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结构设计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理念;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73-04
【作者简介】丛开源,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党政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专业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
课程是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课程研究在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平台,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课程标准具备一般标准的基本特征,但是,课程标准不是硬性的规定或准则,更不是简单的限制,而是课程实践的参照与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数以亿计的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标准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服务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为此,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以课程观统领课程标准
(一)贯穿课程理念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经验或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关注学生在获得经验中的体会和强调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发展是新课程观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以新课程观核心理念为主线,体现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的课程价值。以“服装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课程设计思路”回答了“创设活动的依据”,“课程目标”回答了“活动效果的预设”,“课程内容与要求”回答了“获得经验的媒介”,“实施建议”回答了“获取经验的方式和手段”,系统架构了学生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这种在“做中学、做中教”过程中关注学生与教师在经验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也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在互动、碰撞、交融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不断修正思想观点和行为。[1]
(二)突出职业能力
将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被称为职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是指“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指“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优质就业作为落脚点”。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强调要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着力点。
专业能力(知识应用)、人格能力(行为方式)和社会能力(价值观念)构成职业能力的三个维度。可以这样认为: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合理的行为方式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建立知识与任务(给定的任务、重组的任务、未来的任务)的联系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比如: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能依据制图规定和方法步骤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形成要素整合、观察比较、解析评判等基本职业素养”,它整体综述,高度概括了专业能力的特征和要求,以及知识与任务联系的方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1.掌握结构设计原理与规律,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树立科学、系统的结构设计理念。2.理解人体结构与服装的关系,能感知二维形态与三维形态空间转换关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借鉴服装典型品种流行款式结构变化和板型特点。3.具备识读理解任务单和一般式样服装款式图结构特征的能力,能运用平面结构设计的原理、方法和规律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和用料核算及排料。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节约、环保意识。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勤于观察、敏于发现的求实精神。这种分点描述指明了知识与行动的内在关系,呈现了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传递了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来获取、应用并检验知识。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基于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提出的,从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培养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入手,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对建立知识与任务的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为例(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教学
