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等,以体现广告学专业的特征;专业选修课程则要相对灵活,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以及行业发展情况与市场需求来灵活设置;还可根据全媒体时代对广告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开设新媒体广告、网络广告、互动营销等新兴课程。培养方案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增加“集中实践课程教学”与“创新学分”的比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2013年7月,“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暨厦门大学广告教育30年”在厦门大学举行,论坛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各主要院校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介绍等资料汇编成册,给国内外与会者提供了很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范本。其中所列教学计划均出自国内外广告教育的知名院校,因各校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具体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大都能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如北京大学以培养复合型、国际性的广告专业人才为目标,形成理论与操作并重,注重广告前沿问题的研究,以培养高层次广告人才为宗旨的特色 。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成为国内许多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参考模板,该校许多毕业生成功地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在业内颇有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构建了以“广告创意”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始于形象、凝于思想、落实于技能” [3]的课堂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3]这就充分说明,相同的专业也应根据不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办出特色,避免千校一面,落入雷同化、程式化的窠臼。因此,全国300多所院校开办的广告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虽各有侧重,但都应以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各个院校自身的风格与特色。

(二)加强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打造非一日之功,要持之以恒,多管齐下,常抓不懈。一是通过引进“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发挥他们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专业教学纸上谈兵的尴尬。二是加强在编教师的在职进修、培训工作,让一些相对缺乏实战经验的教师到广告业内顶岗上班,熟悉业务,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三是课内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单向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要增强新媒体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课前预习,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能对重点问题、关键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讲授;还可让学生参与授课,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相长。四是要发挥业界专业人士的作用,因为他们是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可以不定期地请业界专家进课堂,以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和师生互动交流。业界专家充满活力、不拘一格的授课方式,将有效促进专业教学工作。

(三)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模拟实践以及项目制、工作室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课内外教学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学科竞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个体自主与团队合作相结合。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大学生创业孵化资助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学会创业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广告专业大赛,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竞赛等。通过参赛,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充分的近似实战的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专业自信,提升专业素质大有裨益,而且也有力地支持了课堂教学工作,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极好平台。此外,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在形式上则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广告企业人员参与专业课程建设,进行远程视频教学,把可以让学生参与的项目放在企业官网上供学生下载,让学生有机会从模拟实践参与到具体项目的实战训练中。

(四)要建立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3]那么,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如何建立?

近年来,我国高等广告本科教育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各类评估指标体系,大都已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或合格评估。但是,除了颁布“标准”外,还应该建立符合广告学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体现专业特色。可以围绕“专业定位指标”、“师资队伍指标”、“学生指标”、“课程指标”、“教学管理指标”等方面建立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监控系统。除通常采用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务督导等做法外,还应注重专业发展规划、办学理念以及毕业生工作成就、社会评价与声誉等方面的指标,还应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助理广告师职业水平考试”,以检验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并通过暑期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听取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中国广告教育30年正是中国广告业发展最快的30年。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广告营业额已突破4000亿元,广告营业额占GDP比例为0.9%,全国已有20个广告产业园区挂牌开展工作。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在哈尔滨举行的“2013中国广告论坛”上表示,“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广告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37.8万家经营单位、217.8万从业人员的大行业,在塑造品牌、引导消费、传播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国广告业亟须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采取广告经营单位改制、支持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培养广告人才等措施促进广告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因此,要促进广告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培养广告人才的重中之重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广告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 注 释 ]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

[2]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 动画专业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本科动画教研研究》(项目编号:2015XK078)。

新媒体(New Media)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宽泛概念,主要指20世纪末以来,伴随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移动终端的广泛普逐渐形成的具有资讯海量、即时交互等特征的多元媒体形态。当下的“新媒体”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主要标志,引发了一场现代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革命,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媒体时代对动画艺术的影响

