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真情为话题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扬长避短 求真创新 话题式 创新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19-02
话题作文在最近几年里成了语文界的“宠儿”,不仅高考作文青睐话题作文,而且中考作文以及各地的竞赛、征文也多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如此受欢迎,其原因主要是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放宽了文体限制,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辨、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写作自由和发挥余地,而且这种作文命题形式其设计的话题一般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热点,所以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可以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发实感,从而写出多样的生活体验与思想,展现出自己的个性,表现其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优秀者脱颍而出。
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灵活、开放”的写作环境,所以使一部分学生对话题怍文产生了一些误解。如: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放宽了文体限制,有些学生就误认为话题作文写什么都可以,怎么写都可以,所以导致有些学生不爱动脑,一遇作文就套用、抄袭时文佳作,或者套用、抄袭自己以前写过的文长,甚至无条理、无层次可言的拼凑文章大量涌现,这显然与我们要求的 “求真、创新”的指导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应该就这一现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解决。
一、写作素材积累
积累写作素材不仅适用于话题作文,它也是写好其它命题形式的作文的基础,更是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未雨绸缪,才能高枕无忧。只有平时多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才会在写作时胸有成竹,下笔有神。这项工作最好从平时做起,课内外结合,随时随地进行,并且坚持不懈。
因为话题作文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所以在课内就可以以此为目标对教材中的精彩片段理解赏析,也可以从词语、句子、语段方面进行号题性的训练。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成语接龙、仿写句子、古诗词及精彩片段背诵默写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激活思维,而且通过识记也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一石二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凡此种种方法甚多,可以视情况而定,轻松有效地充实写作库存。
当然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它也可以扩展到其他课程。如政史地,它们和语文都属于社会人文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这些学科中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为语文所用。
另外,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引导它们从读物中汲取营养,而且还可以通过收看(听)电视(广播)中的新闻或专题性的科教节目来丰富学生的作文资料库存,而且常存常新,为作文写作提供鲜活的材料。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开源导流相结合,积累写作素材。
二、作文训练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首先应从审题入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但这并不等于话题作文不要审题,也不意味着话题作文写作时可以信马由缰,“任意东西”。审题的目的就是要定好写作的框架,以避免因写作的内容太窄而对题目要求涉及的太少,或者写作内容太宽而没有针对性,或者写作内容偏离题目要求。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由话题材料、话题提示、话题、及话题限制(要求)四部分组成,所以教师也应提醒学生审题必须限定在这四部分之内进行。
其次,学生写作中的拟题、立意、选材等方面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调动了自己的思维,所以在拟题、立意、选材等方面,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用设置情景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评,指出学生所选材料及表达角度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立意。如在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所拟的标题有《止战止殇》、《和平的癌症》、《悲惨世界》等。这些题目体现了学生对直觉思维、反向思维、想象和联想思维等的灵活运用,也是对话题作文优势的充分运用,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文采,而且能给读者一个很好的印象。
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因为话题作文大多不限制文体,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话题的特点及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的文体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可以将自己读书笔记中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及俗语用到文章中。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特点运用多样的表达方式,如夹叙夹议、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等,还有多种写作方法,如各种修辞及欲扬先抑、虚实相间、形声兼备等。
总之,学生写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话题作文写作中“扬长避短”,从而达到对话题作文“求真创新”的特点。
三、交流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主要通过对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来进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教师一人包办,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作文精批细改,而学生却往往对分数的关心大于对教师评语的关注,所以教师的批改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收效甚微。因此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是作文教学改革中势在必行的一个环节。当然,对于作文的批改权教师不能完全放手给学生,最好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批、互批。在批改时,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如找出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句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表达是否有文采等,然后再提出评分的标准,最后学生通过同桌或小组商议.打出分数,写上评语。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批改别人作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优势与不足。
另外,作文的批改最好与作文的讲评结合进行,因此作文讲评应及时。在讲的过程中也应以学生的讲评为主,教师的点评为辅。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很强,与自己写作水平相当的作文往往也能说上一二,而且对于同学的意见学生也往往乐于接受。这样,在民主、活跃的气氛中,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朗读,向大家推荐范文,或者学生自己推荐,通过听范文,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文,总结自己在审题、拟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得失,进一步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并且教师做总结,从而达到交流领会的目的。
近些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为了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都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文章标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艺术魅力,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是高分或满分的第一环。因为新颖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惊鸿一瞥”,“一见钟情”。这样,作文就可能播下优良的种子,一个好的分数可能就“一锤定音”了。
“自拟题目”的好策略有哪些呢?
