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格教育是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之一。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融入语文核心价值的理解、判断、表达,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程授课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6至12岁的幼儿,正确把
握和了解其心理特征,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授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定义,幼儿成长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这个阶段我们只需简单了解即可。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幼儿主要通运动符号来认识事物,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开始进行逻辑思考,如,去过几次同学的家就能画出线路等。学龄前期儿童的认识过程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到了学前晚期(6、7岁),开始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智力活动。
2.形式运算阶段(12岁后):运用抽象的概念
儿童认知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经常自言自语等。
(2)权威阶段(6~7岁):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敬和服从的愿望。绝对遵从老师和规则,认为规则是不变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可逆性阶段(8~10岁):认为只要所有人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此时,思维中有了“疑问”信息。
(4)公正阶段(10~12岁):认为任何事都要公平公正。注意游戏的公平性。
3.儿童心理具有的特点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所以在教学中肢体语言丰富点,让他们模仿。
(2)好奇心理: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上课时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了,他也要去看看。
(3)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
老师应利用孩子好动的心理,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四处东张西望,就要想方设法改变教法,“投其所好”,刺激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喜欢成功的心理:儿童做事喜欢成功,所以给儿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难,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愿再做。
(5)想象力丰富:按自己的遐想设定自己的行为。如,他们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扮演妈妈,把洋娃娃当孩子,给洋娃娃洗脸、穿衣、喂饭。
(6)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分散。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8~10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因此,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紧张的上课之后,就应放松一会儿,做会儿游戏,然后再继续学习。
(7)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必须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如,做数学题数手指、非常喜欢模仿等都是。
(8)情感外露,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儿童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表现在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争着为老师办事。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时,给老师的回报将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的情感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与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他们的意志行动的决定与执行大都同时发生,不会反复思考,三思而行。如,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刚挨过批评又重犯,但并不是成心要犯错误,而是由于自制力差,不善于控制自己而造成的。所以要根据这些情况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9)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如,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等。
(10)机械记忆占优势:儿童的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不能浪费他们的这一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应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小学生的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程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为,使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学到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语文教育的效果,还能顺应其生理、心理的成长需求,达到语文教育娴熟运用汉字文化功能,培养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具体来说,语文课程应体现如下教学风格:
关键词:现状;思考;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原因;策略
引言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1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上课以输灌为主,教书负责把问题讲清楚,学生听懂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1.2 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我县教学实行“教学六步法”,但这一年来听优秀老师做课,我却发现,很多流程流于形式,教师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导致课堂沉闷,学生被动跟老师交流。这样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 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淡化。在全面推行课改的今天,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转变较慢。农村小学教师以中老年为主,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每篇课文形成模式,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重点句子讲解,学生埋头记笔记,一堂课下来,学生课本上的笔记密密麻麻,学生完全成为了“笔记本电脑”, 却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被动型的学习,淡化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2.2 应试教育的无形指挥。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像一根威力巨大的指挥棒,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无足轻重,只要学生能考高分,死记硬背、“大水泡倒墙”的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方法垄断了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片面单调,教师们仔细研究考试大纲的范围,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长期以往,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难扩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挖掘。
2.3 教师对语文课的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农村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片面地理解课程的要求,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写字、作文等就可以了,只是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养成。
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1 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3.2 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的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
3.3 提倡小组合作,培养自主精神。 如果你无意间走进我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你会看到学生们时而面对面提问,时而耐心讲解,时而激烈讨论……这就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班级综合考试成绩、性格、能力等综合因素,组建了学习小组,每小组4至6人。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时机和适当的频率,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都经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动耳听、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动脑思”,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4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需要过程,解放课堂,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
