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的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范文第1篇

文/邱慧欢 刘通 唐睿

汽车物流园区依托汽车制造产业园区而建,机器设备要求达到汽车物流的标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经验,采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等也都围绕汽车物流展开,为产业园区的汽车企业承担专门的物流责任。为了预测汽车需求,尽可能帮助汽车生产企业实现零库存,物流园区采用先进的技术,根据汽车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同时每种零部件的规格、大小都各不相同,加大了汽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为满足汽车制造产业园区汽车企业的要求,汽车物流园区需要从零部件采购到产成品销售都精心规划,在运作过程中加强协作,保证汽车物流的顺利完成。

供应链管理对汽车物流园区经营变革的新要求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当一些跨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后,汽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此,各家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都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受到了明显的重视。 《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提到,与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相比,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由于自营物流成本高,为了提高竞争力,生产企业可在物流上和物流园区进行合作,而自身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汽车生产环节。物流园区对企业的汽车供应链进行管理,充分整合及利用资源,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汽车的价值较高,且多以长距离运输为主,因此对汽车有着严格要求。供应链管理可以对汽车物流运作每一个节点进行精确把握,准确预测汽车消费客户的需求,想及汽车制造企业所想,帮助汽车制造企业量化生产,实现需求与供应的协同管理。

网络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为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联系提供了新的快捷方式。借助于发达的信息技术,建立共用的供应链系统的操作平台,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增强企业间的协同效应。

汽车物流园区盈利模式重构的基本框架

基于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对于物流的需求,笔者在此对原有的汽车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变革与改造,以供应链物流为核心,完善整个产业供应链体系,升级原有的物流功能,同时开发新的物流服务,制造新的盈利空间,实现联动发展。笔者将其总结为“四大盈利板块”,即供应链信息服务、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供应链物流协同服务。

信息协同共享是供应链物流优势的集中体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在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整车生产厂商之间的传递,各个物流环节最新讯息能够及时共享。汽车物流园区结合生产厂商的需求搭建信息平台,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准时性。其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平台,通过运用条码技术、gps/GIS技术、RFID技术以及POS信息读取等技术,及时录入仓储、配送、运输等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密切联系上游厂商,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同时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缩短供应链反应时间。以整车生产商为核心,订单信息与其他零部件厂商进行对接,厂商根据订单信息和自身库存情况组织生产。同时进行信息的安全维护,防止信息外泄。信息平台采用会员制管理方式,通过收取会费实现盈利。

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区搭建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客户可通过线上直接达成交易。一方面扩大销售渠道,另一方利于零部件商增强自身知名度。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线上广告以及销售提成,将是一个新兴的盈利重点。

物流信息交易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物流信息的撮合,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供需信息公布在平台上,物流供需双方可以在信息交易中心达成交易。汽车物流园区作为交易中心的构建者与维护者,可获取信息服务的收益。

汽车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面临着产品库存量大,流动性资金缺乏的问题,但商业银行在融资企业质押产品安全、看管等方面有所顾虑,导致了双方的业务开展并不广泛。而物流园区由于介入了汽车生产的供应链环节,了解汽车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库存进行动态监测,这一巨大的优势使得作为汽车生产企业和银行的纽带的物流园区成为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不二选择。一方面,物流园区通过对企业的汽车供应链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资源,为企业做出融资建议;另一方面,物流园区将企业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情况置于控制之下,能够为银行的保理、保兑仓、存货融资等业务提供质押物的实时信息,确保借贷过程顺利进行。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属于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生产企业面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还存在着许多疑惑。供应链的管理咨询服务就尤为必要,在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物流园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汽车物流咨询。为客户进行具体项目分析与管理的咨询,设计供应链,制定战略,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物流人才培训。汽车物流园区为客户企业举办前沿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各企业提高员工物流业务素质以及企业管理水平。

供应链协同服务。在新的盈利模式中,物流园区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众多零部件供应商的仓库进行整合,形成零部件总仓库,减少分别建库成本。总仓库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运用RFID技术,实现入库、在库、出库全程管理,进行零部件精确调配和运输,优化库存,增加利润空间。同时也解决了重复建设和运送效率低的问题。

简单加工服务。主要包括对零部件的简单加工,并从中获取收入。通过供应链的统筹管理,根据不同生产厂商的具体需求,园区将提供个性化服务,对零部件的整理、归纳、组装和包装等,增加附加值,同时达到为生产节省时间,加快生产运转速度的效果。