策略一――妙用辞格增情趣
妙用辞格策略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辞格的妙用,能让题目生动形象、美妙贴切、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定能激发阅卷者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如,2005年南通市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作文,一考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了个《生如夏花》的题目,说明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充分展现自身应有的价值,不负作为一个人的身份:“生,应当如夏花一样绚烂。就算只是一朵不知名的野花,也应该对着生活展开自己的花瓣,让自己绽放,才无悔于生命的原野。”又如《风云絮语》、《母亲河在哭泣》、(拟人),《着一袭美丽的绿袍》、《生活好比一桌宴席》、《父亲为我撑起蓝天》(比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对比),《我闻到了阳光》、《绿色可听》(通感),《读书乐,乐读书》(顶针),《谁染枫林醉?》(设问)等。这些标题巧用辞格,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很有创意,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策略二――引用古诗显典雅
此类题目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较能展示考生的文学修养。如,有一位考生在以“离别母校”为话题的作文中,借用杜甫的名句“恨别鸟惊心”为题,形象地突出了依依惜别母校的感情。再如,比喻人物晚年无私奉献精神之类的话题作文可拟《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新生事物发展的话题作文可拟《小荷才露尖尖角》,又如《淡妆浓抹总相宜》、《柳暗花明又一村》、《霜叶红于二月花――谈枫叶变红的原因》、《邻家有女初长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句的应用,反映考生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诗的意境,诗的享受。
策略三――巧(化)用歌名翻新意
此类题目巧用或化用流行歌曲为题,令人先睹为快。
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它们的名字或歌词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能巧(化)用歌名拟题翻新意,一定会给阅卷老师带来美好的享受。如有一位考生在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中,化邓丽君的《恰似你的温柔》为《掐死你的温柔》,指责生活中有的人矫揉造作。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笑出声来,其他老师看了也全乐开怀。据说尽管此文在语言上还存在一点不够流畅的遗憾,却被阅卷老师一致评为满分。再如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可拟《为了母亲的微笑》、《让我悄悄地告诉你》等,以“春夏秋冬”某个季节为话题的作文可拟《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大约在冬季》等。又如以下这些满分作文标题《该拒绝时就拒绝》、《爱上“错误”没商量》、《痛并快乐着》、《一夜无眠》、《我是一只小小鸟》、《都是作弊惹的祸》、《竞争不相信眼泪》等,都巧(化)用一些深入人心、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能令阅卷者一睹为快,甚至拍案叫绝。
策略四――追求时尚亮眼眸
此类题目能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别出心裁。
如,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一位考生化用曾流行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名,拟了个时尚的题目《谁动了我的日记》,不能不说该考生心有灵犀。又如:《点击乡村画页》、《刘姥姥上网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聊也罢》、《保鲜诚信》、《清空回收站》、《人生,请带好两本护照》、《走近那张“牛皮癣”》、《“尘埃落定”众生相》等,其中的“点击”、“上网”、“网络”、“回收站”、“护照”、“清空”、“聊”、“保鲜”、“牛皮癣”和“尘埃落定”等时尚词语仿佛一股股清新的凉风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也仿佛点点星光,点亮阅卷者的双眸。
策略五――反常求异引人思
有意以不合常情、不合逻辑的说法作题目之未发,自然会别具一格,启人深思。
如,以“自嘲”为话题的考场作文,重庆一位考生拟的题目为《我胖,我快乐》,该作文以调侃的笔调突出自己的“体胖”:“终于造就了一个横看成筒侧看成箱的胖女孩儿”,达到“自嘲”的效果。再如,《我想当差生》、《遗憾真美》、《我们不要“减负”》、《为“攘鸡者”喝彩》、《为“懒汉”辩解》、《“杞人忧天”不该贬》、《人生应该做点错事》等不落窠臼,富有悬念,引人深思的题目,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此外,矛盾法(如《才,钱,权,我选择哪一个?》)幽默法(如《摸一摸猴子屁股》)、算式法(如《1+1+?》、《7-1>0》标点法(如《?――!》)、中西合壁法(如《N年前VSN年后》)和形象描绘法(如《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等等,都可以带给阅卷者极大的视觉冲击,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话题作 素材 提纲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
1 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的构成由话题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材料帮助我们明确写作意图;话题确定写作中心;提示语提供写作思路;写作要求是规范化的要求。
2 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
