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范文第1篇

一、跨界跨部门的利益协调功能

多年来,教育、劳动、产业等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瓶颈,不同部门、单位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乃至利益冲突,需要一个介于职业院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构。职教集团的建设与集团化办学的开展,使集团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多方协商,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办学的更多利益结合点;政府部门可通过集团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协同指导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工作,有力推进行业区域产业发展。

二、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按照集团章程及相关制度明确成员单位的权利义务,在不改变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资产归属、人事关系等前提下,采取合伙性质的共建共享或合资性质的共同投资等途径与方式,在校舍、设备、实验实训条件、师资等方面,集聚各方资源推进教学建设,共同使用资源提升利用效率,不断增强集团成员对合作结果的可预知性,减少合作的阶段性与不确定性,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可有效突破阻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

三、人才系统化培养的服务功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强化教育、人社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在推进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的同时,加强在职人员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推进高技能人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通过职教集团中高职成员院校之间的合作,畅通中高职之间的升学途径与通道,推进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加快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从而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利用集团化办学的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为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范文第2篇

1幼儿园国学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转型下的“国学热”催生了幼儿国学教育潮流,但在具体实践中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纵观现阶段的幼儿国学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一定的误区:

1.1教学活动方式单一

“幼儿园在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时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幼儿园采用的最主要方式是诵读法[1]”。首先,一位老师面对多位幼儿,教师朗读示范,幼儿跟读后进行熟背是现在多数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以强迫幼儿“读经”的形式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奖励”模式来激励幼儿背诵。导致幼儿背诵课文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并获得奖励,而并非为了获取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也体现不了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真实意义。

1.2缺乏国学启蒙环境的熏陶

当前幼儿园的国学环境启蒙大多形式较为复古。根据调查,目前幼儿园进行的环境创设,大多是形式上的创设。大多数幼儿园误以为将国学经典(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通篇印在墙面上、将国学经典人物画像挂在墙上,或者在某一区域内摆放古代学习的书桌和古代书本,便是营造了国学环境。这些复古形式的长期使用会使幼儿对国学失去兴趣,产生“抵触”和“视而不见”的现象。

1.3缺乏科学系统的国学教育内容

国学文化包罗万象。首先,当前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理解都停留在国学经典典籍这个层面上,将国学典籍的教学作为国学教育的重点,且80%以上的幼儿园都单纯地以《弟子规》和《千字文》背诵作为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忽视了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教材也不具备层次性。

2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必要性

时代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是解决当前幼儿国学教育问题、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幼儿园亟须建设国学特色课程、提高国学教师素质、实现高效的因材施教。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9]首先,人工智能的新型教育模式能综合多领域学科知识,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当前幼儿国学教育。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其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和协同的特点,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环境创设材料。此外,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每一位幼儿的特点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分析幼儿认知发展程度,在夯实国学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幼儿国学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建设并发展幼儿园特色课程。[2]国学教育师资短缺是阻碍国学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教师短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教育影响重大。而人工智能能够独立扮演教师的角色,且储备了大量国学专业知识。人工智能在以教师的角色进入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同时,对幼儿教师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范围、更强的综合素质、创新型的思维以及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人工智能以其本身的智能化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能够提高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旨在促进幼儿国学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园国学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为幼儿活动提供了创新性的玩教具和活动形式。在国学教育中,兼顾幼儿的特殊性,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发育程度、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接受程度,为幼儿制定个性化课程。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学教育融合能兼顾个体的特殊性,能够高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3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路径

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科技优势,实现传统幼儿国学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国学教育的效果。

3.1环境创设

人工智能以其不可匹敌的技术优势,创设全新的学校环境特征[3]。国学环境创设融入人工智能是促进国学教育开展的重要路径。在传统环境静态创设的基础上,安置多媒体一体机来创设动态多变的主题墙,播放国学经典动画、歌曲、故事,展示栩栩如生的动态人物造型,呈现丰富多样的色彩,使幼儿园的墙面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除了提供动态国学经典文化元素之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筛选不同年龄段的国学知识展现给幼儿,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墙。天花板是传统环境创设易忽略的一步。吊饰是悬挂于天花板的装饰,它能够为幼儿园内公共环境增添动感和立体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将国学经典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孔融、孟子、孔子)、书法作品、传世经典国画、经典国学典籍(《三字经》《千字文》)等投影展示到天花板上。同时,在图书角安置人工智能设备,将传统纸质书籍与有声读物有机结合,打造人工智能读书角。书架旁边则可以布置以国学经典文化为主元素的周边,力图将智能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环境创设。