就动画艺术而言,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数字技术引发动画创作技法革新,网络媒体带来动画创作模式的改变,以及动画范畴的拓展推进动画艺术观念的更新。数字技术的产生基于计算机的发明,是新媒体时端的重要标志。运用数字绘图技术(即CG技术),可将图像信息转化为能够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息进行复杂处理、加工及海量存储与即时传播。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对传统二维动画创作流程亦有着巨大影响,数字技术提高了二维动画艺术的表现力与影像质量,带给观众们更加精彩的审美体验。

此外,随着流媒体传输技术与网络带宽的提升,短小精悍、易于快速交互传播的网络动画进入大众视野,针对网络动画的制作软件如Flash MX,Ulead GIF Animator等,操作简便、兼容性强,打破了动画技术屏障,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使越来越多原本的动画观众、业余爱好者也能参与动画创作,涌现出大批针对不同受众、形式多元的网络动画作品。

“动画是电影艺术的特殊类型”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学界则更多地提到“泛动画”(PAnimation)。动画不仅是影视动画片,它以动态图像形式存在于真人电影、互动媒体、虚拟现实等多种视觉领域。近年来,一些新媒体艺术家将数字摄影、平面设计等艺术手段融入GIF循环动画,人们以“Motion Graphic”“Motion Photography”来命名这些新型动画艺术。2014年,伦敦萨奇画廊举办首届GIF动画展览,标志主流艺术界对于GIF动画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认同。

高校本科动画教学面临的问题

当前,新媒体时代对我国动画艺术影响迅速且深远,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曾撰文写到“多媒体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指出,“动画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1]我国动画教育曾一度出现过“开办热”,这种热潮延续到新媒体时代则呈现出另一种“转型热”。据统计,仅2014年全国就有33所高校新增了数字媒体专业。动画教育的迅速膨胀导致了师资力量匮乏、硬件设备短缺、理论研究薄弱等先天不足,而新媒体时代的迅速渗透带来的新问题也呼之欲出,引发众多动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1.专业定位模糊笼统

动画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需要根据行业背景、技术需求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人才输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调研论证。在我国动画“办学热”的影响下,除美术类、影视类等艺术院校开办动画及相关专业以外,许多综合类、理工科类、师范类院校也纷纷加入开办大军。盲从于技术潮流或市场短期需求的仓促开设难以把握动画教育本质、建立特色优势,只能照搬一些老资格院校的办学模式,不免对自身专业定位产生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学生专业培养上的模棱两可、贪大求多。例如:许多高校无视自身专业环境和师资条件,都在盲目地培养“动画导演”,人才同质化造成了动画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就业的巨大压力。

2.人才培养不尽合理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是其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一些高校动画专业定位的模糊也进一步导致了相关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切实际:一些高校以培养精英型、高端型的动画创作人才为目标,而面对人数众多的动画专业招生,此类培养口号对于大部分教学设施、师资条件普通的高校动画专业多少显得有心无力;一些学校将专门型、应用型动画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一切向市场看齐的培养方式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过分注重就业的功利倾向,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个性的培养缺失;动画教学实践重技轻艺,动画理论与基础课程被大量软件培训课程所取代,把高等教育变成了“职业培训”。

3.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新媒体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与体量都十分惊人,这一点对于动画专业尤其明显。动画创作需要“技艺结合”,软件的掌握是新媒体时代动画创作的必要技能。动画相关软件种类繁多、更迭迅速,造成了本科动画教研内容的大幅增加。而我们的动画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在有限的动画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如何把握教育中“技”与“艺”的平衡,多种软件课程分布与讲授深度之间的平衡等,都成为了摆在动画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4.课程设置脱离产业

动画艺术理论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是动画教育的尤为突出的特点。动画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画技法实践与创作练习,是动画课程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具体体现在基础课程、流程课程、毕业创作、外出实习当中。许多高校动画专业由于自身环境、教育理念等种种原因,课程实践活动与社会需求、业界发展存在隔阂,前沿企业参与教学、师生参与一线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进一步激化了高校动画“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本科动画教研发展对策