罗素先生说过:“只有一个正确的前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写作内容的确定,可以说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落笔之前一定慎重思考,考虑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从中找出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却要避免自己感兴趣,却一知半解的内容,否则写起来无话可说,没话找话,犯了作文的大忌。所以要审题在先。
先审话题: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分析话题的构成,抓住关键语素,修饰语,明确话题范围。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吃透材料,挖掘材料隐含的信息,盯紧提示语,理清命题思路导向。找准话题的切入点,然后找准自己的感触点。生活就像一个洋葱,一层层地剥,总有一层会让你流出眼泪来的。找准切入点写出自己的感触,写出自己内心感触最深,最想说的话。化虚为实,化一为万。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化概念为万象,然后万中取一。只要从生活中选取一点一事一种现象写深写透,给人启悟就行了。写作视野要开阔,由家庭、学校扩展为思考生活,探讨人生,崇高美德,探寻知识。要求不仅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首),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读者(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考生应该慎用。
3 突出个性,写出真情
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写出个性。无论从题目、体裁,还是构思立意,语言的审美角度,作文总是要求作者写出个性,真正能体现文如其人,读之能见其人。个性与真情实感相融,有个性的文章,总能给人一种生活的实感。其实,生活要深入是写好任何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命题作文是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当然,这里也需要多读多思,不断积累,博览课外读物,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话题作文才能真正有新颖别致的可能。
4 注重锤炼精美的语言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可谓苦心孤诣。如贾岛的“推敲”典故的来由。我们现在虽不能做到“著一字而闹翻整个心情”,但也要做到精心于语言的锤炼。话题作文的命题原则:是淡化文体,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命题原则。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倡导个性作文及有创意的作文,分值60分。这意味着作文的成败将决定语文学科的成绩。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习惯写记叙文,最大的误区便是以叙述代替描写。有些作文素材较好,角度也较新,整体结构都不错,但就是因为缺乏生动传神的描写而被判为低分,非常可惜。
5 展现独特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语法; 话题作文; 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38-001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语言表达的规则。语法对规范人们的语言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力。由于当前的中考不考语法概念的辨析、静态的语法分析,考的是在读写中渗透语法的实际运用。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少,加上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的误解,造成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淡”到不教,学生“淡”到不学。语法教学的尴尬随之显现。
一、在口语交际中的病句频繁出现
经常在某些场合听到这样的话,“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教育”。稍微学过语法知道的人就知道,这是典型的病句,属于无主语中的一类,去掉“通过”或者“使”就可以。另外在日常交际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的由于句子成分不清而引起语病的句子,主要类型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成分残缺。
二、在作文教学中的语病随处可见
语言对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写作中表情达意的工具,而且是使文章生动、有力、优美、感人的重要条件。语言不好,缺乏魅力,文章就很难写好。文章不感人,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用词不当、句子不通、表达不清也是重要原因。优美的文章、论证有力的佳作,都和作者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超的语言技巧首先要求用词、句式规范,然后再做进一步的修饰,这就需要有语法基础。事实上,我们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遭遇到学生在语法上的错误比比皆是。这与他们先前忽视语法的学习有密切关系。
三、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障碍层出不穷
由于没有扎实的现代汉语语法功底,在文言文教学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朗读文言文的断句问题,学生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有时把一个词拆开,有时把一个短语拆开。不仅在朗读的时候别扭、不顺口,在理解时也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在字词、句子理解、语段翻译方面,学生也存在着诸多困难。例如词类活用现象,即一个词本来是这种词性,在某种情况下却被当作另外一种词性来使用。学生如果连词性都分不清,翻译出来的句子又谈何通顺、规范呢?
