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范文第1篇

随着“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一股改革浪潮,教育形式也在随之发生演变。教育资源的公平、教学成本的降低、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成为了信息技术30时代下的新呼喊,在线开放课程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大众需求下问世。传统的课堂阵地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正面触动下,有望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真正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改变。

2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

在线开放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的简称,也叫“慕课”(MOOC)。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1]紧接着,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平台创立,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1]2012年,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课程提供商正式兴起,这年因此被称作“慕课”元年。三大平台的课程特点是全部针对高等教育,这几乎搅动整个中国大学课堂。在部分西方大学中,甚至可以用课程平台上的网络课程学分来替代大学中的学分。

2012年,中国与该三大课程提供商签约合作;2014年4月,“WEMOOC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成立;5月,网易云课堂和“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中国大学MOOC”项目;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同年,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争取用3年时间建设500门在线开放课程;2016年到2017年继续每年立项建设200门左右,供校内外学生选课使用,并逐步探索校际学分相互认定机制。

一系列的国家与地方政策表明,教育信息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已迅速渗透高校课堂。在线开放课程因其新颖的授课方式、不受限制的学习地点和时间以及受众面广、互动便捷等特点,也将逐步在教育界普及并成为今后的教育发展趋势。

3地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问题

在线开放课程独有的优势使其迅速在全国高校盛行。它扩大了高等教育受众范围,降低了学习成本,有效地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由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高职院校在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面都不遗余力,在校级培育课程、立项建设等方式给予了很大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发展和实践创造了条件,部分高校也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课程开发和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阻碍和制约因素,导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程缓慢,课程重复建设,利用率低,资源共享有限。我们亟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才能加快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进程,真正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1教师教学理念问题

“互联网+”虽已在各高校教师间耳熟能详,但教师对该概念的理解度,以及与自身教学结合的实现度因人而异。部分教师认为课堂内采用电脑教学、无线网络通信教室便可称作“互联网+教育”,事实上仍未摆脱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课内被动听、课后机械完成作业的教育枷锁。教师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力量,教师需要以线下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厘清重点、难点、疑点,使之在线上形成一门与线下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与框架,逻辑清晰。每个章节包含若干单元,既有教学微视频,也有每个单元相关知识点的测试、作业等,可在线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时,线下传统课堂将作为线上学习的补充,起到答疑讨论、小组展示汇报的作用。

在线开放课程今后发展的两大趋势:①线上独立的一门课程,具备让学习对象学完该课程后完成“学分认定”的条件,拿到课程合格证书。②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答疑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在线开放课程都需要实现由课堂内教师传统教学向课内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模式转变。但是多年来中国教师已有的固化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互联网+”的学习和实践也有深浅,有些老师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信息化教学,甚至认为线上学习反而增加了师生共同的负担,这都成为了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制约因素。

32建设经费问题

开放课程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每一门开放课程都包含了视频、在线作业、测试、论坛等几大功能,因此它对网络技术、硬件设备等都有较高要求。首先,需要有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支撑,包括视频拍摄、制作编辑、后期维护等。要保证视频清晰美观,剪辑衔接自然,字幕准确清楚,声音流畅无杂音,整体界面友好,这些都对制作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设期需要有较多的经费支持每个教学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其次,需要有稳定的服务器后台,流畅的网络速度,才能保证学习者能较好地观看教学微视频,完成线上作业、讨论等,以确保整个学习过程愉快而有效率。故而不仅在建设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在后期维护更需要有经费保障。

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特别是民办高校,大部分费用均来源于学生学费,需要自己筹措教育经费,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投入更显捉襟见肘。即使教学分管部门领导意识到在线开放课程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也难以大踏步地建设和发展在线开放课程。有些地方高校甚至还处于较落后闭塞状态,对在线开放课程抱着观望态度,真正着手建设的开放课很少。即使有些高校已动手开发,也因为经费问题,课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闭门造车,对外开放较少。