单元 内容及要求 参考
学时 衬衫结构设计 略 略 略 连衣裙结构设计 连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 1.具备根据文字描述,绘制连腰型连衣裙平面款式图的能力
2.认识连腰型连衣裙构成的原理和因素
3.能运用原型法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人体和款式特征,结合给定的规格和要求,完成合体连腰型连衣裙结构制图
4.掌握连腰型连衣裙的放缝、用料核算与排料的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目前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课程分为四个教学阶段:原型及基础理论、裤子结构设计、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这四部分教学分别被安排在大二至大三进行。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好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课程,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融艺术、技术和市场为一体的设计思路,使设计更贴近于生产实际,既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能够把美学与理性科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改革
在传统教学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不讲授工艺制作,学生在学会了结构设计后没有实践的机会来检验和巩固;而服装工艺制作课程不讲授服装结构设计。例如服装工艺制作课程主要讲解各个零部件的缝制工艺、各类服装中裁片的组合缝制工艺,不注重与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结合,所以学生在学习工艺制作时只学会了一些传统服装的缝制过程和方法,自己设计的服装款式和相应的结构设计得不到实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最终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得不到实践的检验,而服装工艺制作课程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为了改变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缺陷,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师和服装工艺制作课程教师要进行沟通。例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师在讲授衬衫类、连衣裙类、裤装类、套装类、大衣类、礼服类的结构设计要点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各类服装款式进行结构设计,再通过服装工艺制作课程相对应的学习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款式设计得到实现,结构设计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缝制各类服装。增加部分关键的基础结构工艺处理方式的示范与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版型与工艺的紧密联系。把工艺的手针内容调整到结构课上,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边学边做,尽早进行验证式版型练习提供基础的训练;另一方面在目前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同时把创新思想通过结构课教师(同时担任设计课程)传达给学生。
二、教学方法改革
服装结构课程相对枯燥,如何能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应该实现直观、创新和多样化。
(一)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相结合
平面结构和立体构成有机结合是服装结构类课程教学的根本。立体构成适应形象思维的施展,服装的立体展示亦作为验证结构正确性的唯一客观标准。平面结构需将三维的服装形态转换成二维的平面结构,保证服装与人体的适合度,从中形成结构设计理论。抽象的结构设计理论、复杂的造型形态和人体动静形态三者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是学生学习结构设计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通过对人台曲面结构的分析,运用立体裁剪的手段,使二维的平面结构与三维人体之间进行有效的转换,让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客观感性地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造型结构设计理论,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复杂的三维造型结构到二维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结构理论的讲解过程中,可结合样衣在人台上进行示范检验。这样“虚拟+真实”的教学通俗易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形象思维。
(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主要体现在课堂设计安排的细节上。如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请一位学生上来讲服装行业新闻或剖析流行服装款式结构等,让学生每次课前都能了解到时下的服装新闻、业内行情等资讯,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服装结构的兴趣;再如随机在课间安排课堂内容小测试,或请学生上台制图示范等,将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又如教师在讲到服装某些款式和部位结构时,可扫描学生的穿着,结合学生穿着的服饰、课堂实物即兴分析等等。