四、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语法混淆
英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虽同为语言学科,但在语法方面让学生很容易混淆。首先,汉语、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法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次,汉语是缺少严格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必须依靠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而在英语中,语法意义的不同主要由形态变化来体现,不是借助虚词,学生在分析汉语的句法结构时,往往会忽视虚词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系统学过汉语语法知识,他们头脑中的汉、英两种语法知识体系就会发生混淆和错误。
话题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学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的以“话题”形式为内容的高考作文出现以来,“话题”式作文就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今,话题作文几乎是“一统江湖”,话题作文已经超前延伸至初中甚至小学的作文教学中,由此而导致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审题立意思考弱化
由于写作范围宽泛,题目自拟,学生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便利随意拈来一点作文,不需要绞尽脑汁去审视题目,去反复抠取字眼揣摩命题意图。学生在作文中只要链接到话题,就不会出现走题的情况。写已经写过的内容成为话题作文最时尚的做法。
立意自定,没有鼓励深入思考,深浅精粗由写作者自定,即使是浅尝辄止的主旨也能展纸书写。特别是某些命题技术不成熟的试题,把自己的主题预设在话题之中,根本不需要学生去做深入思考,便于学生在自选写作上“投机取巧”。
二、内容编造趋势化
作文需要联想和想象。但学生作文的创新过程中,为了新奇致胜,有的胡思乱想,胡编乱造,贻笑大方。有的学生看到文章有较多的引用往往能得到教师的赞赏,于是杜撰名人名言,企图蒙混过关。还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外国名字,杜撰主人公的惊险生活和动人故事。或许这也是作者的想象,但文章如果能反映自己的生活,表现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则更能打动读者。
三、语言形式表达格式化
为了获得话题作文的高分,老师要求学生必须追求语言的新鲜、生动、活泼,讲究行文的安排、布置,讲究写作技巧。但由于一系列的格式化训练,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格式化。于是,学生的作文语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情感、人格。学生作文中的语言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词语选择、句式结构、语气语调均大同小异。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见的是“老调重弹”式的话语复制,社会话语指令的“重播”,作文教学成了无思想交锋、无心智对抗、无真情投入的话语游戏。
四、文体体裁选择泛滥化
全新的“话题作文”形式是从1999年开始的,一个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打破了以往作文的格式,给作文注入了一股活水,开创了作文的新局面,这的确是值得举世关注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话题作文的开放度、自由度是以往任何时期作文形式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这无疑是一场作文领域里的“革命”。这场“革命”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手脚,给了学生作文以巨大的自由空间,真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情状。事实上,以往作文,很少见到过满分作文,而自从进入话题作文时代,满分作文就频频登场亮相了。这倒不是说其他格式的作文不能得满分,而是作文形式变革后的确带来了作文内容的变化、作文尴尬局面的改观。
还有一个现象不能不提及,那就是2001年(含2001年)以前,作文都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不存在多个作文题,最多是统一命制的两选一的两个题目。而从2002年开始,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单独命题(该年的北京卷是话题作文:规则。上海卷是命题作文:面向大海),与全国统一命题并存,出现了多家命题的格局。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分省命题得到空前繁荣,2007年更是达到了分省命题的顶峰,有16个省市区单独命题,加上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再加上江西命题作文的二选一多出的一个,竟然有19个作文题之多,这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前所未有的。(2008年、2009年均多达18个作文题之多)
以上是就历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概述,下面我们具体再作些分析解说,或者说是启示吧。
一、“命题作文”重振雄风
传统的“命题作文”一度受到冷落,2004年更是跌到了一个低谷,全国各地15套高考语文试卷16个作文题中,只有北京卷的“包容”和上海卷的“忙”两个命题作文,其余大多是“话题作文”。2005年,“命题作文”只增加了一个,一共3个。2006年增加到了5个,2007年却猛增至7个,占了该年总共19个作文题中的三分之一强。2008年、2009年均为6个。这的确说明了“命题作文”威力依旧,雄风再振,说明“命题作文”有着恒久的魅力,是一种检测作文的较好的命题方式。