3.2人工智能教学系统

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的融入促进了“有形”教师与“隐形”教师的有效结合,发挥了国学教育的巨大效力。首先,智能多媒体一体机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在组织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利用其人工智能计算的个性特点,选择出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国学经典知识。以小班为例,人工智能设备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观看的图片、国学律动、顺口溜、儿童化故事等,并以动态方式展现给幼儿。同时,教师要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操作、关注幼儿的身心状态。其次,人工智能机器人基本可以代替传统教师进行“教学自动化设计”,减轻教师负担。机器人能为幼儿营造出一种“混合现实”的环境,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故事表达中,机器人作为活动组织者,替代了教师在活动组织中的主导角色,自行设计活动流程,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此外,远程教学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交流平台。[4]幼儿园建立远程教学,以线上互动的方式,将幼儿国学教育专家与幼儿园的孩子联系起来,实现专家与孩子的线上国学交流和互动,以便对幼儿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国学教育指导。

3.3智能化、自动化的国学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进行自主、自由的探索性活动和个性化学习。幼儿国学区域活动的智能化能促进幼儿园学知识的有效获得。

3.3.1智能化材料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智能化的益智玩教具,智能机器人尤为突出。首先,在国学区域活动中投放智能化的玩教具,能够实现区域活动智能化。以国学艺术活动“智能机器人与幼儿园皮影戏剪纸活动的融合”为例。在幼儿美工区进行活动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独自操作皮影戏,并展示给幼儿,启发幼儿如何做皮影戏剪纸。随后,机器人可以扮演活动组织者,引导幼儿逐步完成皮影剪纸。其次,国学的益智玩教具还包括国学经典有声读物、国学趣味创意触感玩具书、智能优秀传统人物模型、智能传统习俗文物模型等。这些智能化材料的投入将大大提升区域活动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3.3.2自主化学习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或者人工智能机器人以教师身份介入国学区域活动,代替传统教师引领幼儿在区域内自主进行国学知识探索、学习。以国学语文活动《三字经》为例,机器人讲故事、与幼儿进行国学知识交流对话,带领幼儿唱读《三字经》,使幼儿自主理解三字经的含义,并模仿、学习三字经中的优良习惯。当然,幼儿教师并不能完全退出区域活动,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教师在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中要时常观察幼儿,在他们遇到困难、秩序混乱以及幼儿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要及时介入,保证幼儿的自主化学习顺利开展。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

人工智能时代,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人类现代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应运而生[1]。包装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人的操作技能与经验曾发挥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包装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技术升级与转型,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2]。为了深入了解包装相关产业的转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传播工程学院会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针对四类包括包装印刷生产企业、包装设计公司、设备制造企业和终端品牌客户在内的28家大中型代表性企业开展了“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人才需求的调研”。本文将结合这次调研结果,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