33资源利用问题

2012年以前,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但课程的利用率低,浪费了许多课程资源。因而在线开放课程只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不步当年精品课程的后尘。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在建设开放课程过程中,出现高校各自为营、交流甚少的问题。虽然有些省份已通过相关教育部门成立资源共享平台,但平台上仍存在部分课程重复建设的状况,课程之间缺乏竞争力,优质的课程资源无法真正做到共享应用。同时,课程建设后,在各自校内的利用率也较低,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自主选课,仍旧是出于教师强制要求学生选课学习,背离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初衷。

4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发展对策

在信息化浪潮下催生的在线开放课,已经席卷了中国高校。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中,地方高校该如何保持并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教师队伍的完美蜕变,实现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笔者认为,首先,以典型专业为试点,有针对性地先扶持一批有基础的课程,培养一批适应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团队,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机制,挖掘和激发课程教师的建设潜力与热情,促使他们对该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改革,进而引领辐射整个专业的课程。其次,地方高校教学主管高层要敢于投入,放手让教师去尝试,鼓励课程教师大胆改革,做好开放课程建设经济上的坚实后盾,保障政策与经费。最后,通过学分认定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选课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校际间课程资源通用,学分互认,实现课程利用最大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提升课程团队整体建设能力

要使课堂真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整体建设水平是关键。

411树立教师“互联网+”的正确理念

教师首先需要对“互联网+”有正确的认识。“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因此“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它需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绝不仅仅是上课有电脑、教室有网络、授课PPT这么简单。在教学个性化和教学互动上,教师需要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记录学生不同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并提出个性化的教学意见和反馈,能实现教育的人机交互。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对于教育的意义,清楚地了解高校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正确把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412提升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素养

2016年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素养是影响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4],而在线开放课程对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教育可以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更加灵活多变,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合应用,将教学内容以新奇、更加容易理解的表现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地方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组织信息化专题培训、教师通过参加微课竞赛等信息化教学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化教学能力,提高自身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电脑操作能力,将互联网技术密切融入日常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同时随着4G、Wi-Fi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教师还需要不断钻研使用甚至主动开发各种可以促进教学的手机App,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主权,享受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这也让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42保障高校的政策与经费支持

地方高校特别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经费上,不如教育部或部委隶属高校宽裕,这是影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缓慢最根本的问题。但地方高职院校不能在这股信息化改革大浪中坐以待毙,要想发展必须主动出击。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需充分考虑地方高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经费短缺的实际问题,对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上适当倾斜扶持。另一方面,地方高校需要从上至下深化内涵建设,锐意改革,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制度保障教学,给予课程建设团队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在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学方面改革创新,并为在线开放课程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创建良好的客观建设条件。

43创建共享平台,提倡“学分认定”

要建成一门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必定需要学校和课程团队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才能完成。在地方高职院校资源紧张、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若还是各自为营,各立门户,只会造成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后,课程不能共享,优秀经验不能辐射,课程建设效果也不佳的结果。因此,地方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加强校际合作,建设强大的平台共享机制,既共享了资源,也避免了课程的重复建设,更能互通有无,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手,极大地扩大课程受益面,提高课程的利用率。

其次,修完在线开放课程后,课程合格证书及“学分认定”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这是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最佳方向。但是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学的中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好大学在线”对上海西南片区19所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进行互认[5],地方高职院校在学分互认上,需要利用共享平台,探索新的合作机制,提倡学分认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在线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线互帮协作能力,进一步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互动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71-02

为促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2003年教育部牵头组织精品课程建设开始,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中,逐步开始把课程建设的重心放到了精品课程建设中,通过近十多年的建设,建设出了一大批适合高等教育的精品课程,为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及优化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重建设,轻使用,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在2011年10月,教育部又适时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由原先的精品课程升级而来[1]。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有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其建设的目标是“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中,课程的互动性是每一个课程建设参与者要考虑的问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它的互动性研究更加重要和必要。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针对性