汽车物流园区介入汽车生产厂商的供应链时,可以适当的为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既能让厂商得到便利,又能使物流园区增加利润来源,实现互利共赢。汽车物流园区建设现代化的停车场,向往来的车辆收取费用。同时可以进行汽车设备租赁,为园区内的物流企业提供运输车辆。建立零部件交易市场,采取前店后库的形式,将批发与零售相结合,赚取销售收入与场地费用。将园区内办公楼进行出租,管理园区。为人园企业及司机等有关人员提供食宿、购物、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

建议对策

重构汽车物流园区的获利结构,改造当前盈利模式,是有序推进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汽车物流的供应链进行管理,有利于资源整合,控制成本最小化,同时根据目前汽车物流的最新需求,有利于增加新的业务提升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根据以上基于供应链管理构建的盈利模式,针对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导其剥离物流业务。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剥离物流业务,有助于增强其竞争力。汽车企业和物流园区有必要也必须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努力实现“双赢”的局面。汽车物流园区对汽车企业物流供应链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问题,既可以让汽车制造企业后顾无忧,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也可以扩大物流园区的盈利来源。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环境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造成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生态平衡的失调,这使人们从此起彼伏的灾祸和日趋严重的公害中逐渐清醒过来,开始认识到工业革命以来那种不顾地球生态环境的“高消费、高投入、高污染”模式,属于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因此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的环境战略经历了一场新的转折,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这就是向资源利用合理化、能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产生少量化,对环境的冲击向无污染、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绿色浪潮的冲击下,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逐渐兴起,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1,2]。传统的供应链是基于企业内部范围的管理,它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产品及成品,再把成品送到用户的一些企业和部门构成的网络,它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及标准件、核心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但它没有充分考虑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而这些涉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和主要实施途径。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机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或称环境供应链管理最早起源与国外,即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思想。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只是把它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的,而大规模、有意识的研究绿化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1992年到1999年的几年时间里,众多学者进行了返回物流的研究,返回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制造商如何回收自己的产品和包装物,以达到成本最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还没有完全摆脱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还没有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等生态评估工具来具体分析,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环境影响。

近年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发展较快。Webb(1994)[3] 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在美国科学基金资助下,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随后,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英国等一些国家都开始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广泛研究。Min与Galle(1997)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在减低废物中的作用 。Beeman(1999)则是在供应链模型中注重考虑环境因素,提出了更为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模式 。Hock则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此外,通用汽车、福特、惠普、宝洁等许多企业也积极研究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前,在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实施的意义

虽然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从国际上对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重视的形势看,实施绿色管理将是一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企业应对竞争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供应链,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由于传统关税的取消,我国的产品将面临国际“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工业生产“绿色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对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销售和废弃物回收整个过程进行环境管理,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 ,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加紧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非常淡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供应链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它考虑环境和资源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使其作为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而直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签订的国际性和地区环境保护公约多达20多个,确定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指导企业的国际环境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和ISO14040已经颁布实施,各国为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严格,公众对企业的期望也与企业的环境保护行动紧密挂钩,时代要求企业必须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近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统一。

给企业与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绿色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是在行业内行业间建立的一种实施“绿色”管理的企业联盟,它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而且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标准集合体、绿色文化的共同载体。在这样的企业的联盟中,要求其成员具备先进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绿色管理意识,以及贯彻和实施这些意识的能力和决心。在我国企业中建立这种战略联盟关系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给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供应链管理作为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需要企业从全局出发进行规划,从战略性的角度去考虑供应链的地位。本文认为要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问题,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明确认识实施目标,确保成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的建立跨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的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让员工了解企业本身对环保的重视。

重视咨询和顾问的作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高投入,而且需要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减少投入,保证质量和缩短工期,取得咨询公司和管理专家的合作至关重要。所以,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中,应寻找资信度高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内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人员共同组成总体规划组,提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模型,这对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建立精益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导致人类生存危机。防治污染应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建立精益企业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所谓精益企业,是全面实行精益生产的企业,精益生产方式把生产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都视为浪费,要裁撤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岗位,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利益。因此,生产绿色化是精益企业的本质要求。

核心企业谨慎选择供应链成员。核心企业领头的供应链,向上联系供应商,向下联系销售渠道,不仅自身制定并严格实施环境管理标准,其上、下游厂商及最终用户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绿色性。所以,在绿色供应链构建过程中,核心企业对合作伙伴的评估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其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传统因素,还要采取适当的绿色指标体系对潜在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在绿色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核心企业还必须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了解其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质量监督与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把环境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往往是整体最优化的,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最有利的,具有很强的激励因素。