1.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呈现出“泛动画”趋势,社会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愈发多元,从纵向产业链角度来看,动画专业人才包括了前期策划创意人才、中期的创作技术人才和后期的经营开发人才;从横向行业领域来看,动画人才需求除了传统的影视动画片制作,还包括了虚拟影像动画展示、影视包装、网络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新兴领域。传统单一的动画专业设置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对于动画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必然选择。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为例,2001年成立时只有动画专业,之后分别于2002年和2010年申办了“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动画学院也正式更名为“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其历史沿革正体现出动画艺术学科与信息学科、媒体学科交融的发展趋势,正如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龙全所言“在高校,新媒体教育对于整个艺术教育而言,是艺术创新和艺术改革的一个总体方向。[2]”对于各个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而言更应以此为契机,立足自身教育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具有本院校专业特色的动画人才。

2.人才培养的完善提升

首先,动画人才培养应当围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播事实和技能,而且要造就全人。”[3]这里的“全人”(the whole man)意旨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范畴广阔、技艺结合紧密,更加需要具备素质全面的人才。吴冠英先生将动画教育的内容分为文化素养、艺术审美能力、独立艺术精神、动画技术学习等四个方面,黄鸣奋先生则将泛动画人才所须具备的素养分为文字文化素养、计算机文化素养、视觉文化素养等三大方面,[4]这些划分都将技术学习置于动画教育中的一个部分来对待,体现出对于动画综合素质教育的注重。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规划动画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在培养全面素质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层次的具体调整,培养出具有自身优势、针对不同方向的高素质动画人才。

其次,动画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稳定性的教育过程,不应被动盲从于技术潮流或市场导向。在新媒体时代,动画技术发展瞬息万变,若以技术发展作为标准,动画教育永远是滞后的。动画产业的发展以“创意”为核心,最终还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的“动画人”而非动画工匠,动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辅相成,如果只是机械片面的技术学习,没有扎实的艺术修养、活跃的独立思维、开阔的专业视野,艺术创新也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与新媒体优势结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开辟出信息传播方式的新空间、新方法,也打开了高校动画教学方式的新领域、新途径。我国动画本科教育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量庞大、实践具体问题繁多、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新媒体技术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维度,让学生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网络化学习、泛在化学习,通过网络资源、数字交互技术进行教学,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例如:我们在进行“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开设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辅助课堂,将图文知识点、操作演示、优秀作品示范等内容都进行了上传分享,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与吸收的权利,将学习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进行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知识信息的传播也将变得更加迅捷、有效,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4.实践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

动画实践课程不应只拘泥与课堂,而应采取课堂教学、流程项目、企业实训等多层次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学与行业的结合力度。在动画造型设计、运动规律等基础课程中的课堂练习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除了课堂讲授理论和技法以外,教师应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性发挥、探索运用新媒体手段完成阶段作业;动画流程课可以根据行业热点引入项目课题,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参加行业节展、竞赛等社会活动,开阔专业视野、促进学术交流,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实训课程,推动高校教学与企业的沟通与联合,积极打造学生实践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毕业创作提供选择与灵感;在毕业创作课程实践阶段则可以通过工作室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不同发展方向的进一步分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创作的选择权利,让其毕业作品真正成为学生进入高级别学术研究或者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新媒体带给高校本科动画教研的既是挑战亦是契机,动画专业的结构优化与调整是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学单位则应当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优秀教育资源、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准确判断艺术发展趋势,及时对课程结构作出调整和优化,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动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积极且从容的姿态投入其中,主动开放学科视野、吸收先进专业知识,同时始终保持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艺术创新能力的关注,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创意人才,才能让动画教育真正“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

参考文献:

[1]吴冠英、叶风:《动画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装饰》2011第1期,第122-124页。

[2]龙全、兼容:《和而不同》第四届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论文集,2009。

[3]刘宝存:《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第4篇

一、加强历史教育是新时代的需求

时代和社会在呼唤着历史人文精神的复苏,激发人们的民族良知。提高国民的民族认同感、时代使命感、理想感等是历史教育回应时代精神的最高目的,也是衡量历史教育价值观的最重要依据。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审美和理想等方面的教育。

