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在现代才提出的,其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末期,英国就已经开始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没有采纳和接受。直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国家开始重视教育,以求使教学水平和教育模式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口号。我国的初中教育为了响应这一口号,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其教学活动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世界上很多国家引入到教学中。不同的地区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解角度和看法存在差异。国外的研究者表示,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完成的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统称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系,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并且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老师任务的一种共同学习的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的技术和策略。这种学习模式中的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势的教学形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通过相互促进和学习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是一种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助合作为动力资源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合作、互相帮助的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的学习状态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生动灵活的,更具有学习的趣味性和时效性。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目标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一起实现的,这种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帮助,使得实现目标的动力更强,有了共同的目标并且向前发展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导向。

4.合作学习是一种以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阶段,对学习成果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成绩,学生和老师都为了提高成绩这一目标不断地探索奋斗着。没有学习成绩作为奖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将没有动力。合作学习失去动力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合作学习达到目标,因此合作学习是以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行在初中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行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这种模式的运用对学生在社会技能方面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善于与人沟通,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模糊不清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响应国家在教育上的改革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了课堂中的时尚。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为了响应这一时尚,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运用这种学习模式,但是对于初中学习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之前要考虑到在什么条件下适合运用这类模式,在何种条件下是需要中学生单独自己完成的。虽然新课标明确指出这类新型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但是并不代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被全盘否定,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是要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何种条件下适用的条件概念不清楚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的阻碍因素之一。

2.无效提问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就是小组成员的讨论与分析,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反复提问或者是提出质疑性问题会让学生在意识中产生这个结果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团队协作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学习,激发他们进行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发挥最大作用。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小组学习方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学习专业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带动下增强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处”的社会能力。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由老师进行有效引导,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老师首先应转变的传统教学观念,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未来初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能够正确运用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3.教师为小学合作学习提供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代表学生在其中所讨论出来的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合作中的成果给出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个既定的标准评判哪个小组的成果最优异,这种标准是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素。评价小组成绩是建立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基础之上,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激励学生在小组中努力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而且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是对教师的监督和鼓励,使得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这种模式不仅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更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等方面的因素阻碍,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有时应用效果并不显著,应通过提高教师素质等手段逐渐改善这种情况,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李丛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参与式教学;初中数学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能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需在课堂中巧妙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拓展其发展空间,挖掘其创造潜能,开发其创造力。

1. 构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当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数学概念、定理等的建立和形成,必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教师应为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自行获得和运用知识,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1 圆的概念的教学。

1) 实验,获得感性认识。① 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一枚小图钉将一定长度的细线的一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让铅笔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得图形为圆;② 教师在电脑屏幕上运用几何画板演示操作到定点距离之定值r的动点轨迹。

2)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讨论。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a发生改变时轨迹如何变化?根据上述操作过程,你能给圆下一个定义吗?

3) 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上述过程中,圆的概念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的,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参与实验、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把参与主体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选择与学生现代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

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实施分层教学,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把学生分成A, B, C三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4. 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能拘泥于形式,要以提高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己任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教材特点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创设更多的参与方式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提高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为己任。

那么,什么是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我们认为: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学习主体参与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中的两个方面:

1. 积极参与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待数学这门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参与乃是人的情感问题与态度问题。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待这一问题是十分不够重视。不可设想,一个对数学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怎么还能够学好数学。因此,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探究、交流、合作中得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有效参与是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要解决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两个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把主要精力用在给学生讲解知识上,缺乏激励学生发展和提高主体性思维参与的意义、观念、措施和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创造性。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与空间,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策略,并给予学习群体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5. 小结

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参与式方法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参与性高、活动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因此,很难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内容的参与式方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选择参与式方法。同时,参与式的运用不能程序化,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参与式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

受益。

参考文献

[1]《“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 克莱因 F.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M]. 舒湘芹译.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7.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字】主动参与;原因剖析;背景分析;途径探析;兴趣;方法

主动参与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一定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产生原因

(一)原因剖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活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类:

1.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懂事,让他们自己学学不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思想.

2.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学习.新教材对于学生的起点要求较高,很多内容都是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大部分学生的底子并不是很好,出现了学生想参与但不知道怎样参与的情况.