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只有确切知道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特点是:更为集成化,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程度;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除了对企业内外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关注外部供应链的测控;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并且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等等。目前可以应用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有ABC成本核算法、平衡计分法等。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杰,屠梅曾,孙大宁.生态型供应链的设计及其管理[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7(3):10-12.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行业;GSCM(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式

前言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是目前企业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驱动因素这一问题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总结已有文献。可以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分为四种,即:合法要求、市场要求、协调相关者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与四种驱动因素相对应的"绿色度"递进的四个层次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模型,即:合法绿色供应链管理、市场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者绿色供应链管理及深层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石油行业GSCM(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GSCM(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供应链管理(ESCM),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和强化环境因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有意思的绿色供应链研究,主要包括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优化利用,基于环保因素的供应商选择,绿色采购与营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与结构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实施,全面质量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等。

国内近几年才兴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内涵、原理、特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和集成特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特征、主要内容和目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模式等方面,然后在电子、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家电等行业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指出了应用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实施关键环节等。目前学术界普遍把GSCM定义为: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整个石油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在物资供应、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持续地应用环境策略,加强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个供应链条的绿色水平,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石油行业GSCM(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模式

石油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供应链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与开发、储运、炼化、产品销售、客户等环节。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经过综合与改进,建立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这种模式是通过市场的需求或者用户的需要进行输入,经过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网络,输出最终的石油化工产品,每一过程均是其上级过程的用户,也是其下级过程的供应者。通过对供应链网络各环节的绿色管理,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链接,提高网络的整体绿色水平。

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这种管理模式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其管理中的社会环境系统包括: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并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在石油行业GSCM结构模型中,核心企业是石油勘探与开发公司。核心企业是指具有一定的核心能力,在供应链上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企业。中石油在改组过程中,油公司只保留勘探和开发等主要业务,证明了勘探开发企业是整个石油行业的核心企业。

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是最值得重视的。第一,石油勘探开发中容易污染环境,地震探测、油气泄漏及挥发等会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污染。第二,油气资源本身会污染环境,如油轮的沉没会污染大片的海域。第三,石油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价值巨大,而节约材料也是绿色环保的重要举措。第四,油气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油气生产各环节中的安全、环保、节能管理。

三、石油行业GSCM(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管理内容

绿色供应链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实行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减少和消除破坏和危害生态环境的供应链管理活动。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殊性,石油行业GSCM应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绿色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

(一)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通过对材料源头的控制,在采购时就考虑材料是否是环境友好材料,如是否能循环再利用、是否可以通过焚烧或降解等措施来清除废弃物等。因此,需要选择绿色的供应商,并与之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供应商在优化企业供应链环境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全面环境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认证和HSE管理、对供应商的环境审计、第三方培训等方面来实现供应商的绿色化。

(二)绿色生产(勘探、开发、炼化)

绿色生产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化过程中持续应用环境策略,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筛选、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石油行业的绿色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等。

(三)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

1.绿色储运是指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储量和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及消耗,防止储运过程中影响生态环境事故的发生。

2.绿色包装要求企业把环保理念融入油气产品及石油化工产品包装中,以较少的材料、无污染、可回收、可再利用为原则来使用包装材料。

3.绿色营销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在产品定价、促销、油气配送等整个营销过程中,以环境保护的理念为指导,促进企业与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相一致。

4.绿色用户要求油气产品的使用者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环保意识,在使用中尽量避免环境污染,自觉抵制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四)绿色回收与再利用

绿色回收与再利用要在充分考虑回收处理成本与利用价值的基础上,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对于回收的物质,可分为可直接再利用物资、加工后再利用物资和废弃物三种。通过对前两种物资的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不污染环境。对于废弃物,要通过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等手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GSCM的内涵、结构模式和管理内容。在石油行业中实施GSCM,能提升石油企业的形象,促进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GSCM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开展,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GSCM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4).