在农村小学,一个教师任多个学科,手写备课工作量较大,于是有的教师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备课流于形式。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大大缩短备课时间,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在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教案,再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备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这样的备课方式不仅能避免知识点的疏漏或冗余,还能通过学习名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七册语文《鸟的天堂》一课时,就通过这一方式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播放鸟活动时的影像资料,让“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妙,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注意力很容易被动态的画面或者鲜艳的图片所吸引,现代信息技术能获取大量的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可根据需要将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比如:我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下载的影片,学生就被影片中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情景深深的感动了。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地区属于四川方言区,大多数教师的普通话都不纯正,我也不例外。如果采用教师范读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把握音准及语感,而运用多媒体播放录音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桂林山水图片,同时出现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复读、跟读,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了朗读之中,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
3.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是学生很难正确感知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将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的结合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从正面、侧面、仰视、俯视的角度将庐山的全貌一一展现给学生,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切身体验,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诗人更深层的寓意:看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
4.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正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初始阶段,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的飞行原理,再展示了两个仿生学的实例:根据蜻蜓制造了飞机,根据鱼制作了潜水艇。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研讨:如果长大后你是一名科学家,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启示,创造、发明出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呢?这样一来,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创新的欲望。一个学生说到:他长大后,想根据壁虎尾巴能再生的启示,制造出一种“万能再生药”,让不幸被截肢的病人能很快长出新的肢体、让被乱砍乱伐毁坏的树木很快长出新的树干……
三、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获取大量交互性强、更新快的语言和语言文化信息,能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引导学生上网查找关于祖国的一些著名大桥的图文资料进行阅读学习。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在综合性学习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自选主持人,模拟电视节目,进行有关汉字知识的问答。当主持人要求大家猜一猜字谜、讲有趣的汉字故事、讲解汉字的演变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汉字故事、汉字的演变等,用电脑中的播放器或其他软件播放展示。每当此时,学生们无不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种渴望表现,那种学习的激情溢于言表!学生们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利用HiclassSW平台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互相之间质疑问难,大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高涨,学生们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给自己带来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自己的实践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一、 名师引领,让我视野开阔
很庆幸辗转反侧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这里有令人羡慕的两位省级特级教师,他们有着深厚的语文功底,学识渊博;他们思想敏锐,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执着;他们静心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人和蔼,乐于助人。我能得到这样优秀的名师指导,是何其的幸运呀!忘不了为了参加新北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评优课的一幕幕,从最初的说课到一次次的上课,蒋丽清校长和我一起研究、一起探讨,在交流中我看到了蒋校长的睿智,更是感受到了他那如同竹子般坚韧执着、扎实敬业的工作作风。
为了在说课过程中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为了体现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蒋校长建议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电子白板拖放种树”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导图。说实话,刚听到“思维导图”这个名称时我是陌生的,蒋校长推荐我阅读他设计的几种思维导图,还建议我到网上去阅读相关的一些理论,渐渐地我明白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既渗透了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的方法指导,又进行了文本图表式回顾、拓展式知识延伸,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后来的课堂设计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导图,系统感受森林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学生对森林的认识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那时起,我真正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性。
为了使这节课上得更加生动,真正能引导学生走进童话故事,当我把教案给蒋校长看时,他都很详细认真地在旁边写好修改建议,甚至还在星期天到学校给我讲解难点,指导我如何改进。就在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们抓住了教学这篇童话故事的真正要领,紧扣提示语,走进小云雀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想法。果然,这样的尝试比前面的教学精彩了许多,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那时起,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名师与我们的不同之处,不同在他的思考深邃而有见地,他对工作务实而且无私。
二、 学习探讨,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个多种学科整合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长。而每月一次的常规活动,就让我领略到了同伴们别样的风采。从熟悉教材、准备简案到认真听课、结合专题研究评课反思,这一系列的过程也就是让我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大家热切的学习氛围,能感受到同伴们争辩的思维火花,能倾听到伙伴们激情洋溢的精彩课堂,能欣赏到工作室领衔人蒋校长那理性而深邃的点睛之语。从低、中、高学段不同风格的语文课到生动有趣的英语课、音乐课、数学课,我一路聆听,感觉这样的活动对自己帮助很大。不同的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内涵,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这些精彩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了诸多的收获与思考,让我在反思中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及理论素养,并在自我激励中坚持学习与提升。
同伴们的智慧分享让我受益匪浅,著名特级教师们的智慧更让我视野开阔。蒋校长还带着我们赴南京参加了“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等观摩活动,聆听到了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们的精彩课堂。在专家们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孙双金老师对文本整合的独特解读,窦桂梅老师对朗读教学的精彩把握,黄兰老师走进孩子心间的那种娓娓道来……专家们的精彩讲解启发我思考,唯有永不停息地攀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三、 互动实践,让我明确差距
渐渐地,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我进步了。从一开始对白板的陌生,到后来能熟练操作;从不会制作白板课件到熟悉了天士博、普罗米修斯软件的操作,我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团队。09年5月,我执教的《云雀的心愿》分别在新北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教学评优活动和常州市“首届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