教育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了建设目标和任务,也提出了“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这样我们明确了为谁建设课程。明确了为谁建,就有了针对性的建设人群,对高校教师的资源应该怎么建设,建设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对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与高校教师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对三种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了适用群体,了解了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如图1,这样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互动平台和手段

1.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互动平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承载平台是互联网络,是建设者把课程资源传到课程网站上。这样我们课程的互动必须通过网络呈现,人机互动(学习者和网络)机人互动(网络把学习者述求传给建设者)人机互动(建设者把学习者述求应答传到网络)机人互动(网络把建设者把学习者述求应答传给学习者),也有一些互动是单向的,是人机就能完成的,这种简单的互动是靠建设事先准备好的习题、测试和问答来实现。

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互动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把建设者和学习者联系起来,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和移动网络建设速度加快,这样课程互动手段不能只是通过PC端来实现,也必须有APP端来呈现。课程发展和普及,资源的利用和共享,课程的有效互动必须通过PC和APP端同时进行。

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互动资源类型。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中对课程建设资源做了如下要求:“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资源。拓展资源包括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资源。

在以上类型的资源中,哪些是可以互动交流呢?通过网络调查发现,点击率比较高的有视频、动画、图片、习题和试题等资源。把各种资源罗列一起,通过网络把它传输到学习者手中,这只是实现了课程建设的初衷,精品的课程必须是双向的互动促进,不是建设者提供什么资源,学习者就只能应用这些资源。也时常反馈给建设者,需要什么资源,这就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必须有问答窗口,通过这个问答窗口来提高课程的有效利用率。

在上述资源中,大部分课程就只是习题测试能互动,其他的都是填鸭式资源,没有任何互动性,有些课程中甚至没有问答互动窗口。怎么能把我们的资源互动起来,要想把课程建成“长青课程”,就要求我们建设者,发挥自己的能动,利用各种软件技术等,把资源制作成拥有互动效果的资源,例如:习题作业测试、问答窗口、课程论坛、模拟仿真等,实时更新,及时接受反馈,及时整改,及时。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互动性保障措施

有了互动资源,资源是在网络中,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要求课程网络畅通,课程设计的吸引学习者,能让学习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但是对于学习者来说网络学习流量也不能成为负担。

1.网络平台问题。在课程建设初期,每门课程的网络都是非常流畅和可以使用的,当课程建设完成后,省或国家评审完以后,有些学校的课程网址就不能使用,或人为的被限制共享下载等等。为保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利用率,一定首先保障网络的畅通,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专业人员,打理课程网站,实时修复网络不畅通的问题。

2.学习者的网络问题。在这里要强调的学习者主要指的是学生群体,学生主要在校园内生活,他们学习课程需要网络,往往一些学校的网络不能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还得购买流量学习,这样就制约了课程学习,更无法谈论课程的互动问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主力大军之一的学生,如果没有免费的网络,供他们在线学习和下载,他们很少去花流量学习。只有在开放和免费的网络环境下,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相关的课程,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互动。

现在智能手机全部普及,如果在APP端上线,能促进课程的在线学习,学生在业余时间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对课程不懂的地方,才能与老师形成互动。

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设计的时候考虑互动性。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总体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课程的互动性,怎么体现互动、反馈、更新等。首先在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中,把各类资源尽量做成互动式或单一互动式,人能通过网络把资源共享,还能进行更改和提交。单一互动式就是只能把资源下载学习,能更改但是不能提交。当建设者考虑到互动性,有针对性去研究和建设,才能建设一门精品课程。

4.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在大部分课程中,存在着学习者没兴趣去互动,也没有什么值得互动的资源,这样的课程不在少数。为了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对建设的课程要实时更新内容,也要在互动中补充自己课程的不足,课程的实效性一定要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学习者参与进来。建设者只要实时关注自己的课程,经常更新内容,保障课程有“营养”可以汲取,该课程的互动性才能提高。

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增强互动性的条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互相性的条件在以下几方面考虑。

1.要满足课程网站的畅通性,这是互动性必要条件。

2.要有互动的资源,在总体设计的过程,就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互动性。在建设中,就要把一些资源制作成人机互动形式。

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一定注重持续建设性,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有了持续建设的过程,课程内容是实时更新的,提升学习者的兴趣,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周新年,巫志龙.“工程索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14,(9):121-123.