三、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一)合理的考核方法是建立和谐教学环境的重要保障,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需要创新的考核方法相匹配。给不同分流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兴趣组学生的作业任务相对多,但并不代表对基本组学生放任自流。首先要布置一项基本作业,这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此外,要求兴趣组额外完成更多的1∶1结构样板,并结合时下流行款式特点设计、打样、制作若干款服装。由于平时工作量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60%。为了体现评分标准的公平合理,无论是基本组还是兴趣组,作业评分标准一致,仅对兴趣组的附加作业给予一定的附加分。考核标准以公平合理为基本原则,成绩能够衡量学生的实际技能和水平,整个评分和附加分标准细则都在课前与学生共同调研、修改、确认,并且在评分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对于大作业,邀请企业样板设计师或专家以专业的眼光对学生作业中的不足予以指点等。这种立体的、多方位的成绩评定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心。
(二)围绕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改革考核方式。目前各个服装院校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 一种是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卷面答题;一种是课下完成作业量较大的综合作业。在结构设计课程的初期,主要是以使学生理解人体和服装的空间关系,以及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目的。用传统的试卷考核形式可以达到检验学生所学的目的,但在结构设计课程的后期,用这种考核方式就显得太机械。后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仅凭理论试卷很难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通过灵活的、考查面较全的综合作业或者实做的形式考核才能达到目的。当然,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利用综合作业不用全部在课堂上完成的漏洞而请人代做的现象发生,各院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如重修等规定。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的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探讨,有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满足行业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级服装专门人才。当今是注重创新的时代,时代需要的是拔尖创新型人才,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以教授知识为主,而是以教授方法和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思考,开拓思维,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除了讲授大纲所要求的授课内容之外,也要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专业的理解,这种间接的经验与认识可以更加生动和直接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去理解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曹叶青.浅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山东纺织经济,2010(08):80-81.
在服装结构设计基础上,综合运用凹凸造型手法来满足服装人体形态美和视觉形态美的需求。研究凹凸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实用性,通过实验、设计的方法,结合面料、色彩等具体呈现出凹凸造型效果,总结凹凸造型的特点和应用技巧,由此可以拓展服装设计思维,从而推动服装造型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
服装;结构设计;凹凸造型;应用技巧
服装设计中往往利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来表达不同的造型效果,其中,凹凸造型是近来最为流行且行之有效的手法之一。所谓凹凸造型是指服装造型设计中将材料按照一定的造型组合,赋予服装个性美的立体形态方法,强调的是造型的视觉效果和服用功能的互补[1]。本文直接从结构设计角度入手,利用一定的造型工艺技术,综合材料机理构成特性,展示了凹凸造型技巧的独特艺术魅力,使之形成融合服装造型美和人体形态美需求的空间设计技法。凹凸造型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服装对应人体凹凸形态适应性做结构设计,如胸高、肩胛、臀凸、肢体关节等部位,依托人体形态而生的三维空间设计。(2)服装对应视觉形态做结构设计和创造,如服装廓形、材料设计、写实写意等,依托服装设计而生的空间设计。
一、衣片加量平面向立体转化
1、剪切加量立体造型
通过剪切,在加量一侧衣片形成立体凸出的造型,多应用在胸部、肩胛等部位,以满足人体的形态需求。常见的垂褶造型和这一手法原理类似,不同的是,这种分割线是曲线,且弯曲的曲率比较大,所以在分割后缝合形成更加立体的造型,更适合硬挺的面料,而垂褶则是追求一种柔美的线条,更适合轻盈质地面料。在这种造型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剪开加量后会造成分割线处的弧线加长,所以在剪开后,加量之前要在原弧线的基础上外加2cm,在新的弧线上再剪开加量,加量时还要保证两条缝合线长度一致,这样最后才能缝合在一起,做成满意的造型。在服装造型中常常应用省道在胸部位呈现优美的立体造型,并且保证其他部位适体均匀。而凹凸的造型设计有分割线的存在,要先合并省道再分割衣片,这样裁出的衣片在保证成衣合体基础上,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多的缝制线,成衣比较简洁。
2、不剪切加量造型
同样是平面造型转向立体造型,同样是通过加量的方法形成凹凸。区别在于这种造型方法没有将衣片分割,通过整体裁剪的衣片来获得想要的造型。通这种造型的方法有很多的变化款式,应用很广泛,可以用在上衣的前片,后片,也可以应用在腰部,增加腰部丰满度,满足造型要求。在服装设计中,任何一种设计手法都不是在单独的起作用,需要结合多种设计手法配合以产生满意的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在综合考虑省量和省道位置后确定分割线,分割线通常是在胸部合省之后打开的,分割后的两片在加量的时候还要使衣片顺滑,便于缝制。
二、几何造型立体形态
1、筒式几何结构