在工作室的活动中,虽然我发现自己进步了许多,但与身边的同伴们、专家们零距离接触后,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于是,我也开始每个月静下心来读一些理论书籍,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让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引自己前行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厚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内在的积淀。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方面,除了继续研究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外,我还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同时,我还不断督促自己勤于反思、善于积累。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愿意继续践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探究
学生拥有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建构的自、探究目标和意图的自主决定权。作为教师应该自己设计或者研究情境脉络,不应该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情景构建,从而使教学中单向的交往实践转变成双向的、对话式的交往实践模式。以下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进行具体地阐述。
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语文阅读学习现状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年龄在6-12岁左右,从思维特点上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属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是将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在没有具体事物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假设的方式继续进行逻辑推演。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最主要的是抽象逻辑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直接寻找结论而是要通过现有的材料对所遇到的情景中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用逻辑性进行分析并验证,最终进行判断。
2.现状分析。从当先的教育现状来看,小学语文老师所承担的希望及压力都是较大的,尤其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使得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的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产生了不小的改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以课本内容为主的情况,这种情况决定了当前的阅读课堂依然是传统模式,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无法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培养个性及创造性思维,也可以说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忽视了小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而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也缺乏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在进行教学何总的啊多数以实用性为主。这就导致了阅读课堂上教师对于文章的理解停留在单一的思维上,与时代感相差甚远,也同样缺乏个性。在人物的解读上用陈旧的思维及观念去衡量,对于当前的教育对象的时期需求及所处年龄特点都不加以考虑。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1.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自由的进行解读,可以不理会文章的核心价值观,完全随心所欲的进行解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强调价值观,学生要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秀内涵,需要在现实意义下进行内容的解读。
2.提升学生的阅读智慧,成就学生的成功喜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理解、自我体验的审美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智慧,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入到作品描绘的场景中来,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的内容。也正因为此小学阅读课堂小学生应当充分的探讨语言文字的美感,深入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生命,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思考,使学生与作品直接能够产生一种情感的联系,或体会、或感悟,真正理解作者的爱憎,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才是阅读最好的效果。
3.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教师比较偏重于对教案的预设,一般喜欢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教案中以几个问题解决某几个目标,几个板块解决某个目标,详尽而缜密,而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会提出预设外的问题不作多大的思考,即使在课堂中发生了也视而不见,避实就虚,依然坚决地“将预案进行到底”。这无疑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学习精神相违背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策略
1.积极主动地阅读。对探究目标的自主建构强调以一定的社会协商为背景。在面临探究情境时,常常需要把学生引入共同体,引入共同体的社会协商中,引入共同体建构起的问题中。学生可以只探索自己个人生活中自然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题可以由自己来。
例如小学教师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预设的目标内容有三条:①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②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③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写春天的这一部分,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部分。这样的目标拟定较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更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紧密结合。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兴趣是读书的前提也是激烈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兴趣是要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想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是要让学生面对课文时有主动阅读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汇总教师可以根据所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激励。但是这个过程不应当花费太多时间,通常情况下文章中的一个细节都能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主要能够恰当的选择,并加以生动的描述就能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中有两点技巧:一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当遇到不理解或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时提出来,之后再带着提出的问题返回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寻问题的结论,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式;另外一个技巧是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对重要问题深入的研读课本,细细的品味作者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之后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自我阅读的过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并积累了相关的阅读经验。
3.教学预设,推敲中演绎个性。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在新课标角度下,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进行课前预设。这个预设应当是心中有人,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改变为多种假设方案,且假设方案应当包括了教案、学生、情景、生活以及自己,此外还需要对与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加以准备,推敲中演绎个性,增加教案的宽度、深度以及广度,多样的预设演绎课堂才能使教学更加的精彩。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篇文章目标内容有三条分别是: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充分感知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这三点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第三条,写景作文是本册课本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为写景作文的教学打好基础。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账,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透彻的来解讲。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想,创造了和谐的师生研讨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