The Observation on Interactivity of High-quality Goods Resources Sharing Class

LIU De-fa,WANG Zhen-fe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Harbin 150088,China)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688门

精品课程是各高校精选出来的指导课程,在我国已经有八年的历史,精品课程的推广不仅有益于学术资源的共享,更加有利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优化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相关教育部门也开发了许多网络精品课程,这些网络精品课程也成为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对象。郭立婷认为,建立精品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立项、评估监控、验收等环节;盛正发认为,课程的评价应注重现实与网络课程双向并重。此外,更多的学者认为当代的精品课程更需要一些外在的刺激性因素,如“可汗学院”和国外的MOOC,这些创新的课程方式都可以为探索网络精品课程的改进方法提供思路。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精品课程资源以高校导师和大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为主体,其主旨在于推动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新时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曾计划运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的精品课程,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手段全面开放,使课程能够在网络上无须注册就可以使用,从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然而这些国家级别的精品课程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688门课程研究的表明,许多精品课程指导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杂乱堆砌一些资料供学习者浏览,并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指导,许多教学内容久不更新。在目前的高校中,对于精品课程的普及推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率极低。从688门已建成的精品课程情况来看,现阶段精品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专业性设计差

很少有高校在课堂上推广网络精品课程,也不清楚其中有多少精品课程值得学生学习,精品课程的传播性差。教师讲课时只讲完自己查找过的资料与课件,网络精品课程不能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自己也很少能做到上网查询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资源的共享。甚至有些高校校园网的主页里没有网络精品课程的链接。

此外,网络教学的精品课程大多死板缺乏设计感,导致学生使用兴趣降低。且各类精品课程没有统一模板,内容模式差异过大,求学者无法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学习。在所研究的688门精品课程中,其中教学方式最为普遍的是在线播放模式,其中422门精品课程就是采用了在线播放模式,占61.34%。其次下载模式和PPT模,分别占总数的12.65%和2.61%。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精品课程欠缺的不仅仅是宣传推广问题,同样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问题。

2.弄虚作假,内容老化

许多课题内容与题目不符,有很多课题在申报之后就开始随意改动。课后习题也不尽人意,习题的分布情况也分在线与下载两大部分,其中在线形式占课程总数量的65.12%;其次是下载的形式,占19.65%;另外,还有15.26%的课程并没有提供习题。除了习题部分,更多的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由于网站缺乏日常的跟进和管理,很多弄虚作假的课题也不能被及时删除,这给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的途中增加了很多阻碍。近年来,题目和内容不符使网络精品课程的应用率直线下降,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缓慢。

许多申报下来的课题内容逐渐陈旧,使得精品课程中出现了“不精品现象”。其原因一部分来自于网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另一部分来自于专业学者的投入过少,课题申请下来后内容迟迟得不到完善和提升,无法实现网络精品课程的立项目标。

3.资源不能共享

据统计,80%以上的网络精品课程并没有做到完全开放,有些资源的使用仍需要登录和注册,甚至付费。在一些年度排名靠前的网络课程中,高达38.02%的课程找不到链接页面,而且研究中的688门课程里面仅有少数存在交互平台,交互平台的缺失也减少了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知识产权问题也使内容质量大幅度降低。实际上,教育部已经连续三年相关文件,要求网络精品课程登录要取消密码、口令,然而仍有许多精品课程网站无法自由访问,其中也包括国家资源精品课程中心的精品课程,这使资源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共享,非常不利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和推广。

