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允价值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改进

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提出的新概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中存在一定问题,这不利于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运用,不利于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好的发挥效用。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在公平交易以及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交换、对债务进行清偿,其对交易的条件有着一定要求。公允价值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不断完善的体现,其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实现我国会计行业与国家市场更好的接轨。

1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1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概念,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房地产企业后续的计量工作中,需要采用公允价值的模式,由于公允价值一般略高于账面价值,而且不需要进行摊销,会计人员也不会对公允价值进行计提折旧,所以,企业的账面利润会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使企业的账面显现出较多的利润,但是这种计量方式的普及率却比较差,在上市公司中,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不超过3%。

1.2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新准则中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关键是判断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换入资产的价值应包括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由于引入了公允价值,换出资产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会计弹性,此外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获取也有一定难度。

1.3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中采用公允价值的规定将产生两个差额,即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都将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定对上市公司而言可将债务重组获得的利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获得巨额利润。若没有相应的监管,上市公司可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不高

公允价值对交易的环境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其是在市场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有着较大的影响因素,存在公允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问题。如果公允市价不存在,则需要采用其他计量方式进行估价,这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当前市场环境比较复杂,而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很多商业信息都具有保密性,这影响了公允价值判断的准确性,还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公允价值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制约,会计人员很难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2.2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较差

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问题规定的就十分有限。例如如何判断不同市场环境中的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不同投资者对期望报酬率的不一致而导致的“折现率”的确定等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2.3 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应用存在差异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上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在计算利润总额的规定上是不同的,这同样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也有所体现。在税法上对于没有真正实现的损益不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因此已经计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必须调减,这势必会加大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从而使得有部分企业不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

2.4 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成本较大

目前在我国不完善的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必须依靠会计事务所的专业人员采取评估技术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专业的人员,这就需要培训成本;其次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获取必须花费很多费用;同时会计事务所审计公允价值的费用也在增加,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成本。

3 解决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建议

3.1 创造市场条件使公允价值能够充分运用

市场价格是最为客观和可靠的,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要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积极完善资本市场,只有提高交易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是十分完全和完善,绝大多数市场的公允价值很难获取,因此必须继续促进金融市场建设,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建立权威性的资产评估机构共同制定估价技术

基于目前的市场条件,评估公允价值较为广泛的方法是现值法。当不存在公允市价时,为提高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就需要研究市场的体制、市场的资产和负债的估价系统,在会计准则中给予实务操作的具体规范要求,使得现值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

3.3 尽可能缩小税法与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核算之间的差异性

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都是持积极态度的,若可在税法的核算基础上能适度引入公允价值,将会使得公允价值在我国各企业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了解到税务部门对公允价值的认可,同时可以减少企业会计人员核算报税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3.4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

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影响着会计报表的质量,为了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更好的应用,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这种职业水平包括理论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培训。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允机制属性在我国的应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公允价值本身理论具有一定优越性,其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以及和谐性,但是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却对交易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我国会计制度以及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所以,公允价值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公允价值属性进行完善,要保证新会计准则与市场的适应性,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市场更好的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经济市场的服务水平,维护市场的秩序,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张伟,张玉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07,(3).

[2]杨萍.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现有市场条件下的运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6).

公允价值概述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DF411.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74-02

1 公允价值概述

1.1 公允价值概念: 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收第四集,将公允价值理解为: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这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最早定义。

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2。

1.2 公允价值的发展: 全面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以及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三种计量模式清楚的划分了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全面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阶段;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阶段;衍生金融工具的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阶段。

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阶段,该阶段的计量模式突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但是对金融资产和负债按企业持有的目的和意图进行分类,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了通过选择不同的分类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同时这种分类在实务中也很难操作。尽管混合计量模式仍有种种弊端,但是现实中金融市场还欠发达,并且衍生金融工具在创新中组合和融全以及计价技术的发展还没有使估计的可靠性达到不会影响财务报表公允表述的程度,这就是说全面公允价值计量还没有出实基础,因此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2盈余管理概述

2.1盈余管理概念:

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定义。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立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的行为。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在在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寻求有利于自己的财务结果。该定义既有贬义又有中立性。

2.2盈余管理采用的主要手段

(1)虚假确认收入。(2)虚假确认费用。(3)利用资产减值准备。(4)虚拟资产。

总之,盈余管理采用的主要手段主要表现在资产取得,资产减值,收入确认上。

2.3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关系

公允价值存在一些缺陷,从信息的观点来看,会计数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信息作用的结果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

而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利用了公允价值上缺陷,来进行利润操纵,进行盈余管理。

3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影响

3.1资产计量

3.1.1资产取得: 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过程中及交付使用前发生的相关费用,都要作为原价入账。这种确定方法只适用于新固定资产,而将取得旧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包装费、安装调试费及成本再加入原价入账则不合理。因为取得旧固定资产只是所有权单位之间的变更,其价值及使用价值不会因转让而增加,其价值也不应因此而增加。如果将接受转让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相背离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会随着固定资产转让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3.1.2资产减值: 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有很多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产生抑制。

