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多媒体素材库;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性较强。因此,实验课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在实验教学中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同时通过对各种微生物形态及培养物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特点。然而,作为评价实验教学重要指标之一的实验考核,由于受到考核时间、内容、人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考核缺乏合理性和客观性[2]。随着近年来许多学校扩招,师资力量不足,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得不取消,而采用只书写实验报告单一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这不仅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使许多学生产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报告书写,有的学生甚至不来上实验课,课后抄袭他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成绩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实验教学效果。近3年开始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经过在2009级、2010级及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 实验教学试题库的构建

1.1考核内容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学内容确定实验考核范围,内容包括微生物形态、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基本技能等方面。考核题型包括图片辨认、填空、判断题、简答、病例分析等形式。

1.2实验教学多媒体素材的收集 玻片标本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进行图片采集;各种病原微生物培养物、生化反应、凝集反应、特殊实验等结果,采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此外,收集本专业各种教材、专业图谱、互联网网站等相关各种微生物形态、结构、电镜照片等图片。所有图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处理,并在每张图片的典型特点上用不同形状、颜色的箭头或数字进行标注;实验原理、步骤、操作等利用电脑软件制成线条图和动画。

1.3多媒体考题制作 将试题制成PPT课件,内容以图片、表格、动画、线条图及文字的方式展现,根据试题的难度系数及各次实验内容的比例,分为若干套试卷,形成若干套难度系数均等、内容全面的试题库。

2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2.1考场安排 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考核,每次安排考生16名,监考老师2名,考场地点为配有显微互动系统实验室。

2.2考核实施 同一考场学生进入考场后按指定座位号就坐,由学生随机抽取试卷号,老师根据学生抽取试卷号打开试卷,利用显微互动系统将试题发到每台学生电脑上,试卷按预先设置的播放速度、时间及顺序进行自动播放,学生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完成答题。

2.3实验成绩评价 实验考核方式改革之后,学生实验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成绩占10%进行统计,这样比较全面地评价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也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相比之前的年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同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报告书写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 总结

80年代初我校实行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考核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繁琐的考前实验室准备工作;由于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考试内容局限;考题单一,考核内容不够全面,主要侧重于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考题重复率高,已考过的学生容易将考题泄露给正准备考试的学生,导致考核出现不公平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普及,近年来开始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考核中,经过3年的实践尝试,得到了老师及学生的普遍认同。与传统实验考核方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有许多优势,如以实验室为单位,每次在2名教师的监督下可容纳多名学生同时进行考试,这节约了考核时间及人力资源;之前的传统实验考核只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测试,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考核,可将实验考核内容扩展到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生化鉴定、实验原理等多方面,使实验考核内容比较全面,通过考核能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3年的实践改革中发现将实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最后的实验总评成绩中,使得学生意识到只有平时努力认真地学习,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得到调动,实验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地提高。虽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有许多优势,但也要客观地看待其局限性,如对实验技能的考核,采用动画方式来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进行判断,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因此,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要正确、合理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实验考核中的使用度[5]。

参考文献:

[1]林乐勋,付英梅,佟雷,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47-149.

[2]陈晓宁,王清河,赵蕾,等.构建网络考试平台探索新的实验考核模式[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2):159.

[3]王小丽,钟有添,谢琼.实验教学改革条件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2):1817-1824.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 实验教学改革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81-01

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又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因此搞好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尤显重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毕业后参加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际工作的能力。笔者紧扣教学大纲,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际工作,对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全面开放实验室、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改变教学模式,精简实验内容,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检验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为临床服务的,要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劳动者。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验内容比较多,联系临床检验实际工作的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精简实验内容,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把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接种、常见细菌的生化反应、细菌药敏试验等与基本技能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贯穿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实验教学全过程。同时,在实验教学工作中,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血液、痰、尿液、粪便等各类体液或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课程中,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这些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最后写出细菌学诊断报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含有未知细菌的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进行实验而不是按实验指导书上的某个已知菌种进行检验。用含有未知细菌的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进行检验,首先需要学生思考,考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培养基、按怎样的步骤进行、选择什么样的生化反应板条、选择什么样的药敏纸片等等。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从盲从依赖实验指导书变为思考后参考实验指导书,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目的和方法,实验收获更大、记忆更牢固,为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全面开放实验室,保证实训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微生物检验技术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比较多,而微生物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差。实验课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步骤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同时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的学时有限,学生实训的时间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实训的时间,我校的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除了实验课之外,一些基本技能没有掌握的或者想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练习,保证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自主支配及进行操作练习。