筒式结构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充分借鉴利用了立体构成的方法,同时也综合运用了数学上的立体几何方法,展开成直观形象的图形。将立体造型转化成平面图形进行分析解剖,考虑隆起部位造型特点,确定立体造型的平面结构图,及缝合部位的位置,用合适的材料经缝合制成该造型。这种造型方法有很多种变化,运用起来比较灵活,向下做出的类似穴的形状,分割线流畅灵活,表面呈现一种向外散开的曲线,增大了裙摆的弧度,极具韵律。另一种筒式结构还可以做出向外凸起的造型,结合面料、印花做出的造型,使服装不会显的太单调,同时印花线条的不同变化,又对凸起的部位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服装整体看起来不会突兀。如果是在上衣部位应用,要取得满意的造型效果还要考虑胸凸和肩胛部位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保证人体穿着的舒适性。尽量避免在服装曲率大的部位加这种筒式结构,增强工艺性,外观上也较平衡。筒式结构的所在的分割线尽量选取直线或稍曲线,曲线的曲率越大越利于缝合。
2、局部多层堆叠立体造型
同心圆环可以添加的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在服装向里或向外延伸产生层叠的效果,造型独特。也可以使其他形状的面进行叠加运用在底摆、衣领或袖口等其他部位,增强服装的装饰效果。将局部空间进行不同平面形状面的不同方向的叠加,并使叠加后的面与面之间有间隔量的造型,体现立体层次的变化与韵律感。叠加的每一层根据设计的不同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逐层增大或缩小,保证相邻面缝合部位的尺寸相同即可。通过这种缝合,产生出透视的效果,立体感明显增强,叠加的边缘相互联系成整体,复杂中带着活泼的造型特点。
三、廓形决定凹凸造型
服装轮廓造型有A廓形、T廓形、H廓形、O廓形、X廓形等类别,与这里的外型稍有不同。廓形是体现服装风格和特征的主要因素,也是创意服装最直接、最鲜明的特点[2]。这里的外型指大体上服装呈现在人眼并在人的大脑中直观反映出造型,是比较有几何形态的图形,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用这种造型方法产生的造型能打打破常规的廓型概念,有很多想象的空间,会产生很多奇妙的设计。先确定服装的廓形,然后直接做出合乎人体大小范围的外型,在此基础上直接做出所需要添加部位的位置及大小。确定添加部位规格和造型,与先前做出的外型进行整合及结构线的适当处理,提高工艺性。如果衣片需要分割或拼合,尽量使分割线经过身体部位的曲率大的部位,并考虑结构和艺术美,使衣身保持整体平衡;结构线要经过适当修饰,圆顺且拼合两侧要相等。如果分割线选取的部位使得缝合不理想,应考虑将分割线转移到其他合适的位置;面料的选取也要考虑,缝合效果不好或拉伸变形困难的面料要慎重考虑。
四、结语
凹凸造型设计手法灵活的满足服装不同部位的造型要求,通过面料分割再加量处理,通过灵活运用几何手法,将面料解构,重组,以构成不同的立体造型。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主要方法是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3]。凹凸设计在服装中整体给人以很强的立体感,这也是设计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利用这种立体的造型手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平面和呆板印象,应用在服装中赋予服装灵动感和韵律感。不同的凹凸手法适合不同的造型部位和造型要求,这些在分类中已经详细描述。只要运用凹凸手法和其他手法的结合,再通过结合面料拼接,色彩搭配以及流行趋势,就能够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周少华,孙菲菲.凹凸式结构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J].上海纺科技,2010,4(38):6-7
[2]马立尧.创意服装的廓形设计方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6,04:97
【关键词】结构设计:民用建筑;应用
1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及实践价值
1.1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体体现在房屋工程结构总体的优化设计和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两方面。其中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化设计还包含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并应在满足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其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1.2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实践价值。笔者认为,在满足建筑结构长远效益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结构的近期投资并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度和合理性。与传统设计相比,采用设计优化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造价降低5%一30%。优化技术的实现,可以最合理的利用材料的性能,使建筑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并具有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度。同时,它还可为建筑整体性方案设计进行合理的决策,优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设计的“适用、安全和经济”目标的有效途径。
2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经济性的关系
2.1 结构设计与用地的关系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中,总建筑面积是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层数越多,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房屋占地面积就越少。但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房屋的总高度也增加,房屋之间的间距也必须增大。因此,用地的节约量并不随建筑层数的增加而按同一比例递增。