二、“材料作文”卷土重来
为什么又说“材料作文”卷土重来呢? 2004年无“材料作文”,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是3个、4个、5个、9个、8个。“材料作文”也是一种旧有的作文形式,也依然有着其生命力,同样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含2006年)以后的材料作文与之前的材料作文,是有区别的。为了区分,我们一般把2006年后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而把之前的材料作文,称为“旧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可以任选材料的一个角度作文,而“旧材料作文”只能是该材料的核心意思作文,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新材料作文”更进一步放宽了写作的限制,是更人性化的一种命题。
三、“话题作文”强势不再
在这里,我们要多说一句“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其来势凶猛,2004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总共16个作文题中,它就占了13个,几乎全都是“话题作文”。正当人们看好“话题作文”,卷卷几乎都喜欢命制“话题作文”,人人几乎都喜欢写“话题作文”的时候,“话题作文”却显现出了其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出现了很多假大空文、套构、俗作,甚至拼凑文、抄袭文,尽管“话题作文”有可以让学生自由构思立意、自主拟题、自行选择文体等的诸多优势,但较多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写作者的生命体验等,又让人们看到了其检测功能的不足之处。于是“话题作文”明显地在降温,由2004年的13个降到了2009年的2个,并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四、排除“诗歌体裁”的声音越来越明确
2004年有4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5年有5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6年增至有8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7年却更多到有9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8年有8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9年有7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作文命题明确要求不写成“诗歌体裁”呢?绝大多数的高考命题专家的看法是,诗歌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写诗要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更要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恰当的表现形式,莫说高中生目前难以达到,就是大学生目前也没有达到写诗的水平。当然,这里说的是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当然不排除少而又少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也有写诗的水平和才能。再加上诗歌好坏评判的标准很不一致,真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高考又是选拔性的考试,难写又难评判,当然就有理由限制写了。我也基本上赞同专家们的这些看法、观点。同学们轻易不要用诗歌体裁作文,除非是十分有把握,否则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五、“关系型话题作文”已走到穷途末路
在“话题作文”盛行的年代,“关系型话题作文”是最走俏的,命题者动不动就命制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2004年是“关系型话题作文”的鼎盛之年,16个作文题中就有9个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占了一半还多。可是到2007年只剩下了1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仍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2008年、2009年均无“关系型话题作文”题了。“关系型话题作文”已然穷途末路,寿终正寝了。
六、半命题作文姗姗来迟
2009年之前,根本没有“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身影一直徘徊在中考考场上,高考考场难觅其倩影。值得庆贺的是, 2009年终于见到了其芳容。有两省出现了“半命题作文”:湖北卷(站在___门口)和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
七、各省命题已然成熟大胆创新
2004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呢?主要是因为各省刚刚开始试行单独命题,没有经验,命题者为了求稳,不出现重大的偏差和闪失,都纷纷跟着“老大哥”(全国卷)走,所以都命制出了相似的“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北京、上海两个“尝试者”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盲从全国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而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省市在几年的单独命题后,已经成熟了许多,有了很多实践经验,所命之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态势,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庆幸并关注的。