三 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人体病原微生物生物性状、致病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鉴定的学科,该学科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很多知识点极易混淆。过去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挂图和模型等教学用具进行口头传授,示范讲解,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把微生物检验技术书本知识转换为直观图像,图文并茂,再结合视听的计算机教学课件,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弥补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开展实验项目不足的缺点。由于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室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项目很难逐一开展,对于现有教学条件限制或是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可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如各种菌种保藏技术、霍乱弧菌的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等,使学生对一些没有开展的实验项目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任务驱动;离散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离散数学属于现代数学的范畴,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的学科。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支撑学科的离散数学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离散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将来所从事的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培养抽象思维和严格逻辑推理的能力。然而调查表明,大多数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离散数学并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内容抽象难学且没有实际价值。为此,高校教师针对该问题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进行改革,寻找适合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例如探讨“启发式教学法”、“驱动式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等。

Dijkstra曾说过:“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鉴于计算机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而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发表了题为“计算思维” 的论文,计算思维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一种科学思维。周教授的论文激起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于2007年开始斥巨资启动了计算思维统领下的“计算机使能的发现和创新”研究计划。国内方面,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就计算思维及相关问题在2008年11月在桂林举行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然而,周以真教授给出的“计算思维”是一个比较宽泛、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计算思维的根本内涵,如何着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还存在许多尚待探索的课题。

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工作,本文探讨了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驱动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问题,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使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成为教学的目标。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驱动式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其计算思维及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升华。

2教学模式

2.1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目标,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

从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的主要论点中,她所强调的计算思维是一种充分利用计算学科的基本计算理论及概念来认知客观世界问题、建立计算系统、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文献[3]讨论了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但从该文所提出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其教学目标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目标,缺乏针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还是一种迫使学生去接受任务,从而没有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积极性,学生实质上还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离散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未能真正体现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也正是学生缺乏学习离散数学兴趣的真正内因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任务式教学中强调运用计算机的概念来认知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1)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任务设计

在任务式教学中,用于驱动学生学习的“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任务”设计的理念和效果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任务设计往往陷入极端,要不任务设计得太容易或太难;要不把任务设计得太详细或过于简单。笔者认为造成这些极端的原因是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往往缺乏任务设计的正确理念和明确目标。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驱动式教学法的任务设计强调以下三点。

首先,任务设计要考虑实施任务的学生及其计算思维的培养。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要明确教学内容所涉及计算思维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在系列任务的设计、难易程度的选择、实施进度等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中心”。

其次,任务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同,不仅仅是为特定的任务解决特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特定的问题是运用计算思维中的哪些方法去解决。不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系统要求的框架上如何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而且在把目标分解成小的“任务”时也要引导学生采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计算思维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计算思维中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学科的相关问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哪些计算机学科的概念是学生已熟悉的、哪些是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相关课程解决问题的实例等。同时要注意任务设计的大小,所包含的计算机学科概念的多少及其前后的联系等因素。

(2) 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任务实施

好的教学任务设计只是万里的第一步,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由教学任务的实施效果来决定。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驱动式教学模式不同,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任务实施强调一开始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思维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重要性,除了从教学方法的介绍、教学任务的总体情况等方面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总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应当运用计算思维中的哪些相关概念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启发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专业中的哪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在获得“渔”而并非只是“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要积极交流,学生要把碰到的困难特别是在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时所受到的困惑反映给教师,而教师要及时的通过学生反映的情况了解任务实施的情况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调整教学任务等。教师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不要对如何完成任务做过于详细的讲解,应当把精力放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计算思维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及对任务实施的监控。

(3) 教师角色和思维的转变

在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任务实施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还是计算思维的普及者。其责任有四个方面: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任务设计,特别是注意涉及计算思维运用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二是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该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去解决任务中的特定问题,而且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思维及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三是做好考核和总结,针对任务的设计教师应当要采取恰当的考核办法考核学生完成任务及其计算思维运用的情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能仅以完成任务为考核的唯一目标。要注重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计算思维的运用,能否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和点评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2.2教学案例

在数理逻辑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该部分的内容抽象、难学。例如在简单命题逻辑的教学中,等值演算、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求解、自然推理系统等内容都是学生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下面简要介绍笔者在简单命题逻辑教学中如何实施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驱动式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首先,确定教学任务的划分及其所涉及计算思维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简单命题逻辑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如下任务:(1)简单命题的符号化;(2)命题公式的定义、赋值、类型;(3)基本等值式及等值演算;(4)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5)有效推理及其证明。这些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计算思维中的概念和方法见表1。