(二)背景分析

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快乐、健康、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2.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故而,我们认为“减负”就其实质而言,涵盖着两个层面:一是减轻学生知识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负,如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等;二是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解放学生学习的自和自由度,变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途径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

(一)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

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是课堂教学不变的主题.这样就应当重视座位的编排方式在教学环境优化中的作用,重视课桌椅、教学工具、设备等教学设施对优化教学环境的影响.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创设有重大的意义.比如我们采用842模式,让学生师徒结对,便于师生、生生之间多方位、多角度地交流,使得课堂气氛宽松,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成效明显.同时,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班级的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小组之间的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三)建立课堂评价机制,给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激励,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成就感喜悦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活动 激发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 教学方法

在初中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对于未知数学知识好奇心的导火索,是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参与热情的根源,是培养和开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素质的关键,是教学体制改革创新,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目标和方向。

一、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

初中学生数学教学方法是有效沟通教师和初中学生之间的非情感性因素,成为了激发初中学生对于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构筑学生数学思维模式框架体系的衔接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来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严重的影响着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应用。突出的表现为初中学生缺乏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缺乏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求知欲,无法激发课堂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缺少有效的联系,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仍旧以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主,无法适应初中数学课堂发展的趋势。如何的调动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以课堂活动作为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二、课堂活动对于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课堂活动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知识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是无法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实践和交流成为了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这就离不开课堂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了。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并且能够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完成数学个性思维模式的塑造,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具有较为突出的示范性、基础性、开放性、创新性作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课堂活动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的价值

课堂活动赋予了初中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独立的、积极的参与和探索数学知识内容。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同时,更是对于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考察和培养的是初中学生实际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塑造,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如何的创新和设定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的开展模式

3.1注重课堂活动形式的选择,丰富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在初中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以课堂活动融入为契机。只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的选择,才能增加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和可能。极大的丰富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求知欲,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位置的转换,成为了推动和激励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有效驱动力。比如:对于课堂活动形式的选择来说,根据数学教学过程的需要来进行编制,不一定必须拘泥于课堂活动在某一种形式之上,可以以社会实际问题为蓝本来进行课堂活动内容形式的设置,较为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被接受。对于课堂活动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通过特定情境的统一布局来进行,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升华,提高课堂效率。

3.2 突出课堂活动内容的融入,完善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初中数学知识内容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特征。课堂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内容上占有着一定的分量和比重。注重课堂活动内容的融入,不断推进课堂活动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完善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研究的关键所在。比如:在课堂活动内容的融入中可以通过提出疑问、设悬、意境切入、小组合作、优化练习等方式进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上。

3.3灵活课堂活动方式媒介,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自身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随意性较强,对于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就较为热情,但是遇到枯燥难懂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容易打退堂鼓,丧失继续学习和攻克难关的决心和意志,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的优劣。只有通过选择灵活课堂活动方式媒介方式,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方法,保证预期学习目标的实现。比如:课堂活动的模式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正规的课堂上,还可以脱离课堂,脱离课本,通过真实的情境设计来进行,保证课堂的达标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对于未知数学知识好奇心的导火索。通过阐述以课堂活动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兴趣教学方法研究,以期有助于充分的调动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去,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以数学知识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的兴趣,保证预期课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兵. 关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8:15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角色定位;应用优势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反馈价值重大。

一、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知识和背景的联系、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设置了很多问题情境,通过真实的数据、图片等,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面,均有了一定的转变[1]。学生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和逻辑思考能力的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积极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的使用,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动画等,都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形象的图案、生动的动画,学习到自己想学习的东西。将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由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所决定的。多媒体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使得学生乐意学习。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二、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一方面,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主”“辅”分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着主导作用[2]。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发挥其辅助作用,但不能够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展现声音、图像等,以更为直观、形象的形式为学生服务。多媒体技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不能够滥用媒体,使得课堂的教学信息过于泛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教学效果。第三方面,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堂,这一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不能够单纯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得教师缺乏学生的信息反馈,不知道教学效果。第四方面,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需要正确处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事物情境进行真实的再现和模仿,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中,通过动画模拟炮弹发射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炮弹的运行轨迹是抛物线,炮弹飞行的最高点是顶点等,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物理问题,通过学次函数,就能够得到解决[3]。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还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形象。

2、扩展课堂的教学容量

数学教学是一门师生互动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容量相对较多,教学内容丰富[4]。教学课堂的时间有限,而教学强度又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进行跟进练习,通过幻灯片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就节约了老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

数学是一门智力型课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外交和”的学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多边形的外交和是360°,可以通过幻灯片,为学生进行投影六边形公园,然后进行引导学习[5]。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教师的动画展示,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学习到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浪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结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枯燥的课堂趣味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图形,学习到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也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充实化。当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要准确定位,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文汉.摭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优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0):121-124.

[2]邓兴生.分析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教师,2015,11(20):63-64.

[3]朱庆.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优势[J].考试周刊,2015,16(48):74.

[4]王军元.摭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优势[J].教育革新,2015,1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