2.2 结构设计与造价的关系建筑层数对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有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对各分部结构却是不同的。屋盖部分,不管层数多少,都共用一个屋盖,并不因层数增加而使屋盖的投资增加。因此,屋盖部分的单位面积造价随层数增加而明显下降。基础部分,各层共用基础,随着层数增加.基础结构的荷载加大,必须加大基础的承载力,虽然基础部分的单位面积造价随层数增加而有所降低,但不如屋盖那样显著。承重结构,如墙、柱、梁等.随层数增加而要增强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这些分部结构的单位建筑造价将有所提高。
2.3 高层住宅结构没计与经济性的关系住宅的层高直接影响住宅的造价,因为层高增加,墙体面积和柱体积增加,并增加结构的自重,会增加基础和柱的承载力。并使水卫和电气的管线加长。降低层高.可节省材料、节约能源,有利于抗震,节省造价。同时,除降低层高可以减少住宅建筑总高度,缩小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所以降低层高能也取得节约用地的效果。
在相同建筑面积时,住宅建筑平面形状不同,住宅的外墙周长系数也不相同。显然平面形状越接近方形或圆形.外墙周长系数越小,外墙砌体、基础、内外表面装修等也随之减少,并且受力性能好,造价会降低。考虑到住宅的使用功能和方便性,通常单体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多为矩形。
3 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概念设计优化技术与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同一建筑方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布置设计;确定了结构布置的建筑物,即使在同种荷载情况下也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材料、荷载的取值也不是惟一的:建筑物细部的处理更是不尽相同,这些问题是计算机无法完全解决的,都需要设计人员自己作出判断。而判断只能在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进行,这便是前面所说的概念设计。因此,概念设计存在于设计师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3.2 概念设计处理的实际建筑设计问题概念设计所要处理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希望通过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能在各种不期而遇的外部作用下不受破坏,或将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因此,分析如何应付建筑物可能遭遇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成为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中,地震作用最为难以琢磨,破坏性也最大。故而,建筑设计过程中就应该未雨绸缪,从计算及构造等各个方面都要采取一些有助于提高抗震能力的措施,不利于抗震的作法则应尽量避免。刚度均匀、对称是减小地震在结构中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延性设计则能有效地防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多道设防思想能使建筑在特大地震作用下次要的构件先破坏.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这些抗震设防思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应该作为概念设计的首要指导思想。
4 对现行民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4.1 对民用建筑的分类标准尚需细化
目前的民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对民用建筑的分类,仅限于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楼层)区分。对于不同类建筑的火灾危险特性.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判断标准。如同样是商场,经营服装、纺织品、家电等易燃、可燃商品的商场与经营五金、机械零配件的商场其火灾危险特性是不同的;而大型综合性超市与小型专卖店的日常顾客流量也有明显区别。
4.2 对防火分区面积、人员疏散宽度和内装修防火等内容的强制规定。造成防火设计与使用功能设计的诸多矛盾
4.2.1 现行民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对于防火分区的规定,对于许多大空间建筑防火设计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防火分区的划分需要用防火分隔物,而目前规范中规定的防火分隔物只有防火墙和防火卷帘.设置防火墙显然会影响使用功能,而设置防火卷帘对于净高很高的建筑来说难度也很大,而且大跨度、大面积的防火卷帘在火灾时能否正常运行也是―个未知数。
4.2.2 现行民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对于人员疏散宽度的规定,使许多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餐饮建筑防火设计中难以做到。例如一个每层建筑面积5000M2的多层商场建筑,按现行规范计算的总疏散宽度约为16m.即应设置宽度为2m的楼梯8部,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商业建筑来说,是令建设投资方难以接受的。
4.2.3 现行民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对于内装修材料的防火要求,使许多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从而也就使建筑内部装饰装修的效果大打折扣。
4.3 对主动防火系统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的作用需重新定位
主动防火系统是指以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诱导和应急照明系统组成的、能够自动探测扑救初起火灾的建筑自动消防系统。在建筑防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行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仅对某些重要建筑或建筑部位提出强制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要求,而未将其作为一项提升建筑总体防火能力或作为弥补以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严格划分防火分区等为主要内容的建筑被动防火体系的手段,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限制了其在建筑防火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也就出现了在大量设置防火卷帘的建筑中,用于防火卷帘保护水幕的用水量远大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