其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主析(合)取范式”任务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什要讨论主析(合)取范式?”,要引导学生利用在其他专业课出现过的计算思维中的“协议、标准”概念来回答该问题。又如,求析(合)取范式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消去等价联结词和蕴含联结词;(2)用双重否定律消去双重否定符,用德摩根律内移否定符;(3)使用分配律:求析取范式时使用合取对析取的分配律,求合取范式时使用析取对合取的分配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步骤的用意是什么,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照般这些步骤求出结果。要通过思考让学生明白实施步骤(1)的原因是析(合)取范式是不能出现等价联结词和蕴含联结词,因此要消掉它们;实施步骤(2)是因为析(合)取范式仅能由文字组成,而文字只能是命题变项及其否定;实施步骤(3)是由于只有使用合取对析取的分配律才能求出析取范式,而只有使用析取对合取的分配律才能求出合取范式。

第三,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在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驱动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不需对每一任务的内容采用满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确定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计算思维中的相关概念去解决问题,即使是对于需要详细讲解的概念和内容也应当如此。而对于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例如,对于“有效推理及其证明”的任务,教师可把该任务划分为三个子任务,即“有效推理的定义”,“基于重言式的有效推理证明”和“基于自然推理系统P的有效推理证明”。在这三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有效推理的定义,重点讲解基于自然推理系统P的有效推理证明的方法,而对于基于重言式的有效推理证明则由学生自己完成,因为对于一个公式是否为重言式的判定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学习过。

第四,注重考核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传统考核侧重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考核的方式包括平时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同学对学习离散数学不感兴趣,因此对作业敷衍了事,考试只求不补考,教师亦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驱动式教学方法中,注重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相关概念和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不妨利用这样的题目:“设计室内的照明线路,要求在房间的门内、门外及床头分别装有控制同一电灯的三个开关A、B和C,要求当且仅当一个开关合闭或三个开关同时合闭时电灯亮,要求画出最简单的电路图。”来考核学生是否会运用计算思维中的方法和简单命题逻辑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3教学实践结果

作者对所授课的05信管班和05计本班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法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模式A)和传统教学法结合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模式B)进行了教学。最终对两个班级的考核成绩和评教结果进行了比较,见表2。其中,学生评教是学校一项固定的调查活动,在期末考试前每个学生均要对所学的课程进行评教,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习收获、教师教学能力等各项教学指标的评分。从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法结合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比起传统教学法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更占优势,不仅体现在考核成绩的差距上,而且也反映在最能说明教学效果的评教结果上。

4结束语

笔者长期以来关注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前沿,提倡计算机学科方法论,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本文阐述了作者探究基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离散数学”课程教学的心得,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任务设计较重和任务实施花费时间较多的问题还有待探讨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耿素云,屈婉玲. 离散数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廖伟志,李文敬,文瑛. 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 109-112.

[3] 李锋,孙莉. 任务驱动式方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6(3):27-29.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室

微生物学是我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类等内容,为食品微生物学检测和葡萄酒酿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微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学科,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微生物学研究有着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即微生物学实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对微生物学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获得直观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的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本人多年从事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质量有一点粗浅的想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加强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微生物学实验室是我校新建的实验室之一,常规设备比较齐全,如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鼓风干燥箱、恒温摇床等。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基本上满足每人一套,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完成实验内容,即保证了实验室的秩序,又保证了实验质量。但是这些仪器设备仅可以满足最基本的验证型实验的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开设研究型实验或自主设计实验,此类实验的开设需要一些新型的仪器设备,如全自动发酵罐、PCR仪、超微量核酸蛋白检测仪等,这些设备的购置可以使学生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另外,我校现阶段实验课主要采取老师讲授和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示范环节,老师在实验台上操作,学生围在老师的周围,很多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效果非常不好,现在很多学校为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购置了电脑、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显微摄像装置和电视放像系统等设备,老师的演示操作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学生做的好的实验结果其他同学也能看到,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校微生物学起步比较晚,前期微生物学实验以验证型为主,如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配置等,近几个学期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几个综合性实验,如大肠菌群的检测、微生物分离纯化等。验证型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是研究型实验开展所做必需的技术准备,所以,必须保证验证型实验的数量和质量。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所以在实验安排的过程中要合理搭配实验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科研训练。

在实验时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的实验要求1个人1组,对一些实验材料比较紧缺的实验,要求一组不超过2个同学,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独立操作,杜绝一个人操作众人围观的现象。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告诫学生当出现异常实验现象时一定要找到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不要被现有的理论所束缚,要敢于怀疑,不要墨守陈规,否则即使真理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现在很多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验课往往不考试,且实验课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较小,这种现象在没有单独设置实验课的课程来说比较严重。微生物实验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同时微生物学实验不同于理化实验,很多实验不能当天出结果,有的实验如大肠菌群的检测需要4天时间,这些天内要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实验,学生的实验时间并不统一,所以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至关重要。