我们需要参照国外的一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如2008年由萨尔曼・可汗所创建的可汗学院,采取非盈利网络教育视频的方式授课,课程利用触控板彩笔技术手段教学,没有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主讲人的样子,仅仅一支彩笔带领着学习者思考和学习。在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教育奖章,其教学课程广受欢迎。比尔・盖茨认为可汗学院是一个借助技术手段教学的先锋,甚至他和他的孩子们也经常使用“可汗学院”,并且他们夫妇与许多著名的风险投资家都对萨尔曼・可汗进行过资助,通过这些资助把可汗学院的视频翻译成了十余种国家的语言,使全世界的许多求学者受益。目前,“可汗模式”已经普及到全球十余个国家。

反观国内的精品课程,实现双语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多种语言了。在所研究的688门精品课程中,只有2.26%实现了双语版本。可汗学院的出现使网络精品课程有了一个参照学习目标,网络教学在于怎样教学生“学”,而不仅仅在于教师怎样去“教”。吸取这些好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国内精品课程的发展。

二、MOOC模式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从2000年英国开展线上教育到2008年可汗学院的成立,MOOC的雏形就逐步展现了出来,正是有MOOC这个平台给予了国内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许多灵感,我们也从中寻找到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启示。

1.重点提炼课程内容

MOOC采用视频教学形式,短小精悍,每个教程一般分为4-5个部分,这样使课程更加细分、简洁,能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学习者随时上线就可以进行学习,无须为了跟进一门课程而等很久。并且MOOC的视频教学后面都自带检测题,学者在学习完知识后还可以马上进行自测,这样有助于巩固学习知识,并且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

2.形式丰富

国内网络精品课程的形式过于简单,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MOOC却不同,它的每一门课程教学视频教师和学生都会参与设计,课程形式多样化,设计新颖,适合网络学习。MOOC并不是为课程做网络版本,而是精心设计一门适用于网络的课程,这非常重要。

3.各类网络软件的应用

与MOOC相比,国内的网络精品课程的视频画质大部分参差不齐,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像素要求,从素描架构来看也很不美观。在这一方面MOOC就非常值得学习,对课程视频的每一个角度和结构,设计者都用心进行设计,使求学者的网络学习环境更加美好。

三、网络精品课程改进目标

从MOOC和可汗学院的经验来看,我国网络精品课程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网络精品课程线上展现出高校教学水准的同时,在线下也应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结合上述分析,对当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提高网络教学普及率

高校应当大力宣传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做到让学生课下能够自主学习,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络精品课程网页,并且对全社会开放。对校园网进行相关调整,给予精品课程学习者建立一个交流的互动平台,能够让学习者针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相互交流讨论,提高网络教学的普及率。

2.加强精品课的建设

在内容和题目不符这个问题上,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观念。在此问题上,精品课程申报之后还应该定时定点地进行复查,跟进课程的内容发展。对申报下来的课题及时与主讲教师进行沟通,吸收已有的精湛教学经验,整合相应的知识内容,让内容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使精品课程的质量得以提升。

3.加大技术和专业人员的双向投入

精品课程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精品”。在申报过程中,就要加大投入力度,把握好申报标准。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双向投入要加强,专业人员需要把好内容关,每一个课题在申报之初都要做好相关的备注,包括课题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更新时间、结课时间等。技术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对申报系统进行优化,指导专业人员掌握如何查询相关后台,以利于后期课题的跟进以及专业人员对课题的追踪。

4. 优化教学设计

如何能够让求知者最大限度吸收知识也是精品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精品课程内容提升之后专业性将会加强,此时内容过于死板就会不利于学习。如果专业人员在列出教学顺序和课题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习界面,使每一科教学界面能够模式统一,求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加习惯于这种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

5.增强内容的开放共享

共享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成立的初衷,要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让人人都能够学习到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开放性就成为首要问题。各高校的网站的精品课程页面应全面对外开放,使精品课程更加普及,加快精品课程的发展速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开放课程 资源共享 借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Location of Our Open Courses in Foreign Open Course Vision

CHEN Yao[1], CHANG Zhe[2]

([1]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Open courses refers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university video courses spread on the internet. OCW early started overseas and rapid developed, the formation of a typical case of open courses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sophisticated in terms of open courses, worth our reference.