一、包装相关企业用人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对于包装印刷生产企业,人员占比最大的是印刷生产人员和印后加工人员,这体现出目前我国包装印刷生产行业的现实情况,即印刷生产及印后加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都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但随着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印刷生产、印后加工、质检、仓储物流岗位将更多地被智能化设备所替代[3],因此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度将逐年降低。对于包装设计公司,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策划及包装创意设计人员,且设计师岗位工作目前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较小。这也说明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岗位结构变化不大,因为设计岗位属于智力劳动型岗位,对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作为包装印刷企业服务商的设备制造企业,其主要人员岗位均集中在产品研发人员、产品生产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在这次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中,设备制造商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品要满足智能化的需要,就必须掌握并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所以未来其产品研发岗位必定是设备制造企业的核心岗位,且对人才的要求较高,需求较旺盛。而对于最受毕业生就业喜欢的终端品牌客户其产品研发人员的比例远远高于前三类企业,产品研发人员一直是终端品牌客户关注的主要岗位,未来需求也将保持稳定。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除了上述固有岗位结构变化外,对于包装类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也将催生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如IE工程师、智能设备操作员、云服务平台运维人员、智能化信息管理人员、智能化物流管理仓储人才、智能化服务平台的运营人员等,这些新岗位的出现为包装高职教育提出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包装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包装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在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两方面对包装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一)人才知识结构要求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从企业选择数量来看,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按照占比排前的依次为“包装策划与营销知识”“包装结构设计”“智能包装技术”“包装造型设计”。在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专业人才需要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包装从业人员要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意识,根据包装产品的属性与特点,结合市场与消费者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并将功能、结构、装潢、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考虑,进行针对性、多样化包装设计。例如,包装设计已由单品包装转为系列化的包装设计,一套茶叶包装可扩充为茶叶包、茶叶盒、茶叶手提袋等多种包装产品。另外,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包装必定成为包装行业的主流趋势,因此,日常工作中,包装设计师在保留包装产品基本功能后,还应设法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行品牌推广的同时需增加感知、监控、定位、记录等相关信息的辅助包装设计功能,帮助客户对产品流通全程进行跟踪、监控,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使客户安心放心使用产品[4]。与此同时,包装专业人才还应具备数据统计与分析、AR/VR/HTML5等新技术知识,可以帮助包装设计师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动态,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包装产品。

(二)专业能力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包装承载功能的丰富,包装相关企业对于包装专业人才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各调研对象对必备能力的选择,从选择的数量上来看,对于包装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对市场品牌的敏感度与审美”“包装造型与外观创意设计能力”“包装产品策划能力”和“包装结构设计能力”。这充分说明包装专业人才属于智慧型人才,需为客户提供品牌策划与设计方案。为此,首先要了解客户需求,对设计品牌的起源、特点及标志有一定认识,才能正确、清楚地进行需求定位;其次才是设计环节。而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专业人才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纸面上的设计图案,创新思维将成为当前包装策划设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建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包装产业的融合对包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5]。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比其他教育类型更贴近市场、更注重实用性的教育,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定位

高职教育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前面的调研数据可知,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能力要求,策划和设计都是最重要的两个点。包装策划指根据产品特色与生产条件并结合市场与消费需求,对产品的市场目标、包装方式与品牌定位进行整体方向性规划定位的决策活动。包装设计则是一个大设计概念,包含装潢设计、结构设计、造型设计、运输包装设计、工艺设计等[6]。目前包装人才培养方面各院校更多偏重于设计、技术方面,而忽视了策划。未来,整个行业对具有市场数据分析、文案写作、创新思维、市场营销的策划类人才将有更多的需求。包装人才,策划先行,包装专业需在策划类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

包装产业的融合性特点使得包装专业人才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行业将更需要能提供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的复合型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将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知识背景调研数据显示,包装企业从业者往往身兼数职,需要同时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例如包装策划人员,一方面要有市场营销知识和品牌推广能力,对于客户消费心理有基本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设计思维和设计技能,同时还应对各种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包装工艺有深入了解。因此包装人才培养,不仅要具备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工艺等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2.具有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能力目前包装企业还面临设备操作智能化水平低、数据信息交互机制缺失、生产劳动强度大的局面。为了更快地推进包装企业的智能化,实现高质高效,包装企业现阶段更需要一批既懂包装专业知识,又精通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包装专业人才同样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客户喜好,同时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引入包装设计中,发展智能化包装。3.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从前面的调研也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技术和创新设计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作为包装专业人才,需要通过策划、创意设计进行包装的创新以满足功能上的新要求和视觉上的新鲜感。没有创新思维,就像无本之木,没有办法实现包装在功能、形式、外观、材料等方面的创新。企业首先看重的就是创新思维,其次才是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发散思维,通过各种竞赛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包装之星”“世界之星”“全国包装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等科技竞赛,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参与设计专题讨论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培养质量

四、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人工智能;挑战;机遇

一、引言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作为一项主要的技术,必将鞭策整个人类社会的转型。很多国家制订了战略规划,在2017年我国也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人工智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中,艺术与技术结合,升华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且越来越受到重视。阿里智能AI“鲁班”已经掌握了上百万个设计师的创意内容,双11期间制作1.7亿张海报,没有一张是重复的,而这些工作如果人工制作的话需要100个设计师工作300年;央视节目中“鲁班”PK资深设计师取胜等等这些新闻,无不极大地震撼了整个设计行业。设计师会失业吗?高校的设计教育面对AI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制定培养目标?如何在新的竞争中占领先机?未来已来,智能艺术设计的路在何方?