[2]李成标,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

1 绿色供应链及供应商选择的相关理论

1.1 绿色供应链理论

绿色供应链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源自在供应链理论中加入环境因素的思想,在该思想中考虑了整条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注重保护环境,倡导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近年来,各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内外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较多,发展较快。

1.2 供应商选择理论

传统选择供应商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结合法。常见的选择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上述方法主要适合于传统供应商选择,缺少供应商绿色绩效的指标,并不适合于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

2 绿色供应链下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存在的问题

煤矿物资是煤矿生产中需要不断投人的辅材料、设备等,该物资对保证煤矿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煤炭企业所需物资种类繁多,缺货损失较大,使用环境有不确定性、特殊性、回收利用率高等特点。

我国部分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资源负荷重,部分煤炭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采取粗放式经营。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煤炭企业对供应商绿色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只追求经济利益;对供应商是煤炭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不清。

2.2 供应商选择体系不够完善,缺少环保指标

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种所有权,甚至是对手式的关系,煤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停留在短期利益交换上。煤炭企业对供应商选择采用传统模式,将价格、质量、服务作为主要评估指标,指标单一,缺乏对供应商其他方面所具备优势与潜力的考虑,缺乏对环保指标的考核,无法对供应商做出全面综合考量。

2.3 缺乏对供应商的分类管理及相应环保约束机制

我国部分煤炭企业,对供应商一视同仁,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区分,对战略性合作伙伴和一般合作伙伴没有明显的策略差别。当供应商不愿意与煤炭企业在环境保护领域合作时,煤炭企业会取消与其供应商的合作,这既不利于煤炭企业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2.4 为降低成本而放宽对供应商环保指标的要求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但供应商如果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重新对产品进行设计再造,其生产成本会增加,同时绿色回收花费较大,产品价格便会提高。煤炭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相对便宜的产品,进而对供应商环保要求降低。

3 绿色供应链下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的对策分析

绿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际贸易环境中绿色壁垒以及我国环境保护制度日趋严格的影响,煤炭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大势所趋,而绿色供应商选择是其中重要一环,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煤炭企业正确选择供应商。

3.1 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供应链整体绿色思想

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应多考虑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能力,包括供应商所提品的绿色性及其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保证供应商不会因为环境管理不达标而遭受法律制裁。煤炭企业还应将供应商纳入本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供应链整体绿色化。

3.2 构建科学供应商评价标准

在原有供应商评价标准中,加入环境指标,例如是否使用危险、有害材料;供应商企业三废的排放是否合格;能源单位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是否最低等。将环境管理指标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3.3 将供应商合理分类并制定相应环保约束机制

煤炭企业可以将生产所需物资分为一般物资、重要物资、战略物资三种,对应供应商,将其分为一般供应商、重要供应商和战略供应商。对于一般供应商采用先审查后合作的方式,如果该供应商不符合环保标准,则放弃合作,另选其他供应商。对于战略供应商可以对其提供必要资金及技术支持以保证供应链良好运转。

3.4 从多方争取资金支持

目前,大部分客户都希望供应商能够提供环保产品,但很少或完全不承担任何费用。因此煤炭企业应主动向政府提出环保补贴的申请书,同时按一定比例向客户征收相应的环保费用。

4 结论

本文从煤炭企业绿色供应链角度,结合煤炭企业供应商自身特点,对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现状与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提出绿色供应链下,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的对策建议,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煤炭企业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玲玲.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策略的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08:55,

[2]于文婷.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7:170-172.

[3]李伟.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西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63.

供应链管理的起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供应链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38―03

引言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注重的是跨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的课程,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由于该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且很抽象,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因此,长期以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目前,这一现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专业的重视,开始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探讨ERP沙盘模拟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除少量实验课外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企业管理的课程教学要求大量的实践性教学,而课堂教学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训练,所以,很难满足这一要求[1]。如《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偏重于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模型等抽象性理论,学生普遍感到理论知识多而枯燥,模型复杂且难以理解,再加上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文科背景较重,对模型、公式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现有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授这种单向传播的方式,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尽管大多数的老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仅是将原来的教学教案用PPT的形式进行展示,而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讲解上,没有感性认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以教师作用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控制权、自主运作的空间和积极性的发挥都相对有限[2]。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强调团队合作和协同。单向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行为性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学工作中比较关注理论性和创新性的知识,教学环境偏向于理想状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缺乏对企业运作真实情况的了解和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对于像《供应链管理》这样的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更是如此。因此,一些学校尝试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然而受学制和时间的限制,这种实习往往时间短,学生也难以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实际效果也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学都立足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典型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诚然,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但现在使用的案例大多为世界500强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所接触到的实际具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限于本科生知识结构和水平,对企业运营的了解以及有限的教学学时,大多缺乏案例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理解,往往仅仅进行理论空谈,缺乏实际的认知。因此,即使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操作时遇到种种意外障碍仍束手无策,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文科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遭冷遇的原因。因此不能完全采用案例教学。