Key words open course ware; resource sharing; reference

开放课程(Open Course Ware)是指由名校提供的免费开放的、数字化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课程计划、评估工具和专题内容,授课人员将这些资源整合成一门课程并。每一个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以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①开放课程向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主要有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形式。其中,视频课件是最主要的课程内容,也是学习者运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1 开放课程的发展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1年率先启动开放课程的项目,该项目把MIT大学部和研究所所有的课件和教学材料公布在网上,供全世界的学习者免费使用。这种全新的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引起了其他学校的关注和效仿,犹他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开放课程计划。2005年,旨在促进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课程资源联盟成立,该联盟吸引了全球一百多家教育机构参与。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寻求免费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学习方式。2007年,我国开始推行精品课程计划,希望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制精品课程共享的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以及资源中心,设立国家精品课程共享和应用机制,使学习者能够快速访问精品课程的内容,获得个性化主动服务,使学习者能够更加便捷地享用优质教育资源。②

2 国外开放课程的典型案例

开放课程的发展使得共享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国际上拥有优势教育资源的社会机构和知名大学都在积极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计划,出现了许多开放课程的成功案例。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MITOCW 项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开放课程的首倡者,在开放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它的MITOCW 项目在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丰富,求知者人数多。到目前为止,麻省理工学院上传的、供学习者免费学习的课程已经有两千余门,这些课程包括视频学习资料和文本形式的教材。MITOCW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其中,56%的学习者来自西欧、东亚、南亚、拉美等非美国地区。在学习者总人数中,45%的是学生,42%的是在职自学人员,教师只占9%。③

(2)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检索。学习者可以在MITOCW官方网站上,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课程主题、课程编号、开设课程的院系等检索方式获取所自己所需的课程和知识资源。据大多数学习者反映,MITOCW提供的课程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

(3)为在职的教师提供服务。此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服务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提供服务,MITOCW还可以给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工具。教师就是将MITOCW课程知识内容带到课堂上的关键人物,他们可以使更多学习者分享到学习资料。

2.2 斯坦福Courser在线课程项目

Courser在线课程最初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Andrew Ng和 Daphne Koller共同创建。④此项目的目的是吸收世界上优秀的教育资源,无偿分享给世界上的求知者。该课程的优点在于:

(1)课程门类多,有利于自主学习。该项目提供的免费学习课程有20类,共有200多门。学习者在注册时都会获得自己的电子档案袋,档案袋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自动显示学习进度。学校会在学习者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后,颁给学习者相应的证书。不开课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视频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该学习管理系统可以自行对学习者的作业本进行批阅,并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助教通过了解学生答案的分析结果相应地进行回复和指导,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辅导需求。

(2)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有利于教师的科研和教学。通过这一在线平台,高校可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本系统完善的学习服务,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者只有通过课程注册才能获取免费课程,所以在线平台就会记录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方式、习惯等进行研究。

3 国外开放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的开放课程发展比较早,在学习资源的组织分类、技术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行精品课程计划以促进开放课程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开放课程建设处于稳定上升的阶段。然而,与国外成熟的开放课程机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保证我国开放课程的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吸取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

3.1 完善“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期,着重于课程的开发建设而忽视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在整个计划中,学习者没有广泛地参与,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开发的精品课程数量庞大而真正用于共享的却寥寥无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彻底地了解“开放”的内涵。成熟的开放课程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共享,用于研发的软件系统等工具也是开放的,真正的开放是从课程内容、评价标准、研发工具的全面性开放。国家应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统一进行宣传和推广,采用一致的评价体系,统一进行管理。以此提高课程的开放程度和共享程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3.2 确保资金支持