从总体上来看,新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

从细节上看来, 新准则在计提基础、确认标准、计量标准和操作步骤方面较现行准则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3)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能转回。这是对现行准则的一个较大调整。

3.2收益计量: 旧会计准则,企业可以利用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变更盈余管理。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去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不同的计价方法计算出来的销售成本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其具体表现在:期未存货计价过低,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减少;期未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增加;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增加;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减少。因此,旧会计准则有关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在规定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4 公允价值计量启示与展望

4.1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必然趋势: 引入公允价值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量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2007年1月1日,我国已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再次推行,按照新的准则,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投资性房地产、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都用到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被大量采用。

4.2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公允价值是一柄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提高信息质量,运用不妥,则可能影响信息质量,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投资者应加强监管。对于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投资者应要求其充分披露其证据的充分性。此外,投资者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验证,鉴定公允价值的合理性。

公允价值概述范文第3篇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问题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其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唯一一个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金融资产项目。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则公允价值由市场中的报价确定; 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其公允价值参考自愿交易各方最近的市场交易价格;第三,上述两个条件均不具备,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国际上对于第二个层次是否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较大分歧,而大多数投资性房地产恰好处在这个层次上,既没有成熟而活跃的市场,又时常会发生交易。

二、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要性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为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性,能够更好的反映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和市场价值,其工作中唯一的难点在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上,实务操作中也有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此处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入外部评估机制确保公允价值的客观性。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给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其本身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受到可靠性的制约,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仍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确定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则不再对其账面计提折旧,而是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来进行账面价值调整,并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此外,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旦确定便不能随意变更,特别是不可以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回历史成本模式。

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关键点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有不确定性

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价格震荡上行态势,传统按照账面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的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地产的真实价值,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成大势所趋,其虽然在短期内会放大地产业的利润,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真实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上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必须在在资产负债表日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我国目前缺少与此政策配套的税收制度,企业处于多种因素考虑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相当谨慎。此外,一些房地产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掩盖公司真实情况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也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际应用推广带来困难。

2.确定公允价值关键是具有客观的评估机构

新会计准则中提到了引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这种评估活动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能够使资产的价值数据更真实,但同时新会计准则也规定不认可企业自行完成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评估,评估活动应由独立的评估机构完成。这种评估工作需要评估机构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及职业素养,评估机构的优劣成为影响公允价值推广的关键因素。

四、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1.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能力并缓解资金压力

房地产企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相关信贷政策的出台使得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受阻,地产企业压力巨大。新准则下企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使得房地产估价更符合其市场价值,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提高了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信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

2.在稳定中实现企业利润增长

根据规定,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应在在每个会计期末调整其账面价值,并将资产账面原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科目。如果房地产市场仍持续升温,那么损益科目的贷方将存在余额,最终会表现为企业利润的增长,特别是对一些拥有优质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来说,其利润增长幅度更大。长期来看,按新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每个会计期末的价值调整都要以上期的公允价值为基础,价值调整幅度呈现递减状态,利润也可能出现更大幅度的波动。此外,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虽然无需再计提折旧,但对资产评估时已经考虑了折旧因素,所以不会对企业期末净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公允价值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计量 计量属性 会计信息 局限性

一、会计计量的概述

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并以资产(负债往往可称为负资产,而所有者权益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资产或净资产)计价与盈亏决定为核心。其中,资产计价就要用货币数额来确定和表现各个资产项目的获取、使用和结存;而损益决定则是指通过量化和比较来确定经济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转移、消耗或折耗同所产生结果之间的数量差。

二、基于会计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从上述会计计量的概述中可知,影响会计计量的主要因素是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而计量单位的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大,所以这里就主要讨论在不同的计量属性模式下,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1、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历史成本计量是指按照资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的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物价变动是当今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不可改变的形势,物价变动使历史成本计价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有用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如果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相对于实际的要小。而来自销售收入的现金会被日益增加的资产重置成本所耗用,反映在损益表上,就有可能使企业的资金流动出现入不敷出的境况。

2、重置成本计量模式下。简单而言,重置成本就是指在当前的物价水平下,购买或建造出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花费的全部成本乘以该资产的成新率之后的价值。从重置成本的含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重置成本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有一些资产随着技术的进步被淘汰了,只能根据与其相似的资产确定其重置成本,然而,相似的资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企业选择不同的相似资产确定的重置成本也会不同,这就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另一方面,成新率是需要估计出来的,估计的准确性会因为专业知识程度和经验丰富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专家估计出的结果也难免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下。可变现净值一般仅在财务报告日对企业持有的存货资产作价值审核时使用。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在计算可变现净值时,存货的售价、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的金额确定都需要估计,在计算上缺乏足够可信的证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4、现值计量模式下。在企业实务中资产负债采用现值计量模式的情况并不多,企业会发生一些涉及到资金的分期收取或支付的经济业务,这时就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采用现值计量模式。此类业务发生涉及的是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的确认。运用现值进行计量时,是将资产或负债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进行折现,并将这个折现额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进行计量。折现额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其中NPV表示折现额,NCF表示第1年产生的净现金流量,r为折现率,n表示期限。该公式表明折现额只是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结合,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估计值,折现率也可以是某个随意的利率。这样,得出来的现值,不可能个个都准确并且与决策有关,这表明折现额是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和准确性要求的。