二 ERP(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模拟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以MRP-I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将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客户。ERP 系统的基本目标就是运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手段尽力缩短这个“供应链”,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和客户满意提供保障,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计划沙盘的简称,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内、外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物料、人力资源、资金、信息,甚至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ERP沙盘模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1978 年瑞典皇家工学院的Klas Mellan 开发了沙盘模拟训练课程之后,该教学模式迅速风靡全球[4]。这一模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直观:通过一目了然的经营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2)尝试:可以把学生的想法带到沙盘模拟中印证,并且直接看到结果。3)生动:将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直观的ERP 沙盘来模拟企业的运营,通过使用企业的ERP系统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既让学生全面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并由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能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枯燥、抽象、无法深入企业实际的局限,得到迅速推广,并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ERP沙盘模拟的体验式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调边做边学,强调学生的集体参与,重视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理解、领悟和认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有效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三 ERP沙盘模拟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ERP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战演练模拟的教学方式,应参照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安排了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和市场部门等企业重要角色,通过ERP沙盘模拟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5]。以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中学习。从而使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实现由课堂讲授为主到实践教学为主的改变,实现由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改变,彻底解决理论教学和企业实际经营过程脱节的问题。

首先,通过ERP沙盘模拟和体验式的角色扮演,在计算机上直观地看到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信息地流程,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和融入企业,解决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供应链中各个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整体经营的要求。

其次,通过实战演练训练摆脱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和相关概念模型晦涩难懂的局限性。通过演练使学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活动中,寻找和掌握基本的理论和使用相关管理工具的技巧与方法,并从ERP管理软件中体会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在企业实际中是如何实现和发挥作用的。

最后,通过积极参与和分组竞赛,使学生针对具体的环节自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从而将枯燥的专业问题通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供应链管理实战演练模拟教学中,主要包括了反映牛鞭效应的啤酒游戏、库存控制问题、风险分担、JIT生产的模拟、供应合同的设计,外包与自制的决策,供应链的设计与运行等实战环节,以及QR、ECR、CPFR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际运用。通过选择适当类型的企业和产品服务,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具体的决策和运用机制。

这些实际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模拟教学为学生设计了供应链中的不同的角色,通过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沙盘模拟中了解:怎么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有效? 如何控制成本,确保收益的最大?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产品策略,安排产品研发? 如何保持均衡的生产计划和活动,避免物料短缺和库存积压?如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市场信息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ERP沙盘模拟的课程中,学生通过角色互换、团队协作、亲自操作、亲身感受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的重要作用和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局最优”的管理思想[6]。

四 软件、硬件设施与条件

ERP沙盘模拟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建立相应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

初级层次是软件和计算机的组合体,即采用综合的计算机实验室配以供应链管理的模拟软件,这也是大多数ERP沙盘模拟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ERP软件来模拟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运作。

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软件是一套涵盖供应采购、生产制造、分销流通、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的大型综合管理系统。多数的供应链管理软件被集成在ERP软件中。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软件来说,应充分考虑现代管理体系对信息及时、充分、严谨以及有效组织的要求,系统设计围绕核心企业,遵循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控制的原理,围绕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目前可以使用的相关模拟和教学软件不是很多,主要有支撑整个供应链业务运行的管理软件主体平台,如SAP、ORACLE、用友、金蝶等的ERP管理软件。此外,还有支撑供应链某个特殊环节的个别管理软件,如数据采集的RFID条码管理软件、支撑物流中心货物移动的WMS软件、支持货物运输的GPS软件等。

更高层次的供应链管理实验室则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加入了适当的硬件设备,如立体仓库、RF及分拣系统等。除了相关的软件和硬件除了一般的演示功能以外,还应具有大量企业的真实进出货数据,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数据环境,提供真实的软件运算基础。因此,综合实验室应以供应链运作为背景,使沙盘模拟能够拓展到整个供应链生产经营活动中产、供、需各个环节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

五 建议

ERP沙盘模拟只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不能完全解决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还应结合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和游戏等方法。在进行沙盘模拟之前,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否则,沙盘模拟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计算机游戏”,在有限的课时中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此外,在ERP沙盘模拟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学生人数太多、课堂纪律较难控制、软件设置和功能不够清晰明了、教师经验不足等。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考虑解决办法,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减少出现问题的频率及其不良影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沙盘模拟的教学、ERP软件的学习,虽然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都只是对现实系统实践的模拟,与现实的企业运作和模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如何真正通过ERP软件体现不同企业和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和学生个性化的创新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5(1):96-98.

[2] 刘博.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0):81-83.

[3] 李静宜,慕庆国.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4):196-197.

[4] 王新玲,杨宝刚,柯明. ERP沙盘模拟高级指导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