二、设计行业面对四大挑战

(一)惊人的数字

马云在一次报告中说未来30年人类只工作4个小时,大量的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抢走;根据白宫的人工智能报告预测,在未来10-20年间,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取代47%现有工作。麦肯锡的预测是49%,盛产劳动力的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大。Siri之父、人工智能专家温那(Winarsky)的预测是70%的工作将被取代。不得不说,AI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在高速颠覆着人们的生活。

(二)AI设计发展趋势

AI最容易取代的是简单设计:如LOGO、UI界面、海报招贴、网站网页、产品造型、室内家装、产品包装……原本这种理想的设计工作不再能提供人生的庇护所,但凡是明确、简单、重复标准、规则的美术设计与制作工作,未来都容易被取代,传统设计行业将会萎缩乃至可能逐渐消失。

(三)设计环境恶劣

设计创意无法保护,设计法规没有限定,设计竞价无序,商家厂家缺乏契约精神,设计知识产权无法保护契约,新设计新技术缺乏情趣,设计同质化严重……(四)设计教育落后现有设计模式传统、设计教育落后,设计知识体系缺乏更新、进化,知识性重复训练、模仿性传统方法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情感思维的发展,设计师终身教育观念的缺失阻碍了设计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知识与设计人才近亲繁殖、代际传递的情况严重。

三、AIDesign发展迅猛

目前传统艺术设计已经发生智变,使设计更美更快更简单。人工智能艺术与设计已经一定高水平,如果设计师仍停留在传统设计水平,就会受到来自机器的“威胁”。但也不全会,除了“创意”部分让机器无可奈何,人类设计师与机器的竞合中,我们要转变方向注重数字移动媒体策划与设计、移动媒体用户需求挖掘、数字移动媒体需求文档的撰写、数字移动媒体优化、数字移动媒体UI界面设计、H5设计、App设计、UE用户体验设计、虚拟移动媒体设计、信息交互设计等媒体智能设计新技术。高品质艺术、设计依赖于混合增强智能技术。AdobeMax“SneakPeeks”将迎来Adobe全家桶的诸多全新功能,如图片变视频、静态变动态、一键设计字体、视频扣剪、纸盒自动生成、AR呈现、AE一键去马、Ru跨平台制作(剪辑、混音、调色)、跨平台同步改稿、人工智能排版等十大看似很科幻但已经实现了的AI功能。华为Mate20手机3D扫描防生建模与成像,以及AI手势动作捕捉的体感游戏功能,更为我们提供了解放设计生产力的前景。同时MIT研发的工业产品AI设计系统即将面世。主要产品体现如下:

(一)AIVD人工智能视觉设计

AI集成化的成熟产品,比如Adobe系列的产品,软件低层融入AI技术,更好更快地创作文字和图像、影音等元素。如AdobeSensei:人工智能做设计的底层技术,集成在Adobe系列软件中,有字体匹配方案、自动配色方案、基于线稿自动上色、自动校正手绘图形等。

(二)AIPD人工智能产品设计

Adobe人工智能鞋包设计、IBMWatson智能设计服装、Autodesk智能设计汽车等。

(三)AISD人工智能空间设计

Prisma智能风格化设计、Autodesk建筑智能生成设计、ZahaHadid参数化设计等产品。

四、设计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动向

未来,人工智能教育会加速发展,老师不会被AI取代,但不用AI的老师一定会被取代;未来,老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成为人类灵魂的设计师;未来,AI将实现规模化和个性化间的平衡,带来了一种学生易学、教师易教的解决方案;未来,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核心地位,推陈出新积极善于运用AI技术进一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体验和教学效率。当务之急,要让更多的老师正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通过学习AI技术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从而改变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引领高品质教育的未来。在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有三种观念:1.取代说,2.不可取代说,3.人机协同说大多数观点是:未来,教师将与人工智能协同共存。未来知识传授功能会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人类教师则应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如雷克利福德所言,“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如今,抛开先天财富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学习能力的不同。这种差异会加剧不平等,在未来,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除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外,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仅要学习Python之类的AI编程技术,更需要增强对,限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分别将有关AI知识技能分为三类,以适应设计人工智能的技术更迭和“一专多能”。

