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复习效率 提高方法

数学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能否增强。复习课上,大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先复习概念等基础知识,再做试卷,最后分析、讲评、订正,重点讲解容易出错的题及难题。甚至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是尽可能地多讲,细讲,唯恐漏掉任何一个自己认为该给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一节课通常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但是最终会发现有些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做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对题目的死记硬背而非融会贯通的真正理解。尤其是初中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提前条件下,究竟该如何上好复习课?

一、数学复习课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教师千辛万苦地搜集素材,千淘万漉地比较筛选,对每个细节追根溯源,精益求精。教师应以应用问题引入,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从多种渠道进行教学。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是课堂记录,利用评课标准分析得失。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自尊需要的满足能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当学生回答或解题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回答或解题错误、信心不足时,应及时鼓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成功,并帮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是教育渗透,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每一堂课都有德育目标,教师必须在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下工夫。数学史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启发学生人格成长,预见学生的认知发展,指导并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它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筑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二、数学复习课要注重针对性和节奏性。

抓住两个针对:一是要针对高考命题趋势设计课堂教学:高考考什么,不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不考的不复习,不做无用功,重点考的重点复习;二是要抓住学生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情况,恰当取舍,度量深浅难易,突出针对性。这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对每一教学环节周密设计,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让学生不时有感悟和收获。为了让学生思维活跃,提倡课堂节奏快一点。好的复习课应该由易到难,针对考点,环环相扣,师生紧密配合,动静结合,一气呵成。

三、数学复习课要增强主导性,落实主体性。

增强主导性,就是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引导,注意对课堂的控制,做到收放自如。

落实主体性,就是要突出学生练习、消化、理性的思考,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方法、进度,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有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实行分层次教学。

四、数学复习课要注重联系性,强化专题性。

数学复习课,一般而言,一节课适宜一个知识点。为了落实好知识点、梳理清楚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围绕这一个主题,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探究和归纳,并要求教学过程不时有新知识和能力形成,对学生易错点、易误点给予警示,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和深刻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归纳总结,有较大的备课量。数学复习课必须注重全方位联系,强化专题性。

五、数学复习课要控制好课堂容量,注意内在消化。

课堂容量太大,学生不易消化接受;课堂容量太小,或只有表面的热闹,是低水平的重复;课堂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不高。复习课对某个知识点,要么不探究,要么尽量研究透,不要浅尝辄止,否则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好的复习课要有适当的课堂容量,如果课堂容量适中,学生就有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整理、消化,然后自己引申、总结、掌握。

六、数学复习课要强调规范性,体现示范性。

板书重点知识和范例分析都要体现规范性和示范性。从分析题意、建立模型、选择解法、具体运算到得出答案,教师要给出解题板书示范,怎么分析问题、怎么叙述表达,都很重要。工整的板书,明确告诉学生答题得分点和高考评分标准,对学生很有好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第2篇

1.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

1.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为了比较,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简说如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1.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1.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1.4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2.1初中数学教法综述。刘云章、赵雄辉所编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着作选讲》(湖志教育出版社)中说,波利亚提出了三条学与教的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这三条原则也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这三条原则中,最本质的一条是主动学习原则。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的难点仅仅在于其过程的复杂,思维难度却不高。刚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难度的突然增大往往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不适应往往会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实际上,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只要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便会轻松很多。如何进行衔接教学,使学生顺利通过适应阶段呢?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1.梳理初高中数学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关联复习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利用一些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将初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与巩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基础概念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些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上“衔接课”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的基石作用,使学生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能力。高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不仅要知晓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结构,还要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地方。这一了解过程可以利用“摸底考试”进行调查,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突出重点,讲解难点,强化优势,在初高中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之间架构桥梁,使学生顺利“过桥”,从初中数学学习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亦很重要,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的强项带动薄弱环节的复习,以学生熟悉的概念定理公式引出生疏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编织出一张数学学习的结构大网,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引导学生拓展初中解题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解题思路也仅有几类,只要掌握几类方法,很轻松便能做到游刃有余。高中数学却不同,其问题一般都较复杂,并且不那么具体,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对解题思路及方法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有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使用多种思路进行思考,还要具备不畏繁、不怕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探索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初中数学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与分析便能得出结果,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会猜测,能证明,进行全面思考。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虽然较高,但经过全面分析则会发现虽然其难度较大,却也并不是无法可循,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便可做到举一反三,多种途径解决同一问题,从相关题型中寻得解决其他问题的灵感。因此,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善于发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进行合理关联