5、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所谓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情况下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

用公允价值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列示,存在很多人为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当资产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将该项资产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其公允价值,此时的公允价值不仅只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近似的、模糊的反映,而且还是对企业未来事项的反映,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很难得到保证的;而且,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成熟,许多非市场因素仍然对市场起着干扰作用,各种资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其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所以即便是资产存在活跃或者相对活跃的市场,很多情况下也只能通过估计得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直接按照其交易价格确定,大量的估计误差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必然削弱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展望

当前,我国在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适度、谨慎和有条件地引入公允价值。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机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会计实务界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两难”困境:既要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又要考虑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也是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中选择,然而无论是单独依靠哪一种会计计量模式都无法既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又顾全到其相关性,所以,多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才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生雯,基于多重属性计量模式的会计计量研究[J]财会研究2010,10

公允价值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 运用

前言:公允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的会计学界的热切关注。继1998 年、1999 年后2006 年2 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这一次,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又被大量的引入,而且在运用程度和范围上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这不仅影响到损益的核算,也不仅从“反利润主导”的误区中脱身出来,更重要的,使中国会计人据以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哲学观:怎样计价才不至于脱离经济环境和经济实质?什么样的计量模式才能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核心需求?于是会计学界学者除了对公允价值的内涵、本质等理论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外,还对如何运用公允价值给予甚多关注。

1、公允价值概述

所谓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其定义为: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计量属性,其最大特征就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购买法下,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在新准则中涉及于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诸个领域。把公允价值引入新准则,对于会计核算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公允价值运用得好,毫无疑义地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运用得不好,也许是灾难。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就是和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息息相关。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微观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寻找隐藏在价格之后的商品的真实价值。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真实价值是供求双方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均衡价格,实际交易价格环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并不断地向其靠近。公允价值是现实条件下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交易价格,因而是最贴近商品的真实价值的交易价格,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计价基础,可以如实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2、公允准则的应用历史

我国的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可谓一路风尘,从一开始是大力提倡,之后又回避其修订,到目前的再次引入。1992年11月我国首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很少。1997年至2000年间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财政部在1998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首次引对“公允价值”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期间,财政部共颁布了10项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包括5项: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2001年2月和11月财政部陆续的6项准则中的《无形资产》、《租赁》和《固定资产》3项正文中直接涉及了公允价值,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01年的5项修订准则中,只有3项准则涉及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后仅在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或多项股权时的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时才保留了公允价值;《投资》准则修订后则删去了公允价值;《非货币易》准则修订后只是在用于确定有补价时和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时的资产入账价值项目上保留了公允价值。2005年,财政部先后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正式,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本次新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大量应用。

3、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分析

对于公允价值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资产自身的客观价值,是内在于资产、不易被准确把握但客观存在着的资产价值;另一种是把它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公允与否,只不过是人主观上的一种感觉,是外在于资产的,以这种感觉去评判一种计量属性是否符合人主观上的需要。公允价值这的确是应该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新准则的文字中并不能看到这种计量属性的突出地位,因为在很多的地方都用了类似这样的阐述“有确凿证据表明XX业务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XX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样的描述似乎在表明公允价值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选择,或对其采用时的条件是非常严厉的,以致于人们可能会因为条件的苛刻而放弃采用这种计量属性。然而把新准则中所有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业务浏览一遍,就会发现这个表面上似乎被压制的计量属性其实潜藏着巨大的威力。准则中强制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业务约占20%,其中以金融工具计量为主;加上可供选择计量属性的业务,公允价值计量约可占70%,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业务其实不到30%。由于历史成本一直以来占据着计量的主导地位,人们对公允价值的认可和运用还会有一个较长时间过程。在目前采用公允价值,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灾难。因为能够运用公允价值的,很少会合理的去应用公允价值。更多的,公允价值可能会成为操纵会计政策的“重灾区”。公允价值在另外一方面,是表示交易双方均能接受的价格。之前,做一个并购调研的时候,美国人给我的资产原值也就是100万USD,结果经中介机构用公允价值法一评估,就成了2000万美元。这个案例,我想很能说明问题了。还是倾向于现金流量的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因为需要更多的资料,有助于评估人员更细致的工作,也有利于事后的控制和评估。特别是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确认,现在的评估机构对于评估价值的确定主观随意性太大`主要还是评估委托人的意愿决定的。目前中国的公允价值是以不公允为基础的。在中国企业普遍不诚信的前提下,在相关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时,这个公允价值的“公允”有多少,大家都会很明白。公允价值会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