五、结束语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Python程序设计教学;项目驱动混合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深入,它可呈现深度学习、跨学科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诸多内容,并在教学中引发链式突破、推动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跃升式快速发展。所以说在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如鱼得水,它获得了更大的自我技术展现空间,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内容带来诸多福音。

一、高职院校Python程序设计教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必要性

人工智能本身离不开算法,而算法的实现则需要语言做支撑,像目前高职院校的Python程序编程设计教学就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Python作为AI时代的头牌语言其融合性教学也成为了培养AI人才的重要关键。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全面推行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Python教学,将其作为是数据分析、网络攻防的第一语言以及编程入门教学的第一语言。

换个角度讲,高职院校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高职生未来的就业生存、岗位专业能力创新与事业发展,考虑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理论性偏强,且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要求较高,整体学科学习难度较大,所以许多高职院校也在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内容合理融入到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体系当中,为学校相关专业领域拓展教育新路,培养对路人才[1]。

二、高职院校人工智能背景下的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一)教学应用概述与教学目标明确

Python语言作为高职院校守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语言,相比于其它传统计算机语言具有简单易学、程序可读性、可迁入性、可扩展性、逻辑结构缜密等特点。同时该编程语言采用了开放开源设计,拥有12万以上的第三方库,可有效避免编程重复问题,提高教学中的语言编程教学效率。另外Python是一种解释型语言,它的跨平台与可移植性相当之强,可在任何系统中拷贝运行,对环境配置要求不高。

为了确保某些没有编程基础知识能力的高职生也能学好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师专门在教学中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内容,围绕该技术融合可开展的Python编程语言课程就包括了Python安装、Python输入输出、Python特性、人工智能编程等等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希望明确3点教学目标:

第一,要求学生初步具有利用Python初步编写基本程序的能力。

第二,要求学生掌握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特性。

第三,要求学生深入了解某些常用Python库,特别是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与编程方式,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和Python编写出某些复杂的处理程序。

(二)创新教法设计应用

为切实达到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配合项目驱动的混合教学模式展开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水平。

具体到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专门围绕学生中心、任务载体将教学内容相对巧妙的隐藏于具体的教学任务中,再通过Python编程语言新知识内容与新教学技能驱动学生深入学习展开基础章节任务,结合任务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一教法的提出与运用希望解决传统程序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不利教学局面,希望将课堂中的所有理论内容全部转移到实践任务中,凸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过程的相互和谐统一。如下:

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设计Python程序示例任务,将fileA和fileB两个文件各存放于不同的两行字母中,然后将两个文件中的信息数据内容完全合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并再次输出一个新文件fileC,以下给出该任务教学中的程序设计编写代码:

fp1=open(‘fileA.txt’)

data1=fp1.read()

fp1.close()

fp2=open(‘fileB.txt’)

data2=fp2.read()

fp2.close()

fp3=open(‘fileC.txt’,w)

data_all=list(data1+data2)

fp3.write(data_unite)

fp3.close()

采用上述项目任务驱动项目混合教学法可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人工智能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独立项目,将项目完全交由学生独立处理完成,教师负责设计教学方案,而由学生收集信息,实施项目并最后再由教师给出学生项目完成评价。它全面考验了学生对于Python基本库与第三方库的学习了解与运用程度,同时在融入大量人工智能编程思路后颠覆学生的语言编程学习认知思维,让学生了不但能够练习独立编程,也能共同学习协作编程,全面提高自己的的Python语言编程能力[2]。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配合Python语言编程设计可有效拓展教学思路,而本文中所采用的的任务驱动项目混合教学模式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合理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摆脱复杂语法及算法所带来的学习困扰,更好学习Python编程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