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数学内容较浅,问题简单,概念性知识较少,而高中数学的问题大多较繁杂,知识点较多,进行解题时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较困难,并且高中数学更抽象,更具有概念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从初中数学思维过渡到高中数学思维需要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适应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从而使部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状态一直不佳,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种状态,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全面复习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要保证学生在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时已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的,高中教师在教学刚开始的阶段必须重视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巩固,为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查漏补缺,强化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在此过程中适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让其具备高中数学学习中所需的基本思维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推理能力。总之,衔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索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良.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第4篇

一、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衔接教学

不管高中数学如何变换,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不会变,并且高中数学的要求会更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是探究能力。高中数学新课标别强调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做中学”,通过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理论知识。所以,高中数学注重过程体会,抽象性很强。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妨多采用数学实验教学,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初中“函数”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几何画板以及多媒体构造函数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探索函数线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函数的相关性质,而不要直接让学生去记忆函数知识,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二是表达能力。高中数学知识涉及到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相对比较抽象,而初中数学知识主要涉及到文字语言,相对比较简单直观。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除了要注意学生的数学文字语言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尝试熟悉符合语言和图形语言。此外,初中数学教学要经常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学着提炼和描述概念和定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强化数学知识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融合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对于其升入高中乃至将来都非常重要。许多概念、定理、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理解和掌握都需要通过解题来实现。在初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能够有效地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同时,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像综合法、分析法、转化法、化归法、建模法以及数形结合法等。比如,可以将数字性的应用题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只有能审清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此外,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对于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牢固掌握,教师也可以借助变式训练来强化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与高密度的课程内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四是归纳能力。高中数学的学习,特别重视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这样能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其明确重点和难点,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强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

二、要做好学习兴趣的衔接,让学生知“难”而进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策略;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推行,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四个基本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主体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解题技能。

2.普遍原则。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面对的是全班所有学生。因此,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合理、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情境,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力都能得到开发和发展。

3.渗透原则。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开展基本数学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然后通过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将这些思想和方法合理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探究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有关问题进行探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分析和探究,可以大大激活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进行探究和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和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呆板,造成初中数学教学不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正确认识,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所以只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只有这样,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才能比较合理、科学地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将新数学思想和新数学方法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这节课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讲解相关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在上课开始时先抽出几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很多个图像,学生开始谈论数学教师画这些图形想干什么,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画出这么多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图形等。这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好奇心理,积极引入“相似三角形”这个概念,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很容易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能准确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相似三角形。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才能深入挖掘、提炼出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素材,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和新课标都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实际初中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并加强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和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解题技能,并能熟练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当中,然后数学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力。另外,数学教师还要积极给学生创设各种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探究空间和足够的时间。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猜测,并敢于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想象、猜测和尝试中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只有感觉教师平易近人,才愿意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更加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证明方法,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探索,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由教师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评出最好的证明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情绪,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创造思维的启发。数学教师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只有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才能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提高探索求知的热情,进而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一些疑问,让学生在各种疑问中掌握数学学习基本方法和各种解题技能。同时,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勇于进行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对比较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有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说,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就是,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初中数学教材,熟悉教材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初中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那些比较抽象的、概括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数学数学知识转变成比较生动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学直线的有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叫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不同的直线,但每一条直线都必须延伸到黑板边上。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做法不太理解,不知道教师画出这几条直线究竟有什么用,而且还必须延伸到黑板边上。教师这时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几条直线的共同之处在哪里,并配以继续延伸的手势,通过教师不厌其烦的启发,学生终于明白这些直线的共同特征就是都可以进行无限延伸,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仙.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