我校近年来非常注重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如在微生物学开课时明确告诉学生实验课必须参加,一个实验缺席不得参加考试,迟到扣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有特殊情况的同学均能主动请假,并主动与其他班的同学调一下实验时间。实验报告同学们也均能按时交上,且大多数同学书写比较认真。但具体的实验操作考评困难很多,比如无菌操作规范不规范,从斜面上取菌涂片的时间只有不足1分钟,老师只能看几个同学的操作,看完第一排,第二排已经取完了,没有办法给每个学生的操作评定一定的分数;再如灭菌锅的使用,实验室内只有一台灭菌锅,学生不可能独自操作。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也探索了一些解决办法,如参考武汉大学的做法[2]将操作、结果、提问、纪律、实验报告等分开,期末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等,通过考核制度的改革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或自带题目进实验室研究

学期初讲发酵食品时有的同学对开菲尔很感兴趣,对我讲能不能研究一下开菲尔粒的微生物组成,但由于实验室没有开放,也没有资金和实验材料所以没有进行。还有的同学给我说“老师您有什么课题?做的时候能不能叫着我们一起做?”,微生物实验课上做土壤及环境微生物检测时同学们都非常的兴奋,当实验分离出多种不同的霉菌时,同学们激动不已,不停的询问这是什么,很多同学甚至拿相机、手机拍照留念,这都说明同学们具有科学研究的欲望,同学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渴望,这些都需要学校和教师去共同努力,去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研究欲望,而开放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同学们在实验室内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接触一些本领域较为前沿的研究。也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带题目,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流程,独立的完成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建议其他学校的做法[3]建立相应的创新资金以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创新研究。

以上是我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及以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能够更好的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理论知识牢固、实验技术熟练、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24

[2]唐兵.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教改动态.2000,(3):48-50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综合能力;改革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熟练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对微生物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深化。使学生们在实验中深入理解微生物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利与弊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以指导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古板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目的明确,教学安排按照指导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授课,例如微生物实验共30学时,安排7个实验,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学生记下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完成不同实验使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但也有其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觉得做实验只是一种过程,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更不用说创造性了,从而弱化了学生的“想”和“做”;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单单是把几个分散的实验组合在一起,不能连贯、承上启下,不能贯穿到整个一个课题论文中。使学生感到“乱而繁”。往往是学期结束后学生做了不少实验,但对实验技术和方法却不甚明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部分实验的前期工作都会由实验老师提前准备,学生上实验课只是完成实验的一小部分,有时甚至实验结果都提前告知,因此有的学生认为实验结果都知道了,那就直接填写到实验报告上,实验做不做就没什么意义了。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是一种障碍。

二、自主设计实验的程序

1.打好基本功。传授学生关于微生物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让学生会用显微镜,纯种培养技术,培养及制备,染色技术,此部分主要是熟练操作技术,可以再开放实验室进行反复练习,并通过指导老师的认可。

2.实验方案的确定(以一个具体课题或一个应用问题贯穿整个微生物实验)。通过对微生物的学习,学生对微生物学有了基本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应用。开始让学生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微生物的生产利用,用三周时间设计一个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实验方案。例如筛选一株能产生淀粉酶的生产菌株为课题,整个课题包括微生物的筛选,纯培养技术,菌种鉴定及保存一系列的实验方法,是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反过来又很好地验证了理论,并能从中获得创新点

3.实验操作。确立最终实验方案后,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计划好时间安排,与实验老师确定实验过程所需仪器及熟读实验室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此过程由指导教师在旁做辅助辅导。例如提供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手法是否正确。全程纠正学生的欠缺之处,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自主设计试验三周内完成。

4.论文撰写。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重点强调4个方面的内容: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邀请本学科的教师,进行论文指导。

三、自主设计实验的成效与分析

经过完整自主设计实验历练,在学生的努力下,通过微生物学自主设计实验学生有很大的收获。

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理解更加深入。经过“高产淀粉酶的筛选与诱变”实验,学生对微生物的应用及贯穿整个课题的试验方法掌握良好;对微生物学某领域或某方面的内容更加熟悉,如高产淀粉酶的筛选与诱变”,学生不仅通过此实验掌握育种操作方法而且又掌握了淀粉酶相关知识,达到了学微生物得以致用的效果;提高了实验技能。如对微生物实验中的取样、菌种分离纯化、初步鉴定等微生物学基本技术非常熟悉。对一些具体技术如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操作技术、细胞染色技术操作、实验器材的使用、普通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偏差显微镜及细胞观察培养技术等能熟练操作;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懂得了利用网上资源,查阅文献的方法及途径;通过自主实验设计,学生懂得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实验,珍惜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宝贵机会,珍惜科研成果,体会科研工作的艰辛,努力做好实验过程,保管好实验室用具,遵守实验规则,做好实验记录。

总之,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的训练,学生对如何从事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如何选题、设计方案、查阅整料、完成实验、实验总结等环节进行了初步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作者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