开放课程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外开放课程的开发都会有相关的基金支持,基金会从科技研发到课程的整个环节都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但是基金会只是负责资金扶持,而不干预整个项目的运行。我国在建设开放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深度整合资金机构和课程开放项目协调发展的战略,重视建设有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寻求基于公共知识产品的多元资金支持,探索更加经济的开放共享模式。⑤

3.3 完善资源选择和分类组织机制

为了保证共享资源有稳定的来源,我们可以不断借鉴国外发展的新经验,在鼓励资源拥有者无偿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可相应地采用强制措施;在资源评价方面可以采用同行之间相互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共享资源的质量。国外的学科分类较适合学生使用,我们在进行资源分类组织的时候,可以考虑增加其他方式。⑥例如,学科分类、适用对象和资源格式相结合的分类组织方式;根据教育资源的特点建立用户参与式的组织方式;添加用户批注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自动标引系统的组织方式等。

3.4 完善产权保护

在资源免费共享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资源提供者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有利于提高分享的积极性,同时对打击剽窃他人资源的不正当行为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参考MITOCW等项目关于开放共享协议(CC: Creative Commons)的经验。开放共享协议提供6种许可方式,从严格到宽松分别是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BY-NC-ND)、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署名―非商业性使用(BY-NC)、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署名(BY)。开放共享协议一方面可以保护资源版权所有者的权利,另一方面有效地约束了学术剽窃的不当行为。⑦

4 结束语

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教育资源共享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世界各国教育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我国开放课程的发展在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又要勇于迎接挑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从单纯的资源接受者到资源提供者的转化。

注释

①④夏玲玉,刘爽,陈俊翰.美国开放课程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小学电教,2013(4).

② 卞文献.开放课程资源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③ 2011 Program Evaluation Findings Summary [DB/OL].http://ocw.mit.edu/a bout/site-statistics/11_Eval_Summary_112311_MITOCW.pdf.2011-11-22.