二、利用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和广大人民一道谱写了绚丽多彩的美好篇章。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青少年是本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历史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和责任感,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使学生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个人的未来和祖国的命运前途连在一起,树立报国之志。

三、历史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历史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历史教学都包含了哪些美育内容呢?(1)艺术美。从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热忱的追求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如兵马俑、石窟艺术、壁画等,都给学生留下美的享受。(2)精神美。历史人物的坚韧刚毅、勇敢无畏,不怕挫折和失败,应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3)追求美。杰出历史人物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拼搏、浴血奋战,为了争取人民更美好的未来所做的斗争等,可以从这种斗争中感受到美。总之,历史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美的因素,有目的的寓美育于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美的知识,提高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讲述屈原时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来教育学生要忧国忧民,树立爱国之心;讲述“祖逖北伐”时,用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立志报国的故事,激发学生树立报国志向……鼓励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应树立正确的政治、道德、职业和生活理想并为之奋斗。

时代美业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 审美休养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内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不管哪种意义的教育,美育都占有相当重要而不容忽视的地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乏味的,是不完全的教育,它不可能使人全面和谐发展。语文教师应该是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作为传播者的语文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即语文教师特有的美,才能向学生传授审美文化,塑造他们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师的审美修养由“内涵美”和“外饰美”构成,两者并重,不可偏废。

“内涵美”也就是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直的人格和渊博的才学。语文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汉语言及文学常识,又要肩负着传播祖国优秀灿烂的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任务。因此,他应该具有屈原上下求索追求真善美的勇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李白蔑视权贵的傲骨,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节操,坡笑对人生坎坷的胸襟气度。作为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语文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变革的时代,不应该只满足于做一个传统意义的教者,还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展示自己所具有的新时代的风采为自豪。那就是要做一个大胆的思想解放者,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不以书本为教条,不以上级指示为框框,勇于开拓,力求创新。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主义者,他追求人格平等,关心、爱护、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他仁慈博爱,绝对不会对学生“身心施暴”。在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首位,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创造性,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要求,分层次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总之,语文教师应该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具有学生偶像风范的教师率先垂范的身教远远胜过唠唠叨叨的说教。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才会收到最佳教育效果。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漠视祖国和民族命运兴衰的老师,能够生动地揭示出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的崇高境界,能够深情地表达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切忧思;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对家毫无责任感,不珍视亲情的老师,能够把《背影》的父子深情演绎得动人心弦;一个心浮气躁的老师,能够心平气和地引导学生去玩味“人闲桂花落”的空灵、闲适意味吗?如果,一个人格卑污、世俗、道德情感猥琐的老师,面对学生津津乐道《陋室铭》、《爱莲说》,这岂不是一个超级黑色幽默吗?所以,为师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灵美的美育者,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

语文教师的“内涵美”还应该体现在渊博的学识上。《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古人云“学高为师”,学识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产生教学魅力的关键。因此,一个语文教师要把教学技巧上升为教学艺术,学识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精通语文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吃透教材,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师除了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外,还要了解新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其次,语文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积极推进语文教学的科研化进程,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此外,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而不应该是一个很单一的“专家”。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广泛涉猎人文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常识。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语文教师不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多媒体是千万不行的。

总之,具有“内涵美”的语文教师既是情操高尚的“德高者”,又是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一定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到了这个份上,这种崇拜的力量更直接、更持久、更健康向上,亲其师则信其道,何须你喋喋不休的说教。

为人师表还必须注重仪表、服饰、行为、举止言谈,努力做到外饰美。

人们把外饰美和内涵美和谐统一起来才是最完美的,更具有魅力。“内涵美”决定“外饰美”,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教师仪表端庄,服饰大方得体是学生眼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语文教师作为美的创造者和美的传播着,特别应当注意仪表美、服饰美。体魄健康、朝气蓬勃的教师最容易得到学生的亲近,最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仪表堂堂、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的老师才能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学生常常议论老师的服饰,过于花哨和出格的奇装异服,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教师穿着应该简洁大方、自然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