4.4 对以钢结构为代表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防火技术要求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大量以钢结构为代表的、集经济与建设速度快等特点于一身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不断出现,同时也给建筑防火技术带来了新的难题。由于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很低(约0.25h),在火灾情况下钢结构建筑有可能会出现跨塌.因此如何提高钢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是钢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的关键。现行防火技术体系中对钢结构建筑防火手段仅限于对钢结构构件涂刷防火涂料、包敷不燃材料等简单措施,不仅效果不够理想,而且非常不经济。
5 解决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几种途径及分析
现行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给某些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消防审核验收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目前解决问题的途径主是通过消防主管部门组织本部门和设计部门有关建筑防火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修改、弥补.措施后形成会议纪要,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律地位问题。即专家组的讨论意见能否取代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而作为设计和审核依据尚有争论;二是技术可靠性问题,专家凭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的意见缺乏科学实验和论证作支撑。
【关键词】平肩 加翼袖 纸样设计
一、衣袖款式造型
(一)衣袖的分类
服装产业模式由制造型向设计开发型转化,由加工型向品牌型转化。袖型的款式繁多,总体上分“无袖”和“有袖”,按衣袖的款式来分,可分为平袖、圆袖、泡泡袖、连身袖、插肩袖等。按其袖片的结构来分,又可分一片袖、两片袖、前圆后套、前套后圆、拼接多片袖等(图1―1)。
按其衣袖的长度可分为盖肩袖(肩袖)、短袖、五分袖、九分袖、长袖等。盖肩袖是指只有很短的袖,直接在袖窿上变化的各种袖型;短袖是长度在手肘之上的各式袖型;五分袖、九分袖是指长度在手肘之下、手腕之上的各式袖型;长袖是长度在手腕附近的各式袖型(图1―2)。
(二)袖原型的纸样方法
在袖子造型结构设计中,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相互制约,是影响袖型整体变化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说,在裁剪过程中,先确定袖窿深、袖窿宽、冲肩量决定的前后袖窿弧线构成的立体袖窿眼的状态,再根据款式有无垫肩的需要、垫肩的种类找到袖窿眼上多道横面的线型图,由此来确定与袖窿眼吻合的袖山弧线的线型图,即袖山弧线的基本来源(图1―3)。
服装款式结构设计直接影响袖型的变化,宽松型、合体型、装袖型、连肩型无论何种款式设计都来源于袖原型变化而成。图1―4衣袖原型是包覆整个手臂,外形呈圆筒状、袖山突起呈弧形的合体袖型。近几年袖子结构变化的特别之处被运用在产品与设计当中,成为其亮点和卖点。
二、平肩花色袖的款式变化基础
平肩袖型(图2―1):从普通原型袖到平肩袖结构变化来说是平面裁剪到立体构成的重新组合,但这种重组的关键部位在人体肩关节处。
平肩袖型处理:袖子纸样的袖山部分与肩部的肩斜线直接关联,传统的裁剪方法通常是直接确定落肩或“取比值”(15:6)的方法,确定了落肩与肩斜线问题。科学的方法是根据纸样的“展开法”完成纸样结构的调整。
肩部展开重组:依据个体的差异性,选择垫肩的厚薄来确定前后的肩斜度。在前后肩端点下约5厘米(前后袖窿上1/3处)与颈肩点连接一条直的斜线,并展开所需垫肩的厚度。
衣袖展开重组:在原型袖片的基础上,从袖中点向下6厘米处画平线并剪开,增加省袖(省量为2个垫肩)、增加袖山深线的同时,保证了袖山弧线与前后袖窿弧线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臂的活动范围。
三、平肩花色袖的款式变化的依据
(一)加翼袖
图3―1是一种在肩部加出一片飞翼的袖(做成长袖和短袖均可)。
制作方法:在袖山处量取一片翼形纸样,为了做出从肩部平出的效果,需复制且剪开翼形纸样,并将袖山弧线拉成一直线。按款式张开的袖山,使袖山处弧线AB等翼状纸样弧线A`B`的长度,这样处理能加强肩部平肩的造型效果。同样的方法均可制作出“翘肩”的肩部造型,制作时只需把袖山弧线拉成一条反方向的弧线,即可制作出翘肩的造型效果(可使用于夸张造型的服装、个性服装、舞台剧服装)。
(二)袖山收省袖
方法一:翼在肩部(也称入肩袖):袖山上收省的袖是将衣身肩宽改窄,除去3―5厘米的套进量,然后将该量加在袖山上,形成袖山上收取省道的变化结构。其制图方法如图3―2―1所示。
1.在衣身前、后肩缝处减去3―5厘米的袖山套进量。
2.画袖原型对接形成的基本袖结构。
3.在基本袖装袖点SP`处除去缝缩量,然后在袖中线处画斜线,在袖中线处组成α=60°―前肩斜角和α`=[60°―(60°―40°)/2]―后肩斜角。
4.将袖山套进部分分别与基本袖山拼合。
5.将前、后套肩部分内侧拉展,使其与基本袖山弧长成≤1.5厘米的差距,此量便为袖山的吃势。袖山收省量≥2厘米。
6.最后分别画顺前、后袖山并修正,使之与前、后袖窿弧长相等。
方法二:翼在袖山加省缝的装饰袖
图3―2―2是一种袖山加省缝的装饰袖。在制作时按款式量出袖山与省缝的距离。这段距离决定袖山造型的宽度,一般不宜过宽,再量出省缝的长度,在原型中画出距离袖山顶部省缝的长度和宽度。在袖山处按省缝线剪开并张开,同时将衣袖中线也剪开张大,在袖山处补回原袖山减掉的尺寸。这样调整后,须使新袖山的长度等于剪开部分张开后的线条长度,即弧线AB长度等于弧线AC与弧线BD之和。注意在袖山处剪开省缝线前要将袖山缩量去掉,这种袖款加强了肩部的造型。
(3)具有分割线――袖缝的转移
图3―2―3是在图3―2―2的基础上顺着省缝线向袖口线剪开,将衣袖分为三片。也可将袖底线重合,做成类似两片袖的形状。
结语
平肩花色袖的款式变化,无论翼在肩部还是袖山,无疑是平肩花色袖的款式变化的依据。处理好肩部与袖山的组合,以具有分割、加省、缩褶等技术手段变化出(图1―4)十字省的平肩袖、加褶形式的波浪平肩袖、丁字省的平肩袖。
参考文献:
[1]葛俊康.袖子结构大全与原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