到了2007年就有很多套试卷命制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题,比如: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话题)、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命题)、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命题)、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话题)、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命题)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成熟之题,有创意之题,好评如潮之题。2008年、2009年更是如此。也确实,2007年后的作文题已显示出了稳健、成熟的风格,自然、理性的内蕴,为写作者着想的人文关怀等等。
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
1.“命题作文”、“材料(或看图)作文”大唱主角,“话题作文”改头换面――未来的作文命题,将是“命题作文”和“材料(或看图)作文”的天下,这两种命题形式一定会唱主角的。
(1)“命题作文”的优势在哪里呢?“命题作文”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题目简洁明了,它有着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写作者在同一个标题下立意成文,可以很准确地检测出写作者的作文水准,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在同一题下很明显地显现出来,区分开来。“命题作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的科举制度下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且不止是中考、高考采用“命题作文”,可以说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命题作文”的身影。我认为,在2010年的高考中,“命题作文”的数量将会达到一个高峰,也就是说,2010年的高考作文,将有超过6个的趋势,将有一半以上的省市会出现“命题作文”的形式。所以我们平时复习迎考中一定要加强对“命题作文”的写作强化训练。
(2)“材料(或看图)作文”也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命题模式。“材料(或看图)作文”增加了一层难度,这就是审读材料的难度。如果说“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直接形式的作文题的话,那么“材料(或看图)作文”就是一种间接形式的作文题了。它首先要求考生要能够准确地理解材料,提取材料的核心意思,再进行构思、立意,因此很多命题者钟爱“材料(或看图)作文”,往往命制此类作文题。比如2007年全国Ⅰ的看图作文“摔了一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文题。看图作文将有所增加,这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3)“话题作文”尽管已走向末路,但是还会偶尔出现。尽管“话题作文”在这一两年里明显地显现出了其天然的缺陷和不足,引起了人们的一片非议、斥责之声,但由于“话题作文”的自由度和开放性的无可替代,所以“话题作文”仍然是一种作文命题的模式,且有可能出现变种,仍然不可忽视。
(4)以上三种形式的作文命题,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命题作文”与“材料(或看图)作文”会多起来,而“话题作文”将逐步减少。
2.半命题作文是个新成员――半命题作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命题作文形式,尽管她姗姗来迟,但其一定会有生命力,值得我们关注,更值得我们去加强训练。
3.体裁限制将可能有所放松。尽管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诗歌除外”的限制逐渐增多,2007年达到顶峰,有9个作文题明确标明“诗歌除外”,但事物往往是物极必反的。就像“话题作文”一样,2004年大家都命制“话题作文”,很快就都觉得其不新鲜了,“话题作文”数量锐减。更何况,每年还会出现一两篇诗体满分作文作榜样,所以限制性将逐步放弃,让人才大显身手。
4.“文体意识”要加强。自从文体放开以后,的确出现了一些“四不像”的作文。高考作文自选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自己自由选择一种文体,选议论文、选记叙文等等都可以,总之是一种文体。但有的同学就不是这样,写出的作文,根本就看不出是哪一种体裁。据此,有的命题者干脆就在题后附上限写的体裁,比如2005年北京卷的命题作文“说‘安’”,就明确说明要写成议论文体,而湖南卷的更是,2005、2006、2007、2008、2009连续5年都限写文体,只能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无论说不说明文体,都要有文体意识,这是考场作文最起码的要求。
5.一字二字题极具魅力。从2004年到2009年,仅这6年里就出现了很多一字二字作文题。这些题让人一看到就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琢磨,不像那些长长的材料题,光读完材料都要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例如:2004年上海卷的“忙”、2005年江西卷的“脸”、北京卷的说“安”、2006年湖北卷的“三”、安徽卷的“读”、四川卷的“问”……都非常简洁,只有一个字。再如:2004年湖北卷的“买镜”、北京卷的“包容”,2005年广东卷的“纪念”,2006年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2007年广东卷的“传递”、辽宁卷的“我能”、福建卷的“季节”,2008年上海卷的“他们”、四川卷的“坚强”,2009年山东卷的“见证”、广东卷的的“常识”、四川卷的“熟悉”……也都非常醒目,只有两个字。简洁作文命题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