⑤ 杨进中,张剑平.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措施范文第5篇

蒙汉双语专业是以培养兼通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少数民族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要体现民族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其民族性,加大蒙古语基础课程设置的比重,合理地设置并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符合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既要遵循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规律,又要考虑到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多媒体的一体化设计和教学设计,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教学内容之间不能简单重复,要详细编写每门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学习要求。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模式依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学生和教师是处于准分离状态,学生的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网络媒体实现的,学生以个别化、自主化学习为主。作为教师要具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熟练掌握本学科及相关的知识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丰富教学平台资源,随时提供服务,为学生搞好支持服务;教师的导学包括面授辅导、网上导学、电话、QQ或其它形式,因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要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制定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并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对重点、难点的着重辅导,主动通过各种媒体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情况、遇到的问题、困难等并及时帮助其解决。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存在语言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应注重要求学生尽量由蒙古语学习逐步过渡到用汉语学习,语言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精通到精通,直到学生毕业时,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语言能力也提高了,为培养出更好的具有蒙汉兼通的专门人才。作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逐步树立“自主学习观”,学会并善于运用蒙汉两种学习资源,使用各种远程学习技术和媒体,与教师保持经常联系,随时提问,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深化考核方式改革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方针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牧区、面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培养既懂理论且具有蒙汉双语专业实力的高等专门人才,又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由过去单一模式的终结性闭卷考试,到形成性考核+终结性闭卷考试,再到半开卷、全开卷式考试以及网络考核、网上100%作业等各种考核方式的改革,从目前的情况看,还不能够达到学分银行式的教学管理考核体系,不能达到学生随时申请考试、网上考核的目的。开放大学蒙汉双语专业应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考试为中心的观念”,注重过程考核,可阶段性进行网上小测试、撰写总结报告、学习小结等,然后将多个测试结果的平均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其次在考试的内容上根据专业要求,注重理论、实践、技能相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性考核内容,将考核融入到每个章节,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考试来衡量学习效果。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考试的时间,单独出题单独考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程考试的形式可以是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网络考核、撰写报告等各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借鉴广播电视大学的经验,在建设蒙汉双语专业中,把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历教育教学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与国家或内蒙古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在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掌握一到两门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转岗能力,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学识又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等专门人才。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蒙汉双语教育实现的目标,依赖于合格的蒙汉双语教师。在蒙汉双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的蒙汉双语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蒙汉双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质量,这就需建设一支与蒙汉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相适应的业务精湛、学科素养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具有蒙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包括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建设,还应包括蒙、汉双语言能力的建设,能够遵循网络教学规律,适合开放大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的蒙汉双语教师队伍。只有建立高质量的蒙汉双语教师团队,才能保证内蒙古蒙汉双语专业教育的振兴和发展。从目前内蒙古电大系统蒙汉双语教学能力的专职教师队伍情况来看,存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双语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这就严重影响到双语教育教学,也成为了制约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蒙汉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了当务之急。首先,优化教师队伍,加大蒙汉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全区系统建设师资库(包括外聘教师),积极吸纳各高校的具有双语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科专业教师加盟,提高蒙汉双语教学的整体实力。第二,有计划的对蒙汉双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逐步形成蒙汉双语学科化培养体系,对现有的少数民族教师有计划的开展并加强蒙汉双语师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循序渐进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能力以及课程学科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蒙汉双语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蒙汉双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培养培训,建设一支优秀的具有蒙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团队,为开放大学蒙汉双语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三,逐步实现蒙汉双语教师考核持证上岗制度。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评比等各种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评优选先,实施激励措施,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重视制度和机制在双语教师发展中的导向与规范作用。四、相关教学条件建设对蒙汉双语专业建设的影响教学条件建设包括很多的内容,在此强调的主要包括:一是完善蒙汉双语网络平台建设。内蒙古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建立了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学辅导、作业习题、直播课堂、IP课件等多种媒体。学员通过平台进入课程论坛参加教学活动、提问、发贴等各类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建设并完善了具有特色的蒙古语专业教学平台,学生可通过电大在线汉语平台和蒙古语平台对照进行学习及互动。蒙古语平台的建设尚属起步阶段,随着蒙汉双语专业的不断建设,其蒙文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指导、形成性考核、IP课件等教学资源要在质量上和汉语平台达到同一水平,不断加强服务器等硬件资源的投入、网络的畅通、蒙古语网络教室的建设等,加快蒙汉双语资源建设的步伐,实现蒙汉资源共享的效果。二是完善蒙汉双语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品质,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而课程建设又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指的教材,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它不是唯一的,而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深入,网络课程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资源的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如果没有创新的教材,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会步履维艰。创造性的教材应以创新的观点阐明学科内容,要及时引入和介绍学科新成果,要在教材中及时反映科学理论的新发展、新变化,教材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了解有关实践性的创新素材,加强课程内容的知识重组,突出教学方法论,即学生能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去获取知识。

蒙古语课程教材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制定蒙汉双语教材建设多种媒体教材和一体化设计方案,一方面多种媒体教材要符合蒙汉双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适合现代远程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依据蒙汉双语专业建设规划,逐步完善、翻译或编写具有一定特色的蒙古语教材,完善网上蒙汉双语对照资源的建设,为双语课程资源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逐步建设具有特色的蒙古语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具有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示范性。要想建设彰显特色的蒙汉双语专业,每个成熟的蒙汉双语专业都要有计划地建设精品课程(校级或内蒙级),蒙汉双语专业建设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紧紧围绕蒙汉双语教学特色,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五、结语内蒙古开放大学蒙汉双语专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专业设置上,不仅要考虑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还要考虑内蒙古地区人才质量的实际需求以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可行性,让更多的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在专业建设中,不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并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建设一流的适应性强的蒙汉双语优质课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能力,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流教学质量的品牌专业。为振兴民族远程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实现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静 萨仁 元旦中乃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